復性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性紗。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的紗線大部分是單一成分的紗線,利用該紗線織成的布料也存在物性單一的問題;一種情形是,筆挺抗皺能力強的布料,往往存在不柔和等舒適性差的問題,而柔和等舒適性好的面料,則往往存在易褶皺的問題;另一種情形是,有些纖維強度低可紡性差,例如木棉纖維,它是天然生態纖維中最細、最輕、中空度最高、最保暖的纖維材質,如果用其它可紡性好的纖維將木棉纖維包覆起來再進行紡紗則可有效解決木棉纖維可紡性差的問題;第三種情形是,有些纖維雖然有好多優點,但是與皮膚接觸會引起不適,例如毛纖,會引起皮膚的刺癢,如果用膚感好的其它纖維將毛纖包覆起來再進行紡紗,用這種復性紗制成布料,則可有效解決毛纖膚感差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集兩種纖維的優點于一體的復性紗。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如下結構的復性紗,其結構特點在于:該復性紗為加捻卷繞經羅拉牽伸包覆纖維條和芯纖維條形成的一體纖維片層而成的芯纖維層居內包覆纖維層居外的包覆結構。
[0005]所述包覆纖維條和芯纖維條的每米克重均為1-3克。
[0006]所述復性紗的每米克重為0.5-0.8克。
[0007]本實用新型不但結構簡單,而且集兩種纖維的性能于一體,用其織布可顯著提高布料的品質。
【附圖說明】
[000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09]圖I是復性紗制備裝置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0010]圖2是圖I逆時針轉90°后的俯視結構原理示意圖;
[0011 ]圖3是排紗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4是圖3的俯視圖;
[0013]圖5是圖3的仰視圖;
[0014]圖6是集紗器的正視圖;
[0015]圖7是圖6的俯視圖;
[0016]圖8是側邊翻卷器的正視圖;
[0017]圖9是圖8的俯視圖;
[0018]圖10是側邊翻卷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11是復性紗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復性紗為加捻卷繞經羅拉牽伸包覆纖維條和芯纖維條形成的一體纖維片層而成的芯纖維層50居內包覆纖維層51居外的包覆結構。所述包覆纖維條和芯纖維條的每米克重均為1-3克。包覆纖維條和芯纖維條為種類不同的兩種纖維條,例如,包覆纖維條可采用銅銨纖維、粘膠纖維等化學纖維或棉纖維,芯纖維條可采用木棉纖維、毛纖等。所述復性紗每米克重均為O · 5-0.8克。
[0021]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復性紗可用下述復性紗制備裝置和下述的方法進行制備。
[0022]參照圖I和圖2,現有的粗紗機包括機架I,以纖維熟條前進的方向為前方,其機架I上由后及前依次設有導條羅拉2、后羅拉3、加寬羅拉4、二羅拉5、前羅拉6和錠翼7,加寬羅拉4上設有可轉動的下皮圈8;機架I上設有搖架30,搖架30上轉動連接有與后羅拉3配合的后皮輥9、與二羅拉5配合的二皮輥10、與前羅拉6配合的前皮輥11,搖架30上設有可轉動的且與下皮圈8配合的上皮圈12。紗管40裝在粗紗機的紗管座41上,紗管座41帶動紗管40轉動與轉動的錠翼7配合可將粗紗纏繞到紗管40上。上述皆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0023]復性紗制備裝置是在上述現有粗紗機的基礎上作出的改進,參照圖I和圖2,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機架I上連接有可使多條纖維熟條并排前行的排紗器13、可將并排前行的纖維熟條并攏成纖維片的集紗器14和可使纖維片的一側向上再向內翻卷的側邊翻卷器15;所述排紗器13位于后羅拉3后方,所述集紗器14位于后羅拉3和加寬羅拉4之間,所述側邊翻卷器15位于二羅拉5和前羅拉6之間;所述錠翼7的回轉軸心線偏離纖維片在集紗器14和側邊翻卷器15之間的前行方向設置且錠翼7的回轉軸心線偏向纖維片翻卷側的相對側。圖I中的附圖標記16是指存放纖維熟條的容器。
[0024]參照圖3、圖4和圖5,所述排紗器13包括排紗器本體131,排紗器本體131的后表面上間隔設有三個錐孔134,排紗器本體131的前表面上設有一個圓孔132和兩個長條孔133;所述圓孔132與外側(即圖3中右側)的一個錐孔134位置相應且與該錐孔連通,兩個長條孔133分別與另外兩個錐孔134位置相應且分別與另外兩個錐孔134連通;所述長條孔的長度方向與排紗器本體131的長度方向一致,長條孔的長度方向與排紗器本體131的長度方向均平行于后羅拉3的軸向。
[0025]參照圖6和圖7,所述集紗器14包括集紗器本體141,集紗器本體141上設有貫通集紗器本體141前、后表面的纖維片通道142。所述集紗器本體141的頂面上設有開口 143,所述開口 143與纖維片通道142連通,所述開口 143與纖維片通道142等長且寬度小于纖維片通道142,纖維片通道142的長度方向是指垂直于后羅拉3的軸向的方向,纖維片通道142的寬度方向是指平行于后羅拉3的軸向的方向。所述開口 143的設置是為了便于纖維熟條進入纖維片通道142,即在調試機器時,可通過開口 143使纖維熟條輕松進入纖維片通道142,從而避免將纖維熟條以穿入的方式穿過纖維片通道142而造成的麻煩。
[0026]參照圖8、圖9和圖10,所述側邊翻卷器15包括側邊翻卷器本體151,側邊翻卷器本體151上設有貫通側邊翻卷器本體151前、后表面的纖維片過道152,側邊翻卷器本體151后表面的一側設有翻卷弧面153,所述翻卷弧面153與纖維片過道152的側壁圓滑過渡;翻卷弧面153與纖維片過道152相應的側壁及頂壁相配合可將寬度大于纖維片過道152的纖維片的一側向上再向內翻卷,以使纖維片變窄穿過纖維片過道152。所述側邊翻卷器本體151的頂面上設有豁口 154,所述豁口 154與纖維片過道152連通,所述豁口 154與纖維片過道152等長且寬度小于纖維片過道152。纖維片過道152的長度方向是指垂直于后羅拉3的軸向的方向,纖維片過道152的寬度方向是指平行于后羅拉3的軸向的方向。所述豁口 154的設置是為了便于纖維熟條進入纖維片過道152,即在調試機器時,可通過豁口 154使纖維熟條輕松進入纖維片過道152,從而避免將纖維熟條以穿入的方式穿過纖維片過道152而造成的麻煩。
[0027]下面參照圖I-圖10,對上述復性紗制備裝置的使用方法即對制備復性紗的方法進行描述。
[0028](I)將一根芯纖維熟條20和兩根包覆纖維熟條21通過導條羅拉2進入排紗器13,使芯纖維熟條20和兩根包覆纖維熟條21并排前行,所述芯纖維熟條位于外側;即一根芯纖維熟條20和兩根包覆纖維熟條21分別進入排紗器13三個錐孔134后,芯纖維熟條20從圓孔132穿出,兩根包覆纖維熟條21分別從兩個長條孔133穿出,所述芯纖維熟條20和包覆纖維熟條21穿出排紗器;
[0029](2)并排前行的芯纖維熟條20和包覆纖維熟條21經后羅拉3和后皮輥9的碾壓牽伸,芯纖維熟條變成片狀的芯纖維厚條片22,包覆纖維熟條變成片狀的包覆纖維厚條片23;
[0030](3)芯纖維厚條片22和包覆纖維厚條片23同時穿過集紗器14的纖維片通道142,經集紗器14并攏后變成連為一體的厚纖維片24;
[0031](4)纖維片依次經下皮圈8和上皮圈12的碾壓牽伸、二羅拉5和二皮輥10的碾壓牽伸后,其中的芯纖維厚條片22和包覆纖維厚條片23繼續變薄,那么纖維片則變成由包覆纖維薄條片和芯纖維薄條片構成的薄纖維片25;
[0032](5)薄纖維片25進入側邊翻卷器15的纖維片過道152,在側邊翻卷器的翻卷弧面153與纖維片過道152的側壁和頂壁的共同作用下,薄纖維片25的芯纖維薄條片的外側邊向上再向內翻卷,從而使從纖維片過道152穿出的芯纖維薄條片被疊成芯紗束,包覆纖維薄條片仍以薄片狀穿出纖維片過道152;
[0033](6)薄纖維片25經側邊翻卷器處理后,再經前羅拉6和前皮輥11的碾壓牽伸后斜向輸出至錠翼7,通過錠翼7的加捻作用,利用纖維的加捻傳遞使包覆纖維薄條片將芯紗束一層一層的完全包覆起來,然后通過錠翼7卷繞到紗管40上制成粗紗,所述粗紗即為復性紗。所述斜向輸出是指錠翼加捻形成的粗紗位于錠翼與前羅拉之間的線段與厚纖維片24在集紗器14和加寬羅拉4之間的前行方向成設定角度的夾角α,夾角α—般為20-60°。
[0034]所述錠翼7的回轉軸心線偏離纖維片在集紗器14和加寬羅拉4之間的前行方向設置且錠翼7的回轉軸心線偏向薄纖維片翻卷側的相對側,上述錠翼7偏置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包繞角即上述夾角α。
【主權項】
1.一種復性紗,其特征在于該復性紗為加捻卷繞經羅拉牽伸包覆纖維條和芯纖維條形成的一體纖維片層而成的芯纖維層居內包覆纖維層居外的包覆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復性紗,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纖維條和芯纖維條的每米克重均為1-3克。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復性紗,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性紗的每米克重為0.5-0.8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復性紗,該復性紗為將并排的包覆纖維條和芯纖維條牽伸成成連續的纖維片后、再通過加捻將纖維片卷繞成芯纖維居內包覆纖維居外的包覆結構;居內的芯纖維形成芯層,居外的包覆纖維形成包覆層。該結構的復性紗不但結構簡單,而且集兩種纖維的性能于一體,用其織布可顯著提高布料的品質。
【IPC分類】D02G3/04, D02G3/36
【公開號】CN205152473
【申請號】CN201520985313
【發明人】任慶洲, 任璇, 周明利
【申請人】昌樂神州紡織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