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壓痕裝置和連續壓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紙張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連續壓痕裝置和連續壓痕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的壓痕設備主要有以下幾種:
[0003]1.大型工業級的模切壓痕機。這種壓痕機需要制作模板,模板的制作非常耗時,加上設備調試時間長,浪費材料和時間,不適應需要立等可取的數碼印刷領域的客戶需求。
[0004]2.滾輪式壓痕機,采用滾壓的原理,容易損傷紙張。其壓痕位置的對位調整需要進行手工調整,既難保證位置準確,效率也低下,因此無法解決快速、高精度的壓痕加工要求。
[0005]3.手動壓痕機,其勞動強度大,每次對位只能壓一條痕,生產效率非常低。
[0006]4.自動壓痕機,其缺點是:送紙輥將紙張送至壓痕位時需要停止以等待垂直于紙張平面的壓痕刀具完成壓痕動作,每壓一道痕便要一次停頓,無法滿足短時間內需要處理大批量紙件的要求。
[0007]另外,也有一種壓痕機,采用圓壓圓模切機的方式進行壓痕,如圖1所示。兩個壓痕輥I’位于進紙輥4’和出紙輥5’之間,兩壓痕輥I’上分別設有壓痕刀具。紙張穿行期間,壓痕輥的表面是壓緊紙張的,當壓痕輥轉動到壓痕刀具相對的位置時即將在紙張上壓出一條痕。然而這種壓痕的方式必須保持壓痕輥與進紙輥、出紙輥轉速的一致,那么壓痕的位置是固定的,在相同的或者規格不同的紙張上調整壓痕位置顯得非常困難,使得壓痕機的適用范圍有了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0008]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痕過程不停頓的連續壓痕裝置。
[0009]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10]一種連續壓痕裝置,包括:
[0011]第一輥軸,所述第一輥軸的表面設有沿軸向布置的壓痕凹模;
[0012]與第一輥軸對向旋轉的第二輥軸,所述第二輥軸的表面設有與壓痕凹模配合的壓痕凸模;
[0013]兩輥軸持續的對向旋轉使壓痕凹模與壓痕凸模在配合狀態和分開狀態中交替,
[0014]在配合狀態時,兩輥軸表面之間的最小間距小于在分開狀態時兩輥軸表面之間的最小間距。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輥軸和第二輥軸的至少一個中設有圓弧形的拱起,所述拱起沿相應輥軸的軸向布置在輥軸的表面,所述拱起的表面設置所述的壓痕凸模或壓痕凹模。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輥軸和第二輥軸上分別設有所述的拱起,所述壓痕凹模與壓痕凸模配合時,兩拱起將兩輥軸之間的紙張夾緊。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輥軸旋轉中心與第二輥軸旋轉中心的間距可調。
[0018]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一種連續壓痕機,可以調整壓痕的位置,其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19]一種連續壓痕機,包括對向旋轉的兩個進紙輥和對向旋轉的兩個出紙輥,所述進紙輥和出紙輥之間設有連續壓痕裝置,工件依次通過進紙輥、連續壓痕裝置和出紙輥,并在連續壓痕裝置中壓痕。
[002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連續壓痕機還包括相對設置的墻板,所述第一輥軸和第二輥軸的兩端均安裝在墻板上,所述墻板上設有壓痕深淺調節單元,所述壓痕深淺調節單元與第一棍軸或第二棍軸固定。
[002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輥軸或第二輥軸的端部設有隨相應輥軸旋轉的遮光件,所述墻板上安裝有傳感器,所述傳感器檢測遮光件的位置來確定相應輥軸的初始位置。
[002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連續壓痕裝置利用第一輥軸和第二輥軸連續的對向旋轉在轉動過程中實現壓痕,因為在配合狀態時,兩輥軸表面之間的最小間距小于在分開狀態時兩輥軸表面之間的最小間距,因此設計人員可以通過調整兩輥軸的速度實現僅在壓痕步驟中,兩輥軸與進紙輥、出紙輥同步同速運動,通過兩輥軸速度的控制來調整壓痕的位置。
【附圖說明】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4]圖1是傳統壓痕方式的示意圖;
[0025]圖2是連續壓痕裝置配合狀態示意圖;
[0026]圖3是連續壓痕裝置分開狀態示意圖;
[0027]圖4是連續壓痕機壓痕步驟的示意圖;
[0028]圖5是連續壓痕機分離步驟的示意圖;
[0029]圖6是連續壓痕機的軸測示意圖;
[0030]圖7是圖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如圖2和圖3所示的連續壓痕裝置,包括第一輥軸I和第二輥軸2。第一輥軸I和第二輥軸2可以以相同的速度對向旋轉。在第一輥軸I的表面設有壓痕凹模11,該壓痕凹模11沿輥軸的軸向布置成條狀并向軸心方向凹陷。第二輥軸2的表面壓痕凸模21,該壓痕凸模21沿輥軸的軸向布置成條狀并向軸心的反方向凸出。如圖2所示,第一輥軸I和第二輥軸2對向旋轉至某一位置時,壓痕凹模11可與壓痕凸模21配合,此時處于配合狀態。如圖3所示,當兩輥軸繼續旋轉,壓痕凹模11與壓痕凸模21在旋轉時分離,此時處于分開狀態。因此兩輥軸的持續旋轉可以使得壓痕凹模11與壓痕凸模21在配合狀態和分開狀態中交替進行。
[0032]其中,在上述的配合狀態時,兩輥軸表面之間的最小間距為壓痕凸模21的邊緣至壓痕凹模11邊緣位置的距離D ;分開狀態時,兩輥軸相對的表面之間的距離最小,設定為d,那么D無論在任何時候都小于d。
[0033]壓痕工序中,上述的結構可理解為,在配合狀態時,兩輥軸表面距離工件(紙張)表面的距離最小,或者是直接緊壓從中穿過的工件,利用壓痕凸模21和壓痕凹模11的配合將工件壓痕;而在分開狀態時,兩輥軸表面與工件表面都存在一定的距離和間隙,工件和兩輥軸的表面是不會接觸的。
[0034]因為工件的穿行速度一般是恒定的,通過這種結構,設計人員可以通過設定程序來協調兩輥軸的速度,將兩輥軸的速度設定為:配合狀態時與工件的穿行速度一致,從而夾緊工件壓痕;分開狀態時松開工件,與工件的穿行速度不一致。并且根據需要,調整分開狀態時兩輥軸的速度,以適應不同的壓痕位置。
[0035]優選的,如圖2和圖3所示,第一輥軸I和第二輥軸2的至少一個中設有圓弧形的拱起3。該拱起3沿相應輥軸的軸向布置在輥軸的表面,壓痕凸模21或壓痕凹模11設置在拱起3的中部。拱起3處各位置的曲率均大于輥軸表面各處的曲率,由此相對于相應輥軸的表面突出。比如說,僅在第一輥軸I上設置所述的拱起3,那么兩輥軸對向旋轉的配合狀態下,拱起3與第二輥軸2表面壓緊工件,而壓痕凹模11和壓痕凸模21相互配合。
[0036]當然,如圖2和圖3所示,第一輥軸I和第二輥軸2上可以分別設有所述的拱起3,壓痕凹模11與壓痕凸模21分別設置在兩拱起3處,配合狀態時,兩拱起3將工件夾緊進行壓痕。為了加工的快速方便,兩拱起3的曲率和形狀均為一致,進一步,兩輥軸的形狀也是一致的,只是拱起3處設置的壓痕凸模21和壓痕凹模11有所不同。為了加工出拱起3,設計時可將兩輥軸表面設計出兩到三處平面,拱起3加工過程中利用平面作為固定夾持面。
[0037]進一步,第一輥軸I旋轉中心與第二輥軸2旋轉中心的間距設置為可調,加工厚度不同的工件可以調整這個間距來調整工件的夾緊力,另外也可以調整這個間距來控制壓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