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善成紗質量的紡紗裝置與紡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到紡紗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改善成紗質量的紡紗裝置與紡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環錠紡技術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紡紗技術,但是該項技術由于加捻三角區的存在而增加了毛羽的產生量。因此,對于環錠紡紗技術尤其是其加捻過程的改進一直是紡紗研究比較熱門的課題,并在工程實踐和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研究成果,例如緊密紡、纜型紡、錯位紡等。尤其是緊密紡技術,其通過在環錠細紗機牽引裝置前增加一個纖維集聚區,使得纖維在平行、緊密的狀態下實現加捻,是環錠紡紗技術領域的重要改革。由于成紗過程中纖維受力更加均勻,抱合緊密,因而紗線結構和質量有了質的突變,在國內的使用規模也逐漸擴大,尤其是近五年,從2008年不到100萬錠、2010年500多萬錠、到2014年已超過2500萬錠,而且未來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五種不同結構的緊密紡紗系統,其中四個廠家為負壓氣流集聚,I個廠家為機械式集聚。因此,負壓式集聚是目前緊密紡紗技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集聚形式,其利用負壓氣流使牽伸后的纖維須條橫向收縮、聚攏和緊密,進而使須條邊緣的纖維有效地向紗干中心集聚,最大限度地減少加捻三角區,從而大幅度減少紗線毛羽,提高纖維利用系數和成紗強力。而機械式緊密紡由于品種適應性問題,目前使用仍受到限制。
[0003]針對此,本發明給出一種改善成紗質量的紡紗裝置與紡紗方法,通過在空心前羅拉內部加裝負壓裝置,將牽伸后的須條內部的短纖和雜質吸附去除,從而提高須條內纖維的長度和排列的整齊度,改善成紗質量。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將牽伸后的須條內部的短纖和雜質吸附去除從而實現成紗質量改善的紡紗裝置和紡紗方法。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善成紗質量的紡紗裝置,包括前羅拉,所述前羅拉為直徑在50-55_之間的空心鋼質結構,在所述前羅拉的中間部位的表面開有等間距的橫向槽,所述橫向槽的長度占前羅拉長度1/3-1/2,在所述相鄰橫向槽之間連接有豎向槽,所述豎向槽的長度等于相鄰橫向槽之間的間距,所述豎向槽的寬度小于須條的寬度,大于須條內纖維的直徑,沿著前羅拉表面一個圓周內的所述豎向槽隨機分布,相鄰兩個前羅拉之間通過空心軸一體化連接,在細紗機的前車臺面和后車臺面的一排前羅拉的左側和右側分別連接有左空心軸和右空心軸,所述右空心軸由電機帶動轉動,繼而帶動前羅拉轉動,在所述左空心軸的左側互通性連接有短纖收集裝置,所述短纖收集裝置為長方體形空心結構,所述短纖收集裝置一端與左空心軸互通性連接,另一端封閉,在所述前羅拉的內部加裝有第一負壓管,所述第一負壓管與空心軸通過第一軸承連接,在所述第一負壓管伸入前羅拉內部的中間部位互通性連接有吸風件,所述吸風件為空心圓柱形結構,所述吸風件與第一負壓管之間通過第二軸承連接,所述吸風件緊貼前羅拉的內壁,在所述吸風件的頂部圓周上開有吸風槽,所述吸風槽為長方形結構,所述第一負壓管伸出左空心軸和右空心軸的部分通過第二負壓管相互連通,所述第二負壓管與負壓風機連接。
[0006]—種改善成紗質量的紡紗方法,電機帶動右空心軸轉動,繼而帶動前羅拉轉動,由后羅拉喂入的粗紗經牽伸區的牽伸后得到的須條進入前羅拉鉗口,負壓風機產生的負壓依次經第二負壓管、第一負壓管、吸風件,而后經吸風件頂部的吸風槽、前羅拉表面的橫向槽和縱向槽作用于須條,須條內的短纖和雜質在負壓作用下通過縱向槽被吸入第一負壓管,繼而在負壓帶動下被帶入短纖收集裝置,須條內的長纖維在橫向槽內的負壓作用下被收攏、順直,而后須條被加捻成紗。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在空心前羅拉內部加裝負壓裝置,在空心前羅拉表面開有橫向槽和縱向槽,將牽伸后的須條內部的短纖和雜質吸附去除,從而提高須條內纖維的長度和排列的整齊度,同時將須條內的長纖維在橫向槽內的負壓作用下被收攏、順直,實現成紗綜合質量的有效改善。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發明的前羅拉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由圖1和圖2所示,一種改善成紗質量的紡紗裝置,包括前羅拉1,前羅拉I為直徑在5 O - 5 5 mm之間的空心鋼質結構,在前羅拉I的中間部位的表面開有等間距的橫向槽14,橫向槽14的長度占前羅拉長度1/3-1/2,在相鄰橫向槽之間連接有豎向槽13,豎向槽13的長度等于相鄰橫向槽之間的間距,豎向槽13的寬度小于須條的寬度,大于須條內纖維的直徑,沿著前羅拉I表面一個圓周內的豎向槽13隨機分布,相鄰兩個前羅拉之間通過空心軸2—體化連接,在細紗機的前車臺面和后車臺面的一排前羅拉的左側和右側分別連接有左空心軸3和右空心軸4,右空心軸4由電機帶動轉動,繼而帶動前羅拉I轉動,在左空心軸3的左側互通性連接有短纖收集裝置12,短纖收集裝置12為長方體形空心結構,短纖收集裝置12—端與左空心軸3互通性連接,另一端封閉,在前羅拉I的內部加裝有第一負壓管5,第一負壓管5與空心軸通過第一軸承6連接,在第一負壓管5伸入前羅拉內部的中間部位互通性連接有吸風件8,吸風件8為空心圓柱形結構,吸風件8與第一負壓管5之間通過第二軸承7連接,吸風件8緊貼前羅拉I的內壁,在吸風件8的頂部圓周上開有吸風槽9,吸風槽9為長方形結構,第一負壓管5伸出左空心軸和右空心軸的部分通過第二負壓管10相互連通,第二負壓管10與負壓風機11連接。
[0011 ] 一種改善成紗質量的紡紗方法,電機帶動右空心軸4轉動,繼而帶動前羅拉I轉動,由后羅拉喂入的粗紗經牽伸區的牽伸后得到的須條進入前羅拉鉗口,負壓風機11產生的負壓依次經第二負壓管10、第一負壓管5、吸風件8,而后經吸風件頂部的吸風槽9、前羅拉表面的橫向槽14和縱向槽13作用于須條,須條內的短纖和雜質在負壓作用下通過縱向槽13被吸入第一負壓管5,繼而在負壓帶動下被帶入短纖收集裝置12,須條內的長纖維在橫向槽14內的負壓作用下被收攏、順直,而后須條被加捻成紗。
【主權項】
1.一種改善成紗質量的紡紗裝置,包括前羅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羅拉為直徑在50-55mm之間的空心鋼質結構,在所述前羅拉的中間部位的表面開有等間距的橫向槽,所述橫向槽的長度占前羅拉長度1/3-1/2,在所述相鄰橫向槽之間連接有豎向槽,所述豎向槽的長度等于相鄰橫向槽之間的間距,所述豎向槽的寬度小于須條的寬度,大于須條內纖維的直徑,沿著前羅拉表面一個圓周內的所述豎向槽隨機分布,相鄰兩個前羅拉之間通過空心軸一體化連接,在細紗機的前車臺面和后車臺面的一排前羅拉的左側和右側分別連接有左空心軸和右空心軸,所述右空心軸由電機帶動轉動,繼而帶動前羅拉轉動,在所述左空心軸的左側互通性連接有短纖收集裝置,所述短纖收集裝置為長方體形空心結構,所述短纖收集裝置一端與左空心軸互通性連接,另一端封閉,在所述前羅拉的內部加裝有第一負壓管,所述第一負壓管與空心軸通過第一軸承連接,在所述第一負壓管伸入前羅拉內部的中間部位互通性連接有吸風件,所述吸風件為空心圓柱形結構,所述吸風件與第一負壓管之間通過第二軸承連接,所述吸風件緊貼前羅拉的內壁,在所述吸風件的頂部圓周上開有吸風槽,所述吸風槽為長方形結構,所述第一負壓管伸出左空心軸和右空心軸的部分通過第二負壓管相互連通,所述第二負壓管與負壓風機連接。2.一種改善成紗質量的紡紗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機帶動右空心軸轉動,繼而帶動前羅拉轉動,由后羅拉喂入的粗紗經牽伸區的牽伸后得到的須條進入前羅拉鉗口,負壓風機產生的負壓依次經第二負壓管、第一負壓管、吸風件,而后經吸風件頂部的吸風槽、前羅拉表面的橫向槽和縱向槽作用于須條,須條內的短纖和雜質在負壓作用下通過縱向槽被吸入第一負壓管,繼而在負壓帶動下被帶入短纖收集裝置,須條內的長纖維在橫向槽內的負壓作用下被收攏、順直,而后須條被加捻成紗。
【專利摘要】本發明給出一種改善成紗質量的紡紗裝置,包括前羅拉,前羅拉為直徑在50-55mm之間的空心鋼質結構,在空心前羅拉表面開有橫向槽和縱向槽,在空心羅拉內部通過第一負壓管互通連接有吸風件,細紗機車臺面的左右兩端的第一負壓管通過第二負壓管互通連接,第二負壓管與負壓風機相連。紡紗時,經牽伸后的須條內的短纖和雜質在負壓作用下通過縱向槽被吸入第一負壓管,繼而在負壓帶動下被帶入短纖收集裝置,須條內的長纖維在橫向槽內的負壓作用下被收攏、順直,而后須條被加捻成紗,從而改善成紗質量。
【IPC分類】D01H5/74, D01H5/66
【公開號】CN105624854
【申請號】CN201610208165
【發明人】蘇旭中, 劉新金, 謝春萍, 徐伯俊
【申請人】江南大學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