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紡織品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度可調紡織機架。
背景技術:
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但是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復合編織等技術產生后,現在的紡織已經不僅是傳統的手工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現代三維編織技術,現代靜電納米成網技術等,所以,現代紡織是指一種纖維或纖維集合體的多尺度結構加工技術。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簡單的手工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眾所周知,紡織機在紡織工業中有著重要作用,而紡織機架是紡織機的一個基礎,現有紡織機的機架向下延伸至地面,與紡織機固定在一起,紡織機的整體高度是固定的;不同的紡織工人高度不一致,身高過高和身高過低的都不利于紡織工人的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度可調紡織機架,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紡織機架的高度,方便工人操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高度可調紡織機架,包括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所述上支撐架上方設有操作臺面,所述下支撐架上設有液壓缸,所述液壓缸輸出軸與上支撐架相連接;所述液壓缸通過油管與分流集流閥相連接;所述操作臺面上設有控制裝置,所述液壓缸與控制裝置電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下支撐架上設有凹槽,液壓缸固定在凹槽內,所述上支撐架大小與凹槽相匹配。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操作臺面上設有水平儀。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支撐架包括上支撐柱、下支撐柱和套管,所述上支撐柱和下支撐柱設有外螺紋,套管內設有內螺紋,所述上支撐柱和下支撐柱伸入套管內部與套管螺紋連接;所述下支撐柱與液壓缸的輸出軸相連接,上支撐柱與操作臺面相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下支撐架下方設有緩沖墊。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緩沖墊為橡膠墊。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設置液壓缸可以根據需要調整高度,簡單方便,設置分流集流閥保證液壓缸動作同步性,確保操作臺面的平整。
2、通過設置水平儀和套管,可以在地面不平整等情況下進行微調,進一步保證了操作臺面的平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中:1、上支撐架,2、下支撐架,3、操作臺面,4、液壓缸,5、輸出軸,6、油管,7、分流集流閥,8、控制裝置,9、凹槽,10、水平儀,11、上支撐柱,12、下支撐柱,13、套管,14、緩沖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高度可調紡織機架,包括上支撐架1和下支撐架2,上支撐架1上方設有操作臺面3;下支撐架2上設有凹槽9,液壓缸4固定在凹槽9內,上支撐架1大小與凹槽9相匹配;下支撐架2上設有液壓缸4,液壓缸4輸出軸5與上支撐架1相連接;液壓缸4通過油管6與分流集流閥7相連接;操作臺面3上設有控制裝置8,液壓缸4與控制裝置8電連接;分流集流閥7的設置可以保證液壓缸動作的同步性從而使得升起的高度一致,保證了操作臺面的平整性;操作臺面3上設有水平儀10,上支撐架1包括上支撐柱11、下支撐柱12和套管13,上支撐柱11和下支撐柱12設有外螺紋,套管13內設有內螺紋,上支撐柱11和下支撐柱12伸入套管13內部與套管13螺紋連接;下支撐柱11與液壓缸4的輸出軸5相連接,上支撐柱11與操作臺面3相連接;水平儀可以檢測操作臺面3的平整性,可以通過調整上支撐架來對紡織機架進行微調;下支撐架2下方設有緩沖墊1,緩沖墊14為橡膠墊;如此設置可以減緩紡織機架的震動。
本具體實施的工作原理為:當需要進行紡織機架的調整時候,通過控制裝置8來使得液壓缸4進行升高或者降低,調整完畢后,由于地面不平等原因可能導致操作臺面3不是平整的,此時可以根據水平儀10指示,來調節相應的套管8,通過套管8的轉動實現操作臺面3微小的上升或者下降,從而使得操作臺面3平整,便于紡織工人工作。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