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鄰域
本發明數控棉紗去雜機屬于紡織設備領域,特別涉及棉紗在紡織前利用數字控制技術將紗線上面的雜質去除。
背景技術:
現有紡織企業大都還是采用的對輥不同步旋轉擠壓式去雜,效率低下,部分雜質擠壓成粉末融入紗線中影響紗線的質量,紡織過程中易斷線。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數控棉紗去雜機克服了上述缺陷,利用數字控制器驅動伺服電機,帶動下對轉滾筒、去雜梳理輪、上對轉滾筒,紗線從感應環經過進入下對轉滾筒作為下支點、再經過去雜梳理輪的表面向上進入上對轉滾筒作為上支點,由上下對轉滾筒作為支撐、滾筒旋轉時紗線快速由下向上運行、中間的去雜梳理輪反向旋轉將紗線上面的雜質快速梳掉,紗線雜質過多時伺服電機旋轉吃力、數字控制器會自動調節電機的轉速和扭矩、以達到最佳效果。
數控棉紗去雜機:包括機架1、傳動箱2、伺服電機3、數字控制器4、棉紗周轉桶5、環形感應器6、下對轉滾筒7、溜槽8、去雜梳理輪9、紗線10、上對轉滾筒11、同步皮帶12,機架通過橫梁、環形感應器、下對轉滾筒、溜槽、去雜梳理輪、上對轉滾筒與傳動箱連接,傳動箱與伺服電機、數字控制器連接,紗線穿過環形感應器、下對轉滾筒、去雜梳理輪、上對轉滾筒進入棉紗周轉桶,棉紗周轉桶放置于機架的后面,伺服電機通過主軸與下對轉滾筒連接,同步皮帶與下對轉滾筒、去雜梳理輪、上對轉滾筒連接,數字控制器通過電源線與伺服電機、環形感應器連接。
下對轉滾筒為上下兩根滾筒組成,上下滾筒的左邊都安裝了導向齒輪并且相互齒合、兩端設有軸承位、下滾筒的左邊與伺服電機相互傳動、上滾筒的左邊安裝了同步輪。
去雜梳理輪為一根直徑30cm的圓柱體安裝于中軸上,表面均勻分布0.5×20mm的梳齒,中軸兩端設有軸承位、左邊安裝了同步輪。
上對轉滾筒為上下兩根滾筒組成,上下滾筒的左邊都安裝了導向齒輪并且相互齒合、兩端設有軸承位、上滾筒的左邊安裝了同步輪、該同步輪的直徑比下對轉滾筒上的同步輪直徑小5%。
伺服電機驅動下對轉滾筒的下面一根滾筒旋轉、下面的一根滾筒通過齒輪又帶動上面的另一根滾筒對向旋轉、上面的滾筒又通過同步輪帶動同步皮帶,同步皮帶同時帶動去雜梳理輪、上對轉滾筒,上對轉滾筒上面的一根滾筒通過齒輪又帶動下面的另一根滾筒對向旋轉。
數字控制器根據伺服電機回傳的數據控制其轉速與扭矩,環形感應器感應到沒有紗線從中間經過通知數字控制器將伺服電機停止轉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數控棉紗去雜機的主視圖;
圖2為傳動系統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1—2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是如何實施的:
數控棉紗去雜機:包括機架、傳動箱、伺服電機、數字控制器、棉紗周轉桶、環形感應器、下對轉滾筒、溜槽、去雜梳理輪、紗線、上對轉滾筒、同步皮帶,機架通過橫梁、環形感應器、下對轉滾筒、溜槽、去雜梳理輪、上對轉滾筒與傳動箱連接,傳動箱與伺服電機、數字控制器連接,紗線穿過環形感應器、下對轉滾筒、去雜梳理輪、上對轉滾筒進入棉紗周轉桶,棉紗周轉桶放置于機架的后面,伺服電機通過主軸與下對轉滾筒連接,同步皮帶與下對轉滾筒、去雜梳理輪、上對轉滾筒連接,數字控制器通過電源線與伺服電機、環形感應器連接;
下對轉滾筒為上下兩根滾筒組成,上下滾筒的左邊都安裝了導向齒輪并且相互齒合、兩端設有軸承位、下滾筒的左邊與伺服電機相互傳動、上滾筒的左邊安裝了同步輪;
去雜梳理輪為一根直徑30cm的圓柱體安裝于中軸上,表面均勻分布0.5×20mm的梳齒,中軸兩端設有軸承位、左邊安裝了同步輪;
上對轉滾筒為上下兩根滾筒組成,上下滾筒的左邊都安裝了導向齒輪并且相互齒合、兩端設有軸承位、上滾筒的左邊安裝了同步輪、該同步輪的直徑比下對轉滾筒上的同步輪直徑小5%;
伺服電機驅動下對轉滾筒的下面一根滾筒旋轉、下面的一根滾筒通過齒輪又帶動上面的另一根滾筒對向旋轉、上面的滾筒又通過同步輪帶動同步皮帶,同步皮帶同時帶動去雜梳理輪、上對轉滾筒,上對轉滾筒上面的一根滾筒通過齒輪又帶動下面的另一根滾筒對向旋轉;
數字控制器根據伺服電機回傳的數據控制其轉速與扭矩,環形感應器感應到沒有紗線從中間經過通知數字控制器將伺服電機停止轉動。
根據上述數控棉紗去雜機在使用時,先通過數字控制器將伺服電機設置到10r/min的轉速開始旋轉、扭矩為0.3nm,利用朔料夾子夾住棉紗的頭、從環形感應器的下面向上穿過、從外向里經過下對轉滾筒的中間之后向上、從去雜梳理輪的表面延伸至上對轉滾筒的中間、然后穿過向下、棉紗進入紗線周轉桶,棉紗布置完成后,根據紗線的成分和規格通過數字控制器重新設置伺服電機的轉速和扭矩,啟動控制器,上下滾筒緊繃著紗線向紗線周轉桶運行,去雜梳理輪反向旋轉迅速將紗線上面的雜質梳理出來、由溜槽上面的擋板將雜質刮到溜槽里面,若伺服電機轉速下降、控制器會自動調整轉速和扭矩,環形感應器感應到沒有紗線從中間經過通知數字控制器將伺服電機停止轉動,待工人接上紗線過后重新啟動控制器,設備繼續工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常規揭示,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熟悉本行業的技術人員在未脫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范圍內、實施對以上所述技術作出的任何等同變化的調整、修飾與演變等,均仍屬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