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編織袋撐開機構及內膜輸送機構,編織袋撐開機構及內膜輸送機構均安裝在機架上;所述編織袋撐開機構包括沿垂直方向設置的氣缸、上真空吸附板及下真空吸附板,上真空吸附板安裝在氣缸的活塞桿上,上真空吸附板及下真空吸附板對稱設置;所述內膜輸送機構包括驅動傳動裝置、皮帶輸送裝置、吹氣輸送裝置及剪切裝置,吹氣輸送裝置設置在皮帶輸送裝置與剪切裝置之間,皮帶輸送裝置包括上下相互平行排列的上皮帶輸送裝置及下皮帶輸送裝置;吹氣輸送裝置包括吹氣管及送氣裝置;吹氣管包括上排若干吹氣管及下排若干吹氣管,吹氣管均與送氣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自動圓筒編織袋套內膜功能。
【專利說明】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產包裝袋的機械【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編織袋是以塑料為原料制作而成的包裝袋,編織袋用途很廣,主要用于各種物品的盛裝和包裝用,在工業、農業、運輸業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制作編織袋的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種化學塑料,經擠出、拉伸成扁比,再經織造、編制、制袋而成。由于編織袋是經瑋編織而成,其防潮、防漏等效果差,其內盛裝的特別容易變質、損壞,在編織袋內套一層內膜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0003]目前,在編織袋內套一層內膜(內袋),基本上都是人工方式插套,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操作人員在此情況下工作容易疲勞,可能會發生事故。雖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探索如何實現此工作自動化中作出過努力,比如在白砂糖、鹽和化肥等包裝量較大的產品中,需用雙層包裝袋,要將薄膜袋自動套入編織袋中的工作,但從目前來看,還沒有一種能應用到生產實踐中的自動編織袋套內膜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自動化程度高、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的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編織袋撐開機構及內膜輸送機構,編織袋撐開機構及內膜輸送機構均安裝在機架上;所述編織袋撐開機構包括沿垂直方向設置的氣缸、上真空吸附板及下真空吸附板,上真空吸附板安裝在氣缸的活塞桿上,上真空吸附板及下真空吸附板對稱設置;所述內膜輸送機構包括驅動傳動裝置、皮帶輸送裝置、吹氣輸送裝置及剪切裝置,吹氣輸送裝置設置在皮帶輸送裝置與剪切裝置之間,所述皮帶輸送裝置包括上下相互平行排列的上皮帶輸送裝置及下皮帶輸送裝置,所述上皮帶輸送裝置與下皮帶輸送裝置均由主動輥軸、被動輥軸及至少二條皮帶構成,所述主動輥軸與傳動裝置連接,所述上皮帶輸送裝置的皮帶與下皮帶輸送裝上的皮帶交錯布置且傳送方向相反;吹氣輸送裝置包括吹氣管及送氣裝置;吹氣管包括上排若干吹氣管及下排若干吹氣管,吹氣管均與送氣裝置連接。
[0007]圓筒編織袋處于上真空吸附板與下真空吸附板之間,并在上真空吸附板與下真空吸附板的作用下將袋體撐開;內膜通過皮帶輸送裝置與吹氣輸送裝置的作用下,將內膜輸送入編織袋內,接著通過剪切裝置對內膜進行切斷,然后上真空吸附板及下真空吸附板分別釋放真空吸附,從而完成將內膜套入圓筒紡織袋內的任務。
[0008]上皮帶輸送裝置上的皮帶與下皮帶輸送裝置上的皮帶交錯布置,使內膜形成波浪狀,從而增加內膜的強度,更加便于輸送。
[0009]進一步的,所述剪切裝置包括驅動裝置、主切刀及輔切刀,驅動裝置安裝在機架上,主切刀與驅動裝置連接,輔切刀設置在主切刀的正下方。驅動裝置可以使用氣缸進行驅動,或是通過電機帶動皮帶輪進行驅動等。
[0010]進一步的,所述主動輥軸上開設有用于套設皮帶的凹槽,凹槽的數量與所述皮帶的數量相同,有效防止皮帶移位或脫落。
[0011]進一步的,所述上皮帶輸送裝置上的皮帶數量比下皮帶輸送裝置上的皮帶數量多一條。
[0012]本實用新型對照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能夠自動圓筒編織袋套內膜功能,從而實現了雙層編織袋的高速、高質量加工,同時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結構合理,操作簡單,易于推廣應用。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圖1所示優選實施例結構的俯視圖;
[0016]圖3是圖1的A-A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的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包括機架1、編織袋撐開機構2及內膜輸送機構3,編織袋撐開機構2及內膜輸送機構3均安裝在機架I上;編織袋撐開機構2包括沿垂直方向設置的氣缸201、上真空吸附板202及下真空吸附板203,上真空吸附板202安裝在氣缸201的活塞桿上,上真空吸附板202及下真空吸附板203對稱設置;內膜輸送機構3包括驅動傳動裝置301、皮帶輸送裝置302、吹氣輸送裝置303及剪切裝置304,吹氣輸送裝置303設置在皮帶輸送裝置302與剪切裝置304之間,皮帶輸送裝置302包括上下相互平行排列的上皮帶輸送裝置3021及下皮帶輸送裝置3022,上皮帶輸送裝置3021與下皮帶輸送裝置3022均由主動輥軸3023、被動輥軸3024及至少二條皮帶3025構成,主動輥軸3023與傳動裝置301連接,上皮帶輸送裝置的皮帶3021與下皮帶輸送裝3022上的皮帶3025交錯布置且傳送方向相反;吹氣輸送裝置303包括吹氣管3031及送氣裝置3032 ;吹氣管3031包括上排若干吹氣管及下排若干吹氣管,吹氣管3031均與送氣裝置3032連接。
[0018]上皮帶輸送裝置3021上的皮帶3025與下皮帶輸送裝置3021上的皮帶交錯布置,使內膜5形成波浪狀,從而增加內膜5的強度,更加便于輸送。
[0019]剪切裝置304包括驅動裝置3041、主切刀3042及輔切刀3043,驅動裝置3041安裝在機架I上,主切刀3042與驅動裝置3041連接,輔切刀3043設置在主切刀3042的正下方。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3041以氣缸進行驅動為例。
[0020]主動輥軸3023上開設有用于套設皮帶3025的凹槽30231,凹槽30231的數量與所述皮帶3025的數量相同,有效防止皮帶3025移位或脫落。
[0021]上皮帶輸送裝置3021上的皮帶3025數量比下皮帶輸送裝置3021上的皮帶3025
數量多一條。
[0022]下面簡述一下本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的工作原理:首先,圓筒編織袋4處于上真空吸附板202與下真空吸附板203之間,并在上真空吸附板202與下真空吸附板203的作用下將袋體撐開;內膜5通過皮帶輸送裝置302與吹氣輸送裝置303的作用下,將內膜5輸送入圓筒編織袋4內,接著通過剪切裝置304對內膜5進行切斷,然后上真空吸附板202及下真空吸附板203分別釋放真空吸附,從而完成將內膜5套入圓筒紡織袋4內的任務。
[0023]對于如何實現圓筒編織袋4能夠連續自動處于上真空吸附板202與下真空吸附板203之間待套內膜5,可以采取通過將成卷的未切圓筒編織袋通過剪切機構自動切斷,并利用輸送帶拉送至撐開機構2處,然而進行套內膜。內膜5套入圓筒編織袋4后,可以通過輸送帶拉送至折邊、縫合工位進行袋邊縫合。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所做的等同變換,均為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所覆至
ΠΠ O
【權利要求】
1.一種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編織袋撐開機構及內膜輸送機構,編織袋撐開機構及內膜輸送機構均安裝在機架上;所述編織袋撐開機構包括沿垂直方向設置的氣缸、上真空吸附板及下真空吸附板,上真空吸附板安裝在氣缸的活塞桿上,上真空吸附板及下真空吸附板對稱設置;所述內膜輸送機構包括驅動傳動裝置、皮帶輸送裝置、吹氣輸送裝置及剪切裝置,吹氣輸送裝置設置在皮帶輸送裝置與剪切裝置之間,所述皮帶輸送裝置包括上下相互平行排列的上皮帶輸送裝置及下皮帶輸送裝置,所述上皮帶輸送裝置與下皮帶輸送裝置均由主動輥軸、被動輥軸及至少二條皮帶構成,所述主動輥軸與傳動裝置連接,所述上皮帶輸送裝置的皮帶與下皮帶輸送裝上的皮帶交錯布置且傳送方向相反;吹氣輸送裝置包括吹氣管及送氣裝置;吹氣管包括上排若干吹氣管及下排若干吹氣管,吹氣管均與送氣裝置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裝置包括驅動裝置、主切刀及輔切刀,驅動裝置安裝在機架上,主切刀與驅動裝置連接,輔切刀設置在主切刀的正下方。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輥軸上開設有用于套設皮帶的凹槽,凹槽的數量與所述皮帶的數量相同。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筒編織袋套內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皮帶輸送裝置上的皮帶數量比下皮帶輸送裝置上的皮帶數量多一條。
【文檔編號】B31B1/74GK204222298SQ201420671829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2日
【發明者】許春娣 申請人:許春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