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纖維板生產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纖維板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纖維板生產系統。
背景技術:
纖維板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例如基于纖維板制備床墊、沙發墊、坐墊、過濾網等家具輔材以及建筑用隔音板等。現有的多層纖維板制備工藝中,相鄰層的纖維板之間通常采用膠水粘合。采用膠
水粘合工藝生產出的纖維板,甲醛易超標,常會伴隨難聞的氣味,纖維板受潮后還容易發霉、長蟲等,給使用給帶來了不少煩惱。為了解決膠水粘合工藝引發的問題,纖維板生產廠家逐漸研發替代膠水粘合工藝的新工藝。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纖維板生產系統,用于替代傳統的膠水粘合工藝而生產環保型纖維板。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纖維板生產系統包括控制器和分別接受所述控制器控制且按照纖維板生產工藝流程依次布置的以下機構多組纖維開松機構、多個梳理機、多個鋪網機、以及烘箱;所述多組纖維開松機構與所述多個梳理機一一對應設置,每組纖維開松機構用于對至少一種纖維板的原材料進行開松處理,每個梳理機用于對與其相應的纖維開松機構開松處理后的材料進行網狀梳理處理;所述多個梳理機與所述多個鋪網機一一對應設置,每個鋪網機用于對與其相應的梳理機網狀梳理處理后的材料進行鋪網處理,以得到纖維板半成品;所述烘箱用于對經各所述鋪網機處理后的纖維板半成品進行加熱熔融和冷卻定型處理,以得到實際所需的纖維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纖維生產系統基于熱烘工藝進行纖維板的生產,通過控制器控制相應機構分別進行原材料開松、網狀梳理、鋪網以及加熱熔融和冷卻定型處理,即可得到實際所需的纖維板。纖維板的整個生產工藝無需使用膠水即可完成多纖維層之間的粘合,使得制備出的纖維板較為環保,可更好的滿足實際的應用需求。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纖維板生產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粗開松機構的結構示意圖;[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進料輥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開松輥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三個開松輥的相對位置關系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精開松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開松輥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三個開松輥的相對位置關系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粗精開松混合一體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9的側視示意圖;圖11為圖9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提供的混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圖12中殼體底部的網狀結構孔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六提供的鋪網機的結構示意圖;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七提供的烘箱的結構示意圖;圖16為圖15中加熱烘箱及水冷卻室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17為圖15中水冷卻室的結構示意圖;圖18為圖16的后視結構示意圖;圖19為圖15中加熱烘箱的俯視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2-纖維開松機構;103_梳理機;104-鋪網機;105_烘箱;21-物料傳送裝置;22-開松倉; 23-進料輥;24-開松輥;25-鼓風機;26-輸料管; 27-儲料倉;28-回風管;231-進料輥體; 232-棱片; 241-開松輥體; 242-副輥組;2421-套環;2422-第一副輥; 2423-第二副輥;31-第一傳送裝置; 32-開松倉; 33-開松輥; 34-儲料倉;35-釘簾;36-出料斗;37-撥棉輥;38-壓棉輥;311-第二傳送裝置; 331-開松輥體;332-副輥組;3321-套環;3322-第一副輥;3323-第二副輥;4101 —側壁;4103-后壁;4104-頂壁;4201-物料傳送帶;4202-主動輥;4203-從動輥;4204-第一側部擋板; 4205-第二側部擋板;4206-頂板;4207-支撐輥;4208-第一傳動鏈條;4209-第二傳動鏈條;43-物料輸送倉;4401-輥體;4402-傳動輪;4403-混合棒;44a -第一混合輥;44b-第二混合輥;44c-第三混合輥;44d_第四混合輥;4501-第一電機;4502-第二電機;4503-第三電機;51-基座;52-混棉輥;53-殼體;54-皮帶輪;55-電機;56-出料口;57-進料口;58-第一副輥組; 59-第二副輥組;510-隔板;511-孔;6101-水平段;[0053]6102-傾斜段; 62-第二傳輸帶;6301-上水平段;6302-豎直中段;6303-下水平段;64-第一固定輥;6501、6502-第二傳輸帶固定輥; 6601、6602、6603、6604_ 導向輥;67-第二固定輥;6801、6802-排網輥;69-上滑動機構;610-下滑動機構;611-電機;612-第一傳動棍;613-第二傳動棍;614-第一傳動帶;615-第三傳動棍;616-第二傳動帶;617-固定部件;618-傳送裝置;621、622、624_第一傳輸帶固定棍;623-第一傳輸帶支撐棍;
·[0061]71-上網帶;72-下網帶;73-預熱烘箱;74-加熱烘箱; 75-冷卻定型箱;7601 —第一風室;7602 —第二風室;7603-第三風室;7701 —第一上風口;7702 —第一下風口 ;7703 —第二下風口 ;7704 —第二上風口 ;7705 一第三上風口 ;7706 —第三下風口 ;78-共用進風室;79-共用循環風室;712-導風板;713-上柵板;714-下柵板;715-第一電機;716-水冷卻室;717-上冷水輥; 718-下冷水輥;719-第二電機;720-高度調節氣缸;721_連接管;7320、7420_熱風機;7520-冷風機; 7322、7522_ 風機;7321、7521_ 電機;722 —灌風口; 723-減速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實施例一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纖維板生產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纖維板生產系統包括控制器(圖中未示出)和分別接受控制器控制且按照纖維板生產工藝流程依次布置的以下機構多組纖維開松機構102、多個梳理機103、多個鋪網機104、以及烘箱105。圖I僅示意出纖維板生產系統包括3組纖維開松機構、3個梳理機103和3個鋪網機104的情形,但并不表示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實質的限制。多組纖維開松機構102與多個梳理機103 —一對應設置,每組纖維開松機構102用于對至少一種纖維板的原材料進行開松處理,每個梳理機103用于對與其相應的纖維開松機構102開松處理后的材料進行網狀梳理處理。多個梳理機103與多個鋪網機104 對應設置,每個鋪網機104用于對與其相應的梳理機103網狀梳理處理后的材料進行鋪網處理,以得到纖維板半成品。烘箱105用于對經各鋪網機104處理后的纖維板半成品進行加熱熔融和冷卻定型處理,以得到實際所需的纖維板。[0078]本實施例提供的纖維生產系統基于熱烘工藝進行纖維板的生產,通過控制器控制相應機構分別進行原材料開松、網狀梳理、鋪網以及加熱熔融和冷卻定型處理,即可得到實際所需的纖維板。纖維板的整個生產工藝無需使用膠水即可完成多纖維層之間的粘合,使得制備出的纖維板較為環保,可更好的滿足實際的應用需求。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為了實現纖維板生產工藝的自動化控制,可選的,可在各組纖維開松機構102和與其對應的梳理機103之間、各個梳理機103和與其對應的鋪網機104之間、各個鋪網機104之間、以及與烘箱105相鄰的鋪網機104與烘箱105之間,分別設置有光電傳感器(圖中未示出),各光電傳感器分別與控制器連接,以供控制器根據各光電傳感器的檢測信號控制相應機構。本實施例提供的纖維板生產系統的一個可選的工作過程中,可通過各光電傳 感器采集如材料厚度等檢測信號,控制器獲取各光電傳感器的檢測信號,根據獲取的檢測信號進行纖維板生產的自動化控制。纖維板自動化生產控制流程例如(I)開松纖維開松機構對一種或多種原材料進行開松處理。當經開松處理后的材料厚度達到預設厚度時,設置在該纖維開松機構和梳理機之間的光電傳感器向控制器發出檢測信號,控制器根據該檢測信號通過傳送機構將開松處理后的材料運輸到與該纖維開松機構相應的梳理機的喂料部位。(2)梳理梳理機對經纖維開松機構開松處理后的材料進行網狀梳理。當經梳理處理后的材料厚度達到預設厚度時,設置在該梳理機和鋪網機之間的光電傳感器向控制器發出檢測信號,控制器根據該檢測信號通過傳送機構將網狀梳理后的材料運輸到與該梳理機相應的鋪網機的喂料部位。(3)鋪網鋪網機對經梳理機網狀梳理后的材料進行鋪網處理,所需鋪設的厚度可根據實際需要預先設置,總厚度和所鋪的單層網的厚度的商值,即是需要鋪設的層數。當鋪網機鋪網的厚度達到預設厚度時,設置在當前鋪網機和下一工序的鋪網機之間、或者設置在鋪網機和烘箱之間的光電傳感器發出檢測信號,控制器根據該檢測信號通過傳送機構將鋪網后的纖維板半成品運輸到下一工序的鋪網機或烘箱的喂料部位。(4)熱烘烘箱對經各鋪網機鋪網處理后的纖維板半成品進行加熱處理,將原材料熔融使得各層網狀結構粘合為一體,之后在對粘合為一體的纖維板半成品進行冷卻定型處理,以得到實際所述的纖維板。通過上述工藝無需膠水也可完成纖維板的生產,且生產出的纖維板無毒性和異味殘留,環保經濟,可滿足人們實際應用的需求。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為了將生產出的纖維板能夠按照指定規格進行裁切,可選的,上述纖維板生產系統還可包括裁切機構(圖中未示出),裁切機構與烘箱對接,用于對經烘箱處理后的纖維板進行裁切處理。為了滿足纖維板實際開松的需要,可選的,纖維板生產系統中的一組纖維開松機構102可包括至少一個粗開松機構,由粗開松機構與梳網機的喂料部位對接;或者,至少一個粗精開松混合一體機構,由粗精開松混合一體機構與梳網機的喂料部位對接;或者,至少一個粗開松機、與各所述粗開松機對接的混棉裝置、以及分別與所述混棉裝置對接的至少一個精開松機構,由精開松機構與梳網機的喂料部位對接。實施例二[008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粗開松機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粗開松機構可對纖維板的一種或多種原料進行粗開松處理,也可應用到如圖I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中。如圖2所示,粗開松機構包括物料傳送裝置21和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的開松倉22,物料傳送裝置21經所述進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貫穿開松倉22。開松倉22的進料口處設置有進料輥23,進料輥23位于物料傳送裝置21的上方;在開松倉22內位于物料傳送裝置21上方的區域,自下而上沿一曲線軌跡依次間隔設置有多個開松輥24,且每個開松輥24橫跨在開松倉22的兩個相對面;物料傳送裝置21、各開松輥24通過電機驅動。本實施例提供的粗開松機構通過物料傳送裝置、進料輥以及開松倉內各開松輥的配合,一方面可實現物料的自動輸入開松倉,且在輸入開松倉之前通過進料輥進行大片物 料的扯斷,另一方面由于各開松輥沿一曲線軌跡自下而上布置,依次對纖維進行多次開松,提高了纖維開松的效率,并且開松后的纖維能夠獲得較好的松散度,滿足工業應用的需求。上述技術方案中,物料傳送裝置21可具體為皮帶傳送裝置。物料傳送裝置、進料輥和各開松輥可分別通過一電機進行驅動。為了減少電機數量,降低成本,可選的,可為部分開松輥共用一電機驅動。例如物料傳送裝置通過第一電機驅動;第一開松輥通過第二電機驅動,第一開松輥為各開松輥中與物料傳送裝置距離最近的開松輥;各開松輥中除第一開松輥之外的其他開松輥通過第三電機驅動。距離所述物料傳送裝置較小的開松輥,相對距離所述物料傳送裝置較大的開松輥,遠離所述出料口。可選的,開松倉22可設置有3個開松輥,按開松輥距離物料傳送裝置的距離不妨依次稱為第一開松輥、第二開松輥和第三開松輥。第一開松輥、第二開松輥和第三開松輥在開松倉內自下而上沿一曲線軌跡間隔設置,且第一開松輥靠近進料口(或進料輥),第三開松輥靠近出料口,第二開松輥介于第一開松輥和第三開松輥之間。第一開松輥用一獨立電機(即第二電機)驅動,第二開松輥和第三開松輥共用一電機(即第三電機)驅動。如此處理可通過調節電機的轉速來控制相應開松輥的轉速。例如第二電機的轉速小于第三電機的轉速。如此處理的好處在于第一開松輥的速度較慢,可對經進料輥撥入的纖維進行均勻開松;第二開松輥和第三開松輥的速度較快,有利于快速將開松好的纖維傳輸到開松倉的出料口。第二開松輥和第三開松輥共用一電機(即第三電機)驅動的一種可選實施方式例如第二開松輥的開松輥體一端通過皮帶連接第三電機,另一端通過皮帶連接第三開松輥的開松輥體的一端,這樣,當第三電機轉動時帶動第二開松輥轉動,第二開松輥轉動進而帶動第三開松輥同步轉動。為了改善進料輥對大片物料的扯斷效果,可選的,進料輥可設置為凸棱輥。具體的,如圖3所示,進料輥23包括進料輥體231,所述進料輥體上設置有多個棱片232,多個棱片等間距設置在進料輥體231的外表面。為了改善開松輥的開松效果,可選的,開松輥可設置為梳狀輥。具體的,如圖4和圖5所示,開松輥24包括開松輥體241,開松輥體241上設置有多個副輥組242,各副輥組242等間距分別套設在開松輥體241上。相鄰兩個開松輥23的副輥組242位置相錯。每個副輥組242包括與開松輥體241連接的套環2421,套環2421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副輥2422和多個第二副輥2423,多個第一副輥2422與套環2421的一側連接,多個第二副輥2423與套環2421的另一側連接,且各第一副輥2422和各第二副輥2423位置相錯。為了實現開松纖維的自動出料,可選的,開松倉22的出料口還設置有一鼓風機25,松倉22的出料口與鼓風機25的吸風口對接,鼓風機25的吹風口通過輸料管26與儲料倉27連通,如圖2所示。通過鼓風機吸風口和吹風口之間形成的風壓,可將開松好的纖維鏡物料管自動傳送到儲料倉中,以滿足下一工序的用料需求。為了有效利用鼓風機的風能,可選的,儲料倉27還可通過回風管28與鼓風機25的吸風口連通,如此處理使得經鼓風機的吹風口吹向儲料倉中的風可通過回風管28返回鼓風機的吸風口,在鼓風機的吸風口和吹風口之間形成一定風壓,提高風能的利用率,達到節能的目的。為了避免儲料倉27中的纖維吸入回風管,可選的,可將回風管28和輸料管26分別對接在儲料倉27的不同面,例如回風管28與儲料倉27的連通處,與輸料管26與儲料倉27的連通處,分別位于所述儲料倉的不同面。 實施例三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精開松機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精開松機構可對纖維板的一種或多種原料進行精開松處理,也可應用到如圖I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中。如圖6所示,精開松機構包括第一傳送裝置31 (也可稱為精物料傳送裝置)和設置有開松倉進料口和開松倉出料口的開松倉32 (也可稱為精開松倉),第一傳送裝置31經開松倉進料口和開松倉出料口貫穿開松倉32 ;在開松倉32內位于第一傳送裝置31上方的區域,自下而上沿一曲線軌跡依次間隔設置有多個開松輥33,且每個開松輥33橫跨在所述開松倉的兩個相對面;第一傳送裝置31、各開松輥33通過電機驅動。本實施例提供的精開松機構通過第一傳送裝置以及開松倉內各開松輥的配合,一方面可實現物料的自動輸入開松倉,另一方面由于各開松輥沿一曲線軌跡自下而上布置,依次對纖維進行多次開松,提高了纖維開松的效率,并且開松后的纖維能夠獲得較好的松散度,滿足工業應用的需求。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傳送裝置可具體為皮帶傳送裝置。開松倉內設置的各開松輥中,距離所述第一傳送裝置較小的開松輥,相對距離所述第一傳送裝置較大的開松輥,遠離所述開松倉出料口,由此纖維可從開松倉進料口進入后被各開松輥依次開松的幾率,進而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纖維開松效率。可選的,第一傳送裝置、進料輥和各開松輥可分別通過不同的電機分別進行驅動。為了減少電機數量,降低成本,可選的,可為各開松輥共用一電機驅動。例如開松倉2可設置有3個開松輥,按開松輥距離第一傳送裝置的距離不妨依次稱為第一開松輥、第二開松輥和第三開松輥。第一開松輥、第二開松輥和第三開松輥在開松倉內自下而上沿一曲線軌跡間隔設置,且第一開松輥靠近開松倉進料口,第三開松輥靠近開松倉出料口,第二開松輥介于第一開松輥和第三開松輥之間。第一開松輥、第二開松輥和第三開松輥共用一電機驅動。一種可選實施方式例如第一開松棍的開松棍體一端通過皮帶連接一電機,另一端通過皮帶連接第二開松輥的開松輥體的一端;第二開松輥的開松輥體的另一端通過皮帶連接第三開松輥的一端。這樣,當該電機轉動時帶動第一開松輥轉動,第一開松輥轉動進而帶動第二開松輥同步轉動,第二開松輥轉動進而帶動第三開松輥同步轉動。[0107]上述技術方案中開松倉還可連通一儲料倉34。為了實現開松纖維的定量配料,可選的,儲料倉34的兩個相對面分別開設有儲料倉進料口和儲料倉出料口,儲料倉進料口與開松倉32的開松倉出料口對接;儲料倉出料口高于儲料倉進料口。儲料倉進料口和儲料倉出料口之間設置有釘簾35,釘簾35的最低端位于第一傳送裝置31的下方或與第一傳送裝置31平齊;釘簾通過某一電 機驅動。為了提高出料的方便性,儲料倉出料口的下方還對接有一出料斗36。釘簾上均勻分布有多個釘子,如圖6所示,釘子扎起經開松倉開松處理后的纖維并隨釘簾的皮帶一起,從儲料倉進料口運輸到儲料倉出料口,并從儲料倉出料口出料。由于釘簾單位時間的運料量,因此通過控制用于驅動釘簾的電機的轉速,可控制釘簾的皮帶運行速度,進而達到定量配料的目的。為了便于將釘簾上纖維撥下,可選的,儲料倉34內還設置有撥棉輥37,撥棉輥37位于釘簾35的最高端的上方,撥棉輥通過一電機進行驅動。撥棉輥37在轉動過程中將釘簾35上的纖維撥下,從而有效避免了釘簾上纖維的殘留。為了提高定量配料的可靠性,可選的,儲料倉34內還設置有壓棉輥38,壓棉輥38位于釘簾35的上方。壓棉輥38用于壓實釘簾35上的纖維,將釘簾上高出預設高度的纖維撥出,使得釘簾35單位時間傳輸的纖維量較為穩定,由此提高了定量配料的可靠性。為了提高定量配料的靈活性和普適性,可選的,壓棉輥38還可連接有第一調節裝置,第一調節裝置用于調節壓棉輥38與釘簾35最高端之間的第一間距;和/或,撥棉輥37連接有第二調節裝置,第二調節裝置用于調節撥棉輥37與釘簾35最高端之間的第二間距;第一間距大于第二間距。可選的,第一間距例如7-8cm,第二間距例如3-4cm等。為了實現纖維開松、配套流水作業的連續性,可選的,第一傳送裝置31和釘簾35之間還設置有第二傳送裝置311 ;第二傳送裝置可為但不限于皮帶傳送裝置。第二傳送裝置311低于第一傳送裝置31,且低于釘簾35的最低端或與釘簾35的最低端平齊;所述第二傳送裝置311通過電機驅動。由于纖維開松所需的時間較長,在第一傳送裝置和釘簾之間設置第二傳送裝置,有利于暫存待配送的物料,使得釘簾可對第二傳送裝置上的物料進行連續配送而不會造成中斷。為了實現開松倉出料的自動化,可選的,距第一傳送裝置31與第二傳送裝置311的對接部的預設高度處還設置有光電傳感器,光電傳感器與用于驅動第一傳送裝置31的電機連接。當第一傳送裝置31上累積的已開松的纖維超過預設高度時,光電傳感器可發出傳感信號,進而控制電機驅動第一傳送裝置31將纖維運送到第二傳送裝置311上。為了改善開松輥的開松效果,可選的,開松輥可設置為梳狀輥。具體的,如圖7和8所示,開松輥33包括開松輥體331,開松輥體331上設置有多個副輥組332,各副輥組332等間距分別套設在開松輥體331上。每個副輥組332包括與開松輥體31連接的套環3321,套環3321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副輥3322和多個第二副輥3323,多個第一副輥3322與套環3321的一側連接,多個第二副輥3323與套環3321的另一側連接,且各第一副輥3322和各第二副輥3323位置相錯。開松倉內相鄰兩個開松輥的副輥組位置交錯,以便在相鄰兩個開松輥之間傳遞待開松的纖維。壓棉輥38和/或撥棉輥37也可具有上述開松輥相似結構,在此不再贅述。實施例四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粗精開松混合一體機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粗精開松混合一體機構可對纖維板的一種或多種原料進行粗精開松一體處理,也可應用到如圖I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中。如圖9-圖1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粗精開松混合一體機構包括混合倉、物料傳送帶裝置和設置在混合倉一端的物料輸送倉43,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橫穿所述混合倉和物料輸送倉43的底部;所述混合倉內設置有多個混合輥,所述多個混合輥由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末端的上方起,沿斜向上方向向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的始端依次間隔分布;所述混合輥、物料傳送帶裝置均由電機驅動。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合倉由兩個側壁4101、一個后壁4103、一個頂壁4104圍成并且前部敞開的混合倉,所述多個混合輥沿混合倉的后壁4103及頂壁4104設置。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合輥可選包括輥體4401和傳動輪4402,所述輥體4401的兩 端分別支撐在混合倉的兩個側壁上,所述傳動輪4402與輥體4401 —端連接,所述電機通過傳動輪4402驅動混合輥轉動;所述輥體4401上設置有多個混合棒4403。所述混合棒4403的長度可以為5_30cm。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合輥的數目可為四個,分別為第一混合輥44a、第二混合輥44b、第三混合輥44c和第四混合輥44d ;所述后壁4103和頂壁4104均可選設置為弧形壁并且后壁4103和頂壁4104通過曲面過渡,并且所述頂壁4104遠離所述后壁4103的一端高于與后壁4103相鄰的一端;所述第一混合輥44a相鄰混合倉的后壁4103設置,所述第二混合輥44b設置在所述后壁4103與所述頂壁4104形成的拐角處,所述第三混合輥44c、第四混合輥44d在第二混合輥44b上方沿所述頂壁4104依次排列。本實施例中,所述物料輸送倉43由第一側部擋板4204、第二側部擋板4205和頂板4206圍成,所述頂板4206與混合倉的頂壁4104連接,所述第一側部擋板4204與混合倉的側壁4101連接,所述第二側部擋板4205與混合倉的另一側壁連接。設置第一側部擋板4204、第二側部擋板4205的目的是為了纖維在物料傳送帶4201上傳送時不會掉落到物料傳送帶外面。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機可選包括第一電機4501、第二電機4502和第三電機4503 ;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包括物料傳送帶4201、主動輥4202、從動輥4203、第一傳動鏈條4208和第二傳動鏈條4209,所述物料傳送帶4201包裹于主動輥4201及從動輥4203上,所述第一電機4501通過第一傳動鏈條4208驅動所述的主動輥4202轉動,所主動輥4202通過第二傳動鏈條4209帶動從動輥4203轉動;所述第二電機4502通過皮帶帶動第一混合輥44a及第二混合輥44b的傳動輪轉動,所述第三電機4503通過皮帶帶動第三混合輥44c及第四混合輥44d的傳動輪轉動。如此設置,每兩個混合輥通過一個電機帶動即可,節省設備制造成本,節省設備占用空間,具有設備結構簡單的優點。本實施例中,所述物料傳送帶4201進程與回程之間的中部設置有支撐輥4207,以保證物料傳送帶4201的中部不會因重力作用而下降,從而使物料傳送帶4201的中部、始端和末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合倉中物料傳送帶裝置的下方還可以設置有底壁4105,所述混合倉的后壁4103與底壁4105之間設置有O. 3-2cm的縫隙。通過此縫隙,可以將纖維中的比較短的纖維及雜質漏出去,具有能夠除雜質的優點。本實施例中,所述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還可以設置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46與電機連接,以便對各電機的轉速及正反轉進行控制,從而控制物料傳送帶4201的傳送速度及傳送方向,并且對混合輥的轉動速度進行控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合輥44a距離物料傳送帶4201的高度為5_30cm,此高度要視輥體401上的混合棒403的長度而定,混合棒403距離物料傳送帶4201最近時,距離為O. 5-15cm為宜。以便在混合輥轉動下,纖維能夠從物料傳送帶4201上轉動到混合輥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各混合輥之間的輥距為5-30cm。此距離也要視輥體4401上的混合棒4403的長度而定,相鄰的兩個混合輥轉動過程中距離最近的混合棒4403之間的距離為O. 5-15cm為宜。以便,纖維能夠從下面的一個混合輥上傳送到與其相鄰最近的上面
的一個混合輥上。下面以設置有四個混合輥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為例說明本實施例粗精開松混合一體機構的一個可選的工作過程開啟各電機,設定開松混合時間,使第一電機正轉,此時物料傳送帶4201上的待開松及混合的纖維從物料輸送倉3向混合倉中傳送,然后在第一混合輥44a的作用下,將待開松的纖維卷起,然后依次傳送到第二混合輥44b、第三混合輥44c及第四混合輥44d上,從第四混合輥44d落下后,又通過物料傳送帶4201傳送到混合倉中第一混合輥44a的下方,然后在第一混合輥44a的作用下,又將待開松的纖維卷起,然后依次傳送到第二混合輥44b、第三混合輥44c及第四混合輥44d上,從第四混合輥44d落下,如此進行多次邊開松邊混合達到設定的時間,然后使第一電機4501反轉,在物料傳送帶4201的作用下將開松混合好的纖維依次從混合倉及物料輸送倉43輸出。實施例五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提供的混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混棉裝置可用于但不限于對經開松處理的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原料進行混合處理,也可應用到如圖I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中。如圖12和圖13所不,本實施例提供的混棉裝直包括基座51、設直于基座51上的殼體53、設置于殼體53內部的混棉輥52、設置于殼體53外且與混棉輥52相連的皮帶輪54和電機55,皮帶輪54通過皮帶與電機55相連接。可選的,殼體53靠近電機55的一側設置有出料口 56,另一側設置有進料口 57,夕卜殼的設置使混合過程中的生產更加安全可靠。可選的,混棉輥52橫穿整個殼體53,混棉輥52上設置有第一副輥組58和第二副輥組59,第一副輥組58設置于靠近進料口 57 —側和處于殼體53中部的混棉輥52上,第二副輥組59設置于出料口 56 —側的混棉輥52上。可選的,第一副輥組58包括多個成螺旋形排列的副輥,用于均勻混合從進料口進入的原料。可選的,第二副輥組59包括三個或三個以上副輥組,各副輥組等間隔套設在混棉輥52圓周上,用于均勻混合后的混合棉從出料口快速出料。可選的,每個副輥組包括三個或三個以上且沿混棉輥52軸向排列的副輥。可選的,第二副輥組59中的副輥之間設置有隔板510且隔板510的長度小于副輥的長度,隔板使出料口混合棉的出料更加方便快捷。可選的,以上副輥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結在混棉輥上,維修方便快捷。[0138]可選的,進料口 57 —側的外部還設置有用于進料的進料輥,該進料輥使原料更加平整快速的進入到進料口,使進料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可選的,殼體底部設置有用于排出原料中混合雜質的網狀結構的孔511,有利于及時排出原料中的雜質,如石子、粉塵以及灰塵,保證從出料口排出的混合棉雜質更少。實施例六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六提供的鋪網機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鋪網機可用于但不限于對經梳理機梳理后的網狀材料進行鋪網處理,也可應用到如圖I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中。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鋪網機包括機架和固定在機架上的鋪網機構,所述鋪網機構包括第一傳輸帶、第二傳輸帶62、第三傳輸帶、第一固定輥64、上滑動機構69和下滑動機構610 ;所述上滑動機構69、下滑動機構610均與機架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傳輸帶包括傾斜段6102和水平段6101,所述傾斜段6102設置在機架的一端,所述水平段6101·與傾斜段6102的頂端相接;所述上滑動機構69上設置有多個導向輥和一對水平設置的第二傳輸帶固定輥6501、6502,所述下滑動機構610上設置有第二固定輥67和一對排網輥6801、6802 ;所述第二傳輸帶62纏繞在一對第二傳輸帶固定棍6501、6502上,并且第二傳輸帶62位于所述第一傳輸帶的水平段6101的前下方,以使網從第一傳輸帶的水平段6101上輸出后落到第二傳輸帶62上;所述第一固定輥64的兩端可轉動的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第三傳輸帶纏繞在第一固定棍64、第二固定棍67及上滑動機構69上的導向棍上。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滑動機構69上的導向輥的數目可選為四個,分別為導向輥6601、導向輥6602、導向輥6603、導向輥6604,并且此四個導向輥呈梯形分布,所述梯形的上底及下底豎直設置,所述第三傳輸帶依次繞在第一固定棍64、導向棍6601、導向棍6604、第二固定輥667、導向輥6603、導向輥6602上,形成具有上水平段6301、下水平段6303及豎直中段6302的循環傳輸帶。所述下水平段6303的末端位于所述一對排網輥6801、6802中間的上方位置,并且位于第二傳輸帶62的下方;所述第一傳輸帶、第二傳輸帶62、第三傳輸帶、上滑動機構69、下滑動機構610均設置有驅動機構。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傳輸帶纏繞在第一傳輸帶固定輥621、622、624上,形成包括傾斜段6102和水平段6101的循環傳輸帶,在傾斜段6102和水平段6101相接處的第一傳輸帶的下方設置有第一傳輸帶支撐輥623,以便對第一傳輸帶進行支撐。所述第一傳輸帶固定輥621、622、624及第一傳輸帶支撐輥623的兩端均可滑動的固定在所述機架上。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滑動機構610與上滑動機構69共用同一個驅動機構;該共用的驅動機構包括電機611、第一傳動棍612、第二傳動棍613、第三傳動棍615、第一傳動帶614和第二傳動帶616 ;所述第一傳動棍612及第二傳動棍613的兩端均可轉動的固定在所述的機架上,所述第三傳動輥615固定在上滑動機構上,所述第一傳動帶614繞過第一傳動輥612和第二傳動輥613后,兩個自由端分別與下滑動機構610連接,所述第二傳動帶616一端與下滑動機構610連接,另一端繞過第三傳動輥615后與固定部件617連接。本實施例中,可選在所述機架上設置有滑槽,所述上滑動機構69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滑輪,所述滑輪與滑槽可滑動式匹配連接,以使上滑動機構69能夠在機架上實現往復滑動。[0148]本實施例中,所述鋪網機構的下方設置有傳送方向與下滑動機構610運動方向垂直的用于傳送所鋪設的網的傳送裝置618,當在傳送裝置上鋪設一定厚度的纖維網后,傳送裝置便將纖維網傳送到下一工序中進行下一步的加工。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鋪網機還包括用于控制各驅動機構工作的控制系統,各驅動機構分別與所述控制系統連接。本實施例提供的鋪網機的一個可選的工作過程例如纖維網在第一傳輸帶的作用下,從第一傳輸帶的傾斜段6102輸送到第一傳輸帶的水平段6101上,然后落到第二傳輸帶62上,運行到第二傳輸帶62的末端后落入第三傳輸帶的下水平段6303上,運行到下水平段6303的末端后落入兩個排網輥6801、6802之間,通過兩個排網輥6801、6802排出,由于上滑動機構69及下滑動機構610能夠在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往復移動,便可將纖維網均勻的鋪設在傳送裝置18上。實施例七·[0152]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七提供的烘箱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烘箱可用于但不限于對經鋪網機鋪網處理完成后的纖維板半成品進行加熱融融和冷卻定型處理,也可應用到如圖I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中。如圖15-圖17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烘箱包括烘箱本體和網帶傳送裝置,所述網帶傳送裝置包括一對上下平行設置的網帶和帶動網帶運動的傳動輥(圖中未示出),;所述烘箱本體包括依次設置的預熱烘箱73、加熱烘箱74和冷卻定型箱75。所述預熱烘箱73、加熱烘箱74和冷卻定型箱75分別包括多個網帶傳送方向依次設置的風室,所述網帶依次穿過預熱烘箱73、加熱烘箱74和冷卻定型箱75的各風室;各風室與網帶傳送方向平行的兩側均開設有風口,同一個風室一側的風口位于網帶上方,另一側的風口位于網帶下方,所有風室同一側的風口在網帶上方及下方交替分布。在預熱烘箱73、加熱烘箱74或冷卻定型箱75的各風室的一側分別設置有進風室,在預熱烘箱73、加熱烘箱74或冷卻定型箱75的各風室與進風室相對的一側分別設置有循環風室;所述預熱烘箱73及加熱烘箱74的進風室上均設置有灌風口,預熱烘箱73及加熱烘箱74的灌風口均連接有熱風機,所述冷卻定型箱75的進風室上設置有冷風機7520。所述預熱烘箱73的進風室上的熱風機7320包括天然氣點火器(圖中未示出)、熱風機電機7321和風機7322,所述熱風機電機7321連接風機7322,風機7322的出風口連接灌風口 722。所述加熱烘箱74的進風室上的熱風機7420與預熱烘箱73上的熱風機7320結構相同。所述冷卻定型箱75的進風室上的冷風機7520包括風機7522和與風機7522連接的電機7521。所述預熱烘箱73 —側的進風室可選為由預熱烘箱73內的多個風室共用的共用進風室,預熱烘箱73另一側的循環風室可選為由預熱烘箱73內的多個風室共用的共用循環風室。加熱烘箱74 一側的進風室可選為由加熱烘箱74內的多個風室共用的共進風室78,加熱烘箱74另一側的循環風室也可選為由加熱烘箱74內的多個風室共用的共用循環風室78。通過此共用進風室78可以往預熱烘箱73內的多個風室中灌輸熱風,由于所有風室同一側的風口在網帶上方及下方交替分布,因此在往此共用進風室78中灌輸熱風時,一部分熱風會從網帶上方的風口進入,從該風室對面的網帶下方的風口輸出,對待定型的纖維板從上往下吹利用熱風穿透預熱,一部分熱風會從網帶下方的風口進入,從該風室對面的網帶上方的風口輸出,對待定型的纖維板從下往上吹利用熱風穿透預熱,從而實現以從上往下吹,從下往上吹循環的方式進行預熱。如圖15-圖19所示,所述一對網帶包括上網帶71和下網帶72,所述上網帶71設置于下網帶72上方;所述加熱烘箱74內可選設置3個風室,分別為第一風室7601、第二風室7602、第三風室7603,加熱烘箱74 —側的共用進風室78由第一風室7601、第二風室7602和第三風室7603共用,加熱烘箱74另一側的共用循環風室79也由加熱烘箱74內的第一風室7601、第二風室7602和第三風室7603共用。當熱風機7420啟動時,通過灌風口往共用進風室78中灌輸熱風,一部分熱風通過第一上風口 7701進入到第二風室7602中、一部分熱風通過第一下風口 7702進入到第一風室7601中,還有一部分熱風通過第二下風口 7703進入到第三風室7603中,第一風室7601在與第一下風口 7702相對的一側設置有 第三上風口 7705,進入第一風室7601中的熱風從下往上依次穿過下網帶、下網帶與上網帶中間的待定型纖維板及下網帶后從第三上風口 7705輸出,第二風室7602在與第一上風口 7701相對的一側設置有第三下風口 7706,進入第二風室7602中的熱風從上往下依次穿過上網帶、下網帶與上網帶中間的待定型纖維板及上網帶后從第三下風口 7706輸出,第三風室7603在與第二下風口 7703相對的一側設置有第二上風口 7704,進入第一風室7603中的熱風從下往上依次穿過下網帶、上網帶與下網帶中間的待定型纖維板及上網帶后從第二上風口 7704輸出。所述預熱烘箱73也可選設置有三個風室,其結構及熱風從上往下,從下往上循環加熱的原理與加熱烘箱74相同或相似。冷卻定型箱75 —側的共用進風室由冷卻定型箱75內的多個風室共用,冷卻定型箱75另一側的共用循環風室由冷卻定型箱75內的多個風室共用。與加熱烘箱74同樣的原理,實現以從上往下吹,從下往上吹循環的方式對待定型的纖維板進行冷卻定型。所述冷卻定型箱75可選設置兩個風室,一個實現冷風從下往上依次穿過下網帶72、上網帶71與下網帶72中間的待定型纖維板,一個實現冷風從上往下依次穿過下網帶72、上網帶71與下網帶72中間的待定型纖維板。本實施例中,所述預熱烘箱73、加熱烘箱74及冷卻定型箱75的各風室的上網帶71上方沿垂直于網帶傳送的方向可選設置有橫跨所述風室的導風板712,所述導風板712一端與其所在風室的位于網帶上方的風口頂部連接,另一端向接近上網帶71的方向傾斜,以便熱風或冷風能夠在導風板712的導向下流向上網帶71及下網帶72中間的待定型纖維板。本實施例中的纖維板生產用烘箱,可選還設置厚度調節裝置,所述厚度調節裝置包括上柵板713、下柵板714和多個第一電機715 ;所述下柵板714及上柵板713橫穿預熱烘箱73、加熱烘箱74及冷卻定型箱75的各風室,并且所述下柵板714緊鄰下網帶72下表面設置;所述上柵板713緊鄰上網帶71上表面設置;所述多個第一電機715設置在烘箱本體的頂部,每個第一電機715的輸出軸均通過螺紋桿與上柵板713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導風板712向接近上網帶71的方向傾斜的一端在豎直方向上可選距離上柵板713約8-25cm,以便上柵板713向上移動時,導風板712不阻擋上柵板713的移動,以便調節上柵板713與下柵板714之間的距離,從而調節壓在上柵板713與下柵板714之間的待定型纖維板的厚度。[0164]本實施例中,所述厚度調節裝置可選包括的第一電機的數目為12個,此12個第一電機分別設置在預熱烘箱73、加熱烘箱74和冷卻定型箱75頂部四個角上。本實施例中,可選在所述加熱烘箱74與冷卻定型箱75之間設置水冷卻室716,所述水冷卻室716中設置有水冷卻裝置,所述水冷卻裝置包括緊鄰上網帶71的上表面及下網帶72的下表面對應設置的上冷水輥717及下冷水輥718,所述上冷水輥717及下冷水輥718通過第二電機719帶動。所述第二機719可選設置有減速箱723。本實施例中,所述水冷卻裝置還包括高度調節氣缸720,所述高度調節氣缸720的一端固定在水冷卻室716上,另一端與所述上冷水輥717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上冷水輥717上設置有上進水口及上出水口(圖中未示出),所述下冷水輥718上設置有下進水口及下出水口,所述上出水口與下進水口通過連接管721連接或所述上進水口與下出水口通過連接管721連接。水冷卻裝置的上冷水輥717中及下冷水輥718中通入冷卻水,所述第二電機719帶動上冷水輥717及下冷水輥718轉動,以對壓冷卻的方式對待定型的纖維板的上層及下層進行冷卻,實現上層及下層的初步表面定型,生產出的纖維板上層及下層的表面層定型更硬,結合更牢固,表面層也更平整。本實施例中,如果設置有水冷卻裝置,所述的上柵板713及下柵板714應該采用分體結構,上柵板713包括第一上柵板和第二上柵板,下柵板714包括第一下柵板和第二下柵板,第一上柵板及第一下柵板橫穿預熱烘箱73及加熱烘箱74,第二上柵板及第二下柵板橫穿冷卻定型烘型,以便水冷卻室716中無上柵板及下柵板,使上網帶71上表面與上冷水輥717直接接觸,下網帶72下表面與下冷水輥718直接接觸。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用烘箱可選還包括用于控制網帶傳送裝置傳送速度、水冷卻裝置中的冷卻水溫度及冷水輥轉速、熱風機功率、厚度調節裝置的電機工作的控制系統。不妨以經各鋪網機鋪網處理的后的纖維板半成品為三層纖維板半成品為例,進行說明。該三層纖維板半層品自下而上包括的材料為(1)低熔點雙組分皮芯纖維+三維卷曲圓中空纖維;(2)低熔點雙組分皮芯纖維和植物纖維;(3)低熔點雙組分皮芯纖維+三維卷曲圓中空纖維該情形下,本實施例提供的烘箱的一個可選的工作過程例如該三層纖維板半層品在上網帶及下網帶的帶動下,依次進入預熱烘箱、加熱烘箱及冷卻定型箱,在預熱烘箱中通過從上往下吹、從下往上吹循環進行的方式對待定型的纖維板進行預熱,然后在上網帶及下網帶的帶動下進入到加熱烘箱中,通過從上往下吹、從下往上吹循環進行的方式對纖維板進行加熱,使纖維板成分中的雙組分皮芯纖維的皮熔化后,在上網帶及下網帶的帶動下進入到水冷卻室中對使纖維板的上層及下層通過上冷水輥及下冷水輥對壓的方式進行初步表面定型,最后進入到冷卻定型箱中,通過從上往下吹、從下往上吹循環進行的方式用冷風對初步定型后的纖維板迅速冷卻,使雙組分皮芯纖維迅速冷卻固化,使三層中的各纖維粘結在一起形成板狀結構。可見,本實施例提供的烘箱設置有多個風室,在預熱烘箱、加熱烘箱或冷卻定型箱的各風室的一側分別設置有進風室,在預熱烘箱、加熱烘箱或冷卻定型箱的各風室的另一側分別設置有循環風室,因此通過熱風機往各個進風室中輸入熱風或冷風時,熱風或冷風從風室一側的風口上進入風室,并且所有風室同一側的風口在網帶傳送裝置上方及下方交替分布,因此,一部分熱風或冷風從進風室進入風室時,從待定型的纖維板上方的風口進入,從該風室對面的待定型的纖維板下方的風口輸出,實現從上往下熱風或冷風穿透,還有一部分熱風或冷風從待定型的纖維板下方的風口進入,從該風室對面的待定型的纖維板上方的風口輸出,實現從下往上熱風或冷風穿透等定型的纖維板,從而實現以從上往下吹,從下往上吹循環的方式進行加熱或冷卻定型的方式,對待定型的纖維板加熱及冷卻均勻,從而雙組分皮芯纖維的皮熔化及凝固均勻,生產出的椰棕纖維板牢固性好,并且內部結構均勻一致。此外,本實施例提供的烘箱還可設置有厚度調節裝置,通過調節上柵板的高度,可以調節上柵板及下柵板之間的距離,適合不同厚度的待定型的纖維板加熱及定型的需要。進一步的,本實施例提供的烘箱還可設置有水冷卻室,水冷卻室中設置有水冷卻裝置,水冷卻裝置的上冷水輥中及下冷水輥中通入冷卻水,并且設置電機帶動上冷水輥及下冷水輥轉動,以對壓冷卻的方式對待定型的纖維板的上層及下層進行冷卻,實現上層及下層的初步表面定型,生產出的纖維板上層及下層的表面層定型更硬,結合更牢固,表面層也更平整。 上述實施例二至實施例七提供的一種或多種機構,可應用于本實用新型纖維板生產系統中,且可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進行靈活組合,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采用上述實施例沒有提及的現有相關機構組成本實用新型纖維板生產系統,本實用新型對此并不限制。以上實施例的序號僅便于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他實施例的相關描述。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纖維板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板生產系統包括 控制器和分別接受所述控制器控制且按照纖維板生產工藝流程依次布置的以下機構多組纖維開松機構、多個梳理機、多個鋪網機、以及烘箱; 所述多組纖維開松機構與所述多個梳理機一一對應設置,每組纖維開松機構用于對至少一種纖維板的原材料進行開松處理,每個梳理機用于對與其相應的纖維開松機構開松處理后的材料進行網狀梳理處理; 所述多個梳理機與所述多個鋪網機一一對應設置,每個鋪網機用于對與其相應的梳理機網狀梳理處理后的材料進行鋪網處理,以得到纖維板半成品; 所述烘箱用于對經各所述鋪網機處理后的纖維板半成品進行加熱熔融和冷卻定型處理,以得到實際所需的纖維板。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 各組所述纖維開松機構和與其對應的所述梳理機之間、各個所述梳理機和與其對應的所述鋪網機之間、各個所述鋪網機之間、以及與所述烘箱相鄰的所述鋪網機與所述烘箱之間,分別設置有光電傳感器,各所述光電傳感器分別與所述控制器連接,以供所述控制器根據各所述光電傳感器的檢測信號控制相應機構; 和/或, 所述纖維板生產系統還包括裁切機構,所述裁切機構與所述烘箱對接,用于對經所述烘箱處理后的纖維板進行裁切處理。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一組所述纖維開松機構包括 至少一個粗開松機構; 或者,至少一個粗精開松混合一體機構; 或者,至少一個粗開松機、與各粗開松機對接的混棉裝置、以及分別與所述混棉裝置對接的至少一個精開松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開松機構包括物料傳送裝置和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的開松倉,所述物料傳送裝置經所述進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貫穿所述開松倉;所述進料口設置有進料輥,所述進料輥位于所述物料傳送裝置的上方;在所述開松倉內位于所述物料傳送裝置上方的區域,自下而上沿一曲線軌跡依次間隔設置有多個開松輥,且每個所述開松輥橫跨在所述開松倉的兩個相對面;所述物料傳送裝置、各所述開松輥通過電機驅動; 和/或, 所述精開松機構包括精物料傳送裝置和設置有開松倉進料口和開松倉出料口的精開松倉,所述精物料傳送裝置經所述開松倉進料口和所述開松倉出料口貫穿所述精開松倉;在所述精開松倉內位于所述精物料傳送裝置上方的區域,自下而上沿一曲線軌跡依次間隔設置有多個開松輥,且每個開松輥橫跨在所述精開松倉的兩個相對面;所述精物料傳送裝置、各開松輥通過電機驅動; 和/或, 所述粗精開松混合一體機構包括混合倉、物料傳送帶裝置和設置在混合倉一端的物料輸送倉,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橫穿所述混合倉和物料輸送倉的底部;所述混合倉內設置有多個混合輥,所述多個混合輥由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末端的上方起,沿斜向上方向向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的始端依次間隔分布;所述混合輥、物料傳送帶裝置均由電機驅動。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鋪網機包括 機架和固定在機架上的鋪網機構,所述鋪網機構包括第一傳輸帶、第二傳輸帶、第三傳輸帶、第一固定輥、上滑動機構和下滑動機構;所述上滑動機構、下滑動機構均與機架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傳輸帶包括傾斜段和水平段,所述傾斜段設置在機架的一端,所述水平段與傾斜段的頂端相接; 所述上滑動機構上設置有多個導向輥和一對水平設置的第二傳輸帶固定輥,所述下滑動機構上設置有第二固定輥和一對排網輥;所述第二傳輸帶纏繞在一對第二傳輸帶固定輥上,并且第二傳輸帶位于所述第一傳輸帶水平段的前下方,以使網從第一傳輸帶的水平段上輸出后落到第二傳輸帶上; 所述第一固定輥的兩端可轉動的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第三傳輸帶纏繞在第一固定輥、第二固定輥及上滑動機構上的導向輥上,形成具有上水平段、下水平段及中段的循環傳輸帶;所述下水平段的末端位于所述一對排網輥中間的上方位置,并且位于第二傳輸帶的下方;所述第一傳輸帶、第二傳輸帶、第三傳輸帶、上滑動機構、下滑動機構均設置有驅動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包括 烘箱本體和網帶傳送裝置,所述網帶傳送裝置包括一對上下平行設置的網帶和帶動網帶運動的傳動輥; 所述烘箱本體包括依次設置的預熱烘箱、加熱烘箱和冷卻定型箱;所述預熱烘箱、加熱烘箱和冷卻定型箱分別包括多個沿網帶傳送方向依次設置的風室,所述網帶依次穿過預熱烘箱、加熱烘箱和冷卻定型箱的各風室;各風室與網帶傳送方向平行的兩側均開設有風口,同一個風室一側的風口位于網帶上方,另一側的風口位于網帶下方,所有風室同一側的風口在網帶上方及下方交替分布,在預熱烘箱、加熱烘箱和冷卻定型箱的各風室的一側分別設置有進風室,在預熱烘箱、加熱烘箱和冷卻定型箱的各風室與進風室相對的一側分別設置有循環風室;各所述進風室上均設置有灌風口,所述預熱烘箱及加熱烘箱的灌風口均連接有熱風機,所述冷卻定型箱的灌風口連接有冷風機。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預熱烘箱一側的進風室為由預熱烘箱內的多個風室共用的共用進風室,所述預熱烘箱另一側的循環風室為由預熱烘箱內的多個風室共用的共用循環風室; 和/或,所述加熱烘箱一側的進風室為由加熱烘箱內的多個風室共用的共用進風室,所述加熱烘箱另一側的循環風室為由加熱烘箱內的多個風室共用的共用循環風室; 和/或,所述冷卻定型箱一側的進風室為由冷卻定型箱內的多個風室共用的共用進風室,所述冷卻定型箱另一側的循環風室為由冷卻定型箱內的多個風室共用的共用循環風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預熱烘箱、加熱烘箱及冷卻定型箱的各風室的網帶上方沿垂直于網帶傳送的方向設置有橫跨所述風室的導風板,所述導風板一端與其所在風室的位于上方的風口頂部連接,另一端向接近網帶的方向傾斜。
9.根據權利要求6-8任一項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還包括厚度調節裝置,所述厚度調節裝置包括上柵板、下柵板和多個第一電機;所述網帶包括上網帶和下網帶,所述上網帶設置于下網帶上方;所述下柵板及上柵板橫穿預熱烘箱、加熱烘箱及冷卻定型箱的各風室,并且所述下柵板緊鄰下網帶下表面設置;所述上柵板緊鄰上網帶上表面設置;所述多個第一電機設置在烘箱本體的頂部,每個第一電機的輸出軸均通過螺紋桿與上柵板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纖維板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網帶包括上網帶和下網帶,所述上網帶設置于下網帶上方;所述加熱烘箱與冷卻定型箱之間設置有水冷卻室,所述水冷卻室中設置有水冷卻裝置,所述水冷卻裝置包括緊鄰上網帶的上表面及下網帶的下表面對應設置的上冷水輥及下冷水輥,所述上冷水輥及下冷水輥通過第二電機帶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纖維板生產系統,包括控制器和分別接受控制器控制且按照纖維板生產工藝流程依次布置的以下機構多組纖維開松機構、多個梳理機、多個鋪網機、以及烘箱;多組纖維開松機構與多個梳理機一一對應設置,每組纖維開松機構用于對至少一種纖維板的原材料進行開松處理,每個梳理機用于對與其相應的纖維開松機構開松處理后的材料進行網狀梳理處理;多個梳理機與多個鋪網機一一對應設置,每個鋪網機用于對與其相應的梳理機網狀梳理處理后的材料進行鋪網處理,以得到纖維板半成品;烘箱用于對經各所述鋪網機處理后的纖維板半成品進行加熱熔融和冷卻定型處理,以得到實際所需的纖維板。基于本實用新型可生產環保型纖維板。
文檔編號D21J1/00GK202688788SQ20122035212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9日
發明者李中勇 申請人:昆山吉美川纖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