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車座縫隙填充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車座縫隙填充裝置,其利用縫紉技術把彈性纖維布和纖維棉(填充棉)組合一起制成一個具有彈性的多功能車座縫隙填充裝置,它作為車座縫隙填充物使用,同時可以放置小物件,如手機、隨身聽、卡片、硬幣以及筆等。
背景技術:
如今我們購買的大部分小車,車廂內主駕駛座、副駕駛座與儲物箱之間都有一個縫隙。駕駛者掉小物件進入座椅與儲物箱的空隙之間縫隙,造成難取出的問題;特別是開車時不小心掉了東西大部分的司機都想馬上取出,這樣會造成很大的危險。駕駛員和乘客經常會不小心把小件物品(如手機,名片,錢幣等等)掉落縫隙里,在取回這些物品時往往會花不少精力,有時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危險。 有的駕駛者為了防止發生此類現象,會想辦法塞些物件填充縫隙。為了固定填充物會使用到粘合性的物品,這樣會妨礙座椅正常的前后調整和造成永久性的破壞。不用粘合性的物品又不能固定該填充物,所以最終還是放棄使用填充物。
發明內容為避免車座與儲物箱之間的縫隙儲易掉進、藏匿小物件而又難以取出的問題,駕駛者妥善放置小物件以利于安全駕駛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車座縫隙填充裝置。其將彈性纖維布和纖維棉組合成一個具有至少一個儲物口袋的車座縫隙填充物,具有彈性,設置于車廂內駕駛座與儲物箱之間的縫隙處實現縫隙填充,同時方便駕駛者放置手機、隨身聽、卡片及筆小物件。本實用新型多功能車座縫隙填充裝置,包括具有彈性的棒狀主體,該棒狀主體的頭部、中部中至少一處設置一儲物口袋,尾部設一通孔;一彈性帶,該彈性帶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棒狀主體的頭部下端;以及,一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該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設于所述彈性帶的另一端;所述棒狀主體塞置于車廂內駕駛座與儲物箱之間的縫隙的上口部,駕駛座上的安全帶扣穿過所述通孔,所述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卡置于該縫隙的下口部內,實現本裝置定位。進一步,所述棒狀主體頭部的儲物口袋兩邊環設一對外環帶,所述棒狀主體中部的儲物口袋兩邊環設另一對外環帶,用于橫向放置筆等小物件。所述棒狀主體的外層為一彈性纖維布層,次外層為聚氨酯層,內部填充纖維棉,該纖維棉用另一層彈性纖維布包覆。所述棒狀主體的外層可為彈性纖維布層,內部填充纖維棉。所述彈性小球是充氣膠球、內部填充纖維棉的布球或內部填充海棉的布球等。所述彈性小球可以用固定外形的球替代,如塑料球等。[0015]所述彈性帶是彈性膠帶或內設膠條的彈性布帶。本實用新型多功能車座縫隙填充裝置是利用膠料和纖維棉做成一個有彈性、可塑的棒狀主體,再配合彈性帶和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設計,從而使裝置可以用到不同大小的縫隙而保持挺立,并可方便使用者放置物品,不會刮花和破壞所裝載物件,避免了傳統駕駛員不小心把小件物品掉落縫隙里弊端。本裝置是放置在汽車座椅與儲物箱之間的縫隙內,將駕駛座上的安全帶卡扣穿過所述通孔固定,并將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卡置在座椅與儲物箱之間的縫隙的下口部。由于采用駕駛座上的安全帶卡扣和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實現本裝置定位,不用任何粘結料,使得本裝置能廣泛適用于不同類型的車輛。本裝置上的兩個儲物口袋及多個外環帶可放置小物件,如手機、隨身聽、卡片、硬幣、筆等小物件,使車內整齊有序更有利于安全駕駛。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實施例裝置安裝于主、副駕駛座與儲物箱之間縫隙處狀態圖;圖4為圖3的B局部放大圖;圖5為圖3的正視圖;圖6為圖5的A局部放大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附圖進一部說明。參照圖1,所示多功能車座縫隙填充裝置包括具有彈性的棒狀主體1,該棒狀主體I的頭部設置儲物口袋11、中部設置儲物口袋12,尾部設一通孔13用于穿設駕駛座上的安全帶卡扣;彈性帶2,該彈性帶2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棒狀主體I的頭部下端;以及,彈性小球3,該彈性小球3設于所述彈性帶2的另一端。棒狀主體I上所述儲物口袋11、儲物口袋12所在部分比較粗。棒狀主體I頭部的儲物口袋11兩邊分別環設外環帶15、15’,棒狀主體I中部的儲物口袋12兩邊分別環設外環帶14、14’,用于橫向卡置小物件,如筆、充電器導線等。這些外環帶可采用橡筋帶等,以方便插入筆等。參照圖2,為使棒狀主體I具有好的彈性,外層16采用彈性纖維布,次外層18為PU聚氨酯層,內部填充纖維棉19,該纖維棉19用彈性纖維布17包覆。棒狀主體I的外層還可為彈性纖維布層,彈性纖維布層內部直接填充纖維棉。彈性小球3是充氣膠球、內部填充纖維棉的布球或內部填充海棉的布球。彈性帶2是彈性膠帶或內設膠條的彈性布帶等。圖1所示裝置安裝、使用參照圖3-6。圖3、5中,主駕駛座7與儲物箱6之間的縫隙9處安裝一個圖I裝置,圖I裝置的棒狀主體I塞置于主駕駛座7與儲物箱之間的縫隙9的上口部,將主駕駛座7上的安全帶卡扣8穿過所述通孔13以固定(圖4),將所述彈性小球3卡置于該縫隙9的下口部內(見圖5),防止棒狀主體I移動。圖3中,4為插裝于儲物口袋11的手機,5為插裝于儲物口袋12的隨身聽。另一個圖I裝置安裝于副駕駛座7’與儲物箱6之間縫隙9 ’處,方式同上。如局部放大圖6,該裝置的棒狀主體I塞置于該縫隙9’的上口部,副駕駛座7’上的安全帶卡扣8,穿過棒狀主體I上的通孔13固定,彈性帶2位于該縫隙9’內,彈性帶2拉緊彈性小球3,彈性小球3卡置于該縫隙9’的下口部內,防止棒狀主體I上下移動。由于圖I裝置的棒狀主體I具有好的彈性,再配合彈性帶2和彈性小球3設計,使其可以用到不同大小的縫隙而保持挺立,廣泛適用于不同類型的車輛,并可方便使用者放直物品。上述彈性小球能夠用固定外形的球替代,如空心塑料球等。上述彈性小球還可以用一個圓形擋板替代,該圓形擋板的厚度等于其直徑的15-30%。參照圖7另一實施例裝置,圖7所示裝置與圖I所示裝置主要結構是相同的,區別·是用一個圓形擋板3替代上述彈性小球,彈性帶2的上端連接于棒狀主體I的頭部下端,圓形擋板3設于彈性帶2的下端。圖7所示裝置安裝、使用基本同上述圖I所示裝置,棒狀主體I塞置于駕駛座與儲物箱之間的縫隙的上口部,駕駛座上的安全帶卡扣穿過棒狀主體I上的通孔13固定,圓形擋板3穿過該縫隙后轉動90度卡置于該縫隙的下口部內,防止棒狀主體I移動。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車座縫隙填充裝置,其特征是包括 具有彈性的棒狀主體,該棒狀主體的頭部、中部中至少一處設置一儲物口袋,尾部設一通孔; 一彈性帶,該彈性帶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棒狀主體的頭部下端;以及, 一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該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設于所述彈性帶的另一端; 所述棒狀主體塞置于車廂內駕駛座與儲物箱之間的縫隙的上口部,駕駛座上的安全帶卡扣穿過所述通孔,所述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卡置于該縫隙的下口部內。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棒狀主體頭部的儲物口袋兩邊環設一對外環帶,所述棒狀主體中部的儲物口袋兩邊環設另一對外環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外環帶為內設膠條的彈性布帶。
4.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棒狀主體的外層為一彈性纖維布層,次外層為PU聚氨酯層,內部填充纖維棉,該纖維棉用另一層彈性纖維布包覆。
5.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棒狀主體的外層為彈性纖維布層,內部填充纖維棉。
6.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彈性小球是充氣膠球、內部填充纖維棉的布球或內部填充海棉的布球。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彈性小球用固定外形的球替代。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彈性帶是彈性膠帶或內設膠條的彈性布帶。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圓形擋板的厚度等于其直徑的15-30%。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車座縫隙填充裝置,包括具有彈性的棒狀主體,該棒狀主體的頭部、中部中至少一處設置一儲物口袋,尾部設一通孔;彈性帶,該彈性帶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棒狀主體的頭部下端;及,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該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設于所述彈性帶的另一端;所述棒狀主體塞置于車廂內駕駛座與儲物箱之間的縫隙的上口部,駕駛座上的安全帶卡扣穿過所述通孔,所述彈性小球或圓形擋板卡置于該縫隙的下口部內。本裝置構思新穎,具有縫隙填充功能,與放置手機、隨身聽及筆等小物件的功能,使車內整齊有序更有利于安全駕駛。
文檔編號B32B27/02GK202728098SQ201220278809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
發明者馮葦榮 申請人:馮葦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