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摩擦滾輪上布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制作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摩擦滾輪上布機。
背景技術:
工業革命造就的工業社會,解決了人類肢體能力的延伸。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希望解決的是人類思維能力,即智力的延伸。顯示技術是信息交流界面,液晶平板顯示器件是大量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結晶,成為平板顯示器件的主流。液晶平板顯示面板制作工藝中液晶配向溝槽摩擦工藝是制作液晶顯示面板的關鍵工藝。摩擦滾輪粘貼雙面膠和摩擦布工藝設備是保證液晶配向溝槽摩擦工藝實現的關鍵設備。現有技術中的摩擦滾輪上布機即為摩擦滾輪粘貼雙面膠及摩擦布的機構(如圖1 所示),在工作過程中摩擦滾輪1用于粘貼雙面膠和摩擦布,由于摩擦滾輪1安裝及固定到上布機時需要相對于工作平臺4橫向左右移動,通過活動頂尖機構3將摩擦滾輪頂緊使其兩端的錐形定位面分別與活動頂尖機構3及驅動頂尖機構2配合。從而摩擦滾輪1在驅動頂尖機構2的帶動下轉動并與位于其下方的膠輥(圖1中未示出)共同作用,實現將放置于工作平臺4上的雙面膠或摩擦布粘貼到摩擦滾輪1上。但在固定摩擦滾輪1過程中,摩擦滾輪1需要相對工作平臺4及其上的導向槽5左右移動,摩擦滾輪1的導向邊緣10 (如圖中虛線所示部分)由于需要與導向槽5導向支撐接觸而無法粘貼雙面膠及摩擦布,直接影響了摩擦滾輪1工作范圍,使得整體工作精度下降,為了達到預定的面積必須增加摩擦滾輪1的尺寸,從而增加了整體機構尺寸。同時,現有摩擦滾輪上布機的活動頂尖機構3的鎖緊方式為采用手動螺旋旋轉手柄驅動活動頂尖對摩擦滾輪1楔入及頂緊。存在的問題,摩擦滾輪1旋轉貼雙面膠和貼布時,活動頂尖機構3通過螺旋旋轉一次頂緊,但無法提供可靠持續預緊力,且摩擦滾輪上布機在旋緊手動螺旋旋轉手柄時需要足夠大的操作力才能旋緊從而頂緊摩擦滾輪1。
實用新型內容(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克服現有技術中摩擦滾輪上布機存在的摩擦滾輪實用面積受導向槽影響,及頂尖卡緊機構無法提供可持續的頂緊力的缺陷。( 二 )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摩擦滾輪上布機,包括機架及安裝于其上的摩擦滾輪、工作平臺及其上的導向槽、活動頂尖機構、驅動頂尖機構、膠輥及膠輥支撐架、平臺移動機構;所述活動頂尖機構和所述驅動頂尖機構安裝于所述機架的兩側且與摩擦滾輪位置相對,且均具有與所屬摩擦滾輪端部錐形凹槽相對應的結構,所述活動頂尖機構為摩擦滾輪提供預緊力,所述驅動頂尖機構驅動所述摩擦滾輪轉動;所述工作平臺位于所述摩擦滾輪下方,所述導向槽位于所述摩擦滾輪的兩端用于支撐摩擦滾輪,所述平臺移動機構安裝于所述機架的側面,用于控制所述工作平臺移動,帶動所述摩擦滾輪軸向移動,與驅動頂尖結構配合;所述膠輥通過膠輥支撐架安裝于所述摩擦滾輪的下方。進一步地,所述平臺移動機構包括平臺操作手柄,轉軸支座、驅動支架及滑動導桿;所述轉軸支座固定在所述機架的外側,所述平臺操作手柄的一端轉動連接在所述轉軸支座上,所述平臺操作手柄的另一端為操作端,所述平臺操作手柄的中間部位連接所述驅動支架,所述驅動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工作平臺上;所述工作平臺與滑動導桿之間通過滑動軸承連接,可沿所述滑動導桿移動,所述工作平臺與所述機架之間還連接有定位螺釘和定位螺帽。進一步地,所述活動頂尖機構包括安裝在機架外側的活動頂尖操作手柄和與其固定連接的導向套及位于所述機架內的活動頂尖;所述導向套上設置有導向槽及導向槽內部的導向螺釘;所述活動頂尖操作手柄及導向套內設置壓縮彈簧及其內部的導向軸芯,所述導向心軸通過連接頂尖連接軸與所述活動頂尖連接;所述導向螺釘旋緊,將導向套及活動頂尖操作手柄固定在所述頂尖連接軸上。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頂尖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機架外側的驅動套及安裝于其端部的驅動手柄、連通到所述機架內側的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穿通所述驅動套內部連接到驅動手柄,所述驅動軸另一端連接的驅動頂尖,所述摩擦滾輪被驅動端具有驅動槽,所述驅動頂尖的邊緣設置有驅動鍵,所述驅動頂尖上的驅動槽與所述驅動鍵相配合。進一步地,所述摩擦滾輪上布機還包括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包括限位操作手柄、所述限位操作手柄的一端通過連接球面連接器連接擺動操作桿,所述擺動操作桿的另一端連接限位支桿,兩組高度不同的限位塊分別位于所述限位支桿位于所述支架內部的兩端;所述限位操作手柄擺動帶動所述擺動操作桿繞所述球面連接器擺動,從而推拉所述限位支桿及其上的限位塊左右擺動,與膠輥支架相對應,且每組限位塊的限位范圍大于等于所述膠輥支架隨所述工作平臺左右移動的行程范圍;所述限位支桿在所述支架的內側還安裝有鎖緊螺釘和鎖緊螺母,用于固定所述限位支桿相對支架左右位置。進一步地,所述限位塊為尼龍限位塊。進一步地,所述摩擦滾輪上布機還包括操作擺桿機構,所述操作擺桿機構包括連接擺臂、導向連桿,所述連接擺臂以所述導向連桿為支點另一側連接所述膠輥支架,所述連接擺臂擺動帶動所述膠輥支撐架上下移動。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擺桿機構擺臂的下部還連接有橫向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兩端設置有一端為弧形凹槽自鎖機構,所述支撐桿可嵌入所述自鎖機構對擺桿機構鎖定。(三)有益效果上述技術方案所提供的摩擦滾輪上布機中,采用可移動的工作平臺即摩擦滾輪與工作平臺一起移動的上布機結構,可以有效的增加摩擦滾輪的工作面積,同時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內置壓縮彈簧的活動頂尖機構,頂緊摩擦滾輪方便,且可以為摩擦滾輪提供持續的預緊力。
圖1是現有技術中摩擦滾輪上布機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摩擦滾輪上布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摩擦滾輪上布機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平臺移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中A部的局部放大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摩擦滾輪上布機的活動頂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中B-B截面的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摩擦滾輪上布機的驅動頂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摩擦滾輪上布機的另一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摩擦滾輪上布機的右側結構示意圖;其中,1 摩擦滾輪;2 驅動頂尖機構;3 活動頂尖機構;4 工作平臺;5 導向槽; 6 限位機構;7 操作擺桿機構;8 平臺移動機構;9 膠輥;10 導向邊緣;11 機架;12 滑動導桿;201 驅動套;202 驅動手柄;203 驅動軸;205 驅動鍵;301 :導向套;302 頂尖連接軸;303 活動頂尖;304 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5 壓縮彈簧;306 導向軸芯;307 導向螺釘;308 導向槽;601 限位操作手柄;602 球面連接器;603 擺動操作桿;604 限位支桿;605 限位塊;701 連接擺臂;702 導向連桿;703 支撐桿;704 自鎖機構;801 平臺操作手柄;802 轉軸支座;803 驅動支架;804 操作端;805定位螺釘, 806定位螺帽;901 膠輥支撐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結合2及圖3,為本實施例的一種摩擦滾輪上布機,包括機架11及安裝于其上的摩擦滾輪1、工作平臺4及其上的導向槽5、活動頂尖機構3、驅動頂尖機構2、膠輥9及膠輥支撐架901 (膠輥9及膠輥支撐架901位于上布機的內部的下方,具體結構如圖10中所示)、平臺移動機構8 ;活動頂尖機構3和驅動頂尖機構2安裝于機架11的兩側且與摩擦滾輪1位置相對,且均具有與所屬摩擦滾輪1端部錐形凹槽相對應的結構,活動頂尖機構3為摩擦滾輪1提供預緊力,驅動頂尖機構2驅動摩擦滾輪1轉動;工作平臺4位于摩擦滾輪1 下方,導向槽5位于摩擦滾輪1的兩端用于支撐摩擦滾輪1,平臺移動機構8安裝于機架11 的側面,用于控制工作平臺4移動,帶動摩擦滾輪1軸向移動,與驅動頂尖結構2配合;膠輥9通過膠輥支撐架901安裝于摩擦滾輪1的下方。具體的操作過程為,將摩擦滾輪1放置于工作平臺4上即對應導向槽5,通過操作平臺移動機構8控制工作平臺沿上布機的橫向移動,從而實現安放于其上的摩擦滾輪1沿其軸向移動,向驅動頂尖機構2方向上移動,便于摩擦滾輪1的端面楔入驅動頂尖機構2。 隨后將活動頂尖機構3楔入摩擦滾輪1的另一面并頂緊,從而實現了對摩擦滾輪1的固定。 將雙面膠放置于工作平臺4上,轉動驅動頂尖機構3帶動摩擦滾輪1在摩擦滾輪和膠輥的共同作用下將雙面膠粘貼于摩擦滾輪1上;在貼附完雙面膠后,再將摩擦布放置于工作平臺4上,同樣將其粘貼在摩擦滾輪1上。摩擦滾輪1在粘貼雙面膠及摩擦布的同時,摩擦滾輪1及膠輥的共同作用下也對其進行了展平、除皺、及去除氣泡的操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布機與現有技術中的上布機相比,本實用新型中上布機采用工作平臺4整體移動從而帶動安放與其上的摩擦滾輪1 一起沿上布機橫向移動,從而實現摩擦滾輪1的一端楔入驅動頂尖機構2,從而實現對摩擦滾輪的固定。相對現有技術,摩擦滾輪1無需相對工作平臺4 及其上的導向槽5移動,從而增加了摩擦滾輪1的實際工作面積。加工同樣大小的摩擦布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上布機可以大大縮小摩擦滾輪1的尺寸,進一步地縮小摩擦上布機的整體尺寸。結合圖4及圖5,為平臺移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及局部放大圖。平臺移動機構8包括平臺操作手柄801,轉軸支座802、驅動支架803及滑動導桿12 ;轉軸支座802固定在機架11的外側,平臺操作手柄801的一端轉動連接在轉軸支座802上,平臺操作手柄801的另一端為操作端804,平臺操作手柄801的中間部位連接驅動支架803,驅動支架803的另一端固定于工作平臺4上;工作平臺4與滑動導桿12之間通過滑動軸承804連接,可沿滑動導桿12移動,工作平臺4與機架11之間還連接有定位螺釘805和定位螺帽806。具體的操作過程為,控制平臺操作手柄801的操作端804靠近或遠離機架11擺動,從而推動工作平臺4在上布機內沿滑動支架12橫向移動,工作平臺4的移動帶動放置于其上的摩擦滾輪1的移動。當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及摩擦滾輪1已經楔入驅動頂尖機構3 時,就可以將工作平臺4固定住,旋緊工作平臺4內部與機架11之間定位螺釘805上的定位螺帽806,可以實現對工作平臺4相對機架11固定,從而對摩擦滾輪1定位。結合圖6及圖7,為活動頂尖機構3的結構示意圖及剖視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活動頂尖機構3包括安裝在機架11外側的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和與其固定連接的導向套 301及位于機架11內的活動頂尖303 ;導向套301上設置有導向槽308及導向槽308內部的導向螺釘307 ;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及導向套301內設置壓縮彈簧305及其內部的導向軸芯306,導向心軸306通過連接頂尖連接軸302與活動頂尖303連接;導向螺釘307旋緊,將導向套301及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固定在頂尖連接軸302上。推動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導向螺釘307沿導向槽308移動,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內的壓縮彈簧305被壓縮,導向心軸306、頂尖連接軸302帶動活動頂尖303沿導向套301移動,用于將活動頂尖 303楔入摩擦滾輪1的錐形凹槽,導向螺釘307固定于導向槽308中,活動頂尖303頂緊摩擦滾輪1,壓縮彈簧305及導向心軸306為摩擦滾輪1提供預緊力。具體的操作過程為,推動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及導向套301外部的導向螺釘 307,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壓縮位于其內部的壓縮彈簧305,壓縮彈簧305及其內部的導向心軸306,帶動頂尖連接軸302沿導向套301移動,從而推動活動頂尖303頂緊摩擦滾輪1。 當摩擦滾輪1固定好,旋緊導向槽308內的導向螺釘307,使導向螺釘307固定。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內的壓縮彈簧305處于壓縮狀態,可以為摩擦滾輪1在粘貼雙面膠及摩擦布的過程中提供持續的預緊力。且通過推動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實現對活動頂尖303的頂緊,通過導向螺釘307旋緊來實現頂緊摩擦滾輪,不需要操作者用很大的力便可以實現。如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驅動頂尖機構2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中驅動頂尖機構2包括安裝在機架11外側的驅動套201及安裝于其端部的驅動手柄202、連通到機架11內側的驅動軸203,驅動軸203穿通驅動套201內部連接到驅動手柄202,驅動軸203 另一端連接的驅動頂尖204,摩擦滾輪1被驅動端具有驅動槽,驅動頂尖204的邊緣設置有驅動鍵205,驅動頂尖204上的驅動槽與驅動鍵205相配合;轉動驅動手柄202帶動驅動軸 203及驅動頂尖204及其上的驅動鍵205轉動,從而帶動摩擦滾輪1轉動。具體工作過程為,對于頂緊的摩擦滾輪1,在工作平臺上放置好雙面膠或摩擦布, 旋轉驅動手柄202。驅動頂尖機構2上的驅動鍵205與摩擦滾輪1上的驅動槽相配合,帶動其旋轉,從而完成對雙面膠或摩擦布的粘貼。結合圖9所示,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立體結構示意圖。摩擦滾輪上布機還包括限位機構6,限位機構6包括限位操作手柄601、限位操作手柄601的一端通過連接球面連接器602連接擺動操作桿603,擺動操作桿603的另一端連接限位支桿604,兩組高度不同的限位塊605分別位于限位支桿604位于支架11內部的兩端;限位操作手柄601擺動帶動擺動操作桿603繞球面連接器602擺動,從而推拉限位支桿604及其上的限位塊605 左右擺動,與膠輥支架901相對應,且每組限位塊605的限位范圍大于等于膠輥支架901隨工作平臺4左右移動的行程范圍。即當膠輥支架901隨著工作平臺4左右移動時,限位塊 605也對其進行限位,不受工作平臺4帶動膠輥支架901左右移動的影響。限位支桿604在支架11的內側還安裝有鎖緊螺釘和鎖緊螺母,用于固定限位支桿604相對支架11左右位置。具體操作過程為,控制限位操作手柄601擺動通過球面連接器602帶動擺動操作桿603,進一步帶動限位支桿604在上布機內部橫向沿軸向移動。二限位支架604上設置有限位塊605,限位塊的605與膠輥支架901相匹配,限位塊605的高度不同,限位操作手柄 601的拉動,與膠輥901的位置關系變化,不同的限位塊605對膠輥901墊起的高度位置不同,從而控制膠輥901與摩擦滾輪1之間的相對位置,分別適應雙面膠和摩擦布兩種不同的厚度。本實用新型中限位操作手柄601有兩個檔位,分別適應雙面膠和摩擦布兩種不同的厚度。對于粘貼不同的材料,膠輥901與摩擦滾輪1之間的距離也可以相應的設置。本實用新型中,限位塊605優選為尼龍限位塊。選用尼龍限位塊不會產生金屬限位塊在使用中的產生金屬粉塵而污染摩擦布,從而帶給最終產品致命缺陷。摩擦滾輪上布機還包括操作擺桿機構7,操作擺桿機構7包括連接擺臂701、導向連桿702,連接擺臂701以導向連桿702為支點另一側連接膠輥支架901,連接擺臂701擺動帶動膠輥支撐架901上下移動。操作擺桿機構7用于控制膠輥支撐架901的上下移動, 用于將雙面膠或摩擦布在初始階段放入摩擦滾輪1與膠輥9之間的縫隙中,擺桿機構7為杠桿原理,操作簡便將膠輥9擺開,放雙面膠或摩擦布于工作平臺4上的摩擦滾輪1與膠輥 9之間的部位。操作擺桿機構7擺臂的下部還連接有橫向的支撐桿703,支撐桿703兩端設置有一端為弧形凹槽自鎖機構704,支撐桿703可嵌入自鎖機構704對擺桿機構7鎖定。為保證在粘貼期間,膠輥9與摩擦滾輪1能夠相對位置固定,不會由于對于雙面膠或摩擦布的粘貼而松動。由以上實施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采用采用可移動的工作平臺4 即摩擦滾輪1與工作平臺4 一起移動的上布機結構,可以有效的增加摩擦滾輪1的工作面積,縮小摩擦滾輪上布機的整體尺寸,同時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內置壓縮彈簧的活動頂尖機構3,頂緊摩擦滾輪1方便,且可以為摩擦滾輪1提供持續的預緊力。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摩擦滾輪上布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1)及安裝于其上的摩擦滾輪(1)、 工作平臺(4)及其上的導向槽(5)、活動頂尖機構(3)、驅動頂尖機構O)、膠輥(9)及膠輥支撐架(901)、平臺移動機構(8);所述活動頂尖機構(3)和所述驅動頂尖機構(2)安裝于所述機架(11)的兩側且與摩擦滾輪(1)位置相對,且均具有與所屬摩擦滾輪(1)端部錐形凹槽相對應的結構,所述活動頂尖機構C3)為摩擦滾輪(1)提供預緊力,所述驅動頂尖機構( 驅動所述摩擦滾輪(1) 轉動;所述工作平臺(4)位于所述摩擦滾輪(1)下方,所述導向槽( 位于所述摩擦滾輪(1) 的兩端用于支撐摩擦滾輪(1),所述平臺移動機構(8)安裝于所述機架(11)的側面,用于控制所述工作平臺(4)移動,帶動所述摩擦滾輪(1)軸向移動,與驅動頂尖結構(2)配合;所述膠輥(9)通過膠輥支撐架(901)安裝于所述摩擦滾輪(1)的下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滾輪上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臺移動機構(8)包括平臺操作手柄(801),轉軸支座(802)、驅動支架(80 及滑動導桿(12);所述轉軸支座(802)固定在所述機架(11)的外側,所述平臺操作手柄(801)的一端轉動連接在所述轉軸支座(80 上,所述平臺操作手柄(801)的另一端為操作端(804),所述平臺操作手柄(801)的中間部位連接所述驅動支架(803),所述驅動支架(80 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工作平臺(4)上;所述工作平臺(4)與滑動導桿(1 之間通過滑動軸承(804)連接,可沿所述滑動導桿 (12)移動,所述工作平臺(4)與所述機架(11)之間還連接有定位螺釘(80 和定位螺帽 (806)。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滾輪上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頂尖機構(3)包括安裝在機架(11)外側的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和與其固定連接的導向套(301)及位于所述機架(11)內的活動頂尖(303);導向套(301)上設置有導向槽(30 及導向槽(308)內部的導向螺釘(307);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及導向套(301)內設置壓縮彈簧(305)及其內部的導向軸芯(306),所述導向心軸(306)通過連接頂尖連接軸(30 與所述活動頂尖(30 連接;所述導向螺釘(307)旋緊,將導向套(301)及活動頂尖操作手柄(304)固定在所述頂尖連接軸(302)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滾輪上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頂尖機構(2)包括安裝在所述機架(11)外側的驅動套O01)及安裝于其端部的驅動手柄002)、連通到所述機架(11)內側的驅動軸003),所述驅動軸Q03)穿通所述驅動套O01)內部連接到驅動手柄002),所述驅動軸(20 另一端連接的驅動頂尖004),所述摩擦滾輪(1)被驅動端具有驅動槽,所述驅動頂尖O04)的邊緣設置有驅動鍵005),所述驅動頂尖(204)上的驅動槽與所述驅動鍵(20 相配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滾輪上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滾輪上布機還包括限位機構(6),所述限位機構(6)包括限位操作手柄(601)、所述限位操作手柄(601)的一端通過連接球面連接器(60 連接擺動操作桿(603),所述擺動操作桿(60 的另一端連接限位支桿(604),兩組高度不同的限位塊(60 分別位于所述限位支桿(604)位于所述支架 (11)內部的兩端;所述限位操作手柄(601)擺動帶動所述擺動操作桿(60 繞所述球面連接器(602)擺動,從而推拉所述限位支桿(604)及其上的限位塊(60 左右擺動,與膠輥支架(901)相對應,且每組限位塊(605)的限位范圍大于等于所述膠輥支架(901)隨所述工作平臺(4)左右移動的行程范圍;所述限位支桿(604)在所述支架(11)的內側還安裝有鎖緊螺釘和鎖緊螺母,用于固定所述限位支桿(604)相對支架(11)左右位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摩擦滾輪上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605)為尼龍限位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滾輪上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滾輪上布機還包括操作擺桿機構(7),所述操作擺桿機構(7)包括連接擺臂(701)、導向連桿(702),所述連接擺臂(701)以所述導向連桿(702)為支點另一側連接所述膠輥支架(901),所述連接擺臂 (701)擺動帶動所述膠輥支撐架(901)上下移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摩擦滾輪上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擺桿機構(7)擺臂的下部還連接有橫向的支撐桿(703),所述支撐桿(70 兩端設置有一端為弧形凹槽自鎖機構 (704),所述支撐桿(70 可嵌入所述自鎖機構(704)對擺桿機構(7)鎖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摩擦滾輪上布機,其包括機架(11)及安裝于其上的摩擦滾輪(1)、工作平臺(4)及其上的導向槽(5)、活動頂尖機構(3)、驅動頂尖機構(2)、膠輥(9)及膠輥支撐架(901)、平臺移動機構(8);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可移動的工作平臺(4),即摩擦滾輪(1)與工作平臺(4)一起移動的上布機結構,可以有效的增加摩擦滾輪(1)的工作面積,同時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內置壓縮彈簧(305)的活動頂尖機構(3),頂緊摩擦滾輪(1)方便,且可以為摩擦滾輪(1)提供持續的預緊力。
文檔編號B32B37/00GK202115055SQ201120232088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日
發明者王步奎, 葛成重, 趙文亮 申請人:北京京城清達電子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