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應用于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無級變速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疊合裝置,特別涉及將兩片熱塑性膠膜與包覆其中的薄片進行 熱壓合的薄片熱疊合裝置。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對于易損毀的文件與數據,使用者可先利用兩片熱塑性膠膜進行包 覆,并送入一薄片熱疊合裝置進行熱壓合(即俗稱的護貝)的動作,以達到保護文件與數據 的效果。以現有的薄片熱疊合裝置而言,若要提升護貝質量,使用者需先根據欲護貝文件 的厚度,調整至最適當的相對應的熱壓合溫度。但由于上述調整溫度的升降動作,使用者必 須消耗時間等待欲到達的設定溫度,這顯然將造成使用上的不便。舉例而言,若使用者先前 操作的是護貝厚度較厚的文件,現有薄片熱疊合裝置必然處于一較高的溫度,然而若欲緊 接著護貝的文件厚度較薄,則必須等待薄片熱疊合裝置冷卻至相對較低的溫度,方可進行 后續護貝動作;但如此一來,即會造成時間上的浪費。有鑒于此,現有技術提出另一種可進行變速的薄片熱疊合裝置,以使具不同厚度 的文件皆可于一固定溫度下進行熱壓合動作。其作法在于,主要是使用者若欲護貝較薄的 文件時,可調整其控制鈕以使現有薄片熱疊合裝置提供一較快的熱壓合速度;若欲護貝較 厚的文件時,則可調整其控制鈕以使現有薄片熱疊合裝置提供一較慢的熱壓合速度。但,由 于利用電子控制器來操控上述熱壓合速度,需耗費較大的成本,故并不符合經濟上的考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不同熱壓合速度進行熱壓合動作的熱疊合裝置。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于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無級(無段)變速 機構。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應用于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無級變速機構, 用以驅動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使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任一速度轉動,無 級變速機構包括具有摩擦輪、動力輸入及動力輸出傳遞輪的變速模塊,摩擦輪的中心處連 接于連桿組件的一端,以使摩擦輪與連桿組件間呈垂直連接關系,且動力輸入及動力輸出 傳遞輪,分別以固接方式與樞接方式,間隔設置于動力傳動軸上;其中,動力輸入與動力輸 出傳遞輪皆為圓錐形體,而這些圓錐形體的頂面與底面,分別為面積較小以及面積較大的 圓形頂面與圓形底面,且動力輸入與動力輸出傳遞輪的圓形頂面相互對應設置,以供摩擦 輪的兩側同時抵頂于這些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具有控制源的控制模塊連接于并用以驅 動連桿組件,以使摩擦輪進行圓弧曲線擺動;其中,根據摩擦輪的不同的擺動角度,使摩擦 輪與動力輸入傳遞輪以及摩擦輪與動力輸出傳遞輪間,分別形成不同的接觸面積;馬達,連 接于并用以驅動動力傳動軸,以使摩擦輪根據摩擦輪與固接于動力傳動軸的動力輸入傳遞輪間的接觸摩擦力,而與動力輸入傳遞輪同步轉動,且使樞接于動力傳動軸的動力輸出傳 遞輪根據動力輸出傳遞輪與摩擦輪間的接觸摩擦力而與摩擦輪同步轉動;以及減速模塊, 其兩端分別連接于熱壓合滾輪模塊與動力輸出傳遞輪,以使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低于動力輸 出傳遞輪的轉速的運轉方式進行轉動。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摩擦輪由一塑料材質所制成,且摩擦輪表面具有摩擦紋。于一較佳實施例中,連桿組件內含彈性體,該彈性體用以提供正向力而使摩擦輪 的兩側彈性地抵頂于這些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于一較佳實施例中,動力輸入與動力輸出傳遞輪皆由軟質橡膠材質所制成。于一較佳實施例中,動力輸出傳遞輪以逆向于動力輸入傳遞輪的轉動方向進行轉 動,且當摩擦輪與動力輸入傳遞輪的接觸面積等同于摩擦輪與動力輸出傳遞輪的接觸面積 時,動力輸入傳遞輪與動力輸出傳遞輪具有相同的轉速,而當摩擦輪與動力輸入傳遞輪的 接觸面積不同于摩擦輪與動力輸出傳遞輪的接觸面積時,動力輸入傳遞輪與動力輸出傳遞 輪具有不同的轉速。于一較佳實施例中,變速模塊還包括另一摩擦輪,該另一摩擦輪的中心處連接于 另一連桿組件的一端,以使另一摩擦輪與另一連桿組件間呈垂直連接關系,且另一摩擦輪 的兩側同時抵頂于這些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并相對于摩擦輪進行另一圓弧曲線擺動。于一較佳實施例中,另一摩擦輪由一塑料材質所制成,且另一摩擦輪表面具有摩 擦紋。于一較佳實施例中,另一連桿組件內含另一彈性體,該另一彈性體用以提供另一 正向力而使另一摩擦輪的兩側彈性地抵頂于這些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控制模塊還包括控制軸,該控制軸的一端與連桿組件的另一 端相連接,以使控制軸與連桿組件間呈垂直連接關系,且當控制軸受到控制源驅動時,摩擦 輪以控制軸的軸心為圓心,并以連桿組件的長度為半徑,進行該圓弧曲線擺動。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控制模塊還包括扇形組件,具有扇形圓心,且扇形圓心與控 制軸的另一端相連接,以使扇形組件與控制軸間呈垂直連接關系;圓弧形凹槽棘齒,位于扇 形組件之中;以及操控桿,操控桿的一端與控制源相連接,且操控桿的另一端設有連接棘 齒,以與圓弧形凹槽棘齒相互嚙合;其中,于操控桿響應控制源的驅動而旋轉時,連接棘齒 可帶動圓弧形凹槽棘齒,以便扇形組件以控制軸的軸心為樞鈕,進行圓弧曲線擺動,且控制 軸響應圓弧曲線擺動而進行同步轉動。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控制模塊還包括另一控制軸,其一端與另一連桿組件的另一 端相連接,以使另一控制軸與另一連桿組件間呈垂直連接關系;以及另一扇形組件,具有另 一扇形圓心,且另一扇形圓心與另一控制軸的另一端相接,以使另一扇形圓心與另一控制 軸間呈垂直連接關系;其中,扇形組件與另一扇形組件的圓弧外圍皆具有齒輪狀外形且互 相嚙合,以使扇形組件進行圓弧曲線擺動時,另一扇形組件以相對于扇形組件的圓弧曲線 擺動,以另一控制軸的軸心為樞鈕,進行另一圓弧曲線擺動,且另一摩擦輪以另一控制軸的 軸心為圓心,并以另一連桿組件的長度為半徑,進行另一圓弧曲線擺動。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控制模塊還包括一平板型裝置,該平板型裝置設置有供扇形 組件及另一扇形組件進行圓弧形曲線擺動及另一圓弧形曲線擺動時的容置空間。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減速模塊包括動力輸出齒輪,連接于動力輸出傳遞輪的圓形底面;熱壓合齒輪,連接于熱壓合滾輪模塊;其中,熱壓合齒輪的齒數大于動力輸出齒輪的 齒數;以及由第一與第二層齒輪組成的結合齒輪,第一與第二層齒輪同步運轉,且第一層齒 輪的齒數大于第二層齒輪的齒數;其中,動力輸出齒輪與第一層齒輪相嚙合,且第二層齒輪 與熱壓合齒輪相嚙合,以于動力輸出齒輪轉動而帶動第一層齒輪時,熱壓合齒輪響應第二 層齒輪的運轉而同步轉動。于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與第二層齒輪一體成形。于一較佳實施例中,熱壓合滾輪模塊包括第一熱壓合滾輪,其一側連接于熱壓合 齒輪;第一熱壓合傳動軸,其穿過熱壓合齒輪以及第一熱壓合滾輪,且用以響應熱壓合齒輪 的轉動而同步運轉;第一傳動齒輪,設置于第一熱壓合滾輪的另一側,且供第一熱壓合傳動 軸穿過第一傳動齒輪,以使第一傳動齒輪響應第一熱壓合傳動軸的轉動而進行同步運轉; 第二熱壓合滾輪,平行于第一熱壓合滾輪;第二熱壓合傳動軸,其穿過第二熱壓合滾輪;以 及第二傳動齒輪,設置于第二熱壓合滾輪的一側,且供該第二熱壓合傳動軸穿過第二傳動 齒輪,以使第二傳動齒輪與第二熱壓合傳動軸進行同步運轉;其中,第二與第一傳動齒輪相 嚙合,以使第二熱壓合滾輪可進行與第一熱壓合滾輪相反方向的轉動。于一較佳實施例中,熱壓合滾輪模塊還包括熱壓合連結齒輪,其與第一傳動齒輪 互相嚙合,且用以響應第一傳動齒輪的轉動而同步運轉;第三熱壓合滾輪,平行于第一熱壓 合滾輪;第三傳動齒輪,設置于第三熱壓合滾輪的一側,且與熱壓合連結齒輪互相嚙合,以 使第三傳動齒輪響應熱壓合連結齒輪的轉動而進行同步運轉;第三熱壓合傳動軸,其穿過 第三傳動齒輪以及第三熱壓合滾輪,且用以響應第三傳動齒輪的轉動而同步運轉;第四熱 壓合滾輪,平行于第三熱壓合滾輪;第四熱壓合傳動軸,穿過第四熱壓合滾輪;以及第四傳 動齒輪,設置于第四熱壓合滾輪的一側,且供第四熱壓合傳動軸穿過第四傳動齒輪,以使第 四傳動齒輪與第四熱壓合傳動軸進行同步運轉;其中,第四傳動齒輪與第三傳動齒輪相嚙 合,以使第四熱壓合滾輪可進行與第三熱壓合滾輪相反方向的轉動。于一較佳實施例中,動力輸入傳遞輪的圓形底面設置有可供動力傳動軸穿過的動 力齒輪,以使動力傳動軸響應動力齒輪的轉動而進行同步運轉;其中,動力齒輪與連接齒輪 的一側相嚙合,且連接齒輪的另一側與另一動力齒輪相嚙合,而另一動力齒輪則連接于該 馬達。于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馬達為一提供較高轉速的馬達。于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應用于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無級變速機構,用以驅動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使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任一速度轉動, 無級變速機構包括第一與第二圓錐形體,分別以固接方式與樞接方式,間隔設置于轉軸 上,第一與第二圓錐形體的頂面與底面,分別為面積較小以及面積較大的圓形頂面與圓形 底面,且第一與第二圓錐形體的圓形頂面相互對應設置;第一控制軸;第一摩擦輪,其兩側 同時抵頂于第一與第二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且與這些圓錐形體同步進行轉動;第一連 桿組件,第一連桿組件兩端分別連結于第一摩擦輪的中心與第一控制軸的一端,以使第一 連桿組件分別與第一摩擦輪與第一連桿組件間呈垂直連接關系;控制源,連接于并用以驅 動第一控制軸,以使第一摩擦輪以第一控制軸的軸心為圓心,并以第一連桿組件的長度為 半徑,進行第一圓弧曲線擺動;其中,根據第一摩擦輪的不同的擺動角度,使第一摩擦輪與 第一圓錐形體以及第一摩擦輪與第二圓錐形體間,分別形成不同的接觸面積,而使第一圓錐形體的運轉轉速與第二圓錐形體的運轉轉速間形成一轉速差值;以及減速模塊,其兩端分別連接于熱壓合滾輪模塊與第二圓錐形體,以使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低于第二圓錐形體的 轉速的運轉方式進行轉動。于一較佳實施例中,轉軸可為連接馬達的動力傳動軸,以使第一摩擦輪根據第一 摩擦輪與固接于動力傳動軸的第一圓錐形體間的接觸摩擦力,而與第一圓錐形體同步轉 動,且使樞接于動力傳動軸的第二圓錐形體根據第二圓錐形體與摩擦輪間的接觸摩擦力而 與摩擦輪同步轉動。于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圓錐形體的圓形底面設置有可供動力傳動軸穿過的動力 齒輪,以使動力傳動軸響應動力齒輪的轉動而進行同步運轉;其中,動力齒輪與連接齒輪的 一側相嚙合,且連接齒輪的另一側與另一動力齒輪相嚙合,而另一動力齒輪則連接于馬達。于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與第二圓錐形體由軟質橡膠材質所制成。于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二圓錐形體以逆向于第一圓錐形體的轉動方向進行轉動, 且當摩擦輪與第一圓錐形體的接觸面積等同于摩擦輪與第二圓錐形體的接觸面積時,第一 與第二圓錐形體具有相同的轉速,而當摩擦輪與第一圓錐形體的接觸面積不同于摩擦輪與 第二圓錐形體的接觸面積時,第一與第二圓錐形體具有不同的轉速。本發明可根據不同厚度的文件提供不同的熱壓合速度,以供使用者于同一溫度下 進行變速護貝,并減少等待適當護貝溫度的時間;且,由于本發明皆為機械原理動作,并非 使用電子控制器來控制馬達的轉速,因此本發明當可省下可觀的成本。
圖1 為本發明于一較佳實施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a) 圖2(c)分別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變速模塊結構的示意圖以及該 變速模塊結構中部分組件的不同控制動作示意圖。圖3 為本發明于一較佳實施例的控制模塊結構示意圖。圖4 為本發明于一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5 為本發明于一較佳實施例的熱壓合滾輪模塊結構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00熱疊合裝置101控制模塊102變速模塊103減速模塊104熱壓合滾輪模塊105馬達106另一動力齒輪107連接齒輪108動力齒輪1011第一控制軸1012第二控制軸1013第一扇形組件1014第二扇形組件1015平板型裝置1016容置空間1017圓弧形凹槽棘齒1018連結棘齒1019操控桿1021第一摩擦輪1022第二摩擦輪1023第一連桿組件1024第二連桿組件1025動力輸入傳遞輪1026動力輸出傳遞輪
1027動力傳動軸1028摩擦紋1031動力輸出齒輪1032熱壓合齒輪 1033結合齒輪1045熱壓合連結齒輪10131第一扇形圓心10141第二扇形圓心10231第一彈性體10241第二彈性體10331第一層齒輪10332第二層齒輪10411第一熱壓合滾輪10412第一熱壓合傳動軸10413第一傳動齒輪10421第二熱壓合滾輪10422第二熱壓合傳動軸10423第二傳動齒輪10431第三熱壓合滾輪10432第三熱壓合傳動軸10433第三傳動齒輪10441第四熱壓合滾輪10442第四熱壓合傳動軸10443第四傳動齒輪A動力傳動軸的轉動方向、動力輸入傳遞輪的轉動方向B第一摩擦輪的轉動方向C第二摩擦輪的轉動方向D動力輸出傳遞輪的轉動方向E、G第一控制軸、操控桿以及第一扇形組件的轉動方向F、H第二控制軸以及第二扇形組件的轉動方向I文件送入的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其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主要做法是將上下皆 包覆有熱塑性膠膜的文件,以箭頭I方向送入具有無級變速機構的熱疊合裝置100,以根據 不同厚度的文件,通過連接于控制模塊101的操控桿1019的一控制源的控制動作,以及經 由變速模塊102及減速模塊103的連動操作,即可使熱壓合滾輪模塊104以適當的速度轉 動并同步進行一熱壓合動作。接下來說明上述較佳實施例的內部結構;請參閱圖2(a) 圖2(c),其分別為上述 較佳實施例中變速模塊結構的示意圖以及該變速模塊結構中部分組件的不同控制動作示 意圖。亦即,請先參閱圖2(a);其中,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中心處分別連接于第一 及第二連桿組件1023、1024的一端,以使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分別與第一及第二 連桿組件1023、1024的一端間呈一垂直連接關系;且第一及第二連桿組件1023、1024的另 一端,分別與控制模塊101的第一及第二控制軸1011、1012的一端相連接,以使該第一及第 二連桿組件1023、1024,也分別與第一及第二控制軸1011、1012間呈一垂直連接關系。動力輸入與動力輸出傳遞輪1025、1026分別以一固接方式與一樞接方式,間隔設 置于動力傳動軸1027上;其中,動力輸入與動力輸出傳遞輪1025、1026皆為圓錐形體,而 這些圓錐形體的頂面與底面,分別為一面積較小以及面積較大的圓形頂面與圓形底面,且 動力輸入與動力輸出傳遞輪1025、1026的圓形頂面相互對應設置,以供第一及第二摩擦輪 1021、1022的兩側同時抵頂于動力輸入與動力輸出傳遞輪1025、1026的圓錐形側面。當動力傳動軸1027以箭頭A方向轉動時,固接于動力傳動軸1027上的動力輸入 傳遞輪1025則同步以箭頭A方向運轉,且因第一摩擦輪1021與動力輸入傳遞輪1025間具有接觸摩擦力,第一摩擦輪1021將以箭頭B方向進行同步運轉,同理,第二摩擦輪1022也 將以箭頭C方向運轉;如此一來,將致使樞接于動力傳動軸1027上的動力輸出傳遞輪1026 根據動力輸出傳遞輪1026與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間的接觸摩擦力而以箭頭D方 向(箭頭A方向的反方向)同步轉動。當然,如動力傳動軸1027改為與箭頭A方向的相反 方向進行運轉時,其連帶動作方式也可同理實施。一較佳做法,動力輸入與動力輸出傳遞輪1025、1026皆由一軟質橡膠材質所制 成;其中,該軟性材質可提供更大的摩擦系數,相對于金屬材質的傳遞輪而言,可將系統的 傳動轉速范圍控制的更低,換言之,本發明的動力輸入傳遞輪1025可以較低的轉速轉動卻 不使系統失速及打滑。而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則可由一塑料材質所制成,且表面 具有摩擦紋1028,以有效提升摩擦穩定性及效率。另外,于第一及第二連桿組件1023、1024內,可增設第一及第二彈性體10231、 10241,以提供正向力而使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的兩側以彈性抵頂方式抵頂于動 力輸入與動力輸出傳遞輪1025、1026的圓錐形側面,其目的在于,當第一摩擦輪1021與第 二摩擦輪1022磨損時,第一及第二彈性體10231、10241可提供彈性壓力,以形成一磨耗補
償效果。此外,當第一及第二控制軸1011、1012轉動時,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分 別以第一及第二控制軸1011、1012的軸心為圓心,并以該第一及第二連桿組件1023、1024 的長度為半徑,進行第一及第二圓弧曲線擺動。通過此擺動,將可控制第一及第二摩擦輪 1021、1022與動力輸入傳遞輪1025以及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與動力輸出傳遞輪 1026間的接觸面積大小,以進而調整轉速變化。總而言之,于圖2(a)中,由于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與動力輸入傳遞輪 1025的接觸面積,等同于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與動力輸出傳遞輪1026的接觸面 積,故動力輸入傳遞輪1025將與動力輸出傳遞輪1026具有相同的轉速;請參閱圖2(b),由 于第一控制軸1011改以箭頭E方向及第二控制軸1012以箭頭F方向轉動,使得第一及第二 摩擦輪1021、1022與動力輸入傳遞輪1025的接觸面積,小于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 與動力輸出傳遞輪1026的接觸面積,使動力輸出傳遞輪1026以小于動力輸入傳遞輪1026 的轉速運轉,而且當第一及第二控制軸1011、1012轉動量越大時,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 1022與動力輸入及動力輸出傳遞輪1025、1026的接觸面積的差別越大,動力輸出傳遞輪 1026的轉速也將趨于越小。當然,請參閱圖2(c),由于第一控制軸1011又以箭頭G方向及 第二控制軸1012以箭頭H方向轉動,使得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與動力輸入傳遞輪 1025的接觸面積,大于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與動力輸出傳遞輪1026的接觸面積, 使動力輸出傳遞輪1026以大于動力輸入傳遞輪1026的轉速運轉,而且當第一及第二控制 軸1011、1012轉動量越大時,第一及第二摩擦輪1021、1022與動力輸入及動力輸出傳遞輪 1025、1026的接觸面積的差別越大,動力輸出傳遞輪1026的轉速也將趨于越大。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明于一較佳實施例的控制模塊結構示意圖。其中,控制模塊 結構包括有平板型裝置1015,以作為第一及第二扇形組件1013、1014進行圓弧曲線擺動時 的容置空間1016,第一及第二扇形組件1013、1014圓弧外圍皆具有齒輪狀外形且互相嚙 合,并分別具有第一及第二扇形圓心10131、10141,且第一及第二扇形圓心10131、10141分 別與第一及第二控制軸1011、1012的另一端相連接,以使第一及第二扇形組件1013、1014分別與第一及第二控制軸1011、1012間呈一垂直連接關系。其中,第一扇形組件1013之中還包括有圓弧形凹槽棘齒1017,且操控桿1019的一端設置有連接棘齒1018,以與圓弧形凹槽棘齒1017相互嚙合。當操控桿1019受到控制源 驅動而以箭頭E方向(相同于圖2(b)的箭頭E方向)轉動時,則連接棘齒1018帶動圓弧 形凹槽棘齒1017,以使第一扇形組件1013以第一扇形圓心10131為一樞紐(也為第一控 制軸1011的軸心),以箭頭E方向作圓弧曲線擺動,進而使第一控制軸1011以箭頭E方向 同步轉動;由于第一及第二扇形組件1013、1014互相嚙合,以使第二扇形組件1014以第二 扇形圓心10141為一樞紐(也為第二控制軸1012的軸心),以箭頭F方向(相同于圖2 (b) 的F方向)作圓弧曲線擺動,進而使第二控制軸1012以箭頭F方向同步轉動。請參閱圖4,其為本發明于一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減速模塊103設置 于第一熱壓合滾輪10411與動力輸出傳遞輪1026之間,減速模塊103包括動力輸出齒輪 1031、熱壓合齒輪1032以及結合齒輪1033。其中,動力輸出齒輪1031連接于動力輸出傳 遞輪1026的圓形底面,熱壓合齒輪1032連接于第一熱壓合滾輪10411,且熱壓合齒輪1032 的齒數大于動力輸出齒輪1031的齒數。此外,因結合齒輪1033由第一層與第二層齒輪 10331、10332 —體成形所組成,故第一層與第二層齒輪10331、10332將同步運轉,且第一層 齒輪10331的齒數大于第二層齒輪10332的齒數。此外,動力輸出齒輪1031與第一層齒輪 10331相嚙合,且第二層齒輪10332與熱壓合齒輪1032相嚙合,因此當動力輸出齒輪1031 轉動而帶動第一層齒輪10331時,熱壓合齒輪1032將響應第二層齒輪10332的運轉而同步 轉動。由于熱壓合齒輪1032的齒數大于動力輸出齒輪1031的齒數,且第一層齒輪10331 的齒數大于第二層齒輪10332的齒數,因此熱壓合齒輪1032的轉速小于動力輸出齒輪1031 的轉速,且由于變速模塊102只需要提供很小的旋轉力矩,經由減速模塊103的結構,即可 獲得放大旋轉力矩的效果,故也將使變速模塊102降低摩擦損耗。此外,本發明以提供較高轉速的馬達105為動力傳動軸1027的動力來源,且為縮 小熱疊合裝置的空間體積,馬達105并非與動力傳動軸1027直接相連,而改為利用動力輸 入傳遞輪1025的圓形底面設置可供動力傳動軸1027穿過的動力齒輪,以使動力傳動軸 1027響應動力齒輪108的轉動而進行同步運轉;其中,動力齒輪108與連接齒輪107的一 側相嚙合,且連接齒輪107的另一側與另一動力齒輪106相嚙合,而另一動力齒輪106則連 接于馬達105。其中,由于變速模塊102以摩擦力方式進行驅動控制,所以設置提供較高轉速的 馬達105使動力傳動軸1027以較高轉速運轉的目的,即為克服靜摩擦力,以降低負載不均 勻性所產生的打滑或失步,進而提升系統的穩定性;但另一方面,因一般熱壓合過程也不需 太高的轉速,因此同步增設減速模塊103,以降低熱壓合過程中的轉速。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明于一較佳實施例的熱壓合滾輪模塊結構示意圖。包括第一 熱壓合滾輪10411、第一熱壓合傳動軸10412、第一傳動齒輪10413、第二熱壓合滾輪10421、 第二熱壓合傳動軸10422以及第二傳動齒輪10423。其相對設置位置如下所述,第一熱壓合 滾輪10411,一側連接于熱壓合齒輪1032 ;第一熱壓合傳動軸10412穿過熱壓合齒輪1032 以及第一熱壓合滾輪10411,且用以響應熱壓合齒輪1032的轉動而同步運轉;而第一傳動 齒輪10413,設置于第一熱壓合滾輪10411的另一側,且供第一熱壓合傳動軸10412穿過第一傳動齒輪10413中,以使第一傳動齒輪10413響應第一熱壓合傳動軸10412的轉動而進 行同步運轉;此外,第二熱壓合滾輪10421,平行于第一熱壓合滾輪10411,且供第二熱壓合 傳動軸10422穿過第二熱壓合滾輪10421中;以及第二傳動齒輪10423,設置于第二熱壓合 滾輪10421的一側,且供該第二熱壓合傳動軸10422穿過第二傳動齒輪10423中,以使第二 傳動齒輪10423與第二熱壓合傳動軸10422進行同步運轉;其中,第二傳動齒輪10423與第 一傳動齒輪10413相嚙合,以使第二熱壓合滾輪10421可進行與第一熱壓合滾輪10411相 反方向的轉動。此外,為提升熱壓合的質量,還設置有第三熱壓合滾輪10431、第三傳動齒輪10433、第三熱壓合傳動軸10432、第四熱壓合滾輪10441、第四熱壓合傳動軸10442、第四 傳動齒輪10443以及熱壓合連結齒輪1045。其相對設置位置如下所述,第三熱壓合滾輪 10431,平行于第一熱壓合滾輪10411 ;第三傳動齒輪10433,設置于第三熱壓合滾輪10431 的一側,而第三熱壓合傳動軸10432,穿過第三傳動齒輪10433以及第三熱壓合滾輪10431, 且用以響應第三傳動齒輪10433的轉動而同步運轉;此外,第四熱壓合滾輪10441,平行于 該第三熱壓合滾輪10431 ;第四傳動齒輪10443,設置于該第四熱壓合滾輪10441的一側; 而第四熱壓合傳動軸10442,穿過第四傳動齒輪10443以及第四熱壓合滾輪10441,且用以 響應第四傳動齒輪10443的轉動而同步運轉;此外,第四傳動齒輪10443與第三傳動齒輪 10433相嚙合,以使第四熱壓合滾輪10441可進行與第三熱壓合滾輪10431相反方向的轉 動。其中,熱壓合連結齒輪1045的兩側分別與第一傳動齒輪10413及第三傳動齒輪 10433互相嚙合,因此第一熱壓合滾輪10411與第三熱壓合滾輪10431有相同的轉動方向, 且第二熱壓合滾輪10421也與第四熱壓合滾輪10441有相同的轉動方向。于一較佳實例中,當上下皆包覆有熱塑性膠膜的文件,以箭頭I方向(相同于圖1 的箭頭I方向)送入具有無級變速機構的熱疊合裝置100時,第一熱壓合滾輪10411與第 三熱壓合滾輪10431以箭頭D方向(相同于圖2(a)的箭頭D方向)轉動,且第二熱壓合滾 輪10421、第四熱壓合滾輪10441以及熱壓合連結齒輪1045以箭頭D方向的反方向轉動。本發明提出的應用于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無級變速機構,并未限定于變速模塊需 同時利用兩組摩擦輪達到變速的效果,也可單獨使用一組摩擦輪,即可達到本發明的目的。此外,本發明也并未限定動力傳動軸帶動動力輸入傳遞輪,及經由如上所述的動 作過程(以第一與第二摩擦輪驅動動力輸出傳遞輪的運作方式),也可改利用第一或第二 摩擦輪主動帶動動力輸入及動力輸出傳遞輪的操作方式達到變速的目的。根據上述可知,本發明可根據不同厚度的文件,而提供不同的熱壓合速度,以供使 用者可于同一溫度下進行變速護貝,并減少等待適當護貝溫度的時間;且,由于本發明皆為 機械原理動作,并非使用電子控制器來控制馬達的轉速,因此本發明當可省下可觀的成本。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申請專利范圍,因此 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同性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于本發明所附 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一種應用于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無級變速機構,用以驅動一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一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使該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任一速度轉動,該無級變速機構包括具有一摩擦輪、一動力輸入傳遞輪及一動力輸出傳遞輪的一變速模塊,該摩擦輪的中心處連接于一連桿組件的一端,以使該摩擦輪與該連桿組件之間呈一垂直連接關系,且該動力輸入傳遞輪及該動力輸出傳遞輪分別以一固接方式與一樞接方式間隔設置于一動力傳動軸上;其中,該動力輸入傳遞輪與該動力輸出傳遞輪皆為一圓錐形體,而所述圓錐形體的頂面與底面分別為一面積較小的圓形頂面以及一面積較大的圓形底面,且該動力輸入傳遞輪與該動力輸出傳遞輪的圓形頂面相互對應設置,以供該摩擦輪的兩側同時抵頂于所述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具有一控制源的一控制模塊,該控制模塊連接于并用以驅動該連桿組件,以使該摩擦輪進行一圓弧曲線擺動;其中,根據該摩擦輪的不同的擺動角度,使該摩擦輪與該動力輸入傳遞輪之間以及該摩擦輪與該動力輸出傳遞輪之間,分別形成不同的接觸面積;一馬達,連接于并用以驅動該動力傳動軸,以使該摩擦輪根據該摩擦輪與固接于該動力傳動軸的該動力輸入傳遞輪之間的接觸摩擦力,而與該動力輸入傳遞輪同步轉動,且使樞接于該動力傳動軸的該動力輸出傳遞輪通過該動力輸出傳遞輪與該摩擦輪之間的接觸摩擦力而與該摩擦輪同步轉動;以及一減速模塊,其兩端分別連接于該熱壓合滾輪模塊與該動力輸出傳遞輪,以使該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低于該動力輸出傳遞輪的轉速的運轉方式進行轉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摩擦輪由一塑料材質所制成,且該摩擦 輪表面具有一摩擦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連桿組件內含一彈性體,該彈性體用以 提供一正向力而使該摩擦輪的兩側彈性地抵頂于所述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動力輸入傳遞輪與該動力輸出傳遞輪皆 由一軟質橡膠材質所制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動力輸出傳遞輪以逆向于該動力輸入傳 遞輪的轉動方向進行轉動,且當該摩擦輪與該動力輸入傳遞輪的接觸面積等同于該摩擦輪 與該動力輸出傳遞輪的接觸面積時,該動力輸入傳遞輪與該動力輸出傳遞輪具有相同的轉 速,而當該摩擦輪與該動力輸入傳遞輪的接觸面積不同于該摩擦輪與該動力輸出傳遞輪的 接觸面積時,該動力輸入傳遞輪與該動力輸出傳遞輪具有不同的轉速。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變速模塊還包括另一摩擦輪,該另一摩 擦輪的中心處連接于另一連桿組件的一端,以使該另一摩擦輪與該另一連桿組件之間呈一 垂直連接關系,且該另一摩擦輪的兩側同時抵頂于所述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并相對于 該摩擦輪進行另一圓弧曲線擺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另一摩擦輪由一塑料材質所制成,且該 另一摩擦輪表面具有一摩擦紋。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另一連桿組件內含另一彈性體,該另一 彈性體用以提供另一正向力而使該另一摩擦輪的兩側彈性地抵頂于所述圓錐形體的圓錐 形側面。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控制模塊還包括一控制軸,該控制軸的一端與該連桿組件的另一端相連接,以使該控制軸與該連桿組件之間呈一垂直連接關系, 且當該控制軸受到該控制源驅動時,該摩擦輪以該控制軸的軸心為圓心,并以該連桿組件 的長度為半徑,進行該圓弧曲線擺動。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控制模塊還包括一扇形組件,具有一扇形圓心,且該扇形圓心與該控制軸的另一端相連接,以使該扇形 組件與該控制軸之間呈一垂直連接關系;一圓弧形凹槽棘齒,位于該扇形組件之中;以及一操控桿,其一端與該控制源相連接,且該操控桿的另一端設有一連接棘齒,以與該圓 弧形凹槽棘齒相互嚙合;其中,于該操控桿響應該控制源的驅動而旋轉時,該連接棘齒能帶動該圓弧形凹槽棘 齒,使該扇形組件以該控制軸的軸心為一樞鈕,進行該圓弧曲線擺動,且該控制軸響應該圓 弧曲線擺動而進行同步轉動。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控制模塊還包括另一控制軸,該另一控制軸的一端與該另一連桿組件的另一端相連接,以使該另一控 制軸與該另一連桿組件之間呈一垂直連接關系;以及另一扇形組件,具有另一扇形圓心,且該另一扇形圓心與該另一控制軸的另一端相接, 以使該另一扇形圓心與該另一控制軸之間呈一垂直連接關系;其中,該扇形組件與該另一扇形組件的圓弧外圍皆具有一齒輪狀外形且互相嚙合,以 使該扇形組件進行該圓弧曲線擺動時,該另一扇形組件以相對于該扇形組件的該圓弧曲線 擺動,以該另一控制軸的軸心為一樞鈕,進行該另一圓弧曲線擺動,且該另一摩擦輪以該另 一控制軸的軸心為圓心,并以該另一連桿組件的長度為半徑,進行該另一圓弧曲線擺動。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控制模塊還包括一平板型裝置,該平 板型裝置設置有一供該扇形組件及該另一扇形組件進行該圓弧形曲線擺動及該另一圓弧 形曲線擺動時的容置空間。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減速模塊包括 一動力輸出齒輪,連接于該動力輸出傳遞輪的圓形底面;一熱壓合齒輪,連接于該熱壓合滾輪模塊;其中,該熱壓合齒輪的齒數大于該動力輸出 齒輪的齒數;以及由一第一層齒輪與第二層齒輪組成的一結合齒輪,該第一層齒輪與該第二層齒輪同步 運轉,且該第一層齒輪的齒數大于該第二層齒輪的齒數;其中,該動力輸出齒輪與該第一層 齒輪相嚙合,且該第二層齒輪與該熱壓合齒輪相嚙合,以于該動力輸出齒輪轉動而帶動該 第一層齒輪時,該熱壓合齒輪響應該第二層齒輪的運轉而同步轉動。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層齒輪與第二層齒輪一體成形。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熱壓合滾輪模塊包括 一第一熱壓合滾輪,一側連接于該熱壓合齒輪;一第一熱壓合傳動軸,其穿過該熱壓合齒輪以及該第一熱壓合滾輪,且用以響應該熱 壓合齒輪的轉動而同步運轉;一第一傳動齒輪,設置于該第一熱壓合滾輪的另一側,且供該第一熱壓合傳動軸穿過 該第一傳動齒輪,以使該第一傳動齒輪響應該第一熱壓合傳動軸的轉動而進行同步運轉;一第二熱壓合滾輪,平行于該第一熱壓合滾輪; 一第二熱壓合傳動軸,其穿過該第二熱壓合滾輪;以及一第二傳動齒輪,設置于該第二熱壓合滾輪的一側,且供該第二熱壓合傳動軸穿過該 第二傳動齒輪,以使該第二傳動齒輪與該第二熱壓合傳動軸進行同步運轉;其中,該第二傳 動齒輪與該第一傳動齒輪相嚙合,以使該第二熱壓合滾輪能進行與該第一熱壓合滾輪相反 方向的轉動。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熱壓合滾輪模塊還包括一熱壓合連結齒輪,其與該第一傳動齒輪互相嚙合,且用以響應該第一傳動齒輪的轉 動而同步運轉;一第三熱壓合滾輪,平行于該第一熱壓合滾輪;一第三傳動齒輪,設置于該第三熱壓合滾輪的一側,且與該熱壓合連結齒輪互相嚙合, 以使該第三傳動齒輪響應該熱壓合連結齒輪的轉動而進行同步運轉;一第三熱壓合傳動軸,其穿過該第三傳動齒輪以及該第三熱壓合滾輪,且用以響應該 第三傳動齒輪的轉動而同步運轉;一第四熱壓合滾輪,平行于該第三熱壓合滾輪; 一第四熱壓合傳動軸,穿過該第四熱壓合滾輪;以及一第四傳動齒輪,設置于該第四熱壓合滾輪的一側,且供該第四熱壓合傳動軸穿過該 第四傳動齒輪,以使該第四傳動齒輪與該第四熱壓合傳動軸進行同步運轉;其中,該第四傳 動齒輪與該第三傳動齒輪相嚙合,以使該第四熱壓合滾輪能進行與該第三熱壓合滾輪相反 方向的轉動。
1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動力輸入傳遞輪的圓形底面設置有一 能供該動力傳動軸穿過的一動力齒輪,以使該動力傳動軸響應該動力齒輪的轉動而進行同 步運轉;其中,該動力齒輪與一連接齒輪的一側相嚙合,且該連接齒輪的另一側與另一動力 齒輪相嚙合,而該另一動力齒輪則連接于該馬達。
1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馬達為一提供較高轉速的馬達。
19.一種應用于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無級變速機構,用以驅動一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 一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使該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任一速度轉動,該無級變速機構包括一第一圓錐形體與一第二圓錐形體,分別以一固接方式與一樞接方式間隔設置于一轉 軸上,該第一圓錐形體與該第二圓錐形體的頂面與底面分別為一面積較小的圓形頂面以及 一面積較大的圓形底面,且該第一圓錐形體與該第二圓錐形體的圓形頂面相互對應設置; 一第一控制軸;一第一摩擦輪,其兩側同時抵頂于該第一圓錐形體與該第二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 且與所述圓錐形體同步進行轉動;一第一連桿組件,該第一連桿組件兩端分別連結于該第一摩擦輪的中心與該第一控制 軸的一端,以使該第一連桿組件分別與該第一摩擦輪與該第一連桿組件之間呈一垂直連接 關系;一控制源,連接于并用以驅動該第一控制軸,以使該第一摩擦輪以該第一控制軸的軸 心為圓心,并以該第一連桿組件的長度為半徑,進行一第一圓弧曲線擺動;其中,根據該第 一摩擦輪的不同的擺動角度,使該第一摩擦輪與該第一圓錐形體之間以及該第一摩擦輪與該第二圓錐形體之間分別形成不同的接觸面積,而使該第一圓錐形體的運轉轉速與該第二 圓錐形體的運轉轉速之間形成一轉速差值;以及一減速模塊,其兩端分別連接于該熱壓合滾輪模塊與該第二圓錐形體,以使該熱壓合 滾輪模塊以低于該第二圓錐形體的轉速的運轉方式進行轉動。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轉軸為一連接一馬達的動力傳動軸, 以使該第一摩擦輪根據該第一摩擦輪與固接于該動力傳動軸的該第一圓錐形體之間的接 觸摩擦力,而與該第一圓錐形體同步轉動,且使樞接于該動力傳動軸的該第二圓錐形體根 據該第二圓錐形體與該摩擦輪之間的接觸摩擦力而與該摩擦輪同步轉動。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圓錐形體的圓形底面設置有一能 供該動力傳動軸穿過的一動力齒輪,以使該動力傳動軸響應該動力齒輪的轉動而進行同步 運轉;其中,該動力齒輪與一連接齒輪的一側相嚙合,且該連接齒輪的另一側與另一動力齒 輪相嚙合,而該另一動力齒輪則連接于該馬達。
22.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馬達為一提供較高轉速的馬達。
23.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圓錐形體與該第二圓錐形體由一 軟質橡膠材質所制成。
24.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二圓錐形體以逆向于該第一圓錐形 體的轉動方向進行轉動,且當該摩擦輪與該第一圓錐形體的接觸面積等同于該摩擦輪與該 第二圓錐形體的接觸面積時,該第一圓錐形體與第二圓錐形體具有相同的轉速,而當該摩 擦輪與該第一圓錐形體的接觸面積不同于該摩擦輪與該第二圓錐形體的接觸面積時,該第 一圓錐形體與第二圓錐形體具有不同的轉速。
25.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摩擦輪由一塑料材質所制成,且 該第一摩擦輪表面具有一摩擦紋。
26.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連桿組件內含一第一彈性體,該 第一彈性體用以提供一正向力而使該第一摩擦輪的兩側彈性地抵頂于該第一圓錐形體與 該第二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
27.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還包括一第二摩擦輪,該第二摩擦輪的中心 處連接于一第二連桿組件的一端,以使該第二摩擦輪與該第二連桿組件之間呈一垂直連接 關系,且該第二摩擦輪的兩側同時抵頂于該第一圓錐形體及第二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 并相對于該第一摩擦輪進行一第二圓弧曲線擺動。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二摩擦輪由一塑料材質所制成,且 該第二摩擦輪表面具有一摩擦紋。
29.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二連桿組件內含一第二彈性體,該 第二彈性體用以提供一正向力而使該第二摩擦輪的兩側彈性地抵頂于該第一圓錐形體及 該第二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
30.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還包括一第一扇形組件,具有一第一扇形圓心,且該第一扇形圓心與該第一控制軸的另一端 相連接,以使該第一扇形組件與該第一控制軸之間呈一垂直連接關系;一圓弧形凹槽棘齒,位于該第一扇形組件之中;以及一操控桿,其一端與該控制源相連接,且該操控桿的另一端設有一連接棘齒,以與該圓弧形凹槽棘齒相互嚙合;其中,于該操控桿響應該控制源的驅動而旋轉時,該連接棘齒能帶動該圓弧形凹槽棘 齒,使該第一扇形組件以該第一控制軸的軸心為一樞鈕,進行該第一圓弧曲線擺動,且該第 一控制軸響應該第一圓弧曲線擺動而進行同步轉動。
31.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還包括一第二控制軸,其一端與該第二連桿組件的另一端相連接,以使該第二控制軸與該第 二連桿組件之間呈一垂直連接關系;以及一第二扇形組件,具有一第二扇形圓心,且該第二扇形圓心與該第二控制軸的另一端 相接,以使該第二扇形圓心與該第二控制軸之間呈一垂直連接關系;其中,該第一扇形組件與第二扇形組件的圓弧外圍皆具有一齒輪狀外形且互相嚙合, 以使該第一扇形組件進行該第一圓弧曲線擺動時,該第二扇形組件以相對于該第一扇形組 件的該第一圓弧曲線擺動,以該第二控制軸的軸心為一樞鈕,進行該第二圓弧曲線擺動,且 該第二摩擦輪以該第二控制軸的軸心為圓心,并以該第二連桿組件的長度為半徑,進行該 第二圓弧曲線擺動。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控制模塊還包括一平板型裝置,該平 板型裝置設置有一供該第一扇形組件及該第二扇形組件進行該第一圓弧形曲線擺動及該 第二圓弧形曲線擺動時的容置空間。
33.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減速模塊包括 一動力輸出齒輪,連接于該第二圓錐形體的圓形底面;一熱壓合齒輪,連接于該熱壓合滾輪模塊;其中,該熱壓合齒輪的齒數大于該動力輸出 齒輪的齒數;以及由一第一層齒輪與一第二層齒輪組成的一結合齒輪,該第一層齒輪與該第二層齒輪同 步運轉,且該第一層齒輪的齒數大于該第二層齒輪的齒數;其中,該動力輸出齒輪與該第一 層齒輪相嚙合,且該第二層齒輪與該熱壓合齒輪相嚙合,以于該動力輸出齒輪轉動而帶動 該第一層齒輪時,該熱壓合齒輪響應該第二層齒輪的運轉而同步轉動。
34.如權利要求33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層齒輪與該第二層齒輪一體成形。
35.如權利要求33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熱壓合滾輪模塊包括 一第一熱壓合滾輪,一側連接于該熱壓合齒輪;一第一熱壓合傳動軸,其穿過該熱壓合齒輪以及該第一熱壓合滾輪,且用以響應該熱 壓合齒輪的轉動而同步運轉;一第一傳動齒輪,設置于該第一熱壓合滾輪的另一側,且供該第一熱壓合傳動軸穿過 該第一傳動齒輪,以使該第一傳動齒輪響應該第一熱壓合傳動軸的轉動而進行同步運轉; 一第二熱壓合滾輪,平行于該第一熱壓合滾輪; 一第二熱壓合傳動軸,其穿過該第二熱壓合滾輪;以及一第二傳動齒輪,設置于該第二熱壓合滾輪的一側,且供該第二熱壓合傳動軸穿過該 第二傳動齒輪,以使該第二傳動齒輪與該第二熱壓合傳動軸進行同步運轉;其中,該第二傳 動齒輪與該第一傳動齒輪相嚙合,以使該第二熱壓合滾輪能進行與該第一熱壓合滾輪相反 方向的轉動。
36.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無級變速機構,其中該熱壓合滾輪模塊還包括 一熱壓合連結齒輪,其與該第一傳動齒輪互相嚙合,且用以響應該第一傳動齒輪的轉 動而同步運轉;一第三熱壓合滾輪,平行于該第一熱壓合滾輪;一第三傳動齒輪,設置于該第三熱壓合滾輪的一側,且與該熱壓合連結齒輪互相嚙合, 以使該第三傳動齒輪響應該熱壓合連結齒輪的轉動而進行同步運轉;一第三熱壓合傳動軸,其穿過該第三傳動齒輪以及該第三熱壓合滾輪,且用以響應該 第三傳動齒輪的轉動而同步運轉;一第四熱壓合滾輪,平行于該第三熱壓合滾輪; 一第四熱壓合傳動軸,穿過該第四熱壓合滾輪;以及一第四傳動齒輪,設置于該第四熱壓合滾輪的一側,且供該第四熱壓合傳動軸穿過該 第四傳動齒輪,以使該第四傳動齒輪與該第四熱壓合傳動軸進行同步運轉;其中,該第四傳 動齒輪與該第三傳動齒輪相嚙合,以使該第四熱壓合滾輪能進行與該第三熱壓合滾輪相反 方向的轉動。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于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無級變速機構,用以驅動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使熱壓合滾輪模塊以任一速度轉動,其包括變速模塊、控制模塊、馬達以及減速模塊。變速模塊具有摩擦輪、動力輸入及動力輸出傳遞輪,摩擦輪的中心處連接于連桿組件的一端,以使摩擦輪與連桿組件間呈垂直連接關系,動力輸入及動力輸出傳遞輪分別以固接方式與樞接方式間隔設置于動力傳動軸上,且皆為圓錐形體,其圓形頂面相互對應設置,以供摩擦輪的兩側同時抵頂于所述圓錐形體的圓錐形側面,該控制模塊連接于并用以驅動連桿組件,減速模塊的兩端連接于熱壓合滾輪模塊與動力輸出傳遞輪。本發明利用以上模塊的配合,而具有無級變速熱壓合的功能。
文檔編號B32B37/06GK101804717SQ20091000668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13日
發明者吳昌琦, 潘永太 申請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