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造紙用成型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造紙織物,更具體的是涉及一種造紙用成型網。
背景技術:
在造紙行業,通過一系列的設備及工序將紙漿變成紙,其中長網造紙機是造紙行業企 業的主要設備,在長網造紙機造紙過程中,紙漿被輸送到流漿箱,并通過流漿箱噴射到成 型網面上,成型網是由高分子材料織造而成的環形無端的網帶,在造紙機上,成型網在胸 輥、伏輥、驅網輥、導網輥等多個導輥之間以一定的速度環形運行,網案上的各種脫水裝 置位于成型網接觸底層的下側,比如吸水箱、刮水板,紙漿被噴射到成型網帶的成紙面層, 隨網帶運行過程中,紙漿中的水分及其他液體被過濾,紙漿中的原料纖維從水介質中分離 出來,在成型網的成紙面層形成濕紙幅,并在真空伏輥之后通過轉移裝置進入壓榨區。
濕紙幅離開成形區后進入壓榨區,在壓榨區有另一種造紙織物,我們稱之為"壓榨毛毪", 壓榨毛毯為無端環形織物,壓榨毛毯在一組或多組壓榨輥之間,以一定的速度環形運行, 來自壓榨輥的壓力去除濕紙幅中多余的水分,并通過壓榨毛毯來增強對濕紙幅中多余的水 分的去除能力。
濕紙幅通過壓搾區后,被輸送到干燥區,在干燥區進一步除去紙幅中的水分,以達到 后道工序的處理及包裝要求。
生產造紙用環形無端織物, 一般有兩種織造方法, 一種是織造用的經線與在造紙機上 使用時的紙機運行方向(MD)的紗線是一致的,織造用的緯線與在造紙機上使用時的垂 直紙機運行方向(CMD)的紗線是一致的,也就是平織法織造,再通過本行業普通技術人 員均已知曉的接頭工序,將片狀網帶變成無端環形網帶。另一種方法是直接通過無端織造 方法織造成連續的無端環形網帶,織造用的經線與在造紙機上使用時的垂直紙機運行方向 (CMD)的紗線是一致的,織造用的緯線與在造紙機上使用時的紙機運行方向(MD)的 紗線是一致的。上述兩種方法再本行業是公知的,本發明所涉及的織物,是指上述任何一 種方法生產的造紙織物。
在本專利描述中,采用紡織行業及造紙行業一般通用性術語,解釋如下-MD:造紙機的運行方向,也是織物在紙機上的運行方向。
CMD:造紙機的運行方向垂直的橫向,也是織物在紙機上的運行方向的垂直方向。 經線在造紙機運行方向上,即MD方向構成成型網縱向結構的紗線。 緯線在垂直造紙機運行方向上,即CMD方向構成成型網橫向結構的紗線。 成紙面層在造紙機上的成型網可以為多層結構,與紙漿接觸,并對紙纖維起直接支 撐作用的面層。
接觸底層在造紙機上的成型網可以為多層結構,與造紙機成型濕部的脫水元件接觸 的底層。
本說明書中,包括成紙面層經線簡稱面經;成紙面層緯線簡稱面諱;接觸底層經線簡 稱底經;接觸底層緯線簡稱底緯。
經浮點經線與緯線交叉時,經線在諱線的上方。 緯浮點經線與緯線交叉時,經線在諱線的下方。
飛數紡織行業中,織物彎曲規律完全相同的相鄰近的兩個紗線的錯位數量,依次同 方向錯位。
在造紙生產過程中, 一般使用成紙面層網孔細小均勻的成型網,提高成紙面層對紙漿 纖維的支撐能力,同時要保證成型網的脫水能力,以便濕紙幅被傳送到造紙機的壓榨和干 燥部分時減少濕紙幅的含水量。成型網具有薄的厚度不僅可以提高網的脫水性能,還對降 低造紙機的能耗有積極的作用。
成型網在造紙機上運行的壽命是衡量成型網質量的重要指標,長的運行壽命可以減少 紙機的停機時間提高造紙生產的效率,而成型網的運行壽命決定于成型網的接觸底層的耐 磨能力,這與底緯的直徑和底緯的單個彎曲長度又有直接的關系,同時成型網的結構穩定 性也直接影響成型網的運行壽命。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成型網的性能,巳經設計出了三層成型網,使得成型網的成紙 面層具有細小的網眼,薄的厚度,好的脫水性能,例如已經設計出了多層成型網,
200480007304和美國6896009B2, 6959737B2公開的多層成型網,在接觸底層經線和縫合
MD紗線共同與底緯交織形成二個相鄰的紗線結,即緯浮點,即同一根底緯上的相鄰的二
個緯浮點是由一根底經和一根縫合MD紗線形成,為保證底緯的彎曲量,縫合MD紗線需
要與底經有相同的織造張力,從而又要提高相應的面緯的硬度,這樣就需要至少三種經線 由至少三個獨立的送經裝置來織造,所有這些都造成織造難度的提高及生產成本的加大;
同時縫合MD紗線對的二根縫合MD紗線分別與不同數量的頂部CMD紗線交織,這會造 成二根縫合MD紗線與底緯的作用力不同,產生成型網結構穩定性方面的不足。
上述已經設計出了三層成型網,因其需要至少三種經線由至少三個獨立的送經裝置來 織造,在同一次整經中,可以織造成紙面層經線與接觸底層經線分離的三層造紙織物,但 是不能織造成紙面層經線與接觸底層經線變成一組經線的兩層或兩層半造紙織物,這樣在 用同樣數量的生產設備上不能提供更多種類的產品以滿足更多不同造紙工廠的需求。
上述內容說明了均勻排布的網孔、保證成型網的脫水性能,提高使用壽命,提高成型 網的結構穩定性,生產過程中用同樣數量或同樣產能的設備提供更多品種以滿足更多不同 造紙工廠的需求,是成型網應有的重要性能及生產中有必要考慮的因素。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均勻排布的網孔,好的脫水性能,長使用壽命,良 好的結構穩定性,并能降低成型網不良厚度的,在生產過程中用同樣數量或同樣產能的設 備提供更多品種以滿足更多不同造紙工廠的需求的造紙用成型網。
本發明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結構包括 一組成紙面層緯線、 一組接觸底層經線、 一組 接觸底層緯線、 一組立體復合經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復合經線每兩根形成一對,每 對包括抗彎剛度相同的第一立體復合經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立體復合經線與成紙面層 緯線和接觸底層緯線交織;包括成紙面層交織部分和接觸底層交織部分組成,該成紙面層 交織部分構成纖維支撐的一部分。所述立體復合經線和接觸底層經線組成總經線系統,所 述總經線系統在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的排列上由8n綜構成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其中n為大于 或等于1的整數;其結構由8根接觸底層經線和8根或16根立體復合經線構成一個基本循
環組織。
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所述的接觸底層經線穿過接觸底層緯線的順序方式為連續 穿過四根的上方,再穿過一根的下方,再穿過二根的上方,再穿過一根的下方;每根接觸 底層經線與接觸底層緯線的交織順序方式相同,相鄰的接觸底層經線沿相同的紙機運行方 向彼此錯位3根接觸底層緯線。所述的接觸底層經線與接觸底層緯線交織形成接觸底層緯 浮點,每個緯浮點與另一個緯浮點彼此相鄰,成對出現;這樣每個緯浮點的產生是由底經 與底緯以相同的作用力造成,而與面緯的硬度沒有必然的聯系。
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其第一立體復合經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穿過相同數量的成紙 面層緯線的上面。二根立體復合經線與底緯的作用力相同,對成型網結構穩定性方面有提 高作用,立體復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位于成紙面層紗線下方并穿過一根接
觸底層緯線下側,立體復合經線和接觸底層緯線交織所形成的緯浮點,與接觸底層經線和 接觸底層緯線交織形成的緯浮點彼此相鄰。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在從成 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向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過渡時交叉。在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 二立體復合經線的相鄰的2個交叉點之間,其中一根立體復合經線的成紙面層的交織部分 和另一根立體復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的交織部分形成上下相對。
成紙面層經線和立體復合經線的成紙面層交織部分,構成造紙成型織物的成紙面層。接 觸底層經線、接觸底層緯線,構成造紙成型織物的接觸底層。因此只需要二種經線由二個 獨立的送經裝置來織造,降低了織造過程中的成本和控制難度,在同一次整經中,可以織 造面經與底經分離的三層造紙織物,也能織造面經與底經變成一組經線的兩層或兩層半造 紙織物,這樣在用同樣數量的生產設備上能夠提供更多種類的產品以滿足更多不同造紙工 廠的需求。
圖1是本發明造紙用成型網的成紙面層的俯視圖; 圖2是實施例一的接觸底層的俯視圖3A—圖3H是圖1和圖2所示成型網的MD方向的剖視圖; 圖4A—圖4H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 圖5A—圖5H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 圖6A—圖6H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 圖7A—圖7H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 圖8A—圖8H是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 圖9是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成紙面層的俯視圖; 圖IOA—圖10H是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 圖U是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成紙面層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具體的說明。
附圖中相同的標識號代表同一個紗線或部件,為方便閱讀,對實施例的結構進行了放大。
第一實施例在圖1和圖2中顯示了一種16綜三層造紙用成型網,圖中所示的是該成型網的一個基 本循環組織,從圖l中可以看出,三層成型網的成紙面層,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具有8根 立體復合經線141一148和32根面緯1101 — 1132組成的成紙面層交織部分,它們以平紋方 式相互交織在一起,例如,面緯1101穿過立體復合經線141的下面,穿過立體復合經線
142、 143、 144、 145的上面,再穿過立體復合經線146的下面,再穿過立體復合經線147、 148的上面等等依此類推;面緯1102穿過穿過立體復合經線141、 142、 143的上面,立體 復合經線144的下面,再穿過立體復合經線145、 146的上面,再穿過立體復合經線147 的下面,立體復合經線148的上面,等等依此類推。
圖2顯示了本實施例的接觸底層的結構,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包括8根底經101 — 108 和16根底緯181 — 196,底經與底緯以四上/一下/二上/一下的飛數為3的形式斜紋交織。 例如底經101穿過底緯181 — 184的上方,穿過底緯185的下方,穿過186、 187的上方, 穿過188的下方等等依此類推,相鄰的底經102穿過底緯181、 182的上方,穿過183的下 方,穿過184 — 187的上方,穿過188的下方等等依此類推,由此可以看出,底緯的緯浮點 是成對出現的,2個相鄰的底經共同與底緯交叉,使得底緯直徑為0.35mm-0.40mm時,經 線的直徑可以小于0.18mm,這樣就減小了因為經線直徑的加大所造成的三層成型網的不 良厚度。
參照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成紙面層的8根立體復合經線,第一立體復合經線141、
143、 145、 147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142、 144、 146、 148,其中立體復合經線141、 142 為一對,立體復合經線143、 144為一對,立體復合經線145、 146為一對,立體復合經線 147、 148為一對,這些立體復合經線對是成紙面層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立體復合經線與 底經的數量之比為l比l。
圖3A-圖3H是本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顯示了立體復合經線穿過面緯和底緯的 路徑,例如立體復合經線141穿過面緯1101的上面/面緯1102的下面/面緯1103的上面/ 面諱1104—1112的下面,再穿過底緯185的下面,穿過面緯1113的上面/面緯1114的下 面/面諱1115的上面/面緯IU6的下面/面緯1117的上面/面緯1118的下面/面緯1119的上 面/面瑋1120—1128的下面,穿過底緯193的下面,穿過面緯1129的上面/面緯1130的下 面/面緯1131的上面/面緯1132的下面,形成一個循環并依此類推。立體復合經線142穿過 面諱1101 — 1104的下面/面緯1105的上面/面緯1106的下面/面緯1107的上面/面諱1108 的下面/面緯1109的上面/面緯1110的下面/面緯1111的上面/1112 — 1120的下面,穿過底
緯188的下面,穿過面緯1121的上面/面緯1122的下面/面緯1123的上面/面諱1124的下 面/面緯1125的上面/面緯1126的下面/面緯1127的上面/面緯1128 — 1132的下面,穿過底 緯196的下面,形成一個循環并依此類推。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其第一立體復合經線 141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142穿過8根面緯的上面。第一立體復合經線141和第二立體復 合經線142的抗彎剛度相同。
由圖1、圖2和圖3A-圖3H所示,立體復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位于 成紙面層紗線下方并穿過一根底緯下側,立體復合經線和底緯交織所形成的瑋浮點,與底 經和底緯交織形成的緯浮點彼此相鄰,立體復合經線和底緯交織所形成的相鄰的二個諱浮 點之間被七根接觸底層緯線隔開。例如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立體復合經線141穿過底諱 185和底緯193的下面形成二個緯浮點,其間有七根底緯186—192。立體復合經線141與 底緯185所形成的緯浮點位于底經10K108與底緯185所形成的二個諱浮點相鄰的位置或 中間的位置。
由圖l、圖2和圖3A-圖3H所示,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在從成紙面 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向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過渡時交叉。在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 體復合經線的相鄰的2個交叉點之間,其中一根立體復合經線的成紙面層的交織部分和另 一根立體復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的交織部分形成上下相對。例如第一立體復合經線141與第 二立體復合經線142在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向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過渡時在面 諱1104、 1112的下側交叉,在這個相鄰的2個交叉點之間,第一立體復合經線141的接觸 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142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形成上下相對。 第二實施例
由圖4A—圖4H給出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24綜造紙用成型網。本實施例包括在織造 紋理上與圖2所示實施例相同的接觸底層。圖中所示的是本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 其8個剖視的位置與圖2所示第一實施例的8個剖視的位置相同。從圖2和圖4A—圖4H 中可以看出,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具有8根底經101 — 108, 16根底緯181 — 196, 32根面 諱2101—2132, 16根立體復合經線241—256。
由圖4A-圖4H所示,本實施例的成紙面層的16根立體復合經線,第一立體復合經線 241、 243、 245、 247、 249、 251、 253、 255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242、 244、 246、 248、 250、 252、 254、 256,其中立體復合經線241、 242為一對,立體復合經線243、 244為一對,立 體復合經線245、 246為一對,立體復合經線247、 248為一對,等等依此類推。這些立體 復合經線對是成紙面層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立體復合經線與底經的數量之比為2比1。
圖4A-圖4H所示,顯示了立體復合經線穿過面緯和底緯的路徑,例如立體復合經線 241穿過面緯2101的上面/面緯2102的下面/面緯2103的上面/面諱2104的下面/面緯2105 的上面/面緯2106的下面/面緯2107的上面/面緯2108—2124的下面,穿過底煒188的下面, 穿過面緯2125的上面/面緯2126的下面/面緯2127的上面/面緯2128的下面/面緯2129的 上面/面緯2130的下面/面緯2131的上面/面諱2132的下面,形成一個循環并依此類推。立 體復合經線242穿過面緯2101—2108的下面/面緯2109的上面/面諱2110的下面/面諱2111 的上面/面緯2112的下面/面緯2113的上面/面緯2114的下面/面諱2115的上面/面緯2116 的下面/面緯2117的上面/2面緯118的下面/面緯2119的上面/面諱2120的下面/面諱2121 的上面/面緯2122的下面/面緯2123的上面/面緯2124—2132的下面,穿過底緯196的下面, 形成一個循環并依此類推。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其第一立體復合經線241和第二立體 復合經線242穿過8根面緯的上面。第一立體復合經線241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242的抗 彎剛度相同。
與第一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的立體復合經線的數量多出一倍,因此具有更好的MD 方向的穩定性和更加細小均勻的成紙面層網孔。
由圖4A-圖4H所示,立體復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位于成紙面層紗線 下方并穿過一根底緯下側,立體復合經線和底緯交織所形成的緯浮點,與底經和底緯交織 形成的諱浮點彼此相鄰,立體復合經線和底緯交織所形成的相鄰的二個緯浮點之間被七根 底緯隔開。例如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立體復合經線241穿過底緯188的下面和立體復合 經線242穿過底緯196的下面形成二個緯浮點,其間有七根底緯189—195。立體復合經線 241與底諱188所形成的緯浮點位于底經101、 102與底諱188所形成的二個諱浮點相鄰的 位置或中間的位置。立體復合經線242與底緯196所形成的緯浮點位于底經101、 102與底 諱196所形成的二個諱浮點相鄰的位置或中間的位置。
由圖4A-圖4H所示,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在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 織部分向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過渡時交叉。在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 的相鄰的2個交叉點之間,其中一根立體復合經線的成紙面層的交織部分和另一根立體復 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的交織部分形成上下相對。例如第一立體復合經線241與第二立體復合 經線242在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向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過渡時在面諱2108、 2124的下側交叉,在這個相鄰的2個交叉點之間,第一立體復合經線241的接觸底層紗線
的交織部分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242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形成上下相對。
第三實施例
由圖5A-圖5H給出了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16綜造紙用成型網。本實施例包括在織造 紋理上與圖2所示實施例相同的接觸底層。圖中所示的是本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 其8個剖視的位置與圖2所示第一實施例的8個剖視的位置相同。從圖2和圖5A-圖5H 中可以看出,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具有8根底經101 — 108, 16根底緯181 — 196, 32根面 諱3101—3132, 8根立體復合經線341—348。
由圖5A-圖5H所示,本實施例的成紙面層的8根立體復合經線,第一立體復合經線 341、 343、 345、 347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342、 344、 346、 348,其中立體復合經線3 41、 342為一對,立體復合經線343、 344為一對,立體復合經線345、 346為一對,立體復合 經線347、348為一對等等依此類推。這些立體復合經線對是成紙面層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 每對的二根立體復合經線共同形成一根成紙面層經線的紗線路徑,立體復合經線與底經的 數量之比為1比1。
圖5A-圖5H是本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顯示了立體復合經線穿過面緯和底緯的 路徑,例如立體復合經線341穿過面緯3101的上面/面緯3102的下面/面緯3103的上面/ 面諱3104的下面/面煒3105的上面/面諱3106的下面/面瑋3107的上面/面諱3108—3124 的下面,穿過底緯188的下面,穿過面緯3125的上面/面緯3126的下面/面緯3127的上面 /面諱3128的下面/面緯3129的上面/面緯3130的下面/面緯3131的上面/面緯3132的下面, 形成一個循環并依此類推。立體復合經線342穿過面緯3101—3108的下面/穿過底緯183 的下面,穿過面諱3109的上面/面緯3110的下面/面緯3111的上面/面緯3112的下面/面緯 3113的上面/面諱3114的下面/面諱3115的上面/面緯3116的下面/面緯3117的上面/面諱 3118的下面/面緯3119的上面/面緯3120的下面/面緯3121的上面/面緯3122的下面/面緯 3123的上面/面緯3124—3132的下面,形成一個循環并依此類推。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 其第一立體復合經線341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342穿過8根面緯的上面。第一立體復合經 線341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342的抗彎剛度相同。
與第一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的立體復合經線的數量相同,成紙面層具有與第一實施 例相同的優點,而在MD方向比第一實施例具有更好的穩定性。
由圖5A—圖5H所示,立體復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位于成紙面層紗線 下方并穿過一根接觸底層緯線下側,立體復合經線和接觸底層緯線交織所形成的緯浮點,
與接觸底層經線和接觸底層緯線交織形成的緯浮點彼此相鄰,立體復合經線和接觸底層緯 線交織所形成的項鏈相鄰的二個緯浮點之間被15根接觸底層緯線隔開。例如在一個基本循 環組織內立體復合經線341穿過底緯188的下面形成緯浮點,立體復合經線342穿過底緯 183的下面形成諱浮點。立體復合經線341與底緯188所形成的緯浮點位于底經101和102 與底緯188所形成的二個緯浮點相鄰的位置或中間的位置。立體復合經線342與底緯183 所形成的緯浮點位于底經102、103與底緯183所形成的二個緯浮點相鄰的位置或中間的位 置。
由圖5A-圖5H所示,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在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 織部分向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過渡時交叉。在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 的相鄰的2個交叉點之間,其中一根立體復合經線的成紙面層的交織部分和另一根立體復 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的交織部分形成上下相對。 第四實施例
由圖6A-圖6H給出了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16綜造紙用成型網。本實施例包括在織造 紋理上與圖2所示實施例相同的接觸底層。圖中所示的是本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 其8個剖視的位置與圖2所示第一實施例的8個剖視的位置相同。從圖2和圖6A-圖6H 中可以看出,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具有8根底經101 — 108, 16根底緯181 — 196, 16根面 諱4101、 4103、 4105、 4107、 4109、 4111、 4113、 4115、 4117、 4119、 4121、 4123、 4125、 4127、 4129、 4131, 8根立體復合經線441—448。
由圖6A-圖6H所示,本實施例的成紙面層的8根立體復合經線,第一立體復合經線 441、 443、 445、 447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442、 444、 446、 448,其中立體復合經線441、 442為一對,立體復合經線443、 444為一對,立體復合經線445、 446為一對,立體復合 經線447、448為一對等等依此類推。這些立體復合經線對是成紙面層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 立體復合經線與底經的數量之比為1比1。
圖6A-圖6H所示,顯示了立體復合經線穿過面緯和底緯的路徑,例如立體復合經線 441穿過面緯4101的上面/4103、 4105、 4107、 4109、 4111的下面,穿過底緯185的下面, 穿過面緯4113的上面/面緯4115的下面/面緯4117的上面/面緯4119、 4121、 4123、 4125、 4127的下面,穿過底緯193的下面,穿過面緯4129的上面/面緯4131的下面,形成一個 循環并依此類推。立體復合經線442穿過面緯4101、 4103的下面/穿過面緯4105的上面/ 面諱4107的下面/面緯4109的上面/面緯4111、 4113、 4115、 4117、 4119的下面,穿過底
緯188的下面,穿過面緯4121的上面/面緯4123的下面/面緯4125的上面/面緯4127、4129、 4131的下面,穿過底緯196的下面,形成一個循環并依此類推。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 其第一立體復合經線441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442穿過2根面緯的上面。
與第一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的立體復合經線的數量相同,面緯減少一半,具有高濾 水性的特點,適用于長纖維、高克重紙種的抄造。
由圖6A-圖6H所示,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立體復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 位于成紙面層紗線下方并穿過一根接觸底層緯線下側,立體復合經線和底緯交織所形成的 緯浮點與底經和底緯交織形成的緯浮點彼此相鄰,立體復合經線和底緯交織所形成的相鄰 的二個緯浮點之間被7根底緯隔開。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在從成紙面層 紗線的交織部分向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過渡時交叉。在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 復合經線的相鄰的2個交叉點之間,其中一根立體復合經線的成紙面層的交織部分和另一 根立體復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的交織部分形成上下相對。 第五實施例
由圖7A-圖7H給出了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24綜造紙用成型網。本實施例包括在織造 紋理上與圖2所示實施例相同的接觸底層。圖中所示的是本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圖; 其8個剖視的位置與圖2所示第一實施例的8個剖視的位置相同。從圖2和圖7A-圖7H 中可以看出,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具有8根底經101 — 108, 16根底緯181 —196, 16根面 諱5101、 5103、 5105、 5107、 5109、 5111、 5113、 5115、 5117、 5119、 5121、 5123、 5125、 5127、 5129、 5131, 16根立體復合經線541—556。
由圖7A-圖7H所示,本實施例的成紙面層的16根立體復合經線,第一立體復合經線 541、 543、 545、 547、 549、 551、 553、 555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542、 544、 546、 548、 550、 552、 554、 556,其中立體復合經線541、 542為一對,立體復合經線543、 544為一對等等 依此類推。這些立體復合經線對是成紙面層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立體復合經線與底經的 數量之比為2比1。
圖7A-圖7H所示;顯示了立體復合經線穿過面緯和底緯的路徑。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 內,其第一立體復合經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穿過8根面緯的上面。
與第四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的立體復合經線的數量多出一倍,因此具有更好的MD
方向的穩定性和更加細小均勻的成紙面層網孔。
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立體復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位于成紙面層紗線下
方并穿過一根底緯下側,立體復合經線和底緯交織所形成的緯浮點,與底經和底諱交織形 成的緯浮點彼此相鄰或處于中間的位置。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交叉的方 式也與上述實施例相同。 第六實施例
由圖8A—圖8H給出了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16綜多層造紙用成型網。本實施例包括在 織造紋理上與圖2所示實施例相同的接觸底層。圖中所示的是本實施例的MD方向的剖視 圖;其8個剖視的位置與圖2所示第一實施例的8個剖視的位置相同。從圖2和圖8A-圖 8H中可以看出,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具有8根底經101 — 108, 16根底緯181 — 196, 16 根面諱610K 6103、 6105、 6107、 6109、 6111、 6113、 6115、 6117、 6119、 6121、 6123、 6125、 6127、 6129、 6131, 8根立體復合經線641—648。
與第三實施例相比,面緯數量減少一半,其他如立體復合經線、面緯、底經、底緯等 連接及交叉方式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贅述。與第三實施例相比,具有高濾水性的特點,適 用于長纖維、高克重紙種的抄造。
第七實施例
由圖9和圖lOA--圖IOH給出了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16綜多層造紙用成型網。本實施 例包括在織造紋理上與圖2所示實施例相同的接觸底層。圖中所示的是本實施例的成紙面 層的俯視圖和MD方向的剖視圖;其8個剖視的位置與圖2所示第一實施例的8個剖視的 位置相同。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具有8根底經101_108, 16根底緯181 — 196, 32根面緯 7101—7132, 8根立體復合經線741—748。
由圖lOA--圖IOH所示,本實施例的成紙面層的8根立體復合經線,這些立體復合經 線對是成紙面層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并以斜紋的方式排布于成紙面層,立體復合經線與 底經的數量之比為1比l。
圖10A-圖IOH所示,立體復合經線穿過面緯和底緯的路徑,例如立體復合經線741穿 過面諱7101—7104的下面/面緯7105、 7106的上面/面緯7107的下面/面緯7108、 7109的 上面/面緯7110—7120的下面,穿過底緯188的下面,穿過面緯7121、 7122的上面/面緯 7123的下面/7面緯124、 7125的上面/面緯7126—7132的下面,穿過底緯196的下面,形 成一個循環并依此類推。每根立體復合經線與面緯和底緯的交織順序方式相同,相鄰的立 體復合經線沿相同的紙機運行方向彼此錯位3根底緯。
與第一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具有更好的濾水性能和在MD方向比第一實施例具有 更好的穩定性。 第八實施例
由圖11給出了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16綜多層造紙用成型網。本實施例包括在織造紋 理上與圖2所示實施例相同的接觸底層。圖中所示的是本實施例的成紙面層的俯視圖,與 第七實施例相同,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具有8根底經101 — 108, 16根底緯181 — 196, 32 根面諱8101—8132, 8根立體復合經線841—848。
與第七實施例不同的是,立體復合經線穿過面諱的路徑,例如立體復合經線841穿過面 諱8101—8104的下面/面瑋8105 — 8107的上面/面諱8108 — 8120的下面,穿過底瑋188的 下面,穿過面緯8121—8123的上面/面緯8124—7132的下面,穿過底緯196的下面,形成 一個循環并依此類推。每根立體復合經線與面緯和底緯的交織順序方式相同,相鄰的立體 復合經線沿相同的紙機運行方向彼此錯位3根接觸底層緯線。 與第七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具有更好的濾水性能。
在本發明的造紙織物結構中,紗線的選用是根據造紙工藝和造紙設備對造紙織物的要 求來確定,例如可以選用單絲、復絲、加捻復絲、紗線的橫截面可以是圓形、扁方形、橢 圓形等等,紗線的材料可以是聚酯、尼龍、聚丙烯、芳族聚酰胺,而使用最多的是本行業 通常使用的聚酯和尼龍。
上述實施例以圖示的方式說明了本發明,但是以圖示方式說明的上述實施例不是對本 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由權力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造紙用成型網,其結構包括一組成紙面層緯線、一組接觸底層經線、一組接觸底層緯線、一組立體復合經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復合經線每兩根形成一對,每對包括抗彎剛度相同的第一立體復合經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立體復合經線與成紙面層緯線和接觸底層緯線交織;所述立體復合經線和接觸底層經線組成總經線系統,該總經線系統在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的排列上由8n綜構成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其中n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數;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所述的接觸底層經線穿過接觸底層緯線的順序方式為連續穿過四根的上方,再穿過一根的下方,再穿過二根的上方,再穿過一根的下方;每根接觸底層經線與接觸底層緯線的交織順序方式相同,相鄰的接觸底層經線沿相同的紙機運行方向彼此錯位3根接觸底層緯線;所述的接觸底層經線與接觸底層緯線交織形成接觸底層緯浮點,每個緯浮點與另一個緯浮點彼此相鄰,成對出現;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其第一立體復合經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穿過相同數量的成紙面層緯線的上面;立體復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位于成紙面層紗線下方并穿過一根接觸底層緯線下側,立體復合經線和接觸底層緯線交織所形成的緯浮點,與接觸底層經線和接觸底層緯線交織形成的緯浮點彼此相鄰;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在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向接觸底層紗線的交織部分過渡時交叉;在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復合經線的相鄰的2個交叉點之間,其中一根立體復合經線的成紙面層的交織部分和另一根立體復合經線的接觸底層的交織部分形成上下相對。
2. 由權力要求1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立體復合經線與成紙面層緯線以平 紋方式交織。
3. 由權力要求1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第一立體復合經線與第二立體復合 經線可以完全相同,各自獨立,并與成紙面層緯線以斜紋方式交織時。
4. 由權力要求1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成紙面層緯線與接觸底層緯線的數 量之比為1比1或2比1。
5. 由權力要求1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總經線系統,當接觸底層經 線和立體復合經線數量相同時,立體復合經線與接觸底層經線可以相互替代。
6. 由權力要求1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立體復合經線和接觸底層緯線交織 所形成的瑋浮點,位于接觸底層經線和接觸底層緯線交織形成的二個相鄰的緯浮點中 間的位置;立體復合經線和接觸底層緯線交織所形成的相鄰的二個緯浮點之間被8n-l 根接觸底層緯線隔開,其中n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數。 7.由權力要求1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接觸底層經線具有第一直徑,接觸 底層緯線具有第二直徑,所述第一直徑與第二直徑之比為1比1.47至1比2.35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造紙用成型網,其結構包括一組成紙面層緯線、一組接觸底層經線、一組接觸底層緯線、一組立體復合經線;所述立體復合經線每兩根形成一對,每對包括抗彎剛度相同的第一立體復合經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經線;立體復合經線與成紙面層緯線和接觸底層緯線交織;所述立體復合經線和接觸底層經線組成總經線系統,該總經線系統在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的排列上由8n綜構成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其中n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數;本發明的造紙用成型網具有均勻排布的網孔,好的脫水性能,長使用壽命,良好的結構穩定性,并能降低成型網不良厚度的,在生產過程中用同樣數量或同樣產能的設備提供更多品種。
文檔編號D21F1/10GK101168931SQ200710031
公開日2008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3日
發明者勇 劉 申請人:勇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