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造紙用成型網的制作方法
造紙用成型網發明領域本發明涉及造紙用織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造紙用成型網。
技術背景在造紙行業,通過一系列的設備及工序將紙漿變成紙,其中長網造紙機是造 紙行業企業的主要設備,在長網造紙機造紙過程中,紙漿被輸送到流漿箱,并通 過流漿箱噴射到成型網面上,成型網是由高分子材料織造而成的環形無端的網 帶,在造紙機上,成型網在胸輥、伏輥、驅網輥、導網輥等多個導輥之間以一定 的速度環形運行,網案上的各種脫水裝置位于成型網接觸底層的下側,比如吸水 箱、刮水板,紙漿被噴射到成型網帶的成紙面層,隨網帶運行過程中,紙漿中的 水分及其他液體被過濾,紙漿中的原料纖維從水介質中分離出來,在成型網的成 紙面層形成濕紙幅,并在真空伏輥之后通過轉移裝置進入壓榨區。生產造紙用環形無端織物, 一般有兩種織造方法, 一種是織造用的經線與在 造紙機上使用時的紙機運行方向的紗線是一致的,織造用的緯線與在造紙機上使 用時的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的紗線是一致的,也就是平織法織造,再通過本行業普 通技術人員均己知曉的接頭工序,將片狀網帶變成無端環形網帶。另一種方法是 直接通過無端織造方法織造成連續的無端環形網帶,織造用的經線與在造紙機上 使用時的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的紗線是一致的,織造用的緯線與在造紙機上使用時 的紙機運行方向的紗線是一致的。上述兩種方法再本行業是公知的,本發明所涉 及的織物,是指上述任何一種方法生產的造紙織物。在本專利描述中,采用紡織行業及造紙行業一般通用性術語,解釋如下-MD:造紙機的運行方向,也是織物在紙機上的運行方向。CMD:造紙機的運行方向垂直的橫向,也是織物在紙機上的運行方向的垂直方向。經線在造紙機運行方向上,即MD方向構成成型網縱向結構的紗線。緯線在垂直造紙機運行方向上,即CMD方向構成成型網橫向結構的紗線。成紙面層在造紙機上的成型網可以為多層結構,與紙漿接觸,并對紙纖 維起直接支撐作用的面層。接觸底層在造紙機上的成型網可以為多層結構,與造紙機成型濕部的脫
水元件接觸的底層。本說明書中,包括成紙面層經線簡稱面經;成紙面層緯線簡稱面緯;接觸 底層經線簡稱面底經;接觸底層緯線簡稱底緯。經浮點經線與緯線交叉時,經線在緯線的上方。諱浮點經線與緯線交叉時,經線在諱線的下方。飛數紡織行業中,織物彎曲規律完全相同的相鄰近的兩個紗線的錯位數 量,依次同方向錯位。在造紙生產過程中,對成型網的質量有重要的要求,特別是紙漿在形成濕紙 幅的過程中,成型網的成紙面層在微觀顯示狀態中,有凹凸不平的經浮點、諱浮 點及空隙,當浮點分布不均勻或不在同一個平面時,會在紙幅上形成對紙質量有 不良影響的網痕紙的成型是復雜的原料纖維沉積排布的過程,紙的強度、紙的均勻性,與原 料纖維的排布均勻性有直接的關系,以往設計的成型網,大小不同的空隙沿與 MD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斜向排列,成紙面層的脫水不夠均勻,容易造成纖維的不 均勻排布,從而紙的均勻性及紙的強度有不良的影響。成型網在造紙機上運行的壽命是衡量成型網質量的重要指標,長的運行壽命 可以減少紙機的停機時間降低造紙的成本,而成型網的運行壽命與成型網的結構 穩定性又有直接的關系,優良的結構穩定性可以保障網的長的使用壽命,以往的成型網的結構在MD及CMD方向上的穩定性與成型網的排水性能存在有待解決的問題。要滿足造紙機在抄造各種克重的紙種,對成型網的上述性能要求,在成型網 的生產織造過程中,加大了織造的控制難度。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成型網的性能,現有技術,如專利02141980.9、 200480013626.0已經設計出一種三層成型網,使得成型網的成紙面層具有細小的 網眼,薄的厚度,該成型網釆用一組面經, 一組面緯, 一組底經, 一組底諱,以 及多根在成紙面層和接觸底層交織的縫合紗線。但該成型網第一和第二縫合紗線 在成紙面層所具有的緯浮點或經浮點數量是不同的,所以在織造過程中第一和第 二縫合紗線與面層及底層紗線的相互之間的作用力是不同的,當面經、面諱、底 經的直徑較大,比如大于0.20mm,這種作用力的不同,會造成第一和第二縫合 紗線在成紙面層的浮點處于不同的平面,并使得成型網的結構穩定性出現問題, 如果第一和第二縫合紗線采用不同性能指標的原料,這樣又加大了生產過程中的 控制難度和操作難度,發明內容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網孔排布均勻,成紙面層的紗線浮點處于同一平 面,結構穩定性較好,并且降低生產過程中控制難度和操作難度的造紙用成型網。本發明的一種造紙用成型網,其結構包括用至少2個紗線系統 一個形成成 紙面層的紗線系統,由一組成紙面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 一組成紙面層垂直紙機 運行方向紗線和一組多根立體復合紗線構成; 一個形成接觸底層的紗線系統,由 一組接觸底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和一組接觸底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構成。所述的立體復合紗線,是成紙面層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與其延伸方向垂直 的成紙面層紗線和接觸底層紗線交織;由成紙面層交織部分和非成紙面層交織部 分組成。立體復合紗線與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具有纖維支撐的作用,所述的一對立體復合紗線,其特征在于,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其第一立 體復合紗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紗線穿過相同數量的成紙面層紗線的上面。所述的一對立體復合紗線,其特征在于,每根立體復合緯線的成紙面層交織 部分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穿過5根成紙面層紗線的上面。所述的一對立體復合紗線,其特征在于, 一根立體復合紗線和另一根立體復 合紗線的抗彎剛度相等。所述的一對立體復合紗線,位于兩根相鄰的成紙面層紗線中間;立體復合紗線的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位于成紙面層紗線下方并穿過 l根接觸底層紗線下側;相鄰的2根立體復合紗線在與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向非成紙面層紗線 的交織部分過渡時交叉。
成紙面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成紙面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和立體復合紗 線的成紙面層交織部分,構成造紙成型織物的成紙面層。接觸底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接觸底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相互交織,構 成造紙成型織物的接觸底層。本發明三層成型網,第一立體復合紗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紗線穿過相同數量的 成紙面層紗線的上面,所以在織造過程中第一和第二立體復合紗線與面層及底層 經線的相互之間的作用力是相同的,能夠提供均勻的網孔排布;當面經、面諱、 底經的直徑較大,比如大于0.20mm,第一和第二立體復合紗線在成紙面層的緯 浮點處于相同的平面,并提高成型網的結構穩定性;第一和第二立體復合紗線具 有相同的抗彎剛度,采用相同性能指標的原料,這樣就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控制 難度和操作難度。
圖1是本發明三層成型網的成紙面層的俯視圖; 圖2是圖1中的接觸底層的俯視圖;圖3A—圖3E是圖1和圖2所示成型網的CMD方向的剖視圖;圖4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成紙面層的俯視圖; 圖5是圖4中的第二實施例的接觸底層的俯視圖;圖6A—圖6E是圖4和圖5所示成型網的CMD方向的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成紙面層的俯視圖;圖8是圖7中的第三實施例的接觸底層的俯視圖;圖9A—圖9E是圖7和圖8所示成型網的CMD方向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附圖中相同的標識號代表同一個紗線或部件,為方便閱讀,對實施例的結構 進行了放大。 第一實施例在圖1和圖2中顯示了本發明一種20綜三層成型網,圖中所示的是該成型
網的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從圖1中可以看出,該成型網的成紙面層中每個重復的 循環組織具有5根面經61、 62、 63、 64、 65和20根面緯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和10根立體 復合紗線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的成紙面層交織部分。面 層經線和面層緯線以平紋方式相互交織在一起,例如,面經61、 62、 63、 64、 65穿過面緯02的上面,再穿過04的下面,再穿過06的上面,再穿過08的下 面,依此類推直到穿過40的下面。圖2顯示了該成型網的接觸底層的結構,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包括5根底經 51、 52、 53、 54、 55和20根底煒01、 03、 05、 07、 0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底經位于面經下方,如01位于02 的下方、03位于04的下方、05位于06的下方等等依此類推,底經與底諱以四 上/一下飛數為2的斜紋方式交織,例如底經51穿過底緯01的下方,穿過底諱 03、 05、 07、 09的上方,穿過11的下方,穿過13、 15、 17、 19的上方,穿過 21的下方等等依此類推,相鄰的底經52穿過底緯01、 03、 05、的上方,穿過 07的下方,穿過09、 11、 13、 15、的上方,穿過17的下方,穿過19、 21、 23、 25、的上方等等依此類推。參照圖1和圖2,該成型網的成紙面層的10根立體復合紗線,上下相互交 錯的兩根形成一對,如71和72為一對,73和74為一對,75和76為一對,77 和78為一對,79和80為一對。這些立體復合紗線對是成紙面層不可分離的組 成部分,位于成紙面層相鄰的兩個經線之間,并位于接觸底層相鄰的兩個經線之 間,例如立體復合紗線對71和72位于面經61和62之間,位于底經51和52 之間;立體復合紗線對73和74位于面經62和63之間,位于底經52和53之間; 立體復合紗線對75和76位于面經63和64之間,位于底經53和54之間;立體 復合紗線對77和78位于面經'64和65之間,位于底經54和55之間等等依此類 推,并將成型網的成紙面層和接觸底層連接在一起。圖3A-圖3E是該成型網的MD方向的剖視圖,顯示了每對立體復合紗線穿 過面緯和底緯的路徑。如立體復合紗線對中的第一復合紗線71從底諱01和面諱 02之間穿入,再穿過面緯04上方,再從底緯05和面緯06之間穿過,再穿過面 緯08上方,再穿過,再穿過面緯12上方,再依次從底諱13、 15和面諱14、 16 之間穿過,再穿過底緯17下方,再依次從底緯19、 21和面緯20、 21之間穿過, 再穿過面緯24上方,再從底緯25和面緯26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緯28上方,再 依次從底緯29、 31、 33、 35和面緯30、 32、 34、 36之間穿過,再穿過底緯37 的下方,再從底緯39和面緯40之間穿過,形成一個組織循環;立體復合紗線對 中的第二立體復合紗線72從底緯01、 03、 05和面緯02、 04、 06之間穿入,再 穿過底緯07的下方,再依次從底緯09、 11、 13和面緯10、 12、 14之間穿過, 再穿過面緯16的上方,再從底緯17和面緯18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緯20上方, 再依次從底緯21、 23、 25和面緯22、 24、 26之間穿過,再穿過底緯27的下方, 再從底緯29和面緯30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緯32上方,再從底緯33和面諱34 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緯36上方,再從底緯37和面緯38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瑋 40上方,形成一個組織循環;另其余的四對立體復合紗線73和74、 75和76、 77和78、 79和80依次類推形成一個組織循環。由圖1和圖3A-E所示, 一對立體復合紗線,位于兩根相鄰的面經中間;第 一、第二立體復合紗線的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位于成紙面層紗線下方并 穿過l根底緯下側;第一、第二立體復合紗線,如71、 72在與成紙面層紗線的 交織部分向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過渡時,交叉在底緯13的上方面諱14 的下方,底緯21的上方面緯22的下方,底緯29的上方面緯30的下方。在第一、 第二立體復合紗線如71、 72的相鄰的2個交叉點之間,如從底諱13到底諱21 區間,其中第二立體復合紗線72的與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和第一立體復合 紗線71的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形成上下相對。 一對立體復合紗線,在一 個基本循環組織內,其中第一立體復合紗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紗線穿過相同數量的 成紙面層紗線的上面,即穿過5根成紙面層紗線的上面;每根立體復合紗線的成 紙面層交織部分的5個經浮點分成2組, 一組有3個經浮點,每個相鄰的經浮點 被一個緯浮點隔開,另一組有2個經浮點,2個經浮點被一個緯浮點隔開; 一組 有3個經浮點和另一組有2個經浮點之間被5條彼此相鄰的面瑋隔開。由圖2所示,立體復合紗線的非成紙面層的交織部分穿過1根底諱下側的位 置,位于底經與底緯交織時緯浮點的相鄰位置。由圖1和圖3A-E所示,相鄰的2根立體復合紗線在成紙面層形成了與面經 相同的經線路徑,并與面緯一起形成平紋組織。立體復合紗線的非成紙面層的交
織部分穿過1根底緯下側的位置形成連接點,立體復合紗線對之間沿MD方向 互相錯位8根底緯和8根面緯。由圖1和圖3A-E所示,每對2根立體復合紗線,在成紙面層具有完全相同 數量及排布順序的經浮點,可以變更織造的左右順序,例如第一立體復合紗線71、 73、 75、 77、 79在左側,第二立體復合紗線72、 74、 76、 78、 80在右側; 也可以變為第一立體復合紗線71、 73、 75、 77、 79在右側,第二立體復合紗線72、 74、 76、 78、 80在左側;.也可以變為第一立體復合紗線71左第二立體復合 紗線72右、第一立體復合紗線73右第二立體復合紗線74左;第一立體復合紗 線75左第二立體復合紗線76右等等依此類推。第二實施例由圖4顯示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40綜三層成型網成紙面層的俯視圖。圖 中所示的是該成型網的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從圖4中可以看出,三層成型網的成 紙面層,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具有20根面經102、 104、 106、 108、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130、 132、 134、 136、 138、 140 和5根面緯161、 162、 163、 164、 165和10根立體復合紗線171 、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的成紙面層交織部分,它們以平紋方式相 互交織在一起。圖5顯示了該成型網的接觸底層的結構,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包括20根底 經IOI、 103、 105、 107、 109、 111、 113、 115、 117、 119、 121、 123、 125、 127、 129、 131、 133、 135、 137、 139和5根底諱151、 152、 153、 154、 155,底經位 于面經下方,如底經101位于面經102的下方、底經103位于面經104的下方, 依此類推。底經與底緯以4上1下飛數為2的斜紋方式交織。參照圖4和圖5,成型網的成紙面層的IO根立體復合紗線,171和172為一 對,173和174為一對,175和176為一對,177和178為一對,179和180為一 對;立體復合紗線對171、 172位于面緯161、 162之間,位于底緯151、 152之 間;立體復合紗線對173、 174位于面緯162、 163之間,位于底緯152、 153之 間;立體復合紗線對175、 176位于面緯163、 164之間,位于底緯153、 154之 間;立體復合紗線對177、 178位于面緯164、 165之間,位于底緯154、 155之間等等依此類推,并將成型網的成紙面層和接觸底層連接在一起。圖6A-圖6E是該成型網的CMD方向的剖視圖;顯示了每對立體復合紗線 穿過面經和底經的路徑,如圖6A中立體復合紗線對中第一立體復合紗線171從 底經101與面經102之間穿入,再穿過面經104上方,再從底經105和面經106 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經108上方,再從底經109和面經IIO之間穿過,再穿過面 經112上方,再從底經113、 115和面經114、 116之間穿過方,再穿過底經117 的下方,再從底經119、 121和面經120、 122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經124上方, 再從底經125和面經126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經128上方,再從底經129、 131、 133、 135和面經130、 132、 134、 136之間穿過,再穿過底經137的下方,再從 底經139和面經140之間穿過,形成一個組織循環;第二立體復合紗線172從底 經IOI、 103、 105與面經102、 104、 106之間穿入,再穿過底經107的下方,再 從底經109、 111、 113和面經110、 112、 114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經116上方, 再從底經117和面經118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經120上方,再從底經121、 123、 125和面經122、 124、 126之間穿過,再穿過底經127的下方,再從底經129和 面經130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經132上方,再從底經133和面經134之間穿過, 再穿過面經136上方,再從底經137和面經138之間穿過,再穿過面經140上方, 形成一個組織循環。另其余的西對立體復合紗線173和174、 175和176、 177 和178、 179和180依次類推形成一個組織循環。由圖4和圖6A-E所示, 一對立體復合紗線,位于兩根相鄰的面緯中間;第 一、第二立體復合紗線的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位于成紙面層紗線下方并 穿過l根底經下側;第一、第二立體復合紗線,如171、 172在與成紙面層紗線 的交織部分向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過渡時,交叉在底經113的上方面經 114的下方,底緯121的上方面緯122的下方,底緯129的上方面緯130的下方。 在第一、第二立體復合紗線如171、 172的相鄰的2個交叉點之間,如從底經113 到底經121區間,其中第二立體復合紗線172的與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和第 一立體復合紗線171的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形成上下相對。一對立體復合 紗線,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其中第一立體復合紗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紗線穿過 相同數量的成紙面層紗線的上面;即穿過5根成紙面層紗線的上面。每根立體復 合紗線的成紙面層交織部分的5個緯浮點分成2組, 一組有與104、 108、 112交
叉點的3個緯浮點,每個相鄰的緯浮點被一個與106、 IIO交叉點的經浮點隔開; 另一組有與124、 128交叉點的2個緯浮點,2個緯浮點被一個與126交叉點的 經浮點隔開; 一組有3個經浮點和另一組有2個經浮點之間被5條彼此相鄰的面 經如114、 116、 118、 120、 122隔開。由圖5所示,立體復合紗線的非成紙面層的交織部分穿過1根底經下側的位 置,位于底經與底緯交織時連續4個經浮點的中間。由圖4和圖6A-E所示,相鄰的第一、第二立體復合紗線在成紙面層形成了 與面緯相同的經線路徑,并與面經一起形成平紋組織。立體復合紗線的非成紙面 層的交織部分穿過1根底經下側的位置形成連接點,立體復合紗線對之間沿 CMD方向互相錯位8根底經和8根面經。由圖4和圖6A-E所示,相鄰的第一、第二根立體復合紗線,例如171和172, 173和174, 175和176, 177和178, 179和180,在成紙面層具有完全相同數量 及排布順序的緯浮點,可以變更織造的前后順序,例如171、 173、 175、 177、 179在前側,172、 174、 176、 178、 180在后側,也可以變為171、 173、 175、 177、 179在后側,172、 174、 176、 178、 180在前側,也可以變為171前172 后、173后174前、175前176后等等依此類推。第三實施例由圖7顯示了本發明的另一種40綜三層成型網的實施例。圖中所示的是該 成型網的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從圖7中可以看出,三層成型網的成紙面層,每個 重復的循環組織具有20根面經202、 204、 206、 208、 210、 212、 214、 216、 218、 220、 222、 224、 226、 228、 230、 232、 234、 236、 238、 240和5根面諱261、 262、 263、 264、 265和10根立體復合紗線271 、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它們以平紋方式相互交織在一起。圖8顯示了該成型網的接觸底層的結構,每個重復的循環組織包括20根底 經201、 203、 205、 207、 209、 211、 213、 215、 217、 219、 221、 223、 225、 227、 229、 231、 233、 235、 237、 239和5根底諱251、 252、 253、 254、 255,底經位 于面經下方,如底經201位于面經202的下方、底經203位于面經204的下方, 依此類推。與實施例二相比,該成形網區別在于其底經與底緯以4上1下飛數為1的斜紋方式交織。在本發明的造紙織物結構中,紗線的選用是根據造紙工藝和造紙設備對造紙 織物的要求來確定,例如可以選用單絲、復絲、加捻復絲、紗線的橫截面可以是 圓形、扁方形、橢圓形等等,紗線的材料可以是聚酯、尼龍、聚丙烯、芳族聚酰 胺,而使用最多的是本行業通常使用的聚酯和尼龍。在某些優選實施例當中,面經的直徑大約在0.15至0.25mm之間,面瑋的直 徑大約在0.15至0.27mm之間,底經的直徑大約在0.17至0.30mm之間,底諱 的直徑大約在0.20至0.40mm之間,這樣本發明造紙用成型網織物的厚度在 0.60mm 1.65mm之l司。
權利要求
1.一種造紙用成型網,其結構包括一個形成成紙面層的紗線系統和形成接觸底層的紗線系統;其中形成成紙面層的紗線系統包括一組成紙面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一組成紙面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形成接觸底層的紗線系統由一組接觸底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一組接觸底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構成;其特征在于成紙面層的紗線系統還包括由一組每兩根形成一對的立體復合紗線構成,每對包括第一立體復合紗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紗線;立體復合紗線與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成紙面層紗線和接觸底層紗線交織;包括成紙面層交織部分和非成紙面層交織部分組成,該成紙面層交織部分構成纖維支撐的一部分;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其第一立體復合紗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紗線穿過相同數量的成紙面層紗線的上面;每根立體復合紗線的成紙面層交織部分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穿過5根成紙面層紗線的上面;第一立體復合紗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紗線的抗彎剛度相同;所述的一對立體復合紗線,位于兩根相鄰的成紙面層紗線中間;立體復合紗線的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位于成紙面層紗線下方并穿過1根接觸底層紗線下側;相鄰的2根立體復合紗線在與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向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過渡時交叉。在相鄰的2根立體復合紗線的相鄰的2個交叉點之間,其中一根立體復合紗線的與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和另一根立體復合紗線的非成紙面層紗線的交織部分形成上下相對;成紙面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成紙面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和立體復合紗線的成紙面層交織部分,構成造紙成型織物的成紙面層。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本循環組織由 至少5根成紙面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和至少5根接觸底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 和IO根立體復合紗線構成。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本循環組織由 至少20根成紙面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和至少20根接觸底還紙機運行方向紗 線和40根立體復合紗線構成。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成紙面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和立體復 合紗線與成紙面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以平紋交織。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是每根立體復合紗線的成紙面 層交織部分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提供5個經浮點或5個緯浮點。
6. 根據權利要求一2任一項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是每根立體復合紗 線的成紙面層交織部分的5個經浮點分成2組, 組有3個經浮點,每個相 鄰的經浮點被一個緯浮點隔開,另一組有2個經浮點,每個經浮點被一個緯 浮點隔開; 一組有3個經浮點和另一組有2個經浮點之間被5條彼此相鄰的 成紙面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隔開。
7.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是每根立體復合紗線的成紙面層 交織部分的5個緯浮點分成2組, 一組有3個緯浮點,每個相鄰的緯浮點被 一個經浮點隔開,另一組有2個緯浮點,每個緯浮點被一個經浮點隔開;一 組有3個緯浮點和另- 組有2個緯浮點之間被5條彼此相鄰的成紙面層經線 隔開。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接觸底層紙機運行方向 紗線與接觸底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以4上/1下飛數為2的形式斜紋交 織。
9.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接觸底層紙機運行方向 紗線與接觸底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以4 ....匕/1下飛數為1的形式斜紋交 織。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本循環組織中 成紙面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和接觸底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數量相同。
11.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本循環組織中成紙面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和接觸底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數量相 同。
1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體復合紗線的 非成紙面層的交織部分穿過1根接觸底還紙機運行方向紗線下側的位置,位 于接觸底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與接觸底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交織時諱浮點(2)的相鄰位置。
13.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立體復合紗線的非成紙面層的交織部 分穿過1根接觸底層紙機運行方向紗線下側的位置,位于接觸底層紙機運行 方向紗線與接觸底層垂直紙機運行方向紗線交織時連續4個經浮點(].)的 中間位置。
14.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特征是相鄰的2根立體復合紗線, 在成紙面層具有完全相同數量及排布順序的經浮點或諱浮點,可以變更織造 的左右或先后順序。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紙用成型網,其中所述織物厚度在0.60mm 1.65mm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造紙用成型網,其結構包括一個成紙面層的紗線系統和接觸底層的紗線系統;成紙面層的紗線系統還包括由一組每兩根形成一對的立體復合紗線構成,每對包括第一立體復合紗線和第二立體復合紗線;立體復合紗線與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成紙面層紗線和接觸底層紗線交織;形成成紙面層交織部分和非成紙面層交織部分組成,該成紙面層交織部分在一個基本循環組織內穿過5根成紙面層紗線的上面,并構成纖維支撐的一部分;織物厚度在0.60mm~1.65mm之間。本發明的造紙用成型網網孔排布均勻,成紙面層的紗線浮點處于同一平面,結構穩定性較好,能大大降低生產過程中控制難度和操作難度。
文檔編號D21F1/10GK101117778SQ200710029978
公開日2008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30日
發明者勇 劉 申請人:勇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