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干燥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干燥部,用于在一臺制造和/或整飾纖維材料幅的機器中干燥紙幅、紙板幅、薄紙幅或者其它纖維材料幅,纖維材料幅在所述干燥部內由至少一個干網支承并通過多個加熱的干燥滾筒和導輥導引。
背景技術:
這類干燥部長期以來以多種形式得到應用。經常在纖維材料幅中形成應力,導致增強的卷曲傾向(Rollneigung)。另外,纖維材料幅的橫向含水曲線(Feuchtquerprofil)大體上不令人滿意,因為尤其在邊緣過干燥。
直到如今采用相互分離的裝置,設有一個主要在干燥部內用于影響橫向含水曲線的噴嘴濕潤器和一個大體上在干燥部后面用于影響卷曲傾向的蒸汽濕潤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以簡單的裝置改善纖維材料幅的橫向含水曲線以及卷曲傾向。
按本發明,這個目的通過這樣的方式解決,即在干燥部內,在相對于纖維材料幅的不同位置上設有多個優選兩個增濕裝置,其中,至少在一個增濕裝置中,涂布到纖維材料幅上的液體量可以在橫向于料幅運動方向的分區內獨立調整。
使用多個增濕裝置一方面可以在干燥過程期間多倍地影響橫向含水曲線、平面度(Planlage)和必要時的卷曲傾向,另一方面可以獨立地通過至少一個增濕裝置影響纖維材料幅的至少一個參數,例如橫向含水曲線和卷曲傾向。
在此已知,這些參數在干燥過程期間還可以相對簡單地改變,獨立地影響這些參數明顯擴大了校正范圍并且重復地影響一個參數導致改善的結果。
為了簡化,至少一個優選所有的增濕裝置應該具有多個橫向于料幅運動方向并列設置的噴嘴。其中有利的是,所述噴嘴至少部分設計成氣動式的噴霧嘴。
對應于纖維材料幅的類型、橫向含水曲線和待影響的參數,具有優點的是,所述增濕裝置總計將不同的液體量涂布到纖維材料幅上。
根據待涂布的液體量、纖維材料幅的含濕量和類型,同樣有利的是所述增濕裝置將液體以不同的液滴尺寸排出,其中,平均液滴直徑保持在一個臨界值之下,該臨界值按沙得(Sauter)方法優選不超過100μm。
與待涂布的液體量、液滴尺寸以及待影響參數的類型相一致,所述增濕裝置又應該具有不同的噴嘴類型和/或相對于纖維材料幅不同的噴射角。
根據待影響的參數的不同情況,應該選擇一個增濕裝置的分區的數量。尤其是對于影響卷曲傾向,一個或少數幾個分區就夠了。
為了與纖維材料幅的特征的需要相配合,有利的是,所述增濕裝置的分區寬度不同。
期望的橫向含水曲線除了與纖維材料幅的類型,即單位面積重量、厚度和寬度有關以外,還與干燥部的類型有關。
為了從經濟原因出發限制分區的數量,因此可以與期望的橫向含水曲線和/或必要的卷曲傾向校正相對應地選擇分區的劃分。
尤其當所述增濕裝置影響不同的參數時,分區的數量應該分別限于必需的數量。其結果是,所述增濕裝置具有不同數量的分區。
對于一個分區少的增濕裝置,例如用于影響纖維材料幅的卷曲傾向的增濕裝置,1至25個之間的分區通常就夠了。
分區多的增濕裝置相反地具有寬度在20至150mm之間、優選20至50mm之間的分區。
為了有效地利用用于橫向含水曲線校正的最大可能的噴射量,沿著料幅運動方向的第一增濕裝置應該設置在干燥部的一個區域內,在該區域內纖維材料幅的干度至少為60%,但是比纖維材料幅在干燥部末端具有的干度至少低2%。
為了能夠充分影響卷曲傾向,沿著料幅運動方向的最后的增濕裝置應該設置在干燥部的一個區域內,在該區域內纖維材料幅的干度至少為80%。
因為纖維材料幅的增強的卷曲傾向,所述增濕裝置使用在干燥部的一些干燥組內是有利的,在這些干燥組內,只有纖維材料幅的一面與干燥滾筒接觸。
所述增濕裝置布置在一些干燥部內是特別合適的,在這些干燥部中,纖維材料幅在干燥部的一個干燥組的干燥滾筒之間通過真空導輥導引,其中,干網處于導輥和纖維材料幅之間。其中,至少一個優選所有的增濕裝置應該設置在一個真空導輥的區域內。
與纖維材料幅的必需的干度相結合,通常有利的是,沿著料幅運動方向的最后的增濕裝置設置在干燥部的最后的真空導輥的區域內,并且沿著料幅運動方向的第一增濕裝置設置在干燥部的倒數第二個干燥組的最后的真空導輥的區域內。
為了確保必需的校正精度,有利的是,沿著料幅運動方向的第一增濕裝置基本上優選僅僅用于校正纖維材料幅的橫向含水曲線并且相應地進行調整。
這又允許沿著料幅運動方向的最后的增濕裝置基本上優選僅僅用于校正纖維材料幅的卷曲傾向并且相應地進行調整。
因為在干燥部的這個區域內的改善的校正能力,尤其是在橫向含水曲線方面,沿著料幅運動方向的第一增濕裝置應該比最后的增濕裝置具有更多的分區。
然而也可能的是,沿著料幅運動方向的最后的增濕裝置用于校正纖維材料幅的橫向含水曲線和卷曲傾向并且相應地進行調整。尤其在這種情況下,用于更好地影響纖維材料幅的這些參數的、沿著料幅運動方向的最后的增濕裝置比第一增濕裝置具有更多的分區。
所述增濕裝置用在導致纖維材料幅的提高的卷曲傾向的干燥部中是特別合適的。屬于此類干燥部的有一些干燥部,在這些干燥部中的所有干燥組中總是只有纖維材料幅的一面與干燥滾筒接觸;另一些干燥部,在這些干燥部中,在干燥部的最后一些優選最后一個或兩個干燥組中,纖維材料幅的兩面與干燥滾筒接觸,而在此之前至少基本上只有一面與干燥滾筒接觸。另外,所述增濕裝置布置在這類干燥部中也是相對不成問題的。
在多層纖維材料幅或在一面具有影響表面特性的材料的纖維材料幅中,使用所述增濕裝置也是有利的。
下面通過兩個實施例詳細解釋本發明。其中圖1一個包括一些一列式干燥組的干燥部的視圖,圖2一個包括一個兩列式終端組的干燥部的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這兩種情況下,纖維材料幅1為了脫水與一個擠壓毛氈一起穿過一個由兩個壓輥構成的壓縫9。接著,纖維材料幅1進入到干燥部,纖維材料幅1在干燥部內通過直接與加熱的干燥滾筒2接觸而被加熱和干燥。
干燥部包括多個干燥組,每個干燥組包括一列或兩個相互疊置的列的干燥滾筒2。每列干燥滾筒2分別配有一個用于支承纖維材料幅1的干網3。
至少在干燥部的第一部分進行單面的干燥,因為這里只有纖維材料幅1的底面與設置在一列中的干燥滾筒2接觸。纖維材料幅1和相應的干網一起在干燥滾筒2之間分別纏繞一個真空導輥4,其中,干網3位于導輥4和纖維材料幅1之間。
真空導輥4具有一個打孔的輥套,輥套的內部空間與一個負壓源連接。負壓在此用于使纖維材料幅1在纏繞導輥4的期間被吸向干網3。
所述干燥組結構相對簡單并且能夠將廢物毫無問題地排出到機器底箱內。因為是單側干燥,所以纖維材料幅1的卷曲傾向特別強烈地形成。
因此在干燥部內有兩個以橫向于料幅運動方向10延伸的噴嘴濕潤器的形式的增濕裝置5、6,所述噴嘴濕潤器具有多個橫向于料幅運動方向10并列設置的、氣動式的噴霧嘴。所述增濕裝置5、6與纖維材料幅1相對置地設置并且關于涂布到纖維材料幅1上的液體量可以在橫向于料幅運動方向10的分區中獨立控制。
在圖1中,所有的干燥組分別只包括一列干燥滾筒2,其中,只有纖維材料幅1的底面與之接觸。為了校正纖維材料幅1的橫向含水曲線,在倒數第二個干燥組的最后一個真空導輥4的纏繞區域內有一個增濕裝置5。纖維材料幅1在該區域內已經具有超過60%的干度,并因而具有足以允許增濕的韌性。為了能夠盡可能精確地影響橫向含水曲線,增濕裝置5具有寬度在20至50mm之間的相對較多的狹窄的分區。
根據測量的纖維材料幅1的橫向含水曲線以控制的形式調整由所述分區形成的濕度。
為了影響卷曲傾向,最后的真空導輥4配有一個第二增濕裝置6。它在此僅有一個分區。纖維材料幅的干度在此超過80%。
在按圖2的干燥部中,前4個干燥組分別包括一列干燥滾筒2,最后兩個干燥組分別包括兩個相互疊置的列。
在干燥部的一列式的部分的中部區域7,可以在一個真空導輥4的纏繞區域內布置一個沿著料幅運動方向的第一增濕裝置5,因為那里有超過60%的足夠大的干度。增濕裝置5在此也用于校正纖維材料幅1的橫向含水曲線。
在干燥部的一列的部分的終端區域8,一個第二增濕裝置6可以與一個真空導輥4相對置地安裝。纖維材料幅1的干度在此超過80%。所述增濕裝置6用于校正橫向含水曲線以及影響纖維材料幅1的卷曲傾向,并因此具有比第一增濕裝置5更多的分區。
通常使用水進行增濕,液滴尺寸以及相對于纖維材料幅1的噴射角應該與實際情況相配合。
權利要求
1.一種干燥部,用于在一臺制造和/或整飾纖維材料幅(1)的機器中干燥紙幅、紙板幅、薄紙幅或者其它纖維材料幅(1),纖維材料幅(1)在所述干燥部內由至少一個干網(3)支承并通過多個加熱的干燥滾筒(2)和導輥(4)導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燥部內,在相對于纖維材料幅(1)的不同位置上設有多個優選兩個增濕裝置(5、6),其中,至少在一個增濕裝置(5、6)中,涂布到纖維材料幅(1)上的液體量可以在橫向于料幅運動方向(10)的分區內獨立調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優選所有的增濕裝置(5、6)具有多個橫向于料幅運動方向(10)并列設置的噴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噴嘴至少部分設計成氣動式的噴霧嘴。
4.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濕裝置(5、6)將不同的液體量涂布到纖維材料幅(1)上。
5.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濕裝置(5、6)將液體分別以不同的平均液滴直徑排出,其中,平均液滴直徑按沙得(Sauter)方法不超過一個優選為100μm的上臨界值。
6.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濕裝置(5、6)具有不同的噴嘴類型和/或相對于纖維材料幅(1)不同的噴射角。
7.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濕裝置(5、6)的分區寬度不同。
8.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濕裝置(5、6)具有不同數量的分區。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分區少的增濕裝置(5、6)具有1至25個之間的分區。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分區多的增濕裝置(5、6)具有寬度在20至150mm之間優選20至50mm之間的分區。
11.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沿著料幅運動方向(10)的第一增濕裝置(5)設置在干燥部的一個區域內,在該區域內纖維材料幅(1)的干度至少為60%,但是比纖維材料幅(1)在干燥部末端具有的干度至少低2%。
12.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沿著料幅運動方向(10)的最后的增濕裝置(6)設置在干燥部的一個區域內,在該區域內纖維材料幅(1)的干度至少為80%。
13.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濕裝置(5、6)使用在干燥部的一些干燥組內,在這些干燥組內,只有纖維材料幅(1)的一面與干燥滾筒(2)接觸。
14.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纖維材料幅(1)在干燥部的一個干燥組的干燥滾筒(2)之間通過真空導輥(4)導引,其中,干網(3)處于導輥(4)和纖維材料幅(1)之間。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優選所有的增濕裝置(5、6)設置在一個真空導輥(4)的區域內。
16.根據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沿著料幅運動方向(10)的最后的增濕裝置(6)設置在干燥部的最后的真空導輥(4)的區域內。
17.根據權利要求14至16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沿著料幅運動方向(10)的第一增濕裝置(5)設置在干燥部的倒數第二個干燥組的最后的真空導輥(4)的區域內。
18.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沿著料幅運動方向(10)的第一增濕裝置(5)基本上優選僅僅用于校正纖維材料幅(1)的橫向含水曲線并且相應地進行調整。
19.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沿著料幅運動方向(10)的最后的增濕裝置(6)基本上優選僅僅用于校正纖維材料幅(1)的卷曲傾向并且相應地進行調整。
20.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沿著料幅運動方向(10)的第一增濕裝置(5)比最后的增濕裝置(6)具有更多的分區。
21.根據權利要求1至18和20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沿著料幅運動方向(10)的最后的增濕裝置(6)用于校正纖維材料幅(1)的橫向含水曲線和卷曲傾向并且相應地進行調整。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沿著料幅運動方向(10)的最后的增濕裝置(6)比第一增濕裝置(5)具有更多的分區。
23.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在干燥部的所有干燥組中總是只有纖維材料幅(1)的一面與干燥滾筒(2)接觸。
24.根據權利要求1至23之一所述的干燥部,其特征在于在干燥部的最后一些優選最后一個或兩個干燥組中,纖維材料幅(1)的兩面與干燥滾筒(2)接觸,而在此之前纖維材料幅(1)只有一面與干燥滾筒(2)接觸。
25.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部的應用,用于多層纖維材料幅(1)或在一面具有影響表面特性的材料的纖維材料幅(1)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干燥部,用于在一臺制造和/或整飾維材料幅(1)的機器中干燥紙幅、紙板幅、薄紙幅或者其它纖維材料幅(1),纖維材料幅(1)在干燥部內由至少一個干網(3)支承并通過多個加熱的干燥滾筒(2)和導輥(4)導引。其中,纖維材料幅(1)的橫向含水曲線和平面度應該以這樣的方式改善,即在干燥部內,在相對于纖維材料幅(1)的不同位置上設有多個優選兩個增濕裝置(5、6),其中,至少在一個增濕裝置(5、6)中,涂布到纖維材料幅(1)上的液體量可以在橫向于料幅運動方向(10)的分區內獨立調整。
文檔編號D21G7/00GK1671922SQ03817886
公開日2005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25日
發明者羅蘭·邁耶, 馬庫斯·厄克斯勒, 安特耶·施泰因, 弗蘭克·韋格豪普特 申請人:沃伊斯造紙專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