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造紙機織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造紙機織物,它包括用至少兩個紗線系統形成的至少兩個獨立的層,其中,一個紗線系統構成紙側,且包括紙機縱向和紙機橫向紗線;而另一個紗線系統構成機側,且包括紙機縱向和紙機橫向紗線。排列各紗線系統,使之在織物的紙機縱向和紙機橫向上都形成獨立的結構,且各獨立結構用粘合紗線粘合在一起。排列粘合紗線,使之形成紙側表面上一層組織(weave)的一部分,并使之在機側層中的至少一根紗線的下方交織,從而使之與一個機側層交織。
背景技術:
粘合有一個粘合紗線對的常規的三層造紙機織物及其結構在本領域中是已知的。常規的三層造紙機織物包括兩個獨立的層一個紙側層和一個機側層。紙側層和機側層主要通過充當粘合紗線的粘合緯紗相互連接。與粘合紗線的粘合通常發生在每一個第四頂部和底部紗線對處,即相對較少。頂側的粘合發生在一根頂部經紗的上方,而底側的粘合發生在一根底部經紗的下方。粘合紗線無助于紙側表面的形成,只是為了各層的粘合。瑞典專利420852公開了這一技術。
美國專利公開4501303、5967195和5826627公開了粘合各結構所用的技術,這項技術用到了粘合紗線對。在用粘合紗線對粘合的結構中,用粘合紗線對代替粘合紗線來粘合各層。粘合紗線對包括兩根相鄰的粘合紗線,其中一根粘合紗線建立紙側表面的組織,而另一根同時將一個紙側層和一個機側層一起粘合在一根級側底部紗線的下方,反之亦然。粘合紗線對在紙側表面上的路徑建立了與頂部緯紗相似的緯紗路徑。
典型的,在傳統的三層造紙機織物以及在用粘合紗線對粘合的結構中,頂部經紗的直徑明顯小于底部經紗。就直徑差的大小而言,一般使用0.13mm的頂部經紗和0.21mm的底部經紗。在這些結構中,根據紙側層上組織的重復間斷,紙側層中的每根頂部經紗以相同的方式粘合到頂部緯紗上,而根據機側層上組織的重復間斷,機側層中的每根底部經紗以相同的方式粘合到底部緯紗上。
這兩種傳統的用粘合紗線對粘合的造紙機織物及其結構通常所用的頂部經紗和底部經紗一樣多,即經紗比1∶1。由于頂部經紗的數目等于底部經紗的數目,因此緯紗密度不能充分增大。粗底部經紗和密度相對較高的頂部經紗也使增大緯紗密度變得復雜。當緯紗密度保持較低時,紙側表面上的開口為位于短邊上的矩形,即長邊平行于紙機縱向。換句話說,造紙纖維和造紙機織物中的開口平行,因此對造紙纖維的支撐不足。
在用粘合紗線對粘合的結構中,粘合紗線對中的紗線交叉于一點,在該點處,一根粘合紗線在織物中從紙側向下延伸以粘合各層,而另一根粘合紗線在織物中向上延伸以形成紙側表面。位于交叉點兩側的頂部緯紗將交叉點處的頂部經紗向下壓,同時,粘合紗線對中的兩根紗線都向下延伸到織物中,而不是從下面支撐頂部經紗。隨后,各交叉點留在表面下方的平面上,這會引起壓痕(marking)。
織物內側粘合紗線的磨損常常在傳統的三層造紙機織物中引起“內側磨損”。織物內側的磨損使織物喪失其原始厚度,然而粘合紗線仍保持其原始長度,這使得粘合紗線從網的表面伸出,使紙幅有產生壓痕的危險。強內側磨損會引起粘合紗線斷裂,并使各層分層。
在用粘合紗線對粘合的結構中也會發現內側磨損。用薄粘合紗線形成的粘合紗線對對細底部經紗的粘合不夠緊,造成一個松散的結構,并且有可能引起內側磨損。用細底部經紗得到厚織物,并且松散的粘合會使織物進一步加厚。這在造紙機織物中引起大的空隙體積,造成造紙機上的造紙機織物含水,而在某些高速紙機上還會發生濺水。造紙機上的濺水發生在上網轉向回程循環的地方,在最糟的情況下,濺水會使紙幅的質量變差。由于厚造紙機織物與薄造紙機織物相比削弱了真空脫水元件的效果,因此紙張的干物質含量降低。干物質含量低的另一個原因是大空隙體積,它增加了“再潤濕”。在再潤濕期間,從紙幅遷移到網中的水在最后的脫水元件之后壓榨部之前的網部中被吸回到紙幅內。因為紙幅在進入壓榨部時較濕,斷頭增加;另一方面,造紙機的蒸汽消耗也增加。這兩個因素都大大增加了造紙機上的成本。
細底部經紗也引起造紙機織物在紙機縱向上的高撓度,在造紙和脫水時這是一個問題。在紙機縱向上,硬造紙機織物不沿脫水設備前進,造成湍動程度降低、脫水效果削弱且紙幅勻度變差。在這里,湍動是指由紙幅引起的脫水元件的渦流和混合。
厚造紙機織物在紙幅切邊緣時也會引起問題。切邊水針的效果不足以將纖維推過所述厚結構,有可能造成網被堵塞并削弱切邊。切邊問題大大增加了濕部斷頭。而且,造紙機織物越厚,越難保持其干凈,這需要更多的額外停機清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消除現有技術缺點的造紙機織物。該目的由本發明的造紙機織物實現。本發明的造紙機織物的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的數目大于構成紙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的數目。
本發明的結構可以保證在紙側層和機側層上都使用細的經紗和緯紗,因此薄結構得以實現。由于造紙機織物薄,因此該結構的空隙體積也小于用粘合紗線對粘合的傳統的三層造紙機織物及其結構。結構中的空隙體積小很少造成上述的再潤濕。細經紗降低了造紙機織物在紙機縱向上的抗彎挺度。抗彎挺度低允許造紙機織物沿紙機的脫水設備前進,造成良好的脫水和紙幅勻度。薄結構也有利于紙幅切邊。切邊水針能更容易地將纖維推過薄織物。
在傳統的三層造紙機織物中,底部緯紗在紙機縱向上的移動會在紙上產生壓痕。在本發明的結構中,與傳統的三層造紙機織物相比,機側包括更多的粘合點。將底部緯紗粘合得足夠緊可防止底部緯紗移動。大量的粘合點改善了造紙機織物的對角穩定性,這與造紙機織物的穩定性有關。穩定的造紙機織物在造紙機上具有良好的運行性能,且有助于實現均勻的紙張全幅性質。粘合緊可防止紙側層和機側層的相對移動,因此織物中不會形成內側磨損。
由于在本發明的結構中頂部經紗密度低于傳統的三層造紙機織物,因此為了讓造紙機織物在紙側表面上的矩形開口的長邊在造紙機的橫向上,即垂直于抄造紙幅時造紙纖維主要朝向的方向,可以增加頂部緯紗密度,這樣可以實現最佳的纖維支撐和脫水。
由于在本發明的結構中總經紗密度高,因此造紙機織物在紙機縱向上的伸長率低于傳統的三層造紙機織物和用粘合紗線對粘合的結構。而且,在本發明的結構中,每隔一根(every other)的底部經紗在織物中伸得比每隔一根(every other)的底部經紗更直。這樣織物在紙機縱向上的伸長率就降低。
在本發明的結構中,頂部經紗的覆蓋系數明顯低于底部經紗的覆蓋系數,這造成在該結構中形成有利于脫水的煙筒形的毛細管。至于再潤濕,由于毛細管迫使水從造紙機織物朝向該結構的機側表面遷移,因此這樣的結構是有利的。經紗的覆蓋系數由下式限定經紗的覆蓋系數=d×n,其中d=經紗直徑(cm),而n=經紗數目/cm。
在用粘合紗線對粘合的結構中,從下方對粘合紗線交叉點處的頂部經紗的支撐變差,這造成頂部經紗在該點比其周圍低,因此所述點在紙上造成壓痕。在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中,一個支撐良好的橋結構由某一點處的替代緯紗形成,在該點處,粘合紗線下降以粘合機側,該橋抬升所述點與其周圍齊平,因此不會出現壓痕。由于本發明的織物不包括使結構變緊的粘合紗線對,因此底側緯紗密度可以增加,而織物不會變緊,這樣機側將包括更多的材料,且織物的抗磨損能力將更強。
本發明的造紙機織物包括至少兩個紙機縱向紗線系統(例如一個頂部經紗系統和一個底部經紗系統)和至少兩個紙機橫向紗線系統(例如一個頂部緯紗系統和一個底部緯紗系統)。頂部緯紗系統包括至少一根替代緯紗。該織物結構還總包括一個粘合紗線系統。在本發明中,構成紙側的紗線系統包括一根替代緯紗,一根粘合紗線被織在替代緯紗的兩側。替代緯紗被排列在所述的兩根粘合紗線與機側交織的那些點處,從而完成由上述的兩根粘合紗線在紙側上形成的兩條紗線路徑。
下面,將通過各附圖中所描述的各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其中圖1展示了從紙側看到的本發明的造紙機織物,圖2展示了從機側看到的本發明的造紙機織物,圖3展示了沿箭頭III-III所得到的圖1的實施例,圖4展示了沿箭頭IV-IV所得到的圖1的實施例,圖5展示了沿箭頭V-V所得到的圖1的實施例,圖6展示了沿箭頭VI-VI所得到的圖1的實施例,圖7展示了從機側看到的本發明的第二造紙機織物,圖8展示了沿箭頭VII-VII所得到的圖7的實施例,圖9展示了沿箭頭VIII-VIII所得到的圖7的實施例,圖10展示了從機側看到的本發明的第三造紙機織物,圖11展示了從機側看到的本發明的第四造紙機織物,具體實施方式
圖1-6顯示了本發明的造紙機織物的一個實施例,它包括一個頂部經紗系統和一個由兩根底部經紗構成的底部經紗系統。該頂部經紗系統和一個頂部緯紗系統構成紙側層,而該底部經紗系統和一個底部緯紗系統構成機側層。也可以有幾個紙機縱向紗線系統,例如如上所述的那樣,三個紙機縱向紗線系統一個頂部經紗系統和兩個頂部經紗系統。
在圖1-6中,頂部經紗和頂部緯紗分別用附圖標記1和2表示。在圖1-6中,底部經紗用附圖標記3a和3b表示,而底部緯紗用附圖標記4表示。構成紙側的層和構成機側的層通過粘合紗線系統交織。粘合紗線用附圖標記5表示。粘合紗線5構成紙側表面上的層的部分組織,且進出機側,并通過在至少一根底部經紗3a或3b的下方交織而將各層粘合在一起。
兩個底部經紗系統可以包括更多的底部經紗3a和3b,例如是頂部經紗系統中頂部經紗1的兩倍。底部經紗3a、3b的直徑明顯比傳統的三層造紙機織物中的底部經紗細。在圖1-6的結構中,底部經紗3a、3b的直徑比頂部經紗1略細。底部經紗3a、3b的粗細也可以不同。頂部經紗和底部經紗的粗細基本相等或幾乎相等,或者頂部經紗較粗,或者底部經紗較粗。
圖2展示了機側表面上底部經紗3a和3b的粘合。在該實施例中,每根底部經紗3a和3b都以相同的方式并根據組織在機側上的重復間斷而粘合到底部經紗4上。
采用頂部和底部經紗對齊可將本發明的結構制得較薄。在該結構中,各頂部經紗1不是完全相互位于對方之上,而是部分與底部經紗3a、3b重疊,從而允許經紗互鎖。同理,機側粘合點在紙側層和機側層與粘合紗線5交織的點處上升到盡可能地接近紙側表面,從而使得該結構變薄。細底部經紗有助于粘合點的上升。
在圖1-6所示的發明實施例中,替代緯紗6在粘合紗線5與機側交織的那些點處完成由在替代紗線兩側交織的粘合紗線在紙側上形成的紗線路徑。這樣,之間相互交織的粘合紗線5和替代紗線6就在紙側表面上形成兩條緯紗路徑,這與實際的頂部緯紗2上的緯紗路徑相似。因此,之間相互交織的兩根粘合紗線5和替代紗線6在紙側表面上形成兩條緯紗路徑。
在圖1-6所示的發明實施例的紙側表面上,頂部緯紗2、替代緯紗6和粘合紗線5構成了一組有規律且重復地貫穿織物的紗線。用平紋織法粘合頂部緯紗2。粘合紗線5被粘合在紙側表面上,且向下延伸并織在一根底部經紗3a或3b的下方——即例如圖3和5所示的那樣,從而將各層粘合在一起。用3梭口織法將底部緯紗4粘合到底部經紗3a和3b上。
在用粘合紗線對粘合的結構中,用10梭口織法將一根獨立的粘合紗線粘合到紙側表面上,五根頂部經紗留在構成紙側表面的部分之間。因此,紙側層和機側層的粘合仍然松散,而且構成紙側表面的那部分粘合紗線最外面的粘合點仍高于中間部分,這使得表面不均勻并增加了壓痕的危險。在圖1-6的結構中,只有三根頂部經紗留在構成紙側表面的那部分粘合紗線之間,并且粘合緊密,因此紙側表面變得均勻且結構上壓痕的危險降低。
附表將圖1-6的優選結構和傳統的三層網結構以及用粘合紗線對粘合的結構作了比較。表中的造紙機織物都適于作為替代織物在造紙機上運行。
該表表明本發明的結構明顯薄于其他結構。因此,該結構中的空隙體積也小,且該結構不會攜水和其一起運行。換句話說,該結構很少發生再潤濕,且在造紙機上,回程循環中的頂網不會將水濺在紙幅上。MD抗彎挺度表示的是造紙機織物在紙機縱向上的挺度。在傳統的三層網結構中以及在用粘合紗線對粘合的結構中,抗彎挺度比在本發明的結構中高。本發明的低抗彎挺度帶來的優點包括紙張的干物質含量高且勻度好。
圖7-9展示了本發明的造紙機織物的第二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底部經紗3a和3b以不同的方式粘合。圖7和8展示了粘合紗線5是如何進出機側并在一根底部經紗3a下方交織從而將構成紙側和機側的各層粘合在一起的。該結構的優點是由底部經紗3b形成的底部經紗系統在該結構中延伸得比底部經紗3a更直,因此造紙機織物的紙機縱向的拉伸(stretch)保持得極低。
圖10展示了本發明的造紙機織物的第三實施例。在圖10中,底部經紗3a和3b在組織中平行延伸,并且總是以相同的方式與底部緯紗4交織。在該實施例中,粘合紗線5進出機側,并在底部經紗3a或3b下方交織,從而將構成紙側和機側的各層粘合在一起。
圖11展示了本發明的造紙機織物的第四實施例。在圖11中,底部經紗3a和3b在組織中平行延伸,并且總是以相同的方式與底部緯紗4交織。在該實施例中,粘合紗線5進出機側,并在每根底部經紗3a或3b下方交織,從而將構成紙側和機側的各層粘合在一起。
在圖7-9、10和11的實施例中,紙側與在圖1-6的例子中所展示的紙側相似,即在圖7-9、10和11的例子中,只有機側與在圖1-6的例子的機側不同。
上述實施例決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相反,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本發明可以自由改進。顯然本發明的造紙機織物或其細節不必與圖中所示的相同,其他方案也是可行的。獨立的各層可以非常自由地形成,即紗線系統的數目因此可以改變,根本點是要有至少兩個經紗系統一個底部經紗系統和一個頂部經紗系統。與之相似,緯紗系統的數目也可以改變,根本點是要有至少兩個緯紗系統一個頂部緯紗系統和一個底部緯紗系統。上面公開的發明結構是三層結構,但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其他的多層結構也是可行的。在紙側表面上,其他組織也可以代替平紋組織,例如也可以使用緞紋組織或斜紋組織。底部緯紗和粘合紗線的織法在本發明的基本思想內也可以自由改變。還要指出的是,本發明的基本思想能夠得到完全沒有頂部緯紗的結構,即紙側只有替代緯紗和粘合紗線的結構。另一方面,形成頂部緯紗數目大于替代緯紗數目的結構也是一個優選的可行方案,即頂部緯紗數目可以變化,例如為0、1、2、3、等。底部緯紗數目與頂部緯紗和替代緯紗的總數可以不同。在這些例子中,底部緯紗的數目等于頂部緯紗和替代緯紗的總數,但底部緯紗的數目也可以不等。
與替代緯紗6相鄰的各粘合紗線5在織物中的行程路徑可以相似,也可以不同。替代緯紗6在紙側表面上的粘合點數目可以等于相鄰的粘合紗線5在紙側表面上的粘合點數目,也可以不等。在各圖所示的各例子中,相互交織的粘合紗線5和替代緯紗6在紙側表面上構成一組雙緯路徑。紙側表面可以僅由這幾組(雙緯路徑)組成,或者說一根或多根頂部緯紗可以在這幾組(雙緯路徑)之間交織。頂部緯紗的粘合可以與由粘合紗線和替代紗線共同形成的緯紗路徑上的粘合相似,也可以不同。
上述的所有方案都采用橫截面為圓形的聚酯或聚酰胺紗線。其它可能的紗線材料包括例如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PPS(聚硫化乙烯)。然而,本發明決沒有限制到上述例子,而是可以與不同的紗線結合應用。這些紗線或一些紗線例如也可以是“異形(profile)紗線”,其橫截面不是圓的,而例如是扁平的、橢圓的或其他形狀。這些紗線或一些紗線也可以是中空的,例如,因此這些紗線在織物上可以變平,從而使得該結構仍較薄。與之相似,也可以使用眾所周知的雙組分紗線作紗線。紗線性質的選擇影響織物的性質;越來越薄的結構或均勻的紙側表面等也得以實現。
權利要求
1.一種造紙機織物,包括用至少兩個獨立的紗線系統形成的至少兩個獨立的層,其中,一個紗線系統構成紙側,且包括紙機縱向和紙機橫向紗線(1,2),另一個紗線系統構成機側,且包括紙機縱向和紙機橫向紗線(3a,3b,4),排列所述紗線系統,以在織物的紙機縱向和紙機橫向上形成獨立結構,該獨立結構通過粘合紗線(5)粘合在一起,排列所述粘合紗線(5),以形成紙側表面上的一層組織的一部分,并使之在機側層中的至少一根紗線的下方交織,從而使之與一個機側層交織,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紙機縱向紗線(3a,3b)的數目大于構成紙側的層中紙機縱向紗線(1)的數目;平行的底部經紗(3a,3b)在組織中延伸時總是以相同的方式且在相同或不同的級與底部緯紗(4)交織;粘合紗線(5)進出機側,并在任一根底部經紗(3a,3b)下方交織,從而將構成紙側和機側的各層粘合在一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3a,3b)的數目是構成紙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1)的數目的兩倍。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3a,3b)的直徑小于或大于構成紙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1)的直徑,但兩者的差別不是太大。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3a,3b)的直徑等于構成紙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1)的直徑。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系統的數目至少為2,且每個紗線系統中的紗線(3a,3b)的粗細不同。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3a,3b)與構成紙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1)部分重疊。
7.如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紙側的紗線系統包括一替代緯紗(6),一根粘合紗線(5)被編織在該替代緯紗(6)的兩側上,且替代緯紗(6)被排列在所述兩根粘合紗線(5)與機側交織的那些點處,從而完成由上述的兩根粘合紗線(5)在紙側上形成的兩條紗線路徑。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頂部緯紗被編織在由替代緯紗(6)形成的兩個紗線路徑的一個紗線組和粘合紗線(5)之間。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一根頂部緯紗被編織在由替代緯紗(6)形成的兩個紗線路徑的一個紗線組和粘合紗線(5)之間。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與替代緯紗(6)相鄰的粘合紗線(5)在織物中的行程路徑相等。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與替代緯紗相鄰的粘合紗線在織物中的行程路徑不等。
12.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粘合紗線(5)在紙側表面上有兩個粘合點。
13.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頂部緯紗(2)的粘合與由粘合紗線(5)和替代紗線(6)在紙側表面上共同形成的緯紗路徑的粘合相似。
14.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頂部緯紗(2)的粘合與由粘合紗線(5)和替代紗線(6)在紙側表面上共同形成的緯紗路徑的粘合不同。
15.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紙側表面上的替代緯紗(6)中的粘合點的數目等于或不同于紙側表面上的相鄰的粘合紗線(5)中的粘合點的數量。
16.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替代緯紗(6)的數目等于頂部緯紗(2)的數目,而底部緯紗(4)的數目等于頂部緯紗(2)和替代緯紗(6)的總數目。
17.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由替代緯紗(6)和粘合紗線(5)形成的緯紗路徑如此形成,從而具有兩個粘合紗線(5)的粘合點和一個替代紗線(6)的粘合點。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平紋組織的紗線路徑形成在紙側表面上。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用6梭口織法將粘合紗線(5)織在一根底部經紗(3)的下方,從而將紙側層和機側層粘合在一起;且底部緯紗(4)用3梭口織法與底部經紗(3a)交織,并用3梭口織法與底部經紗(3b)交織。
20.如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用6梭口織法將粘合紗線5織在一根底部經紗(3)的下方,從而將紙側層和機側層粘合在一起;且底部緯紗(4)用3梭口織法與底部經紗(3a)交織,并用3梭口織法與底部經紗(3b)交織。
21.如權利要求1-2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造紙機織物的一根、一些或所有紗線的橫截面不是圓形。
22.如權利要求1-2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造紙機織物的一根、一些或所有紗線是中空的。
23.一種造紙機織物,包括用至少兩個獨立的紗線系統形成的至少兩個獨立的層,其中,一個紗線系統構成紙側,且包括紙機縱向和紙機橫向紗線(1,2),另一個紗線系統構成機側,且包括紙機縱向和紙機橫向紗線(3a,3b,4),排列所述紗線系統,以在織物的紙機縱向和紙機橫向上形成獨立結構,所述獨立結構通過粘合紗線(5)粘合在一起,排列粘合紗線(5),以形成紙側表面上的一層組織的一部分,并使之在機側層中的至少一根紗線的下方交織,從而使之與一個機側層交織,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3a,3b)的數目大于構成紙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1)的數目;平行的底部經紗(3a,3b)在組織中延伸時總是以相同的方式且在相同或不同的級與底部緯紗(4)交織;粘合紗線(5)進出機側,并在兩根底部經紗(3a,3b)下方交織,從而將構成紙側和機側的各層粘合在一起。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3a,3b)的數目是構成紙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1)的數目的兩倍。
25.如權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3a,3b)的直徑小于或大于構成紙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1)的直徑,但兩者的差別不是太大。
26.如權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3a,3b)的直徑等于構成紙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1)的直徑。
27.如權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系統的數目至少為2,且每個紗線系統中的紗線(3a,3b)的粗細不同。
28.如權利要求23-2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3a,3b)與構成紙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1)部分重疊。
29.如權利要求23-2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構成紙側的紗線系統包括一替代緯紗(6),一根粘合紗線(5)被編織在替代緯紗(6)的兩側上,且替代緯紗(6)被排列在所述的兩根粘合紗線(5)與機側交織的那些點處,從而完成由上述的兩根粘合紗線(5)在紙側上形成的兩條紗線路徑。
30.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頂部緯紗被編織在由替代緯紗(6)形成的兩個紗線路徑的一個紗線組和粘合紗線(5)之間。
31.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一根頂部緯紗被編織在由替代緯紗(6)形成的兩個紗線路徑的一個紗線組和粘合紗線(5)之間。
32.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與替代緯紗(6)相鄰的粘合紗線(5)在織物中的行程路徑相等。
33.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與替代緯紗(6)相鄰的粘合紗線(5)在織物中的行程路徑不等。
34.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粘合紗線(5)在紙側表面上有兩個粘合點。
35.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頂部緯紗(2)的粘合與由粘合紗線(5)和替代紗線(6)在紙側表面上共同形成的緯紗路徑的粘合相似。
36.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頂部緯紗(2)的粘合與由粘合紗線(5)和替代紗線(6)在紙側表面上共同形成的緯紗路徑的粘合不同。
37.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紙側表面上的替代緯紗(6)中的粘合點的數目等于或不同于紙側表面上的相鄰的粘合紗線(5)中的粘合點的數量。
38.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替代緯紗(6)的數目等于頂部緯紗(2)的數目,而底部緯紗(4)的數目等于頂部緯紗(2)和替代緯紗(6)的總數目。
39.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由替代緯紗(6)和粘合紗線(5)形成的緯紗路徑如此形成,從而有兩個粘合紗線(5)的粘合點和一個替代紗線(6)的粘合點。
40.如權利要求39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平紋組織的紗線路徑形成在紙側表面上。
41.如權利要求40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用6梭口織法將粘合紗線(5)織在一根底部經紗(3)的下方,從而將紙側層和機側層粘合在一起;且底部緯紗(4)用3梭口織法與底部經紗(3a)交織,并用3梭口織法與底部經紗(3b)交織。
42.如權利要求23-2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用6梭口織法將粘合紗線5織在一根底部經紗(3)的下方,從而將紙側層和機側層粘合在一起;且底部緯紗(4)用3梭口織法與底部經紗(3a)交織,并用3梭口織法與底部經紗(3b)交織。
43.如權利要求23-4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造紙機織物的一根、一些或所有紗線的橫截面不是圓形。
44.如權利要求23-4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造紙機織物,其特征在于造紙機織物的一根、一些或所有紗線是中空的。
全文摘要
一種造紙機織物,包括用至少兩個獨立的紗線系統形成的至少兩個獨立的層,其中,一個紗線系統構成紙側,且包括紙機縱向和紙機橫向紗線(1,2),另一個紗線系統構成機側,且包括紙機縱向和紙機橫向紗線,排列各紗線系統,使之在織物的兩個方向上都形成獨立結構。所述獨立結構用粘合紗線(5)粘合在一起,排列粘合紗線(5),使之形成紙側表面上的一層組織的一部分,并使之交織在機側層中的至少一根紗線的下方,從而使之與一個機側層交織。構成機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的數目大于構成紙側的層中的紙機縱向紗線(1)的數目。
文檔編號D21F1/00GK1653231SQ03810199
公開日2005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2日 優先權日2002年5月6日
發明者塞波·泰帕萊, 泰爾圖·圖爾佩寧, 塔尼亞·勞蒂奧, 佩卡·科特萊寧 申請人:坦菲爾特公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