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除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除塵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應用于無塵室中的工件表面清潔處理的除塵裝置。
圖1所示為現有除塵裝置1應用于無塵室中的工件3的清潔處理過程的立體圖。無塵室中的工件3藉由承載盤4的托接,并且經由輸送帶5進行運送。工件3藉由設置于承載盤4上的定位塊41而定位于承載盤4的承載面40上。以IC電路板所構成的半成品工件3為例子,數個IC零件30以既定的位置分布于工件3上。當進行清潔處理時,操作者藉由吸嘴本體的入口100靠近工件3而將IC零件30之間的灰塵吸除,經吸嘴本體10所吸收的灰塵便經由導管11傳送至一集塵處理裝置(未圖示),以進行下一階段的處理。
然而,就操作者所處的工作環境而言,在
圖1所示的除塵過程中,除塵裝置1屬于開放式的除塵設備。操作者處在開放式的工作環境之中,對于操作者的身體健康及工件的清潔效果而言均有不利的影響。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除塵裝置,適用于將無塵室中的工件,藉由氣體的循環對流而達到清潔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即提供一種除塵裝置,它包括一承載盤;一殼罩,具有一外表面及一內表面,所述外表面及內表面的交界位置形成一接合開口部,所述殼罩上形成一進氣口及一排氣口,所述殼罩藉由所述接合開口部以可分離方式覆蓋于所述承載盤上而形成一封閉空間,所述封閉空間內收納欲清潔的工件;一進/排氣裝置,分別連接于所述進氣口與排氣口,對所述封閉空間進行進氣及排氣動作,并在所述封閉空間內形成氣流。
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優點在于,藉由殼罩將欲清潔的工件與操作者隔開,除塵效果好,且不污染環境。
以下結合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中
圖1為現有除塵裝置應用于無塵室中的工件的清潔處理過程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除塵裝置應用于無塵室中的工件清潔處理的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除塵裝置的殼罩覆蓋于承載盤的工件上以進行清潔處理的立體圖;圖4A為進氣口的進氣量與時間的關系圖;圖4B為排氣口的排氣量與時間的關系圖;圖4C為殼罩內部的進氣壓力與時間的關系圖。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除塵裝置2適用于無塵室(未圖示)中的工件3,藉由氣體的循環對流而達到清潔的目的,該除塵裝置2主要包括一殼罩20,具有一外表面201及一內表面202,于外表面201及內表面202的交界位置形成有一接合開口部203,殼罩20藉由接合開口部203將工件3以可分離方式覆蓋于殼罩20內;即該殼罩20可藉由該接合開口部203以可分離方式覆蓋于該承載盤上以形成一封閉空間,并將該工件3收納于該封閉空間中。該殼罩20上形成有一進氣口21及一排氣口22,進氣口21與排氣口22分別穿過殼罩20的外表面201及內表面202;數個導引裝置(導座24及導柱25),連接設置于殼罩20的外部,藉由導引裝置可將殼罩20上下往復移動,如此便可將殼罩20完全覆蓋于定位有工件3的承載盤4上;一傳動裝置(氣缸27及推桿270),連接設置于殼罩20上,藉由傳動裝置來移動殼罩20,因而以可分離方式將工件3覆蓋于殼罩20內;一進/排氣裝置6,用以提供清除工件灰塵所需的氣體,其分別以管路連接于進氣口21與排氣口22,藉由進/排氣裝置6使得覆蓋于工件3的殼罩20內部形成氣體的循環對流,以進行工件3的表面清潔。
該殼罩20的接合開口部203上設置有一襯墊204,當殼罩20以可分離方式將工件3完全覆蓋于承載盤4上時,藉由進氣口21、排氣口22的氣體壓力的調整控制,使工件3密閉于殼罩20與承載盤4之間,而該襯墊204可以改善殼罩內、外側的氣密隔絕效果。
工件3定位于承載盤4上,并且藉由一輸送裝置5進行承載盤4及工件3的連續運送,于承載盤4上設置有可分離式的定位塊41,因而可針對不同尺寸的工件3進行安裝及定位。
該殼罩20的外部對稱地設置有數個導引裝置,各導引裝置均包括有一導座24及一導柱25,該導座24固定設置于殼罩20的外表面201,藉由導座24沿著導柱25的滑移而使殼罩20依照既定的行程S移動。
如圖3所示,該殼罩20的外表面201上設置有二傳動裝置,各傳動裝置分別包括有一氣缸27及一推桿270,二推桿270分別連接于殼罩20的外表面201上,藉由氣缸27及推桿270的作用來推動殼罩20。
于殼罩20的內部,進氣口21上連接有一具有數個穿孔230的管路23,在藉由管路23以適當調整布置及利用穿孔230對準工件3后,來自進氣口21的氣體便可經由穿孔230均勻地吹送至工件3的表面,因而由各個角度將工件3表面上的灰塵吹起,繼而將灰塵由排氣口22吸出。
另外,于管路23的穿孔230上可再增設數個軟管231,使用者可以針對不同大小/不同零組件位置的工件來扭動軟管,以調整穿孔230的方向角度,從而達成最佳的清潔效果。
管路23的高度需做調整,使穿孔230與工件3的距離適中,這是因為若穿孔230位置太低,則容易產生氣體噴射的死角,如此造成工件所能清潔的范圍變小;若穿孔230位置太高,則容易使工件上所受的氣流減小,使通過穿孔230輸出的氣體的清潔效果降低。依據實驗得知,采用內徑為5mm的管路23時,排氣口22與工件3的最佳距離約為9至12cm。
以下就本實用新型除塵裝置2的工作方式進行說明。
請同時參閱圖4A、4B、4C。圖4A表示進氣口21的進氣量Q1與時間T的關系圖;圖4B表示排氣口22的排氣量Q2與時間T的關系圖;圖4C表示殼罩20內部的進氣壓力(P1、P2)與時間T的關系圖。當殼罩20完全覆蓋于工件3之后,藉由進/排氣裝置6(如圖2、3所示)對于殼罩20內部空間,依據時間(第一、二、三、四時段t1、t2、t3、t4)的先后順序進行下列各項步驟(ⅰ)第一時段t1在進氣口21緊閉、尚未供應氣體的情況下,排氣口22對殼罩20的內部空間進行排氣,并且維持每秒的排氣量為Q2,以提高其真空度,直到殼罩20內部的氣壓值降低至P1,即使得殼罩20內的氣壓值P1小于殼罩20外部的大氣壓力1atm(P1<1atm);藉由該排氣動作,使殼罩20的接合開口部203緊密吸附于承載盤4之上,使殼罩20的內、外側產生氣密隔絕效果;(ⅱ)第二時段t2藉由進氣口21將氣體持續輸入殼罩20內部,且維持每秒的進氣量為Q1,氣體經由管路23的穿孔230及軟管231吹向工件3,以進行除塵清潔;同時排氣口22仍維持排氣量Q2,以將具有灰塵的氣體輸出。此時進氣口21的進氣量Q1小于或等于排氣口22的排氣量Q2(Q1<Q2),使殼罩20內部的氣壓值P2繼續低于殼罩20外部的大氣壓力1atm,以維持殼罩20的內、外側的氣密隔絕效果;(ⅲ)第三時段t3停止排氣口22的排氣動作,但進氣口21持續輸入氣體,使殼罩20內部的氣壓值由P2逐漸接近外部的大氣壓力1atm;(ⅳ)第四時段t4殼罩內、外部的氣壓接近,停止進氣口21的進氣動作;經由汽缸27的導引,使殼罩20的接合開口部203順利地脫離承載盤4。
如上所述,藉由進、排氣動作,使殼罩20內部的氣壓值低于殼罩20外部的氣壓,因此導致殼罩20吸附于承載盤4上,使殼罩20內、外側氣密隔絕。
因此,本實用新型除塵裝置將工件3與操作者經由殼罩20隔開,并且以進/排氣裝置6的進氣口21、排氣口22使覆蓋于工件3的殼罩20內部形成氣體的循環對流,繼而經由排氣口22將具有灰塵的氣體A排出。
權利要求1.一種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承載盤;一殼罩,具有一外表面及一內表面,所述外表面及內表面的交界位置形成一接合開口部,所述殼罩上形成一進氣口及一排氣口,所述殼罩藉由所述接合開口部以可分離方式覆蓋于所述承載盤上而形成一封閉空間,所述封閉空間內收納欲清潔的工件;一進/排氣裝置,分別連接于所述進氣口與排氣口,對所述封閉空間進行進氣及排氣動作,并在所述封閉空間內形成氣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藉由排氣動作,所述殼罩內部的氣壓值低于殼罩外部的氣壓,所述殼罩吸附于所述承載盤上,所述殼罩的內、外側氣密隔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襯墊,設置于所述接合開口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具有數個穿孔的管路,其設置于所述殼罩內部,且連接所述進氣口而將氣體吹送至所述工件之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數個軟管,設置于所述管路的數個穿孔上,其以扭動來調整所述進氣口的進氣方向角度。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傳動裝置;一導引裝置,所述傳動裝置推動所述殼罩沿著所述導引裝置移動而覆蓋于所述承載盤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輸送裝置,運送所述承載盤。
專利摘要一種除塵裝置,藉由殼罩將欲清潔的工件與外界環境完全隔離,并且以進/排氣裝置的進氣口、排氣口使覆蓋于工件的殼罩內部形成氣體的循環對流,繼而經由排氣口將具有灰塵的氣體持續地排出至集塵處理裝置;如此運用較強的氣流,使進/排氣對流充分涵蓋工件的每一個位置,以大幅提高清潔效果,以利于實施自動化清潔;可簡化清潔過程中工作人員操作的步驟,降低工件灰塵污染工作人員的服裝及破壞無塵室潔凈度的機會。
文檔編號A62B11/00GK2332949SQ9722954
公開日1999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1997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1997年11月25日
發明者方佩利 申請人:明碁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