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呼吸器支架,呼吸器支架用于支撐呼吸器,呼吸器支架包括:開放式支撐架,開放式支撐架至少前部敞開,開放式支撐架包括用于支撐呼吸器的呼吸器氣瓶和背架的底部支撐結構;定位結構,用于將呼吸器氣瓶定位于開放式支撐架上,定位結構設置于開放式支撐架上并位于底部支撐結構的上方,定位結構包括用于將呼吸器氣瓶定位于開放式支撐架上的第一定位結構。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呼吸器支架放置呼吸器,可以使呼吸器的佩戴時間大為減少,能夠提高現場急救、應急出警速度。
【專利說明】呼吸器支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安全設備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呼吸器支架。
【背景技術】
[0002]在油氣田生產及消防急救等安全設備領域中很多場所如油氣田現場、污水處理廠、含硫凈化處理廠、礦場開采、消防急救等場所,正壓式呼吸器是常用的應急設備。為保證應急使用,現有技術中,都將空氣呼吸器放入保護箱內,再將保護箱置于應急地點備用。當需要佩戴時將呼吸器從保護箱內取出,使用完畢后再放入保護箱。
[0003]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發現,以上現有技術中存在如下不足之處:
[0004]當有緊急情況需要佩戴呼吸器時,佩戴人員情急之下手忙腳亂,很容易磕碰和損壞呼吸器;佩戴時動作幅度過大,容易造成佩戴人員重心失衡摔倒。而且,現場還經常出現佩戴時膠管、肩帶打扭纏繞出錯。由于以上原因,一般佩戴人員在佩戴呼吸器時,佩戴整齊的時間至少需要50秒左右。在分秒必爭的急救場所,呼吸器的佩戴時間過長,極大的影響了現場急救、應急出警速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呼吸器支架,將呼吸器置于該呼吸器支架上后,呼吸器的佩戴時間大為減少,能夠提高現場急救、應急出警速度。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呼吸器支架,呼吸器支架用于支撐呼吸器,呼吸器支架包括:開放式支撐架,開放式支撐架至少前部敞開,開放式支撐架包括用于支撐呼吸器的呼吸器氣瓶和背架的底部支撐結構;定位結構,用于將呼吸器氣瓶定位于開放式支撐架上,定位結構設置于開放式支撐架上并位于底部支撐結構的上方,定位結構包括用于將呼吸器氣瓶定位于開放式支撐架上的第一定位結構。
[0007]進一步地,定位結構還包括第二定位結構,第二定位結構設置于開放式支撐架上,第二定位結構用于將呼吸器的面罩定位于開放式支撐架上。
[0008]進一步地,第二定位結構包括掛鉤,掛鉤位于第一定位結構的上方。
[0009]進一步地,第一定位結構包括彈性護板,彈性護板包括護板安裝板和分別設置在護板安裝板兩端的兩塊卡裝板,護板安裝板安裝于開放式支撐架的后側,每塊卡裝板的第一端安裝在護板安裝板的相應的端部,每塊卡裝板的第二端朝向開放式支撐架的前側延伸,兩塊卡裝板圍成用于容納呼吸器氣瓶的安置空間。
[0010]進一步地,每塊卡裝板朝向遠離另一塊卡裝板的方向凸出。
[0011 ] 進一步地,卡裝板為弧形板或V形板或U形板。
[0012]進一步地,彈性護板還包括便于呼吸器氣瓶進出安置空間的導向板,每塊卡裝板的第二端安裝一塊導向板。
[0013]進一步地,導向板包括弧形結構,兩塊導向板的弧形結構的凸出部分相對設置。
[0014]進一步地,第一定位結構包括第一縛帶、第二縛帶、第一帶扣和與第一帶扣配合設置的第二帶扣,第一縛帶的第一端和第二縛帶的第一端固定連接于開放式支撐架,第一帶扣安裝于第一縛帶的第二端,第二帶扣安裝于第二縛帶的第二端。
[0015]進一步地,第一縛帶和第二縛帶中至少一個為彈性縛帶。
[0016]進一步地,第一定位結構包括設置于開放式框架的后部的第一磁性體。
[0017]進一步地,第一定位結構還包括第二磁性體,第二磁性體設置于呼吸器氣瓶上。
[0018]進一步地,底部支撐結構包括:底架,底架包括第一外框架;底板,安裝于第一外框架上并位于第一外框架的下方,底板包括用于支撐呼吸器氣瓶和背架的上支撐表面。
[0019]進一步地,底架還包括中間梁,中間梁安裝于第一外框架上并位于第一外框架的內部,中間梁將底板的上支撐表面分隔為用于支撐呼吸器氣瓶的第一支撐面和用于支撐背架的第二支撐面。
[0020]進一步地,開放式支撐架還包括與底部支撐結構固定連接的縱向支撐結構,縱向支撐結構的下端與底部支撐結構的邊緣垂直連接,定位結構安裝于縱向支撐結構上。
[0021]進一步地,縱向支撐結構包括:第二外框架,第二外框架與第一外框架固定連接;側板,側板固定安裝于第二外框架上。
[0022]進一步地,呼吸器支架還包括加強連接結構,加強連接結構分別與底部支撐結構和縱向支撐結構連接。
[0023]進一步地,加強連接結構包括對稱設置于開放式支撐架的兩側的兩個加強桿,每個加強桿的第一端與底部支撐結構固定連接,第二端與縱向支撐結構固定連接。
[002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呼吸器支架,包括:開放式支撐架,開放式支撐架至少前部敞開,開放式支撐架包括用于支撐呼吸器的呼吸器氣瓶和背架的底部支撐結構;定位結構,定位結構設置于開放式支撐架上并位于底部支撐結構的上方,定位結構包括用于將呼吸器氣瓶定位于開放式支撐架上的第一定位結構。
[0025]將呼吸器置于該呼吸器支架上后,再佩戴呼吸器時,佩戴人員只需要轉身背對呼吸器,伸出雙手直接穿入背架的肩帶內,松開第一定位機構后即可直接背上呼吸器,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節約大量從保護箱內取出呼吸器的時間及佩戴前整理呼吸器背架的肩帶、管路等時間。從而,使用了本實用新型的呼吸器支架放置呼吸器,可以使呼吸器的佩戴時間大為減少,能夠提高現場急救、應急出警速度。
[0026]而且,適當設置呼吸器支架的高度,就不會造成人員重心失衡摔倒及磕碰損壞呼吸器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呼吸器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中,各附圖標記分別代表:
[0030]1、開放式支撐架
[0031]11、底部支撐結構
[0032]111、第一外框架;
[0033]112、中間梁
[0034]113、底板
[0035]114、固定卡槽
[0036]12、縱向支撐結構
[0037]121、第二外框架
[0038]122、側板
[0039]13、加強連接結構
[0040]2、定位結構
[0041]21、彈性護板
[0042]211、護板安裝板
[0043]212、卡裝板
[0044]213、導向板
[0045]22、掛鉤
【具體實施方式】
[0046]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47]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屬于“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操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0048]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器件或特征與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器件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
[0049]正如【背景技術】中,現有技術中存在呼吸器的佩戴時間過長,極大的影響了現場急救、應急出警速度的技術問題。為了解決該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提出一種用于支撐呼吸器的呼吸器支架。
[005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呼吸器支架包括開放式支撐架I和定位結構2。開放式支撐架I至少前部敞開,開放式支撐架I包括底部支撐結構11,底部支撐結構11用于支撐呼吸器的呼吸器氣瓶和背架。定位結構2用于將呼吸器氣瓶定位于開放式支撐架I上。定位結構2設置于開放式支撐架I上并位于底部支撐結構11的上方,定位結構2包括第一定位結構,第一定位結構用于將呼吸器氣瓶定位于開放式支撐架I上。
[0051]將呼吸器置于該呼吸器支架上后,再佩戴呼吸器時,佩戴人員只需要轉身背對呼吸器,伸出雙手直接穿入背架的肩帶內,松開第一定位機構后即可直接背上呼吸器,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節約大量從保護箱內取出呼吸器的時間及佩戴前整理呼吸器背架的肩帶、管路等時間。經測試,一般佩戴人員在佩戴呼吸器時,佩戴整齊的時間僅需要15至20秒,從而,使用了本實用新型的呼吸器支架放置呼吸器,可以使呼吸器的佩戴時間大為減少,能夠提高現場急救、應急出警速度。
[0052]而且,適當設置呼吸器支架的高度,就不會造成人員重心失衡摔倒及磕碰損壞呼吸器的問題。
[0053]以下結合圖1對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進行進一步描述。
[0054]本實施例中,開放式支撐架I包括底部支撐結構11、縱向支撐結構12和加強連接結構13。
[0055]如圖1所示,底部支撐結構11包括底架和底板113。
[0056]底架包括第一外框架111,底板113安裝于第一外框架111上并位于第一外框架111的下方,底板113包括用于支撐呼吸器氣瓶和背架的上支撐表面。
[0057]底部支撐結構11的以上設置方式使得呼吸器氣瓶得以穩定地座落在底板113的上支撐表面上,上支撐表面的四周均有第一外框架111對呼吸器氣瓶進行相應方向的限位,使得呼吸器氣瓶不易從底部支撐結構11上滑落。
[0058]優選地,底架還包括中間梁112,中間梁112安裝于第一外框架111上并位于第一外框架111的內部。其中,中間梁112將底板113的上支撐表面分隔為用于支撐呼吸器氣瓶的第一支撐面和用于支撐背架的第二支撐面。
[0059]以上設置一方面使呼吸器氣瓶進一步限定于第一外框架111和中間梁112之間,呼吸器氣瓶的底部的可活動范圍更加有限;另一方面,第一外框架111、中間梁112和第二支撐面形成了固定卡槽114,在呼吸器放置于該呼吸器支架上時,該呼吸器的背架底端卡入固定卡槽114內,可以防止背架及整個呼吸器從開放式支撐架I上滑脫。
[0060]如圖1所示,縱向支撐結構12與底部支撐結構11固定連接。縱向支撐結構12的下端與底部支撐結構11的邊緣垂直連接。其中,呼吸器支架的定位結構2安裝于縱向支撐結構12上。
[0061]該設置使得定位結構與開放式支撐架I形成一個整體,在安置呼吸器支架時,只要將開放式支撐架I安裝好,整個呼吸器支架就安裝好了,無需另外單獨安裝定位結構2。
[0062]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縱向支撐結構12包括第二外框架121和側板122。第二外框架121與第一外框架111固定連接。側板122固定安裝于第二外框架121上。
[0063]加強連接結構13分別與底部支撐結構11和縱向支撐結構12連接。加強連接結構13可以使開放式支撐架I的強度得到提高。
[0064]加強連接結構13具體地包括對稱設置于開放式支撐架I的左右兩側的兩個加強桿,每個加強桿的第一端與底部支撐結構11固定連接,第二端與縱向支撐結構12固定連接。
[0065]本實施例中,底部支撐結構11的第一外框架111為矩形框架。縱向支撐結構12的第二外框架121為U形框架。其中,第二外框架121的U形框架的開口端連接于第一外框架111的后側邊緣頂部。中間梁112與第一外框架111的前側距離比與第一外框架111的后側距離更近,中間梁112的兩端分別連接于第一外框架111的左右兩端。
[0066]本實施例中,定位結構2包括第一定位結構和第二定位結構。
[0067]如圖1所示,第一定位結構包括彈性護板21。彈性護板21包括護板安裝板211和分別設置在護板安裝板211兩端的兩塊卡裝板212。護板安裝板211安裝于開放式支撐架I的后側,每塊卡裝板212的第一端安裝在護板安裝板211的相應的端部,每塊卡裝板212的第二端朝向開放式支撐架I的前側延伸,兩塊卡裝板212圍成用于容納呼吸器氣瓶的安置空間。
[0068]該設置使得呼吸器氣瓶可以卡入安置空間內,在佩戴呼吸器時,不用人工對第一定位結構進行任何操作,佩戴人員穿好肩帶后,直接向前拉動呼吸器氣瓶,即可使呼吸器氣瓶和彈性護板21脫離,從而進一步節約呼吸器的佩戴時間。
[0069]為了使呼吸器的呼吸器氣瓶更穩定地卡入安置空間,每塊卡裝板212朝向遠離另一塊卡裝板212的方向凸出。這樣,呼吸器氣瓶在不受外力拉拽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從彈性護板21中脫出。
[0070]在本實施例中,卡裝板212設置為弧形板。弧形的卡裝板更適合于對圓柱形的氣瓶進行定位。在其它未示出的實施例中,卡裝板212也可以為V形板或U形板等。
[0071]另外,如圖1所示,為了便于呼吸器氣瓶進出安置空間,彈性護板21還包括導向板213,每塊卡裝板212的第二端安裝一塊導向板213。
[0072]本實施例中,導向板213包括弧形結構,兩塊導向板213的弧形結構的凸出部分相對設置。當然,在其它的實施例中,導向板213也可以為平板等其它適當的形狀。
[0073]本實施例中,彈性護板21安裝于側板122上。
[0074]第二定位結構設置于開放式支撐架I上,第二定位結構用于將呼吸器的面罩定位于開放式支撐架I上。
[0075]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定位結構包括掛鉤22,掛鉤22位于第一定位結構的上方。本實施例中,掛鉤22安裝于第二外框架121上與U形框架的開口端相對的一端。
[0076]以下具體說明本實施例的使用過程。
[0077]本實施例的呼吸器支架可以將呼吸器懸掛固定在應急場所,處于待用狀態。可以將呼吸器支架的開放式支撐架I后部懸掛固定在應急所的墻面上,例如,可以將呼吸器支架通過膨脹螺絲固定在墻面上。呼吸器支架的底部支撐結構11的底板113的高度一般可以設置為距離底部距地面0.9至1.2米,將呼吸器的呼吸器氣瓶垂直朝向彈性護板21推入卡穩,再將呼吸器的背架底部座入固定卡槽114,即可固定到位,將背架的肩帶、腰帶處于放松狀態,將呼吸器面罩掛在掛鉤22上。
[0078]使用時,只需要佩戴人員背對呼吸器支架,雙手分別插入背架的肩帶內,將整套呼吸器背在身上,腰帶扣合在腰間。人向前移動,使呼吸器氣瓶、背架離開彈性護板21及固定卡槽114。再調整肩帶及腰帶至松緊合適,從掛鉤22上取下面罩戴在面部完成佩帶,使氣瓶供氣管線與面罩聯接。此呼吸器支架,極大地提高了呼吸器的佩戴效率,減少了人身傷害及呼吸器損壞。
[0079]需要重新將呼吸器置于呼吸器支架上時,背著呼吸器的操作人員,先從面部摘下面罩,掛在掛鉤22上,轉身背對呼吸器支架,將呼吸器的呼吸器氣瓶垂直朝向彈性護板21后退推入,背架底部座入固定卡槽114固定到位,使整套呼吸器嵌入呼吸器支架,放松肩帶、腰帶,雙手從肩帶里分別脫出,轉身整理整套裝備處于待用狀態。
[0080]該呼吸器支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用范圍廣、堅固耐用。可以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消防、生活污水處理等行業。
[0081]本實用新型的呼吸器支架并不限于以上實施例。例如僅定位結構2中的第一定位結構就可做出多種變化,只要第一定位結構可以對呼吸器的呼吸器氣瓶進行穩定定位,并可快速解除定位的結構,均可應用于本實用新型中。
[0082]例如,在一個未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一定位結構包括第一縛帶、第二縛帶、第一帶扣和與第一帶扣配合設置的第二帶扣,第一縛帶的第一端和第二縛帶的第一端固定連接于開放式支撐架1,第一帶扣安裝于第一縛帶的第二端,第二帶扣安裝于第二縛帶的第二端。
[0083]在這種情況下,在解除第一定位結構的定位時,只需解開第一帶扣和第二帶扣之間的配合即可。該設置可在固定牢固的基礎上達到快速解除定位的目的。
[0084]優選地,前述第一縛帶和第二縛帶中至少一個為彈性縛帶。該設置即可以達到縛住呼吸器氣瓶的目的,又可以適用于不同型號的呼吸器。
[0085]再例如,在另一個未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一定位結構包括設置于開放式支撐架I的后部的第一磁性體。
[0086]該設置可以在呼吸器氣瓶包括受第一磁性體吸引的材料時,將呼吸器氣瓶直接吸附于第一磁性體及開放式支撐架I上。此時,無論在放置呼吸器還是佩戴呼吸器時,都可以不為定位呼吸器氣瓶增加操作部驟,因此,可以節約佩戴時間。
[0087]另外優選地,第一定位結構還包括第二磁性體,第二磁性體設置于呼吸器氣瓶上。該設置更適合于呼吸器氣瓶不包括受第一磁性體吸引的材料時使用。可以通過第一磁性體和第二磁性體之間的相互吸引達到對呼吸器氣瓶的快速定位和快速解除定位的作用。
[0088]當然,第二定位結構也可以有多種變化,例如,在其它未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二定位結構還可以為托架。
[0089]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
[0090]使用了本實用新型的呼吸器支架放置呼吸器,可以使呼吸器的佩戴時間大為減少,能夠提高現場急救、應急出警速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佩戴使用效率。
[0091]適當設置呼吸器支架的高度,就不會造成人員重心失衡摔倒及磕碰損壞呼吸器的問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佩戴造成的人員傷害及呼吸器損壞。
[0092]該呼吸器支架結構簡單,不需要維修保養。
[0093]該呼吸器支架適用范圍廣,在備有呼吸器的場所均可使用。
[009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呼吸器支架,所述呼吸器支架用于支撐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支架包括: 開放式支撐架(1),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至少前部敞開,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包括用于支撐所述呼吸器的呼吸器氣瓶和背架的底部支撐結構(11);定位結構(2),用于將所述呼吸器氣瓶定位于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上,所述定位結構(2)設置于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上并位于所述底部支撐結構(11)的上方,所述定位結構(2)包括用于將所述呼吸器氣瓶定位于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上的第一定位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結構(2)還包括第二定位結構,所述第二定位結構設置于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上,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用于將所述呼吸器的面罩定位于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結構包括掛鉤(22),所述掛鉤(2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的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包括彈性護板(21),所述彈性護板(21)包括護板安裝板(211)和分別設置在所述護板安裝板(211)兩端的兩塊卡裝板(212),所述護板安裝板(211)安裝于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的后側,每塊所述卡裝板(212)的第一端安裝在所述護板安裝板(211)的相應的端部,每塊所述卡裝板(212)的第二端朝向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的前側延伸,兩塊所述卡裝板(212)圍成用于容納所述呼吸器氣瓶的安置空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每塊所述卡裝板(212)朝向遠離另一塊所述卡裝板(212)的方向凸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裝板(212)為弧形板或乂形板或II形板。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護板(21)還包括便于所述呼吸器氣瓶進出所述安置空間的導向板(213),每塊所述卡裝板(212)的第二端安裝一塊所述導向板(2131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213)包括弧形結構,兩塊所述導向板(213)的弧形結構的凸出部分相對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包括第一縛帶、第二縛帶、第一帶扣和與所述第一帶扣配合設置的第二帶扣,所述第一縛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縛帶的第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所述第一帶扣安裝于所述第一縛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帶扣安裝于所述第二縛帶的第二端。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縛帶和所述第二縛帶中至少一個為彈性縛帶。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包括設置于所述開放式框架(1)的后部的第一磁性體。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還包括第二磁性體,所述第二磁性體設置于所述呼吸器氣瓶上。
13.根據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撐結構(11)包括: 底架,所述底架包括第一外框架(111); 底板(113),安裝于所述第一外框架(11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外框架(111)的下方,所述底板(113)包括用于支撐所述呼吸器氣瓶和所述背架的上支撐表面。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還包括中間梁(112),所述中間梁(112)安裝于所述第一外框架(11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外框架(111)的內部,所述中間梁(112)將所述底板(113)的所述上支撐表面分隔為用于支撐所述呼吸器氣瓶的第一支撐面和用于支撐所述背架的第二支撐面。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還包括與所述底部支撐結構(11)固定連接的縱向支撐結構(12),所述縱向支撐結構(12)的下端與所述底部支撐結構(11)的邊緣垂直連接,所述定位結構(2)安裝于所述縱向支撐結構(12)上。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支撐結構(12)包括: 第二外框架(121),所述第二外框架(121)與所述第一外框架(111)固定連接; 側板(122),所述側板(122)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二外框架(121)上。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支架還包括加強連接結構(13),所述加強連接結構(13)分別與所述底部支撐結構(12)和所述縱向支撐結構(12)連接。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呼吸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連接結構(13)包括對稱設置于所述開放式支撐架(1)的兩側的兩個加強桿,每個所述加強桿的第一端與所述底部支撐結構(1)固定連接,第二端與所述縱向支撐結構(12)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A62B9/04GK204246702SQ201420618703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3日
【發明者】朱建雄, 蔡兵, 代禮兵, 王曉東, 王明, 鄒菲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