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包括外殼、動力傳動機構、掛鉤連接桿、主動軸、從動軸、剎車機構和離心機構,動力傳動機構包括第一滾子鏈和第二滾子鏈,主動軸上連接有主動齒輪、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從動軸上連接有從動齒輪;剎車機構包括剎車片、剎車鼓、驅動桿和驅動桿夾,剎車鼓罩在剎車片的外圍,剎車片與驅動桿相接觸;離心機構包括質量塊安裝架、多塊離心質量塊、外圈和彈簧,外圈套裝在多塊離心質量塊外圍且能夠沿從動軸滑動,外圈通過第一鋼絲繩與驅動桿夾連接;外殼上設通過手動桿安裝軸安裝有手動桿,手動桿通過第二鋼絲繩與驅動桿夾連接。本實用新型使用操作便捷,速度調節方便且可靠性高,逃生安全性高。
【專利說明】—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高樓逃生【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背景技術】
[0002]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劇增,高層建筑日益增多。樓層數量的遞增使得原始的采用云梯或在地面上鋪設充氣墊等方法已不能滿足救護的需要,造成在遇到突發性事故時,高層建筑的層高與逃生的成功率成反比。而現有技術中的逃生器大多在使用時存在許多缺點,如結構復雜、操作不方便,在沒有經過操作訓練的人不能很快掌握技巧并安全使用;采用繩索作為逃生器材,不能較好的控制繩索的下降速度,容易造成危險。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操作便捷,速度調節方便且可靠性高,逃生安全性高,實用性強,便于推廣使用。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動力傳動機構和固定連接在所述外殼外部的掛鉤連接桿,以及設置在所述外殼內部的主動軸、從動軸、剎車機構和用于驅動剎車機構的離心機構,所述主動軸和從動軸相互平行;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包括相互平行設置且貫穿整個所述外殼的第一滾子鏈和第二滾子鏈,所述第一滾子鏈和第二滾子鏈均與主動軸和從動軸相垂直,所述外殼內設置有用于對第一滾子鏈的運動進行導向的第一滾子鏈導軌和用于對第二滾子鏈的運動進行導向的第二滾子鏈導軌,所述主動軸上固定連接有主動齒輪、與第一滾子鏈嚙合的第一鏈輪和與第二滾子鏈嚙合的第二鏈輪,所述從動軸上固定連接有與主動齒輪嚙合的從動齒輪;所述剎車機構包括剎車片、剎車鼓、用于驅動剎車片的驅動桿和用于帶動驅動桿轉動的驅動桿夾,所述外殼上位于主動軸一端端部的一側設置有位于所述外殼內部的剎車片安裝軸,所述剎車片安裝在剎車片安裝軸上,所述剎車鼓固定連接在主動軸一端端部且罩在剎車片的外圍,所述驅動桿嵌入安裝在所述外殼上位于主動軸一端端部的另一側且從所述外殼外部伸入所述外殼內部,所述驅動桿夾夾裝在位于所述外殼外部的一段驅動桿上,所述剎車片與位于所述外殼內部的一段驅動桿相接觸;所述離心機構包括質量塊安裝架、多塊離心質量塊、外圈和彈簧,所述質量塊安裝架固定連接在從動軸一端端部,多塊離心質量塊均鉸接在質量塊安裝架上,所述外圈套裝在多塊離心質量塊的外圍且能夠在多塊離心質量塊的推力作用下沿從動軸滑動,所述外圈通過第一鋼絲繩與驅動桿夾連接,所述從動軸上設置有圓環狀凸起,所述彈簧套裝在從動軸上且位于外圈與圓環狀凸起之間;所述外殼上設置有位于所述外殼外部的手動桿安裝軸,所述手動桿安裝軸上安裝有手動桿,所述手動桿通過第二鋼絲繩與驅動桿夾連接。
[0005]上述的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由扣合在一起且通過第一螺栓固定連接的上蓋和下蓋組成,所述掛鉤連接桿固定連接在下蓋外部,所述第一滾子鏈導軌和第二滾子鏈導軌固定連接在下蓋內部,所述手動桿安裝軸安裝在下蓋上且位于下蓋外部,所述驅動桿嵌入安裝在下蓋上位于主動軸一端端部的另一側。
[0006]上述的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鼓通過第二螺栓固定連接在主動軸一端端部,所述主動齒輪、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均通過鍵固定連接在主動軸上。
[0007]上述的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多塊所述離心質量塊均通過銷釘鉸接在質量塊安裝架上。
[0008]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09]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加工制作方便。
[0010]2、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只需逃生人員穿上安全服,并將安全服上的掛鉤連接在掛鉤連接桿上,同時將第一滾子鏈的一端和第二滾子鏈的一端固定安裝在需要逃生樓層的外墻或者屋檐上,本實用新型便與逃生人員一起下落且能夠在下落過程中,自動或手動調節下落速度,使用操作便捷,無需經過操作訓練即可使用。
[0011]3、本實用新型采用離心機構驅動剎車機構,或采用手動桿驅動剎車機構,進而控制下落速度,不僅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不能很好的控制繩索下降速度,容易造成危險的問題,且速度調節方便,速度調節的可靠性高,逃生安全性高。
[0012]4、本實用 新型能夠應用在高層建筑的逃生中,有效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實用性強,便于推廣使用。
[001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操作便捷,速度調節方便且可靠性高,逃生安全性高,實用性強,便于推廣使用。
[0014]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6]圖2為圖1的仰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除去上蓋后的俯視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除去上蓋且除去外圈和剎車鼓后的俯視圖。
[0019]附圖標記說明:
[0020]I—上蓋;2—下蓋;3—掛鉤連接桿;
[0021]4 一主動軸;5—從動軸;6—第一滾子鏈;
[0022]7—第二滾子鏈;8—第一滾子鏈導軌; 9一第二滾子鏈導軌;
[0023]10一主動齒輪;11一第一鏈輪;12—第二鏈輪;
[0024]13—從動齒輪;14一剎車片;15—剎車鼓;
[0025]16一驅動桿;17—驅動桿夾;18—剎車片安裝軸;
[0026]19一質量塊安裝架; 20—尚心質量塊;21—外圈;
[0027]22—彈簧;23—第一鋼絲繩;24—圓環狀凸起;
[0028]25一手動桿安裝軸; 26—手動桿;27—第二鋼絲繩;
[0029]28—第一螺栓;29—第二螺栓;30—銷釘。【具體實施方式】
[0030]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殼、動力傳動機構和固定連接在所述外殼外部的掛鉤連接桿3,以及設置在所述外殼內部的主動軸4、從動軸5、剎車機構和用于驅動剎車機構的離心機構,所述主動軸4和從動軸5相互平行;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包括相互平行設置且貫穿整個所述外殼的第一滾子鏈6和第二滾子鏈7,所述第一滾子鏈6和第二滾子鏈7均與主動軸4和從動軸5相垂直,所述外殼內設置有用于對第一滾子鏈6的運動進行導向的第一滾子鏈導軌8和用于對第二滾子鏈7的運動進行導向的第二滾子鏈導軌9,所述主動軸4上固定連接有主動齒輪10、與第一滾子鏈6嚙合的第一鏈輪11和與第二滾子鏈7嚙合的第二鏈輪12,所述從動軸5上固定連接有與主動齒輪10嚙合的從動齒輪13 ;所述剎車機構包括剎車片14、剎車鼓15、用于驅動剎車片14的驅動桿16和用于帶動驅動桿16轉動的驅動桿夾17,所述外殼上位于主動軸4 一端端部的一側設置有位于所述外殼內部的剎車片安裝軸18,所述剎車片14安裝在剎車片安裝軸18上,所述剎車鼓15固定連接在主動軸4 一端端部且罩在剎車片14的外圍,所述驅動桿16嵌入安裝在所述外殼上位于主動軸4 一端端部的另一側且從所述外殼外部伸入所述外殼內部,所述驅動桿夾17夾裝在位于所述外殼外部的一段驅動桿16上,所述剎車片14與位于所述外殼內部的一段驅動桿16相接觸;所述離心機構包括質量塊安裝架19、多塊離心質量塊20、外圈21和彈簧22,所述質量塊安裝架19固定連接在從動軸5 —端端部,多塊離心質量塊20均鉸接在質量塊安裝架19上,所述外圈21套裝在多塊離心質量塊20的外圍且能夠在多塊離心質量塊20的推力作用下沿從動軸5滑動,所述外圈21通過第一鋼絲繩23與驅動桿夾17連接,所述從動軸5上設置有圓環狀凸起24,所述彈簧22套裝在從動軸5上且位于外圈21與圓環狀凸起24之間;所述外殼上設置有位于所述外殼外部的手動桿安裝軸25,所述手動桿安裝軸25上安裝有手動桿26,所述手動桿26通過第二鋼絲繩27與驅動桿夾17連接。
[003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由扣合在一起且通過第一螺栓28固定連接的上蓋I和下蓋2組成,所述掛鉤連接桿3固定連接在下蓋2外部,所述第一滾子鏈導軌8和第二滾子鏈導軌9固定連接在下蓋2內部,所述手動桿安裝軸25安裝在下蓋2上且位于下蓋2外部,所述驅動桿16嵌入安裝在下蓋2上位于主動軸4 一端端部的另一側。
[0032]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剎車鼓15通過第二螺栓29固定連接在主動軸4 一端端部,所述主動齒輪10、第一鏈輪11和第二鏈輪12均通過鍵固定連接在主動軸4上。
[0033]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多塊所述離心質量塊20均通過銷釘30鉸接在質量塊安裝架19上。
[0034]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逃生人員穿上安全服,并將安全服上的掛鉤連接在掛鉤連接桿3上,同時將第一滾子鏈6的一端和第二滾子鏈7的一端固定安裝在需要逃生樓層的外墻或者屋檐上,第一滾子鏈6的另一端和第二滾子鏈7的另一端自由下垂,本實用新型與逃生人員一起下落。
[0035]自動調速工作過程為:當該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在逃生人員的重力作用下沿著第一滾子鏈6和第二滾子鏈7往下降的時候,就會帶動第一鏈輪11和第二鏈輪12進行轉動,第一鏈輪11和第二鏈輪12帶動主動軸4轉動,主動軸4帶動主動齒輪10轉動,主動齒輪10帶動從動齒輪13轉動,從動齒輪13帶動從動軸5旋轉,當從動軸5的轉速達到一定值后,離心機構開始工作,通過銷釘30鉸接在質量塊安裝架19上的離心質量塊20繞銷釘30轉動張開,離心質量塊20推動外圈21沿著從動軸5做壓縮彈簧22的運動,同時,夕卜圈21通過鋼絲繩帶動驅動桿夾17轉動,驅動桿夾17帶動驅動桿16轉動,驅動桿16驅動剎車片14張開,剎車片14與剎車鼓15進行摩擦,從而達到減速的效果,當速度減到一定程度后,離心質量塊20的離心力小于彈簧22的作用力,外圈21會在彈簧22的作用下復位,驅動桿16就沒有了驅動力,剎車片14停止張開,不再繼續減速;當速度再升高時,又重復以上的過程,從而能夠控制逃生下降速度一直是一個較舒適的值。
[0036]手動調速工作過程為:當逃生人員主動扳動手動桿26時,手動桿26通過鋼絲繩帶動驅動桿夾17轉動,驅動桿夾17帶動驅動桿16轉動,驅動桿16驅動剎車片14張開,剎車片14與剎車鼓15進行摩擦,從而達到減速的效果;當逃生人員放開手動桿26后,驅動桿16就沒有了驅動力,剎車片14停止張開,不再繼續減速。
[003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動力傳動機構和固定連接在所述外殼外部的掛鉤連接桿(3),以及設置在所述外殼內部的主動軸(4)、從動軸(5)、剎車機構和用于驅動剎車機構的離心機構,所述主動軸(4)和從動軸(5)相互平行;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包括相互平行設置且貫穿整個所述外殼的第一滾子鏈(6)和第二滾子鏈(7),所述第一滾子鏈(6)和第二滾子鏈(7)均與主動軸(4)和從動軸(5)相垂直,所述外殼內設置有用于對第一滾子鏈(6)的運動進行導向的第一滾子鏈導軌(8)和用于對第二滾子鏈(7)的運動進行導向的第二滾子鏈導軌(9),所述主動軸(4)上固定連接有主動齒輪(10)、與第一滾子鏈(6)嚙合的第一鏈輪(11)和與第二滾子鏈(7)嚙合的第二鏈輪(12),所述從動軸(5)上固定連接有與主動齒輪(10)嚙合的從動齒輪(13);所述剎車機構包括剎車片(14)、剎車鼓(15)、用于驅動剎車片(14)的驅動桿(16)和用于帶動驅動桿(16)轉動的驅動桿夾(17),所述外殼上位于主動軸(4) 一端端部的一側設置有位于所述外殼內部的剎車片安裝軸(18),所述剎車片(14)安裝在剎車片安裝軸(18)上,所述剎車鼓(15)固定連接在主動軸(4) 一端端部且罩在剎車片(14)的外圍,所述驅動桿(16)嵌入安裝在所述外殼上位于主動軸(4) 一端端部的另一側且從所述外殼外部伸入所述外殼內部,所述驅動桿夾(17)夾裝在位于所述外殼外部的一段驅動桿(16)上,所述剎車片(14)與位于所述外殼內部的一段驅動桿(16)相接觸;所述離心機構包括質量塊安裝架(19)、多塊離心質量塊(20)、外圈(21)和彈簧(22),所述質量塊安裝架(19)固定連接在從動軸(5)—端端部,多塊離心質量塊(20 )均鉸接在質量塊安裝架(19 )上,所述外圈(21)套裝在多塊離心質量塊(20 )的外圍且能夠在多塊離心質量塊(20)的推力作用下沿從動軸(5)滑動,所述外圈(21)通過第一鋼絲繩(23 )與驅動桿夾(17 )連接,所述從動軸(5 )上設置有圓環狀凸起(24 ),所述彈簧(22 )套裝在從動軸(5)上且位于外圈(21)與圓環狀凸起(24)之間;所述外殼上設置有位于所述外殼外部的手動桿安裝軸(25),所述手動桿安裝軸(25)上安裝有手動桿(26),所述手動桿(26)通過第二鋼絲繩(27)與驅動桿夾(17)連接。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由扣合在一起且通過第一螺栓(28)固定連接的上蓋(I)和下蓋(2)組成,所述掛鉤連接桿(3)固定連接在下蓋(2)外部,所述第一滾子鏈導軌(8)和第二滾子鏈導軌(9)固定連接在下蓋(2 )內部,所述手動桿安裝軸(25 )安裝在下蓋(2 )上且位于下蓋(2 )外部,所述驅動桿(16 )嵌入安裝在下蓋(2 )上位于主動軸(4 )一端端部的另一側。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鼓(15)通過第二螺栓(29)固定連接在主動軸(4) 一端端部,所述主動齒輪(10)、第一鏈輪(11)和第二鏈輪(12)均通過鍵固定連接在主動軸(4)上。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動、自動調速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多塊所述離心質量塊(20)均通過銷釘(30)鉸接在質量塊安裝架(19)上。
【文檔編號】A62B1/14GK203763690SQ201420128612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0日
【發明者】韓敏, 廖敏輝, 李兵崗 申請人: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