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首先,當發生火災后,火災場所內的火災探測器探測到火災發生向火災報警控制器發出火警信號,經人工確認火情后,對火災場所內的人員進行撤離,關閉通風系統和場所內的門窗及其它開口;之后,啟動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對艙室火災進行壓制,降低火場溫度;在細水霧噴放完畢后,啟動清潔氣體滅火系統,延時噴放清潔氣體滅火劑,對火災進行撲滅。本發明可大大降低氣體滅火后,熱分解產物對艦艇艙室設備的腐蝕,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適用范圍廣泛。
【專利說明】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滅火【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氣體滅火技術主要用于具有重要軍事或經濟價值場所的滅火保護,如艦艇主機艙、輔機艙和導航電子艙室等。上述場所以電氣火和油類火為主,火災發展速度快、且內部設備密集,對滅火劑擴散影響嚴重。一般來說,氣體滅火技術因其滅火劑噴放速度快(一般小于10秒)、滅火效能高,成為艦艇重要場所的首選消防滅火技術。NOVec1230氣體滅火劑因其對臭氧層無害、全球變暖效應小、大氣環境壽命短以及滅火性能好等優良特性逐漸成為當前最優的一種清潔氣體滅火劑。但是,NOVecl230滅火劑為含氟化學物質,滅火過程中遇火焰高溫會產生熱分解產物HF,HF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高濃度的HF容易對設備造成腐蝕。細水霧滅火技術主要通過汽化吸熱、阻隔輻射熱等方式進行滅火,具有良好的降溫作用,但是長時間噴放會對電子設備造成破壞。因此,現有清潔氣體滅火和細水霧滅火技術均存在容易對設備造成腐蝕,破壞電子設備的缺點。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本發明在清潔氣體滅火劑噴放前,實施細水霧對火災進行壓制降溫,降低清潔氣體滅火過程中的熱分解產物濃度,從而避免對設備造成腐蝕。
[0004]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5]步驟1:當發生火災后,火災場所內的火災探測器探測到火災發生向火災報警控制器發出火警信號,經人工確認火情后,對火災場所內的人員進行撤離,關閉通風系統和場所內的門窗及其它開口;
[0006]步驟2:啟動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和清潔氣體滅火系統,對艙室火災進行壓制,降低火場溫度;在細水霧噴放完畢后,延時噴放的清潔氣體滅火系統動作,噴放清潔氣體滅火劑,對火災進行撲滅。
[0007]優選地,步驟2中,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噴放20s?60s后關閉,實施對保護區的降溫,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關閉后,清潔氣體滅火系統按照延時啟動標準延時20s?60s噴放,實施滅火。
[0008]優選地,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工作壓力為3?8Mpa,水霧粒徑Dv9tl ( lOOOum。
[0009]優選地,清潔氣體滅火系統為N0VEC1230氣體滅火系統,系統工作壓力為2.5?5Mpa。
[0010]本發明在細水霧噴放完畢后,延時噴放清潔氣體滅火劑,通過吸熱及中斷化學反應鏈的方式,對火災進行撲滅,此時,由于火場的溫度已經由細水霧降低過,因此,熱分解產物的濃度大大降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發明能夠有效的降低清潔氣體滅火系統的熱分解產物HF的濃度,降低滅火后對艦艇電子設備的腐蝕影響。針對具有電纜等電氣設備的火災時,可降低熱分解產物HF濃度30% ;針對油類火災,可降低熱分解產物HF濃度50%。本發明可大大降低氣體滅火后,熱分解產物對艦艇艙室設備的腐蝕,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適用范圍廣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12]圖1為本發明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的流程原理圖;
[0013]圖2為電氣火災中采用本發明的復合滅火方法與單純氣體滅火方法產生的熱分解產物HF濃度對比圖;
[0014]圖3為油類火災中采用本發明的復合滅火方法與單純氣體滅火方法產生的熱分解產物HF濃度對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16]請參閱圖1,一種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7]步驟1:當發生火災后,火災場所內的火災探測器探測到火災發生向火災報警控制器發出火警信號,經人工確認火情后,對火災場所內的人員進行撤離,關閉通風系統和場所內的門窗及其它開口;
[0018]步驟2:啟動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和清潔氣體滅火系統,對艙室火災進行壓制,降低火場溫度;在細水霧噴放完畢后,延時噴放的清潔氣體滅火系統動作,噴放清潔氣體滅火劑,對火災進行撲滅。
[0019]具體地,步驟2中,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噴放20s?60s后關閉,實施對保護區的降溫,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關閉后,清潔氣體滅火系統按照延時啟動標準延時20s?60s噴放,實施滅火。
[0020]更進一步地,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工作壓力為3?8Mpa,水霧粒徑Dv90 ( 100um ;清潔氣體滅火系統為N0VEC1230氣體滅火系統,系統工作壓力為2.5?5Mpa。
[0021]本發明的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可應用于艦艇主機艙、輔機艙等艙室和導航電子艙室等場所,適用范圍廣泛。以下以應用于艦艇艙室為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具體說明。
[0022]實施例一
[0023]一種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采用高壓細水霧和N0VEC1230清潔氣體滅火劑對艦艇艙室火災進行撲滅,包括以下步驟:
[0024]步驟1:當艦艇艙室發生火災后,艦艇艙室內的火災探測器探測到火災發生向火災報警控制器發出火警信號,經人工確認火情后,對艦艇艙室內的人員進行撤離,關閉通風系統和艦艇艙室的門窗及其它開口。
[0025]當火災報警控制器發出火警信號,工作人員首先查看是否為真實火警,若報警有誤則進行系統復位處理,若為真實火警則進行撤離,關閉艙室。
[0026]步驟2:啟動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對艙室火災進行壓制,降低火場溫度;在細水霧噴放完畢后,啟動清潔氣體滅火系統,延時噴放清潔氣體滅火劑,對火災進行撲滅。
[0027]本實施例中,高壓單相流細水霧系統工作壓力為8Mpa,水霧粒徑Dv90 = lOOum,采用的清潔氣體滅火系統為N0VEC1230氣體滅火系統,系統工作壓力為2.5Mpa。
[0028]本實施例中,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噴放40s后關閉,清潔氣體滅火系統的啟動延時標準為40s。同時啟動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和清潔氣體滅火系統,單相流高壓細水霧噴放40s對艙室火災進行壓制,噴放40s后關閉。此時,由于細水霧的吸熱降溫及阻隔輻射熱的作用,火場的溫度迅速降低;同時啟動的清潔氣體滅火系統延時40s噴放清潔氣體滅火劑;在細水霧噴放完畢后,延時噴放的清潔氣體滅火劑動作,通過吸熱及中斷化學反應鏈的方式,對火災進行撲滅,此時由于火場的溫度已經由細水霧降低過,因此,熱分解產物的濃度大大降低,從而降低對設備的腐蝕。
[0029]如圖2、圖3所示,圖2為采用單一清潔氣體滅火和采用細水霧與清潔氣體滅火復合滅方式下,電氣火災場所熱分解產物HF濃度的對比圖。從圖上可以看出:采用本發明復合滅火方式,使得電氣火災場所的熱分解產物HF濃度從370ppm降低至250ppm。圖3為采用單一清潔氣體滅火和采用細水霧與清潔氣體復合滅火方式下,油類火災場所若分解產物HF濃度對比圖。從圖上可以看出:采用本發明復合滅火方式,使得油類火災場所的熱分解產物HF濃度從300ppm降低至150ppm。
[0030]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明的實質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當發生火災后,火災場所內的火災探測器探測到火災發生向火災報警控制器發出火警信號,經人工確認火情后,對火災場所內的人員進行撤離,關閉通風系統和場所內的門窗及其它開口; 步驟2:啟動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和清潔氣體滅火系統,對艙室火災進行壓制,降低火場溫度;在細水霧噴放完畢后,延時噴放的清潔氣體滅火系統動作,噴放清潔氣體滅火齊U,對火災進行撲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噴放20s?60s后關閉,實施對保護區的降溫,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關閉后,清潔氣體滅火系統按照延時啟動標準延時20s?60s噴放,實施滅火。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單相流高壓細水霧系統工作壓力為3?8Mpa,水霧粒徑0_ ( lOOOu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水霧滅火和清潔氣體滅火相結合的復合滅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氣體滅火系統為N0VEC1230氣體滅火系統,系統工作壓力為2.5?5Mpa。
【文檔編號】A62C3/10GK104399210SQ201410668921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0日
【發明者】張孝華, 杜嘯曉 申請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