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緊急逃生呼吸器全視野面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緊急逃生呼吸器全視野面罩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消防救生器材中的呼吸器,尤其是指用于逃生呼吸器上的面罩。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對消防安全意識的提高,用于從火災現場或有害氣體泄漏逃離時為人們提供清潔呼吸氣體的逃生器已成為很多家庭,特別是處于高層建筑中人們的逃生必備工具。逃生器一般由空氣瓶,呼吸控制裝置和呼吸面罩組成。其中呼吸面罩用防火材料制成, 呼吸面罩上包括一扇清潔、明亮矩形觀察窗,在觀察窗上安裝著供氣閥和呼氣閥。人在逃生期間呼吸面罩能用來給逃生人員頭部提供一個相對密封的保護,使人的面部和五官免受傷害,而觀察窗則能用來使人在逃生過程中能保持良好的視線,供氣閥通過供氣管及閥體與鋼瓶連接用來提供逃生時所需的清潔呼吸氣,呼氣閥用來將人呼出的氣體排出呼吸面罩外。現行的呼吸面罩雖能幫助逃生人員從災害現場逃生,但因其視窗僅為一扇矩形窗,則存在視覺盲區,當危急情況發生時,因環境復雜,危險致命突發事件會隨時發生,這就要求逃生人員能夠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但因單視窗視覺盲區的存在,就會使逃生的幾率大大降低,因此該單視窗的呼吸面罩存在視覺范圍窄、使用不安全的缺陷。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視覺范圍寬、使用安全的緊急逃生呼吸器全視野面罩。[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緊急逃生呼吸器全視野面罩,包括頭罩和設置于頭罩上的供氣閥、呼氣閥和視窗,所述頭罩的四周環繞地設置有前視窗、后視窗及位于兩側的側視窗。[0005]由于在頭罩的四周環繞地設置有前視窗、后視窗及位于兩側的側視窗,則為逃生人員在逃生過程中提供了更為開闊的視線,滿足了逃生人員在逃生時的多視角要求,使逃生人員在逃生過程中能夠及時觀察并捕捉現場多視角的信息,從而及時避開危險因素,準確地選擇安全的逃生路線。因此多視窗的設置克服了原先單視窗設置所存在的視覺范圍窄,使用不安全的缺陷,具有視覺范圍寬,使用方便安全的優點。[0006]
[0007]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緊急逃生呼吸器全視野面罩作進一步說明。[0008]圖1是本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工作結構示意圖;[0009]圖2是相應于圖1的后視圖。[0010]圖中1-頭罩,2-供氣閥,3-呼氣閥,4-側視窗,5-前視窗,6-后視窗,7_減壓閥,8-壓力表,9-氣瓶閥,10-鋼瓶,11-供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在圖1、圖2所示的緊急逃生呼吸器全視野面罩中,在頭罩1的四周依次環繞地設置有前視窗5、后視窗6及兩側的側視窗4,視窗均采用透明隔熱材料制成,頭罩1上通過這種多扇視窗設置后,則實現了能為逃生人員在逃生過程中提供更為開闊的視線,使逃生人員在逃生過程中能夠及時觀察并捕捉現場信息,從而及時避開危險因素,準確地選擇安全的逃生路線,極大地增加了逃生幾率,因此該多視窗呼吸面罩具有視覺范圍寬、使用安全的優點。在前視窗4上設置有供氣閥2和呼氣閥3,其中供氣閥2為一吸氣導通、呼氣截止的單向閥,供氣閥2通過供氣管11、減壓閥7、氣瓶閥9與鋼瓶10連接用來提供逃生時所需的清潔呼吸氣,呼氣閥3為一呼氣導通、吸氣截止的單向閥,用來將人呼出的氣體排出呼吸面罩外。[0012]逃生或演示時,將供氣管11 一端連于供氣閥2上,將供氣管11另一端通過減壓閥 7及氣瓶閥9與鋼瓶10相連,打開氣瓶閥9并調整減壓閥7,通過壓力表8觀察壓力指針示值至合適刻度,將鋼瓶10背于背部,將頭罩1套于人頭部,并使前視窗5對著人面部,將供氣閥2與人口相連,將呼氣閥3與人鼻孔相連,這樣通過人口的吸氣和鼻的呼氣相協調作業,就可保證在逃生過程中對鋼瓶10內清潔氣體的吸入。[0013]上述僅僅舉出了本實用新型緊急逃生呼吸器全視野面罩的一些優選實施方式,但并不限于此。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基本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作若干變換和改進。例如,對視窗口的設置數量不僅限為四扇,亦可為二扇、三扇或更多扇,如此等等。只要是在頭罩上設置有多扇視窗的布置方式均視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緊急逃生呼吸器全視野面罩,包括頭罩(1)和設置于頭罩(1)上的供氣閥(2)、 呼氣閥(3)和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頭罩(1)的四周環繞地設置有前視窗(5)、后視窗(6) 及位于兩側的側視窗(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緊急逃生呼吸器全視野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視窗(5)上設置有供氣閥(2)和呼氣閥(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緊急逃生呼吸器全視野面罩,包括頭罩和設置于頭罩上的供氣閥、呼氣閥和視窗,所述頭罩的四周環繞地設置有前視窗、后視窗及位于兩側的側視窗。所述供氣閥、呼氣閥設置于前視窗上。該緊急逃生呼吸器全視野面罩視覺范圍寬、使用方便安全的特點,廣泛應用于逃生呼吸器面罩中。
文檔編號A62B18/02GK202289257SQ2011204245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日
發明者梅東興, 蔡曉幸, 陳海斌 申請人:東臺市東方船舶裝配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