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瞬間型滅火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消防領域的滅火裝置,尤其涉及瞬間型滅火裝置。
背景技術:
火災是一種終極型災害,能燒掉人類經過辛勤勞動創造的物質財富,使工廠、倉庫、城鎮、鄉村和大量的生產、生活資料化為灰燼,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正常生活。火災還污染了大氣,破壞了生態環境。火災不僅使一些人陷于困境,它還涂炭生靈,奪去許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難以消除的身心痛苦。據世界火災統計中心及歐洲共同體研究測算,如火災直接損失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2%。,整個火災的損失將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10%。以上。現代社會空前發展,積累了巨大的社會財富。特別是在城市地區,社會人口相對集中,建筑設施鱗次櫛比,一旦發生火災,會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慘重的損失。因此,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工作。在我國,火災危害之烈,損失之巨,不亞于地震和洪水的危害。近年來,我國城市火災頻頻,深圳、廣州、上海、長沙、石河子、吉林、浙江等地發生的特大火災所造成的危害及后果,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火災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滅火裝置的更新換代可謂是日新月異。瞬間型滅火裝置就是一種近些年來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滅火裝置,但現有技術的容器為圓柱體,在投擲到火災點時容易滾動,不利于準確投擲位置。同時,現有技術引線從引爆管的引線口伸出后向容器的瓶身饒,從引線口到瓶身過渡的距離較長,引線容易翹起受損,不能輕易的貼緊瓶身。同時,引爆管和容器的瓶口采用融合方式密封,對融合工藝要求較高,由于工藝原因,仍然存在融合時密封性不好,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容易出現漏液現象。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滅火裝置投擲定位時容易滾動,及密封性能不高,易漏液的技術缺點,而提供一種投擲定位時不容易滾動,提高滅火效率,和提高密封性和防漏液效果的瞬間型滅火裝置。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瞬間型滅火裝置,包括容器和引爆管,容器內裝有滅火劑,所述的容器為棱柱體, 容器沿引爆管的徑向方向的橫截面外輪廓為正多邊形,棱柱體的側面上設有引線槽。作為優選,所述的正多邊形為正六邊形或正八邊形。作為優選,所述的容器上方設有端蓋,端蓋設有引線孔。作為優選,還包括密封襯套,密封襯套和容器緊配合,密封襯套和引爆管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由于容器為棱柱體,在投擲定位時不容易滾動,提高滅火效率。同時由于密封襯套和容器緊配合,密封襯套向瓶身內部伸入,降低了瓶口高度,從瓶口出來的引線不容易翹起和受損,密封襯套和引爆管螺紋連接,不需要融合工藝,并且密封性高,有效防止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出現的漏液現象。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圖1各零部件組裝前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各標記為I-引線孔,2-端蓋,3-容器,4-引線槽,5-引爆管,6-密封襯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至3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1瞬間型滅火裝置,包括容器3和引爆管5,容器3內裝有滅火劑,所述的容器3為棱柱體,容器3沿引爆管3的徑向方向的橫截面外輪廓為正多邊形,所述的正多邊形為正六邊形,在棱柱體的六個側面中的三個不相鄰的側面上分別設有引線槽4。所述的容器3上方設有端蓋2,端蓋2設有引線孔1。還包括密封襯套6,密封襯套6和容器3緊配合,密封襯套 6和引爆管5螺紋連接。
權利要求1.瞬間型滅火裝置,包括容器C3)和引爆管(5),容器(3)內裝有滅火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容器C3)為棱柱體,容器C3)沿引爆管( 的徑向方向的橫截面外輪廓為正多邊形, 棱柱體的側面設有引線槽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瞬間型滅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多邊形為正六邊形或正八邊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瞬間型滅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3)上方設有端蓋⑵,端蓋(2)設有引線孔(1).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瞬間型滅火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密封襯套(6), 密封襯套(6)和容器C3)緊配合,密封襯套(6)和引爆管( 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消防領域的滅火裝置,公開了瞬間型滅火裝置,包括容器(3)和引爆管(5),容器(3)內裝有滅火劑,容器(3)為棱柱體,容器(3)沿引爆管(5)的徑向方向的橫截面外輪廓為正多邊形,棱柱體的側面設有引線槽(4)。還包括密封襯套(6),密封襯套(6)和容器(3)緊配合,密封襯套(6)和引爆管(5)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由于容器為棱柱體,投擲定位時不容易滾動,提高滅火效率。同時密封襯套和容器緊配合,密封襯套向瓶身內部伸入,降低了瓶口高度,從瓶口出來的引線不容易翹起和受損,密封襯套和引爆管螺紋連接,不需要融合工藝,并且密封性高,有效防止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出現的漏液現象。
文檔編號A62C19/00GK202036719SQ20102066554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7日
發明者劉正剛 申請人:劉正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