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樓災害緊急個人逃生裝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樓逃生裝備,尤其是一種高樓災害緊急個人逃生裝備。
背景技術:
目前樓越建越高,高樓災害緊急逃生也慢慢成為了高樓居民所以考慮的問題中。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樓災害緊急個人逃生裝備,該裝備可在高樓發生災害的情況下讓人快速、安全的逃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高樓災害緊急個人逃生裝備,該裝備包括疊傘和防護服兩部分。
疊傘由一個自動傘和一個或2個以上的降落傘通過疊加式擺放,降落傘繩與自動傘骨末端固定連接,傘繩終端分別集于兩個金屬活扣上;防護服套鞋、褲、衣于一體,但分別在鞋底、膝蓋、腳腕、腚臀部、肘部,內墊有不同厚度的軟墊或氣袋;疊傘通過防護服背帶上的金屬活扣與傘繩末端上的活扣相聯接合為一體。
該裝備外聯有厚寬背帶,左右背帶各有一金屬活扣。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使用方便、安全,能使人從高樓上快速的逃生。使用者在取出并穿上防護服的過程,手和身體多次接觸到許多地方都有軟墊或氣袋,這就無形地傳遞了一個人體是受保護狀態的安全信息,大大地增強了使用者使用該裝備的自信心。
圖1為本實用新型高樓災害緊急個人逃生裝備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高樓災害緊急個人逃生裝備,該裝備包括疊傘1和防護服2兩部分,疊傘1由一個自動傘3和一個或2個以上的降落傘4通過疊加式擺放,降落傘4繩與自動傘3骨末端固定連接,傘繩終端分別集于兩個金屬活扣5上;防護服套鞋、褲、衣于一體,但分別在鞋底、膝蓋、腳腕、腚臀部、肘部,內墊有不同厚度的軟墊或氣袋;疊傘1通過防護服背帶上的金屬活扣5與傘繩末端上的活扣相聯接合為一體。該裝備外聯有厚寬背帶6,左右背帶各有一金屬活扣5。
使用方法若火災發生,當正常的通道被阻(或破壞)后,高樓內的人生命受到危險而被迫使用該產品時。1、先將包裝柜拖到可逃生的窗口或小陽臺邊,(盡量注意屋外墻壁不要有空調主機等外掛件)。2、拉下拉鏈(打開),從里面取出防護服,套穿上扣好,束緊皮(腰)帶。3、把(腳踏式)小氣袋,放地上,踩上即可。(一腳一個粘在鞋底處)。在自重壓力下,內置袋裂開,化學試劑反應,會產生氣體,將氣袋臌起。(以減低著陸時的沖擊力)。4、把大自動傘取出放在窗邊,將繩末端上的活扣與衣上鐵環相扣連接。使疊傘與穿上防護服的使用者連為一體。5、把大自動傘伸出窗外,按下開關,自動張開。人出窗外,拿住傘柄,跳下。即可逃生。
使用說明1、使用者在取出并穿上防護服的過程,手和身體多次接觸到許多地方都有軟墊或氣袋,這就無形地傳遞了一個人體是受保護狀態的安全信息,大大地增強了使用者使用該裝備的自信心。當火勢迫近,人的逃生本能鼓勵使用者手扶大自動傘勇敢地從高樓窗外逃下。
2、人跳出后,開始1-2秒鐘基本上是自由下落,很快將剩余的傘繩和予先擢疊好的傘體拉(帶)出,由于傘繩與大自動傘的傘骨末端是連結在一處的,部分傘繩上的受力略有不同,(有緊有的松)形成壓力差,落下時的氣流差,就能迅速將傘面(沖)張開,發揮降落傘的減速作用。
3、使用疊傘不僅能使用者增強自信心,還能在空中自動調整好著陸姿勢,(絕大多數使用者都末受過跳傘訓練)。保障著陸時減少對人體的傷害。
4、利用疊傘,可使人在著陸時,盡量地遠離一點火場。
5、在幾十層的高樓下的建有4-6層高的裙樓。該產品能兼顧幾十層的高樓和幾層的(低樓)的逃生使用。這是其它類似逃生產品達不到的。
6、面料均作過阻燃處理,能在逃離時穿越火層。
7、傘面設計、使著陸時,達到安全著陸速度。
8、開傘速度最快,加上與防護服的協同效應,使用者在任何時候都處在一個最大的保護范圍內。
9、使用安全、方便、快捷,30-60秒內即可穿好使用。
10、落地后,解開皮帶,脫下防護服,撤離到安全地帶。
權利要求1.一種高樓災害緊急個人逃生裝備,其特征在于該裝備包括疊傘(1)和防護服(2)兩部分,疊傘(1)由一個自動傘(3)和一個或2個以上的降落傘(4)通過疊加式擺放,降落傘(4)繩與自動傘(3)骨末端固定連接,傘繩終端分別集于兩個金屬活扣(5)上;防護服套鞋、褲、衣于一體,但分別在鞋底、膝蓋、腳腕、腚臀部、肘部,內墊有不同厚度的軟墊或氣袋;疊傘(1)通過防護服背帶上的金屬活扣(5)與傘繩末端上的活扣相聯接合為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高樓災害緊急個人逃生裝備,其特征在于該裝備外聯有厚寬背帶(6),左右背帶各有一金屬活扣(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高樓災害緊急個人逃生裝備,該裝備包括疊傘和防護服兩部分,疊傘由一個自動傘和降落傘通過疊加式擺放,降落傘繩與自動傘骨末端固定連接,傘繩終端分別集于兩個金屬活扣上;防護服套鞋、褲、衣于一體,但分別在鞋底、膝蓋、腳腕、腚臀部、肘部,內墊有不同厚度的軟墊或氣袋;疊傘通過防護服背帶上的金屬環與傘繩末端上的活扣相聯接合為一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使用方便、安全,能使人從高樓上快速的逃生。使用者在取出并穿上防護服的過程,手和身體多次接觸到許多地方都有軟墊或氣袋,這就無形地傳遞了一個人體是受保護狀態的安全信息,大大地增強了使用者使用該裝備的自信心。
文檔編號A62B3/00GK2836849SQ20052009885
公開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19日
發明者萬文基 申請人:萬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