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醫用氧氣發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涉及一種便攜式醫用氧氣發生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醫用氧氣發生器,包括由反應倉、氧氣倉構成的產氧瓶體、瓶蓋、呼吸口罩,產氧瓶體上設置有觀察瓶,防溢栓、進藥口端蓋,產氧瓶體內設置有防溢倉,產氧瓶體的反應倉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鋼化玻璃管,由支撐架支撐。觀察瓶內設置有出氣管,防溢栓上裝有封堵一出氣管的橡膠頭。進藥口端蓋內設置有撞針,其前端部設置有定位銷,后端部設置有安全卡環。產氧瓶體底部設置有排水口。產氧瓶體的反應倉內設置有過濾網。呼吸口罩頸部可以伸縮。
本實用新型將至少一種產氧藥劑和清水分隔開設置在產氧瓶體內,無須配制、連接等繁瑣的準備工作,發病時可自行操作打開,迅速供氧,隨開隨吸,使用方便,防止發病時措手不及,提高搶救效率,本實用新型體積小,便于攜帶,使用安全可靠,可廣泛適于心臟、呼吸系統疾病急性發作時搶救使用及旅游、出行時攜帶作為醫療保健品使用,方便野外作業人員的氧氣臨時供給及各種缺氧癥狀的吸氧緩解之用。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II局部放大圖。
參閱圖2所示,在防溢倉19聯結口處螺紋聯結有觀察瓶6,由至少一道密封環2密封,兩支出氣管5伸入觀察瓶6,觀察瓶6內設置有水,蓋有觀察瓶蓋4,可通過查看觀察瓶6的水液面模擬觀察產氧瓶體3內的水液面狀態和反應程度;在產氧瓶體3反應倉上部的聯結口處螺紋聯結有防溢栓7,由至少一道密封環2密封,其栓頭上裝有一橡膠頭8,用于封堵一端伸入觀察瓶6內另一端穿入隔板的一支出氣管5,在產氧瓶體3反應倉兩個進藥聯結口處螺紋聯結有進藥口端蓋12,由至少一道密封環2密封,撞針10穿入進藥口端蓋12,由至少一道密封環2密封,撞針10前端部與鋼化玻璃管17相觸,并設置有定位銷11,后端部設置有安全卡環9,由于產氧瓶體3裝有安全卡環9和防溢栓7,使用前沒有壓力,水不會溢出。
參閱圖3所示,在產氧瓶體3氧氣倉上部的聯結口處螺紋聯結有呼吸口罩22,由至少一道密封環2密封,呼吸口罩22頸部可以伸縮及改變方向,方便吸氧人使用,此口處還設置有氧氣出氣口21,可聯結輸氧軟管,另備有延長接管,便于行走和騎車時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可采用兩種藥劑,如現有產氧劑和催化劑或市售復合產氧劑,可以是過氧化物或/和有機酸及活性炭和水混合產生純氧氣,使用時,將產氧瓶體3呈直立向上狀態,拉開防溢栓7,拉掉兩只安全卡環9,輕敲兩只撞針10將鋼化玻璃管17擊碎,使預先配制好的藥劑16散落水中,即刻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氧氣,氧氣從產氧瓶體3反應倉經過濾網18,沿出氣管5進入觀察瓶6,濕化后經另一出氣管5進入防溢倉19,經倉蓋20出口進入氧氣倉,經氧氣出氣口21進入呼吸口罩22或輸氧軟管即可吸氧。
本實用新型可直立或水平(防溢栓7必須向上)使用,可根據體位調節呼吸口罩22的方向,吸氧時從觀察瓶6中查看,只要水液面不淹沒觀察瓶6內的傾斜出氣管5即可放心使用,如觀察瓶6里不再有氣泡產生時,說明化學反應結束,更換新的藥劑和水即可重復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醫用氧氣發生器,包括由反應倉、氧氣倉構成的產氧瓶體、瓶蓋、呼吸口罩,其特征在于產氧瓶體(3)上設置有觀察瓶(6),防溢栓(7)、進藥口端蓋(12),產氧瓶體(3)內設置有防溢倉(19),產氧瓶體(3)的反應倉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鋼化玻璃管(17),由支撐架(15)支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醫用氧氣發生器,其特征在于觀察瓶(6)內設置有出氣管(5),防溢栓(7)上裝有封堵一出氣管(5)的橡膠頭(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醫用氧氣發生器,其特征在于進藥口端蓋(12)內設置有撞針(10),其前端部設置有定位銷(11),后端部設置有安全卡環(9)。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醫用氧氣發生器,其特征在于產氧瓶體(3)底部設置有排水口(1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醫用氧氣發生器,其特征在于產氧瓶體(3)的反應倉內設置有過濾網(18)。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醫用氧氣發生器,其特征在于呼吸口罩(22)頸部可以伸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涉及一種便攜式醫用氧氣發生器。包括由反應倉、氧氣倉構成的產氧瓶體、瓶蓋、呼吸口罩,其產氧瓶體上設置有觀察瓶,防溢栓、進藥口端蓋,產氧瓶體內設置有防溢倉,產氧瓶體的反應倉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鋼化玻璃管,由支撐架支撐;將產氧藥劑和清水分隔開設置在產氧瓶體內,無須配制、連接等繁瑣的準備工作,發病時可自行操作打開,使用方便,迅速供氧,本實用新型體積小,便于攜帶,使用安全可靠,可廣泛適于心臟、呼吸系統疾病急性發作時搶救使用及旅游、出行時攜帶作為醫療保健品使用,方便野外作業人員的氧氣臨時供給及各種缺氧癥狀的吸氧緩解之用。
文檔編號A62B21/00GK2560378SQ0224568
公開日2003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12日
發明者何立彬 申請人:何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