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其包括上限位結構、上橫梁支撐結構以及下限位結構,所述上限位結構通過與所述上橫梁支撐結構焊接固定在所述下限位結構上端;所述上限位結構包括一對平行設置的上橫梁,所述上橫梁上垂直焊接有多個上限位立柱;所述上橫梁支撐結構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與上縱梁、下縱梁組成的矩形結構;所述上橫梁垂直焊接在所述上縱梁的兩端;所述下限位結構包括兩底座橫梁與兩底座縱梁組成的矩形結構,所述兩底座橫梁分別設有與所述上橫梁的上限位立柱位置對應的下限位立柱。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運裝置其工裝主體為一般焊接材料,結構簡單,容易焊接;主體結構采用矩形管,采用激光切割下料,確保尺寸符合要求。
【專利說明】
一種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到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內公路營運客車行業近年的迅猛發展,各客車廠家都在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更快的交付使用,更好的產品質量,才有更好的市場。
[0003]目前焊裝車間前后圍焊接制作完成后,無專用轉運放置,采用吊車吊運時效率低,容易變形。導致后續骨架總拼時存在返工,工作量加大,影響產品質量,影響產品生產周期。此實用新型工裝,前后圍骨架焊接制作完畢后集中放置,解決前后圍骨架轉運放置的難題,較大的提升了產品質量和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其包括上限位結構、上橫梁支撐結構以及下限位結構,所述上限位結構通過與所述上橫梁支撐結構焊接固定在所述下限位結構上端,所述下限位結構與所述上橫梁支撐結構焊接;
[0005]所述上限位結構包括一對平行設置的上橫梁,所述上橫梁上垂直焊接有多個上限位立柱;所述上橫梁支撐結構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與上縱梁、下縱梁組成的矩形結構;所述上橫梁垂直焊接在所述上縱梁的兩端;
[0006]所述下限位結構包括兩底座橫梁與兩底座縱梁組成的矩形結構,所述兩底座橫梁分別平行設置于所述兩上橫梁下方,所述兩底座縱梁分別垂直焊接于所述底座橫梁的兩端,所述兩底座橫梁分別設有與所述上橫梁的上限位立柱位置對應的下限位立柱。
[0007]較佳地,所述兩底座橫梁與兩底座縱梁形成的矩形的四個角分別焊接有斜撐。
[0008]較佳地,所述斜撐與各底座橫梁、底座縱梁的夾角分別為45度。
[0009]較佳地,所述上橫梁、上縱梁、下縱梁以及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分別為矩形管。
[0010]較佳地,所述上限位立柱、下限位立柱的數量分別為10個,所述上限位立柱、下限位立柱在所述上橫梁、底座橫梁上為等間距設置。
[0011]較佳地,所述上橫梁和與之對應的底座橫梁之間具有一橫向距離。
[0012]較佳地,所述下限位結構焊接在一轉運小車上,所述轉運小車包括水平框架與車輪,所述下限位結構焊接在所述水平框架上。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工裝主體為一般焊接材料,結構簡單,容易焊接;
[0015](2)、主體結構采用矩形管,采用激光切割下料,確保尺寸符合要求;
[0016](3)、整體工裝結構簡單,現場定位配焊操作簡便
[0017](4)、整體工裝構思簡單,制作容易,成本低。
[0018]當然,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點。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主視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3]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其包括上限位結構、上橫梁支撐結構以及下限位結構,所述上限位結構通過與所述上橫梁支撐結構焊接固定在所述下限位結構上端,所述下限位結構與所述上橫梁支撐結構焊接;
[0024]所述上限位結構包括一對平行設置的上橫梁I,所述上橫梁I上垂直焊接有多個上限位立柱3;所述上橫梁支撐結構包括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與上縱梁8、下縱梁組成的矩形結構;所述上橫梁I垂直焊接在所述上縱梁8的兩端;
[0025]所述下限位結構包括兩底座橫梁5與兩底座縱梁4組成的矩形結構,所述兩底座橫梁5分別平行設置于所述兩上橫梁I下方,所述兩底座縱梁4分別垂直焊接于所述底座橫梁5的兩端,所述兩底座橫梁5分別設有與所述上橫梁I的上限位立柱3位置對應的下限位立柱I。
[0026]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底座橫梁與兩底座縱梁形成的矩形的四個角分別焊接有斜撐
6ο
[0027]其中所述斜撐6和與其連接的各底座橫梁5、底座縱梁4的夾角分別為45度。
[0028]本實施例使用的所述上橫梁1、上縱梁8、下縱梁以及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分別為矩形管。
[0029]本實施例提供的所述上限位立柱3、下限位立柱7的數量分別為10個,所述上限位立柱3、下限位立柱7在所述上橫梁1、底座橫梁5上為等間距設置。
[0030]本實施例提供的所述上橫梁和與之對應的底座橫梁之間具有一橫向距離。在使用時,將前后圍骨架放置的上端放置在上限位立柱3之間,將前后圍骨架放置的下端放置在與所述上下位立柱3對應的下限位立柱7之間的位置。
[0031]所述下限位結構焊接在一轉運小車上,所述轉運小車包括水平框架與車輪,所述下限位結構焊接在所述水平框架上。
[003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0033](I)、工裝主體為一般焊接材料,結構簡單,容易焊接;
[0034](2)、主體結構采用矩形管,采用激光切割下料,確保尺寸符合要求;
[0035](3)、整體工裝結構簡單,現場定位配焊操作簡便
[0036](4)、整體工裝構思簡單,制作容易,成本低。
[0037]以上公開的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也不限制該實用新型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限位結構、上橫梁支撐結構以及下限位結構,所述上限位結構通過與所述上橫梁支撐結構焊接固定在所述下限位結構上端,所述下限位結構與所述上橫梁支撐結構焊接; 所述上限位結構包括一對平行設置的上橫梁,所述上橫梁上垂直焊接有多個上限位立柱;所述上橫梁支撐結構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與上縱梁、下縱梁組成的矩形結構;所述上橫梁垂直焊接在所述上縱梁的兩端; 所述下限位結構包括兩底座橫梁與兩底座縱梁組成的矩形結構,所述兩底座橫梁分別平行設置于所述兩上橫梁下方,所述兩底座縱梁分別垂直焊接于所述底座橫梁的兩端,所述兩底座橫梁分別設有與所述上橫梁的上限位立柱位置對應的下限位立柱。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底座橫梁與兩底座縱梁形成的矩形的四個角分別焊接有斜撐。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撐與各底座橫梁、底座縱梁的夾角分別為45度。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橫梁、上縱梁、下縱梁以及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分別為矩形管。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立柱、下限位立柱的數量分別為10個,所述上限位立柱、下限位立柱在所述上橫梁、底座橫梁上為等間距設置。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橫梁和與之對應的底座橫梁之間具有一橫向距離。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運放置客車前后圍骨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結構焊接在一轉運小車上,所述轉運小車包括水平框架與車輪,所述下限位結構焊接在所述水平框架上。
【文檔編號】B25H3/04GK205521328SQ201620341309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0日
【發明人】朱正球, 常圣, 劉霞, 徐夢龍, 夏賢保, 朱洪雷
【申請人】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