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桿內置式電子鎖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鎖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彈桿內置式電子鎖,解決了現有技術的電子鎖結構復雜、安全性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設置于殼體上且依次相連的電磁鐵、鎖鉤、彈桿和控制機構;電磁鐵內設有動鐵芯和復位彈簧;鎖鉤包括與電磁鐵相連的第一連接部、與彈桿相連的第二連接部及使鎖鉤可轉動的第一轉軸,第一連接部背離第一轉軸的一側設有與動鐵芯相抵接的圓柱桿,第二連接部背離第一轉軸的一側設有與彈桿相卡合的卡口;彈桿包括兩個支桿、連接兩個支桿的第二轉軸和連接支桿與殼體的扭簧,支桿上設有與感應開關的觸片接觸的凸起,扭簧一端鉤設于支桿上,另一端固定于殼體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抗暴能力強、安全性高。
【專利說明】
彈桿內置式電子鎖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鎖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彈桿內置式電子鎖。
【背景技術】
[0002]鎖具在居家和辦公場合被廣泛應用,傳統的鎖具為機械鎖,需要鑰匙才能開啟。機械鎖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安全性能低,安全隱患大,專業開鎖的人借助各種開鎖工具能輕易開啟任意機械鎖,有的甚至用一張IC卡就能撬開鎖具,其次,使用不方便、使用成本高,鑰匙必須隨身攜帶,當主人鑰匙遺失時,要想進門,必須撬鎖,然后再更換新的鎖,成本較高,第三,不夠人性化,當主人的親朋好友來訪,主人不在家時,由于沒有鑰匙,訪客只能在門外苦苦等候。
[0003]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與電子技術的完美結合,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電子鎖,電子鎖是指區別于傳統機械鎖,使用非機械鑰匙如密碼、隨機碼、二維碼、指紋設別、虹膜設別、磁卡、射頻卡、TM卡等作為用戶識別ID而實現鎖的開閉,是在用戶識別、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鎖具。由于其具有安全性、人性化、便利性、技術先進性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及工作中。
[0004]雖然電子鎖不需要鑰匙,使用方便,設計人性化,然而,用戶識別ID會由于各種原因泄露,被不法分子獲取以成功開啟電子鎖,且電子鎖的控制原理簡單,不法分子能輕易通過控制面板找到控制線,破壞電子鎖的電動結構,電子鎖的機械結構一般包括電磁鐵、復位彈簧、動作拉桿、連接螺桿、彈桿等,一方面,聯動部件結構復雜,導致電子鎖整體體積較大,耗材多,成本高,另一方面,彈桿在開鎖狀態時一端要伸出殼體外側,將門彈開,彈桿的伸出部分容易受到暴力破壞,導致電子鎖無法正常工作,電子鎖的抗暴能力弱,安全性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性高、抗暴能力強、使用方便的彈桿內置式電子鎖。
[0006]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彈桿內置式電子鎖,包括殼體、設置于殼體上且在鎖止狀態時依次相連的電磁鐵、鎖鉤、彈桿和控制機構;所述電磁鐵固定于所述殼體上,內設有可伸縮的動鐵芯和套接于動鐵芯外側用于動鐵芯復位的復位彈簧;所述鎖鉤包括與電磁鐵相連的第一連接部、與彈桿相連的第二連接部及使鎖鉤可轉動的安裝于殼體上的第一轉軸,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均可轉動的套設于第一轉軸上,所述第一連接部背離第一轉軸的一側設有與動鐵芯相抵接的圓柱桿,所述第二連接部背離第一轉軸的一側設有與彈桿相卡合的卡口;所述彈桿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個支桿、連接兩個所述支桿的第二轉軸和連接支桿與殼體的扭簧,所述支桿上設有與感應開關的觸片接觸的凸起,所述扭簧一端鉤設于支桿上,另一端固定于殼體上;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控制器、用于提供電能的電源和用于接收及反饋開鎖信號的感應開關,所述電源、感應開關均連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感應開關的觸片在鎖止狀態時與所述支桿上的凸起電連接。
[0007]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還包括上蓋和下蓋,所述殼體通過螺絲可拆卸的安裝于上蓋與下蓋之間。
[0008]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鎖鉤的第二連接部上方、所述扭簧連接殼體一端的下方、所述鎖鉤第一連接部的下方,均設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固定于殼體上,并與所述上蓋和下蓋螺接。
[0009]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感應開關接收及反饋的開鎖信號可為IC卡、密碼、隨機碼、二維碼、指紋、人臉、聲音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0]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控制機構還包括報警器和無線通信器,所述無線通信器與遠程控制終端無線連接。
[0011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還包括與所述鎖鉤連接的鑰匙孔;所述鑰匙孔,用于所述彈桿內置式電子鎖故障時,通過與所述鑰匙孔配套的鑰匙開啟所述彈桿內置式電子鎖。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3]1、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通過電磁鐵提供動力,鎖鉤和彈桿聯動,實現電子鎖的開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第二方面,彈桿內置于殼體內部,沒有伸出殼體外側的部分,及時在電子鎖處于開鎖狀態時,彈桿也不易受暴力破壞,鎖鉤設有與彈桿相卡合的卡口,使得鎖鉤與彈桿在鎖止狀態時結合緊密,鎖鉤設有與動鐵芯相抵接的圓柱桿,使得鎖鉤與電磁鐵在鎖止狀態時結合緊密,抗暴能力強、安全性高;第三方面,不需鑰匙,通過輸入正確的開鎖信號即能開鎖,使用方便。
[0014]2、殼體通過螺絲可拆卸的安裝于上蓋與下蓋之間,一方面,防止殼體上的電磁鐵、鎖鉤、彈桿等部件受到破壞,進一步增強電子鎖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當殼體上的某一部件損壞時,可將殼體拆卸下來更換損壞部件,不需整體更換電子鎖,進一步降低了電子鎖的使用成本。
[0015]3、設有三個限位柱,一方面,用于對鎖鉤、扭簧和彈桿進行限位,另一方面,用于使殼體牢固的與上蓋和下蓋連接,進一步增加電子鎖的安全性。
[0016]4、開鎖信號可為IC卡、密碼、隨機碼、二維碼、指紋、人臉、聲音中的一種或多種,主人可通過刷IC卡、輸入密碼或隨機碼、掃描二維碼、進行指紋識別或人臉識別等一種或多種方式進行開鎖,當開鎖信號全部正確時,才能開啟電子鎖,特別是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這些生物特征識別的方式,準確率高,不易復制模仿,一方面,進一步增強了電子鎖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不通過鑰匙即可實現開鎖,使用方便,設計人性化。
[0017]5、控制機構還包括報警器和無線通信器,無線通信器與遠程控制終端無線連接,當多次輸入的開鎖信號錯誤,或當電子鎖被破壞時,通過報警器發出警報,同時通過無線通信器將此信息反饋至遠程控制終端的主人,以便主人立即采取行動,阻止不法行為的繼續進行,進一步增強了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
[0018]6、電子鎖還設有鑰匙孔,當電子鎖故障時,通過與鑰匙孔配套的鑰匙開啟電子鎖,為電子鎖故障提供了一種備用解決方案,增強了電子鎖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彈桿內置式電子鎖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彈桿內置式電子鎖的鎖鉤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為本實用新型彈桿內置式電子鎖的彈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彈桿內置式電子鎖的控制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4]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彈桿內置式電子鎖的結構示意圖。彈桿內置式電子鎖100,包括殼體101、上蓋和下蓋,殼體101上設置有在鎖止狀態時依次相連的電磁鐵102、鎖鉤103、彈桿104和控制機構105。
[0025]殼體101通過螺絲可拆卸的安裝于上蓋與下蓋之間,一方面,防止殼體101上的電磁鐵102、鎖鉤103、彈桿104等部件受到破壞,進一步增強電子鎖100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當殼體101上的某一部件損壞時,可將殼體101拆卸下來更換損壞部件,不需整體更換電子鎖100,降低了電子鎖100的使用成本。
[0026]本實用新型的彈桿內置式電子鎖100還設有鑰匙孔,當電子鎖100故障時,通過與鑰匙孔配套的鑰匙開啟電子鎖100,為電子鎖100故障提供了一種備用解決方案,增強了電子鎖100的實用性。
[0027]電磁鐵102固定于殼體101上,內設有可伸縮的動鐵芯121和套接于動鐵芯121外側用于動鐵芯121復位的復位彈簧122。
[0028]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彈桿內置式電子鎖的鎖鉤的結構示意圖。鎖鉤103包括與電磁鐵102相連的第一連接部131、與彈桿104相連的第二連接部132及使鎖鉤103可轉動的安裝于殼體101上的第一轉軸133,第一連接部131與第二連接部132均可轉動的套設于第一轉軸133上,第一連接部131背離第一轉軸133的一側設有與動鐵芯121相抵接的圓柱桿134,第二連接部132背離第一轉軸133的一側設有與彈桿104相卡合的卡口 135。
[0029]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彈桿內置式電子鎖的彈桿的結構示意圖。彈桿104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個支桿141、連接兩個支桿141的第二轉軸142和連接支桿141與殼體101的扭簧143,支桿141上設有與感應開關153的觸片接觸的凸起144,扭簧143—端鉤設于支桿141上,另一端固定于殼體101上。
[0030]鎖鉤103的第二連接部132上方、扭簧143連接殼體101—端的下方、鎖鉤103第一連接部131的下方,均設有限位柱111,限位柱111固定于殼體101上,并與上蓋和下蓋螺接。一方面,限位柱111用于對鎖鉤103、扭簧143和彈桿104進行限位,另一方面,用于使殼體101牢固的與上蓋和下蓋連接,增加了本實用新型的電子鎖100的安全性。
[0031]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彈桿內置式電子鎖的控制框圖。控制機構105包括控制器151、用于提供電能的電源152和用于接收及反饋開鎖信號的感應開關153,電源152、感應開關153均連接于控制器151,感應開關153的觸片在鎖止狀態時與支桿141上的凸起144電連接。
[0032]感應開關153接收及反饋的開鎖信號可為IC卡、密碼、隨機碼、二維碼、指紋、人臉、聲音中的一種或多種,主人可通過刷IC卡、輸入密碼或隨機碼、掃描二維碼、進行指紋識別或人臉識別等一種或多種方式進行開鎖,當開鎖信號全部正確時,才能開啟電子鎖100,特別是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這些生物特征識別的方式,準確率高,不易復制模仿,一方面,進一步增強了電子鎖100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不通過鑰匙即可實現開鎖,使用方便,設計人性化。
[0033]控制機構105還包括報警器154和無線通信器155,無線通信器155與遠程控制終端無線連接,實現對電子鎖100的遠程控制,當多次輸入的開鎖信號錯誤,或當電子鎖100被破壞時,通過報警器154發出警報,同時通過無線通信器155將此信息反饋至遠程控制終端的主人,以便主人立即采取行動,阻止不法行為的繼續進行,進一步增強了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和智能性。
[003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0035]上鎖時,外力推動鎖鉤103,鎖鉤103逆時針轉動,扭簧143提供一扭力使得彈桿104順時針旋轉,鎖鉤103和彈桿104相對轉動,彈桿104旋轉至支桿141完全卡進鎖鉤103的卡口135,使得彈桿104與鎖鉤103緊密結合,電子鎖100處于穩定的鎖止狀態,此時,感應開關153的觸片彈桿104的凸起144相接觸,感應開關153向控制器151發送電子鎖100鎖止信號。
[0036]開鎖時,首先輸入開鎖信號,感應開關153收集開鎖信號,并將其反饋至控制器151,控制器151對開鎖信號進行比對,當開鎖信號正確時,控制器151控制電源152連通,給電磁鐵102—個觸發電壓,動鐵芯121轉動,帶動鎖鉤103順時針旋轉,彈桿104逐漸離開鎖鉤103的卡口 135,沒有了鎖鉤103的卡合力,彈桿104逐漸在扭簧143的作用下逆時針轉動,使得鎖鉤103和彈桿104完全分離,限位柱111對彈桿104和鎖鉤103的運動進行限位,彈桿104將門彈開,電子鎖100處于開鎖狀態,此時感應開關153的觸片與彈桿104的凸起144脫離接觸,感應開關153向控制器151發送電子鎖100開啟信號。
[0037]—方面,本實用新型通過電磁鐵102提供動力,鎖鉤103和彈桿104聯動,實現電子鎖100的開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第二方面,彈桿104內置于殼體101內部,沒有伸出殼體101外側的部分,及時在電子鎖100處于開鎖狀態時,彈桿104也不易受暴力破壞,鎖鉤103設有與彈桿104相卡合的卡口 135,使得鎖鉤103與彈桿104在鎖止狀態時結合緊密,鎖鉤103設有與動鐵芯121相抵接的圓柱桿134,使得鎖鉤103與電磁鐵102在鎖止狀態時結合緊密,抗暴能力強、安全性高;第三方面,不需鑰匙,通過輸入正確的開鎖信號即能開鎖,使用方便。
[0038]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彈桿內置式電子鎖,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設置于殼體上且在鎖止狀態時依次相連的電磁鐵、鎖鉤、彈桿和控制機構;所述電磁鐵固定于所述殼體上,內設有可伸縮的動鐵芯和套接于動鐵芯外側用于動鐵芯復位的復位彈簧;所述鎖鉤包括與電磁鐵相連的第一連接部、與彈桿相連的第二連接部及使鎖鉤可轉動的安裝于殼體上的第一轉軸,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均可轉動的套設于第一轉軸上,所述第一連接部背離第一轉軸的一側設有與動鐵芯相抵接的圓柱桿,所述第二連接部背離第一轉軸的一側設有與彈桿相卡合的卡口;所述彈桿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個支桿、連接兩個所述支桿的第二轉軸和連接支桿與殼體的扭簧,所述支桿上設有與感應開關的觸片接觸的凸起,所述扭簧一端鉤設于支桿上,另一端固定于殼體上;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控制器、用于提供電能的電源和用于接收及反饋開鎖信號的感應開關,所述電源、感應開關均連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感應開關的觸片在鎖止狀態時與所述支桿上的凸起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桿內置式電子鎖,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上蓋和下蓋,所述殼體通過螺絲可拆卸的安裝于上蓋與下蓋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彈桿內置式電子鎖,其特征在于:所述鎖鉤的第二連接部上方、所述扭簧連接殼體一端的下方、所述鎖鉤第一連接部的下方,均設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固定于殼體上,并與所述上蓋和下蓋螺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彈桿內置式電子鎖,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開關接收及反饋的開鎖信號可為IC卡、密碼、隨機碼、二維碼、指紋、人臉、聲音中的一種或多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彈桿內置式電子鎖,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機構還包括報警器和無線通信器,所述無線通信器與遠程控制終端無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彈桿內置式電子鎖,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鎖鉤連接的鑰匙孔;所述鑰匙孔,用于所述彈桿內置式電子鎖故障時,通過與所述鑰匙孔配套的鑰匙開啟所述彈桿內置式電子鎖。
【文檔編號】E05B15/00GK205476912SQ201520767891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5日
【發明人】劉中華
【申請人】深圳市恒益達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