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扳手,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組合扳手。
【背景技術】
[0002]高樓大廈一般都建有容納管道線路的管井房,以便維修人員對其進行維修管理操作。但是,管井房一般都很狹小,因此位于管井房內的管道線路都是緊緊相鄰。當維修工需要用扳手拆卸或者安裝時,由于空間狹小,維修工很難在管井房內轉動扳手,從而嚴重降低了維修工的工作效率。
[0003]此外,目前某些廚房整體臺面水槽上安裝的水龍頭是從水槽的下部進行安裝的,水槽頂部沒有任何固定螺帽。因此,當水龍頭出現故障需要維修時,維修工需要拆卸位于水槽下部的螺釘、螺帽。由于水槽底部具有進水管和下水管,因此螺釘、螺帽一般都是陷在水管之間,而水管又限制了維修工轉動扳手的幅度,從而增加了維修難度。安裝、維修凈水機時,工人也會遇到類似情況。
[0004]因此,在維修工作中,由于受到空間距離的限制,普通工具是無法解決機器內部、配電箱內、水電管道井內、廚房水槽上安裝的水龍頭、凈水機等的螺釘拆卸、安裝。
[0005]鑒于上述問題,有必要對現有的扳手作出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合扳手,該組合扳手能夠在狹小的空間內使用,從而給維修帶來了便利。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8]—種組合扳手,包括套筒扳手、開口扳手以及扭棒,所述套筒扳手包括套筒扳手臂以及位于所述套筒扳手臂兩端以與螺釘、螺帽相配合的第一套筒扳手部和第二套筒扳手部;所述套筒扳手臂上設置有與所述扭棒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套筒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二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開口扳手具有開口扳手臂以及自所述開口扳手臂兩端分別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開口扳手部和第二開口扳手部,所述第一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一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第二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二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扭棒可插入所述通孔以便使用者通過推動所述扭棒來旋轉所述套筒扳手臂。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扳手部、第二套筒扳手部設置有彈性凸起,所述第一開口扳手部、第二開口扳手部設置有與所述彈性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孔。
[0010]進一步地,所述套筒扳手臂設置有收納室以及將所述收納室封閉的蓋體。
[0011]進一步地,所述組合扳手還設置有次套筒扳手,所述次套筒扳手具有次套筒扳手臂以及分別位于所述次套筒扳手臂兩端以與螺釘、螺帽相配合的第一次套筒扳手部和第二次套筒扳手部,所述第一次套筒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二次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次套筒扳手部的外徑與所述第二套筒扳手部的內徑大小相同。
[0012]進一步地,所述組合扳手還設置有次開口扳手,所述次開口扳手具有第一次開口扳手部和第二次開口扳手部,所述第一次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一次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次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二次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
[0013]進一步地,所述套筒扳手、開口扳手為六角扳手。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組合扳手能夠在狹小的空間內使用,從而給維修帶來了便利。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組合扳手的立體示意圖。
[0016]圖2為套筒扳手的局部放大圖。
[0017]圖3為開口扳手的立體示意圖。
[0018]圖4為次套筒扳手的局部放大圖。
[0019]圖5為套筒扳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21]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組合扳手100包括套筒扳手組10、開口扳手組20以及扭棒30。
[0022]請參閱圖1、圖2、圖4以及圖5所示,所述套筒扳手組10包括套筒扳手11以及次套筒扳手12。所述套筒扳手11包括套筒扳手臂111以及位于所述套筒扳手臂111兩端以與螺釘、螺帽(未圖示)相配合的第一套筒扳手部112和第二套筒扳手部113。所述套筒扳手臂ill呈中空圓柱狀,其上設置有與所述扭棒30相配合的通孔1111。所述次套筒扳手12可以自所述第一套筒扳手部112插入所述套筒扳手臂111內。所述第一套筒扳手部112的內徑與所述第二套筒扳手部113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套筒扳手臂111靠近所述第二套筒扳手部113處開設有收納室1112以及將所述收納室1112封閉的蓋體1113。所述收納室1112用來收納所述開口扳手組20。所述第一套筒扳手部112、第二套筒扳手部113外側設置有彈性凸起114。
[0023]請參閱圖1并結合圖4所示,所述次套筒扳手12具有次套筒扳手臂121以及分別位于所述次套筒扳手臂121兩端以與螺釘、螺帽(未圖示)相配合的第一次套筒扳手部122和第二次套筒扳手部123。所述次套筒扳手臂121呈中空圓柱狀,其上設置有與所述扭棒30相配合的通孔1211。所述第一次套筒扳手部122的內徑與所述第二次套筒扳手部123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次套筒扳手部122的外徑與所述第二套筒扳手部113的內徑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次套筒扳手部122、第二次套筒扳手部123的外側設置有彈性凸起124。
[0024]請參閱圖1并結合圖3所示,所述開口扳手組20包括開口扳手21以及次開口扳手22。所述開口扳手21包括開口扳手臂211以及自所述開口扳手臂211兩端分別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開口扳手部212和第二開口扳手部213。所述第一開口扳手部212、第二開口扳手部213上設置有與所述彈性凸起114、124相配合的定位孔214。所述第一開口扳手部212的內徑與所述第一套筒扳手部112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第二開口扳手部213的內徑與所述第二套筒扳手部113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次開口扳手22的結構與所述開口扳手21的結構大體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次開口扳手22的第一次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一次套筒扳手部122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次開口扳手22的第二次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二次套筒扳手部123的外徑大小相同。
[0025]當使用本實用新型組合扳手100時,可根據需要單獨使用套筒扳手組10或者開口扳手組20,也可以將所述套筒扳手組10、開口扳手組20組合使用。當將所述第一次套筒扳手部122插入所述第二套筒扳手部113內時,可以使得總長度邊長。當將所述扭棒30插入所述通孔1111內時,維修工可以通過推動所述扭棒30來旋轉所述套筒扳手臂111。
[002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套筒扳手組10、開口扳手組20為六角扳手,但是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套筒扳手組10、開口扳手組20亦可以為十二角扳手或者其它非圓形扳手。
[0027]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組合扳手100能夠在狹小的空間內使用,從而給維修帶來了便利。
[0028]特別需要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的教導下所作的針對本實用新型的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主張的范圍中。
【主權項】
1.一種組合扳手,包括套筒扳手、開口扳手以及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扳手包括套筒扳手臂以及位于所述套筒扳手臂兩端以與螺釘、螺帽相配合的第一套筒扳手部和第二套筒扳手部;所述套筒扳手臂上設置有與所述扭棒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套筒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二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開口扳手具有開口扳手臂以及自所述開口扳手臂兩端分別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開口扳手部和第二開口扳手部,所述第一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一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第二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二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扭棒可插入所述通孔以便使用者通過推動所述扭棒來旋轉所述套筒扳手臂。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扳手部、第二套筒扳手部設置有彈性凸起,所述第一開口扳手部、第二開口扳手部設置有與所述彈性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孔。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扳手臂設置有收納室以及將所述收納室封閉的蓋體。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扳手還設置有次套筒扳手,所述次套筒扳手具有次套筒扳手臂以及分別位于所述次套筒扳手臂兩端以與螺釘、螺帽相配合的第一次套筒扳手部和第二次套筒扳手部,所述第一次套筒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二次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次套筒扳手部的外徑與所述第二套筒扳手部的內徑大小相同。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扳手還設置有次開口扳手,所述次開口扳手具有第一次開口扳手部和第二次開口扳手部,所述第一次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一次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次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所述第二次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扳手、開口扳手為六角扳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組合扳手,包括套筒扳手、開口扳手以及扭棒,套筒扳手包括套筒扳手臂以及位于套筒扳手臂兩端以與螺釘、螺帽相配合的第一套筒扳手部和第二套筒扳手部;套筒扳手臂上設置有與扭棒相配合的通孔,第一套筒扳手部的內徑與第二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開口扳手具有開口扳手臂以及自開口扳手臂兩端分別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開口扳手部和第二開口扳手部,第一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第一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第二開口扳手部的內徑與第二套筒扳手部的外徑大小相同;扭棒可插入所述通孔以便使用者通過推動扭棒來旋轉套筒扳手臂。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組合扳手能夠在狹小的空間內使用,從而給維修帶來了便利。
【IPC分類】B25B13/56
【公開號】CN204935489
【申請號】CN201520558614
【發明人】陳建林
【申請人】吳中經濟開發區先淘五金水暖經營部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