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中門的止動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如圖2所示,包括四部分零件組成:止制支架、止動彈簧、安裝螺柱和固定鉚釘。止制支架的截面是L型,中門下滾輪經過止動彈簧凸起頂點時,滾輪受壓而受X向阻力,使中門有卡緊力而不會自動關閉。因此,止動支架的安裝位置以及在車身Y方向的尺寸大小,都直接影響中門下導軌滾輪的壓緊力。止動機構通過安裝螺柱緊固在中門下導軌的對應螺孔上,止動彈簧由單個的固定鉚釘連接,容易轉動影響機構穩定性。止動彈簧是等截面寬度設計,在鉚釘孔的位置容易疲勞折斷。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穩定性更高,止動效果更加顯著的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
[0004]本實用新型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包括止動支架和止動彈簧,所述止動支架與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所述中門下滾輪滑動連接于所述止動支架的內部,所述止動支架的橫截面為U型,所述止動彈簧設置在所述止動支架內部的一側,所述止動彈簧設有向所述中門下滾輪方向凸出的止動部,所述中門下滾輪與所述止動部可解除式卡緊。
[0006]本實用新型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
[0007]所述止動彈簧的前端與所述止動支架的內側壁固定,所述止動部設置在所述止動彈簧的中部,所述止動部的前后端分別與所述止動彈簧的前后部傾斜過渡連接。
[0008]所述止動彈簧的前端部通過鉚釘固定在所述止動支架的一內側壁上。
[0009]所述鉚釘至少為兩個。
[0010]所述止動彈簧前端部的寬度大于所述止動彈簧中部和后部。
[0011]所述止動支架的底部通過螺栓與所述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
[0012]所述螺栓至少為兩個,所述止動支架的前端和后端均通過所述螺栓與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
[001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包括止動支架和止動彈簧,所述止動支架與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所述中門下滾輪滑動連接于所述止動支架的內部,所述止動支架的橫截面為U型,所述止動彈簧設置在所述止動支架內部的一側,所述止動彈簧設有向所述中門下滾輪方向凸出的止動部,所述中門下滾輪與所述止動部可解除式卡緊。這樣,滑動連接在止動支架內部的中門下滾輪,當中門向外開啟或者向內關閉時,中門下滾輪沿著止動支架內部滑動。當中門向外開啟時,中門下滾輪沿著止動支架向后滑動,而當中門下滾輪滑動到止動部時,由于其與止動部卡緊,因此,中門的向外開啟的操作被止動。此時,在乘客對中門施加更大的外力時,中門下滾輪受到向后的力而脫離與止動部的卡緊,繼續向后滑動,這樣,中門可以繼續向外開啟。U型的止動支架與現有技術中的橫截面時L型的止動支架(如圖4所示)相比,強度更大,可以使得中門下滾輪更穩定地在其內部滑動。中門下滾輪在止動支架的內部滑動,止動支架直接與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提高了滑動的穩定性,中門在止動部的作用下可以被止動,避免了在乘客下車過程中,中門止動不穩定而打到乘客的危險。也避免了中門下滾輪與止動部卡緊時候止動支架的晃動問題,使得止動效果更加顯著。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的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的橫截面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的止動彈簧結果示意圖;
[0017]圖4是現有技術中的止動支架與止動彈簧的連接示意圖;
[0018]圖號說明
[0019]I…止動支架2…止動彈簧3…螺栓4…鉚釘5…止動部6…下滾輪7...現有技術中的止制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進行進一步說明。
[0021]如圖1-3所示,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包括止動支架I和止動彈簧2,所述止動支架I與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所述中門下滾輪6滑動連接于所述止動支架I的內部,所述止動彈簧2設置在所述止動支架I內部的一側,所述止動彈簧2設有向所述中門下滾輪6方向凸出的止動部5,所述中門下滾輪6與所述止動部5可解除式卡緊。這樣,滑動連接在止動支架I內部的中門下滾輪6,當中門向外開啟或者向內關閉時,中門下滾輪6沿著止動支架I內部滑動。當中門向外開啟時,中門下滾輪6沿著止動支架I向后滑動,而當中門下滾輪6滑動到止動部5時,由于其與止動部5卡緊,因此,中門的向外開啟的操作被止動。此時,在乘客對中門施加更大的外力時,中門下滾輪6受到向后的力而脫離與止動部5的卡緊,繼續向后滑動,這樣,中門可以繼續向外開啟。U型的止動支架I與現有技術中的橫截面時L型的止動支架7 (如圖4所示)相比,強度更大,可以使得中門下滾輪6更穩定地在其內部滑動。中門下滾輪6在止動支架I的內部滑動,止動支架I直接與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提高了滑動的穩定性,中門在止動部5的作用下可以被止動,避免了在乘客下車過程中,中門止動不穩定而打到乘客的危險。也避免了中門下滾輪6與止動部5卡緊時候止動支架I的晃動問題,使得止動效果更加顯著。
[0022]參見附圖1-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是:所述止動彈簧2的前端與所述止動支架I的內側壁固定,所述止動部5設置在所述止動彈簧2的中部,所述止動部5的前后端分別與所述止動彈簧2的前后部傾斜過渡連接。這樣,止動部5前端與止動彈簧2前部傾斜過渡便于中門下滾輪6滑入并與止動部5卡緊,而止動部5后端與止動彈簧2后部傾斜過渡便于中門下滾輪6滑出而解除與止動部5的卡緊。卡緊或者解除便于操作,過渡自然,避免了因用力過大而造成對止動彈簧2的破壞。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也可以是:所述止動彈簧2的前端部通過鉚釘4固定在所述止動支架I的一內側壁上。這樣,通過鉚釘4將止動彈簧2固定,牢固可靠,并且防止了止動彈簧2相對于止動支架I的轉動。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也可以是:所述鉚釘4至少為兩個。這樣,使得止動彈簧2與止動支架I更加牢固。
[0023]參見附圖1-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是:所述止動彈簧2前端部的寬度大于所述止動彈簧2中部和后部。這樣,通過增大止動彈簧2前端的寬度,而防止了因前端用于固定而造成的疲勞斷裂,延長了止動彈簧2的使用壽命。
[0024]參見附圖1-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是:所述止動支架I的底部通過螺栓3與所述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這樣,止動支架I的底部通過螺栓3與所述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防止了止動支架I在中門下滾輪6滑動時受到摩擦力而引起的轉動。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可以是:所述螺栓3至少為兩個,所述止動支架I的前端和后端均通過所述螺栓3與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這樣,在前、后兩端通過螺栓3固定,兩個固定點形成固定直線,可以使得與下導軌總成的固定更穩定,并且,螺栓固定牢固可靠。
[0025]上述僅對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但并不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中的設計精神所作出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認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止動支架和止動彈簧,所述止動支架與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中門下滾輪滑動連接于所述止動支架的內部,所述止動支架的橫截面為U型,所述止動彈簧設置在所述止動支架內部的一側,所述止動彈簧設有向所述中門下滾輪方向凸出的止動部,所述中門下滾輪與所述止動部可解除式卡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彈簧的前端與所述止動支架的內側壁固定,所述止動部設置在所述止動彈簧的中部,所述止動部的前后端分別與所述止動彈簧的前后部傾斜過渡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彈簧的前端部通過鉚釘固定在所述止動支架的一內側壁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鉚釘至少為兩個。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彈簧前端部的寬度大于所述止動彈簧中部和后部。6.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支架的底部通過螺栓與所述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至少為兩個,所述止動支架的前端和后端均通過所述螺栓與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門下導軌止動機構,包括止動支架和止動彈簧,所述止動支架與中門下導軌總成固定,所述中門下滾輪滑動連接于所述止動支架的內部,所述止動支架的橫截面為U型,所述止動彈簧設置在所述止動支架內部的一側,所述止動彈簧設有向所述中門下滾輪方向凸出的止動部,所述中門下滾輪與所述止動部可解除式卡緊。穩定性更高,止動效果更加顯著。
【IPC分類】E05D13/00, E05C17/60
【公開號】CN204876943
【申請號】CN201520387966
【發明人】楊回, 陸毅初, 黎海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