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回收裝置以及螺栓回收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用于回收螺栓(20)的螺栓回收裝置(1)具備:引導部件(15),其具有在上下方向貫通該引導部件的開口部(16);第1板狀部件(11a),其具備第1端部(17a);以及第2板狀部件(11b),其具備第2端部(17b),在上述開口部(16)的上側,上述第1端部(17a)和上述第2端部(17b)相互對置地配置,以便規定鄰接區域(18)。當上述螺栓(20)被從上述開口部(16)內朝上述鄰接區域(18)插入時,上述第1板狀部件(11a)以及上述第2板狀部件(11b)與上述螺栓(20)抵接而朝上方轉動,上述第1端部(17a)以及上述第2端部(17b)與上述螺栓(20)的側面抵接而夾持該螺栓(20)。
【專利說明】
螺栓回收裝置以及螺栓回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螺栓回收裝置以及螺栓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在車輛的組裝生產線等中,存在為了回收組裝車輛時在低位置產生的螺栓而作業者不得不采取蹲踞姿勢或深前屈姿勢的情況。這樣的姿勢會給作業者造成負擔。因此,為了減輕作業者的負擔,需要一種回收組裝車輛時在低位置產生的螺栓的螺栓回收裝置。
[0003]在日本特開2002 — 326180號公報中公開了通過在對置配置的能夠彈性變形的一對裝夾部件之間夾持工件來保持工件的裝夾裝置。在日本特開2002 — 326180號公報所公開的裝夾裝置中,使一對裝夾部件分別彈性地彎曲變形,利用通過變形產生的來自裝夾部件的彈性回復力將工件保持在一對裝夾部件之間。
[0004]如【背景技術】中說明了的那樣,在車輛的組裝生產線等中,需要一種回收組裝車輛時在低位置產生的螺栓的螺栓回收裝置。例如,作為螺栓回收裝置,當使用日本特開2002 —326180號公報所公開的裝夾裝置的情況下,在對置配置的能夠彈性變形的一對裝夾部件之間夾持螺栓,利用在一對裝夾部件與螺栓之間產生的摩擦力來保持螺栓。
[0005]然而,在使用一對裝夾部件夾持螺栓之類的較重部件的情況下,存在一對裝夾部件與螺栓之間未能產生足夠的摩擦力,被保持在一對裝夾部件之間的螺栓逐漸發生位置偏移而落下的可能性。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提供能夠可靠地回收螺栓的螺栓回收裝置以及螺栓回收系統。
[0007]本發明的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具備:引導部件,上述引導部件具有在上下方向貫通該引導部件的開口部;第I板狀部件,上述第I板狀部件具備第I端部;以及第2板狀部件,上述第2板狀部件具備第2端部,在上述開口部的上側,上述第I端部和上述第2端部相互對置地配置,以便規定鄰接區域。當上述螺栓被從上述開口部內朝上述鄰接區域插入時,上述第I板狀部件以及上述第2板狀部件與上述螺栓抵接而朝上方轉動,上述第I端部以及上述第2端部與上述螺栓的側面抵接而夾持該螺栓。
[0008]在上述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中,構成為利用第I板狀部件的端部與第2板狀部件的端部夾持螺栓。因此,當螺栓因自重而意欲落下時,第I板狀部件的端部與第2板狀部件的端部勾掛于螺栓的槽。進而,第I以及第2板狀部件分別意欲向下轉動的力作用于螺栓,因此第I板狀部件以及第2板狀部件夾持螺栓的力增強。因此,能夠抑制螺栓回收時的螺栓的落下,能夠可靠地回收螺栓。
[0009]第一方式的回收裝置可以具備螺栓貯存部,上述螺栓貯存部貯存上述螺栓,構成為:當滿足規定的條件時,上述第I端部和上述第2端部至少分離至比上述螺栓的直徑大的間隔,由此使上述螺栓落下至上述螺栓貯存部。
[0010]在上述方式中,上述螺栓可以以頭部朝下的方式插入上述鄰接區域。
[0011]根據上述方式,能夠在滿足規定的條件的時刻使螺栓落下至螺栓貯存部而進行回收。
在上述方式中,上述第I端部以及上述第2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為凹弧狀。由此,能夠加長板狀部件與螺栓之間的接觸面積,進一步增強板狀部件夾持螺栓的力。
[0012]本發明的第二方式涉及螺栓回收系統。螺栓回收系統具備第一方式的回收裝置以及卸下裝置。卸下裝置具備:卸下機構,上述卸下機構構成為將上述螺栓從規定的部件卸下并保持在上述卸下機構的前端;以及升降機構,上述升降機構構成為使上述卸下機構升降,上述升降機構構成為:通過使上述卸下機構上升而將上述螺栓從上述開口部側朝上述鄰接區域插入。
[0013]在第二方式中,上述卸下機構可以構成為將上述螺栓以上述螺栓的頭部朝下的方式保持。
[0014]在第二方式中,上述卸下機構可以在上述卸下機構的前端具有與螺栓的頭部嵌合的套筒。上述套筒可以構成為通過在與上述螺栓的頭部嵌合的狀態下旋轉而將上述螺栓從上述規定的部件卸下。
[0015]根據第二方式,能夠使用螺栓回收裝置迅速且可靠地回收被保持在臺車的卸下機構的前端的螺栓。
本發明的第三方式涉及螺栓回收裝置,用于回收螺栓,其特征在于,具備:第I板狀部件,上述第I板狀部件具備第I端部;以及第2板狀部件,上述第2板狀部件具備第2端部,上述第I端部和上述第2端部相互對置地配置,以便規定鄰接區域,其中,伴隨著上述螺栓被朝上述鄰接區域插入,上述第I板狀部件以及上述第2板狀部件與上述螺栓抵接而朝上方轉動,上述第I端部以及上述第2端部與上述螺栓的側面抵接而夾持該螺栓。
[0016]如上所述,本發明的方式提供能夠可靠地回收螺栓的螺栓回收裝置以及螺栓回收系統。
[0017]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典型實施方式的特征、優點、以及技術和工業意義進行說明,其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部分。
【附圖說明】
圖1為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的剖視圖。
圖2為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夾持螺栓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4為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夾持螺栓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5A為用于對使用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剖視圖。
圖5B為用于對使用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剖視圖。
圖5C為用于對使用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剖視圖。
圖6A為用于對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使螺栓落下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剖視圖。 圖6B為用于對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使螺栓落下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剖視圖。 圖6C為用于對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使螺栓落下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剖視圖。 圖7A為用于對使用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圖。
圖7B為用于對使用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圖。
圖7C為用于對使用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圖。
圖7D為用于對使用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圖。
圖7E為用于對使用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圖。
圖7F為用于對使用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圖。
圖7G為用于對使用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圖。
圖7H為用于對使用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圖2分別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的剖視圖以及俯視圖。另外,圖3、圖4分別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夾持螺栓的狀態的剖視圖以及俯視圖。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I具備板狀部件11a、11b、支承部件12a、12b、連結部件13a、13b、板狀部件14a、14b以及引導部件15。
[0019]板狀部件Ila以及板狀部件14a經由連結部件13a可轉動地連結。板狀部件14a固定于支承部件12a。同樣,板狀部件Ilb以及板狀部件14b經由連結部件13b可轉動地連結。板狀部件14b固定于支承部件12b。板狀部件Ila以及板狀部件Ilb分別在引導部件15的開口部16的上側以板狀部件Ila的端部17a以及板狀部件Ilb的端部17b在鄰接區域18相互對置的方式配置。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I中,利用板狀部件IlaUlb的各自的端部17a、17b夾持螺栓20(參照圖3、圖4),因此將板狀部件lla、llb配置為使得端部17a與端部17b之間的間隔比螺栓20的直徑小。螺栓20具有軸部以及頭部。在本實施方式中,螺栓20的直徑可以看做是螺栓20的軸部的截面的直徑。
[0020]引導部件15具備沿上下方向貫通的開口部16。當回收螺栓20時,螺栓從引導部件15的開口部16之中向鄰接區域18插入。引導部件15的上表面與板狀部件11a、Ilb的下表面抵接,抑制板狀部件11a、Ilb向下方的轉動。例如,板狀部件11a、11b、支承部件12a、12b、連結部件13a、13b、板狀部件14a、14b以及引導部件15可以使用金屬材料構成。
[0021]接下來,使用圖3、圖4對螺栓回收裝置I夾持螺栓20的狀態進行說明。如果螺栓20從引導部件15的開口部16之中向鄰接區域18(參照圖1)插入,則板狀部件Ila以及板狀部件Ilb雙方與螺栓20抵接并向上方轉動。然后,板狀部件Ila的端部17a以及板狀部件Ilb的端部17b與螺栓20的側面抵接而夾持螺栓20。此時,支承部件12a、12b分別被固定,以使得板狀部件14a、14b不會動作,因此板狀部件11a、Ilb以連結部件(轉動軸)13a、13b為中心向上方轉動。
[0022]接下來,使用圖5A?圖5C,對使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如圖5A所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具備上文中說明了的螺栓回收裝置I以及卸下裝置2。
[0023]卸下裝置2具備升降機構21以及卸下機構22。升降機構21使卸下機構22沿上下方向升降。卸下機構22將螺栓從規定的部件卸下。卸下機構22具備部件23、套筒24、轉軸25以及彈簧26。部件23以及套筒24經由轉軸25連結。從升降機構21側對部件23傳遞旋轉扭矩。該旋轉扭矩經由轉軸25從部件23傳遞至套筒24。
[0024]另外,在卸下機構22的周圍設置有引導部件28。引導部件28具備沿上下方向貫通的開口部。引導部件28在卸下機構22于引導部件28的開口部內升降時進行引導以使得卸下機構22不會在橫向移位。
[0025]卸下裝置2在從規定的部件將螺栓卸下時,使套筒24的前端與安裝于規定的部件的螺栓的頭部嵌合。隨后,從升降機構21側供給旋轉扭矩,使套筒24旋轉而將螺栓卸下。如圖5A所示,卸下后的螺栓20被保持在卸下機構22的前端、即套筒24的前端。例如,通過在套筒24的前端設置磁鐵,能夠將螺栓20可靠地固定于套筒24的前端。
[0026]當使用螺栓回收裝置I回收以這種方式卸下后的螺栓20的情況下,如圖5B所示,使用卸下裝置2的升降機構21使卸下機構22上升。由此,螺栓20從引導部件15的開口部16側向處于板狀部件11a、Ilb之間的鄰接區域18(參照圖5A)插入。如果螺栓20插入,則板狀部件Ila以及板狀部件Ilb雙方與螺栓20抵接而向上方轉動。
[0027]隨后,如圖5C所示,使用卸下裝置2的升降機構21使卸下機構22下降。此時,板狀部件Ila的端部17a以及板狀部件Ilb的端部17b與螺栓20的側面抵接而夾持螺栓20,因此螺栓20被保持。
[0028]這樣,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I中,構成為利用板狀部件Ila的端部17a與板狀部件Ilb的端部17b夾持螺栓20。因此,當螺栓20因自重而意欲落下時,板狀部件Ila的端部17a與板狀部件Ilb的端部17b勾掛于螺栓的槽,進而,板狀部件lla、llb分別意欲向下轉動的力作用于螺栓20,因此板狀部件IlaUlb夾持螺栓20的力增強。因此,能夠抑制螺栓回收時的螺栓20的落下,能夠可靠地回收螺栓。
[0029]接下來,使用圖6A?圖6C,對螺栓回收裝置I使螺栓20落下的動作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裝置I構成為:當滿足規定的條件時,使所回收的螺栓20落下至螺栓貯存部30。由此,在滿足規定的條件的時刻,能夠將螺栓20貯存于螺栓貯存部30。另外,螺栓回收裝置I能夠重新回收接下來的螺栓。
[0030]在使圖6A所示的由板狀部件Ila以及板狀部件Ilb夾持的螺栓20落下的情況下,如圖6B所示,使支承部件12a、12b分別朝圖6B的箭頭所示的方向轉動。在此,板狀部件14a、14b分別固定于支承部件12a、12b,因此如果支承部件12a、12b轉動,則板狀部件14a、14b移位。由此,連結部件13a、13b分別向下方移位,板狀部件lla、llb分別也向下方移位(參照圖6A、圖6B)。隨后,如果支承部件12a、12b進一步轉動,則板狀部件lla、llb各自的下表面與引導部件15抵接,板狀部件Ila的端部17a與板狀部件Ilb的端部17b之間的間隔變大。然后,如果板狀部件Ila的端部17a與板狀部件Ilb的端部17b之間的間隔變得大于螺栓20的直徑,則所夾持的螺栓20向螺栓貯存部30落下(參照圖6C)。
[0031]通過上文說明了的動作,能夠使螺栓回收裝置I所保持的螺栓20向螺栓貯存部30落下而進行回收(貯存)。這樣的動作能夠在滿足規定的條件時實施。在此,規定的條件能夠任意確定。
[0032]例如,可以形成為:在利用螺栓回收裝置I夾持圖5A?圖5C所示的由卸下裝置2保持的螺栓20后,當卸下裝置2從螺栓回收裝置I脫離時,螺栓20落下。另外,例如,可以形成為:在螺栓回收裝置I設置開關(未圖示),當作業者按壓該開關時螺栓20落下。另外,例如,可以形成為:在螺栓回收裝置I設置計時器(未圖示),在利用螺栓回收裝置I夾持螺栓20后,在經過規定的時間后自動地使螺栓20落下。進而,可以形成為:在從作業者按壓開關起經過了規定的時間后自動地使螺栓20落下。此外,對于在卸下裝置2從螺栓回收裝置I脫離時使支承部件12a、12b轉動的機構、在作業者按壓開關時使支承部件12a、12b轉動的機構、以及在經過規定的時間后使支承部件12a、12b轉動的機構,可以使用一般的技術構成,因此省略說明。
[0033]接下來,使用圖7A?圖7H對使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回收螺栓的動作進行說明。在圖7A?圖7H中,作為一例,對卸下使用螺栓44安裝于車輛41的前方下部的底部支承件43的作業進行說明。
[0034]如圖7A所示,首先,作業者42將臺車45配置在底部支承件43的下部。隨后,如圖7B所示,作業者42使搭載于臺車45的螺母板手46(與圖5A?圖5C的卸下裝置2對應)上升,卸下固定底部支承件43的螺栓44。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作業者42將螺母扳手46的把手部抬起,螺母扳手46上升。由此,底部支承件43以及螺栓44從車輛41被拆除。隨后,如圖7C所示,作業者42使螺母板手46下降。此時,所卸下的螺栓44被保持在螺母板手46的套筒24的前端(參照圖5A)。另外,所卸下的底部支承件43被載置于臺車45的承載部。
[0035]如圖7D所示,作業者42使裝載有底部支承件43以及螺栓44的臺車45移動至回收貨車50。在此,在回收貨車50設置有回收底部支承件43的回收擱板51、螺栓回收裝置52(與圖5A?圖5C的螺栓回收裝置I對應)以及螺栓貯存部53(與圖6A?圖6C的螺栓貯存部30對應)。隨后,如圖7E所示,作業者42使載置有底部支承件43的承載部47上升。然后,如圖7F所示,使載置于承載部47的底部支承件43移動至回收貨車50的回收擱板51。另外,作業者42使螺母板手46上升,將所卸下的螺栓44插入于螺栓回收裝置52。隨后,如圖7G所示,作業者42使螺母板手46下降。通過該動作,螺栓44被保持于螺栓回收裝置52。此外,將螺栓44保持于螺栓回收裝置52的動作與在上述的圖5A?圖5C中說明了的動作相同。
[0036]隨后,如圖7H所示,在臺車45從回收貨車50脫離后,螺栓回收裝置52所保持的螺栓44落下至螺栓貯存部53。借助這樣的動作,能夠在將安裝于車輛41的底部支承件43以及螺栓44卸下后將所卸下的底部支承件43以及螺栓44移動至回收貨車50。作業者42在將底部支承件43以及螺栓44移動至回收貨車50后,重復進行回收接下來的車輛的底部支承件以及螺栓的作業。另外,載置于回收貨車50的回收擱板51的底部支承件43移動至未圖示的生產線側發射器(shooter)。另外,貯存于螺栓貯存部53的螺栓在貯存量多于規定的量時被移至其他容器。
[0037]這樣,通過使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回收系統,能夠不給作業者帶來負擔地回收組裝車輛時在低位置產生的螺栓。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螺栓回收裝置I具備引導部件15,然而,該引導部件15并非用于夾持螺栓20的部件,僅僅是為了將螺栓20插入于鄰接區域18而進行引導的部件,因此,也可以并不設置引導部件15。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第I端部17a以及第2端部17b為直線狀端部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為了加長板狀部件與螺栓之間的接觸面積,進一步增強板狀部件夾持螺栓的力,也可以將第I端部17a以及第2端部17b中的至少一方形成為凹弧狀。
[0038]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僅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的結構,當然包括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申請的主旨的范圍內能夠得出的各種變形、修正、組合。
【主權項】
1.一種螺栓回收裝置,用于回收螺栓,其特征在于,具備: 引導部件,所述引導部件具有在上下方向貫通該引導部件的開口部; 第I板狀部件,所述第I板狀部件具備第I端部;以及 第2板狀部件,所述第2板狀部件具備第2端部, 在所述開口部的上側,所述第I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相互對置地配置,以便規定鄰接區域,其中, 伴隨著所述螺栓被從所述開口部內朝所述鄰接區域插入, 所述第I板狀部件以及所述第2板狀部件與所述螺栓抵接而朝上方轉動, 所述第I端部以及所述第2端部與所述螺栓的側面抵接而夾持該螺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備螺栓貯存部,所述螺栓貯存部貯存所述螺栓,其中, 構成為:當滿足規定的條件時,所述第I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至少分離至比所述螺栓的直徑大的間隔,由此使所述螺栓落下至所述螺栓貯存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螺栓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以頭部朝下的方式插入所述鄰接區域。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螺栓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端部以及所述第2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為凹弧狀。5.一種螺栓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具備: 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螺栓回收裝置;以及 卸下裝置,所述卸下裝置具備:卸下機構,所述卸下機構構成為將所述螺栓從規定的部件卸下并保持在所述卸下機構的前端;以及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構成為使所述卸下機構升降, 所述升降機構構成為:通過使所述卸下機構上升而將所述螺栓從所述開口部側朝所述鄰接區域插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螺栓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下機構構成為將所述螺栓以所述螺栓的頭部朝下的方式保持。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螺栓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下機構在所述卸下機構的前端具有與螺栓的頭部嵌合的套筒, 所述套筒構成為通過在與所述螺栓的頭部嵌合的狀態下旋轉而將所述螺栓從所述規定的部件卸下。8.一種螺栓回收裝置,用于回收螺栓,其特征在于,具備: 第I板狀部件,所述第I板狀部件具備第I端部;以及 第2板狀部件,所述第2板狀部件具備第2端部, 所述第I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相互對置地配置,以便規定鄰接區域,其中, 伴隨著所述螺栓被朝所述鄰接區域插入, 所述第I板狀部件以及所述第2板狀部件與所述螺栓抵接而朝上方轉動, 所述第I端部以及所述第2端部與所述螺栓的側面抵接而夾持該螺栓。
【文檔編號】B25B23/02GK106078595SQ201610268548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7日 公開號201610268548.3, CN 106078595 A, CN 106078595A, CN 201610268548, CN-A-106078595, CN106078595 A, CN106078595A, CN201610268548, CN201610268548.3
【發明人】三浦一也, 佐川尚
【申請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