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完美鎖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完美鎖包括無鎖芯的鎖或有鎖芯的非空轉鎖或空轉鎖,設置有變匙彈子和鎖銷或休眠彈子和變匙鎖銷來實現不同開鎖權限A鑰匙、B鑰匙的解鎖或解鎖權的終止;設置有加強和遮擋及隱藏功能的鎖蓋,使所述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隱藏于鎖內,由鑰匙進入遮擋內解鎖,或在鎖芯轉動一角度下,使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才從彈子槽進入鎖蓋遮擋區域內的鑰匙孔中與鑰匙或防技鑰匙接觸解鎖,所述彈子為防技彈子或非防技彈子,所術防技彈子不與向一個方向施加移動彈力的彈簧接觸,使防技彈子可雙向移動,因此難以確定所述彈子上的撥臺或撥槽在鑰匙孔或彈子槽中的移動方向及移動距離,解決了現已知鎖存在技術開鎖,互開率高的問題,是對技術開鎖的終結。
【專利說明】--矛中$11幸貞
[0001 ]所屬領域
[0002] 本發明涉及門、交通工具、保險柜等防盜領域及手銬等用鎖,屬于鎖具技術領域。
[0003] 背景情況
[0004]已知的所述鎖中,存在以下的不足:1、與鑰匙接觸的彈子包括葉片彈子都是由彈 子一端頭或彈子上的卡臺與向一個方向施加移動彈力的彈簧、鎖芯或鎖殼順序接觸,彈子 移動方向和彈力方向一致,可確知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在鑰匙孔移動的方向及移動的 距離,同時,鑰匙與彈子接觸下,所述彈子仍可向彈簧施力的方向移動,這就為非配合鑰匙, 開鎖工具提供了技術開鎖,及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從閉鎖到解鎖狀態移動的距離小, 是已知鎖的密容量低,防技術開鎖差的主要原因。2、已知的空轉鎖在安全性上有了提高,但 已知空轉鎖都無法配置兩把及以上數把不同開鎖權限鑰匙來解鎖,不能滿足人們因裝修房 屋或鑰匙丟失等發生后,輕松的用第二把鑰匙解鎖自動終止使用中第一把鑰匙的開鎖權, 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及安全留下隱患。3、已知非空轉鎖配置有兩把及以上數把不同開 鎖權限的鑰匙,因是非空轉鎖,防技術和破壞開鎖差,所述的不同開鎖權限的A鑰匙與B鑰匙 的差異極小,而且在鑰匙特定的端口上,這就為裝修人員輕松的將裝修用的A鑰匙復制為鎖 主人使用的B鑰匙,而盜竊鎖主人的財產。4、已知鎖的所述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都在未 遮擋的鑰匙孔中,而未隱藏于鎖內,這就為技術開鎖或破壞開鎖提供了方便。5、已知鎖的所 述彈子與鑰匙接觸解鎖的方法都是由鎖上的所述彈子同時與鑰匙接觸來解鎖就存在用非 配套鑰匙一次性輕松技術開鎖問題,而不是采用鑰匙首先使部分彈子進入解鎖狀態后,在 鎖芯轉動一角度后,才使所述鎖上的另一部分彈子進入解鎖狀態,或使所述鎖上的另一部 分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才從非鑰匙孔進入到被鎖蓋遮擋的鑰匙孔中與鑰匙接觸解鎖,經 鑰匙兩次解鎖才完成開鎖,以阻止技術開鎖。6、已知鎖尤其是空轉鎖上,與鑰匙接觸的所述 彈子上設置的凹槽形狀都是V形凹槽,由V形凹槽與鎖上的控制鎖芯轉動的鎖銷上的V形底 邊接觸的方式解鎖,由于V形凹槽的凹槽口大于凹槽底,大于鎖銷的V形底邊上的底,這就使 開鎖鑰匙的形狀存在一定差異的范圍內都可將鎖銷上的V形底邊上寬很窄的底進入寬度大 的V形凹槽的凹槽口中來解鎖,這就是目前已知鎖上采用V形凹槽的彈子存在密容量低,互 開率高,防技術開鎖差的主要問題。7、已知鎖都是單一的設置為非空轉鎖或空轉鎖,使各種 鎖存在的問題無法解決,如能實現既具有非空轉鎖的功能又具有空轉鎖的功能的鎖中鎖, 需通過兩次及以上數數鑰匙解鎖才能完成開鎖,就必然克服現有一次性解鎖存在的問題。 8、已知鎖上配置的鑰匙,不能使所述彈子雙向移動,不能使所述彈子的凹槽與鎖銷上的底 邊在精準對齊下解鎖。8、已知鎖采用以銅材為主的鎖體和鎖芯,鎖的防破壞差,導致用工具 將鎖體破壞來開門,如能將鎖蓋及連接有破壞的不銹鋼之類的材質的加強板與鎖體連在一 起就可解決鎖的防破壞和防技術開鎖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已知鎖存在的所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完美鎖。所述完美 鎖,包括無鎖芯的鎖或有鎖芯的鎖,有鎖芯的鎖又包括有在閉鎖下鎖芯可轉動小于或大于 360度的空轉鎖或不能轉動的非空轉鎖;所述鎖的解鎖包括由鑰匙一次解鎖或鑰匙兩次解 鎖;所述鎖上與鑰匙接觸的彈子的形狀有彎曲形的或非彎曲形的圓條彈子或非圓條彈子, 所述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包括有彈子的一端頭或彈子上突起的撥臺或彈子上凹入的 撥槽,放置在鑰匙孔或非鑰匙孔或鎖的外表面,在所述彈子上設置有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
底邊或V形底邊或L形底邊
凹槽或V形凹槽或L形凹槽;所述彈子包括有 防技彈子或非防技彈子,所述非防技彈子的設置方式是非防技彈子與鎖殼或鎖芯上向一個 方向施加移動彈力的彈簧接觸,非防技彈子移動方向和彈簧彈力方向一致,可準確確定非 防技彈子向某一個方向移動及移動距離,所述防技彈子的設置方式是防技彈子不與向一個 方向施加移動彈力的彈簧接觸,防技彈子能向兩個不同方向移動即雙向移動,使技術開鎖 難以確定移動方向及移動距離;所述非防技彈子包括有A彈子、B彈子、F彈子,所述防技彈子 包括有C彈子、D彈子、E彈子、F彈子,所述F彈子是休眠彈子或變匙彈子,所述E彈子是磁性或 導磁性的彈子;所述彈子放置在鎖芯或鎖殼的彈子槽中,所述鎖芯放置在鎖殼的內孔中;其 特征是:
[0006] 在所述鎖上設置有所述休眠彈子(5)和變匙鎖銷(23、47)或所述變匙彈子(130、 221)和鎖銷(97、116)或所述休眠彈子(5)和鎖銷(97);來控制或實現兩把及以上數把不同 開鎖權限的A鑰匙、B鑰匙、C鑰匙或解鎖權的終止;
[0007] 或在所述鎖上設置有與鎖銷或變匙鎖銷(23、47、97、116)或控制條(56)接觸的外 壓彈簧(91)或控制銷(28、57、60、89);來控制或實現設置有凹槽口與凹槽底的寬
形凹槽(40、41、67、176、177)的所述防技彈子或非防技彈子的所述鎖,在解鎖后的閉鎖時,
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
(84、118)自動脫離接觸,以實 現閉鎖;使閉鎖下所述彈子不能與鎖銷或變匙鎖銷接觸,使技術開鎖無手感,以阻止技術開 鎖;
[0008] 或在所述鎖上設置有與所述防技彈子或非防技彈子接觸的防技鑰匙或/和設置有 與防破壞和有遮擋及隱藏功能的鎖蓋(13)或有所述鎖蓋功能的門接觸或連接,及在鎖殼 (12)上設置有在閉鎖下與鎖銷或變匙鎖銷(47、97、116)接觸的防技凹槽(119)或階梯形凹 槽(179)或/和與連接條(43)接觸的銷槽(48);來控制或實現對所述鎖的防破壞和技術開 鎖,使所述彈子上與所述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在彈子槽(29、94)或所述門或鎖蓋遮擋的鑰 匙槽(30)中與鑰匙接觸;或在鎖芯上的鑰匙孔(15)進入所述門或鎖蓋的遮檔區域內而隱藏 于鎖內時,才從所述彈子槽進入到鑰匙孔中與鑰匙接觸;或在所述鑰匙上的匙桿(68)由鎖 殼上容匙槽(14)驅動進入鑰匙孔(15)而隨鎖芯轉動進入所述門或鎖蓋的遮擋區域內后,所 述鑰匙才使所述彈子進入解鎖狀態;
[0009]或在所述鎖上設置有可雙向移動的防技彈子(即C彈子、D彈子、E彈子、F彈子)或/ 和防技鑰匙,由所述防技彈子與彈子槽(25、94)上的凹槽邊(162)或凹槽邊(150)或所述內 孔(85)接觸,來控制或實現所述防技彈子上與防技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即撥臺(133、143、 213)或撥槽(216)或端頭,在鑰匙孔(15)中或彈子槽(25、94)中或以鎖表面可以雙向移動, 使技術開鎖難以確定移動方向及移動距離,而增加技術開鎖難度,及實現解鎖下使所述彈 子上的所述凹槽(67、83、208)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所述底邊(84、118、142)在精準的相對 位置時才能實現解鎖;
[0010]或在所述鎖上設置有與鑰匙或防技鑰匙接觸的兩組彈子即A組彈子和B組彈子, 或/和鎖殼(12)上設置有防技凹槽或階梯形凹槽或/和銷槽,來控制或實現所述鎖需兩次解 鎖即需同一把鑰匙或兩把不同鑰匙中的一鑰匙,在第一次解鎖下使A組彈子在解鎖狀態;在 第二次解鎖下使B組彈子或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未設在鑰匙孔中的B組彈子在解鎖狀態,以 實現兩次解鎖后才能完成開鎖;
[0011]或在所述鎖上將所述的鎖蓋(13)、所述的控制銷(28、57、60、89)或外壓彈簧(91)、 所述的變匙彈子(130、221)或變匙鎖銷(23、116)或鎖銷(97)、所述的防技鑰匙和防技彈子、 所述的防技凹槽(119)或階梯形凹槽(179)或/和銷槽(48 )、所述的由防技彈子或/和非防技 彈子組成的A組彈子和B組彈子,中的兩個或數個同時設置在所述鎖上,來控制或實現有所 述功能及特征的完美鎖。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解決了已知鎖存在的不足,實現了本發明的任 務。 具體實施方案
[0012] 圖1是空轉鎖在閉鎖下。
[0013] 圖2是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在非鑰匙孔的空轉鎖,在閉鎖下。
[0014]圖3是圖1中鎖蓋及加強板的A-A圖。
[0015] 圖4是圖1中設有容匙槽的空轉鎖,在閉鎖下。
[0016] 圖5是彎曲防技鑰匙鎖解鎖圖。
[0017] 圖6是圖1上設有與鑰匙接觸的控制銷在閉鎖下的C-C圖。
[0018] 圖7是圖1上的鑰匙孔及鑰匙上的匙桿進入所述鎖蓋內解鎖的B-B圖。
[0019]圖8是圖7從解鎖后進入閉鎖狀態的B-B圖。
[0020] 圖9是圖1中控制銷與鑰匙接觸下進入解鎖狀態,實現解鎖。
[0021] 圖10是圖1在閉鎖的D-D圖,休眠彈子在休眠狀態,由A鑰匙解鎖。
[0022] 圖11是圖10在B鑰匙解鎖下,休眠彈子在工作下,A鑰匙開鎖權終止。
[0023] 圖12是圖1在閉鎖下的J-J圖。
[0024] 圖13是圖1設置的月牙彈子的空轉鎖,在閉鎖下的I-Ι圖。
[0025] 圖14是圖13在鑰匙解鎖下,空轉鎖在解鎖下的I-Ι圖。
[0026] 圖15是圖1上設置不與鑰匙接觸的一種控制銷在解鎖狀態。
[0027] 圖16是圖15解鎖后進入閉鎖時,控制銷使所述鎖自動在閉鎖下。
[0028] 圖17是圖1中設有B彈子鎖在閉鎖下的B-B圖。
[0029] 圖18是圖17鑰匙使設有B彈子的空轉鎖進入解鎖狀態圖。
[0030] 圖19是圖1的在閉鎖下的B-B圖,彈子上設有與鑰匙接觸的撥槽。
[0031] 圖20是圖19解鎖下的B-B圖。
[0032] 圖21是圖1空轉鎖在閉鎖下的I-Ι圖,
[0033] 圖22是圖1在閉鎖的B-B圖,月牙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在彈子槽中。
[0034] 圖23是圖1在閉鎖下的B-B圖,葉片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在彈子槽中。
[0035] 圖24是圖1在閉鎖的B-B圖,葉片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在鑰匙槽中。
[0036] 圖25是非空轉鎖在閉鎖的B-B圖,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在鑰匙槽中。
[0037]圖26是圖25由鑰匙上的匙桿進入鑰匙槽中與所述彈子接觸解鎖。
[0038]圖27是圖2空轉鎖上的E-E圖,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在鎖表面。
[0039] 圖28是圖2空轉鎖在閉鎖下的F-F圖。
[0040]圖29是圖28在穿戴鑰匙解鎖下,進入解鎖下F_F圖。
[0041]圖30是圖1或圖2的G-G圖,解鎖后的開鎖過程中控制銷在閉鎖狀態。
[0042]圖31是圖1為非空轉轉鎖上,防技彈子中的C彈子在閉鎖下的I-Ι圖。
[0043]圖32是圖31在解鎖狀態下圖。
[0044] 圖33是圖1為非空轉鎖時,對在閉鎖的I-Ι圖,設置有防技彈子。
[0045] 圖34是圖1空轉鎖在閉鎖下的B-B圖,設置有防技彈子在閉鎖下。
[0046] 圖35是圖1空轉鎖在閉鎖的B-B圖,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在彈子槽中。 [0047]圖36是圖35在解鎖下圖,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進入鑰匙孔。
[0048] 圖37是圖1空轉鎖在閉鎖的B-B圖,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在彈子槽中。
[0049] 圖38是圖37解鎖下,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進入鑰匙孔中。
[0050] 圖39是空轉鎖,C彈子與相反方向施加彈力的兩個彈簧接觸圖。
[0051] 圖40是非空轉鎖,C彈子的同一卡臺與相向施加彈力的兩個彈簧接觸圖。 [0052]圖41是空轉鎖,C彈子上表面或凹槽與彈簧、鎖銷或變匙銷鎖順序接觸圖。 [0053]圖42是圖1為非空轉鎖,在閉鎖下,E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在彈子槽中。 [0054]圖43是圖1空轉鎖在閉鎖的C-C圖,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在彈子槽中。 [0055]圖44是圖1或圖2未啟用B鑰匙解鎖時,休眠彈子在休眠狀態。
[0056]圖45是圖44A鑰匙解鎖時,休眠彈子在休眠狀態,確保A鑰匙解鎖。
[0057]圖46是圖44B鑰匙解鎖,休眠彈子進入工作,A鑰匙解鎖功能被終止。
[0058]圖47是在圖1或圖2在實施方案的解鎖下,由A鑰匙解鎖。
[0059]圖48是圖47B鑰匙解鎖,休眠彈子進入工作,A鑰匙解鎖功能終止。
[0060]圖49是圖47的K-K圖,休眠彈子在不工作的休眠狀態。
[0061 ]圖50是一種變匙鎖銷的形狀結構圖,包括X-X圖。
[0062 ]圖51是圖1或圖2-種變匙鎖銷的結構圖。
[0063] 圖52是圖51未啟用B鑰匙解鎖下,子銷可移動使休眠彈子在休眠狀態。
[0064] 圖53是圖51B鑰匙解鎖下,子銷不能移動,A鑰匙解鎖功被終止。
[0065] 圖54是非圓條形彈子圖及設有防技凹槽、凹槽、撥槽、撥臺的圖。
[0066]圖55是3號控制銷結構圖。
[0067]圖56是4號控制銷結構圖。
[0068]圖57是圖1或圖2中的休眠彈子改為變匙彈子,是一種變匙彈子結構圖。 [0069 ]圖58是圖57在未啟用B鑰匙解鎖時,變匙彈子上的凹槽是可移動。
[0070] 圖59是圖57B鑰匙解鎖,變匙彈子上凹槽不能移動,A鑰匙解鎖權能終止。
[0071] 圖60是圖1或圖2上將休眠彈子改為變匙彈子,一種變匙彈子結構圖。 [0072]圖61是圖60A鑰匙解鎖下,變匙彈子上凹槽位置未移動。
[0073]圖62是圖60B鑰匙解鎖,變匙彈子上的凹槽位置移動,A鑰匙解鎖權終止。 [0074]圖63是設有曲線形內銑槽的防技鑰匙結構圖,包括L-L圖和N-N圖。
[0075] 圖64是設有曲線中銑的防技術鑰匙的結構圖,包括G-G圖和P-P圖。
[0076] 圖65是設有曲線形中銑的防技鑰匙結構圖,包括T-T圖。
[0077]圖66設有多功能外銑的防技術鑰匙結構圖,包括J-J圖和P-P圖。
[0078]圖67是設有多功能的外銑的防技術鑰匙結構圖,包括Z-Z圖和V-V圖。
[0079]圖68是一種鑰匙環形狀的穿戴鑰匙結構圖。
[0080] 圖69是一種鑰匙環的孔徑可調的穿戴鑰匙結構圖。
[0081] 圖70是一種彎曲的防技鑰匙圖。
[0082]圖71是一種彎曲的防技術鑰匙圖。
[0083]圖72是一種彎曲的防技鑰匙圖,即圖73、圖74的Y-Y圖。
[0084]圖73是一種防技術鑰匙結構圖,包括a-a圖。
[0085]圖74是一種防技鑰匙結構圖,包括b-b防技鑰匙圖。
[0086]圖75是有兩組彈子及鎖殼有階梯形凹槽,有非空轉鎖和空轉鎖特征的鎖中鎖。 [0087]圖76是圖75鑰匙第一次解鎖,A組彈子在解鎖狀態,實現對非空轉鎖解鎖。
[0088]圖77是圖75鑰匙第二次解鎖,使B組彈子進入解鎖狀態,實現空轉鎖解鎖。
[0089]圖78是圖75中A組彈子、B組彈子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之間的距離不相同。
[0090] 圖79是有兩組彈子的鎖,A組彈子和B組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不在一起。
[0091] 在圖1至圖26,圖30至圖38、圖41至圖43、圖44至圖62、圖63至圖74中,圖1是一種配 置有兩把及以上數把不同開鎖權限鑰匙的空轉鎖在閉鎖下,在所述圖中,與鑰匙接觸的A彈 子(7、70、26、124、132)、休眠彈子(5)和1號控制銷(28)分別與向一個方向施加移動彈力的 彈簧(27、29、31、42、32 )、鎖芯(21)順序接觸;所述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中:A彈子(26) 的一端頭(11)在彈子槽(25)中;A彈子(7)的一端頭(8)在鑰匙孔(15)中;防技術開鎖的阻技 彈子(10)的一端頭(9)槽穿鑰匙孔后與鑰匙(15)接觸;休眠彈子(5)的一端頭(50)在彈子槽 中(見圖10)。閉鎖下,A彈子(26、7、10)、休眠彈子(5)及1號控制銷(28)上的
形凹槽(67) 或V形凹槽(83)與變匙鎖銷(23)上的
形底邊(84、118)或V形底邊(81)在錯位的閉鎖狀態 (見圖4、圖10、圖13、圖16、圖17、圖19); 1號控制銷(28)上的非V凹槽的表面與變匙鎖銷(23) 接觸(見圖6);阻技彈子(10)上的
形凹槽與變匙鎖銷上的
形底邊在相對位置的解鎖 狀態,來阻止非配套鑰匙進入鑰匙孔解鎖。變匙鎖銷(23)與縱向驅動彈簧(22)、鎖芯順序接 觸,在未啟用B鑰匙解鎖而由A鑰匙解時,由變匙鎖銷的一端頭(6)上的T形卡臺(87)與休眠 彈子(5)表面接觸(見圖10),使變匙鎖銷上的底邊與休眠彈子只能在相鄰位置,休眠彈子在 不工作的休眠狀態。鎖芯(21)上與鑰匙孔(15),鎖殼上的V形容匙槽(14)在相對位置,與鎖 蓋(13)上的鑰匙口(17)相通(見圖1、圖3、圖4)。所述鎖蓋是有防破壞、遮擋及隱藏功能。鎖 蓋(13)上有中心孔(64),從中心孔上的凹入鎖殼的凹槽(17)是鎖蓋上鑰匙口,中心孔(64) 的半徑小于或等于鑰匙孔(15)到鎖芯(21)中心的半徑,鎖蓋(13)在鎖的一端頭(見圖3),鎖 蓋上的加強板(2)與鎖殼(12)相連來防破壞開鎖,中心孔(64)與鎖芯一端頭之間有容納連 接桿的轉動的圓形槽(18),另一種鎖蓋是用固定所述鎖的門,即門上也設有中心孔(64),從 中心孔上也凹入有鑰匙口( 17),將門上或鎖蓋(13)的中心孔(64)上的中心與鎖芯(21)上的 軸中心設在同一條直線上,使門上的鑰匙口(17)與鎖芯上的鑰匙孔及鎖殼上容匙槽(14)在 相對位置。門上的中心孔的半徑也小于鑰匙孔(15)到鎖芯的半徑;解鎖時,鑰匙孔隨鎖芯轉 動進入門或鎖蓋的遮擋區域內而隱藏于鎖內,來防技術和破壞開鎖。鎖殼(12)的內孔(85) 中放置有鎖芯(21)和附芯(34),附芯與鎖芯相鄰設置(見圖12),附芯上的開口槽(93)與連 接條(43)-端頭(92)是可移動的配合接觸,將連接條與附芯連接在一起。閉鎖下,連接條在 鎖殼(12)上的銷槽(48)中與限位作用的T形釘(46)、彈簧(45)順序接觸(見圖12);附芯(34) 的中心上有非圓形孔(96)與非圓形的雙向連接片(95)接觸,雙向連接片與撥輪(37)上的非 圓形孔接觸,撥輪上有與帶動鎖舌移動的凸臺(3),或驅動控控鎖舌移動的鎖體接觸。雙向 連接片的一端頭與經附芯(34)孔中的滑塊(35)、滑銷(4)的表面順序接觸,滑銷上設有帶斜 坡的凹槽,滑銷的一端與彈簧(33)、鎖芯順序接觸,滑銷的另一端在鑰匙孔中與鑰匙接觸 (見圖1)。所述空轉鎖上還沒有另一個鑰匙口(1),該鑰匙口與鎖上的另一個鎖芯上的另一 個鑰匙孔相通,以實現所述鎖可在門內外解鎖。鑰匙孔(15)的一部分區域上有凹入彈子槽 的防技凹槽(16),使鑰匙孔與防技凹槽、彈子槽順序相通,即在鑰匙口(17)相鄰的鎖芯的一 端頭上未設防技凹槽(見圖1),而在鑰匙孔與防技凹槽之間形成一個凸臺來遮擋彈子槽,以 阻止技術開鎖。防技凹槽(16)的凹槽寬小于彈子槽(25)的孔徑或寬(見圖4),但大于防技鑰 匙上的匙面(69、101)的厚(見圖66)。所述鎖的解鎖鑰匙(見圖66),匙桿(68)與鑰匙手把 (72)連接,在匙桿上有突起的匙面(69、101)(見圖P-P)上是曲線形外銑(238),在匙面(101) 一端(239)與鑰匙把(72)之間的匙桿(68)上未設匙面及曲線形外銑,曲線形外銑(238)上有 可進入鑰匙孔(15)的凹槽(237),有可進入彈子槽(25)的頂點(234),有接納彈子一端頭的 孔(233)以確保阻技彈子的一端頭在橫穿鑰匙孔(15)后與鑰匙孔接觸,使阻技彈子保持在 解鎖狀態,來阻止技術開鎖。匙桿的一表面上有與V形容匙槽(14)滑動接觸的弧形面。另一 種實施方案是圖1的所述鎖上設置有所述鎖蓋(13)或與有鎖蓋功能的門及接觸或連接。解 鎖鑰匙是將圖66防技鑰匙上匙桿(68)的一端頭,與鑰匙手把(72)上的連接桿(71)上的彎曲 頭(70)連接(見圖72 ),或與鑰匙手把(72)上設有凹槽(263)的連接桿(71)連接,使所述凹槽 (263)與匙桿(68)在同一條直線上(見圖71),所述凹槽(263)的凹槽寬約大于鎖蓋或門的厚 度,或與鑰匙手把(72)上的連接桿(71)的一端頭錯位或并聯連接(見圖70)。所述連接桿 (71)與匙桿(68)不在同一條直線上,而構成彎曲的防技鑰匙。首先用A鑰匙解鎖,匙桿(68) 經鎖蓋(13)或門(13)上的鑰匙口(17)進入鑰匙孔(15)和容匙槽(14),鑰匙帶動鎖芯(21)轉 動一角度,V形容匙槽使匙桿向鑰匙孔(15)中移動,在鑰匙孔(15)進入鎖蓋(13)的遮擋區域 內而隱藏于鎖內時(見圖5和圖7),匙桿(68)與內孔(85)接觸,在鑰匙孔(15)中,匙桿上的外 銑(238)上的頂點(234),從鑰匙孔經防技凹槽(16)進入彈子槽(25)中與設在彈子槽中的彈 子上端頭(11)接觸,或使彈子上設置在鑰匙孔中的端頭和頂點一起進入彈子槽中,所述彈 子(26)等才進入解鎖狀態。外銑(238)上凹入的凹槽(237)在鑰匙孔(15)中與彈子(7)上的 一端頭(8)接觸,使彈子(7)進入解鎖狀態。匙桿上的孔(233)接納阻技彈子(10)的一端頭 (9),使阻技彈子的端頭(9)經孔(233)而保持橫穿鑰匙孔(15)下的解鎖狀態,以阻止非配套 鑰匙的技術開鎖。所述匙面上的曲線形外銑(238)與1號控制銷(28)的一端頭(9)接觸,使1 號控制銷(28)的表面與變匙鎖銷(23)的V形底邊(81)脫離接觸,而由1號控制銷上的V底邊 (81)脫離接觸,由1號控制銷上的V形凹槽(83)與所述的V形底邊(81)在相對位置(見圖9)。 變匙鎖銷(23)上的防技邊(66)的寬大于或等于鑰匙孔(15)從鑰匙口(17)的相對位置到進 入鎖蓋的遮接區域內時,鎖芯轉動的一個角度下,都保持防技邊(66)與連接條(43)接觸。因 此,在解鎖下,各彈子上的凹槽(67)與變匙鎖銷的底邊(84、118)在相對位置時,鎖殼上與T 形釘(46)接觸的彈簧(45),使連接條(43)進入鎖芯(23)的鎖銷槽(24)中防技邊(66)接觸 (見圖7),變匙鎖銷上的底邊進入彈子及控制銷的凹槽中;使附芯(34)與鎖芯(21)經連接條 (43)連接在一起(見圖1、圖12) j鑰匙不能使休眠彈子(5)的凹槽(67)與變匙鎖銷(23)上的 底邊在相對位置(見圖10),變匙鎖銷一端頭上的T形凸臺(87)與休眠彈子的表面保持接觸, 即T形凸臺(87)與休眠彈子上與凹槽(67)相連的T形孔(88)在錯位狀態(見圖10),縱向驅動 彈簧(22)不能使變匙鎖銷縱向移動,使休眠彈子保持在不工作的休眠狀態,變匙鎖銷橫向 移動時,休眠彈子不能與所述底邊接觸,確保Α鑰匙解鎖下,變匙鎖銷能橫向移動。又因鑰匙 與滑銷(4)接觸,使滑銷上的非凹槽部位與滑塊(35)接觸,滑塊移動,使雙向連接片(95)與 附芯(34)和撥輪(37)上的非圓形孔接觸,而將撥輪與附芯連在一起。經鑰匙使撥輪與鎖芯 同步轉動,由撥輪上凸臺帶動控制機構使鎖舌移動完成開鎖或開門。解鎖后的閉鎖,鎖芯反 方向轉動,在鑰匙孔(15)與容匙槽(14)在相對位置時,因所述強力彈簧(29)的彈力大于與 所述彈子或T形釘接觸的所述彈簧的彈力,強力彈簧(29)經1號控制銷(28)使匙桿(68)從鑰 匙孔(15)進入容匙槽(14)中,由控制銷上的非V形凹槽的邊或表面與變匙鎖銷上的V形底邊 (81)壓力接觸,使變匙鎖銷移動,所述底邊(84)從所述凹槽(67)退出,所述連接條(43)從鎖 芯(21)進入鎖殼(12)上的所述銷槽(48)中。在匙桿(68)從鑰匙孔進入容匙槽后,所述曲線 形外銑在鑰匙孔中,與各所述彈子接觸的彈簧(27、31、42),使各彈子移動,由所述彈子的非 凹槽部位與變匙鎖銷上底邊在相對位置,各所述彈子進入閉鎖狀態。所述匙桿(68)及外銑 (238)從鑰匙孔和容匙槽退出,所述滑銷(4)接觸的彈簧(33)使其移動,將所述非圓形的雙 向連接片與撥能(37)脫離接觸,阻技彈子又進入閉鎖下在解鎖狀態,來阻止非配套鑰匙解 鎖;附芯不能轉動,鎖芯在閉鎖下可大于360度角空轉動來阻止技術開鎖,完成閉鎖。由于匙 桿(68)及匙面和外銑(238)可進入鎖蓋(13)內,在隱藏下解鎖,鑰匙手把及連接桿在鎖蓋 外,實現帶動鎖芯轉動開鎖。在需終止A鑰匙解鎖時,啟用B鑰匙解鎖,B鑰匙與A鑰匙的差別 在于,A鑰匙的寬或長比B鑰匙的寬要窄或長要短,或A鑰匙與B鑰匙有至少一個部位的形狀 不相同,導致A鑰匙不能使休眠彈子進入解鎖狀態。因此,B鑰匙解鎖過程同前述的A鑰匙相 同。B鑰匙與A鑰匙解鎖的唯一不同點是,B鑰匙使休眠彈子(5)上的凹槽(67)與變匙鎖上的 底邊在相對位置,或在同一條直線,使變匙鎖銷的一端T形凸臺(87)與休眠彈子上凹槽(67) 相連的T形孔(88)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見圖11),B鑰匙使所述彈子在解鎖狀態下,在縱 向驅動彈簧(22)的彈力下,變匙鎖銷縱向移動,所述T形凸臺(87)經休眠彈子上的T形孔 (88)通過,使變匙彈子上的所述底邊與休眠彈子在相對位置上,休眠彈子進入到不可逆轉 的工作狀態,A鑰匙的解鎖功能終止,由B鑰匙解鎖。
[0092] 在圖1、圖17、圖18中,圖17是圖1在閉鎖下的B-B圖,圖18是圖1在解鎖下的B-B圖, 在本實施方案中,將銷槽(48)改為防技凹槽(119)以實現閉鎖下鎖芯可轉動小于360度或小 于90度的空轉鎖,將圖1中的連接條(43)、T形釘(46)、彈簧(45)取消,將圖1中的1號控制銷 取消,由外壓彈簧(91)代替控制銷的功能,將變匙鎖銷(23)上的防技邊(66)改為控制邊 (117 ),圖17中是將圖1中的Α彈子改為Β彈子(116 ),Β彈子未設凹槽,由與Β彈子接觸的圓形 彈珠(120)代替B彈子上的凹槽。所述B彈子(121)與彈珠(120 )、銷子(90 )、向一個方向施加 移動彈力的彈簧(27)、鎖芯(21)順序接觸;B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在彈子槽(25)中而隱 藏于鎖內,變匙鎖銷(116)的底邊(118)方向與外壓彈簧(91)、鎖芯(21)順序接觸,使變匙鎖 銷(116)上的控制邊(117)與鎖殼(12)上的防技凹槽(119)接觸,防技凹槽的凹槽寬應保證 鑰匙孔(15)在與鎖蓋(13)上的鑰匙口(17)相通位置或在與容匙槽(14)的相對位置到鑰匙 孔(15)隨鎖芯轉動一角度小于360度進入鎖蓋(13)的遮擋區域內而隱藏于鎖內時,控制邊 與防技凹槽都保持著接觸的閉鎖狀態,鎖芯(21)的外表面與鎖殼(12)的內孔(85)是可轉動 的配合接觸。閉鎖下,變匙鎖銷上的底邊(118)與所述彈珠(120)或彈珠上形成的凹槽(122) 在錯位狀態下(見圖17)。防技鑰匙解鎖(見圖18),鑰匙上的匙桿(68)及外銑(238)從鎖蓋上 的鑰匙口(17)進入鑰匙孔(15)和容匙槽(14),然后經鑰匙帶動鎖芯轉動一角度(詳見第一 實施方案),鑰匙孔及匙桿(68)進入鎖蓋遮擋區而隱藏于鎖內時,匙桿上的外銑使所述彈子 移動進入解鎖狀態,匙桿(68)上的外銑(268)進入彈子槽(25)中與B彈子(121)接觸使其移 動,彈珠(120)與LJ形底邊(118)在相對位置,使B彈子進入解鎖狀態。外壓彈簧(91)使變匙 鎖銷或鎖銷(116)上的底邊(118)不能與B彈子、及銷子接觸,這就消除了技術開鎖通過手感 來解鎖的途徑。在鑰匙帶動鎖芯(21)轉動下,底邊(118)進入B彈子與銷子之間的L」形空間 (122)而將彈珠(120)移動,使變匙鎖銷上的控制邊(117)與鎖殼上的內孔(85)接觸而完成 開鎖。解鎖后的閉鎖,鎖芯復位轉動使鑰匙孔(15)與容匙槽(14)在相對位置時,所述外壓彈 簧(91)使1_1形底邊從彈子上的L」形凹槽(122)退出,所述彈子接觸的彈簧使鑰匙上的匙 桿進入容匙槽,外銑進入鑰匙孔,彈子上的L_J形凹槽(122)與鎖銷上的底邊在錯位狀態的 閉鎖下(圖17)鑰匙輕松從鎖上取出,完成閉鎖。
[0093]現介紹所述彈子中的與鑰匙接觸的防技彈子,防技彈子是不與向一個方向施加移 動彈力的彈簧接觸,防技彈子能向兩個方向移動特征,來增加彈子的移動方向,提高鎖的密 容量,使技術開鎖者難以確定彈子進入解鎖狀態的移動方向。所述防技彈子包括有C彈子、D 彈子、E彈子及作為所述休眠彈子或變匙彈子的F彈子;所述防技彈子在所述鎖上的設置方 式的共同特征是:防技彈子的兩個端頭與放置該防技彈子的彎曲或非彎曲形狀的彈子槽 (25、94)的兩個凹槽邊之間相距的一個距離小于或等于鑰匙孔的寬,由彈子槽的凹槽邊與 防技彈子的接觸,來控制所述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在鑰匙孔中雙向移動。以圖1為 例,在圖31、圖63、圖72中,圖31是圖1在閉鎖下的I-Ι圖,圖31是將圖1中的容匙槽(14)取消 及變匙鎖銷上的防技邊(66)改為控制邊(117 ),將所述的非防技彈子中的A彈子改為防技彈 子中的C彈子(158)。圖63是與防技彈子接觸解鎖的一種防技鑰匙。在圖31中,月牙形的防技 彈子即C彈子(158)外表面(159)與鎖殼(12)上限位作用的T形釘(46)的一端頭(86)、彈簧 (45)順序接觸,將C彈子定位。所述彈簧的彈力不會使C彈子向某一方向自動移動,C彈子 (158)在鎖芯(21)的彎曲形彈子槽(94)中,C彈子的兩個端頭(161)和端頭(163)分別與彈子 槽(94)的兩個凹槽邊(162)和凹槽邊(150)相距一個距離,所述兩個端頭與所述凹槽邊之間 的距離之和小于或等于鑰匙孔(15)的寬,由所述兩個端頭與所述兩個凹槽邊的接觸來實現 C彈子上撥臺(133)在鑰匙孔中雙向移動,即可向兩個方向移動;C彈子上的L」形凹槽(67) 與鎖芯(21)的鎖銷槽(99)中的鎖銷或變匙鎖銷(116)上的1_1形底邊在錯位狀態下,C彈子 在閉鎖下。使鎖銷或變匙鎖銷的所述底邊方向上與外壓彈簧(91)、鎖芯(21)順序接觸,使所 述底邊與所述C彈子的外表面不能接觸。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控制邊與鎖殼(12)上的控制 凹槽(146)接觸,鎖芯不能轉動在閉鎖下,鑰匙孔(15)中還有另外防技彈子或非防技彈子與 鑰匙接觸若干個撥臺(143)。圖63是所述實施方案的解鎖的防技鑰匙,匙桿(68)的一端上的 端口(74)大于尾口(75)的V形導向凹槽(77)上的尾口(75)與匙桿上凹入的曲線形的內銑槽 (78)即曲線形凹槽相連通,所述曲線形內銑槽(78)上的各部位的凹槽寬相同,匙桿(68)上 的一端口上,匙桿(68)鑰匙手把(72)連接構成非彎曲的防技鑰匙,匙桿(68)的一端頭與鑰 匙手把(72)上的連接桿(71)錯位或并聯連接構成彎曲的防技鑰匙(見圖71、圖72、圖73);所 述連接桿(71)上有凹槽(263)時,由所述凹槽(263)與匙桿(68)在同一條直線上;有彎頭 (70)時,由所述彎頭與匙桿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使所述連接桿(71)與所述匙桿(68)不在同 一條直線或平面上。圖32是圖31在解鎖下。解鎖過程簡述如下:防技鑰匙上的匙桿(68)從鑰 匙口進入鑰匙孔(15)的過程中,鑰匙孔中的若干個所述彈子上的撥臺(133、143)(見圖31) 首先依次與匙桿(68)上的所述端口(74)接觸,然后由尾口(75)進入曲線形內銑槽(78)中, 由于內銑槽(78)的凹槽寬稍大于所述撥臺(133、143)的寬或外徑,使內銑槽與撥臺是可滑 動的配合接觸,即撥臺不能與曲線形內銑槽的兩個凹槽邊脫離接觸;在設有鎖蓋時,在匙桿 及內銑槽進入鎖蓋的遮擋區域內后,或在未設鎖蓋時,在匙桿及曲線形內銑槽卻進入鑰匙 孔后將若干個C彈子上的L_J形凹槽(67)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1_1形底邊準確的定位在相 對位置的解鎖狀態。在鑰匙帶動鎖芯轉動下,所述1_1形底邊進入C彈子L_J形凹槽中,鎖芯 得以移動,經鎖芯隨鑰匙轉動完成開鎖或開門。在解鎖后的閉鎖,在鑰匙孔(15)與鎖上的鑰 匙口或容匙槽在相對位置時,所述外壓彈簧(91)使鎖銷或變匙鎖銷的控制邊與鎖殼上的控 制凹槽接觸,將所述L_J形凹槽(67)與所述1_1形底邊脫離接觸,在匙桿從鑰匙孔退出的過 程,所述尾口(75)使各所述C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各個撥臺(133、143)在鑰匙孔(15)中排成 一條直線,將各所述C彈子上的所述1_1形凹槽(67)與所述1_1形底邊在錯位狀態,使各C彈 子在閉鎖狀態,完成閉鎖。C彈子的定位的另一方案是由C彈子(158)的表面(159)與鎖芯 (21)上的彈珠、彈簧順序接觸,其解鎖方法同前述。對于非彎曲的C彈子,由非彎曲的C彈子 上的兩個端頭與放置該C彈子的彈子槽(25)相通的鎖殼(12)上的內孔(85)接觸,或與彈子 槽的兩個凹槽邊接觸,來控制非彎曲的C彈子的雙向移動,使非彎曲C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 撥臺在鑰匙孔中雙向移動;使所述C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所述撥臺(133、143)或撥槽(126) (見圖54中的圖52-54)在鑰匙孔(15)中,或在與鑰匙孔(15)相對位置的彈子槽(25)中,與防 技鑰匙上的曲線形內銑槽(78)(見圖63)或曲線形中銑(227、228、230)接觸(見圖64)或圖73 的曲線形內銑槽(225、226)接觸解鎖。
[0094] 所述C彈子(158)的設置方式還有以下幾種:1、見圖39、圖40、圖41中,C彈子(158) 在鎖芯(21)的彈子槽(25)中,彈子槽與鎖殼(12)上的內孔(85)相通,C彈子(158)的兩個鎖 頭(161)和鎖頭(163)與所述內孔(85)之間有一距離,所述距離小于或等于鑰匙孔(15)的 寬。由內孔與兩個端頭的接觸來控制C彈子的雙向移動,C彈子上與鑰匙接觸一撥臺(133)或 撥槽(126)(見圖54)在鑰匙孔或與鑰匙孔平行的相對位置的彈子槽中雙向移動,移動的最 大距離為鑰匙孔的寬。C彈子上有1_1形凹槽(67)或V形凹槽(144)或L形凹槽。閉鎖下,所述 凹槽(67、144)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底邊(118、142)在錯位上,所述底邊與鎖芯上的外壓彈 簧(91)接觸,使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控制邊(117),與非空轉鎖的鎖殼上的控制凹槽(146) 接觸(見圖40),或與空轉鎖的鎖殼上的防技凹槽(119)接觸(見圖39、圖40)。由C彈子上突起 的兩個卡臺(286)和卡臺(287)與施加反向彈力的兩個彈簧(281)和彈簧(282),鎖芯(21)或 鎖銷或變匙鎖銷(116)順序接觸(見圖39)來定位C彈子;或由所述C彈子上同一卡臺(167)與 施加相向彈力的兩個彈簧(283)和彈簧(284)、鎖芯(12)順序接觸來定位C彈子(見圖40);或 由所述C彈子(158)的表面或C彈子上所述凹槽(144)的凹槽底與彈簧(285)、鎖銷或變匙鎖 銷(116)順序接觸,來定位C彈子(見圖41),所述彈簧(285)既對C彈子定位,又作為所述外壓 彈簧(91)的作用,使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底邊與C彈子在不接觸狀態,來阻止技術開鎖。所 述C彈子的形狀與所述的彈子一樣有圓條形彈子或非圓條形的葉片或月牙形彈子。所述C彈 子可設置凹入彈子的撥槽(126)(見圖54)與圖64或圖65所述的鑰匙接觸解鎖。圖39至圖41 的所述C彈子的解鎖方式見前圖31、圖32的介紹、故略。另一種是由若干個C彈子相互疊加, 各C彈子之間的表面接觸,由其中一個C彈子的表面與彈簧、鎖芯順序接觸,來定位各C彈子, 實現雙向移動。
[0095]所述防技彈子中的另一種彈子是D彈子(160)(見圖34),在鎖芯(21)的彎曲彈子槽 (94)中,圖34與圖31大部分相同,不同的是:D彈子(160)的兩個端頭(164)和端頭(165)與所 述彈子槽(94)上的兩個凹槽邊(162)和凹槽邊(150)之間有一距離,由所述端頭與所述凹槽 邊接觸來控制D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撥臺(143)在鑰匙孔(15)中或與鑰匙孔平行的相 對位置上的彈子槽中雙向移動。若干個所述D彈子的定位是由各D彈子的彎曲長度不完全相 同,或D彈子兩端的寬窄不同導致重心的偏移,以及若干所述D彈子在鎖芯上的不是在相同 位置上疊加設置,鎖芯轉動時,各D彈子轉動方向或距離不完全相同而存在隨機性,來保持 閉鎖。其優點是鎖上無彈簧可用于一些承受高溫的特殊環境使用,在D彈子上同C彈子一樣 設有V形凹槽或L形凹槽或1_1形凹槽(67)。閉鎖下,鎖芯(21)可大于360度角空轉動。鎖銷 (97)在鎖殼(12)的銷槽(48)中與T形丁 (46)、彈簧(45)順序接觸,鎖銷上底邊與D彈子上1_1 形凹槽(67)在錯位狀態。解鎖時,由圖63所述的鑰匙解鎖(見前述),所述控制銷(28)或后面 介紹的2號至4號控制銷與鎖銷或控制條(56)脫離接觸,(見前述),鑰匙上的曲線形內鎖槽 (78)(見圖63)與若干個所述D彈子(160)上的若干個撥臺(143)依次滑動接觸到停止所述D 彈子移動,使若干個所述D彈子上的所述LJ形凹槽(67)與鎖銷槽(99)在同一條直線上,而 與鎖銷的底邊在精準的相對位置上,彈簧(45)使鎖銷(97)上的底邊進入D彈子的凹槽(67) 中,鎖銷進入鎖芯而與鎖殼脫離接觸,因鎖銷的一端頭與附芯(34)上的開口槽(93)接觸來 將鎖銷與附芯連接。經鑰匙帶動鎖芯轉動,使附芯與鎖芯同步轉動,完成開鎖或開門。
[0096]所述防技彈子中的另一種彈子E彈子(166)(見圖33),圖33是圖1中將I-Ι處的A彈 子改為防技彈子設置方式,在閉鎖下,所述E彈子是用磁性或導磁性材料制成,彎曲的E彈子 (166)在鎖芯(21)彎曲的彈子槽(94)中,E彈子的兩個端頭(164)和端頭(165)與彈子槽(94) 上的兩個凹槽邊(162)和凹槽邊(150)之間相距一距離,來實現E彈子的移動,所述的一距離 小于或等于鑰匙孔(15)的寬,所述端頭與所述凹槽邊接觸來控制E彈子上與鑰匙(見圖63) 接觸的撥臺(143、133)在鑰匙孔(15)中,或與鑰匙孔在相對位置的彈子槽(94)中雙向移動。 所述E彈子的定位是鎖殼(12)或鎖芯)(21)上用磁性或導磁性材料制成的磁體(168)和磁體 (169)與E彈子上的兩個端頭(164、165)之間磁吸引或磁排斥控制。E彈子與所述彈子一樣設 有V形凹槽或LJ形凹槽(67)或L形凹槽。所述凹槽(67)與鎖銷或變匙鎖銷(116)上的所述底 邊在錯位狀態,鎖銷或變匙鎖銷與外壓彈簧(91)、鎖芯(21)順序接觸(見前述),使鎖銷或變 匙鎖銷上的控制邊與鎖殼(12)上控制凹槽(146)(圖33)或防技凹槽(119)(見圖17、圖39)接 觸。解鎖(見圖63鑰匙),匙桿(68)上端口(74)首先與若干個E彈子上的若干個撥臺依次接 觸,然后經尾口(75)進入曲線形內銑槽(78),使若干個E彈子上的LJ形凹槽(67)在同一條 直線上,而與鎖銷上底邊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經鑰匙帶動鎖芯轉動所述底邊進入E彈子 的所述凹槽(67)中,實現解鎖。在完成開鎖或開門后,鑰匙使鎖芯復位轉動,在控制邊與控 制凹槽(146)在相對位置時,所述外壓彈簧使控制邊與控制凹槽接觸,所述1_1形底邊與所 述1_1形凹槽脫離接觸。所述鑰匙才能從鑰匙孔中取出,在所述磁體(168、169)的磁吸引或 磁排斥作用下,使E彈子移動又進入閉鎖狀態(見圖33),或使E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臺 (143)進入彈子槽中隱藏于鎖內(見圖35),完成閉鎖。
[0097]所述F彈子(F)是休眠彈子(5)或變匙彈子(130、221),在所述鎖上的設置方式包括 有按所述A彈子的設置方式,由F彈子(5、130、221)與向一個方向施加移動彈力的彈簧、鎖芯 或鎖殼順序接觸,或按所述C彈子(158)或所述D彈子(160)或用磁性或導磁性的E彈子按所 述E彈子(166)的設置方式設置,使F彈子上與鑰匙接觸撥臺或撥槽在鑰匙孔內,或與在鑰匙 孔相對位置的彈子槽中能雙向移動,由休眠彈子或變匙彈子兩個端頭與放置該彈子的彈子 槽上的兩個凹槽邊接觸,或與所述彈子槽相通的所述內孔(85)接觸,來控制F彈子即休眠彈 子或變匙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臺或撥槽在鑰匙孔或彈子槽中雙向移動,移動最大距離為 鑰匙孔的寬。所述F彈子即休眠彈子或變匙彈子的解鎖原理同所述C彈子、D彈子、F彈子相 同、故略。
[0098]防技彈子或非防技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在所述鎖的設置方式還有以下幾種 情況:一、所述彈子上撥槽在彈子槽中(見圖19及圖20),圖19是圖1中B-B位置,閉鎖下,彈子 (164)上與鑰匙接觸的撥槽(126)在與鑰匙孔(15)相通的相對位置的彈子槽(25)中,而隱藏 于鎖內。圖20是圖19防技鑰匙解鎖下使彈子在解鎖狀態圖。撥槽(126)(詳見圖54-2、3、4圖) 是凹槽口(128)大于凹槽底(127)的凹槽,在凹槽口與凹槽底相連的至少一條邊(207)不垂 直于所述彈子的滑動斜坡(207)。圖19中A彈子上的卡臺與彈簧(27 )、鎖芯(21)順序接觸,使 彈子的一端頭(11)與彈子槽(25)相通的鎖殼(12)上的內孔(85)接觸,彈子的另一端頭(8) 與所述內孔(85)相距一距離,所述距離小于或等于鑰匙孔(15)的寬。閉鎖下,鑰匙孔與鎖殼 上的容匙槽(14)在相對位置,鎖銷或變匙鎖銷(116)上的底邊與彈子上凹入的LJ形凹槽 (67)在錯位狀態,控制邊(117)與內孔接觸。解鎖的鑰匙(見圖65 ),匙桿(68)上突起有曲線 形中銑(230),曲線形中銑(230)的厚約小于彈子上的所述撥槽(126)中的凹槽底(127)的 寬,小于匙桿的寬,曲線中銑與凹槽底是可滑動的配合接觸,來控制彈子雙向移動。曲線中 銑上的邊是曲線形導向邊(229)。解鎖時,(見圖19)匙桿(68)進入容匙槽(14)中,匙桿上的 曲線中銑(230)在鑰匙孔(15)中而與隱藏于彈子槽(25)中的撥槽(126)上的凹槽口(128)在 相對位置。在鑰匙帶動鎖芯轉動下,匙桿與容匙槽脫離接觸而與內孔(85)接觸,使匙桿進入 鑰匙孔中,曲線中銑進入彈子槽中與所述的撥槽(126)接觸,首先由曲線形中銑上的曲線形 導向邊(229)與撥槽上的斜邊(207)(見圖54)接觸,使彈子橫向移動,使曲線中銑上的某一 部位與所述凹槽底接觸,正好使彈子上的LJ形凹槽(67)與鎖銷或變匙鎖銷的1_1形底邊 (118)精準的在相對位置。在鎖銷上控制邊(117)與鎖殼上銷槽(48)在相對位置時,彈簧 (45)使連接條(43)進入鎖芯與鎖銷(116)接觸(見圖20 ),鎖芯、附芯,及撥臺同步轉動(見前 述)完成開門或開鎖。當圖中所述彈子(164)不與彈簧(27)接觸,就是所述的D彈子(160);當 所述彈子(164)的表面(159)與彈簧、鎖芯或鎖殼接觸就是C彈子(158)(見圖31)。二、彈子與 鑰匙接觸的一端頭或撥臺在被鎖蓋(13)遮擋而隱藏于鎖內的鑰匙槽(30)中。(見圖24、圖 25、圖26),圖24是圖1中一種空轉鎖在實施方案在閉鎖下,圖25是圖1中一種非空轉鎖實施 方案在閉鎖下,圖26是圖25在解鎖下。在圖24、圖25中,彈子上的LJ形凹槽(67)與鎖芯(21) 上鎖銷或變匙鎖銷(116)的底邊(84)在錯位狀態,控制邊(117)與鎖芯(21)表面平齊或與鎖 殼(12)上的控制凹槽(124)接觸。連接條與T形釘(46)、彈簧(45)、鎖殼順序接觸。所述彈子 (26)與彈簧(27)、鎖芯順序接觸,使彈子(26)的一端頭(11)在鎖蓋(13)遮擋的鑰匙槽(30) 中(見圖25);或使彈子(26)上的撥臺(143)在鑰匙槽(30)中(見圖24);鑰匙槽與鎖芯上的容 匙槽(14)相通,容匙槽的一端與鎖蓋(13)上的鑰匙口(17)想通。解鎖鑰匙(見圖71、圖66), 匙桿(68)上有凹凸的齒面或曲線形外銑(238),曲線形外銑(238)與題桿(68)的一邊或表面 相連處是首先與彈子接觸的滑動斜坡(74)(見圖26)。匙桿(68)的一端頭與鑰匙手把上的連 接桿錯位連接,使匙桿及匙桿的所述齒面或曲線形外銑(238)能進入鎖蓋的遮擋區域內,而 鑰匙手把及條桿在鎖蓋外。解鎖時,所述鑰匙(見圖71)從鎖蓋(13)上的鑰匙口(17)進入容 匙槽(14),經鑰匙手把轉動使匙桿(68),及匙桿上的曲線形外銑(238)進入鎖蓋遮擋區域內 與隱藏在鎖內的彈子(26)上的端頭(11)(見圖25、圖26)或彈子上的撥臺(143)(見圖24)接 觸解鎖,使彈子上的LJ形凹槽(67)與鑰匙或變匙鎖銷上的1_1形底邊(84)在相對位置的解 鎖狀態,鑰匙使鎖芯轉動,控制邊與控制凹槽邊(146)脫離接觸,或使連接條(43)進入鎖芯 與變匙鎖銷接觸;實現鎖芯轉動完成開鎖。三、所述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閉鎖下在彈子 槽中,在解鎖過程中或在第一次解鎖后進入第二次解鎖時,才從彈子槽進入鑰匙孔中與鑰 匙接觸解鎖。見圖22、圖23、圖35、圖36、圖37、圖38、圖42、圖43、及圖75至圖79。圖22、圖35、 圖37、圖42、圖43是圖1在閉鎖下鎖芯可轉動小于360度角或小于90度角的空轉鎖中的一種 實施方案,在閉鎖下。圖23是圖1在閉鎖下鎖芯可轉動大于360度角空轉鎖的實施方案,在閉 鎖下。圖36是圖35在解鎖下;圖38是圖37在解鎖下;圖75、圖79是圖1在閉鎖下鎖芯可轉動小 于360度角或小于90度角、需鑰匙兩次解鎖的空轉鎖中的一種實施方案,在閉鎖下;圖76是 圖75第一次解鎖后,鎖處于第二次待解鎖狀態;圖77是圖75完成第二次解鎖后,空轉鎖在解 鎖狀態;圖78是圖75或圖79中所述彈子組成A組彈子和B組的彈子結構及設置方式圖。在圖 22中月牙彈子(132)與彈簧(27)、鎖芯(21)順序接觸,使月牙彈子的一端頭(139)與鎖芯上 的解鎖銷(135)的表面接觸,月牙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臺(134)在彎曲彈子槽(94)中。解 鎖銷(135)上有凹槽(137 ),解鎖銷與彈簧(138 )、鎖芯順序接觸,解鎖銷的一端頭(136)與鎖 殼(12)的弧形凹槽(141)接觸,與內孔(85)在相鄰位置。圖23中,葉片彈子(26)與彈簧(27)、 鎖芯(21)順序接觸,葉片彈子的一端頭(11)與鎖殼(12)上的內孔(85)接觸,與鎖殼上的環 形凹槽(107)在相鄰位置,使葉片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臺(143)在彈子槽(25)中。在圖35 中,葉片彈子(26)與彈簧(27)、鎖芯(21)順序接觸,葉片彈子的一端頭(11)與鎖殼(12)上的 內孔(85)接觸,與鎖殼上的環形凹槽(107)在相鄰位置,使葉片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臺 (170)在放置葉片彈子的彈子槽(25)中。在圖37、葉片彈子(26)與彈簧(27 )、鎖芯(21)順序 接觸,葉片彈子上的V形凹槽或葉片彈子的一端頭(11)在鎖芯(21)上與鎖殼(12)上的T形釘 (46)的一端頭(86)接觸,T形釘與彈簧(45)、鎖殼順序接觸,使葉片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 臺(170)在彈子槽(25)中。在圖42中,磁性或導磁性的E彈子(166)的一端頭(165)與鎖殼 (12)上的磁性或導磁的磁體(168)在相對位置上磁接觸,E彈子(166)的另一端頭(164)與鎖 殼(12)上的內孔(85)相距一距離,與鎖殼上的另一磁體(169)在相鄰位置,使E彈子上與鑰 匙接觸的撥臺(143)在彈子槽(25)中。在圖43葉片彈子(166)上設置有磁性的磁體(184)與 鎖芯(21)上具有磁性的磁體(168)之間是同極磁性相排斥的接觸,使葉片彈子的一端頭(9) 與鎖殼(12)上的內孔接觸,與鎖殼上的環形凹槽(107)在相鄰位置,使葉片彈子上與鑰匙接 觸的撥臺(143)在彈子槽(25)中。在上述實施方案中,彈子槽與鑰匙孔相同,閉鎖下,鑰匙孔 中無彈子;鎖銷或變匙鎖銷(97、116)上的1_1形底邊(84、118)或V形底邊(142),與月牙彈子 (132)上1_1形凹槽(67)(見圖22)在錯位狀態,或與葉片彈子(26)上的V形凹槽(144)(見圖 23)在錯位狀態;或與葉片彈子(26)上的L_J形凹槽(67)(見圖35)在錯位狀態;或與葉片彈 子(26)上的1_1形凹槽(67)(見圖37)在錯位狀態;或與磁性或導磁性的葉片彈子(166)上的 1_1形凹槽(67)(見圖42)在錯位狀態;鎖銷或變匙鎖銷上所述底邊方向上與外壓彈簧、鎖芯 順序接觸,而不與彈子表面不接觸,使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控制邊(117)與鎖殼上防技凹槽 (119)接觸。解鎖時,由防技鑰匙解鎖。防技鑰匙見圖66(見前述)及圖67,圖70是將圖66或圖 67的匙桿(68)的一端頭與鑰匙把(72)上的條桿(71)的一端頭錯位或并聯連接的彎曲鑰匙, 匙桿與條桿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圖70所述鑰匙的匙桿(68)及外銑進入鑰匙孔(15)后,經鑰 匙帶動鎖芯轉動一角度,在匙桿及鑰匙孔都進入鎖蓋(13)(見圖1、圖3)遮擋區域內后;一種 情況是:與月牙彈子的一端接觸的解鎖銷(135)的端頭(136)與弧形凹槽(141)脫離接觸而 與內孔(85)接觸,解鎖銷移動由解鎖銷上的V形凹槽(137)與月牙彈子的端頭(139)接觸或 在相對位置,彈簧(27)使月牙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臺(134)從彈子槽進入鑰匙孔(15)中 與匙桿上的曲線形外銑(238)接觸,月牙彈子上的1_1形凹槽(67)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底邊 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經鑰匙帶動鎖芯轉動,實現解鎖。解鎖后的閉鎖,在鎖銷或變匙鎖 銷上的控制邊進入與防技凹槽(119)在相對位置時,鎖銷上底邊與彈子上凹槽脫離接觸。解 鎖銷與弧形凹槽(141)接觸,彈子的端頭與解鎖銷表面接觸,使月牙彈子上的撥臺從鑰匙孔 進入彈子槽(94)中(見圖22),完成閉鎖。圖23的解鎖,防技鑰匙,上匙桿(68)及外銑進入鑰 匙孔(15)中,經鑰匙帶動鎖芯轉動一角度,鑰匙孔及匙桿進入鎖蓋(13)的遮擋區域內,葉片 彈子(26)的一端頭(11)與內孔(85)脫離接觸而進入環形凹槽(107)中(見圖中虛線所示)使 葉片彈子移動,葉片彈子上鑰匙接觸的撥臺(143)從彈子槽(25)進入被鎖蓋(13)遮擋的鑰 匙孔(15)中與匙桿上外銑(238)接觸解鎖;使葉片彈子的V形凹槽(144)與變匙鎖銷(116)上 的V形底邊(142)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鎖芯轉動,彈簧(45)經T形釘(46)使連接條進入鎖 芯(21)上,V形底邊進入V形凹槽中。連接條隨鎖芯同步轉動,實現解鎖。圖23是鎖芯有空轉 特征。解鎖后的閉鎖同前述,彈子的一端(11)與內孔(85)接觸,使彈子移動,彈子上與鑰匙 接觸的部位(143)又進入彈子槽(25)中(見圖23),完成閉鎖。圖35的解鎖,鑰匙上的匙桿及 外銑進入鑰匙孔(15)后帶動鎖芯轉動一角度(見圖36),使鑰匙孔及匙桿和外銑進入鎖蓋的 遮擋區域內后,葉片彈子(26)的一端頭(11)與內孔(85)脫離接觸,進入內孔上的環形凹槽 (145)(見圖36中局部剖視),葉片彈子移動,所述撥臺(170)才從彈子槽(25)進入鑰匙孔 (15)中與進入鎖蓋遮擋區域內的匙桿(68)上的外銑(238)接觸,使葉片彈子上的1_1形凹槽 (67)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U形底邊(118)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所述控制邊與防技凹 槽(119)脫離接觸,完成解鎖。解鎖后的閉鎖見前所述,葉片彈子上的湍頭與內孔接觸,使葉 片彈子移動,閉鎖后,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臺又(170)進入彈子槽(25)中(見圖35)。圖37 的解鎖鑰匙上的匙桿進入鑰匙孔(15)中,經鑰匙帶動鎖芯轉動一角度,在鑰匙孔和匙桿都 進入鎖蓋(13)(見圖1中)遮擋區域內后,葉片彈子(26)的一端頭(11)與T形釘脫離接觸,彈 簧(27)使彈子移動,使彈子的撥臺(170)從彈子槽(25)進入鑰匙孔(15)中與曲線形外銑 (238)接觸解鎖,彈子上的l_J形凹槽(67)與鎖銷或變匙鎖銷(116 )LJ形底邊(118)在相對 位置的解鎖狀態;鎖芯的轉動,使控制邊(117)與防技凹槽(119)脫離接觸(見圖38),L_J形 底邊進入1_1形凹槽中,經鎖芯轉動完成開鎖或開門。解鎖后的閉鎖同前所述。鎖芯復位轉 動,控制邊與防技凹槽在相對位置時,所述外壓彈簧(91)或控制銷(28),使鎖銷或變匙鎖銷 移動,控制邊與防技凹槽接觸,將LJ形底邊與1_1形凹槽及葉片彈子表面脫離接觸,在葉片 彈子的一端頭(11)與T形釘的一端頭(86)在相對位置時,彈簧(45)使葉片彈子移動,所述撥 臺(170)從鑰匙孔又進入彈子槽(25)中,實現了閉鎖。圖42的解鎖,在未設鎖蓋時用圖67鑰 匙解鎖,在設有鎖蓋(13)的圖42、圖43鎖,是將圖67上的匙桿(68)的一端頭與鑰匙手把(72) 上連接桿(71)錯位或并聯連接而構成圖70、圖72所示的彎曲鑰匙解鎖。鑰匙上的匙桿及外 銑進入鑰匙孔(15),經鑰匙帶動鎖芯(21)轉動一角度,使鑰匙孔(15)在鎖蓋遮擋區域內而 隱藏于鎖內。E彈子(166)的一端頭(165)與磁體(168)脫離磁接觸,E彈子的另一端頭(164) 與另一磁體(169)磁性接觸,將E彈子移動,才使彈子上的撥臺(143)從彈子槽(25)進入鑰匙 孔(15)中與匙桿上外銑(234、237、238)接觸,使彈子1_1形槽(67)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 LJ形底邊(118)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控制邊(117)與防技凹槽(119)脫離接觸,1_1形底 邊進入L_J形凹槽,使控制邊與內孔(85)接觸,實現解鎖。開鎖后閉鎖,在鑰匙帶動鎖芯復位 轉動,所述外壓彈簧(91)或控制銷(28)使鎖銷或變匙鎖銷移動,LJ形底邊與U形凹槽及 彈子脫離接觸,在鑰匙孔(15)與鎖蓋(13)上的鑰匙口在相對位置時,所述磁體(168)與E彈 子(166)的一端頭(165)又在相對位置的磁性接觸下,使E彈子移動,LJ形凹槽(67)與1_1形 底邊(118)錯位,撥臺(143)從鑰匙孔回到彈子槽(25)而隱藏于鎖內(見圖42),完成閉鎖。圖 43的解鎖,所述防技鑰匙或具有兩次解鎖功能的鑰匙解鎖見圖67(圖63、圖74),鑰匙的匙桿 (68)插入鑰匙孔(15)后使鎖芯(21)轉動一角度,鑰匙孔(15)進入鎖蓋(13)的遮擋區而隱藏 于鎖內時,彈子(116)的一端頭(9)與環形凹槽(117)相對位置,而與內孔(85)脫離接觸,在 磁體(168)與彈子(166)或彈子上的磁體(184)的同極磁性相排斥的作用下,彈子的端頭(9) 進入環形凹槽中,彈子上的撥臺(143)才從彈子槽(25)進入鑰匙孔(15)中與鑰匙上的外銑 (237、238)接觸,使彈子上的1_1形凹槽(67)與鎖銷或變匙鎖銷(116)上L_J形底邊(118)在 相對位置,在鎖芯繼續轉動下,LJ形底邊(118)進入1_1形凹槽(67)中,控制邊(117)與內孔 (85)接觸,經鎖芯轉動完成開鎖或開門。解鎖后的閉鎖,鎖芯復位轉動,在控制邊(117)與防 技凹槽(119)在相對位置時,所述處壓彈簧(91)或控制銷,(見前述或后述)使鎖銷或變匙鎖 銷移動,所述U形底邊與1_1形凹槽脫離接觸,在所述端頭(9)與內孔(85)接觸與環形凹槽 (117)脫離接觸后,彈子復位移動,撥臺(143)從鑰匙孔進入彈子槽(25)中隱藏起來,彈子上 的非凹槽部位與L_l形底邊在相對位置的閉鎖狀態,完成閉鎖。在圖22、圖23、圖35、圖34、圖 42、圖43所述的鎖的特征是: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不在鑰匙孔而隱藏于鎖內;鎖殼上的 防技凹槽(119)使閉鎖下鎖芯可隨鑰匙轉動一角度,但不能完成開鎖或開門,以確保鑰匙孔 在進入鎖蓋或具有鎖蓋功能的門(13)的遮擋區而隱藏于鎖內時,彈子上與鑰匙接觸部位才 進入鑰匙孔中與鑰匙接觸;鎖芯上的外壓彈簧或控制銷,使閉鎖下彈子,不能與鎖銷或變匙 鎖銷的底邊接觸,并在解鎖后的閉鎖時,使底邊與凹槽自動脫離接觸,以上幾個特征是已知 鎖不具備的。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的設置方式還有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設在鎖表面 的實施方案見圖2,另一種是將鎖上的若個干個彈子分成至少兩組彈子的實施方案見圖75 至圖79。圖75是圖1的一種實施方案,圖75是設置由非防技彈子和防技彈子組成的A組彈子 和B組彈子的非空轉鎖和空轉鎖的特征的鎖中鎖。需鑰匙兩次解鎖,在閉鎖下。圖76是圖75 鑰匙第一次解鎖后,鎖上的第一組彈子即A組彈子進入解鎖狀態圖。圖77是圖76完成第一次 解鎖后,鑰匙使鎖上的第二組彈子即B組彈子又進入解鎖狀態圖,即兩次解鎖后才能完成開 鎖。圖78是圖75、圖79中所述A組彈子(158)和B組彈子(26、162)LJ形凹槽(177)相連的邊 (174)和L_l形凹槽(176)相連邊(175),與鎖銷或變匙鎖銷(116)上的1_1形底邊(118)之間 的距離不相同而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圖79是圖1的另一種實施方案,所述若干彈子是同一種 特征的防技彈子或非防技彈子組成A組彈子和B組彈子,所述鎖需鑰匙兩次解鎖后才能實現 開鎖,在閉鎖下。在圖75至圖79中,鎖芯(21)在鎖殼(12)的內孔(85)中,鎖殼上設有階梯形 凹槽(179),階梯形凹槽是由凹入鎖殼深度不相同的、凹槽的寬不相同的控制凹槽(146)和 防技凹槽(119)連接構成。圖75中,控制凹槽(146)凹入鎖殼(12)的深度大于防技凹槽(119) 凹入鎖殼的深度,但控制凹槽的凹槽寬小于防技凹槽的凹槽寬,在未解鎖時控制凹槽與鎖 銷或變匙鎖銷(116)的控制邊(117)接觸,閉鎖下鎖芯不能轉動具有非空轉鎖特征(見圖 75),鑰匙首先對非空轉鎖解鎖,使控制邊(117)與防技凹槽(119)接觸,而與控制凹槽脫離 接觸,使所述鎖的鎖芯可小于360度角空轉動而成為空轉鎖特征(見圖76)。圖79方案中,鑰 匙未解鎖前,防技凹槽(119)與鎖銷或變匙鎖銷(116)的控制邊(117)接觸,使鎖芯在閉鎖下 小于360度角轉動而具有空轉鎖的特征;在鑰匙對第一次解鎖后,控制邊與控制凹槽(146) 接觸而與防技凹槽脫離接觸,而有非空轉鎖的特征。圖75到圖77中,鎖銷或變匙鎖銷(116) 上有帶滑動斜坡的凹槽或開口(178),A組彈子及B組彈子是由至少一個防技或非防技的彈 子構成,A組彈子、B組彈子之間是處于平行或疊加設置。A組彈子(158)上的1_1形凹槽口相 連的邊(174)與B組彈子(26、126)1_1形凹槽(176)的凹槽口相連的邊(175),不在同一條直 線上而與鎖銷或變匙鎖銷的L_J形底邊(118)之間的距離不相同(見圖78),A組彈子(158)上 凹槽(177)與B組彈子(26、162)上的凹槽(176)的凹入深度不相同,1_1形凹槽(177)凹入深 入大于1_1形凹槽(176)(見圖78)。在圖75中,A組彈子中的C彈子(158)的表面與彈簧(289)、 鎖芯(21)順序接觸,使C彈子可雙向移動。C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臺(133)在鑰匙孔(15) 中。B組彈子中的A彈子(26)上的卡臺(291)與彈簧(27)、鎖銷或變匙鎖銷(116)的一表面接 觸,使A組彈子上的卡臺(293)與鎖銷或變匙鎖銷(116)的另一表面接觸,而與有滑動斜坡的 凹槽或孔(178)在相鄰位置,使A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臺(170)在彈子槽(94)中,而隱藏于 鎖內。閉鎖下,所述C彈子(158)及A彈子(26)上的所述L_J.形凹槽(176、177)與鎖銷或變匙鎖 銷上的1_1形底邊(118)在錯位的狀態,由所述外壓彈簧或控制銷與變匙鎖或鎖銷的接觸, 使1_1形底邊不能與A組彈子及B組彈子接觸。解鎖圖63鑰匙,匙桿進入鑰匙孔(15)時,匙桿 (68)的端口(74)分別依次與鎖上的A組彈子中的若干C彈子(158)上的撥臺(133)滑動接觸, 使若干個所述撥臺從尾口(75)進入曲線形內銑槽(78)中,因為內銑槽的凹槽寬約大于撥臺 外徑或厚,撥臺與內銑槽處于配合接觸狀態,將若干個所述彈子(158)上的LJ形凹槽(177) 與鎖銷或變匙鎖銷(116)上的LJ形底邊(118)在精準的相對位置上。此時經鑰匙轉動鎖芯, 控制邊(117)與階梯形凹槽(179)上的控制凹槽(146)上的凹槽邊滑動接觸,使1_1形底邊 (118)進入L_J形凹槽(117)中,控制邊才得以與控制凹槽脫離接觸而進入與防技凹槽(119) 接觸(見圖76)完成鎖中鎖的第一次解鎖。因鎖銷可變匙鎖銷移動了一個距離,A彈子(26)上 的卡臺(293)從鎖銷上沿滑動斜坡進入凹槽或孔(178)中,彈簧(27)使A彈子移動,A彈子上 與鑰匙接觸的撥臺(170)才從彈子槽(94)進入鑰匙孔(15)與鑰匙上的外銑(238)接觸(見圖 63及圖77),使A彈子(26)上1_1形凹槽(176)與所述LJ形底邊(118)在相對位置上;如果鎖 上設有所述鎖蓋鎖時,在鑰匙完成第一次解鎖,使鎖芯轉動一角度后,鑰匙孔會進入鎖蓋或 具有鎖蓋功能的門的遮擋區域內,A彈子(26)上與撥臺(170)才從彈子槽(94)進入鑰匙孔 (15),與防技鑰匙上的外銑(238)接觸解鎖(見圖63及見圖1、圖3、圖5、圖6、圖76)。經鑰匙帶 動鎖芯轉動,控制邊(117)與防技凹槽(119)的凹槽邊壓力接觸,將鎖銷或變匙鎖銷(116)再 移動,1_1形底邊(118)繼續向C彈子(158)上1_1形凹槽(177)中移動,因 C彈子上的凹槽深度 大于或等于控制凹槽(146)凹入鎖殼(12)的深度。同時,1_1形底邊開始進入A彈子(26)的 1_1形凹槽(176)中,因 A彈子上的凹槽(176)的凹入深度大于或等于防技凹槽(119)凹入鎖 殼的深度。最終使控制邊與防技凹槽脫離接觸而與內孔(85)接觸,完成第二次解鎖,即實現 開鎖或開門。如果鑰匙上如果沒有所述外銑(238)(見圖63)就不能使A彈子上的撥臺(170) 去控制A彈子上的LJ形凹槽(176)與1_1形底邊(118)在相對位置,鎖就不能實現第二次解 鎖,而保持在閉鎖狀態。解鎖后閉鎖;由鑰匙帶動鎖芯復位轉動進入閉鎖,首先控制邊(117) 與防技凹槽(119)在相對位置,所述外壓彈簧(91)或控制銷,使鎖銷或變匙鎖銷移動一個距 離,控制邊與防技凹槽接觸,1_1形底邊(118)從B組彈子中的若干個A彈子(26)上的1_1形凹 槽(176)退出,A彈子(26)上的卡臺(293)從孔(178)沿斜坡面滑動與鎖銷或變匙鎖銷的表面 接觸,A彈子上撥臺(170)從鑰匙孔進入彈子槽口(25)中而隱藏于鎖內(見圖75),A彈子(26) 進入閉鎖狀態。之后,鎖芯復位轉動,使所述控制邊(117)與控制凹槽(146)接觸,C彈子 (158)上的1_1形凹槽與所述1_1形底邊(118)脫離接觸,在鑰匙從鑰匙孔退出過程中,由匙 桿上的尾口(75)(見圖63)使A組彈子上的若干C彈子在閉鎖狀態(見圖75所示),完成閉鎖。 當所述鎖中鎖在門上需鎖芯轉動180度角或360度角來反鎖門時,在所述鎖上需再設一個控 制凹槽(292)(見圖75),以輕松實現鎖芯反轉動180度角或360度角。圖79是由相同類型的非 防技彈子或防技彈子即C彈子(158)和C彈子(162)組成A組彈子和B組彈子的鎖。A組彈子中 若干C彈子上與1_1形凹槽(177)的凹槽口相連的邊(174)和B組彈子中若干個C彈子(162)上 與L_l形凹槽(176)的凹槽口相邊的邊(175)不在同一條直線而與鎖銷或變匙鎖銷(116)上 的L」形底邊(118)之間的距離不相同(見圖78) J組彈子(158)上的邊(174)與L_J形底邊 (118)的距離小于B組彈子(162)上的邊(175)與LJ形底邊(118)的距離,鎖銷或變匙鎖銷 (116)的1_1形底邊(118)方向與外壓彈簧、鎖芯順序接觸,使控制邊(117)與階梯形凹槽中 的防技凹槽(119)接觸,1_」形底邊與A組彈子不能接觸。圖79實施方案中,階梯凹槽中的防 技凹槽(119)凹入鎖殼(12)的深度大于控制凹槽(146)凹入鎖殼的深度,閉鎖下鎖芯可轉動 小于360度角或小于90度角具有空轉鎖特征。A組中彈子(158)的表面與彈簧(289)、鎖芯 (21)順序接觸,B組彈子(162)的表面與彈簧(45)或與彈珠(295)、彈簧(45)、鎖芯順序接觸。 若干個C彈子上的若干個撥臺(133、143)在鑰匙孔(15)中。A組和B組彈子(158、162)的兩端 頭與鎖殼(12)上內孔(85)之間有一距離,所述距離小于或等于鑰匙孔(15)的寬度。由所述 內孔與C彈子上的兩個端頭的接觸來控制C彈雙向移動,如果所述鎖需鎖芯轉動大于360度 角來反鎖門,在鎖殼上應設置與防技凹槽相連的另一個控制凹槽(292)(見圖75中)。閉鎖 下,所述1_1形凹槽(176、177)與LJ形底邊(118)在錯位狀態。解鎖時用圖63所述鑰匙解鎖, 在本實施方案中所述鑰匙不需設外銑(238),同時在匙桿(68)與鑰匙手把(72)間連接有一 條桿(71),使條桿與匙桿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鑰匙解鎖(見圖72)。匙桿插入鑰匙孔(15)的 過程中,若干撥臺(133、143)等依次沿V形導向槽(77)進入曲線形內銑槽(78),曲線形內銑 槽將若干個撥臺定位在鑰匙孔的不同位置,使A組彈子和B組彈子上的若干1_1形凹槽(176、 177)在同一條直線,與所述1_1形底邊平行或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由于外壓彈簧與鎖銷 或變匙鎖銷接觸,無法通過手感判斷各C彈子是否進入解鎖狀態;防技凹槽(119)的設置,使 1_1形底邊(118)首先進入A組彈子(158)的凹槽(177)中,完成第一次解鎖。之后,鎖芯才能 繼續轉動,使控制邊進入控制凹槽(146)中,此時,所述鎖成為非空轉鎖的特征。所述鑰匙孔 及匙桿已在鎖蓋的遮擋區而隱藏鎖內,開鎖工具和非配套鑰匙也不能進入鎖內。本實施方 案中,在用配套鑰匙完成第一次解鎖,B組彈子(162)上的1_1形凹槽(176)與所述1_1形底邊 也在相對位置上,因此,在控制邊(117)與控制凹槽(146)脫離接觸時,鎖銷或變匙鎖銷再移 動下,1_1形底邊繼續向A組彈子(158)的1_1形凹槽(177)移動時,1_1形底邊才開始進入B組 C彈子(162)的1_1形凹槽(176)中,最終使控制邊與內孔(85)接觸,經鑰匙帶動鎖芯的完成 第二次解鎖,實現了開鎖或開門。所述閉鎖同前述。
[0099]用1號控控銷(28)上突起的撥臺或凹入的撥槽與所述的防技鑰匙接觸解鎖,與所 述防技彈子一樣,所述撥臺或撥槽在鑰匙孔中可雙向移動。在防技鑰匙解鎖下,由1號控制 銷上的撥臺(143)(見圖54)與防技鑰匙上的所述曲線形內銑槽(78)(見圖63)接觸,由控制 銷上的撥槽(126)(見圖54)與防技鑰匙上的所述曲線形中銑(230)(見圖65)或曲線形中銑 (227、228)(見圖64)接觸,來實現所述控制銷的雙向移動,即兩個方向移動,精準的控制所 述控制銷在閉鎖或解鎖后狀態。1號控制銷按E彈子方式設置時,1號控制銷采用磁性或導磁 性材料構成,通過磁性接觸或磁性排斥來定位所述控制銷。
[0100] 在圖57至圖62、圖54中的54-6圖中,是所述鎖上配置有兩把及以上數把不同的A鑰 匙、B鑰匙、C鑰匙解鎖的所述鎖上,設置的可控制所述鑰匙解鎖的變匙彈子(22U130);將圖 1中休眠彈子(5)改為變匙彈子(130)(見圖54-6)或變匙彈子(221)(見圖57至圖62),變匙鎖 銷(23)改為鎖銷(116),而取消縱向驅動了彈簧(22);由變匙彈子和鎖銷的組合來控制或實 現不同開鎖權限鑰匙解鎖或被終止解鎖。圖54-6中的變匙彈子(130)是設置有兩個形狀相 同的LJ形凹槽(40)和1_1形凹槽(41),變匙彈子上有卡口(294)及與防技鑰匙上的曲線形 內銑槽(78)接觸的撥臺(143)或與鑰匙接觸的撥槽(126)(見圖54-4)。撥槽與防技鑰匙上的 曲線形中銑(230)(見圖65)或曲線形中銑(237、238)(見圖64)接觸,來控制變匙彈子的移 動。首先用A鑰匙解鎖,使圖1中所述彈子進入解鎖狀態,A鑰匙使變匙彈子移動距離小或移 動的方向不同,使變匙彈子上的一個1_1形凹槽即A凹槽(40)與鎖銷上的LJ形底邊在相對 位置的解鎖狀態,而使鎖銷得以移動,實現A鑰匙解鎖,需終止A鑰匙解鎖時,用B鑰匙解鎖,B 鑰匙使圖1中所述彈子進入解鎖狀態,B鑰匙使變匙彈子移動的距離或移動的方向不同,恰 好使變匙彈子上的另一個1_1形凹槽即B凹槽(41)與鎖銷上的1_1形底邊在相對位置的解鎖 狀態,而使鎖銷得以移動,實現B鑰匙解鎖,由于變匙彈子上設有L形凹槽(294),在B鑰匙解 鎖時,設在鎖芯(21)或鎖殼(12)上與彈簧接觸的限位銷或彈珠,與所述的L形凹槽(294)進 入相對位置,彈簧力,使限位銷或彈珠與鎖芯和變匙彈子上的L形凹槽(294)接觸,使變匙彈 子不能復位移動,使變匙彈子在閉鎖下的移動距離變化了或只能向某一個方向移動,導致 所述的A凹槽(40)與鎖銷的L」形底邊不能在相對位置,這就終止了 A鑰匙的解鎖,由B鑰匙 解鎖。所述兩個相同形狀或尺寸的凹槽也包括有V形凹槽或L形凹槽。另一種是將圖57、圖60 所示的變匙彈子(221)取代圖1中的休眠彈子(5),即取代所述的變匙彈子(130),在圖57、圖 58、圖59中,變匙彈子是采用非防技彈子中的A彈子的方式在鎖上設置。變匙彈子(221)在鎖 芯(21)的開口槽(223)中與彈簧(32 )、鎖芯順序接觸,使變匙彈子的一端頭(215)與鎖殼 (12)上的內孔(85)接觸;變匙彈子(221)的開口槽(223)中有相互接觸的A鑰匙片(219)和B 鑰匙(220),A鑰匙片上的孔槽中與彈簧(217)接觸的彈珠(218)與B匙片接觸,A匙片與彈簧 (216)、變匙彈子順序接觸,B匙片與彈簧(214)、變匙彈子順序接觸,經A匙片和B匙片上的卡 臺與變匙彈子上的開口槽(223)接觸,使A匙片和B匙片的一端頭與變匙彈子的一邊(51)平 齊,而與鎖芯上的鎖銷(116)上的底邊在相對位置,變匙彈子上突起的撥臺(213)在鑰匙孔 (15)中,B匙片上的所述一端頭的寬與鎖銷上的底邊的寬或形狀相同。圖58是在未啟用B鑰 匙解鎖,由A鑰匙解鎖下,A鑰匙的匙桿(68)上的內銑槽(78)(見圖63)與變匙彈子上的撥臺 (213)滑動接觸,至到使變匙彈子上的A匙片(219)或A匙片和B匙片(220)的一端頭與鎖銷上 的1_1形底邊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經鑰匙帶動鎖芯轉動,鎖銷與控制凹槽(146)或防技 凹槽(119)的凹槽邊使鎖銷或變匙鎖銷(116)移動,使A匙片移動或A匙片和B匙片一起移動, 而在變匙彈子上形成與L_1形底接觸的凹槽,結果,使鎖銷移動,使控制邊(117)與控制凹槽 (146)脫離接觸,實現開鎖或開門。在需淘汰A鑰匙解鎖時,啟用B鑰匙解鎖,B鑰匙使各所述 彈子進入解鎖狀態,所述內銑槽(78)與所述撥臺(213)接觸,使變匙彈子(221)上的B鑰匙片 (220) 的一端頭與鎖銷上的1_1形底邊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因 B鑰匙片(220)所述1_1形 端頭的寬與所述U形底邊的寬相同,在鑰匙帶動鎖芯移動下,所述LJ形底邊與B鑰匙片的 U形端頭接觸,使B匙片移動,在B匙片上的卡臺移動到A匙片上放置的所述彈珠(218)相對 位置時,與彈珠接觸的彈簧(217)使彈珠移動進入A匙片與B匙之間的卡臺中,將A匙片和B匙 片連接,A匙片和B匙片不能再移動,在變匙彈子上形成了一個有B匙片的一端頭凹入變匙彈 子的位置固定不變的凹槽(見圖58),終止A鑰匙的解鎖,由B鑰匙解鎖。設置另一種變匙彈子 (221) ,即將圖57中的變匙彈子改為圖60的變匙彈子。在所述圖中,變匙彈子(221)開口槽 (265)中放置相互接觸的A匙片(268)和B匙片(271),A匙片與變匙彈子接觸,B匙片與開口槽 上的凹槽底相距一個距離,A匙片的一端頭上凹入有凹槽(269),由所述凹槽與B匙片(271) 的邊構成變匙彈子上的1_1形凹槽(269),所述1_1形凹槽(269)比鎖銷上1_1形底邊的稍大 些但形狀相同,A匙片和B匙片的一端頭(270)與變匙彈子的邊(51)平齊,B匙片上的所述一 端頭(270)的寬小于鎖銷(116)上底邊的寬(見圖60),開口槽中的彈簧(266)與A匙片(268)、 B匙片(271)、變匙彈子順序接觸;B匙片上的V形卡口(267)與A鑰匙片(268)或變匙彈子上的 V形卡口相接觸(見圖60)來將B匙片定位。在B匙片相鄰的開口槽(265)中有可容納B匙片 (271)的凹槽(272)(見圖60)。閉鎖下,由鎖銷(116)上1_1形底邊與變匙彈子上的凹槽(269) 在錯位狀態,使變匙彈子在閉鎖狀態。A鑰匙解鎖時(見圖61鑰匙),匙桿(68)上內銑槽(78) 與變匙彈子上的撥臺(213)接觸,A鑰匙使所述彈子進入解鎖狀態,使變匙彈子(221)上的 L_l形凹槽(269)與鎖銷上的(116)上的LJ形底邊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經A鑰匙帶動鎖 芯轉動,由鎖銷(116)上的控制邊(117)與鎖殼上的控制凹槽(146)或防技凹槽(119)的凹槽 邊接觸使鎖銷移動,使鎖銷上的!_!形底邊(118)進入所述彈子上的LJ形凹槽中,及進入變 匙彈子(221)上的1_1形凹槽(269)中,使鎖銷得以繼續移動;經A鑰匙帶動鎖芯完成開鎖或 開門。需淘汰A鑰匙解鎖時,用B鑰匙解鎖,B鑰匙上匙桿(68)的內銑槽(78)與變匙彈子上的 撥臺(213)接觸,因 B鑰匙與A鑰匙形狀或結構的差別,使B匙片(271)的所述端頭(270)及A匙 片(268)上的所述LJ形凹槽(269)的部分區域與鎖銷(116)上的1_1形底邊在相對位置上, 使變匙彈子進入解鎖狀態;B鑰匙也使所述彈子進入解鎖狀態。經鑰匙帶動鎖芯轉動開鎖 時,由鎖殼上的所述控制凹槽(146)或防技凹槽(119)的凹槽邊使鎖銷移動,使L_l底邊進入 各所述彈子上的LJ形凹槽中,及與B匙片(271)的端頭(270)接觸,使B匙片移動,使B匙片與 A匙片上的V形卡口脫離接觸。1_1形底邊使B匙片的所述端頭(270)進入變匙彈子上的所述 凹槽(272、265)位置時,與B匙片、A匙片順序接觸的彈簧(266)使A匙片和B匙片在變匙彈子 的移動,B匙片進入凹槽(272)中。A匙片(268)上的所述凹槽(269)在變匙彈子上位置移動, 而與變匙彈子的開口槽的凹槽邊構成變匙彈子上的LJ形凹槽變匙彈子上所述凹槽(269) 的位置移動變化,是不可逆轉的變化,導致A鑰匙的解鎖功能終止,由B鑰匙解鎖。所述休眠 彈子或變匙彈子在所述鎖上的設置方式包括有按所述的非防技彈子即A彈子的設置方式, 具有單方向移動特征:或按所述防技彈子即所述C彈子或D彈子或E彈子或F彈子的設置方式 設置。
[0101] 在圖31、圖32、圖54、圖64中,將圖31中所述C彈子(158)上與防技鑰匙(見圖63)接 觸的所述撥臺(133)改為凹入C彈子(166)的防技凹槽(126)即撥槽(126)(見圖54中的54-2 至54-3圖),將所述防技凹槽(126)設置在鑰匙孔(15)中,或設置在與鑰匙孔(15)相通并在 相對位置的放置所述C彈子的彈子槽(94)中,以圖31為例,將所述撥槽設在鑰匙孔中,解鎖 的防技鑰匙(見圖64)的匙桿(68)上突起的曲線形中銑(227、228)的一端頭與匙桿的端頭上 突起的、有滑動斜坡(226)的導向銑(225)連接,導向銑在匙桿(68)的端口上突起的高度(見 圖64中G-G圖),比導向銑的另一端頭在匙桿上突起的高度要低而在導向銑(225)形成有滑 動斜坡(226),導向銑和曲線形中銑的厚稍小于防技凹槽(126)上凹槽底(127)的凹槽寬。所 述C彈子(166)上的防技凹槽(126)即撥槽是由凹槽口(128)大凹槽底(127)小的凹槽,在凹 槽口(128)與凹槽底(127)的連接邊上有至少一條是一垂直于所述C彈子的滑動斜坡(207)。 在所述C彈子上設置有,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底邊接觸的1_」形凹槽(67)(見圖54-3圖), 或V形凹槽(83)(見圖54-2圖),或L形凹槽(208)(見圖54-4圖)。圖54-5是C彈子所述彈子上 設的是與所述鑰匙接觸的所述撥臺(143),在所述彈子上設的是V形凹槽(83)(見圖54-5圖) 或L」形凹槽(67)(見圖54-1圖)。解鎖時,由鑰匙上的導向銑(225)首先進入撥槽(126)上的 凹槽口( 128),經導向銑上的斜坡(226)與滑動斜邊(207)接觸,然后與凹槽底(127)在相對 位置,使曲線形中銑(227、228)與撥槽上的槽底(127)接觸,這是因為曲線形中銑(227、228) 在匙桿(68)上突起的高度大于導向銑(225)在端口上突起的高度。又因曲線形中銑上各個 部位的寬或厚相同而約小于撥槽上的凹槽底(127)的凹槽寬,即與凹槽底是可移動的配合 接觸,使C彈子上的LJ形凹槽與鎖銷上的1_1形底邊在精準的解鎖狀態下,使所述C彈子不 能與所述防技鑰匙脫離接觸,實現解鎖。防技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臺(133)或撥槽(126) 在鑰匙孔中可雙向移動,使技術開鎖難以確定移動方向,同時防技鑰匙上的曲線形內銑槽 或曲線形中銑是在匙桿的寬上設置,使彈子從閉鎖到解鎖下移動的最大距離是鑰匙的寬, 而不是鑰匙的厚,這就成為提高鎖的密容量,使技術開鎖難以實現。
[0102] 在圖19、圖20、圖54、圖65、圖72、圖73中;圖19是圖1在閉鎖下的B-B,圖20是圖19在 解鎖下,圖54是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撥槽(126),圖65是非彎曲的防技鑰匙,圖72是將圖65 上的匙桿與鑰匙手把上的連接桿錯位連接構成彎曲防技鑰匙,另一實施方案是將圖19、圖 20的非防技彈子(164)的設置方式改為所述防技彈子的設置方式,使防技彈子的兩個端頭 (8)和端頭(11)(見圖19)與彈子槽(25)相通的內孔(85)之間相距一個距離,來控制所述防 技凹槽即撥槽(126)上的凹槽口(128)在與鑰匙孔(15)的相對位置的彈子槽(25)中或在鑰 匙孔(15)雙向移動,解鎖方式同前述。圖19中所述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是凹入彈子的 撥槽,將所述撥槽改為彈子上突起的撥臺與鑰匙接觸,所述撥臺(133)(見圖39所示),在鑰 匙孔(15)中,鑰匙孔(15)與鎖殼上的容匙槽(14)在相對位置上(見圖1、圖4、圖19),與所述 撥臺接觸防技鑰匙(見圖73、圖74),在圖73、圖74的防技鑰匙中,鑰匙的匙桿(68)上凹入有 曲線形凹槽即內銑槽(255)(見圖73)或由兩個曲線形凹槽邊(257)和凹槽(258)組成的曲線 形內銑(256)(見圖74),所述曲線形內銑槽上的各個部位的凹槽寬相同,所述曲線形內銑上 的各個部位的凹槽寬不完全相同。曲線形內銑槽(255)與匙桿的滑動斜坡(251、252)、凹槽 口(259)順序相連,所述凹槽口(259)的寬大于所述內銑槽(255)的寬(見圖73中a-a圖);所 述曲線形內銑(256)上的兩個曲線形凹槽邊(257)和凹槽邊(258)與匙桿上的滑動斜坡 (251、252)、凹槽口(259)順序相連,所述凹槽口(259)的寬大于所述內銑(256)的寬(見圖74 中b-b圖)。需鑰匙兩次解鎖才能完成開鎖的鑰匙上,即在圖74的匙桿(68)上還設置有與兩 組彈子中的一組彈子接觸的解鎖的外銑(268),所述外銑是凹入匙桿的曲線形的凹槽(238) (詳見圖74及b-b圖),兩組彈子中的A(見前述)與所述的內銑(258)接觸解鎖,使所述的A組 彈子進入解鎖狀態。在設置有鎖蓋(13)的鎖上,將圖73和圖74非彎曲鑰匙上匙桿(68)的一 端頭與鑰匙手把(72)上的連接的桿(71)的一端頭錯位或并聯連接構成彎曲形防技鑰匙(見 圖70),或將所述匙桿(68)的一端頭與鑰匙手把(72)上的L形連接桿(71)上的彎頭(70)的彎 曲防技鑰匙(見圖72),圖72是圖73、圖74的Y-Y圖,或將所述匙桿(68)的一端頭與鑰匙手把 (72)上設有凹槽(263)的連接桿(71)連接,使凹槽(263)與匙桿(68)在同一條直線的彎曲防 技鑰匙(見圖71)。所述彎曲的防技鑰匙的連接桿(71)與匙桿(68)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匙桿 (68)上設置有曲線形內銑槽(78)(見圖63)或與匙桿上滑動斜坡(251、252)連接的曲線形內 銑槽(255)(見圖73)或與匙桿上的滑動斜坡(251、252)連接的曲線形內銑(256)(見圖74)或 曲線形內銑(256)(見圖74)或連接導向銑(225)的曲線形導向邊(229)的曲線形中銑(227、 228)(見圖64)或有曲線形導向邊(229)的曲線(230)(見圖65)或有外銑(237、238)及孔 (233)(見圖67、圖66),彎曲形防技鑰匙上的匙桿(68)能進入鎖蓋(13)遮擋區內解鎖,具有 防技術和破壞開鎖功能。圖73鑰匙解鎖,結合圖39看匙桿(68)進入容匙槽(14)及與鑰匙孔 部分接觸,曲線形內銑槽(255、256)此時未與彈子(158)上的撥臺(133)接觸,經鑰匙手把 (72)帶動鎖芯(21)轉動,由匙桿(68)上的弧形面與容匙槽(14)滑動接觸,在鑰匙孔進入鎖 蓋(13)的遮擋區域內而與容匙槽錯位時,匙桿進入鑰匙孔(15)中,匙桿的弧形面與內孔 (85)接觸(如圖、圖10、圖18)所示,在匙桿進入鑰匙孔的過程中,首先由匙桿上的凹槽口 (259)(見圖73、圖74)與若干個撥臺(133)端頭接觸,使撥臺從滑動斜坡(251、252)滑動進入 曲線形內銑槽(255)或曲線形內銑(256)中;由內銑槽(255)使所述彈子(158)上的LJ形凹 槽(177)與鎖銷(116)上的L」形底邊精準的相對位置而進入解鎖狀態,使所述彈子不能與 鑰匙脫離接觸而移動(見圖73);這是因為由所述內銑槽(255)的寬約大于所述撥臺的寬;或 由曲線形內銑(226)上的一曲線形內銑邊即一凹槽(257或258)與撥臺接觸,使彈子(158)上 的L_l形凹槽(67)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1_1形底(118)邊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但所述 撥臺可在曲線形內銑(256)中移動,就為非配套鑰匙通過鑰匙按動或貼加錫紙之類軟填物 來實現技術開鎖,這是因為曲線形內銑上的凹槽寬在大于所述撥臺的外徑,而且曲線形內 銑上的各部門上的凹槽寬不完全相同;所述曲線形內銑就是現在已知鎖上的曲線形內銑所 存在的缺陷,為技術開鎖創造了條件。所述鑰匙解鎖后的閉鎖,在鑰匙孔(15)與容匙槽(14) 在相對位置時(見圖1、圖6、圖7、圖9),見前所述,與鑰匙接觸的控制銷(28)受強力彈簧(29) 的彈力使匙桿從鑰匙孔進入容匙槽中,或鎖芯上與鎖銷或變匙鎖銷接觸的外壓彈簧(91) (見圖10、圖18)的作用下;使鎖銷或變匙鎖銷的底邊(118)從與彈子上的1_1形凹槽(67)脫 離接觸,使鎖銷或變匙鎖銷上控制邊與防技凹槽(119)或控制凹槽(146)接觸(見圖17、圖 39、圖40);使匙桿上的曲線形內銑槽(255),曲線形內銑(256)脫離接觸,在與所述彈子接觸 的彈簧(281、282)作用下,彈子移動,使彈子上所述LJ形凹槽(67)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 1_1形底邊(118)在錯位狀態的閉鎖下,完成閉鎖工作。
[0103] 在圖44至圖53中,設置休眠彈子(5)和變匙鎖銷(116)來控制或實現不同開鎖權限 的鑰匙解鎖或終止解鎖權。圖44是所述鎖的局部圖在未啟用B鑰匙解鎖的閉鎖下,鎖芯(21) 上的開口槽(24)中變匙鎖銷(116)的一端與縱向驅動彈簧(22)接觸,使變匙鎖銷上的卡臺 (187)與鎖殼(12)上的限位卡臺(188)接觸,變匙鎖銷的另一端頭(190)(見圖45)與鎖殼或 鎖芯相距一距離,變匙鎖銷的底邊(118)上凹入的凹槽(189)即休眠凹槽與休眠彈子(5)在 相對位置而與所述底邊(118)在錯位下,使休眠彈子在不工作的休眠狀態,所述休眠彈子包 括按非防技彈子或防技彈子的設置方式設置,來確保A鑰匙的解鎖,閉鎖下所述底邊(118) 與各彈子(26)在相對位置,因所述底邊和所述凹槽的形狀都是1_1形,設置有由變匙鎖銷的 底邊方向上與外壓彈簧(91 )、鎖芯順序接觸,使變匙鎖銷的控制邊與鎖殼上的控制凹槽或 防技凹槽(119)接觸。而與所述彈子、休眠彈子不接觸。圖45是圖44在A鑰匙解鎖下,A鑰匙使 若干個所述彈子(26)的1_1形凹槽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1_1形底邊在相對位置的解鎖狀態, 但鑰匙不能使休眠彈子上的L_l形凹槽與變匙鎖銷上的休眠凹槽(189)在相對位置,鑰匙帶 動鎖芯轉動下,1_1形底邊(118)進入1_1形凹槽(67)及使外壓彈簧(91)壓縮,休眠彈子的外 表面進入休眠凹槽(189),使變匙鎖銷能橫向移動解鎖,卡臺(187)與限位卡臺(188)脫離接 觸前,由休眠凹槽(189)的凹槽邊與休眠彈子的外表面接觸,使變匙鎖銷不能縱向移動。保 證A鑰匙的解鎖。解鎖后的閉鎖,鎖芯復位轉動后處于壓縮狀態的外壓彈簧(91)使變匙鎖銷 橫向移動復位,在所述卡臺(187)與限位卡臺(188)在相對位置或接觸狀態后,所述休眠凹 槽(189)的凹槽邊才與休眠彈子脫離接觸,保證了變匙鎖銷不能縱向移動,完成了閉鎖。在 需淘汰A鑰匙解鎖時,用B鑰匙解鎖(見圖46),B鑰匙使所述彈子(26)及休眠彈子(5)上的1_1 形凹槽(67)都在用一條直線上,使休眠彈子上的1_1形凹槽(10)與休眠凹槽(189)在相對位 置上。鑰匙帶動鎖芯轉動,使變匙鎖銷橫向移動,1_1形底邊(118)進入1_1形凹槽(67、10), 卡臺(187)與限位卡臺(188)脫離接觸,休眠凹槽與休眠彈子不能接觸,縱向驅動彈簧(22) 使變匙鎖銷縱向移動至到與鎖芯或鎖殼(12)接觸,使休眠凹槽(189)與休眠彈子進入相鄰 位置,而由所述形底邊(118)與休眠彈子在相對位置。變匙鎖銷的縱向移動,使休眠彈子 從休眠狀態進入到不可逆轉的工作狀態,因 A鑰匙不能使休眠彈子上的1_1形凹槽(10)與所 述1_1形底邊(118)在相對位置,使變匙鎖銷不能橫向移動,A鑰匙的解鎖功能自動被終止, 而由B鑰匙解鎖。B鑰匙解鎖后限位卡臺(188)已不能與變匙鎖銷上的卡臺(187)接觸,B鑰匙 解鎖后的閉鎖同前述。圖47至圖49是圖1中已介紹了的一種變匙鎖銷與休眠彈子來控制A鑰 匙、B鑰匙解鎖結構。圖50,包括X-X圖,是一種變匙鎖銷(116)的形狀或結構圖,將該變匙鎖 銷(116)取代圖44中的變匙鎖銷(116),而將所述限位卡臺(188)和卡臺(187)取消,在變匙 鎖銷上設置若干個卡臺(199、200)。在未啟用B鑰匙解鎖的閉鎖下,由變匙鎖銷的所述V形底 邊(81)或1_1形底邊(118)上突起的若干個卡臺(200)分別與各所述彈子的外表面接觸,變 匙鎖銷上從所述底邊凹入的凹槽即休眠凹槽(189)與休眠彈子(5)在相對位置上。A鑰匙解 鎖時,使各彈子上的凹槽在同一條直線上,各卡臺(200)與各所述彈子的表面脫離接觸,但 休眠彈子(5)上的凹槽(10)與變匙鎖銷上的休眠凹槽(189)不能在相對位置,就保持所述卡 臺(199)與休眠彈子的外表面接觸,變匙鎖銷不能縱向移動,確保A鑰匙的解鎖。需淘汰A鑰 匙解鎖時,用B鑰匙解鎖,B鑰匙使各所述彈子及休眠彈子都進入解鎖狀態,即各彈子上的凹 槽與休眠彈子上凹槽在同一直線上,使所述各卡臺(200)與各所述彈子(26)脫離接觸,卡臺 (199)與休眠彈子脫離接觸,在縱向彈簧(22)(見圖1、圖44、圖46)的彈力下,變匙鎖銷縱向 移動,至到變匙鎖銷的一端與鎖芯或鎖殼接觸停止移動,而使休眠凹槽(189)與休眠彈子在 錯位狀態,由所述底邊(118)與休眠彈子在相對位置,而終止休眠彈子的休眠狀態,使A鑰匙 的解鎖權終止。在變匙鎖銷的一端頭(190)與鎖殼或鎖芯接觸后,使各所述卡臺(119、200) 不再與各所述彈子、休眠彈子接觸。圖51至53中圖51至圖53是圖1等所述實施方案的局部 圖,鎖銷(116)上設置有可移動的子銷(201)與彈簧(205),鎖銷順序接觸;子銷(201)和鎖銷 (116)上設有一個孔徑相同的半圓孔(204);在未啟B鑰匙解鎖的閉鎖下,兩個半圓孔(204) 在相對位置而構成一個圓孔(見圖51),所述圓孔與鎖芯(21)上彈珠(203)在錯位狀態;彈珠 與彈簧、鎖芯順序接觸。子銷(201)的一端(202)即底邊的形狀與鎖銷上的所述底邊的形狀 相同。所述端頭(202)與休眠彈子(5)在相對位置,使休眠彈子在工作狀態。鎖芯(116)在鎖 芯(21)開口槽(24)中由所述底邊與各所述彈子(26)在相對位置上。A鑰匙解鎖使各所述彈 子(26)的凹槽在同一條直線而與鎖銷上的底邊在相對狀態下,但休眠彈子的凹槽(10)與子 銷(201)的底邊(202)不能在相對位置,使休眠彈子在不工作的休眠狀態,A鑰匙帶動鎖芯轉 動時,鎖銷橫向移動,鎖銷上的底邊進入各彈子上的凹槽中,子銷(201)的底邊(202)與休眠 彈子表面接觸,子銷移動及彈簧(205)壓縮,子銷的移動就不能阻止鎖銷橫向移動,鎖芯才 得以繼續轉動,完成開鎖。需淘汰A鑰匙解鎖權而啟用B鑰匙解鎖(見圖53),B鑰匙使各所述 彈子(26)及休眠彈子(5)都進入解鎖狀態,使休眠彈子(5)上的凹槽(10)與子銷(201)上的 底邊(202)在相對位置。在鑰匙帶動鎖芯轉動下,鎖銷橫向移動,外壓彈簧(91)壓縮,鎖銷上 底邊進入各彈子的凹槽中,(201)上的底邊(202)進入休眠彈子(5)上的凹槽(10)中,使子銷 與鎖銷(116)同步橫向移動,使由兩個半圓孔(204)構成的圓孔也同步移動到彈珠(203)的 相對位置時,與所述彈珠(203)接觸的彈簧,彈珠進入圓孔(204),將子銷與鎖銷連接起來, 使子銷不能移動,子銷上的底邊(202)與鎖銷上的所述底邊在同一直線上。因此,在用A鑰匙 解鎖時,子銷不能移動來終止A鑰匙解鎖,實現由B鑰匙解鎖,所述鎖銷(116)不與縱向驅動 彈簧接觸。所述的休眠彈子或變匙彈子即可按所述非防技彈子即A彈子的方式設置,即已知 鎖上與鑰匙接觸的彈子的設置方式。又可按所述的防技彈子的方式,設置使休眠彈子或變 匙彈子能雙向移動,移動的最大距離為鑰匙孔的寬,使休眠彈子或變匙彈子上的凹槽,與鎖 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所述底邊在精準的相對位置下實現解鎖。
[0104] 圖54、圖54包括圖54-1至圖54-6的所示圖,在圖54中是以葉片防技彈子或非防技 彈子(164、166、160、124、26)上設置與所述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所述底邊接觸的凹槽口大 于凹槽底的V形凹槽(見圖54-2、圖54-5),或凹槽口與凹槽底的寬相同的1_1形凹槽(67)(見 圖54-1、圖54-3、圖54-6),或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V形凹槽的一凹槽邊垂直于彈子的L形凹 槽(208)(見圖54-4)。所述彈子上與鑰匙或防技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包括有:在所述彈子 (26、28、166、158、160)上突起的撥臺(143、133)(見圖54-1、圖54-5),或所述彈子(26、28、 158、160、166)上凹入的凹槽即撥槽(126)。
[0105] 圖1實施方案介紹了與鑰匙接觸的1號控制銷(28),所述控制銷中不與鑰匙接觸的 2號至4號控制銷(57、60、89),(見圖16、圖30、圖55、圖56);在所述圖中,2號控制銷(57)上設 有兩個V形凹槽(106、111) ;3號控制銷(60)的開口槽(156)中有與強力彈簧(154)接觸的銷 片(153),銷片上與開口槽上的卡臺與卡口的接觸,使銷片(153)的邊(211)與控制銷的邊平 齊,銷片上有V形凹槽(83)是由銷片上的斜邊與控制銷上的斜邊構成V形凹槽(83 ),或在銷 片的一邊(211)上有V形凸臺(210) ;4號控制銷(89)由兩個葉片之間設置的凹槽與銷片 (153)接觸而定位銷片,銷片可上下移動,在銷片(153)上設有相對的兩個V形凹槽(83)。所 述2號至4號控制銷的一端頭為A端頭(105),另一端頭為B端頭(109),或在所述B端頭上有利 于滑動的彈珠(212)。所述控制銷在所述鎖上設置方式是:閉鎖下,一種情況是由控制銷的A 端頭(105)與鎖芯(21)上的彈簧接觸,控制銷的B端頭(109)或彈珠(212)在鎖殼(12)的環形 槽(107)中;另一種情況是控制銷的A端頭(105)在鎖芯上與彈簧接觸,或與所述內孔(85)接 觸,控制銷B端頭(109)或彈珠(212)在鎖殼的環形槽(107)中(見圖15);結果是,使控制銷上 的V形凹槽(83)與鎖銷或變匙鎖銷(23、97、116)上的V形底邊(81)或控制條(56)上的V形端 頭(114)在相對位置(見圖15)的解鎖狀態;所述2號控制銷(57)和4號控制銷(56)上的另一 V 形凹槽(83)與鎖芯(21)的T形孔槽中的T形釘(58)、強力彈簧(62)順序接觸。鑰匙解鎖后的 鎖芯轉動的開鎖過程中,所述控制銷上的B端頭(109)或彈珠(212)與所述內孔(85)接觸或 在鎖芯上(見圖6和圖30),使控制銷移動;其中一種情況是使與A端(105)接觸的彈簧壓縮儲 能;另一種情況是使A端(105)進入環形凹槽(107)中。使控制銷或銷片(153)的表面(211) (見圖16、圖55)與所述V形底邊(81)或所述V形端頭(114)壓力接觸而與V形凹槽脫離接觸, 導致與銷片(153)接觸的強力彈簧(154)壓縮儲能(見圖30);或導致與控制銷片(153)、T形 釘(58)順序接觸的強力彈簧(62)壓縮儲能(見圖56)。所述強力彈簧的彈力經控制銷作用于 鎖銷或變匙鎖銷上,使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控制邊(117)與所述內孔(85)壓力接觸;或所述 強力彈簧的彈力經所述控制條(56)作用于鎖銷或變匙鎖銷(97、116)及連接條(43)上而與 鎖殼上的內孔(85)壓力接觸(見圖30)。在鎖芯轉動完成開鎖或開門后復位轉動進入閉鎖 時,即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控制邊與鎖殼上的銷槽(48)在相對位置時;一種情況是強力彈 簧釋放彈力,因強力彈簧的彈力大于鎖殼上與Τ形釘接觸的彈簧(45)的彈力,控制銷垂直移 動,使鎖銷或變匙鎖銷(97)進入銷槽(48)中(見圖16),1_1形底邊與L_J形凹槽脫離接觸,因 鎖銷或變匙鎖銷與附芯(34)上的開口槽(93)接觸,附芯不能轉動,但所述鎖芯可大于360度 角空轉動來完成空轉鎖的閉鎖。另一種情況是強力彈簧釋放彈力,使與附芯(34)上的開口 槽(93)接觸的連接條(43)(見圖12)與鎖殼上的銷槽(48)接觸,附芯不能轉動;所述1_1形底 邊與1_1形凹槽脫離接觸,與所述彈子接觸的彈簧或磁性接觸的磁體作用或防技鑰匙從鑰 匙孔退出的過程中,或控制銷的B端頭(109)進入環形凹槽(107)中,使所述彈子移動,由所 述彈子的表面與鎖銷或變匙鎖銷的底邊在相對位置而實現閉鎖。解決了設置的1_1形凹槽 (67)所述彈子的空轉鎖,閉鎖下鎖芯能大于360度角轉動,解鎖后能使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 LJ形底邊自動從彈子上的L_J形凹槽自動退出來實現閉鎖;來克服已知的空轉鎖上與鑰匙 接觸的彈子上不能設置U形凹槽的缺陷,存在的技術開鎖問題。所述與鑰匙接觸的1號控 制銷(28)的設置方式包括按所述非防技彈子(圖1所示)和所述防技彈子的設置方式設置, 使所述1號控制銷與所述防技彈子一樣能雙向移動。由1號控制銷(28)上突起的撥臺(133、 143)(見圖54)與防技鑰匙上的曲線形內銑槽(78)(見圖63)或曲線形內銑槽(255)(見圖73) 接觸;或由1號控制銷(28)上凹入的撥槽(126)(見圖54)與防技鑰匙上的曲線形中銑(230) (見圖65)或曲線形中銑(227、228)(見圖64)接觸;來控制1號控制銷的雙向移動,以精準的 實現解鎖后的自動閉鎖。
[0106]圖2、圖27、圖30、圖68、圖69中,圖2實施方案是將所述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設 在空轉鎖或非空轉鎖或無鎖芯非空轉鎖的鎖的表面。圖2是空轉鎖在閉鎖下,圖27是圖2的 E-E圖,圖29是圖2在解鎖下的F-F圖,圖30是圖2的C-C圖,圖68、圖69是圖2的解鎖鑰匙。在所 述圖中,鎖芯(21)與鎖殼(12)的內孔(85)接觸,鎖芯的一端頭的表面是所述彈子(52、148、 200)上與鑰匙接觸的端頭(54、55)(見圖27),所述彈子的與彈簧(42)、鎖芯順序接觸,若干 個所述彈子按一定圓弧形設置在鎖芯上,與鎖芯上的弧形的鎖銷或變匙鎖銷(47)的底邊在 相對設置(見圖28),彈子上的1_1形凹槽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底邊在錯位狀態的閉鎖下, 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控制邊與鎖殼上內孔(85)或鎖殼(12)的銷槽(48)中的連接條(43 )、T 形釘(48)、彈簧(45)順序接觸(見圖28)。連接條(43)的一端頭(39)與附芯(34)上的開口槽 (38)接觸來將連接條與附芯連接,從閉鎖到解鎖時所述端頭能在開口槽中移動。鎖芯與執 手(61)接觸或連接,附芯(34)與鎖尺(41)或帶動鎖舌移動的撥輪(37)接觸。鎖銷或變匙鎖 銷的所述底邊方向上,與鎖芯上的外壓彈簧(91)(見圖29)接觸,或與鎖芯上的控制條(56) 或所述的控制銷上的V形凹槽(83)在相對位置(見圖30)。閉鎖下,所述控制銷的一端A端頭 (105),與鎖芯上的彈簧接觸,或與鎖殼上的內孔(85)接觸,控制銷另一端B端頭(109)在鎖 殼的環形凹槽(107)中(見前述)。解鎖的鑰匙是圖68、圖69的穿戴鑰匙,所述穿戴鑰匙是一 種可戴在手指或手頸上的鑰匙,穿戴鑰匙是由圓環形的匙桿(248)上設有曲線形外銑(246) 或凹凸曲面(247)與所述彈子的端頭或撥臺接觸解鎖。所述圓環形匙桿(248)有孔徑不能調 的(見圖68)和孔經大小可調整的(見圖69),孔徑大小可調的圓環形匙桿的兩端頭上由卡口 和卡臺接觸位置變化來改變圓環形匙桿的孔徑大小,以便安全戴在手上。將手指及戴在手 指上的防技鑰匙插入鎖芯(21)-端頭與執手(61)之間的凹槽或孔(59)中,穿戴鑰匙上的曲 線形外銑(246、247)與所述彈子端頭(54、55)接觸,使所述彈子移動,各所述彈子(52)上的 1_1形凹槽(67)與圓弧形的鎖銷或變匙鎖銷上(47)上的弧形底邊(149)在同一平面或相對 位置的解鎖狀態。鎖殼上彈簧(45)經T形釘使連接條(43)與鎖銷或變匙鎖銷壓力接觸,所述 1_1形底邊(118)進入各彈子上的1_1形凹槽(67)中而移動,連接條(43)進入鎖芯(21)與鎖 殼上的銷槽(48)脫離接觸,將附芯與鎖芯連在一起同步轉動,經鎖芯轉動完成開鎖或開門。 在開鎖或開門的過程中,如前所述,控制銷(60)的B端頭(109)與鎖殼上的內孔(85)接觸而 與鎖殼上的環形凹槽脫離接觸,控制銷移動,由控制銷上的非V形凹槽部位與控制條(56)、 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底邊順序接觸,使強力彈簧(154)壓縮儲能(見圖30),在完成開鎖或開 門后,鎖芯復位轉動進入閉鎖時,在鎖芯(21)上的鎖銷槽(99)與鎖殼上(12)上的銷槽(48) 在相對位置時,因強力彈簧的彈力大于上所述彈簧(45)的彈力。強力彈簧釋放彈力使鎖銷 或變匙鎖銷上的底邊從各所述彈子上的L_J形凹槽(67)退出,所述連接條(43)進入銷槽 (48)中,與所述彈子接觸的彈簧(42)使彈子移動復位,彈子上的1_1形凹槽與所述LJ形底 邊在錯位下,而進入閉鎖狀態。或在執手帶動鎖芯再轉一角度下,見前述,控制銷的A端 (105)與鎖殼的內孔(85)接觸而移動,使控制鎖的B端(109)進入鎖殼的環形凹槽(107 ),控 制銷上的V形凹槽與控制條上的V形端頭在相對位置。圖2中,控制條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 底邊方向在接觸狀態。另一種情況是控制銷的A端頭(105)與鎖芯上的彈簧接觸。在連接條 進入鎖殼的銷槽(48)中后,所述彈簧使控制銷復位移動,控制銷上的V形凹槽(83)與控制條 上的V形端頭(142)在相對位置,使所述B端頭(109)進入所述環形凹槽(109)中,以便下次解 鎖,完成了閉鎖。所述控制銷的A端頭與鎖芯上的彈簧接觸的方式,在所述控制銷上的所述 銷片(153)上設有V形凸臺(210)(見圖55),通過端V形凸臺來確保連接條從鎖芯進入鎖殼 后,所述控制銷才能受所述彈簧的彈力作用而復位移動。
[0107]通過上述實施方案,實現本發明的任務。
【主權項】
1. 一種完美鎖,包括無鎖芯的鎖或有鎖芯的鎖,有鎖芯的鎖又包括有在閉鎖下鎖芯可 轉動小于或大于360度的空轉鎖或不能轉動的非空轉鎖;所述鎖的解鎖包括由鑰匙一次解 鎖或鑰匙兩次解鎖;所述鎖上與鑰匙接觸的彈子的形狀有彎曲形的或非彎曲形的圓條彈子 或非圓條彈子,所述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部位包括有彈子的一端頭或彈子上突起的撥臺或 彈子上凹入的撥槽,放置在鑰匙孔或非鑰匙孔或鎖的外表面,在所述彈子上設置有與鎖銷 或變匙鎖銷上的形底邊或V形底邊或L形底邊接觸K形凹槽或V形凹槽或L形凹槽; 所述彈子包括有防技彈子或非防技彈子,所述非防技彈子的設置方式是非防技彈子與鎖殼 或鎖芯上向一個方向施加移動彈力的彈簧接觸,非防技彈子移動方向和彈簧彈力方向一 致,可準確確定非防技彈子向某一個方向移動及移動距離,所述防技彈子的設置方式是防 技彈子不與向一個方向施加移動彈力的彈簧接觸,防技彈子能向兩個不同方向移動即雙向 移動,使技術開鎖難以確定移動方向及移動距離;所述非防技彈子包括有A彈子、B彈子、F彈 子,所述防技彈子包括有C彈子、D彈子、E彈子、F彈子,所述F彈子是休眠彈子或變匙彈子,所 述E彈子是磁性或導磁性的彈子;所述彈子放置在鎖芯或鎖殼的彈子槽中,所述鎖芯放置在 鎖殼的內孔中; 其特征是: 在所述鎖上設置有所述休眠彈子(5)和變匙鎖銷(23、47)或所述變匙彈子(130、221)和 鎖銷(97、116)或所述休眠彈子(5)和鎖銷(97);來控制或實現兩把及以上數把不同開鎖權 限的A鑰匙、B鑰匙、C鑰匙或解鎖權的終止; 或在所述鎖上設置有與鎖銷或變匙鎖銷(23、47、97、116)或控制條(56)接觸的外壓彈 簧(91)或控制銷(28、57、60、89);來控制或實現設置有凹槽口與凹槽底的寬相同的形凹 槽(40、41、67、176、177)的所述防技彈子或非防技彈子的所述鎖,在解鎖后的閉鎖時,使所形凹槽(51、67)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形底邊(84、118)自動脫離接觸,以實現閉 鎖;使閉鎖下所述彈子不能與鎖銷或變匙鎖銷接觸,使技術開鎖無手感,以阻止技術開鎖; 或在所述鎖上設置有與所述防技彈子或非防技彈子接觸的防技鑰匙或/和設置有與防 破壞和有遮擋及隱藏功能的鎖蓋(13)或有所述鎖蓋功能的門接觸或連接,及在鎖殼(12)上 設置有在閉鎖下與鎖銷或變匙鎖銷(47、97、116)接觸的防技凹槽(119)或階梯形凹槽(179) 或/和與連接條(43)接觸的銷槽(48);來控制或實現對所述鎖的防破壞和技術開鎖,使所述 彈子上與所述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在彈子槽(29、94)或所述門或鎖蓋遮擋的鑰匙槽(30) 中與鑰匙接觸;或在鎖芯上的鑰匙孔(15)進入所述門或鎖蓋的遮檔區域內而隱藏于鎖內 時,才從所述彈子槽進入到鑰匙孔中與鑰匙接觸;或在所述鑰匙上的匙桿(68)由鎖殼上容 匙槽(14)驅動進入鑰匙孔(15)而隨鎖芯轉動進入所述門或鎖蓋的遮擋區域內后,所述鑰匙 才使所述彈子進入解鎖狀態; 或在所述鎖上設置有可雙向移動的防技彈子(即C彈子、D彈子、E彈子、F彈子)或/和防 技鑰匙,由所述防技彈子與彈子槽(25、94)上的凹槽邊(162)或凹槽邊(150)或所述內孔 (85)接觸,來控制或實現所述防技彈子上與防技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即撥臺(133、143、 213)或撥槽(216)或端頭,在鑰匙孔(15)中或彈子槽(25、94)中或以鎖表面可以雙向移動, 使技術開鎖難以確定移動方向及移動距離,而增加技術開鎖難度,及實現解鎖下使所述彈 子上的所述凹槽(67、83、208)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所述底邊(84、118、142)在精準的相對 位置時才能實現解鎖; 或在所述鎖上設置有與鑰匙或防技鑰匙接觸的兩組彈子即A組彈子和B組彈子,或/和 鎖殼(12)上設置有防技凹槽或階梯形凹槽或/和銷槽,來控制或實現所述鎖需兩次解鎖即 需同一把鑰匙或兩把不同鑰匙中的一鑰匙,在第一次解鎖下使A組彈子在解鎖狀態;在第二 次解鎖下使B組彈子或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未設在鑰匙孔中的B組彈子在解鎖狀態,以實現 兩次解鎖后才能完成開鎖; 或在所述鎖上將所述的鎖蓋(13 )、所述的控制銷(28、57、60、89)或外壓彈簧(91 )、所述 的變匙彈子(130、221)或變匙鎖銷(23、116)或鎖銷(97)、所述的防技鑰匙和防技彈子、所述 的防技凹槽(119)或階梯形凹槽(179)或/和銷槽(48)、所述的由防技彈子或/和非防技彈子 組成的A組彈子和B組彈子,中的兩個或數個同時設置在所述鎖上,來控制或實現有所述功 能及特征的完美鎖。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完美鎖,其特征是:所述防技彈子上設置有與鎖銷或變匙 鎖銷接觸的所述凹槽(27、83、144),所述防技彈子的兩個端頭(161)和端頭(163),與放置防 技彈子的彈子槽(25、94)的凹槽邊之間,或與鎖殼上的所述內孔(85)之間設置了一距離,來 實現防技彈子的雙向移動;所述防技彈子在所述鎖上的設置方式有以下幾種情況。① C彈子 (158)或休眠彈子(5)或變匙彈子(130、221)的表面(159),與鎖殼(12)或鎖芯(21)上的彈簧 接觸,或與銷子或彈珠(46)、彈簧(45)、鎖殼或鎖芯順序接觸;或②休眠彈子(5)或變匙彈子 (130、221)或C彈子(158)的兩端頭(161和163)或一卡臺(167)與鎖殼或鎖芯上施加相向彈 力的兩個彈簧(283)和彈簧(284)接觸;或③休眠彈子(5)或變匙彈子(130、221)或C彈子 (158)上的兩個卡臺(286)和卡臺(287)與鎖殼或鎖芯上施加相反方向彈力的兩個彈簧 (281)和彈簧(282)接觸;或④休眠彈子(5)或變匙彈子(130、221)或C彈子(158)上的所述凹 槽(67、83、144)與彈簧(285)、鎖銷或變匙鎖銷(97、116)順序接觸;或⑤有重心偏移的休眠 彈子(5)或變匙彈子(130、221)或D彈子(160)不與彈簧接觸;或⑥有磁性或導磁性的E彈子 (166)與鎖殼或鎖芯上的磁性或導磁性的磁體(168、169)磁吸引或磁排斥接觸;或⑦所述若 干個C彈子(158)依次疊加,所述C彈子之間的表面接觸,由其中之一的C彈子的表面與彈簧、 鎖芯或鎖殼順序接觸。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完美鎖,其特征是:所述有防破壞和遮擋及隱藏功能的鎖 蓋(13)是有加強板(2)的鎖蓋(13)或固定所述鎖而具有鎖蓋功能的門;所述加強板與鎖殼 (12)連接,鎖蓋或門與所述鎖的一端頭接觸或連接;所述鎖蓋或門有中心孔(64),從中心孔 凹入鎖蓋或門的一凹槽是鑰匙口(17),中心孔與鎖芯(21)的軸心線或中心設置在同一條直 線上,中心孔(64)的半徑小于或等于鑰匙孔(15)到鎖芯的中心的半徑;閉鎖下,鑰匙口(17) 與鑰匙孔(15)或/和容匙槽(14)相通而在相對位置;所述鎖蓋或門的遮擋及隱藏功能的方 式是:①將設置在鎖蓋的遮擋區域內的鑰匙槽(30)中的防技彈子或/和非防技彈子上,與鑰 匙接觸的所述部位即一端頭(11)或撥槽(126)或撥臺(133、143)給隱藏于鎖內,需鑰匙上的 匙桿(68)進入所述鑰匙槽中與所述彈子接觸解鎖;或②將所述彈子上,設置在鑰匙孔(15) 中與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8、9、126、133、143),在與鑰匙孔隨鎖芯轉動進入鎖蓋的遮接區 域而隱藏于鎖內時,所述彈子才能進入解鎖狀態,使所述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所述底邊才 能進入所述彈子上的所述凹槽中;或③將所述彈子上,設置在彈子槽(25)中與鑰匙接觸的 所述部位(143、170),在鑰匙孔(15)隨鎖芯轉動進入鎖蓋的遮接區域內而隱藏于鎖內時,所 述部位才從彈子槽進入鑰匙孔中與鑰匙接觸解鎖。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完美鎖,其特征是:所述防技鑰匙包括有:①匙桿(68)與 鑰匙手把(72)連接的非彎曲防技鑰匙,或②由匙桿(68)的一端頭與鑰匙手把(72)上的連接 桿(71)上的彎頭(70)連接的彎曲防技鑰匙;或由匙桿(68)的一端頭與鑰匙手把(72)上的連 接桿(71)的一端頭錯位或并聯連接的彎曲防技鑰匙;所述連接桿(71)與所述匙桿(68)不在 同一條直線或平面上;或③由匙桿構成的孔徑大小可調或不可調的穿戴鑰匙;所述匙桿 (68)上與所述彈子接觸部位的結構或形狀包括有以下幾種:①匙桿上設置有曲線形的外銑 (238)及在匙桿上設有與所述外銑上的V形開口槽相通的孔(233);或②匙桿上突起的匙面 (69、101)上設置有曲線形外銑(238),所述匙面(69、101)的厚小于所述鎖上與彈子槽(25) 相通的防技凹槽(16)的寬,所述匙面(101)的一端頭(239)與鑰匙手把(72)之間一距離的匙 桿上沒有所述的匙面和外銑;解鎖時,所述曲線形外銑上設置的突起的頂點(234)進入彈子 槽(25)中,曲線形外銑上設置的凹槽(237)在鑰匙孔(15)中,匙桿上的孔(233)在鑰匙孔中; 或③匙桿上凹入有曲線形的凹槽即曲線形內銑槽(78),及匙桿的一端頭上凹入有端口(74) 大于尾口(75)的凹槽即導向銑(77),由導向銑上的尾口與曲線形內銑槽連接,所述曲線形 的內銑槽(78)上的各個部位上的凹槽寬是相同的;解鎖時,所述端口首先與所述彈子接觸, 由曲線形內銑槽(78)與所述彈子上的撥臺接觸,收精準的控制解鎖,或④匙桿(68)上凹入 有曲線形內銑(256),曲線形的內銑上的兩個曲線形凹槽邊(257)和曲線形凹槽邊(258)之 間在各部位的凹槽寬是不完全相同或不相同,由曲線形的凹槽邊分別與滑動斜坡(251、 252)、匙桿上的凹槽口(259)順序連接,解鎖時,由所述彈子上的端頭或撥臺從凹槽口(259) 進入,沿滑動斜坡滑動進入曲線形的內銑(256)中與其中一個曲線形邊(257或258)接觸解 鎖;或⑤匙桿上凹入有曲線形凹槽即曲線形內銑槽(255),曲線形內銑槽上的各個部位的凹 槽寬相同,曲線形內銑槽上的凹槽邊分別與滑動斜坡(251、252)、匙桿上凹槽口(259)順序 連接;解鎖時,由所述彈子上的一端頭或撥臺從所述凹槽口(259)進入,沿滑動斜坡滑動進 入曲線形內銑槽(255)中接觸解鎖;或⑥匙桿上設置有突起的曲線形中銑(227、228)與匙桿 端頭上有滑動斜坡(226)的導向銑(225)連接,導向銑的兩端頭在匙桿上突起高度不相同, 突起高度低的端頭在匙桿(68)的端口位置,所述曲線形中銑上的各部位的厚或寬相同;解 鎖時,首先由導向銑(225)與所述彈子上的撥槽(126)接觸之后,由曲線形中銑(227、228)與 撥槽上的凹槽底(127)接解解鎖;或⑦匙桿上設置有突起的曲線形中銑(230),曲線形中銑 上的各部位上的厚或寬相同,而小于匙桿的寬;解鎖時,由曲線形中銑(230)上的曲線形邊 (229)首先與彈子的撥槽(126)上的滑動斜坡接觸,然后由曲線形中銑與所述撥槽上的凹槽 底(127)接觸解鎖;或⑧匙桿上凹入有由兩條曲線形凹槽邊(257)和曲線形凹槽邊(258)構 成的曲線形內銑(256),曲線形內銑上的各部位的凹槽的寬是不完全相同或不相同,所述曲 線形內銑的一端頭與匙桿(68)端頭上凹入的端口(74)大于尾口(75)的凹槽即導向銑(77) 連通;解鎖時,彈子上的撥臺首先與導向銑的端口(74)接觸,然后,進入曲線形內銑(256)中 與一曲線形凹槽邊(257或258)接觸解鎖;所述匙桿的另一端頭與鑰匙手把上的連接桿(71) 的一端頭錯位或并聯連接的彎曲防技鑰匙;或⑨匙桿(68)上既設置有與所述彈子中的A組 彈子或部分彈子接觸的所述的曲線形內銑槽(78、255)或所述的曲線形內銑(256)或所述的 曲線形中銑(227、228、230),又設置有與所述彈子中的祕且彈子或部分彈子接觸的所述的外 銑(238)。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完美鎖,其特征是:所述A組彈子、B組彈子是由若干個所 述彈子即防技彈子或/和非防技彈子構成,所述A組彈子和B組彈子的設置方式有以下情況, ① A組彈子(158)上的凹槽(177)的凹入深度大于B組彈子(26、162)上的凹槽(176)凹入的深 度,A組彈子上的凹槽(177)的凹槽口相連的邊(174)與B組彈子上的凹槽(176)的凹槽口相 連的邊(175)在鎖上的設置是不在同一條直線或不在同一平面上,而與鎖銷或變匙鎖銷 (23、47、97、116)上的所述底邊(84、118、142)之間的距離是不相同的;或(1^組彈子(158)上 的凹槽(67)與B組彈子(26)上的凹槽(67)凹入所述彈子的深度相同;A組彈子上的所述凹槽 的凹槽口相連的邊與B組彈子上所述凹槽的凹槽口相連的邊在鎖上的設置是在同一條直線 或在同一平面上,而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所述底邊之間的距離是相同的,但A組彈子和B 組彈子上與所述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不一起設在鑰匙孔或非鑰匙孔中; 所述A組彈子、B組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即一端頭(8、54)或撥臺(133、143、 170)或撥槽(126)在所述鎖上的設置方式有以下幾種情況;① A組彈子和B組彈子上與鑰匙 接觸的所述部位:在鑰匙孔(15);或在鎖的表面;或在鎖蓋(13)遮接區域的鑰匙槽(30)中而 隱藏于鎖內;或在彈子槽(25)中而隱藏鎖內;或②A組彈子和B組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所述 部位,不同時設置在鑰匙孔或彈子槽或鎖的表面或鑰匙槽中。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完美鎖,其特征是:在設置有休眠彈子和變匙鎖銷或設置 變匙彈子或休眠彈子和鎖銷的所述鎖上,所述休眠彈子或變匙彈子包括有按所述的非防技 彈子或防技彈子的方式設置,休眠彈子或變匙彈子上的撥臺(143、213)或撥槽(216)或一端 頭(50)與鑰匙接觸,休眠彈子上設有凹入彈子的V形凹槽或1_1形凹槽或L形凹槽;變匙彈子 及變匙彈子上的凹槽的形狀或設置方式有以下幾種情況,①變匙彈子(130)上有兩個形狀 相同的V形凹槽或L形凹槽或1_1形凹槽(40、41),及用于終止A鑰匙解鎖的卡口(294);或② 變匙彈子(221)的開口槽(223)中相互接觸的A匙片(219)和B匙片(220)的一端頭與變匙彈 子的一邊(51)平齊,B匙片的所述一端頭的寬和形狀與鎖銷(97)上的底邊的寬或形狀相同, 開口槽中的彈簧(216、214)與A匙片、B匙片的另一端頭接觸,使A匙片、B匙片可移動,A匙片 中的彈簧(217)與彈珠(218)、B匙片順序接觸;在啟用B鑰匙解鎖后,彈珠(218)與A匙片和B 匙片上的卡口接觸而將A匙片和B匙片連接起來,而由B匙片的所述的一端頭凹入開口槽中 形成的凹槽,來終止A鑰匙解鎖;或③變匙彈子(221)的開口槽(265)中有相互接觸的A匙片 (268)和B匙片(271),A匙片和B匙片的一端頭(270)與變匙彈子的一邊(51)平齊,所述端頭 上有與鎖銷上的底邊接觸的V形凹槽或L形凹槽或I形凹槽(269),B匙片上的所述一端頭 (270)的寬小于鎖銷上的底邊的寬,A匙片的另一端頭與開口槽接觸;未啟用B鑰匙解鎖下,B 匙片的另一端頭與開口槽相距一個距離,開口槽中彈簧(266)使A匙片、B匙片、開口槽的一 邊順序接觸,經A匙片與B匙片上的V形卡口(267)將B匙片定位,在開口槽上與B匙片相鄰位 置上有一凹槽(272);在啟用B鑰匙解鎖后,所述凹槽(272)接納B匙片(271),使A匙片上所述 凹槽(269)在變匙彈子上位置移動,而終止A鑰匙解鎖; 所述鎖銷或變匙鎖銷上設置有與所述彈子接觸的V形底邊(81)或形底邊(84、118、) 或L形底邊;所述變匙鎖銷與鎖芯或鎖殼上的縱向驅動彈簧(22)接觸,在未啟用B鑰匙解鎖 以確保A鑰匙解鎖的設置方式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由變匙鎖銷的底邊上突起的若干個的卡 臺(200)分別與若干個所述彈子(26)的表面接觸,突起的一卡臺(199)與休眠彈子(5)的表 面接觸,所述卡臺(199、200)的寬或形狀小于所述彈子、休眠彈子上的所述凹槽的寬;或② 由變匙鎖銷(116)上的一卡臺(187)與鎖殼(12)上的限位卡臺(188)接觸;或③由變匙鎖銷 (116) -端上的T形卡臺(198)與休眠彈子(5)的表面接觸,所述休眠彈子上的凹槽(10)與一 字形孔(196)相通形成與所述Τ形卡臺(198)的形狀相同的Τ形開口槽;或④由鎖銷(116)的 開口槽中設置的與彈簧(205)接觸的子銷(201)的一端頭(202)與休眠彈子(5)在相對位置, 子銷上的半圓孔與變匙鎖銷上的半圓孔在相對位置而形成的圓孔(204)與鎖芯(21)上與彈 簧接觸的彈珠(203)在錯位狀態;在啟用Β鑰匙解鎖后,所述彈珠(203)與所述圓孔(204)接 觸,才終止Α鑰匙解鎖。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完美鎖,其特征是:所述彈子上與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即 撥臺(133、134、143、170)或撥槽(126)或端頭(11、50)設置在彈子槽中,解鎖時,需在鎖芯轉 動一角度,所述的所述部位才從彈子槽進入鑰匙孔與鑰匙接觸,所述彈子在所述鎖上的設 置方式有以下幾種情況,①所述非防技彈子(26)與向一個方向施加移動彈力的彈簧(27)接 觸,所述彈子的一端頭(11),與鎖殼(12)上的內孔(85)接觸而與鎖殼上的環形凹槽(107)在 相鄰位置;或與鎖殼上的限位T形釘(46)的一端頭(86)、彈簧(45)順序接觸;或②所述防技 彈子或C彈子或D彈子(166、158)不與向一個方向施加移動彈力的彈簧接觸,所述彈子的一 端頭,與鎖殼上的內孔接觸而與鎖殼上的環形凹槽(107)在相鄰位置;或與鎖殼上的限位T 形釘、彈簧順序接觸;或③所述E彈子(166)的一端頭(165)與鎖殼(12)上的磁性或導磁性的 磁體(168)磁性吸引,所述彈子的另一端頭與所述內孔(85)有一距離而與鎖殼上的另一磁 性或導磁性的磁體(169)在相鄰位置;或④所述E彈子(166)的一端或所述彈子的一端頭上 設有一磁性磁體(184)與鎖芯或鎖殼上的同磁極的磁體(168)之間是磁排斥;使所述彈子的 另一端頭(9)與鎖殼上的內孔接觸而與鎖殼上的環形凹槽(107)在相鄰位置;或使所述彈子 的另一端與鎖殼上的另一同磁極的磁體在相鄰位置;或⑤所述非防技彈子(26)與向一個方 向施加移動彈力的彈簧(27)接觸,所述彈子上的卡臺(293)與鎖銷或變匙鎖銷(116)的表面 接觸而與有滑動斜坡的凹槽或孔(178)在相鄰位置;或⑥所述C彈子(158)或重心可偏移的D 彈子(160)或導磁性的E彈子(166)上的卡臺與鎖銷或變匙鎖銷(166)的表面接觸而與有滑 動斜坡的凹槽或孔(178)在相鄰位置;或⑦所述防技彈子或重心可偏移的D彈子(160)上與 鑰匙接觸的部位設置在彈子槽中而隱藏于鎖內,在鎖芯轉動一角度下,在鑰匙孔(15)進入 鎖蓋(13)遮擋區后,D彈子上的重心位移,使所述部位才從彈子槽才進入鑰匙孔(15)中;或 ⑧所述彈子(132)的一端頭(139)與在鎖芯上的解鎖銷(135)的表面接觸而與解鎖銷上凹槽 (137)在相鄰位置,所述解鎖銷的一端頭(136)在鎖殼的環形凹槽(107)中而與鎖殼上的內 孔(85)在相鄰位置,解鎖銷的另一端頭與彈簧(138)、鎖芯順序接觸。8. 根據權利要術1所述的一種完美鎖,其特征是:非防技彈子包括有A彈子(7)或休眠彈 子(5)或變匙彈子(130、221)按非防技彈子的設置方式設置,所述非防技彈子與鑰匙接觸的 所述部位包括有所述彈子的一端頭(11、8、9、50、215)或突起的撥臺(133、143、213)或凹入 的撥槽(216),非防技彈子與向一個方向施加移動彈力的彈簧、鎖殼或鎖芯或鎖銷或變匙鎖 銷(23、47、97、116)順序接觸,所述的非防技彈子的設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非防技彈子上 與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在彈子槽(25、94)中;或在鎖蓋(13)或門遮擋的區域而隱藏于鎖內 的鑰匙槽(30)中;由鑰匙進入彈子槽或鑰匙槽與所述部位接觸解鎖;或②非防技彈子上與 鑰匙接觸的所述部位在彈子槽(25、94)中,在鎖芯轉動一角度后,鑰匙孔(15)進入鎖蓋(13) 或門的遮擋區域內而隱藏于鎖內時,非防技彈子上的所述部位才從彈子槽進入鑰匙孔中與 鑰匙接觸解鎖;由非防技彈子(26)上的卡臺(293)與鎖銷或變匙鎖銷的表面接觸而與有滑 動斜坡的孔或凹槽(178)在相鄰位置;或由非防技彈子(132)的一端頭(139)與鎖芯上的解 鎖銷(135)表面接觸而與解鎖銷上的凹槽(137)在相鄰位置;或由非防技彈子(26)的一端頭 (11) 與鎖殼上的T形釘(46)、彈簧(45)順序接觸而在鎖芯的表面凹入的V形凹槽中。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完美鎖,其特征是:所述空轉鎖上或設置有形凹槽的 所述彈子的空轉鎖上,設置的防技凹槽(119)或階梯形凹槽(179)或/和銷槽(48)在所述鎖 上的設置方式有以下幾種情況:①鎖殼(12)上有一防技凹槽(119),在閉鎖下與鎖銷或變匙 鎖銷上的控制邊(117)接觸,鎖芯可轉動一角度;或②鎖殼(12)上有一防技凹槽(119)及一 銷槽(48),在閉鎖下由防技凹槽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控制邊(117)接觸,鎖芯可轉動小于 360度角,在鑰匙第一次解鎖下,鎖芯可大于360度角空轉動;或③鎖殼(12)上有一階梯形凹 槽(179),一種情況是,在閉鎖下,鎖銷或變匙鎖銷的控制邊(117)與階梯形凹槽上的控制凹 槽(146)接觸,使鎖芯不能轉動,在鑰匙第一次解鎖后,鎖芯可小于360度角轉動;另一種情 況是,在閉鎖下鎖銷或變匙鎖銷的控制邊(117)與階梯形凹槽上的防技凹槽(119)接觸,使 鎖芯可小于360度轉動,在鑰匙第一次解鎖后而未第二次解鎖時,鎖芯不能轉動;或④鎖殼 (12) 上有一銷槽(48),在閉鎖下,鎖芯可大于360度角空轉動;或⑤鎖殼(12)上有一控制凹 槽(146)及銷槽(48 ),閉鎖下,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控制邊(117)與控制凹槽(146)接觸,鎖 芯不能轉動,在鑰匙第一次解鎖而未第二次解鎖時,鎖芯可大于360度角空轉動;或⑥鎖殼 (12)上有一防技凹槽(119)及銷槽(48),閉鎖下,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控制邊(117)與防技 凹槽接觸,鎖芯可小于360度角轉動,在鑰匙第一次解鎖后而未第二次解鎖時,鎖芯可大于 360度角空轉動; 所述的防技凹槽(119)的凹槽寬應確保鑰匙孔(15)從鎖蓋(13)或門的鑰匙口(17)的相 對位置進入鎖蓋遮擋區域而與鑰匙口遠離時,所述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控制邊(117)與防 技凹槽應保持接觸狀態;所述階梯形凹槽(179)是由凹入深度不相同,凹槽寬不相同的控制 凹槽(146)與防技凹槽(119)連接構成;所述銷槽(48)中放置有與附芯(34)的開口槽(38)接 觸的連接條(43)或鎖銷或變匙鎖銷(116、97、47)。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完美鎖,其特征是:所述鎖上設置有與鎖銷或變匙鎖銷 或控制條接觸的外壓彈簧(91)或控制銷(28、57、60、89);所述外壓彈簧(91)與鎖銷或變匙 鎖銷、鎖殼上的防技凹槽(119)或控制凹槽(146)或鎖梁或帶動鎖舌移動的執手順序接觸, 使閉鎖下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底邊與所述彈子在不接觸狀態;所述控制銷上設有V形凹槽, 控制銷包括1號至4號控制銷,1號控制銷與鑰匙接觸的部位包括有控制銷的一端頭(9)或撥 臺(133、143)或撥槽(126);所述控制銷在所述鎖上的接觸方式包括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由1 號控制銷(28)與彈簧(29)、鎖芯順序接觸;或由1號控制銷(28)按所述防技彈子的設置方式 設置,使控制銷上與鑰匙接觸部位即撥臺或撥槽能雙向移動;來將所述的1號控制銷上與鑰 匙接觸的所述部位設在鑰匙孔(15)或彈子槽(25)或鎖蓋(13)遮擋區域內的鑰匙槽(30)中; 或②2號至4號控制制銷(57、60、89)的一端頭即A端頭(105),與鎖芯上的彈簧接觸,或與鎖 殼(12)上的內孔(85)接觸而與鎖殼上的環形凹槽(107)在相鄰位置;所述2號至4號控制銷 的另一端頭即B端頭(109)或B端頭上的彈珠(212)在鎖殼上的環形凹槽(107)中而與鎖殼上 的內孔(85)在相鄰位置;閉鎖下控制銷上的V形凹槽(83)與鎖銷或變匙鎖銷上的V形底邊 (81)或控制條上的V形端頭(114)在相對位置或接觸狀態,在解鎖后的開鎖過程中,所述B端 (109)與所述內孔(85)接觸,使所述控制銷上的非V形凹槽的部位與所述V形底邊或V形端頭 壓力接觸,使強力彈簧壓縮儲能,在完成開鎖到閉鎖下,強力彈簧釋放彈力使鎖銷或變匙鎖 銷上的底邊或形底邊(81、118)從所述彈子上的凹槽或形凹槽(67)自動退出,實現 自動閉鎖;所述2號至4號控制銷的結構或設置方式包括有以下幾種情況,①2號控制銷(57) 的表面或所述控制銷上的另一 V形凹槽(83)與鎖芯上的限位T形釘(58)、強力彈簧(62)順序 接觸;或②3號控制銷(60)上的開口槽(156)中設置有銷片(153)與強力彈簧(154)、開口槽 順序接觸,開口槽與銷片上的卡臺與卡口的接觸,使銷片的一端頭(211)與控制銷上的一邊 平齊,銷片的另一端與開口槽上的凹槽底之間有一距離;所述控制銷上的所述V形凹槽,是 由控制銷與銷片上的斜邊構成,或由銷片上凹入V形凹槽構成;或在所述銷片的一邊(211) 上突起有V形凸臺(210);或④4號控制銷(89)是由兩個葉片之間的凹槽與銷片(153)上的卡 臺接觸,使銷片可上下移動,所述V形凹槽(83)在所述銷片上,由銷片上的另一 V形凹槽(83) 與鎖芯上的限位T形釘(58)、強力彈簧(62)順序接觸或在相對位置。
【文檔編號】E05B35/00GK105927040SQ201610331155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0日
【發明人】余義倫
【申請人】余義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