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筒鎖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圓筒鎖裝置,在該圓筒鎖裝置中,內筒體能夠轉動地插入圓筒體中,能夠將機械鑰匙貫穿插入到內筒體側的保護器與沿著機械鑰匙的插入方向的內筒體的后端對置配置,螺旋狀的彈簧被設置于內筒體或者所述圓筒體與保護器之間,在該圓筒鎖裝置中,彈簧(50)形成為具有:在內筒體(13)的軸線方向上延伸的螺旋部(50a);以及從該螺旋部(50a)的至少一端部在沿著內筒體(13)的軸線的方向上朝向螺旋部(50a)內彎曲的彎曲部(50b)。由此,能夠防止螺旋狀的彈簧產生變形。
【專利說明】
圓筒鎖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圓筒鎖裝置,在該圓筒鎖裝置中,轉鼓隨著正規的機械鑰匙的插入而解除與圓筒體的卡合,保持有該轉鼓的內筒體被能夠轉動地插入于所述圓筒體中,保護器能夠將所述機械鑰匙貫穿插入到所述內筒體側,該保護器與沿著所述機械鑰匙的插入方向的所述內筒體的后端對置配置,在所述內筒體的軸線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狀的彈簧被設置于所述保護器與所述內筒體或所述圓筒體之間,且發揮對所述保護器朝向沿著所述插入方向的后方側施力的彈簧力。
【背景技術】
[0002]作為由于將正規的機械鑰匙以外的非法鑰匙或工具等強行推入到內筒體內并進行轉動所導致的車輛的被盜或惡作劇的對策,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公知有這樣的結構:與沿著機械鑰匙的插入方向的內筒體的后端對置地配置保護器。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I:日本特許3675936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7]在上述專利文獻I中公開的結構中,當通過螺絲刀等將保護器強行推入時,使保護器與圓筒體卡合而不能轉動,并且通過設置于內筒體與保護器之間的螺旋狀的彈簧,保護器被朝向沿著機械鑰匙的插入方向的后方施力,但是,由于所述彈簧的一端部與所述保護器和所述內筒體中的一方卡合,因此,在與所述保護器及所述內筒體一起轉動時,所述彈簧的另一端部可能掛在圓筒體上,這樣的話,所述彈簧可能產生變形。
[0008]本發明就是鑒于該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防止設置于內筒體或者圓筒體與保護器之間的螺旋狀的彈簧產生變形的圓筒鎖裝置。
[0009]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0]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是一種圓筒鎖裝置,在該圓筒鎖裝置中,轉鼓隨著正規的機械鑰匙的插入而解除與圓筒體的卡合,保持有該轉鼓的內筒體被能夠轉動地插入于所述圓筒體中,保護器能夠將所述機械鑰匙貫穿插入到所述內筒體側,該保護器與沿著所述機械鑰匙的插入方向的所述內筒體的后端對置配置,在所述內筒體的軸線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狀的彈簧被設置于所述保護器與所述內筒體或所述圓筒體之間,且發揮對所述保護器朝向沿著所述插入方向的后方側施力的彈簧力,該圓筒鎖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形成為具有:在所述內筒體的軸線方向上延伸的螺旋部;以及從該螺旋部的至少一端部在沿著所述內筒體的軸線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螺旋部內彎曲的彎曲部。
[0011]發明效果
[0012]根據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在具有螺旋部的螺旋狀的彈簧的至少一端側形成有在沿著內筒體的軸線的方向上朝向螺旋部內彎曲的彎曲部,因此,即使彈簧與保護器及內筒體一起轉動,所述彈簧的至少一端側也不會與圓筒體卡合,使所述彈簧變形的力不會作用于所述彈簧,因此,能夠防止所述彈簧產生變形。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第I實施方式的圓筒鎖裝置的主視圖。(第I實施方式)
[0014]圖2是沿圖1中的2-2線的剖視圖。(第I實施方式)
[0015]圖3是示出圓筒體及內筒體的一部分的立體圖。(第I實施方式)
[0016]圖4是分別在(a)LOCK位置、(b)OFF位置及(c)ON位置示出沿圖2的4-4線的截面的圖。(第I實施方式)
[0017]圖5是分別在(a)LOCK位置、(b)OFF位置及(C)ON位置示出沿著圖2的5-5線的截面的圖。(第I實施方式)
[0018]圖6是圓筒體、內筒體、保護器及彈簧的分解立體圖。(第I實施方式)
[0019]圖7是從圖2的7-7線箭頭方向觀察保護器的圖。(第I實施方式)
[0020]圖8是第2實施方式的彈簧的立體圖。(第2實施方式)
[0021]標號說明
[0022]11:圓筒體;12:機械鑰匙;13:內筒體;14:插入方向;15:保護器;22、23:轉鼓;50、58:彈簧;50a、58a:螺旋部;50b、58b、58c:彎曲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24]【第I實施方式】
[0025]參照圖1?圖7對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26]首先在圖1及圖2中,該圓筒鎖裝置用于自動兩輪車等,能夠進行點火開關(未圖示)的開關形態的切換和轉向裝置的鎖定狀態及解鎖狀態的切換,該圓筒鎖裝置具有:圓筒體11,其例如安裝于自動兩輪車的立管(未圖示);內筒體13,其能夠轉動地插入于所述圓筒體11中,當在LOCK位置(鎖定位置)及OFF位置(斷開位置)之間進行轉動時,以伴隨著正規的機械鑰匙12的推入操作為條件,能夠以依次占據LOCK位置、OFF位置及ON位置(接通位置)的方式轉動;以及保護器15,其以能夠將所述機械鑰匙12貫穿插入到所述內筒體13側的方式與沿著所述機械鑰匙12的插入方向14的所述內筒體13的后端對置配置。
[0027]—并參照圖3,在所述圓筒體11上設置有:內筒體插入孔16,其一端在沿著所述插入方向14的圓筒體11的后端(圖2的左端)開口;容納凹部17,其與內筒體插入孔16的另一端相連并且在所述圓筒體11的側面開放;以及有底的開關容納孔18,其在與該容納凹部17之間隔著隔壁19,在所述圓筒體11的另一端(圖2的右端)開放。
[0028]在所述開關容納孔18中容納有所述點火開關,該點火開關被組裝于所述圓筒體11的開關罩20覆蓋。此外,所述內筒體13被插入于所述內筒體插入孔16中,沿著所述插入方向14的所述內筒體13的前端部貫通所述隔壁19而突入到所述開關容納孔18內,以便隨著所述OFF位置與所述ON位置之間的轉動而對所述點火開關進行操作。
[0029]在所述內筒體13上設置有能夠插入正規的機械鑰匙12的鑰匙孔21。此外,在沿著所述內筒體13的軸向的I處保持有全轉鼓22,該全轉鼓22能夠切換與所述圓筒體11卡合的狀態和隨著正規的機械鑰匙12插入向所述鑰匙孔21而解除與所述圓筒體11的卡合的狀態,在所述插入方向14上,在所述全轉鼓22的前方的軸向上的隔開間隔的多處例如4處,各保持有一對半轉鼓23,該一對半轉鼓23能夠切換與所述圓筒體11卡合的狀態和隨著正規的機械鑰匙12插入向所述鑰匙孔21而解除與所述圓筒體11的卡合的狀態。
[0030]—并參照圖4,所述全轉鼓22以能夠在與所述內筒體13的軸線垂直的方向上滑動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內筒體13,彈簧24發揮對沿著所述全轉鼓22的滑動方向的所述全轉鼓22的一端部朝向使其從所述內筒體13的外周突出的一側施力的彈簧力,該彈簧24設置于全轉鼓22與內筒體13之間。
[0031]在將機械鑰匙12從所述鑰匙孔21拔出的狀態下,當所述內筒體13處于LOCK位置時,如圖4(a)所示,所述全轉鼓22的一端部處于從所述內筒體13的外周突出的狀態,從所述內筒體插入孔16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的第I及第2突條28、29在相互間形成在該狀態下供全轉鼓22卡合的卡定凹部26,第I及第2突條28、29沿著所述內筒體插入孔16的軸線方向延伸,并一體地設置于所述圓筒體11。
[0032]此外,在所述圓筒體11上,與第I及第2突條28、29—起以與所述內筒體13的外周滑動接觸地支承該內筒體13的方式一體地設置有第3突條30以及第4突條31,該第3突條30關于內筒體插入孔16的軸線與第I突條28對稱,該第4突條31關于所述內筒體插入孔16的軸線與第2突條29對稱,在第2及第3突條29、30之間形成有卡定凹部27,在將機械鑰匙12從所述鑰匙孔21拔出的狀態下,當內筒體13處于OFF位置時,如圖4(b)所示,卡定凹部27與從所述內筒體13的外周突出的所述全轉鼓22的一端部卡合。
[0033]而且,如果在所述LOCK位置或者所述OFF位置將正規的機械鑰匙12插入到所述鑰匙孔21中,則所述全轉鼓22成為其一端部收納于內筒體13側的狀態,在該狀態下能夠如圖4(c)所示那樣將所述內筒體13轉動至ON位置。
[0034]在圖5中,成對的所述半轉鼓23、23以能夠在與所述內筒體13的軸線垂直的方向上滑動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內筒體13,彈簧25、25發揮對沿著所述半轉鼓23、23的滑動方向的所述半轉鼓23、23的一端部向從所述內筒體13的外周突出的一側施力的彈簧力,該彈簧25、25分別設置于半轉鼓23、23與內筒體13之間。
[0035]在將機械鑰匙12從所述鑰匙孔21拔出的狀態下,當所述內筒體13處于LOCK位置時,如圖5(a)所示,所述半轉鼓23、23的一端部處于從所述內筒體13的外周突出的狀態,在第5突條34與第I與第2突條28、29之間分別形成在該狀態下分別與半轉鼓23、23卡合的卡定凹部32、32,該第5突條34在第I與第2突條28、29之間的中央部從所述內筒體插入孔16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該第5突條34在所述內筒體插入孔16的軸線方向上延伸并一體地設置于所述圓筒體11。
[0036]此外,在將機械鑰匙12從所述鑰匙孔21拔出的狀態下,當所述內筒體13處于OFF位置時,如圖5(b)所示,所述半轉鼓23、23的一端部也處于從所述內筒體13的外周突出的狀態,在第6突條35與第2和第3突條29、30之間分別形成在該狀態下與所述半轉鼓23、23的一端部分別卡合的卡定凹部33、33,該第6突條35在第2與第3突條29、30之間的中央部從所述內筒體插入孔16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第6突條35在所述內筒體插入孔16的軸線方向上延伸并一體地設置于所述圓筒體11。
[0037]此外,在所述圓筒體11上,與第I?第4突條28?31以及第5和第6突條34、35—起,以與所述內筒體13的外周滑動接觸地支承該內筒體13的方式一體地設置有第7突條36以及第8突條37,該第7突條36關于內筒體插入孔16的軸線與第5突條34對稱,該第8突條37關于所述內筒體插入孔16的軸線與第6突條35對稱,第7突條36配置于第3與第4突條30、31之間的中央部,第8突條37配置于第4與第I突條31、28之間的中央部。
[0038]而且,當在所述LOCK位置或者所述OFF位置將正規的機械鑰匙12插入于所述鑰匙孔21,則所述半轉鼓23、23處于其一端部被收納于內筒體13側的狀態,在該狀態下,能夠如圖5 (c)所示那樣將所述內筒體13轉動至ON位置。
[0039]一并參照圖6及圖7,所述保護器15由在外周上設置有多個例如4個卡合突部40a的保護器主體40以及以覆蓋該保護器主體40的與所述內筒體13相反的一側的端部的方式安裝于該保護器主體40的帽41構成。
[0040]所述保護器主體40形成為短圓柱狀,能夠使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圓筒體11中的內筒體插入孔16的沿著所述插入方向14的后端部,在該保護器主體40的外周的周向上的隔開間隔的多處(在該實施方式中是4處)一體地突出設置有所述卡合突部40a。
[0041]在所述保護器15的所述保護器主體40及所述帽41上,與所述內筒體13的所述鑰匙孔21對應地設置有用于將正規的所述機械鑰匙12貫穿插入到所述內筒體13側的鑰匙插入孔42,在所述保護器主體40保持有被朝向關閉側施力的一對內罩43、43,該一對內罩43、43隨著正規的機械鑰匙12插入到所述鑰匙插入孔42而打開。
[0042]所述圓筒體11的沿著所述插入方向14的后端部形成有大徑插入孔45,大徑插入孔4 5經由環狀階梯部44與所述內筒體插入孔16同軸相連,環狀階梯部44從沿著所述插入方向14的前方與所述保護器15所具有的所述卡合突部40a對置,包含所述卡合突部40a的所述保護器15的沿著所述插入方向14的前部被插入大徑插入孔45中。
[0043]另一方面,主體罩46具有從與所述環狀階梯部44相反的一側與所述卡合突部40a對置的向內的凸緣部46a,該主體罩46以覆蓋所述圓筒體11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裝于該圓筒體U,所述保護器15能夠在后退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移動,在該后退位置,所述卡合突部40a與所述主體罩46的所述向內的凸緣部46a抵接,在該前進位置,所述卡合突部40a與所述環狀階梯部44抵接。
[0044]此外,所述內筒體13被設置于其與所述圓筒體11之間彈簧(未圖示)朝向沿著所述插入方向14的后方側施力,在通常狀態下,所述內筒體13的后端與所述保護器15抵接。
[0045]并且為了正確地確定所述鑰匙插入孔42與所述鑰匙孔21的相對位置,如圖7明確示出的那樣,在所述保護器15的保護器主體40的與所述內筒體13對置的端面上突出設置有一對定位突部47、47,在所述內筒體13的與所述保護器15對置的端面上形成有供所述定位突部47、47嵌合的一對定位凹部48、48。
[0046]此外,在所述圓筒體11上,從所述環狀階梯部44突出設置有4個卡定突部49,該4個卡定突部49與所述大徑插入孔45的內周相連,在所述保護器15前進到了前進位置的狀態下,該4個卡定突部49與該保護器15的所述卡合突部40a分別卡合,這些卡定突部49在所述保護器15處于后退位置的狀態下不與所述卡合突部40a卡合。即當通過螺絲刀等非法工具將所述保護器15強行推入時,所述卡合突部40a與所述卡定突部49卡合,所述保護器15的轉動被阻止。
[0047]在所述圓筒體11與所述保護器15之間設置有在所述內筒體13的軸線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狀的彈簧50,該彈簧50對所述保護器15向所述后退位置側施力。該彈簧50的一端部被分別形成于所述圓筒體11所具有的第I?第4突條28?31的所述保護器15側的端部的平坦的彈簧座51支承,第I?第4突條28?31在所述保護器15側形成為比第5?第8突條34?37長。此外,所述彈簧50的另一端部被所述保護器15中的保護器主體40支承,在所述保護器主體40上以支承所述彈簧50的另一端部的方式設置有環狀的彈簧支承部52,該環狀的彈簧支承部52的一部分由所述卡合突部40a向所述保護器主體40的連續設置部的沿著所述插入方向14的前表面形成。
[0048]將所述彈簧支承部52的沿著周向的2處分斷開的凹部53、53設置于所述保護器主體40,在這些凹部53、53中卡合有一體形成于所述帽41并且彎曲的卡合爪41a、41a,由此,在所述保護器主體40上安裝所述帽41。
[0049]另外,根據本發明,如圖6明確示出的那樣,螺旋狀的所述彈簧50形成為具有螺旋部50a以及彎曲部50b,該螺旋部50a在所述內筒體13的軸線方向上延伸,該彎曲部50b從該螺旋部50a的至少一端部在沿著所述內筒體13的軸線的方向上向所述螺旋部50a內彎曲。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彈簧50形成為具有螺旋部50a以及與該螺旋部50a的所述圓筒體11側的一端部相連的所述彎曲部50b,所述彎曲部50b可以向半徑方向內側傾斜成在所述螺旋部50a的一端部被第I?第4突條28?31的所述彈簧座51支承的狀態下與所述內筒體13的外周不干渉的程度。
[0050]另外,所述主體罩46將所述圓筒體11的所述容納凹部17關閉而在與該圓筒體11之間形成動作室54,滑動部件55被容納于所述動作室54中,該滑動部件55隨著所述內筒體13在所述LOCK位置與所述OFF位置之間轉動而在與該內筒體13的軸線垂直的方向上移動,用于與自動兩輪車的立管卡合而形成轉向鎖定狀態的鎖定銷56能夠滑動地嵌合于所述圓筒體11并且與所述滑動部件55連動地連結。
[0051]接著,對該第I實施方式的作用進行說明,在內筒體13的軸線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狀的彈簧50設置于圓筒體11的第I?第4突條28?31與保護器15之間,并發揮對保護器15朝向沿著插入方向14的后方側施力的彈簧力,但是,由于該彈簧50形成為具有:螺旋部50a,其在所述內筒體13的軸線方向上延伸;以及彎曲部50b,其從該螺旋部50a的所述圓筒體11側的端部在沿著所述內筒體13的軸線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螺旋部50a內彎曲,因此,當保護器15及內筒體13轉動時,即使彈簧50與保護器15—起轉動,所述彈簧50的一端側也不與圓筒體11的第I?第4突條28?31卡合,不會有使所述彈簧50變形的力作用于所述彈簧50,因此,能夠防止所述彈簧50產生變形。
[0052]【第2實施方式】
[0053]作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在所述圓筒體11的第I?第4突條28?31與保護器15之間,也可以替代所述彈簧50而使用圖8所示的螺旋狀的彈簧58,該彈簧58形成為具有螺旋部58a以及從該螺旋部58a的兩端部在沿著軸線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螺旋部58a內彎曲的彎曲部58b、58c,即使使用這樣的彈簧58,也能夠起到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
[0054]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主旨的情況下可進行各種設計變更。
[0055]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彈簧50、58設置于圓筒體11與保護器15之間,但是也可以設置于內筒體13與保護器15之間。
【主權項】
1.一種圓筒鎖裝置,在該圓筒鎖裝置中,轉鼓(22、23)隨著正規的機械鑰匙(12)的插入而解除與圓筒體(11)的卡合,保持有該轉鼓(22、23)的內筒體(13)被能夠轉動地插入于所述圓筒體(11)中,保護器(15)能夠將所述機械鑰匙(12)貫穿插入到所述內筒體(13)側,該保護器(15)與沿著所述機械鑰匙(12)的插入方向(14)的所述內筒體(13)的后端對置配置,在所述內筒體(13)的軸線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狀的彈簧(50、58)被設置于所述保護器(15)與所述內筒體(13)或所述圓筒體(11)之間,且發揮對所述保護器(15)朝向沿著所述插入方向(14)的后方側施力的彈簧力,該圓筒鎖裝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彈簧(50、58)形成為具有:在所述內筒體(13)的軸線方向上延伸的螺旋部(50a、58a);以及從該螺旋部(50a、58a)的至少一端部在沿著所述內筒體(13)的軸線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螺旋部(50a、58a)內彎曲的彎曲部(50b; 58b、58c)。
【文檔編號】E05B17/20GK105829625SQ201480066792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12日
【發明人】矢野仁士
【申請人】本田制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