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模存放對接方法
【專利說明】上下模存放對接方法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一種上下模存放對接方法,屬于模具技術領域。
[0003]
【背景技術】
[0004]模具分上模和下模兩大部分,工作時兩者發生相對運動,將位于兩者之間的金屬材料加工為模具預先確定的形狀。目前的模具都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設計思路,不同在于根據具體產品不同而進行針對性設計而已,因此設計人員研究的重心往往集中在模具與產品的對應上,而不同程度忽略了一些外圍元素。比如模具涉及運輸和存放,如何保證在運輸和存放過程中減小對模具的損傷,現有技術研究較少。同時,模具在不使用時,上下模往往合在一起,現有壓料器的彈簧處于壓縮狀態,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彈簧和壓料器失效。
[0005]
【發明內容】
[0006]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下模存放對接方法,本方法可以減小運輸和存放過程中對模具的損傷,從而提高其使用壽命。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上下模存放對接方法,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其特征在于:在下模座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凸體,兩凸體之間為下模主體,在每個凸體上表面前后位置分別設有緩沖柱,所述緩沖柱由聚氨酯加工而成,緩沖柱外設有護套,護套高度小于緩沖柱高度以使緩沖柱從護套上露出;在兩護套之間的凸體上開設有上表面和外側面均敞開的缺口,在缺口中部設有導向柱;在兩護套外側的凸體上設有對應的限位柱;在兩凸體外兩端面分別設有兩運輸用的用于連接上模座和下模座的連接板,連接板通過轉銷可轉動地安裝在凸體外端面,連接板在重力作用下處于自由懸垂狀態,在連接板上設有連接孔;
在每個連接板上設有可拆卸的存放柱體,存放柱體與限位柱直徑相同,在存放柱體下表面中心設有定位銷,在限位柱上表面中心設有與定位銷對應的定位孔;存放柱體與限位柱的高度之和以確保與下模座對應的上模座上的壓料器上的彈簧在存放時不與下模座接觸;
在上模座四角分別設有與下模上的緩沖柱接觸的作用塊,在上模座位于左端兩作用塊之間以及右端兩作用塊之間分別設有向下的凸起,該凸起與下模上的缺口尺寸匹配,兩凸起之間的上模座上為上模主體;在每個凸起上設有導向套,該導向套與下模上的導向柱對應;在上模座左右兩端面分別設有兩連接塊,連接塊位于對應的作用塊側邊并與下模上的連接板位置對應,在連接塊上設有連接螺紋孔;
存放上下模時,先將每個存放柱體從連接板上取下并通過定位銷放置在對應的限位柱定位孔上,再將上模座按照合模方式放置在下模座上,上模座上的壓料器上的彈簧不與下模座接觸而處于自由狀態;然后將每塊連接板分別向上轉動180 °,與上模座端面的連接塊貼合,最后通過螺栓將連接板上端與連接塊連接即可。
[0008]所述導向套內設有襯套,襯套內徑略大于下模上的導向柱直徑。
[0009]所述凸起由三塊板狀構件構成U型結構,U型結構開口端與上模座連接為一體,導向套上端位于U型結構腔體內。
[0010]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連接板將需要轉運或者存放的模具上下模連接,這樣可以避免在運輸過程中上下模位置發生錯位,從而保證運輸過程不損傷模具。
[0011]2、上下模存放時,將存放柱體放置在限位柱上,這樣可以確保上模座上的壓料器上的彈簧在存放時不與下模座接觸,即彈簧處于自由狀態,這樣可以避免彈簧因長期受壓而失效,從而提尚使用壽命。
[0012]
【附圖說明】
[0013]圖1-本發明上下模存放示意圖。
[0014]圖2-本發明下模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本發明上模結構示意圖。
[0016]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8]本發明上下模存放對接方法涉及對模具結構的改進,參見圖1,模具包括上模座20和下模座10。下面分別對下模座10和上模座20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0019]參見圖2,在下模座10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凸體11,兩凸體11之間為下模主體12。在每個凸體11上表面前后位置分別設有緩沖柱13,所述緩沖柱13由聚氨酯加工而成,緩沖柱13外設有護套14,護套14高度小于緩沖柱13高度以使緩沖柱從護套上露出。在兩護套14之間的凸體上開設有上表面和外側面均敞開的缺口 15,在缺口 15中部設有導向柱16。在兩護套外側的凸體11上設有對應的限位柱17。在兩凸體11外兩端面分別設有兩運輸用的用于連接上模座和下模座的連接板18,連接板18通過轉銷可轉動地安裝在凸體11外端面,在連接板上設有連接孔。
[0020]進一步地,在連接板18上設有可拆卸的存放柱體19,存放柱體與限位柱直徑相同,在存放柱體下表面中心設有定位銷,在限位柱上表面中心設有與定位銷對應的定位孔;存放柱體在模具存放時通過定位銷放置在限位柱上的定位孔中,存放柱體19與限位柱17的高度之和以確保與下模座對應的上模座上的壓料器上的彈簧在存放時不與下模座接觸。
[0021]為提高強度,在下模座和下模主體之間設有若干加強肋板,所有加強肋板呈三角形并相互平行。
[0022]參見圖3,在上模座20四角分別設有與下模上的緩沖柱接觸的作用塊21,在上模座20位于左端兩作用塊之間以及右端兩作用塊之間分別設有向下的凸起22,該凸起與下模上的缺口尺寸匹配,兩凸起22之間的上模座上為上模主體23。在每個凸起22上設有導向套24,該導向套與下模上的導向柱對應。在上模座20左右兩端面分別設有兩連接塊25,連接塊25位于對應的作用塊21側邊并與下模上的連接板位置對應,在連接塊上設有連接螺紋孔。
[0023]進一步地,所述導向套24內設有襯套26,襯套內徑略大于下模上的導向柱直徑。襯套耐磨性大于導向套,因此可提高使用壽命。即使襯套磨損,也方便更換。
[0024]為提高強度,在上模座20和上模主體23之間設有若干加強肋板27,所有加強肋板27呈三角形并相互平行。
[0025]所述凸起22由三塊板狀構件構成U型結構,U型結構開口端與上模座連接為一體,導向套上端位于U型結構腔體內。這種凸起結構,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結構簡單,重量減輕,同時節省模具用料。
[0026]在上下模合模的時候,上模首先接觸到緩沖柱13,緩沖柱13受壓變形,上模繼續向下運動,直到接觸到限位柱17,上模運動到位。
[0027]存放上下模時,先將每個存放柱體19從連接板18上取下并通過定位銷放置在對應的限位柱17定位孔上,再將上模座按照合模方式放置在下模座上,上模座上的壓料器上的彈簧在存放時不與下模座接觸,即彈簧處于自由狀態,這樣可以避免彈簧因長期受壓而失效,從而提高使用壽命。然后將每塊連接板18分別向上轉動180 ° (平時加工產品狀態下,連接板18因自身重力處于自由懸垂狀態),與上模座端面的連接塊25貼合,最后通過螺栓將連接板18上端與連接塊25連接即可。本發明通過連接板將需要轉運或者存放的模具上下模連接,這樣可以避免上下模在運輸過程中因為震動、顛簸而錯位導致的損傷,從而保證運輸過程不損傷模具,提高了運輸的安全性。上下模合在一起的效果見圖1。
【主權項】
1.上下模存放對接方法,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其特征在于:在下模座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凸體,兩凸體之間為下模主體,在每個凸體上表面前后位置分別設有緩沖柱,所述緩沖柱由聚氨酯加工而成,緩沖柱外設有護套,護套高度小于緩沖柱高度以使緩沖柱從護套上露出;在兩護套之間的凸體上開設有上表面和外側面均敞開的缺口,在缺口中部設有導向柱;在兩護套外側的凸體上設有對應的限位柱;在兩凸體外兩端面分別設有兩運輸用的用于連接上模座和下模座的連接板,連接板通過轉銷可轉動地安裝在凸體外端面,連接板在重力作用下處于自由懸垂狀態,在連接板上設有連接孔; 在每個連接板上設有可拆卸的存放柱體,存放柱體與限位柱直徑相同,在存放柱體下表面中心設有定位銷,在限位柱上表面中心設有與定位銷對應的定位孔;存放柱體與限位柱的高度之和以確保與下模座對應的上模座上的壓料器上的彈簧在存放時不與下模座接觸; 在上模座四角分別設有與下模上的緩沖柱接觸的作用塊,在上模座位于左端兩作用塊之間以及右端兩作用塊之間分別設有向下的凸起,該凸起與下模上的缺口尺寸匹配,兩凸起之間的上模座上為上模主體;在每個凸起上設有導向套,該導向套與下模上的導向柱對應;在上模座左右兩端面分別設有兩連接塊,連接塊位于對應的作用塊側邊并與下模上的連接板位置對應,在連接塊上設有連接螺紋孔; 存放上下模時,先將每個存放柱體從連接板上取下并通過定位銷放置在對應的限位柱定位孔上,再將上模座按照合模方式放置在下模座上,上模座上的壓料器上的彈簧不與下模座接觸而處于自由狀態;然后將每塊連接板分別向上轉動180 °,與上模座端面的連接塊貼合,最后通過螺栓將連接板上端與連接塊連接即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模存放對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套內設有襯套,襯套內徑略大于下模上的導向柱直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模存放對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由三塊板狀構件構成U型結構,U型結構開口端與上模座連接為一體,導向套上端位于U型結構腔體內。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上下模存放對接方法,在下模座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凸體,在兩凸體外端面分別設有可轉動的連接板,在連接板上設有可拆卸的存放柱體。在上模座左右兩端面分別設有兩連接塊,連接塊與連接板位置對應。存放時,先將每個存放柱體從連接板上取下并放置在限位柱上,再將上模座放置在下模座上,上模座上的壓料器上的彈簧不與下模座接觸而處于自由狀態;然后將每塊連接板分別向上轉動180o,與上模座端面的連接塊貼合,最后通過螺栓將連接板上端與連接塊連接即可。本發明可以避免在運輸過程中上下模位置發生錯位,從而保證運輸過程不損傷模具。同時可以避免彈簧因長期受壓而失效,從而提高使用壽命。
【IPC分類】B25H3/00
【公開號】CN105397746
【申請號】CN201510910890
【發明人】堯云飛, 何榮富
【申請人】重慶大帝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