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設有封閉式外旋鈕和搖柄及防窺罩的柜用鎖外控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明涉及用于保險柜的機械密碼鎖,特別涉及機械密碼鎖的外在控制機構。
技術背景:
[0002]現有通用保險柜使用的機械密碼鎖,其外在機構存在如下缺陷:
[0003]1、密碼盤在滿足操作者觀測的同時,容易受到他人的窺視,更容易被攝像頭之類的現代化的高科技產品攝取解鎖信息,有隱患;
[0004]2、最后一組解碼數據公開暴露,對解碼信息毫無保護,有隱患;
[0005]3、密碼旋鈕的旋轉角度涉及解鎖信息,其公開暴露毫無掩飾,有隱患;
[0006]4、通用機械密碼鎖在解碼前和解碼中需使密碼旋鈕旋轉2圈和1圈,既耗時費力又枯燥無味,不適合現代化的快節奏要求。
【發明內容】
:
[0007]本發明所稱的外控機構,是指機械密碼鎖設于保險柜門體之外的密碼控制機構。
[0008]本發明的目的是增強機械密碼鎖外控機構的保密性,同時使操作更快捷,更省力,更具趣味性。
[0009]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10]所述機構包括與密碼輪控制軸固定連接且盤口對外的設有環列式搖柄孔的直角圓盤式外向密碼盤,與外向密碼盤盤底固定連接的密碼盤驅動圈,與密碼盤驅動圈相配合的設有雙重指控孔的封閉式外旋鈕,以及與外旋鈕固定連接的彈性手柄和設有解碼定位標的反光式防窺罩。
[0011]所述封閉式外旋鈕設有的雙重指控孔對稱式設于外旋鈕鈕圈,該外旋鈕鈕圈的圈口同時設有外向展開的可對密碼盤外向盤口構成遮擋的鈕邊;所述封閉式外旋鈕同時固定連接設有環槽的外旋鈕中心軸,該軸設于密碼輪控制軸的軸端孔內,在該軸的環槽被設于密碼輪控制軸的限位銷軸向限位后,構成封閉式外旋鈕與密碼輪控制軸的軸動式配合,同時構成外旋鈕鈕圈內壁與密碼盤驅動圈的外圓相隔。
[0012]所述彈性搖柄包括與封閉式外旋鈕固定連接的異徑孔式搖柄支撐體,軸動于搖柄支撐體端部的異徑孔式旋鈕和軸動于搖柄體尾部的設有軸向孔的撥頭,通過旋鈕異徑孔與撥頭固定連接的異徑軸式旋鈕芯及其旋鈕芯彈簧,其中旋鈕芯與撥頭的固定連接是通過旋鈕芯軸進入撥頭軸向孔實施焊接或鉚接完成的。
[0013]所述反光式防窺罩包括防窺罩和設有解碼定位標的反光式視井:其中防窺罩以其直角圓盤狀固定于保險柜門體,其頂部設有開閉式天窗,底部設有除塵孔,其圓形板面設有操作孔和繞孔膠圈,該防窺罩以其盤圈內壁固定連接的多個定位柱在通過保險柜門體的預留孔時折彎而固定于保險柜門體,該防窺罩設有的開閉式天窗是由固定連接窗蓋撥手的軸動式天窗蓋配合與天窗蓋吻合的窗口構成的;其中軸動式天窗蓋是由與天窗蓋內壁固定連接的設有限位尾角的天窗蓋連動板,與防窺罩圓盤內壁固定連接的連動板支撐,以及配合連動板和連動板支撐的板軸共同配合天窗蓋構成的。
[0014]所述設有解碼定位標的反光式視井呈框狀,其框內壁反光并連接雙重視井定位柱,該雙重定位柱在通過保險柜門體的預留孔時折彎,從而使視井在天窗窗口內固定于保險柜門體,該視井同時設有向外伸出的折彎板式解碼定位標,該定位標設有對應密碼盤所有刻度線的單一解碼標定線。
【附圖說明】
:
[0015]圖1是外控機構主視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的俯視示意圖
[0017]圖3是外控機構的剖視示意圖
[0018]圖4是圖3中的局部機構動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評述:
[0020]圖1中:6、外旋鈕中心軸7、保險柜門體12、軸動式天窗蓋13、天窗蓋撥手16、防窺罩17、繞孔膠圈18、封閉式外旋鈕20、旋鈕21、旋鈕芯。
[0021]圖2中:2、外向密碼盤、7、保險柜門體8、天窗蓋連動板9、反光式視井10、視井定位柱11、防窺罩定位柱12、軸動式天窗蓋13、天窗蓋撥手15、連動板軸16、防窺罩17、繞孔膠圈18、封閉式外旋鈕20、旋鈕。
[0022]圖3中:1、密碼盤驅動圈2、外向密碼盤3、控制軸軸套4、密碼輪控制軸5、限位銷6、中心軸7、保險柜門體8、天窗蓋連動板9、反光式視井10、視井定位柱11、防窺罩定位柱12、軸動式天窗蓋13、天窗蓋撥手14、連動板支撐15、連動板軸16、防窺罩17、繞孔膠圈18、封閉式外旋鈕19、搖柄支撐體20、旋鈕21、旋鈕芯22、旋鈕芯彈簧23、搖柄撥頭。
[0023]圖4中:8、天窗蓋連動板12、軸動式天窗蓋13、天窗蓋撥手。
[0024]圖1-4中,外向密碼盤2與位于控制軸軸套3內的密碼輪控制軸4固定連接,密碼盤驅動圈1固定于外向密碼盤,封閉式外旋鈕18固定連接的外旋鈕中心軸6進入密碼輪控制軸4軸端的孔中,由于外旋鈕中心軸6的環槽被設于密碼輪控制軸4的限位銷5限定,構成了外旋鈕中心軸6與密碼輪控制軸4的軸動式配合,并使封閉式外旋鈕18可以正常旋轉,這時操作者可利用拇指和中指的指肚透過封閉式外旋鈕18所設雙重指控孔即可旋動密碼盤驅動圈1而使外向密碼盤2旋轉,這時操作者的指肚若適度松開,便可使封閉式外旋鈕18空轉而密碼盤驅動圈1保持靜態,在封閉式外旋鈕的封閉作用下,操作者在實踐中掌握和運用“真轉”與“假轉”,即可避免暴露密碼盤驅動圈1和外向密碼盤2的旋轉角度,使解鎖信息不再通過操作者顯示出的旋轉角度而泄露,從而增強了機械密碼鎖外控機構的保密性。
[0025]圖1-4中,由與封閉式外旋鈕18固定連接的搖柄支撐體19、異徑孔式旋鈕20、撥頭23、異徑軸式旋鈕芯21和旋鈕芯彈簧22共同構成的彈性搖柄,可供操作者的搖動使用,比手工旋動旋鈕的操作更省力,更快捷,尤其能輕松地掌握旋轉角度,凸顯現代化的風格,使操作具備了趣味性。
[0026]由于彈性手柄通過撥頭23進出主密碼盤所設的環列式搖柄孔,可與主密碼盤連動和分離,在其完成過渡式旋轉時,為避免其暴露解鎖角度,可使其與外向密碼盤2分離,然后轉入操作者的“真轉”和“假轉”的操作。
[0027]圖1-4中,防窺罩16以其定位柱11穿過保險柜門體7的預留孔而固定于保險柜門體7,其表面的圓形板設有的操作孔,提供了操作者對彈性手柄和封閉式外旋鈕18的操作通道,圍繞操作孔設置的繞孔膠圈17,即是裝飾又可對操作者的手部提供較好的保護。
[0028]防窺罩頂部設有的開閉式天窗,是由軸動式天窗蓋12、窗蓋撥手13與天窗口構成的,其中軸動式天窗蓋12是通過天窗蓋連動板8,連動板支撐14和板軸15的配合構成軸動的,其軸動式結構使用方便,使用壽命長。其中天窗的開啟,可供操作者觀察密碼,其關閉,則完全保證了最后一組密碼不再泄露,徹底消除了有始以來固有的最后的解鎖碼公開暴露的隱患,極大地增強了鎖具的保密性。
[0029]圖1-4中,設有解碼定位標的反光式視井9以其固定連接的定位標10穿過保險柜門體的預留孔時折彎而固定于保險柜門體,視井為框狀,可避免天窗口出現更多密碼標記,可進一步提高防窺性,其框內壁的反光,可通過鍍層、涂料等工藝完成,作用在于提高對密碼標記的識別度。
【主權項】
1.一種設有封閉式外旋鈕和搖柄及防窺罩的柜用鎖外控機構,其特征是:所述機構包括與密碼輪控制軸固定連接且盤口對外的設有環列式搖柄孔的直角圓盤式外向密碼盤,與外向密碼盤盤底固定連接的密碼盤驅動圈,與密碼盤驅動圈相配合的設有雙重指控孔的封閉式外旋鈕,以及與外旋鈕固定連接的彈性手柄和設有解碼定位標的反光式防窺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設有封閉式外旋鈕和搖柄及防窺罩的柜用鎖外控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封閉式外旋鈕設有的雙重指控孔對稱式設于外旋鈕鈕圈,該外旋鈕鈕圈的圈口同時設有外向展開的可對密碼盤外向盤口構成遮擋的鈕邊;所述封閉式外旋鈕同時固定連接設有環槽的外旋鈕中心軸,該軸設于密碼輪控制軸的軸端孔內,在該軸的環槽被設于密碼輪控制軸的限位銷軸向限位后,構成封閉式外旋鈕與密碼輪控制軸的軸動式配合,同時構成外旋鈕鈕圈內壁與密碼盤驅動圈的外圓相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設有封閉式外旋鈕和搖柄及防窺罩的柜用鎖外控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彈性搖柄包括與封閉式外旋鈕固定連接的異徑孔式搖柄支撐體,軸動于搖柄支撐體端部的異徑孔式旋鈕和軸動于搖柄體尾部的設有軸向孔的撥頭,通過旋鈕異徑孔與撥頭固定連接的異徑軸式旋鈕芯及其旋鈕芯彈簧,其中旋鈕芯與撥頭的固定連接是通過旋鈕芯軸進入撥頭軸向孔實施焊接或鉚接完成的。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設有封閉式外旋鈕和搖柄及防窺罩的柜用鎖外控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反光式防窺罩包括防窺罩和設有解碼定位標的反光式視井:其中防窺罩以其直角圓盤狀固定于保險柜門體,其頂部設有開閉式天窗,底部設有除塵孔,其圓形板面設有操作孔和繞孔膠圈,該防窺罩以其盤圈內壁固定連接的多個定位柱在通過保險柜門體的預留孔時折彎而固定于保險柜門體,該防窺罩設有的開閉式天窗是由固定連接窗蓋撥手的軸動式天窗蓋配合與天窗蓋吻合的窗口構成的;其中軸動式天窗蓋是由與天窗蓋內壁固定連接的設有限位尾角的天窗蓋連動板,與防窺罩圓盤內壁固定連接的連動板支撐,以及配合連動板和連動板支撐的板軸共同配合天窗蓋構成的。 所述設有解碼定位標的反光式視井呈框狀,其框內壁反光并連接雙重視井定位柱,該雙重定位柱在通過保險柜門體的預留孔時折彎,從而使視井在天窗窗口內固定于保險柜門體,該視井同時設有向外伸出的折彎板式解碼定位標,該定位標設有對應密碼盤所有刻度線的單一解碼標定線。
【專利摘要】一種設有封閉式外旋鈕和搖柄及防窺罩的柜用鎖外控機構,包括與密碼輪控制軸固定連接且盤口對外的設有環列式搖柄孔的直角圓盤式外向密碼盤,與外向密碼盤盤底固定連接的密碼盤驅動圈,與密碼盤驅動圈相配合的設有雙重指控孔的封閉式外旋鈕,以及與外旋鈕固定連接的彈性手柄和設有解碼定位標的反光式防窺,所述機構增強了機械密碼鎖的保密性,同時使操作更快捷,更省力,更具趣味性。
【IPC分類】E05B37/20, E05B65/52, E05B17/00
【公開號】CN105317291
【申請號】CN201410315863
【發明人】石淳民
【申請人】石淳民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4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