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持式發電裝置及手持發電式多功能剪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功能剪刀,特別涉及一種手持發電式多功能剪刀。
【背景技術】
[0002]現有草地植被調查研究中,常使用剪刀采集植物樣品,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且遇到粗硬草質難以收獲,采草高度和均一度難以保障,易導致調查結果不準確。而蓄電池式剪草機和柴油驅動式割草機主要用于草坪和園林植物的修剪;其中,前者需借助蓄電池或外接電源才能作業,野外攜帶不方便,且蓄電池無電時不易充電;后者占地面積大,機體笨重,操作復雜,且采割過程中打碎的草樣難以辨認。從而二者在野外草地植被采集中難以廣泛應用。
[0003]此外,傳統手工羊毛剪刀修剪效率低,修剪后綿羊形態不關觀。
【發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傳統的手工剪草過程中效率低下且勞動強度大的缺陷,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手持發電式多功能剪刀,并提出了一種手持式發電裝置。
[0005]根據本發明所提出的手持式發電裝置,包括弧形轉動手柄,轉動軸,轉動傳遞杠桿,齒輪,微型發電機,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弧形轉動手柄在人工外力作用下,以所述轉動軸為中心支點進行杠桿運動;所述杠桿上的齒條通過和齒輪的齒合,將杠桿運動的動力轉化為所述齒輪的圓周運動;
[0007]所述弧形轉動手柄和轉動傳遞杠桿是一組耦合在一起的杠桿系統,所述弧形轉動手柄的阻力是所述轉動傳遞杠桿的動力,構成復式杠桿。
[0008]做圓周運動的所述齒輪驅動所述微型發電機,進行發電。
[0009]如上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0010]所述齒輪包括彼此嚙合的轉動齒輪和放大齒輪;
[0011]所述轉動傳遞杠桿上的齒條通過和所述轉動齒輪的齒合,將所述杠桿運動轉化為所述轉動齒輪的圓周運動;
[0012]所述轉動齒輪經過所述放大齒輪驅動所述微型發電機轉動。
[0013]如上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0014]所述放大齒輪是由半徑不同的多個齒輪組合而成的多級放大齒輪組。
[0015]如上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0016]所述放大齒輪是由同心設置的兩個半徑不同的齒輪組成。
[0017]如上任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0018]所述弧形轉動手柄是沿所述轉動軸相對設置的兩個手柄,可以以所述轉動軸為支點做相向的杠桿運動。
[0019]所述弧形轉動手柄的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形成省力杠桿。
[0020]如上任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0021]還包括蓄電池,所述蓄電池存儲所述微型發電機所產生的電能。
[0022]根據本發明提出的手持發電式多功能剪刀,包括剪草組件,中箱組件和后箱組件;
[0023]所述剪草組件包括剪刀頭;
[0024]所述中箱組件包括電機及其控制開關;
[0025]其特征在于:
[0026]所述后箱組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手持式發電裝置;
[0027]所述發電裝置產生的電能驅動所述中箱組件中的電機轉動;
[0028]并在所述電機的帶動下,所述剪草組件中的所述剪刀頭開始工作。
[0029]如上所述的剪刀,其特征在于:
[0030]所述剪刀還包括所述剪刀頭調控按鈕;
[0031]所述剪刀頭調控按鈕調節所述剪刀頭中刀片間距的大小,使得所述剪刀頭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進行切換。
[0032]如上所述的剪刀,其特征在于:
[0033]所述剪刀頭調控按鈕可設定為粗剪模式和精剪模式;
[0034]所述粗剪模式即通過所述剪刀頭調節按鈕,使得所述剪刀頭中的刀片間距變大;
[0035]所述精剪模式即通過所述剪刀頭調節按鈕,使得所述剪刀頭中的刀片間距變小。
[0036]如上任一所述的剪刀,其特征在于:
[0037]所述剪刀還包括剪草配件結合開關;
[0038]通過所述剪草配件結合開關進行剪刀頭的更換。
[0039]根據本發明所提出的方案,通過復式杠桿系統傳遞手動外力,經蓄電池進行存儲,作為多功能剪刀的驅動能源,可長時間在野外作業,避免電量或燃料的不足,并具有節能環保,無廢氣排放的優點。本裝置采用電動交錯式剪刀頭,采草均一度高,在采割過程中可以保障草樣的完整,以便帶回實驗室進行分種處理。此外,與傳統手工剪刀相比,該多功能剪刀可以實現對綿羊貼身剪毛,修剪美觀。本裝置操作簡單、工作高效、重量輕,收存空間小,野外攜帶方便,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0040]圖1剪草組件、中箱組件和后箱組件進行組合安裝的透視圖。
[0041]圖2手持發電式多功能剪刀的外觀示意圖。
[0042]其中:1_剪刀頭;2_剪草配件;3_剪刀頭調控按鈕;4_電機齒軸;5_電機;6-剪草配件結合開關;7-電源開關;8-中箱體;91_第1類弧形轉動手柄;92_第2類弧形轉動手柄;10_手柄轉動軸;111-第1類轉動傳遞杠桿;112-第2類轉動傳遞杠桿;121-轉動傳遞1號齒輪;122_轉動傳遞2號齒輪;13_傳遞放大1號齒輪;14_傳遞放大2號齒輪;15_傳遞放大3號齒輪;16-微型發電機齒輪;17-微型發電機;18_蓄電池。
【具體實施方式】
[004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出進一步說明。
[0044]在圖1中,所述剪草組件由剪刀頭(1)和剪刀頭調控按鈕構成(3),兩者通過剪草配件(2)進行連接和固定;所述剪刀頭刀片之間的間距大小由剪刀頭調控按鈕進行控制,可形成精剪和粗剪兩種模式。所述中箱組件(8)由電機(5)、電機齒軸(4)、剪草配件結合開關(6)、電源開關(7)和手柄轉動軸(10)構成;剪草組件和中箱組件通過剪草配件結合開關結合。所述后箱組件由弧形轉動手柄91和92,轉動傳遞杠桿111和112,轉動傳遞1號齒輪(121)、轉動傳遞2號齒輪(122),傳遞放大1號齒輪(13)、傳遞放大2號齒輪(14)、傳遞放大3號齒輪(15),微型發電機齒輪(16)、微型發電機(17)和蓄電池(18)組成。
[0045]具體實施過程中,通過外力使弧形轉動手柄91和92以手柄轉動軸(10)為中心支點進行杠桿運動,轉動傳遞杠桿111和112上的齒條,通過和轉動傳遞齒輪121和122的齒合將杠桿運動轉化為齒輪的圓周運動,通過傳遞放大齒輪13、14和15使圓周運動成倍增力口,傳遞放大3號齒輪(15)通過和微型發電機齒輪(16)齒合帶動微型發電機(17)進行發電。所發的電流通過蓄電池(18)儲存,打開電源開關(7),通過剪刀頭調控按鈕⑶調節修剪模式,便可進行修剪作業,即一種手持式發電裝置及手持發電式多功能剪刀。
[0046]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僅用以說明而非限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換,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手持式發電裝置,所述發電裝置包括弧形轉動手柄,轉動軸,轉動傳遞杠桿,齒輪,微型發電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轉動手柄在人工外力作用下以所述轉動軸為中心支點進行杠桿運動;所述杠桿上的齒條通過和齒輪的齒合,將杠桿運動的動力轉化為所述齒輪的圓周運動; 所述弧形轉動手柄和所述轉動傳遞杠桿是一組耦合在一起的杠桿系統,所述弧形轉動手柄的阻力是所述轉動傳遞杠桿的動力,構成復式杠桿。 做圓周運動的所述齒輪驅動所述微型發電機,進行發電。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齒輪包括彼此嚙合的轉動齒輪和放大齒輪; 所述轉動傳遞杠桿上的直齒齒條通過和所述轉動齒輪的齒合,將所述杠桿運動轉化為所述轉動齒輪的圓周運動; 所述轉動齒輪經過齒合所述放大齒輪,驅動所述微型發電機轉動。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齒輪是由半徑不同的多個齒輪組合而成的多級放大齒輪組。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齒輪是由同心設置的兩個半徑不同的齒輪組成。5.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轉動手柄是沿所述轉動軸相對設置的兩個手柄,可以以所述轉動軸為支點做相向的杠桿運動。 所述弧形轉動手柄的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形成省力杠桿。6.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蓄電池,所述蓄電池存儲所述微型發電機所產生的電能。7.一種手持發電式多功能剪刀,包括剪草組件,中箱組件和后箱組件; 所述剪草組件包括剪刀頭; 所述中箱組件包括電機及其控制開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箱組件包括如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手持式發電裝置; 所述發電裝置產生的電能驅動所述中箱組件中的電機轉動; 并在所述電機的帶動下,所述剪草組件中的所述剪刀頭開始工作。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剪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剪刀還包括所述剪刀頭調控按鈕; 所述剪刀頭調控按鈕調節所述剪刀頭中刀片間距的大小,使得所述剪刀頭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進行切換。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剪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剪刀頭調控按鈕設定為粗剪模式和精剪模式; 所述粗剪模式即通過所述剪刀頭調節按鈕,使得所述剪刀頭中的刀片間距變大; 所述精剪模式即通過所述剪刀頭調節按鈕,使得所述剪刀頭中的刀片間距變小。10.如權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剪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剪刀還包括剪草配件結合開關;通過所述剪草配件結合開關進行剪刀頭的更換。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手持式發電裝置,所述發電裝置包括弧形轉動手柄,轉動軸,轉動傳遞杠桿,齒輪,微型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轉動手柄在人工外力作用下,以所述轉動軸為中心支點進行杠桿運動;所述杠桿上的齒條通過和齒輪的齒合,將杠桿運動的動力轉化為所述齒輪的圓周運動;做圓周運動的所述齒輪驅動所述微型發電機,進行發電。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手持發電式多功能剪刀,基于所述手持式發電裝置進行驅動,并具有節能環保,無廢氣排放的優點。所述剪刀采用電動交錯式剪刀頭,采草均一度高,在采割過程中可以保障草樣的完整;此外,與傳統手工剪刀相比,該多功能剪刀可以實現對綿羊貼身剪毛,修剪美觀。
【IPC分類】H02J7/32, B26B19/24, H02K7/18, B26B19/28
【公開號】CN105313149
【申請號】CN201410851440
【發明人】牟曉明, 于應文, 徐長林, 馮琦勝
【申請人】蘭州大學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