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夾緊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動工具,特別是涉及一種省力的夾緊工具。
參閱圖8至
圖10所示,現(xiàn)有夾緊工具具有第一組件1及第二組件2,第一組件1與第二組件2的同一端均具有夾顎11、21,其另一端具有把手12、22。第一組件1的把手12與夾顎11之間具有一斜向的第一滑槽13,在第一滑槽13中的一側(cè)具有多數(shù)個嵌合齒14;第二組件2的二側(cè)分別具有可偏轉(zhuǎn)的卡齒23,并以固定件24固定。第二組件2的中間位置樞接于扭臂25的一端,且以拉伸彈簧26拉住。扭臂25的另一端滑動于把手12中的第二滑槽15,且以壓縮彈簧16向上抵住,借施力于把手12、22,使夾顎11、21夾住工作物W1,繼續(xù)施力,使扭臂25移動至第二滑槽15底,扭臂25可使得第二組件2以夾顎21的夾緊位置為中心偏轉(zhuǎn),使得嵌合齒14與卡齒23相互卡住,達到夾緊工作物W1的目的,但是此種夾緊工具仍存在下述的缺點從力學的角度分析,請參閱圖9所示,第二組件2在夾緊工作物W1時,其是以卡齒23的樞轉(zhuǎn)中心為支點,以形成一杠桿,其夾緊的力量可由下述的運算公式作一簡單說明XY=夾顎21有1單位長度YZ=把手22有6單位長度若在Z的施力為10,而X的夾緊力為K,在力矩平衡的原則下,YZ·10=/XY·K→ 6·10=1·K→ K=60由此可知,此種夾緊工具雖可省力,但是,其省力的效果仍有限。
另外,卡齒23是分成二片以一鉚釘231樞設于第二組件2的二側(cè),而且必須以前述的固定件24固定,防止脫出,但是,分別制造的卡齒23增加了制造上的麻煩,故在制造上較不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夾緊工具。借活動把手與活動顎的搭配,可產(chǎn)生雙杠桿的作用,而具有省力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造容易的夾緊工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夾緊工具,其包括有一固定組件,其頂端具有一固定顎,該固定顎的底端具有一斜向的嵌合槽,該嵌合槽的一側(cè)具有多數(shù)個的固定齒,嵌合槽的底端具有一固定把手,該固定把手具有一縱向的移動槽,該移動槽的頂緣具有一拉伸彈簧;一活動把手,其上段為一連接段,該連接段的頂端樞接于固定顎的底端,且其樞接位置的底端具有一抵住固定組件的壓縮彈簧,位于壓縮彈簧的底部具有一滑槽,活動把手的下段為一把手部;一活動顎,其上段為一顎部,,該顎部的底端具有一可轉(zhuǎn)動且位于嵌合槽中的嵌合齒,該嵌合齒的中間為一方形柱,該方形柱的對角寬度略大于嵌合槽的寬度,其二端分別為一樞桿,另外,活動顎的下段為一連結(jié)段,該連結(jié)段的底端樞接一滾輪,該滾輪被滑槽控制滑動于活動把手的內(nèi)側(cè)面,該連結(jié)段的中間位置具有一樞孔;一扭臂,其一端位于移動槽中,且結(jié)合于拉伸彈簧,而該扭臂的另一端則樞接于樞孔中。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jié)構(gòu)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力矩平衡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夾緊動作示意圖(一)。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夾緊動作示意圖(二)。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夾緊動作示意圖(三)。
圖8是習用夾緊工具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9是習用夾緊工具的力矩平衡圖。
圖10是習用夾緊工具的夾緊動作示意圖。
請參閱
圖1至圖7,本實用新型包括有一固定組件3,其頂端具有一固定顎31,該固定顎31的底端具有一斜向的嵌合槽32,該嵌合槽32的一側(cè)具有多數(shù)個固定齒321,嵌合槽32的底端具有一固定把手33,該固定把手33具有一縱向的移動槽34,該移動槽34的頂緣具有一拉伸彈簧35。
一活動把手4,是以一板體彎折而成,該活動把手4的上段為一連接段41,該連接段41的頂端樞接于固定顎31的底端,且其樞接位置的底端具有一抵住固定組件3的壓縮彈簧42,壓縮彈簧42的底部具有一滑槽43,該活動把手4的下段為一把手部44。
一活動顎5,其上段為一顎部51,該顎部51的底端具有一可轉(zhuǎn)動且位于嵌合槽32中的嵌合齒52。該嵌合齒52的中間為一方形柱521,該方形柱521的對角寬度略大于嵌合槽32的寬度,其二端分別為一樞桿522。另外該活動顎5的下段為一連結(jié)段53,該連結(jié)段53的底端樞接有一滾輪54,該滾輪54被滑槽43控制滑動于活動把手4的內(nèi)側(cè)面,連結(jié)段53的中間位置具有一樞孔55。
一扭臂6,其一端位于移動槽34中,且結(jié)合在拉伸彈簧35,扭臂6的另一端則樞接于樞孔55中。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活動把手4及活動顎5分別為一杠桿,在夾緊的瞬間,連接段53可抵住滑槽43的底部,而扭臂6還未抵位移動槽34的底部,該活動把手4的支點為其與固定組件3的樞接位置,該活動顎5的支點則為嵌合齒52的樞接位置,其作用力量可結(jié)合以下的運算公式及圖4作一簡單的說明AB=連接段41有1單位長度AC=活動把手4有6單位長度BC=把手部44有5單位長度BD=連接段53有2單位長度DE=顎部51有1單位長度θ=60°DF為BD的有效力臂,即DF=BD·Sinθ=1·732單位長度。
若C的施力為10時,而B產(chǎn)生抗力P,E產(chǎn)生抗力Q,Q即為夾緊力,則AC·10=AB·P→ 6·10=1·PP=60DF·P=DE·Q→1·732·60=1·Q→Q=103·92顯然,本實用新型根據(jù)杠桿原理,可以小施力產(chǎn)生大夾緊力,即較為省力。
請參閱圖5至圖7所示,使用本實用新型時,以一手同時握住固定把手33及活動把手4,并且施力使固定把手33與活動把手4的間距縮小。該活動顎5即以滑槽43為樞轉(zhuǎn)中心,同時亦使得活動顎5的嵌合齒52開始移動,其顎部51與固定顎31的間距亦同時縮小,且該顎部51及固定顎31開始夾住工作物W。待該顎部51夾住工作物W而無法繼續(xù)往固定顎31移動時,該活動把手4仍必需繼續(xù)向固定把手33移動,使得該活動顎5以抵觸工作物W的位置為樞轉(zhuǎn)中心偏轉(zhuǎn),同時使得連結(jié)段53的底端依靠滾輪54的滾動而向下移動,并抵觸到滑槽43的底部(如圖6所示)。而該扭臂6亦開始向移動槽34的底部移動,待該扭臂6往移動槽34底部移動一段距離后,該活動把手4及活動顎5則可使顎部51產(chǎn)生極大的夾緊力,即前述的雙杠桿產(chǎn)生作用。此時嵌合齒52開始偏轉(zhuǎn)至可配合固定齒321的角度,使二者相互卡住(如圖7所示),該顎部51與固定顎31夾住工作物W更不易松開。因為,固定齒321形成一斜向阻擋面,且該嵌合齒52的對角寬度大于嵌合槽32的寬度,故其在偏轉(zhuǎn)時不易滑動,當然亦不能使顎部51與固定顎31的間距加大,以防工作物W松脫。
欲放松工作物W時,僅需將活動把手4與固定把手33放松,顎部51略向下移動,使得嵌合齒52偏轉(zhuǎn)回原方向并且與固定齒321分離,該扭臂6則措拉伸彈簧35的彈性回復力向移動槽34的頂端回位,而活動把手4則借壓縮彈簧42的彈性回復力回位。該活動把手4與扭臂6回位的同時,扭臂6亦將活動顎5往固定顎31的遠離側(cè)拉動至原位,以達到回位的動作。
再者,上述嵌合齒52的方形柱521及樞桿522是一體制造而成,且被二板片組成的活動顎5夾合于嵌合槽32中,不需要多余零件即可組合、制造完成,故制造及組裝均相當方便。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夾緊工作物W時,具有相當良好的夾緊效果,且很省力,制造相當方便。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夾緊工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固定組件,其頂端具有一固定顎,該固定顎的底端具有一斜向的嵌合槽,該嵌合槽的一側(cè)具有多數(shù)個的固定齒,嵌合槽的底端具有一固定把手,該固定把手具有一縱向的移動槽,該移動槽的頂緣具有一拉伸彈簧;一活動把手,其上段為一連接段,該連接段的頂端樞接于固定顎的底端,且其樞接位置的底端具有一抵住固定組件的壓縮彈簧,位于壓縮彈簧的底部具有一滑槽,活動把手的下段為一把手部;一活動顎,其上段為一顎部,,該顎部的底端具有一可轉(zhuǎn)動且位于嵌合槽中的嵌合齒,該嵌合齒的中間為一方形柱,該方形柱的對角寬度略大于嵌合槽的寬度,其二端分別為一樞桿,另外,活動顎的下段為一連結(jié)段,該連結(jié)段的底端樞接一滾輪,該滾輪被滑槽控制滑動于活動把手的內(nèi)側(cè)面,該連結(jié)段的中間位置具有一樞孔;一扭臂,其一端位于移動槽中,且結(jié)合于拉伸彈簧,而該扭臂的另一端則樞接于樞孔中。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夾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動把手是以一板體彎折而成。
專利摘要一種夾緊工具,包括固定組件、活動把手、活動顎及扭臂,固定組件頂端具有一固定顎,固定顎的底端具有一斜向嵌合槽,嵌合槽一側(cè)具有數(shù)個固定齒,固定把手設于嵌合槽底端,固定把手上的縱向移動槽頂緣具有一拉伸彈簧,活動把手上段為一連接段,連接段的頂端樞接于固定顎的底端,其底端具有一抵住固定組件的壓縮彈簧,借活動把手與活動顎的搭配,可產(chǎn)生雙杠桿的作用,而具有省力的效果。
文檔編號B25B13/00GK2344133SQ9820782
公開日1999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1998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8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王光彬 申請人:王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