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緊自調漸開線管子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作業手工工具,特別是能自緊且工作間距自調的漸開線管子鉗。
現有技術中,管鉗一般是螺母調節式調節工作間距,以適應各種口徑的管子,同時也靠螺母調節來夾緊工件。但是,工作前往往不易夾緊,工作后又往往不易松開,費力費時,且制造時因部件較多而工藝較復雜。
87年8月26日在實用新型專利公報上公開了一種《多功能自緊式管鉗》,專利號86203182,可實現對工件的自動夾緊。但是,由于V型鉗口和漸開面鉗口是光滑面,所以實際使用時,只靠與工件表面的摩擦力來擰緊,往往很容易滑脫,而且由于V型鉗口張開范圍不能很大,使夾緊管子的口徑大小也會受到限制,因此,這種管鉗實際上使用的可靠性差,而對塑料管子的作用有其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自動夾緊又自動適應不同管徑的漸開線管子鉗。
本實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來完成的在管鉗的手柄工作部份具有漸開面的鉗口,該鉗口的漸開面上加工有連續齒牙,與C形動鉗上的齒牙構成夾緊作用,動鉗另一端與手柄上的孔通過轉軸活動連接。鉗口與手柄成為一個整體,或者分為兩體,在分為兩體時,鉗口與手柄二者之間固定連接。
由于動鉗通過轉軸在90°角度內轉動,則動鉗與手柄的鉗口距離也在改變,而且動鉗上的齒與手柄上鉗口的齒間距離也在改變。當手柄使動鉗朝下時,動鉗就會因自身重力而張開,視被夾緊的管子大小,無需調節,一夾即緊,擰動管子則只要將手柄柄部往下,按逆時針方向扳動。使鉗口齒面與動鉗齒面的距離越來越小,直至完全夾緊,當夾緊力大于齒面與管件表面的摩擦力,就實現自緊功能。
本實用新型對比以往技術有如下優點1.使用方便,鉗口與動鉗夾住管件時,手柄逆時針扳動時則越夾越緊;若反時針扳動時,則立即放松。無需調節螺母螺桿達到夾緊與放松。2.工作時可靠性大,不易打滑,夾緊力大。3.工作間距自調范圍大,可適應多種口徑的管件。只用四種規格即可代替原來普通管鉗9種規格。這四種規格夾持管件的外徑范圍分別是10-25mm,20-60mm,30-90mm,40-110mm。4.構造簡單,零部件減少,與普通管鉗相比,重量可輕20%左右,成本可降低40%左右。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視圖。
參照
圖1,管子鉗由手柄(1)通過轉軸(2)與C形動鉗(3)活動連接。手柄(1)的工作部份具有漸開面的鉗口(4),鉗口(4)的漸開面上加工有連續齒牙,與C形動鉗(3)工作面上的齒牙,構成自動夾緊。動鉗(3)的另一端有孔與手柄(1)通過轉軸(2)活動連接,或者動鉗(3)有孔的一端與手柄(1)叉形工作部位,通過轉軸(2)活動連接。鉗口(4)或者與手柄(1)成為一個整體,用45號鋼材制成,或者與手柄(1)分為兩體,這時手柄(1)的連接部位制成燕尾槽和固定孔,鉗口(4)相應與之配合,也鉆有連接孔,用鉚釘(5)鉚壓固定連接,或者鉗口(4)與手柄(1)焊接連接。手柄(1)與鉗口(4)兩體時,動鉗(3)和鉗口(4)用45號鋼材制成,手柄(1)則可用鑄鐵制成。
權利要求1.一種自緊自調漸開線管子鉗,由手柄(1)通過轉軸(2)與動鉗(3)連接構成,其特征在于手柄(1)的工作部份具有漸開面的鉗口(4),該鉗口(4)的漸開面上加工有連續齒牙,鉗口(4)或與手柄(1)成為一個整體,或分為兩體且固定連接,動鉗(3)形狀為C形,工作面上有齒牙,動鉗(3)的另一端有孔與手柄(1)通過轉軸(2)活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管子鉗,其特征在于動鉗(3)有孔的一端與手柄(1)叉形工作部位通過轉軸(2)活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說的管子鉗,其特征在于鉗口(4)與手柄(1)分為兩體時,手柄(1)的連接部位上有燕尾槽和孔,鉗口(4)相應與之配合,也鉆有連接孔,用鉚釘(5)鉚壓固定連接,或鉗口(4)與手柄(1)焊接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說的管子鉗,其特征在于動鉗(3)相對手柄(1)可作90°角度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說的管子鉗,其特征在于手柄(1)、動鉗(3)、鉗口(4)用45號鋼材制成,手柄(1)與鉗口(4)兩體時,手柄(1)可用鑄鐵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作業手工工具,特別是能自動夾緊且工作間距自調的漸開線管子鉗。由工作部分具有漸開面鉗口的手柄,通過轉軸與動鉗活動連接構成,動鉗的齒牙與手柄上具有漸開面齒牙的鉗口,當手柄逆時針扳動時對管件實現自動夾緊,順時針扳動手柄則自動放松,工作可靠性大,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適應多種口徑的管件,與普通管鉗相比,重量可輕20%左右,成本可降低40%左右。
文檔編號B25B13/54GK2083989SQ90221788
公開日1991年9月4日 申請日期1990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1990年10月11日
發明者曾必安, 林云飛, 陳景凱 申請人:浙江省平陽縣敖江機械修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