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包括依次連接的固定夾、連接桿組和夾持機構,連接桿組一端與固定夾連接,連接桿組另一端固定有萬向球,夾持機構包括夾持缸體、內缸體、夾持桿、增壓缸體和增壓桿,夾持缸體頂部固定有萬向球基座,萬向球設置在萬向球基座內,夾持缸體套在內缸體上,內缸體底部設有防漏擋板和底座,夾持桿一端伸入內缸體內,增壓桿一端伸入增壓缸體內,增壓缸體內設有彈簧,防漏擋板與底座之間形成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通道上安裝第一單向閥,第二通道上安裝第二單向閥,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安裝方向相反,第三通道上安裝泄壓閥。本實用新型能穩(wěn)定固定電子設備,避免造成損壞和脫落現(xiàn)象。
【專利說明】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實驗用夾持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
【背景技術】
[0002]實驗室用的許多設備,如照相設備、攝像設備、投影設備等電子設備在使用時,需人手長時間托舉,或需要借助夾持裝置固定在實驗室桌沿、柜沿,已使其滿足使用需求。人托舉不僅容易疲勞,且托舉不穩(wěn)定。目前,實驗室用的夾持裝置主要是一根可以任意彎曲且在一定強度下保持形變的桿,桿的兩端分別固定基座固定裝置和可360度自由旋轉的電子設備夾持裝置,這種夾持裝置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點:(I)為保證可變形桿的形變量,桿的彎曲強度較大,不宜短距離彎曲,使用過程中存在有些彎曲形式下受力不平衡,需要反復試驗,非常不便;(2)電子設備夾持裝置的動力來源主要是安裝于夾子上的彈簧,在夾子彈簧形變量過大,尤其是電子設備屏幕較寬時,其屏幕受力過大,有可能損壞電子設備;(3)夾持裝置形變量過小,即電子設備屏幕較窄時,夾持力較小時,夾持不穩(wěn),容易脫落,損壞電子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結構簡單、使用操作便捷、制造方便且成本低,能夠穩(wěn)定可靠地固定實驗室電子設備,避免了現(xiàn)有夾持裝置對電子設備造成損壞和夾持時易脫落的現(xiàn)象,無需人手長時間托舉,大大減輕了人力。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固定夾、連接桿組和夾持機構,所述固定夾的頂部固定有軸套,所述連接桿組的一端伸入軸套內且與軸套轉動連接,所述連接桿組的另一端固定有萬向球,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夾持缸體、內缸體、夾持桿、增壓缸體和增壓桿,所述夾持缸體的頂部固定有萬向球基座,所述萬向球設置在萬向球基座內,所述夾持缸體套在內缸體上,所述內缸體的下端位于夾持缸體外,所述內缸體的底部設置有防漏擋板,所述防漏擋板的底部設置有底座,所述增壓缸體設置在防漏擋板上,所述增壓缸體位于夾持缸體的外側,所述內缸體的底部、夾持缸體的底部、底座和防漏擋板固定連接,所述增壓缸體的底部、底座和防漏擋板固定連接,所述夾持桿的一端依次穿過底座和防漏擋板且伸入內缸體內,伸入內缸體的夾持桿端部固定有第一活塞,所述夾持缸體、內缸體和第一活塞之間形成第一油腔,所述增壓桿的一端伸入增壓缸體內且端部固定有第二活塞,所述增壓缸體內且位于第二活塞底部設置有彈簧,靠近彈簧一側的防漏擋板與底座之間形成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與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均連通,所述第一通道上安裝有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通道上安裝有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的安裝方向相反,所述第三通道上安裝有泄壓閥,所述增壓缸體、第二活塞、防漏擋板與底座之間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相通,所述防漏擋板、底座、夾持桿、第一活塞與內缸體之間形成第三油腔。
[0005]上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夾包括第一夾板、第二夾板和銷釘,所述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夾板與第二夾板之間設置有扭簧,所述第一夾板的頂部固定有第一連接耳,所述第二夾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連接耳,所述銷釘穿過扭簧、第一連接耳和第二連接耳,所述軸套固定在第二夾板的頂部。
[0006]上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組包括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和第三連接桿,所述第一連接桿的一端伸入軸套內且與軸套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接桿的一端通過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另一端和第二連接桿的一端均開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桿穿過所述第一通孔且端部與第一螺母配合,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另一端與第三連接桿的一端通過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另一端與第三連接桿的一端均開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桿穿過所述第二通孔且端部與第二螺母配合,所述萬向球固定在第三連接桿的另一端。
[0007]上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套內開有環(huán)形槽,伸入第一連接桿的一端設置有環(huán)形凸起,所述環(huán)形凸起與所述環(huán)形槽配合。
[0008]上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頭部均固定有第一旋轉柄,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上均固定有第二旋轉柄。
[0009]上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壓桿的外端固定有壓柄。
[0010]上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壓閥的閥桿穿出底座且端部固定有扳手。
[0011]上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球基座的上部套有緊固圈。
[0012]上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缸體的底部、夾持缸體的底部、底座和防漏擋板通過第二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增壓缸體的底部、底座和防漏擋板通過第三螺栓固定連接。
[0013]上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球基座通過第一螺栓固定在夾持缸體的頂部。
[0014]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5]1、本實用新型夾持器實用性強,通過增壓桿的動作使得夾持桿伸縮,來調節(jié)夾持電子設備的寬度,適用于不同尺寸大小顯示屏、機身的電子設備的固定,且固定牢靠,固定力適中,對電子設備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電子設備不宜脫落。
[0016]2、本實用新型連接桿組主要由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和第三連接桿首尾鉸鏈形成,第一連接桿的一端與固定在固定夾頂部的軸套轉動連接,使得連接桿組和夾持機構整體能繞固定夾旋轉,實現(xiàn)連接桿組和夾持機構的大范圍旋轉;夾持機構在小范圍內向各個方向變化位置通過萬向球與萬向球基座配合來實現(xiàn),結構簡單,容易拆裝。
[0017]3、本實用新型夾持器操作性強,按壓增壓器的壓柄,夾持器即緩慢收縮,完成不同狀態(tài)下的夾持;泄壓狀態(tài)下可手動完成夾持器的松手。
[0018]4、本實用新型夾持空間可調節(jié)范圍大,結構合理,使用過程中不易損壞零部件。
[001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方便且成本低,使用操作便捷,能夠穩(wěn)定可靠完成電子設備夾持,避免了電子設備受力過大或脫落等,實用性強,便于推廣使用。
[0020]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圖1的A處放大圖。
[0023]圖3為圖1的B處放大圖。
[0024]圖4為圖1的C處放大圖。
[0025]圖5為本實用新型底座、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和泄壓閥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0026]圖6為本實用新型增壓缸體、夾持缸體、內缸體、夾持桿、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和泄壓閥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0027]附圖標記說明:
[0028]I一第一夾板; 1-1 一第一連接耳;2—銷釘;
[0029]3一扭簧; 4一第二夾板;4-1一第二連接耳;
[0030]5—軸套; 6—第一連接桿;6-1—環(huán)形凸起;
[0031]7—第一旋轉柄; 7-1—第一螺栓;7-2—第二螺栓;
[0032]8一第二旋轉柄; 8-1—第一螺母;8-2—第二螺母;
[0033]9 一第二連接桿; 10—第三連接桿;11 一萬向球;
[0034]12一緊固圈; 13—萬向球基座;14一第一螺檢;
[0035]15—夾持缸體; 16 —內缸體;17—壓柄;
[0036]18—第二單向閥; 19 一第三油腔;20—增壓缸體;
[0037]21 —增壓桿; 22—第二油腔;23—彈簧;
[0038]24-1一第二螺檢; 24-2—第二螺檢;25—第一單向閥;
[0039]26—泄壓閥; 27—扳手;28—夾持桿;
[0040]29一底座; 30—防漏擋板;;31—第一油腔;
[0041]32—第一活塞; 33—第三通道;34—第二通道;
[0042]35—第二活塞;36—第一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43]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依次連接的固定夾、連接桿組和夾持機構,所述固定夾的頂部固定有軸套5,所述連接桿組的一端伸入軸套5內且與軸套5轉動連接,所述連接桿組的另一端固定有萬向球11,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夾持缸體15、內缸體16、夾持桿28、增壓缸體20和增壓桿21,所述夾持缸體15的頂部固定有萬向球基座13,所述萬向球11設置在萬向球基座13內,所述夾持缸體15套在內缸體16上,所述內缸體16的下端位于夾持缸體15外,所述內缸體16的底部設置有防漏擋板30,所述防漏擋板30的底部設置有底座29,所述增壓缸體20設置在防漏擋板30上,所述增壓缸體20位于夾持缸體15的外側,所述內缸體16的底部、夾持缸體15的底部、底座29和防漏擋板30固定連接,所述增壓缸體20的底部、底座29和防漏擋板30固定連接,所述夾持桿28的一端依次穿過底座29和防漏擋板30且伸入內缸體16內,伸入內缸體16的夾持桿28端部固定有第一活塞32,所述夾持缸體15、內缸體16和第一活塞32之間形成第一油腔31,所述增壓桿21的一端伸入增壓缸體20內且端部固定有第二活塞35,所述增壓缸體20內且位于第二活塞35底部設置有彈簧23,靠近彈簧23 —側的防漏擋板30與底座29之間形成第一通道36、第二通道34和第三通道33,所述第三通道33與第一通道36和第三通道33均連通,所述第一通道36上安裝有第一單向閥25,所述第二通道34上安裝有第二單向閥18,所述第一單向閥25和第二單向閥18的安裝方向相反,所述第三通道33上安裝有泄壓閥26,所述增壓缸體20、第二活塞35、防漏擋板30與底座29之間形成第二油腔22,所述第二油腔22與第一通道36和第二通道34均相通,所述防漏擋板30、底座29、夾持桿28、第一活塞32與內缸體16之間形成第三油腔19。
[0044]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固定夾包括第一夾板1、第二夾板4和銷釘2,所述第一夾板I和第二夾板4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夾板I與第二夾板4之間設置有扭簧3,所述第一夾板I的頂部固定有第一連接耳1-1,所述第二夾板4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連接耳4-1,所述銷釘2穿過扭簧3、第一連接耳1-1和第二連接耳4-1,所述軸套5固定在第二夾板4的頂部。
[0045]如圖1和圖3所示,所述連接桿組包括第一連接桿6、第二連接桿9和第三連接桿10,所述第一連接桿6的一端伸入軸套5內且與軸套5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6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接桿9的一端通過第一螺栓7-1和第一螺母8-1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6的另一端和第二連接桿9的一端均開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栓7-1的螺桿穿過所述第一通孔且端部與第一螺母8-1配合,所述第二連接桿9的另一端與第三連接桿10的一端通過第二螺栓7-2和第二螺母8-2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9的另一端與第三連接桿10的一端均開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螺栓7-2的螺桿穿過所述第二通孔且端部與第二螺母8-2配合,所述萬向球11固定在第三連接桿10的另一端。調節(jié)第一連接桿6與第二連接桿9之間的角度時,松開第一螺母8-1,將第一連接桿6與第二連接桿9調節(jié)至合適角度后,通過第一螺母8-1鎖緊即可;同理調節(jié)第二連接桿9與第三連接桿10之間的角度。
[0046]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軸套5內開有環(huán)形槽,伸入第一連接桿6的一端設置有環(huán)形凸起6-1,所述環(huán)形凸起6-1與所述環(huán)形槽配合。
[0047]如圖1和圖3所示,所述第一螺栓7-1和第二螺栓7-2的頭部均固定有第一旋轉柄7,所述第一螺母8-1和第二螺母8-2上均固定有第二旋轉柄8,旋轉方便。
[0048]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增壓桿21的外端固定有壓柄17,按壓方便。
[0049]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泄壓閥26的閥桿穿出底座29且端部固定有扳手27,旋轉方便。
[0050]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萬向球基座13的上部套有緊固圈12。
[0051]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內缸體16的底部、夾持缸體15的底部、底座29和防漏擋板30通過第二螺栓24-1固定連接,所述增壓缸體20的底部、底座29和防漏擋板30通過第三螺栓24-2固定連接。
[0052]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萬向球基座13通過第一螺栓14固定在夾持缸體15的頂部。
[0053]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通過固定夾將整個夾持裝置固定在實驗室桌沿或柜沿上,連接桿組和夾持機構的大范圍旋轉通過凸起6-1與環(huán)形槽配合回轉運動來實現(xiàn),完成夾持裝置在X、Y平面內的旋轉運動,調節(jié)第一連接桿6與第二連接桿9之間、第二連接桿9與第三連接桿10之間的夾角,可以使夾持機構到達行程范圍內的所有空間。夾持機構在小范圍內向各個方向變化位置通過萬向球11與萬向球基座13配合來實現(xiàn),根據(jù)實際需要,調整電子設備屏幕或機身至合適位置。夾持缸體15與內缸體16之間位置變化實現(xiàn)對電子設備的夾持,是通過增壓桿21的動作來實現(xiàn)根據(jù)電子設備屏幕大小不同、機身大小不同調節(jié)夾持力的大小,完成對不同屏幕大小、機身大小的電子設備的夾持,從而使電子設備夾持更方便可靠,不易脫落;通過泄壓閥26完成泄壓松手動作。具體操作時,旋轉泄壓閥26,打通第三通道33,使得第一通道36和第二通道34相通,則第二油腔22和第三油腔19相通,拉升夾持桿28,使夾持桿28與夾持缸體15松手,將待夾持的電子設備置于夾持桿28與夾持缸體15之間。反向旋轉泄壓閥26,關閉第三通道33,使得第一通道36和第二通道34不通,不斷按壓壓柄17,直到夾持桿28至合適位置。按壓壓柄17,第二油腔22體積減少,壓強增大,壓開第一單向閥25與第三油腔19連通,將液壓油壓入第三油腔19內,第三油腔19體積增大,由于截面積不變,只能通過改變第一活塞32的位置,即把夾持桿28壓回去,由于夾持缸體15是不動的,二相對間距變小,就完成夾持動作,且可根據(jù)電子設備屏幕大小適當按壓壓柄17,調節(jié)夾持桿28至合適的位置;連續(xù)按壓壓柄17,松手時第二油腔22在彈簧23作用下體積膨脹,第二活塞35上移,壓強減小,第三油腔19中液壓油頂開第二單向閥18被吸入第二油腔22中,再次按壓壓柄17,重復上述過程。
[0054]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固定夾、連接桿組和夾持機構,所述固定夾的頂部固定有軸套(5),所述連接桿組的一端伸入軸套(5)內且與軸套(5)轉動連接,所述連接桿組的另一端固定有萬向球(11),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夾持缸體(15)、內缸體(16)、夾持桿(28)、增壓缸體(20)和增壓桿(21),所述夾持缸體(15)的頂部固定有萬向球基座(13),所述萬向球(11)設置在萬向球基座(13)內,所述夾持缸體(15)套在內缸體(16)上,所述內缸體(16)的下端位于夾持缸體(15)外,所述內缸體(16)的底部設置有防漏擋板(30),所述防漏擋板(30)的底部設置有底座(29),所述增壓缸體(20)設置在防漏擋板(30)上,所述增壓缸體(20)位于夾持缸體(15)的外側,所述內缸體(16)的底部、夾持缸體(15)的底部、底座(29)和防漏擋板(30)固定連接,所述增壓缸體(20)的底部、底座(29)和防漏擋板(30)固定連接,所述夾持桿(28)的一端依次穿過底座(29)和防漏擋板(30)且伸入內缸體(16)內,伸入內缸體(16)的夾持桿(28)端部固定有第一活塞(32),所述夾持缸體(15)、內缸體(16)和第一活塞(32)之間形成第一油腔(31),所述增壓桿(21)的一端伸入增壓缸體(20)內且端部固定有第二活塞(35),所述增壓缸體(20)內且位于第二活塞(35)底部設置有彈簧(23),靠近彈簧(23) —側的防漏擋板(30)與底座(29)之間形成第一通道(36)、第二通道(34)和第三通道(33),所述第三通道(33)與第一通道(36)和第三通道(33)均連通,所述第一通道(36)上安裝有第一單向閥(25),所述第二通道(34)上安裝有第二單向閥(18),所述第一單向閥(25)和第二單向閥(18)的安裝方向相反,所述第三通道(33)上安裝有泄壓閥(26),所述增壓缸體(20)、第二活塞(35)、防漏擋板(30)與底座(29)之間形成第二油腔(22),所述第二油腔(22)與第一通道(36)和第二通道(34)均相通,所述防漏擋板(30)、底座(29)、夾持桿(28)、第一活塞(32)與內缸體(16)之間形成第三油腔(19) ο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夾包括第一夾板(I)、第二夾板(4)和銷釘(2),所述第一夾板(I)和第二夾板(4)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夾板(I)與第二夾板(4)之間設置有扭簧(3),所述第一夾板(I)的頂部固定有第一連接耳(1-1),所述第二夾板(4)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連接耳(4-1),所述銷釘(2)穿過扭簧(3)、第一連接耳(1-1)和第二連接耳(4-1),所述軸套(5)固定在第二夾板(4)的頂部。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組包括第一連接桿(6)、第二連接桿(9)和第三連接桿(10),所述第一連接桿(6)的一端伸入軸套(5)內且與軸套(5)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6)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接桿(9)的一端通過第一螺栓(7-1)和第一螺母(8-1)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6)的另一端和第二連接桿(9)的一端均開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栓(7-1)的螺桿穿過所述第一通孔且端部與第一螺母(8-1)配合,所述第二連接桿(9)的另一端與第三連接桿(10)的一端通過第二螺栓(7-2)和第二螺母(8-2)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9)的另一端與第三連接桿(10)的一端均開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螺栓(7-2)的螺桿穿過所述第二通孔且端部與第二螺母(8-2)配合,所述萬向球(11)固定在第三連接桿(10)的另一端。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套(5)內開有環(huán)形槽,伸入第一連接桿(6)的一端設置有環(huán)形凸起(6-1),所述環(huán)形凸起(6-1)與所述環(huán)形槽配合。
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7-1)和第二螺栓(7-2)的頭部均固定有第一旋轉柄(7),所述第一螺母(8-1)和第二螺母(8-2)上均固定有第二旋轉柄(8)。
6.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壓桿(21)的外端固定有壓柄(17)。
7.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壓閥(26)的閥桿穿出底座(29)且端部固定有扳手(27)。
8.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球基座(13)的上部套有緊固圈(12) ο
9.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缸體(16)的底部、夾持缸體(15)的底部、底座(29)和防漏擋板(30)通過第二螺栓(24-1)固定連接,所述增壓缸體(20)的底部、底座(29)和防漏擋板(30)通過第三螺栓(24-2)固定連接。
10.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實驗用固定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球基座(13)通過第一螺栓(14)固定在夾持缸體(15)的頂部。
【文檔編號】B25B11/00GK204171906SQ201420629910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田水承, 陳盈, 李廣利, 鄒元, 王莉, 孫慶蘭, 施文鑫 申請人: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