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輪扳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棘輪扳手,其至少由一扳桿、兩棘輪及兩棘塊組成。該扳桿兩端分別具有一頭座,該頭座貫穿有一置入孔,并于置入孔壁面凹設有一卡掣室;兩棘輪對應樞設于兩置入孔,外周設有外齒部,并在棘輪一端突設有一接桿、另一端接出一具有多邊形孔的驅動部,且該棘輪、接桿及驅動部呈同一中心軸線設置;兩棘塊對應設置于兩卡掣室中,用以離合對應棘輪的外齒部,以提供板桿帶動棘輪單向施力轉動之用。本實用新型因兩棘輪各設有一接桿、一驅動部,故而可供四種不同規(guī)格螺栓或螺帽使用,大大增加了棘輪扳手的使用范疇及操作便利性。
【專利說明】棘輪扳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具,特別是指一種棘輪扳手。
【背景技術】
[0002]棘輪扳手是家庭、工廠常用的手工具,中國臺灣公告M356573號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雙頭棘輪扳手,其于一扳桿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頭座,該頭座貫設有一供棘輪樞設的置入孔,而置入孔中另外安裝有一棘塊,棘輪貫穿有能供套筒、螺栓或螺帽對合的驅動孔,于外周環(huán)設有能與棘塊嚙合的外齒部,使扳桿能通過棘塊而帶動棘輪單向施力轉動,達到松緊螺栓或螺帽的作用。
[0003]前述一棘輪只能設置一驅動孔,所以僅能對應一種規(guī)格的螺栓或螺帽使用,因此使用者需要攜帶多支不同規(guī)格的棘輪扳手,方足以因應各種不同螺栓或螺帽規(guī)格,相當占空間,且會造成使用者工作效率無法提升。
[0004]再者,其棘輪轉動的中心軸線角度無法調整,此外,扳桿與頭座大都呈同一直線設置,如此一來,當棘輪扳手遇到空間有限的工作環(huán)境時,難免會有無法施力的困擾。
[0005]換言之,現有的棘輪扳手受到結構的限制,造成其適用范圍相當局限,實有改良的必要,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設計人乃精心加以研究改良,終開發(fā)出一種能改善上述專利前案缺點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適用于四種不同規(guī)格螺栓或者螺帽使用的棘輪扳手,其較不受工作環(huán)境的限制。
[0007]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0008]一種棘輪扳手,至少包括有:一扳桿,其兩端分別接出有一頭座,頭座設有貫穿上、下兩面的置入孔,置入孔壁面凹設有一匣室;兩棘輪,其對應樞設于兩置入孔,外周環(huán)設有一外齒部,棘輪一端突設有一方形接桿、另一端接出一具有多邊形孔的驅動部,且該棘輪、接桿及驅動部呈同一中心軸線設置;以及兩棘塊,其對應設置于匣室中,以離合對應棘輪的外齒部。
[0009]所述兩接桿及兩驅動部呈交錯的配置于頭座的上、下兩面。
[0010]所述兩接桿采用1/4或1/2英寸設置,兩驅動部采用3/8或1/4英寸設置。
[0011]同一中心軸線的接桿及驅動部采用同一尺寸設置。
[0012]所述扳桿中心軸線與頭座中心軸線形成一夾角,該兩頭座的夾角呈反向設置;棘輪外齒部的齒頂及齒底均呈對稱的凸弧狀設置。
[0013]所述頭座另外凹設有一接通對應匣室的耦接孔,該耦接孔提供一掣動件的軸部樞設,而軸部另分層設有連通匣室的凸輪槽及容槽,凸輪槽界定有一接通匣室前部的第一撥部、一接通匣室后部的第二撥部,該第一撥部、第二撥部呈“W”狀配置并位于容槽范圍內且彼此連通,該匣室中安裝有一球狀棘塊,棘塊直徑較容槽高度大,但是較容槽加上凸輪槽的總高度小,使之能于匣室、凸輪槽及容槽之中滾動,以便軸部于耦接孔中自轉時,當第一撥部迫動棘塊進出匣室而嚙合棘輪外齒部時,可提供板桿帶動棘輪單向施力轉動之用,當第二撥部迫動棘塊嚙合棘輪的外齒部時,則能提供板桿反向帶動棘輪單向施力轉動之用。
[0014]所述置入孔一端緣設有一供扣環(huán)安裝的扣槽、另一端緣設有一頸縮孔徑的肩部,而匣室介于扣槽與肩部之間;棘輪兩端限制于扣環(huán)與肩部之間。
[0015]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棘輪扳手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6]首先,本實用新型兩接桿、兩驅動部可供四種不同規(guī)格套筒、螺栓或螺帽使用,大大改善現有技術中揭示的專利前案的局限性,進而減半了使用者攜帶不同規(guī)格棘輪扳手的數量,除攜行更為簡便外,且減少更換不同棘輪扳手次數的困擾。
[0017]其次,本實用新型通過頭座的夾角,以及棘輪外齒部的凸弧配置,使接桿、兩驅動部及扳桿之間的施力,具有更佳的握持與角度調整性,如此即可使棘輪扳手另具有較不受工作環(huán)境限制的進步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分解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外觀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示意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棘輪角度調整示意圖;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掣動件控制棘輪單向轉動的動作示意圖一;
[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掣動件控制棘輪單向轉動的動作示意圖二;
[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掣動件控制棘輪單向轉動的動作示意圖三。
[0026]其中:
[0027]扳桿10頭座11置入孔12
[0028]扣槽13肩部14匣室15
[0029]耦接孔16扣環(huán)20棘輪30
[0030]外齒部31接桿32驅動部33
[0031]掣動件40軸部41施力部42
[0032]第一撥部43第二撥部44容槽45
[0033]棘塊5O
[0034]中心軸線A中心軸線B夾角C。
【具體實施方式】
[0035]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36]請參閱圖1至圖8,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有:
[0037]一扳桿10,其左右兩端分別接出有一頭座11,扳桿10中心軸線A與頭座11中心軸線B形成約為15°的夾角C,兩頭座11的夾角C呈反向設置;兩頭座11分別設有一貫穿上、下兩面的置入孔12,此置入孔12 —端緣設有一供扣環(huán)20安裝的扣槽13、另一端緣設有一頸縮孔徑的肩部14,置入孔12并于扣槽13與肩部14之間的壁面凹設有一匣室15,此夕卜,頭座11更于上面或下面凹設有一接通對應匣室15的耦接孔16 ;
[0038]兩棘輪30,其對應樞設于兩置入孔12中,棘輪30兩端限制于扣環(huán)20與肩部14之間,且外周環(huán)設有一外齒部31,該外齒部31的齒頂及齒底均呈對稱的凸弧狀設置,并在棘輪30 —端突出有可供一般套筒組接的方形接桿32、另一端接出具有正六邊形孔而可供螺栓、螺帽或起子頭套掣的驅動部33,且該棘輪30、接桿32及驅動部33呈同一中心軸線設置,兩接桿32采用最常用的1/4或1/2英寸設置,兩驅動部33采用1/4或1/2英寸設置,再進一步言,同一中心軸線的接桿32及驅動部33最好是采用同一尺寸或相近尺寸設置,如此才能使制造時所產生的內應力降至最低;此外,為使整體重心平衡,其兩接桿32及兩驅動部33最好是呈交錯或反向的設置于頭座11上、下兩面;以及
[0039]兩掣動件40,其具有能樞設于耦接孔16的軸部41,此軸部41外端接出有一可供使用者旋動的施力部42,并于耦接孔16內分層設有連通匣室15的凸輪槽及容槽45,其中凸輪槽界定有一接通匣室15前部的第一撥部43、一接通匣室15后部的第二撥部44,該第一撥部43、第二撥部44呈W狀配置且位于容槽45范圍內并彼此連通,然后在該匣室15中安裝有一能自由活動的棘塊50,此棘塊50呈球狀,其直徑較容槽45高度大,但是較容槽45加上凸輪槽的總高度小,使之能于匣室15、凸輪槽及容槽45之中滾動,請配合圖6、圖7及圖8觀之,以便在使用者轉動施力部42時,能促動軸部41于耦接孔16中自轉,待第一撥部43迫動棘塊50進出匣室15而嚙合棘輪30的外齒部31時,可提供板桿10帶動棘輪30單向施力轉動之用,相同的道理,當使用者轉動施力部42而使第二撥部44迫動棘塊50嚙合棘輪30的外齒部31時,則能提供板桿10反向帶動棘輪30單向施力轉動之用。
[0040]由以上結構說明得知本實用新型棘輪扳手至少具有如下優(yōu)點:
[0041]一、本實用新型兩接桿32、兩驅動部33可供四種不同規(guī)格套筒、螺栓或螺帽使用,大大改善現有技術中揭示的專利前案的局限性,進而減半了使用者攜帶不同規(guī)格棘輪扳手的數量,除攜行更為簡便外,且減少更換不同棘輪扳手次數的困擾。
[0042]二、本實用新型通過頭座11的夾角C,以及棘輪30外齒部31的凸弧配置,使接桿32、兩驅動部33及扳桿10之間的施力,如圖3及圖5所示般,而具有更佳的握持與角度調整性,如此即可使棘輪扳手另具有較不受工作環(huán)境限制的進步性。
[0043]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tài)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 一扳桿,其兩端分別接出有一頭座,頭座設有貫穿上、下兩面的置入孔,置入孔壁面凹設有一匣室; 兩棘輪,其對應樞設于兩置入孔,外周環(huán)設有一外齒部,棘輪一端突設有一方形接桿、另一端接出一具有多邊形孔的驅動部,且該棘輪、接桿及驅動部呈同一中心軸線設置;以及 兩棘塊,其對應設置于匣室中,以離合對應棘輪的外齒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接桿及兩驅動部呈交錯的配置于頭座的上、下兩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接桿采用1/4或1/2英寸設置,兩驅動部米用3/8或1/4英寸設置。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同一中心軸線的接桿及驅動部采用同一尺寸設置。
5.如權利要求1、2、3或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桿中心軸線與頭座中心軸線形成一夾角,該兩頭座的夾角呈反向設置;棘輪外齒部的齒頂及齒底均呈對稱的凸弧狀設置。
6.如權利要求1、2、3或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頭座另外凹設有一接通對應匣室的耦接孔,該耦接孔提供一掣動件的軸部樞設,而軸部另分層設有連通匣室的凸輪槽及容槽,凸輪槽界定有一接通匣室前部的第一撥部、一接通匣室后部的第二撥部,該第一撥部、第二撥部呈“ W ”狀配置并位于容槽范圍內且彼此連通,該匣室中安裝有一球狀棘塊,棘塊直徑較容槽高度大,但是較容槽加上凸輪槽的總高度小,使之能于匣室、凸輪槽及容槽之中滾動,以便軸部于耦接孔中自轉時,當第一撥部迫動棘塊進出匣室而嚙合棘輪外齒部時,可提供板桿帶動棘輪單向施力轉動之用,當第二撥部迫動棘塊嚙合棘輪的外齒部時,則能提供板桿反向帶動棘輪單向施力轉動之用。
7.如權利要求1、2、3或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孔一端緣設有一供扣環(huán)安裝的扣槽、另一端緣設有一頸縮孔徑的肩部,而匣室介于扣槽與肩部之間;棘輪兩端限制于扣環(huán)與肩部之間。
【文檔編號】B25B13/46GK204183472SQ201420558423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李潤中 申請人:李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