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刀刃可更換的菜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刀刃可更換的菜刀,其包括刀體和刀把,刀體上設有多個第一腰形槽、多個第二腰形,刀把的外側設有減震材料層,刀體的下端設有刀刃槽,刀刃槽內設有刀刃。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在刀體上設置多個第一腰形槽與多個第二腰形,當菜刀在切削食物時,使得食物不易粘貼在刀體的表面上,提高了切削效率;通過在刀把上設置減震材料層,當刀在切削比較硬的食物時,減震材料層能夠有效的減輕在切削時所產生的振動,從而保護了人們的手;通過設置刀刃槽,當刀的刀刃發生損壞,但是刀體沒有損壞,可以不用更換刀體直接更換刀刃,因此有效的節約了能源。
【專利說明】—種刀刃可更換的菜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菜刀,尤其涉及一種刀刃可更換的菜刀。
【背景技術】
[0002]菜刀在家中使用非常廣泛,它主要是家庭主婦用來切肉類和蔬菜,目前的菜刀,包括刀把、刀體、刀刃,刀體和刀刃是一體的,當菜刀使用時間長時刀刃發生損壞,但是刀體沒有損壞,這樣菜刀就被廢棄了,這樣就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目前的菜刀在切菜過程中,菜蔬或肉片經常會粘貼在刀體兩個側面上,給切削帶來麻煩,同時目前的菜刀刀把基本為木質或鋼管制成,這樣的菜刀在使用時,當切削比較硬的食物時,刀體和刀把會產生比較大的振動,這樣對人的手有傷害,為解決上述問題,經過檢索,中國專利公開說明書也公開了很多刀刃可更換的菜刀,具體如下:
[0003]專利號為200920091411.0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就公開了一種換刃菜刀,該換刃菜的刀體分為刀體、刀刃兩部分,刀刃的刃柄插進刀體的槽內,再通過加固孔的鉚釘(或螺絲)加固,使二者牢固連接。通過鉚釘(或螺絲)的拆裝可以實現刀刃的更換;但這種菜刀的刀槽結構不合理,刀刃安裝不牢固,即便是鉚釘連接來防止其刀刃活動,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也會在刀體和刀刃連接處產生可活動連接縫隙。只要出現可活動的連接縫隙,刀刃使用過程中很快就會偏曲,損壞,實則還不如一體式的菜刀。
[0004]專利號為200920093629.X的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就公開了一種另一種刀刃可更換的菜刀,名為新型菜刀。其指出,刀體與刀刃相連接部位有凹槽和加固孔,加固孔用螺絲實現刀體和刀刃的連接且接口兩側厚度相等,使刀面齊平;當需要使用不同厚度的刀刃時,只需拆裝螺絲更換刀刃即可。這種菜刀結構簡單,也存在刀刃和刀體之間安裝強度和緊配合的問題,螺絲作用下,實則更加容易產生螺孔拋錨,或者螺絲自然旋出,另外也缺乏斜側向的力使其刀刃在切菜時得到支撐,同樣很容易損壞刀刃以及刀槽,效果不佳。
[0005]中國專利局還公開了如專利號為201220182255.0、200920091411.0、200920093629.X、03271711.3等多篇刀刃可更換的菜刀,其均沒有涉及到加強刀刃和刀槽緊配合,刀刃使用時也沒有側向力支撐。
[0006]另外,以上這些現有公開的專利,也沒有同時解決“菜蔬或肉片經常會粘貼在刀體兩個側面上。”以及,“當切削比較硬的食物時,刀體和刀把會產生比較大的振動傷及手腕。”這兩個技術缺陷。
【發明內容】
[0007]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刀刃可更換的菜刀,該刀刃可更換的菜刀不僅能夠更換刀刃,刀刃和刀槽配合效果好,耐用,增加菜刀的使用壽命,減少資源的浪費,;而且切菜時,菜蔬或肉片不易粘貼在刀體兩側面上,再加之,其剁東西時,對使用者手腕有抗振保護。
[0008]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9]一種刀刃可更換的菜刀,包括刀體和刀把,所述刀體上設有多個第一腰形槽和多個第二腰形槽;所述第一腰形槽和第二腰形槽分別在刀體上均勻交錯布置;所述菜刀還包括長條刀刃和多個鉚釘;所述刀體的下側端設有刀刃槽,刀刃槽沿刀體長度方向貫通刀體前后端,所述刀刃槽端面為梯形結構,且刀刃槽的上槽面寬度大于下槽口寬度;所述長條刀刃的截面呈三角形,上側端形狀與所述刀刃槽匹配,且其上側端與所述刀刃槽過盈配合;刀刃槽的左右兩側部均設有對應的圓錐形孔,左右兩側對應的圓錐形孔之間的長條刀刃上部設有弧形通孔,弧形通孔其長度和該處長條刀刃的寬度比在1.03-1.1之間;所述鉚釘兩頭部處在圓錐形孔內,中部沿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弧形通孔,將所述刀刃槽和長條刀刃鉚接,使其之間在長度方向不偏移;所述刀把的外側固定包覆有減震材料層。
[0010]作為優選,所述刀體上的第一腰形槽是斜向設置的腰形槽;而所述第二腰形槽是橫向設置的腰形槽。
[0011]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設計合理,首先是該菜刀在刀體上設置多個第一腰形槽與多第二多腰形槽,當菜刀在切削食物時,使得食物不易粘貼在刀體的表面上,提高了切削效率。其次,該菜刀通過設置刀刃槽,當刀的刀刃發生損壞,但是刀體沒有損壞,可以不用更換刀體直接更換刀刃,因此有效的節約了能源。最后,該所述刀刃槽端面為梯形結構,且刀刃槽的上槽面寬度大于下槽口寬度,與之相配的長條刀刃的截面呈三角形,不僅過盈緊配合,而且通過鉚釘穿過微弧度的弧形通孔,通過形變給長條刀刃施加向下的形變力,使其進一步地與所述刀刃槽內側斜面緊配合。鉚釘兩端還通過頭部和刀刃槽左右兩側端部錐形圓孔配合,拉合刀刃槽左右兩側端部,防止側向力使的刀刃槽下槽口擴大而產生可活動的配合縫隙。最后,該菜刀還通過在刀把上設置減震材料層,當刀在切削比較硬的食物時,減震材料層能夠有效的減輕在切削時所產生的振動,從而保護了人們的手腕。因此,該菜刀一次性解決目前菜刀存在的多個缺陷,被市場認可,使用效果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中的左視圖;
[0016]圖4為圖3中A的局部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8]實施例:
[0019]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刀刃可更換的菜刀,該菜刀包括刀體1、刀把2、長條刀刃6和多個鉚釘7。其中:
[0020]刀體I上設有多個第一腰形槽3和多個第二腰形槽4,第一腰形槽3是斜向設置的腰形槽。而第二腰形槽4是橫向設置的腰形槽,第一腰形槽3和第二腰形槽4分別在刀體I上均勻交錯布置,在刀體I兩側面均有分布,當菜刀在切削食物時,使得食物不易粘貼在刀體I的表面上,提高了切削效率。
[0021]刀體I的下側端設有刀刃槽5,刀刃槽5沿刀體長度方向貫通刀體I前后端,
[0022]刀刃槽5端面為梯形結構,且刀刃槽5的上槽面寬度大于下槽口寬度。長條刀刃6的截面呈三角形,上側端形狀與所述刀刃槽5匹配,且其上側端與所述刀刃槽5過盈配合。刀刃槽5的左右兩側部均設有對應的圓錐形孔51,左右兩側對應的圓錐形孔51之間的長條刀刃6上部設有弧形通孔61,弧形通孔61其長度和該處長條刀刃6的寬度比在1.03-1.1之間。鉚釘7兩頭部處在圓錐形孔51內,中部沿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弧形通孔61,將所述刀刃槽5和長條刀刃6鉚接,使其之間在長度方向不偏移。上述長條刀刃6截面是倒置的三角形結構,并與刀刃槽5的結構相適應,通過一端施于一定的力量插入刀刃槽5,此時刀刃槽5因為過盈配合,其左右兩側端會產生向外形變,再通過打入一排小鉚釘7,將長條刀刃6和刀刃槽5固定,鉚釘兩端既通過其頭部和刀刃槽5左右兩側端部錐形圓孔51配合,拉合刀刃槽51左右兩側端部,防止刀刃槽5下端槽口寬度被撐開過大;鉚釘7通過穿過微弧度的弧形通孔61,通過形變給長條刀刃6施加向下的形變力,使其進一步地與所述刀刃槽5內側斜面緊配合。當刀的刀刃6發生損壞,但是刀體I沒有損壞,可以不用更換刀體1,用機器打出鉚釘,更換刀刃6,因此有效的節約了材料資源。
[0023]上述刀把2的外側固定包覆有減震材料層20,當刀在切削比較硬的食物時,減震材料層20能夠有效的減輕在切削時所產生的振動,從而保護了人們的手,所述減震材料層20的厚度為5mm。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刀刃可更換的菜刀,包括刀體(I)和刀把(2),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體(I)上設有多個第一腰形槽(3)和多個第二腰形槽(4);所述第一腰形槽(3)和第二腰形槽(4)分別在刀體(I)上均勻交錯布置; 所述菜刀還包括長條刀刃(6)和多個鉚釘(7);所述刀體(I)的下側端設有刀刃槽(5),刀刃槽(5)沿刀體長度方向貫通刀體(I)前后端,所述刀刃槽(5)端面為梯形結構,且刀刃槽(5)的上槽面寬度大于下槽口寬度;所述長條刀刃(6)的截面呈三角形,上側端形狀與所述刀刃槽(5)匹配,且其上側端與所述刀刃槽(5)過盈配合;刀刃槽(5)的左右兩側部均設有對應的圓錐形孔(51),左右兩側對應的圓錐形孔(51)之間的長條刀刃(6)上部設有弧形通孔(61),弧形通孔¢1)其長度和該處長條刀刃¢)的寬度比在1.03-1.1之間;所述鉚釘(7)兩頭部處在圓錐形孔(51)內,中部沿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弧形通孔(61),將所述刀刃槽(5)和長條刀刃(6)鉚接,使其之間在長度方向不偏移; 所述刀把(2)的外側固定包覆有減震材料層(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刀刃可更換的菜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體(I)上的第一腰形槽(3)是斜向設置的腰形槽;而所述第二腰形槽(4)是橫向設置的腰形槽。
【文檔編號】B25G1/01GK203945376SQ201420373367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8日
【發明者】李丹, 口小慧, 楊慧, 宋偉清, 陳文霞, 葉華 申請人:梅州市梅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