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機架,主機架上設有第一電機、切斷原料的橫向切斷機構、分割原料的縱向分割機構、至少兩根底輥及至少兩根與相應底輥配合的壓輥,所述第一電機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一所述底輥連接而帶動該底輥轉動,所述主機架上還設有用于壓緊原料的壓緊機構。
【專利說明】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切割設備,特別是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對于珍珠棉的切割,目前存在兩種切割方式,一種是熱切割;另一種是冷切割。熱切割的優點在于:可以切割出任意形狀的珍珠棉材料,缺點是:切割邊緣不光滑規則;而冷切割的優點在于:切割邊緣光滑規則而且切割速度快,缺點是只能切割出規則形狀的材料。
[0003]目前市面的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具有以下缺點:結構較復雜,切割精度不高,因而本設計人針對市面上現有的冷切割機進行了改進,改進后本設備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切割的精度較高。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而且切割的精度較高的珍珠棉冷切割設備。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機架,主機架上設有第一電機、切斷原料的橫向切斷機構、分割原料的縱向分割機構、至少兩根底輥及至少兩根與相應底輥配合的壓輥,所述第一電機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一所述底輥連接而帶動該底輥轉動,所述主機架上還設有用于壓緊原料的壓緊機構。
[0007]所述橫向切斷機構包括固定于主機架上的弓丨導機構、切斷刀、第二電機及與第二電機連接的第二傳動機構,所述切斷刀通過引導機構引導支撐,且通過第二傳動機構的帶動而形成往復的橫向切割動作。
[0008]所述引導機構包括至少兩根相對設置于主機架上的導柱及同時與兩根導柱滑動配合的滑座,所述切斷刀固定于滑座上,所述第二傳動機構與滑座連接。
[0009]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包括設置于第二電機輸出軸上的第二主動帶輪及設置于底輥端部的第二從動帶輪,第二主動帶輪與第二從動帶輪通過皮帶連接。
[0010]所述縱向分割機構包括設置于兩壓輥間的轉軸,轉軸上分布有若干分割刀,所述轉軸通過軸承設置于主機架上。
[0011]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包括設置于第一電機輸出軸上的第一主動帶輪及設置于底棍端部的第一從動帶輪,第一主動帶輪與第一從動帶輪通過皮帶連接。
[0012]所述主機架上設有連接座,該連接座上設有連接桿及可相對于連接座轉動的安裝塊,安裝塊上固定有編碼器,編碼器的軸端固定有與所述壓輥相接觸的轉輪,所述安裝塊的重心與連接桿的軸心不重合。
[0013]所述壓輥端部設有連接帶輪,該連接帶輪通過皮帶連接。
[0014]所述壓輥采用了外面包膠的膠輥,且該壓輥的直徑小于底輥的直徑。
[0015]所述壓緊機構包括兩固定于主機架上的氣缸及一壓管,壓管的兩端與氣缸的活塞桿連接。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包括主機架,主機架上設有第一電機、切斷原料的橫向切斷機構、分割原料的縱向分割機構、至少兩根底輥及至少兩根與相應底輥配合的壓輥,所述第一電機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一所述底輥連接而帶動該底輥轉動,所述主機架上還設有用于壓緊原料的壓緊機構,上述結構不僅結構簡單,而且能夠達到較高的切割精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視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方向的整體視圖;
[0020]圖3是編碼器的安裝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參照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該切割包括主機架1,主機架I的一端是入料端,另一端是出料端,入料端及出料端都設有平板,方便原料的鋪開及平整。主機架I上設有第一電機2、切斷原料的橫向切斷機構、分割原料的縱向分割機構、用于壓緊原料的壓緊機構。
[0022]主機架I的中部設有兩根底輥3,底輥3上方相應位置設有兩根壓輥4,壓輥4端部設有連接帶輪5,該連接帶輪5通過皮帶連接,其中一根底輥3上固定有第一從動帶輪6,第一電機2的輸出軸上固定有第一主動帶輪7,第一主動帶輪7與第一從動帶輪6通過皮帶連接,上述結構只是一種具體的傳動方式,并不構成本專利的限制,其也可是齒輪傳動或鏈輪傳動等,在兩壓輥4間的設置有轉軸8,轉軸8上均布有四把圓片型分割刀9,所述轉軸8通過軸承設置于主機架I上,當原料從入料端進入,經底輥3和壓輥4壓緊,當第一電機2帶動底輥3轉動,底輥3就可將原料向前輸送,而在輸送過程中為分割刀9割開分成需要的覽度。
[0023]如圖所示,在出料端還設有切斷原料的橫向切斷機構,該機構包括固定于主機架I上的引導機構、切斷刀10、第二電機11及與第二電機11連接的第二傳動機構,所述切斷刀10通過引導機構引導支撐,且通過第二傳動機構的帶動而形成往復的橫向切割動作。上述機構中,第二傳動機構具體結構在于:包括設置于第二電機11輸出軸上的第二主動帶輪12及設置于底輥3端部的第二從動帶輪13,第二主動帶輪12與第二從動帶輪13通過皮帶連接,該結構與第一傳動機構同理,因而在此不再詳述;引導機構包括至少兩根相對設置于主機架I上的導柱14及同時與兩根導柱14滑動配合的滑座15,所述切斷刀10固定于滑座15上,所述第二傳動機構中的皮帶與滑座15固定于一起,具體固定方式在于,通過滑座15上的兩壓塊和螺釘將皮帶與滑座15固定于一體,從而皮帶左右轉動就會帶動滑座15左右移動,從而通過切斷刀10將原料切斷。
[0024]作為進一步的優選設計,為了保證有良好的切割精度,壓輥4采用了外面包膠的膠輥,且該壓輥4的直徑小于底輥3的直徑,相比以前全金屬大直徑的壓輥4,本結構重量減輕了很多,從而壓輥4在轉動過程中的慣性也小很多,當下面的底輥3停止轉動后,壓輥4也可立即停止隨動,避免因慣性轉動而將原料繼續向前輸送,從而保證了原料的切割精度。
[0025]上述切斷過程中,為了防止原料拱起或是歪斜而影響切斷的尺寸的精度,在切斷刀10的一側設有壓緊機構,壓緊機構包括兩固定于主機架I上的氣缸16及一壓管17,壓管17為方管,壓管17的兩端與氣缸16的活塞桿連接,當氣缸16活塞縮回,從而帶動壓管17下降,從而壓緊原料。
[0026]如圖所示,所述主機架I上固定有連接座18,該連接座18上設有連接桿19及可相對于連接座18轉動的安裝塊20,本實例中具體是,連接桿19與安裝塊20固定連接,而連接桿19與連接座18是轉動連接,安裝塊20上固定有編碼器21,編碼器21的軸端固定有與所述壓輥4相接觸的轉輪22,所述安裝塊20的重心與連接桿19的軸心不重合,轉輪22通過安裝塊20、編碼器21及自身的重力而與壓輥4接觸,當壓輥4轉動時,轉輪22會隨動,從而帶動編碼器21的軸轉動而測得壓輥4的轉動圈數。
[0027]上述結構采用一種巧妙的方式使編碼器21能夠與壓輥4聯動,從而提供壓輥4的轉動圈數的數據給控制系統,從而計算出原料的移動距離,通過控制系統控制第二電機11轉或停,從而保證切斷出來的原料塊的長短尺寸符合要求,上述結構簡單,而且便于維修更換。
[0028]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機架,主機架上設有第一電機、切斷原料的橫向切斷機構、分割原料的縱向分割機構、至少兩根底輥及至少兩根與相應底輥配合的壓輥,所述第一電機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一所述底輥連接而帶動該底輥轉動,所述主機架上還設有用于壓緊原料的壓緊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切斷機構包括固定于主機架上的引導機構、切斷刀、第二電機及與第二電機連接的第二傳動機構,所述切斷刀通過引導機構引導支撐,且通過第二傳動機構的帶動而形成往復的橫向切割動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機構包括至少兩根相對設置于主機架上的導柱及同時與兩根導柱滑動配合的滑座,所述切斷刀固定于滑座上,所述第二傳動機構與滑座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包括設置于第二電機輸出軸上的第二主動帶輪及設置于底輥端部的第二從動帶輪,第二主動帶輪與第二從動帶輪通過皮帶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分割機構包括設置于兩壓輥間的轉軸,轉軸上分布有若干分割刀,所述轉軸通過軸承設置于主機架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包括設置于第一電機輸出軸上的第一主動帶輪及設置于底輥端部的第一從動帶輪,第一主動帶輪與第一從動帶輪通過皮帶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機架上設有連接座,該連接座上設有連接桿及可相對于連接座轉動的安裝塊,安裝塊上固定有編碼器,編碼器的軸端固定有與所述壓輥相接觸的轉輪,所述安裝塊的重心與連接桿的軸心不重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輥端部設有連接帶輪,該連接帶輪通過皮帶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輥采用了外面包膠的膠輥,且該壓輥的直徑小于底輥的直徑。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珍珠棉冷切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機構包括兩固定于主機架上的氣缸及一壓管,壓管的兩端與氣缸的活塞桿連接。
【文檔編號】B26D1/04GK203919126SQ201420329883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9日
【發明者】丁俊健, 邱術芹 申請人: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