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動力工具,其包括:機殼,設置在機殼內并輸出旋轉動力的馬達;由馬達驅動旋轉的輸出軸;所述輸出軸具有用于連接工作頭的輸出端以及位于輸出端另一端的第二端;在非工作狀態下,所述輸出軸可相對所述機殼沿輸出軸軸向移動;在工作狀態下,所述輸出軸沿第一軸向的移動被限制;所述第一軸向為從輸出端到第二端的軸向方向。本發明的動力工具通過輸出軸在不同位置實現工作頭不同的伸出量,實現不同工況快速切換,特別對在狹小的空間使用,操作方便,無需配備額外的附件,成本低。
【專利說明】
動力工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動力工具,尤其涉及一種可在多種工況下使用的槍鉆類動力工具。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的槍鉆類動力工具中,通常包括電鉆、電動螺絲刀和沖擊鉆。
[0003]電動螺絲刀是用于將螺釘擰緊到工件上的一種常用的電動工具。當使用過程中需要在不同工況下操作的時候,例根據將螺釘擰緊到工件狹小的部位,因為工作頭長度太短而擰不到螺釘,需要更換比較長的工作頭,也就是批頭,即要把原來安裝的工作頭取下,然后裝上長的工作頭,或者額外購買一個附件轉接頭,在需要的時候將工作頭安裝在轉接頭上,再將轉接頭安裝到電動螺絲刀上。在需要頻繁更換工作頭的使用場合下,給操作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一方面造成了更換工作頭或者更換附件煩瑣,另一方面取下的工作頭或者轉接頭隨處放置容易丟失。在一些手動工具中有一些能實現工作頭的儲存和快速更換,但是由于手動工具的固有缺點,即扭矩小,操作費勁,使得操作者很容易疲勞,造成效率低下,不適合在工業產業中作為專業的工具使用。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在多種工況下使用的動力工具。
[0005]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動力工具,包括:機殼;馬達,設置在機殼內,并輸出旋轉動力;輸出軸,由所述馬達驅動旋轉;輸出軸,由所述馬達驅動旋轉;所述輸出軸具有用于連接工作頭的輸出端以及位于輸出端另一端的第二端;在非工作狀態下,所述輸出軸可相對所述機殼沿輸出軸軸向移動;在工作狀態下,所述輸出軸沿與第一軸向的移動被限制;所述第一軸向為從輸出端到第二端的軸向方向。
[0006]優選地,在工作狀態下,所述輸出軸沿與第一軸向相反的第二軸向的移動也被限制。
[0007]優選地,所述輸出軸在軸向上的工作位置的個數為兩個。
[0008]優選地,所述輸出軸在軸向上的工作位置的個數大于等于3個。
[0009]優選地,所述輸出軸在軸向上的相鄰的兩個工作位置之間在輸出軸軸向上具有間距。
[0010]優選地,所述輸出軸沿軸向在預設區域內移動,所述輸出軸可選擇地限制在所述預設區域中的任一位置。
[0011]優選地,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具有鎖定狀態和解鎖狀態,當限位機構處于鎖定狀態時,所述輸出軸在第一軸向的移動被限制。
[0012]優選地,所述限位機構處于解鎖狀態時,所述限位機構能夠帶動輸出軸軸向移動。
[0013]優選地,所述動力工具包括在輸出軸軸向上固定在機殼上的基準件和與輸出軸連接的鎖定件;所述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基準件上的定位部、設置在鎖定件上的鎖定部、以及可將定位部和鎖定部在輸出軸軸向上鎖定或將定位部和鎖定部間的在輸出軸軸向上的鎖定解除的定位件;定位件具有鎖位置和解位置,當定位件位于鎖位置時,定位部和鎖定部在輸出軸軸向上鎖定;當定位件位于解位置時,定位部和鎖定部間在輸出軸軸向上的鎖定解除。
[0014]優選地,所述鎖定件與輸出軸的軸向位置相對固定。
[0015]優選地,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定位控制組件;所述定位控制組件控制所述定位件在鎖位置和解位置之間移動。
[0016]優選地,所述定位控制組件包括推動件,所述推動件可在鎖定位置段與解鎖位置段之間移動;當推動件位于鎖定位置段時,定位件保持定位部和鎖定部在輸出軸軸向上鎖定的狀態;當推動件位于解鎖位置段時,定位件保持定位部和鎖定部間在輸出軸軸向上鎖定解除的狀態。
[0017]優選地,所述定位件可沿輸出軸的徑向移動。
[0018]優選地,所述推動件可沿輸出軸軸向移動。
[0019]優選地,所述推動件包括導向面,當定位件抵靠在導向面時,推動件沿輸出軸軸向移動使定位件沿輸出軸的徑向移動。
[0020]優選地,所述導向面為曲面或相對輸出軸軸向傾斜的斜面。
[0021 ] 優選地,所述推動件還包括平行于輸出軸軸向的平面,所述導向面和所述平面相連。
[0022]優選地,所述導向面包括位于所述平面兩側的第一導向面和第二導向面。
[0023]優選地,所述導向面包括第一導向面和第二導向面;第一導向面和第二導向面分別位于法線面的兩側;所述法線面垂直于輸出軸軸向;所述平面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第一導向面、第二導向面、第二平面依次相連。
[0024]優選地,所述推動件具有第三斜面,所述定位件靠近推動件的端部具有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可在兩者靜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對靜止。
[0025]優選地,所述基準件為套筒,套筒設置在馬達和輸出軸之間并在馬達的驅動下旋轉;所述輸出軸至少部分位于套筒內且在套筒驅動下旋轉;所述鎖定件固設在輸出軸上。
[0026]優選地,所述定位控制組件還包括套設在套筒外的推拉環,推動件旋轉支撐在所述推拉環中,推拉環驅動推動件移動。
[0027]優選地,所述推拉環的內壁設有卡槽,所述推動件上設有與卡槽相匹配的卡接部,所述基準件上設軸向延伸的通槽,所述卡接部穿過通槽延伸出套筒外與卡槽卡接。
[0028]優選地,所述推動件沿輸出軸的徑向移動。
[0029]優選地,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連接在所述機殼上的操作組件,所述操作組件可操作地控制所述推動件移動。
[0030]優選地,所述操作組件包括設置在機殼外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可沿輸出軸軸向移動。
[0031]優選地,所述操作組件還包括連接所述操作件和推動件的操作連接件。
[0032]優選地,所述推動件沿輸出軸的徑向移動。
[0033]優選地,所述操作件具有第二頂抵面、與第二頂抵面相連的第二斜面;所述推動件具有第一頂抵面以及與第一頂抵面相連的第一斜面;當推動件位于鎖定位置段時,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抵;當推動件位于解鎖位置段時,第一頂抵面與第二頂抵面相抵。
[0034]優選地,所述定位控制組件還包括使推動件具有由解鎖位置段向鎖定位置段復位趨勢的復位件。
[0035]優選地,所述復位件為彈性件。
[0036]優選地,所述彈性件設置在推動件和基準件之間。
[0037]優選地,所述彈性件設置在推動件和鎖定件之間。
[0038]優選地,所述鎖定件遠離工作頭的一端設有第一擋臂與第二擋臂,所述推動件上對應設有第一推臂與第二推臂,所述彈性件具有第一端與第二端;當第一推臂抵壓彈性件的第一端時,彈性件的第二端抵擋在第二擋臂上;當第二推臂抵壓彈性件的第二端時,彈性件的第一端抵擋在第一擋臂上。
[0039]優選地,所述定位控制組件還包括定位件復位單元,定位件復位單元對定位件的作用力與推動件對定位件的作用力相反。
[0040]優選地,所述定位件復位單元為彈性件。
[0041 ] 優選地,所述彈性件設置在鎖定部和定位件之間。
[0042]優選地,所述基準件固設在機殼上;輸出軸遠離工作頭的一端旋轉支撐在所述鎖定件上,所述鎖定件驅動輸出軸在軸向上移動。
[0043]優選地,所述基準件為套筒,所述套筒設置在馬達和輸出軸之間并在馬達的驅動下旋轉;所述輸出軸位于套筒內且在套筒驅動下旋轉。
[0044]優選地,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傳動機構,傳動機構設置在馬達和套筒之間并可將馬達輸出的旋轉動力傳遞給套筒。
[0045]優選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與所述套筒傳遞扭矩連接的圓柱齒輪,所述圓柱齒輪具有扭矩傳遞孔,所述套筒具有扭矩接受部,所述套筒能夠在扭矩傳遞孔內移動并且扭矩接受部與扭矩傳遞孔保持嚙合。
[0046]優選地,所述鎖定件固設在輸出軸上。
[0047]優選地,所述鎖定件為固設在輸出軸遠離工作頭的一端的鎖定臂。
[0048]優選地,所述定位部為設于所述基準件內壁上的至少兩個定位孔;所述鎖定部為鎖孔;所述定位件位于鎖孔內且可部分嵌入所述定位孔之一。
[0049]優選地,所述定位部為固定在基準件上的徑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鎖定部為設置在鎖定件徑向端部的限定齒,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定位槽內,所述定位件具有至少兩個限定所述限定齒軸向移動的限齒部。
[0050]優選地,所述基準件周向固定在機殼上,所述鎖定件固定在輸出軸上。
[0051]優選地,所述鎖定件與所述定位件在輸出軸軸向上相對靜止;當鎖定件與定位件沿輸出軸的徑向嚙合時,輸出軸帶動鎖定件旋轉,鎖定件驅動定位件旋轉,定位件相對定位部沿輸出軸軸向移動;當鎖定件與定位件沿輸出軸的徑向脫開時,定位件與定位部在輸出軸軸向上鎖定。
[0052]優選地,所述基準件相對機殼可沿輸出軸的徑向移動,基準件帶動定位件沿輸出軸徑向移動實現定位件與鎖定部嚙合和脫開。
[0053]優選地,所述機殼上設置有徑向延伸的導軌,所述基準件包括定位滑塊,所述定位滑塊可在導軌中滑動。
[0054]優選地,所述定位件上設有擋板,所述擋板限制鎖定件相對定位件軸向移動。
[0055]優選地,所述鎖定件上具有齒輪部,所述定位件具有與齒輪部配合的齒圈部。
[0056]優選地,定位件與基準件螺紋連接。
[0057]優選地,當定位件軸向移動至與定位部脫開,所述輸出軸與定位部軸向相對靜止。
[0058]優選地,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第七彈性件,第七彈性件的彈力使定位件具有向定位部移動的趨勢。
[0059]優選地,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傳動機構,設置在馬達和輸出軸之間并可將馬達輸出的旋轉動力傳遞給輸出軸。
[0060]優選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與所述輸出軸傳遞扭矩連接的圓柱齒輪,所述圓柱齒輪具有扭矩傳遞孔,所述輸出軸具有扭矩接受部,所述輸出軸能夠在扭矩傳遞孔內移動并且扭矩接受部與扭矩傳遞孔保持嚙合。
[0061]優選地,所述輸出軸在軸向上的工作位置包括軸向上相對鄰近機殼的第一工作位置和軸向上相對遠離機殼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限位機構包括可操作的限制或允許輸出軸軸向移動的限位件。
[0062]優選地,所述限位件具有鎖緊位置和釋放位置,在所述鎖緊位置,所述限位件限制輸出軸軸向移動,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可操作的解鎖塊,所述解鎖塊運動并帶動限位件從鎖緊位置向釋放位置運動。
[0063]優選地,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向鎖緊位置抵壓所述限位件的彈性件。
[0064]優選地,所述解鎖塊上設有解鎖部,所述限位件上設有能夠與解鎖部相對于輸出軸軸向傾斜契合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在解鎖部的帶動下帶動限位件運動。
[0065]優選地,所述輸出軸上遠離工作頭的一端軸向固定設置支撐塊,所述輸出軸旋轉支撐在支撐塊上,所述限位件在鎖緊位置與所述支撐塊軸向抵靠。
[0066]優選地,所述解鎖塊與支撐塊沿輸出軸軸向可滑動的連接,所述限位件位于釋放位置,所述解鎖塊能夠帶動支撐塊運動。
[0067]優選地,所述限位件上沿輸出軸軸向間隔的設有第一鎖爪和第二鎖爪,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鎖爪限制輸出軸時朝向第一工作位置的方向運動,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鎖爪限制輸出軸朝向第二工作位置的方向運動。
[0068]優選地,所述機殼包括容納所述傳動機構的傳動機構殼體,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機殼上的限位筋板和設置在所述傳動機構殼體上的止擋部,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限位筋板與所述支撐塊軸向抵接從而限制輸出軸沿著從第二工作位置到第一工作位置的方向上移動;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止擋部與所述支撐塊軸向抵接從而限制輸出軸沿著從第一工作位置到第二工作位置的方向上移動。
[0069]優選地,所述機殼與輸出軸之間設有軸向抵壓輸出軸的彈出機構,所述輸出軸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彈出機構的彈力儲存;所述輸出軸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彈出機構的彈力釋放。
[0070]優選地,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設置于機殼外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沿輸出軸軸向運動驅動所述解鎖塊沿輸出軸軸向運動。
[0071]優選地,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設置于機殼上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相對于機殼樞轉運動驅動所述解鎖塊沿輸出軸軸向運動。
[0072]優選地,所述解鎖塊和機殼之間連接復位機構,所述復位機構沿著操作件驅動解鎖塊運動的反向偏壓解鎖塊。
[0073]優選地,所述解鎖塊和所述操作件沿輸出軸軸向間隔設置并且通過柔性連接件連接。
[0074]優選地,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間的軸向距離大于25毫米。
[007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動力工具通過輸出軸在不同位置實現工作頭不同的伸出量,實現不同工況快速切換,特別對在狹小的空間使用,操作方便,無需配備額外的附件,成本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76]圖1是本發明優選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主視圖。
[0077]圖2是圖1中的動力工具的輸出軸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剖視圖。
[0078]圖3是圖2中的動力工具沿A-A線的剖視示意圖。
[0079]圖4是圖2中的動力工具的拆下機殼后的立體圖。
[0080]圖5是圖2中的輸出軸軸向運動的鎖定被解除的立體圖。
[0081]圖6是圖1中的動力工具的輸出軸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剖視圖。
[0082]圖7是圖6中的動力工具沿B-B線的剖視示意圖。
[0083]圖8是圖6中的動力工具的拆下機殼后的立體圖。
[0084]圖9是圖7中的輸出軸軸向運動的鎖定被解除的立體圖。
[0085]圖10是本發明優選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剖視圖,此時輸出軸位于第一工作位置。
[0086]圖11是圖10中的動力工具的拆下機殼后的俯視圖。
[0087]圖12是圖10中的動力工具的輸出軸位于第二工作位置而限位件位于釋放位置的示意圖。
[0088]圖13是圖12中的動力工具的俯視圖。
[0089]圖14是圖10中的動力工具的輸出軸位于第二工作位置而限位件位于鎖緊的示意圖。
[0090]圖15是圖14中的動力工具的俯視圖。
[0091]圖16是本發明優選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剖視示意圖。
[0092]圖17是圖16中的動力工具的套筒及其相關部分的剖視示意圖。
[0093]圖18是圖17中的動力工具沿C-C線的剖視示意圖。
[0094]圖19是圖17中的動力工具沿D-D線的剖視示意圖。
[0095]圖20是圖17中的推拉環沿D-D線的剖視示意圖。
[0096]圖21是圖17中的套筒沿D-D線的剖視示意圖。
[0097]圖22是圖17中的鎖定臂沿D-D線的剖視示意圖。
[0098]圖23是圖17中的推動件及復位件的放大半剖視示意圖。
[0099]圖24是圖17中的輸出軸軸向向前運動的鎖定被解除的剖視示意圖。
[0100]圖25是圖17中的輸出軸軸向向后運動的鎖定被解除的剖視示意圖。
[0101]圖26是本發明優選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剖視示意圖。
[0102]圖27是圖26中的動力工具沿E-E線的剖視示意圖。
[0103]圖28是圖27中限位機構局部放大剖視圖。
[0104]圖29是圖26中的動力工具沿F-F線的剖視示意圖。
[0105]圖30是本發明優選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限位機構立體示意圖。
[0106]圖31是本發明優選的第六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限位機構剖視示意圖。
[0107]圖32是本發明優選的第七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限位機構結構示意圖。
[0108]圖33是本發明優選的第八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限位機構結構示意圖。
[0109]圖34是本發明優選的第九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剖視示意圖,此時推動件處于鎖定位置段。
[0110]圖35是圖34中推動件處于解鎖位置段的示意圖。
[0111]圖36是圖34中動力工具徑向剖視示意圖。
[0112]圖37是本發明優選的第十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限位機構結構剖視示意圖。
[0113]圖38是本發明優選的第十一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限位機構結構剖視示意圖。
[0114]圖39是本發明優選的第十二實施方式的動力工具的剖視示意圖。
[0115]圖40是圖39的動力工具局部后視不意圖。
[0116]圖41為圖39中的限位機構鎖定件與定位件脫開的狀態示意圖。
[0117]圖42為圖39中的限位機構鎖定件與定位件嚙合的狀態示意圖。
[0118]圖43為圖39中輸出軸收縮時的示意圖。
[0119]圖44為圖39中輸出軸伸長時的示意圖。
[0120]其中,
[0121]1.機殼2.馬達3.傳動機構
[0122]4.輸出軸5.操作機構9.工作頭
[0123]11.手柄13.前殼14.限位筋板
[0124]15.開槽16.滑槽18.電池
[0125]19.按鈕開關
[0126]21.電機軸22.齒輪箱224.止擋部
[0127]31.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2.小齒輪機構 308.齒輪軸
[0128]321.第一齒輪322.第二齒輪 323.第三齒輪
[0129]40.軸套41.收容孔42.支撐塊
[0130]43.支撐端49b.鎖定臂492b.鎖定臂蓋
[0131]422.支腳428.第一擋臂 429.第二擋臂
[0132]51.滑塊52、52a.解鎖塊 55.操作鈕
[0133]56.柔性繩索57.復位彈簧
[0134]521、521a.容納部 522.卡槽523.第一解鎖部
[0135]524.第二解鎖部525.解鎖部
[0136]60.壓簧61.鎖定件62.定位件
[0137]64j、64k.第六彈性件65.第七彈性件
[0138]621.擋板63L定位部632.空旋部
[0139]635.定位滑塊636.導軌
[0140]70.基準件70b.套筒71b_d.定位孔
[0141]71f.定位槽72b_c.鎖孔72f.限定齒
[0142]73b-f.定位件74b_f.推動件 75c_e.第二彈性件
[0143]76b.推拉環78b-c、e.操作件79b_c.操作連接件
[0144]701b.通槽71If.定位件擋板731c_e.第三彈性件
[0145]727d.彈臂728d.定位凸起
[0146]732f.限齒部735f.斜面塊 736f.運動導向塊
[0147]737d.導柱738d.導塊741b、d.平面
[0148]745e.第一頂抵面 746e.第一斜面 747e.推動件擋塊
[0149]748c.第一推臂749c.第二推臂
[0150]751b、752b、751d、752d.第二彈性件
[0151]758c.第一端759c.第二端
[0152]761b.推拉環主體 762b.推拉環蓋 763b.第二卡槽
[0153]785e.第二頂抵面786e.第二斜面
[0154]7411c.第一平面7412c.第二平面 7421b_d.第一導向面
[0155]7422b-d.第二導向面 7427d.第一子導槽7428d.第二子導槽
[0156]81.限位件83.彈簧
[0157]84,84a.抵接部85.第一鎖爪 86.第二鎖爪
【具體實施方式】
[0158]在本發明動力工具的優選實施方式中,動力工具為動力螺絲刀,根據動力源的不同可分為氣動螺絲刀、液動螺絲刀和電動螺絲刀,電動螺絲刀里也有直流和交流之分,本發明優選以直流電動螺絲刀為例進行具體說明。
[0159]圖1到圖9所示的為本發明優選的第一實施方式。
[0160]參照圖1所示,該直流電動螺絲刀包括機殼1、馬達2、電池18、傳動機構3、輸出軸4。
[0161]機殼I由左右對稱的兩個半殼體通過螺釘(未示出)合攏組裝而成,其具有水平部分和與水平部分呈鈍角K設置的手柄11部分,本發明優選的角度K在100度到130度之間,這樣握持手柄11操作時會比較舒適。在手柄11部分的上部設有按鈕開關19,電池固定在手柄11部分的后部,傳動機構3收容在機殼I的水平部分內。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該電池可以是鋰離子電池。需要說明的是,這兒所說的鋰離子電池是基于鋰離子脫出-嵌入反應的可充電電池的總稱,依據正極材料的不同,其可構成許多體系,如“鋰錳”電池,“鋰鐵”電池等。在本實施方式中,鋰離子電池為一節額定電壓為3.6V(伏)的鋰離子電池。當然,電池也可以是鎳鎘、鎳氫等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電池類型。
[0162]傳動機構3由后向前(以圖面的右側為后)包括由馬達2驅動的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和小齒輪機構32,其中小齒輪機構32與輸出軸4相連并帶動輸出軸4旋轉。
[0163]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中的馬達2為電機,電機具有自電機殼體向前延伸出的電機軸21。電機固定在機殼I中,一齒輪箱22固定在機殼I內并位于電機的前部,齒輪箱22用于收容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小齒輪機構32包括與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通過一齒輪軸308可傳遞扭矩連接的第一齒輪301,與輸出軸4連接的第三齒輪303以及與第一齒輪301和第三齒輪303同時嚙合的第二齒輪302,如此設置可使得輸出軸4的旋轉軸線相對于電機2的旋轉軸線平行。當然,如有需要也可以將輸出軸4的旋轉軸線相對于電機2的旋轉軸線呈角度設置。其中齒輪軸308可以和第一齒輪301 —體設置,第二齒輪302將第一齒輪301的旋轉傳遞給第三齒輪303,每個齒輪的兩端通過軸套進行支撐。支撐小齒輪機構32的后軸套固定在齒輪箱22上,前軸套固定在前殼13上。
[0164]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成兩個齒輪,一個與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相連,另一個與輸出軸4相連。另外,傳動機構3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形式,傳動機構3可以只包括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或者只包括小齒輪機構32,或者其他的旋轉運動傳遞機構,如棘輪機構、渦輪機構等等。其中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具有三級減速系統,電機軸21延伸與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嚙合,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將旋轉運動傳遞給小齒輪機構32,小齒輪機構32帶動輸出軸4旋轉。這樣電機2運行時,通過行星齒輪減速機構31、小齒輪機構32,最終由輸出軸4輸出。另外,減速機構由三級行星減速和兩級平行軸減速系統構成來獲得所想要的輸出轉速,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視所需要輸出的轉速,減速機構可以只包括二級行星減速系統,或者其他減速系統。
[0165]輸出軸4具有用于連接工作頭9的輸出端,以及位于輸出端的另一端的第二端;輸出端即輸出軸的前端,第二端即輸出軸的后端。輸出軸4的前端具有軸向設置的收容孔41,收容孔41內用于安裝工作頭9,常用的標準工作頭柄部的截面為正六方形,即柄部形成為工作頭的扭矩受力部,收容孔41設置成與工作頭的扭矩受力部相配的六方孔的形式,可實現輸出軸4到工作頭9的扭矩傳遞。當然,工作頭也可以是非標準的,即扭矩受力部的截面是多邊形形狀的,相應的收容孔設置成與扭矩受力部相配的多邊形,都可以實現扭矩的傳遞。另外,收容孔41內可固定設置磁鐵,用于保持工作頭,防止輸出軸4朝下時工作頭掉落。輸出軸4的前端通過一軸套40支撐在前殼13上,軸套40給輸出軸4提供徑向支撐,當然也可以通過軸承實現輸出軸4的徑向支撐。輸出軸4至少部分構造扭矩接收部,扭矩接收部設置為六方軸,即扭矩接受部的截面為六方形,對應的第三齒輪323內設有六方孔,第三齒輪323為外嚙合的圓柱齒輪,其通過六方孔將扭矩傳遞給輸出軸4,故六方孔構造為第三齒輪323的扭矩傳遞部,輸出軸能夠在六方孔內移動并且輸出軸的扭矩接受部與第三齒輪323的扭矩傳遞部保持嚙合,這樣無論輸出軸如何軸向移動都可以實現扭矩傳遞,即第三齒輪323將旋轉動力傳遞給輸出軸4,進而輸出軸4帶動工作頭9旋轉。
[0166]輸出軸4的后端軸向固定的設有一支撐塊42,支撐塊42為四方中空的形狀,輸出軸4具有連接支撐塊42的支撐端43,支撐端43設置成圓柱形,支撐塊42的一側邊設置有圓孔或者U型孔,支撐端43穿過圓孔、U型孔可轉動的支撐在支撐塊42上,支撐端43上可以設置環形凹槽從而能夠裝配擋圈,或者設置軸肩卡在支撐塊42上,以對輸出軸4的軸向移動進行限位。支撐端43的直徑最好小于輸出軸4六方的外接圓的直徑,這樣可以減小支撐塊42的體積從而使工具整體的結構更加緊湊。支撐塊42上與圓孔或者U型孔相對的另一側邊與支撐端43的端部相抵,其中支撐端43的端部設置成圓錐狀或者球狀,這樣輸出軸4與支撐塊42的接觸為點接觸,因為電動螺絲刀在進行操作的時候需要將工作頭9軸向抵壓在工件上,這樣工作頭9會受到一個反向的軸向力作用,這個軸向力會傳遞給輸出軸4,輸出軸4與支撐塊42之間就會產生較大的受力摩擦,點接觸的方式可以減小摩擦,增加輸出軸4的使用壽命。另外,可以使輸出軸4和支撐塊42都采用金屬制成,減小輸出軸4與支撐塊42之間的磨損程度。而且支撐塊42可以由多個四方中空的形狀連接,以增加強度。設置支撐塊42還可以具有其他的優勢,比如輸出軸4可旋轉的支撐在支撐塊42上,無需使用軸承支撐,減小工具的體積和成本。
[0167]為了使電動螺絲刀能夠在狹小的空間也可以操作,在非工作狀態下,即電動螺絲刀未用于擰螺絲,輸出軸4設置成可沿軸向移動。在工作狀態下,輸出軸沿與第一軸向的移動被限制;所述第一軸向為從輸出端到第二端的軸向方向。
[0168]輸出軸4至少具有兩個工作位置。本發明的工作位置是指輸出軸在負載時輸出軸所在的位置,即輸出軸在工作位置時,可以接受外界的扭矩。具體至本實施的螺絲批,輸出軸在工作位置時,螺絲批可以進行擰螺絲操作。
[0169]在本實施例中,兩個工作位置分別是軸向上相對鄰近機殼I并輸出轉動的第一工作位置和軸向上相對遠離機殼I并輸出轉動的第二工作位置。因為輸出軸的扭矩接受部與第三齒輪323的扭矩傳遞部保持嚙合,無論輸出軸4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或者第二工作位置,第三齒輪323都能夠帶動輸出軸4旋轉。因常用的工作頭的長度約一英寸,最好是輸出軸4可移動伸長的距離大于一個工作頭的長度,也就是說輸出軸4可移動伸長的距離大于25毫米。雖然是輸出軸4可移動伸長的距離越長越好,為了使得電動螺絲批的整體尺寸小巧便于攜帶,輸出軸4可移動伸長的距離約小于一個4英寸工作頭的長度,即輸出軸4可移動伸長的距離小于110毫米。當然,輸出軸4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兩個工作位置,實際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三個或者更多可以將輸出軸4軸向移動鎖定的工作位置。
[0170]電動螺絲刀在進行操作的時候需要將工作頭9軸向抵壓在螺釘或者工件上,這樣工作9頭會受到一個反向的軸向力作用,從而產生輸出軸4的后移。電動螺絲刀上設有限位機構,限位機構包括固定設置在機殼I上的限位筋板14,輸出軸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時支撐塊42的后端與限位筋板14軸向抵靠從而限制輸出軸在第一軸向上的移動,第一軸向為從輸出端到第二端的軸向;即輸出軸無法向后(朝向馬達2的方向)運動。相應的,為了限制輸出軸位于第二工作位置向前(遠離馬達2的方向)運動,限位機構還包括固定設置在齒輪箱22上的止擋部224,輸出軸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時支撐塊42的前端與止擋部224軸向抵靠從而輸出軸無法向前運動。
[0171]參照圖3到圖9所示,限位機構能夠限制或允許輸出軸在第二工作位置上朝向馬達2方向的移動,限位機構進一步包括設置在輸出軸4與機殼I之間可樞轉的限位件81以及偏壓限位件81的彈簧83。限位件81具有限制輸出軸4移動的鎖緊位置和允許輸出軸4移動的釋放位置,彈簧83向鎖緊位置抵壓限位件81。限位件81上沿輸出軸軸向間隔設有第一鎖爪85和第二鎖爪86,第一鎖爪85位于限位件81的一端的端部,第二鎖爪86沿能夠與輸出軸4接觸的徑向凸出于限位件81的中部。當輸出軸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時,第一鎖爪85與支撐塊42的前端軸向抵接,輸出軸4被限制向前(遠離馬達2的方向)運動;當輸出軸4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時,第二鎖爪86與支撐塊42的后端軸向卡接,輸出軸4被限制向后運動。如此通過一個限位件就可以實現輸出軸在第二工作位置向后的限位和輸出軸在第一工作位置向前的限位,節省零部件同時節省空間。支撐塊42的側部面積大,方便限位件81與支撐塊42相抵以對輸出軸4軸向限位。限位件81的另一端通過一銷軸安裝在機殼I上,銷軸的軸線垂直于輸出軸4的軸線,限位件81能夠圍繞銷軸在一定角度范圍內旋轉。彈簧83可以是扭簧或者壓簧,本實施例中優選為壓簧,壓簧的一端抵壓在限位件81上,另一端抵在齒輪箱22上或者機殼I上,壓簧的彈力使限位件81保持在與支撐塊42抵接的鎖緊位置(圖11和圖12所示)。這樣的限位件81最好設置兩個,沿輸出軸4的軸線對稱分布,這樣可以保持受力平衡,使輸出軸4的軸向限位更加可靠。
[0172]根據上述限位機構的結構原理,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的改變其構形,如限位件的樞轉軸可以設置成平行于輸出軸軸向的,或者限位件設置為直線移動的等等。限位件對輸出軸的軸向限位也可以是只在輸出軸4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時限制輸出軸向后運動,無需在輸出軸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時限制輸出軸向前運動,因為電動螺絲批工作的時候是頂在工件上的,輸出軸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時支撐塊42與限位筋板14軸向抵接,而支撐塊42和機殼之間、輸出軸4和第三齒輪323之間摩擦力的存在使得即使將電動螺絲批的輸出軸朝下,輸出軸4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也不會向第二工作位置運動,不會影響電動螺絲批工作和安全性。
[0173]限位機構還包括連接在機殼I上的操作機構5,操作機構5包括設置于機殼I外部的滑塊51以及設置于機殼內與滑塊51固定連接的解鎖塊52,機殼I的兩側設有沿軸向延伸的滑槽16,銷軸或者螺釘等連接件穿過滑槽16將滑塊51和解鎖塊52連接在一起。如此設置,可以防止灰塵、雜物等落入機殼I內,為了進一步加強密封效果,可以在滑槽16上連接不影響銷軸移動的柔性密封條。當然,滑塊51和解鎖塊52也可以一體設置,可以在滑塊51和機殼I之間設置可折疊的密封裝置來防塵。解鎖塊52具有中空的容納部521,支撐塊42至少部分位于容納部521內,如此使得電動螺絲刀的內部結構比較緊湊,工具整體比較小巧。解鎖塊52的容納部521側壁上沿軸向對稱設有卡槽522,對應的支撐塊42沿軸向對稱設有支腳422,支腳422卡接在卡槽522內并能夠在卡槽522內在一定距離滑動,故解鎖塊52與支撐塊42之間為滑動連接,即兩者之間既可以相對運動,也可以一起運動。解鎖塊52沿軸向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第一解鎖部523和第二解鎖部524,第一解鎖部523和第二解鎖部524設置為斜面或者弧面,對應的,限位件81上凸設有抵接部84,抵接部84設置為能夠與第一解鎖部523和第二解鎖部524抵接的斜面或者弧面,這樣,通過解鎖塊52的軸向運動,第一解鎖部523或第二解鎖部524可以通過抵接部84帶動限位件81向著與支撐塊42分離的方向運動,解鎖塊52與支撐塊42之間相對滑動的距離需要滿足解鎖塊52運動到使限位件81與支撐塊分42離的位置,也就是說,解鎖塊52運動距離S使得限位件81與支撐塊42分離,解鎖塊52與支撐塊42之間相對滑動的距離需要大于等于S,那么解鎖塊52繼續軸向運動時就可以帶動支撐塊42 —起運動。通過滑塊51的軸向運動,即實現了解除限位件81對輸出軸4軸向運動的鎖定,也實現了輸出軸4的軸向運動,操作方便快捷。
[0174]以下將對本發明電動螺絲批第一優選實施方式中輸出軸工作狀態快速更換的過程作詳細說明。
[0175]參照圖1到圖4所示,電動螺絲刀的輸出軸4處于鄰近機殼I的第一工作位置,此時壓下按鈕開關7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當需要將輸出軸4伸入到狹小的空間操作的時候,操作滑塊51向前移動,滑塊51帶動解鎖塊52 —起向前移動,解鎖塊52的第一解鎖部523與限位件81的抵接部84抵觸,隨著解鎖塊52的運動,抵接部84沿著第一解鎖部523的斜面帶動限位件81圍繞其銷軸旋轉,直至限位件81的第一鎖爪85與支撐塊42分離,限位件81對輸出軸4的鎖定被解除,同時解鎖塊52也從支撐塊42的支腳422位于卡槽522的前端運動到支腳422位于卡槽522的后端,如圖5所示的位置。繼續向前移動滑塊51,解鎖塊52即可帶動支撐塊42 —起向前移動,直至滑塊51與前殼13相抵,限位件81在彈簧83的作用下回復到第二鎖爪86與支撐塊42的后端軸向卡接的位置,如圖6到圖8所示,輸出軸4被限位件81限制向后移動,此時,電動螺絲刀的輸出軸4處于遠離機殼I的第二工作位置,輸出軸4可伸入到狹小的空間內,壓下按鈕開關7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
[0176]如需要將輸出軸4回復至第一工作位置,操作滑塊51向后移動,滑塊51帶動解鎖塊52 —起向后移動,解鎖塊52的第二解鎖部524與限位件81的抵接部84抵觸,隨著解鎖塊52的運動,抵接部84沿著第二解鎖部524的斜面帶動限位件81圍繞其銷軸旋轉,直至限位件81的第二鎖爪86與支撐塊42分離,限位件81對輸出軸4的鎖定被解除,如圖9所示的位置,同時解鎖塊52也從支撐塊42的支腳422位于卡槽522的后端運動到支腳422位于卡槽522的前端,繼續向后移動滑塊51,解鎖塊52即可帶動支撐塊42 —起向后移動,直至滑塊51與機殼I軸向相抵,限位件81在彈簧83的作用下回復到第一鎖爪85與支撐塊42的前端軸向抵接的位置,同時,輸出軸4也回復到鄰近機殼I的第一工作位置,即如圖1至圖4所示的位置。重復上面的操作,輸出軸4即可以在鄰近機殼I的第一工作位置和遠離機殼I的第二工作位置之間移動。
[0177]圖10到圖15所示的為本發明第二優選實施方式,在第二優選實施方式中,標號與第一優選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的結構以及功能與在第一優選實施方式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0178]本實施方式中的操作機構5a包括設置于機殼I外部的操作鈕55以及設置于機殼I內由操作鈕55驅動的解鎖塊52a,機殼I的尾部設有開槽15,操作鈕55的一端樞轉連接在機殼I上,另一端從開槽15露出以供操作者操作,一柔性繩索56的一端連接在操作鈕55的中部,柔性繩索56的另一端連接在解鎖塊52a的后端,當操作鈕55圍繞其樞軸旋轉時,就可以通過柔性繩索56帶動解鎖塊52a沿軸向運動。解鎖塊52具有中空的容納部521a,支撐塊42至少部分位于容納部521a內,如此使得電動螺絲刀的內部結構比較緊湊,工具整體比較小巧。解鎖塊52a的兩側軸向對稱的設有解鎖部525,解鎖部525設置為斜面或者弧面,對應的,限位件81上凸設有抵接部84a,抵接部84a設置為能夠與解鎖部525抵接的斜面或者弧面,這樣,通過解鎖塊52a的軸向運動,抵接部84a帶動限位件81沿著解鎖部52a的斜面向著與支撐塊42分離的方向運動。
[0179]解鎖塊52a和機殼I之間連接復位彈簧57,復位彈簧57沿著操作鈕55驅動解鎖塊52a運動的反向偏壓解鎖塊52a,這樣,在解除輸出軸4軸向運動的限定時,只需按下操作鈕55即可解鎖,當輸出軸4被調節到第二工作位置時,松開操作鈕55,解鎖塊52a在復位彈簧57的作用下即可回復至初始位置。
[0180]進一步的,機殼I與輸出軸4之間可以設置彈出機構,輸出軸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彈出機構的彈力儲存;輸出軸4位于第二工作位置,彈出機構的彈力釋放。具體的,彈出機構優選壓簧60,壓簧60的一端抵接在支撐塊42上,另一端抵接在機殼I上,輸出軸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時,壓簧60受壓,輸出軸4的限位鎖定被解除后,壓簧60的彈力釋放壓迫輸出軸4運動至第二工作位置。這樣,只需操作解除輸出軸4軸向運動的鎖定,輸出軸4即可被壓簧60自動彈出。上述彈出機構還可以應用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具體的設置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更容易的想到,這里不再贅述。
[0181]以下將對本發明電動螺絲批第二優選實施方式中輸出軸4工作狀態快速更換的過程作詳細說明。
[0182]參照圖10和圖11所示,電動螺絲刀的輸出軸處于鄰近機殼的第一工作位置,此時壓下按鈕開關7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當需要將輸出軸4伸入到狹小的空間操作的時候,壓下操作鈕55使之圍繞其樞軸旋轉,操作鈕55通過柔性繩索56帶動解鎖塊52a向后移動,解鎖塊52a的解鎖部525與限位件81的抵接部84a抵觸,隨著解鎖塊52a的運動,抵接部84a沿著解鎖部525的斜面帶動限位件81圍繞其銷軸旋轉,直至限位件81的第一鎖爪85與支撐塊42分離,限位件81對輸出軸4的鎖定被解除,同時壓簧60的彈力釋放驅動輸出軸4運動到遠離機殼I的第二工作位置,如圖12和圖13所示的位置。松開操作鈕55,解鎖塊52a在復位彈簧57的作用下向前移動,同時解鎖塊52a通過柔性繩索56帶動操作鈕55也回復到初始位置,這樣解鎖塊52a的解鎖部525與限位件81的抵接部84a脫開嚙合,限位件81在壓簧83的作用下回復到第二鎖爪86與支撐塊42的后端軸向卡接的位置,如圖14和圖15所示,輸出軸4被限位件81限制向后移動,此時,輸出軸4可伸入到狹小的空間內,壓下按鈕開關7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
[0183]如需要將輸出軸4回復至第一工作位置,壓下操作鈕55,操作鈕55通過柔性繩索56帶動解鎖塊52a向后移動,解鎖塊52a的解鎖部525與限位件81的抵接部84a抵觸,隨著解鎖塊52a的運動,抵接部84a沿著解鎖部525的斜面帶動限位件81圍繞其銷軸旋轉,直至限位件81的第二鎖爪86與支撐塊42分離,限位件81對輸出軸4的鎖定被解除,與圖12和圖13所示的狀態相同,此時,將輸出軸4壓在工件或者墻面上,或者手動壓輸出軸4使之克服壓簧60的彈力向后運動,直至支撐塊42抵接在機殼I的限位筋板14上,松開操作鈕55,解鎖塊52a在復位彈簧57的作用下向前移動,同時解鎖塊52a通過柔性繩索56帶動操作鈕55也回復到初始位置,這樣解鎖塊52a的解鎖部525與限位件84的抵接部84a脫開嚙合,限位件81在彈簧83的作用下回復到第一鎖爪85與支撐塊42的前端軸向抵接的位置,同時,輸出軸4也回復到鄰近機殼I的第一工作位置,即如圖10和圖11所示的位置。重復上面的操作,輸出軸4即可以在鄰近機殼I的第一工作位置和遠離機殼的第二工作位置之間移動。
[0184]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也可以設置成輸出軸4從第一工作位置移動到第二工作位置需要手動操作移出,而第二工作位置移動到第一工作位置設置成彈性自動復位,具體的設置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的根據上述實施方式改變,這里不再贅述。
[0185]圖16到圖25所示的為本實施方式第三優選實施方式。在第三優選實施方式中,標號與第一優選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的結構以及功能與在第一優選實施方式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0186]動力工具還包括安裝在機殼I上的基準件,輸出軸4可相對基準件軸向移動。
[0187]具體地,基準件為套筒70b。
[0188]套筒70b具有容納輸出軸4以及工作頭9的內腔,輸出軸4可以在套筒70b的內腔中軸向移動。當然,套筒可以部分容納輸出軸。
[0189]套筒70b的內腔可以形成扭矩受力部,輸出軸4的外形具有接受來自套筒70b扭矩的扭矩接收部,套筒70b的扭矩受力部與輸出軸4的扭矩接受部配合,從而實現套筒70b將扭矩傳遞至輸出軸4,輸出軸4在套筒70b的驅動下轉動。套筒70b的扭矩受力部覆蓋輸出軸4的所有工作位置,即輸出軸4在所有工作位置上均可接受來自套筒70b的扭矩。當然,套筒70b的內腔可以不設扭矩受力部,而是通過限位機構將扭矩傳遞至輸出軸4。
[0190]套筒70b的靠近手柄11的一端通過一軸套40支撐在機殼I上,軸套40給套筒70b提供徑向支撐,當然也可以通過軸承實現套筒70b的徑向支撐。
[0191]傳動機構3的結構以及功能與在第一優選實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傳動機構驅動套筒70b旋轉,套筒70b驅動輸出軸4旋轉。即小齒輪機構32與套筒70b相連并帶動套筒70b旋轉。
[0192]套筒70b軸向不移動。當然如有需要,也可以將第三齒輪與套筒一體成型,即在套筒70b的外周上具有第三齒輪的輪齒,該輪齒直接與第二齒輪302嚙合,從而將第一齒輪301的旋轉直接傳遞給套筒70b。
[0193]當然,套筒70b還可以軸向移動。當套筒軸向移動時,套筒70b的外周至少部分構造扭矩接收部,扭矩接收部設置為六方軸,即扭矩接受部的截面為六方形,對應的第三齒輪303內設有六方孔,第三齒輪303為外嚙合的圓柱齒輪,其通過六方孔將扭矩傳遞給套筒70b,故六方孔構造為第三齒輪303的扭矩傳遞部,套筒70b能夠在六方孔內移動并且輸出軸的扭矩接受部與第三齒輪303的扭矩傳遞部保持嚙合,這樣即使當套筒70b在軸向上也具有多個工作位置時,套筒70b沿軸向移動都可以實現扭矩傳遞,即第三齒輪303將旋轉動力傳遞給套筒70b。
[0194]輸出軸4設置成可沿套筒70b軸向移動。
[0195]電動螺絲刀上設有限位機構,限位機構可選擇地限制和允許輸出軸4軸向移動。即能夠將輸出軸4在軸向上鎖定或者解除輸出軸軸向上的鎖定,當限位機構處于鎖定狀態時,將輸出軸4在軸向上鎖定,即限制輸出軸4軸向移動;當限位機構處于解鎖狀態時,解除輸出軸4軸向上的鎖定,即允許輸出軸4軸向移動。
[0196]輸出軸4沿套筒70b軸向上具有工作位置。輸出軸在這些工作位置上,限位機構可以限制和允許輸出軸4軸向移動,由于這些工作位置距離機殼I外的距離不同,從而使工作頭9伸出機殼I外的長度可調。
[0197]這些工作位置是不連續的,工作位置的個數是有限的,即各個工作位置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隔,實際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三個或者更多可以將輸出軸4軸向移動鎖定的工作位置。
[0198]根據實際工作環境,輸出軸4最好可移動伸長的距離大于25毫米。雖然輸出軸4可移動伸長的距離越長越好,為了使得電動螺絲批的整體尺寸小巧便于攜帶,輸出軸4可移動伸長的距離約小于一個4英寸工作頭的長度,即輸出軸4可移動伸長的距離小于101暈米。根據實際工作環境,工作頭的長度最好為25?101暈米。
[0199]本實施方式中,限位機構還可以驅動輸出軸軸向移動,即在限位機構允許輸出軸軸向移動后,操作者還可以通過限位機構驅動輸出軸軸向移動。這樣操作者操作時,只需要一只手就可以完成解鎖和移動,大大提高了操作者在操作者時的舒適性。
[0200]在輸出軸4上連接有鎖定件,鎖定件與輸出軸4軸向相對靜止。
[0201]限位機構進一步包括定位部、鎖定部、定位件。
[0202]定位部設置在套筒70b上,鎖定部設置在鎖定件上,定位件可徑向移動,定位件可將定位部和鎖定部軸向鎖定或者解除定位部和鎖定部軸向鎖定。
[0203]定位件具有鎖位置和解位置,當定位件在鎖位置時,定位件將定位部和鎖定部鎖定軸向鎖定,從而實現套筒和輸出軸的軸向鎖定;當定位件在鎖位置時,當定位件將定位部和鎖定部之間的軸向鎖定解除,從而實現套筒和輸出軸軸向可移動。
[0204]參照圖17-23所示,所述定位部為設置在套筒70b內壁上的定位孔71b ;所述鎖定部為設置在鎖定件上的鎖孔72b ;所述定位件73b位于在鎖孔72b內且可部分嵌入所述定位孔71b。
[0205]具體地,定位孔71b跟輸出軸4的工作位置一一對應。若干定位孔組成定位孔列,定位孔列呈平行于套筒軸向的線狀分布。在套筒70b上具有上下對應設置的兩個定位孔列。當然定位孔列也可以是一個。
[0206]鎖定件為設置在輸出軸4上的鎖定臂49b,鎖定臂49b設置在輸出軸4遠離工作頭9的一端。當然鎖定臂49b也可以和輸出軸分體成型,鎖定臂固定連接在輸出軸安裝工作頭的一端上。也可以鎖定臂和輸出軸一體成型。
[0207]參見圖22,圖22為鎖定臂的截面示意圖。鎖孔72b設置在鎖定臂49b上,鎖孔72b與定位孔71b相配合,鎖孔72b為貫穿鎖定臂49b的通孔,定位件73b穿過鎖孔72b,并且可以在鎖孔72b內移動。
[0208]限位機構還定位控制組件,定位控制組件控制定位件在鎖位置和解位置之間移動。
[0209]優選地,定位件為徑向移動。
[0210]在定位控制組件的作用下,設置在輸出軸上的定位件73b可以嵌入定位孔71b中或者脫出從定位孔71b脫出。當定位件73b嵌入定位孔71b中時,從而使輸出軸4和套筒70b軸向鎖定,即輸出軸4不能在套筒70b內軸向移動;當定位件73b從定位孔71b脫出時,輸出軸4和套筒70b軸向解鎖,輸出軸4可以在套筒70b內軸向移動。
[0211]當定位件73b從鎖孔72b中伸出并嵌入定位孔71b中時,定位件73b的一部分位于鎖孔72b中,另一部分位于定位孔71b中,故鎖定臂49b不能相對套筒70b軸向移動;從而輸出軸4不能相對套筒70b軸向移動。當定位件73b從定位孔71b脫出,回縮至鎖孔72b中時,鎖定臂49b和套筒70b之間的軸向移動鎖定解除;從而輸出軸4和套筒70b之間可以軸向移動。
[0212]參見圖17-18以及圖23,定位控制組件進一步包括可移動的推動件74b。
[0213]推動件74b具有鎖定位置段、解鎖位置段;當推動件74b位于鎖定位置段時,定位件徑向靜止,保持定位部和鎖定部軸向鎖定的狀態,即定位件73b嵌入定位孔71b ;當推動件74b軸向位于解鎖位置段時,定位件徑向靜止,保持定位部和鎖定部軸向鎖定解除的狀態,即定位件73b脫出定位孔71b。
[0214]具體地,推動件可軸向移動。更具體地,推動件74b在套筒70b內可以軸向移動。
[0215]參見圖23,推動件74b包括依次連線的第一導向面7421b、平面741b和第二導向面7422b,即第一導向面7421b、第二導向面7422b位于平面741b的兩側。平面741b平行于軸向,即輸出軸軸向。
[0216]第一、第二導向面7421b、7422b能夠將其相對輸出軸4的軸向運動轉化為定位件73b的徑向運動,即當推動件74b相對輸出軸4作軸向移動時,定位件73b在推動件74b的作用下進行徑向移動,從而可以實現定位件73b嵌入定位孔71b中或者脫出從定位孔71b脫出。
[0217]第一、第二導向面7421b、7422b為相對輸出軸軸向傾斜的斜面,當然還可以是曲面。
[0218]平面741b位于推動件74b靠近定位孔71b的位置;推動件74b位于鎖定位置段時,定位件73b —端抵靠在平面741b上,此時定位件73b另一端嵌入定位孔71b中。推動件74b位于解鎖位置段時,定位件73b —端抵靠在導向面上,此時定位件73b另一端從定位孔71b中脫出。
[0219]第一導向面7421b位于靠近工作頭9的一側,第二導向面7422b位于遠離工作頭9的一側。當輸出軸軸向向后移動時,第一導向面7421b抵靠定位件73b,當輸出軸軸向向前移動時,第二導向面7422b抵靠定位件73b。
[0220]所述定位控制組件還包括復位件。復位件的作用是,使推動件74b解鎖位置段鎖定位置段由解鎖位置段向段復位。即復位件的使推動件74b具有由解鎖位置段向鎖定位置段移動的趨勢。
[0221]具體地,復位件為彈性件。為了與其它彈性件區別,將該彈性件記作第二彈性件。
[0222]第二彈性件進一步包括第二彈性件751b和第二彈性件752b。第二彈性件751b固定在推動件74b位于靠近工作頭9的一側,其另一端固定在鎖定臂49b上。第二彈性件752b固定在推動件74b位于遠離工作頭9的一側,其另一端也固定在鎖定臂49b上。
[0223]第二彈性件751b和第二彈性件752b對推動件74b施加的可以是壓力也可以拉力,只要確保在套筒70b與輸出軸4軸向鎖定時,第二彈性件751b和第二彈性件752b的力平衡,使推動件74b軸向處于靜止狀態。第二彈性件751b和第二彈性件752b優選均是彈簧。
[0224]第二彈性件751b和第二彈性件752b在軸向上可以使推動件達到力平衡。參見圖19,第二彈性件751b和第二彈性件752b平行設置,在推動件74b上設有固定第二彈性件751b的第一固定孔和固定第二彈性件752b的第二固定孔。
[0225]當然,第二彈性件751b和第二彈性件752b也可以位于同一直線上,在推動件74b的前端設有固定第二彈性件751b的第一固定面,推動件74b在第一固定面相對的位置設置固定第二彈性件752b的第二固定面。
[0226]當然,第二彈性件并不局限上述一種方式,還可有多種實施方式。例如一個彈性件(例如一根彈簧)貫穿推動件并與推動件固定,這樣可以實現與上述方式相同的作用。
[0227]定位控制組件進一步還包括定位件復位單元,定位件復位單元對定位件的作用力與推動件的作用力相反。
[0228]定位件復位單元為導向弧面,導向弧面位于定位件73b的端部。
[0229]具體地,導向弧面位于定位件73b靠近定位孔71b的端部。當定位孔71b軸向前移或者軸向后移時,定位孔71b抵壓定位件73b的導向弧面,導向弧面會使定位件73b產生一個朝向套筒軸線(即徑向)的分力,從而實現定位件73b徑向移動,達到定位件73b脫出定位孔71b的作用。當然,也可以在定位孔71b內設置使定位件73b徑向向內回縮的回彈件,使定位件73b可以脫出定位孔71b。
[0230]推動件74b以及第二彈性件可以安裝在鎖定臂上,為了方便安裝,鎖定臂可以為固定連接的分體結構。
[0231]推動件位于鎖定件徑向內側,具體地,推動件74b及第二彈性件安裝在鎖定臂4遠離工作頭9的一端的空腔內。為了將推動件74b及第二彈性件方便安裝到內腔內,鎖定臂包括具有空腔的主體和封蓋空腔的鎖定臂蓋492b。
[0232]定位控制組件還包括推拉環76b。推拉環76b呈環形套設在套筒70b外。推拉環76b可以在外力的推動下沿套筒70b軸向移動,同時帶動推動件74b在套筒70b內軸向移動。但推拉環本身不旋轉。即推動件旋轉支撐在推拉環中。
[0233]推拉環76b通過卡持推動件74b的方式帶動推動件74b軸向移動。
[0234]在套筒70b上設有通槽701b,其連通套筒內腔與外周且軸向延伸,即通槽701b平行于套筒軸線。通槽701b與定位孔71b成角度設置,即通槽701b與定位孔不重合。優選地,通槽701b位于在套筒的水平位置左側和右側上,而定位孔位于套筒的豎直位置的頂部和底部。
[0235]推動件74b具有卡接部,卡接部設置在推動件74b的對應通槽的位置上。卡接部可以在通槽701b中沿軸向滑動。
[0236]在推拉環76b的內周面上具有環狀第二卡槽763b。推動件74b的卡接部穿過套筒70b上的通槽701b卡接在第二卡槽763b中。由于第二卡槽763b呈環狀,故卡接部可以在第二卡槽763b中繞套筒軸線旋轉。
[0237]當電動螺絲刀在工作模式下,套筒70b、輸出軸4、鎖定臂49b以及推動件74b均圍繞套筒軸線旋轉,而位于套筒外的推拉環不旋轉。由于卡接部可以在第二卡槽763b中繞套筒軸線旋轉,故推拉環不會影響推動件的軸向旋轉。
[0238]卡接部的數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兩個,或者更多。為了保持旋轉的平穩性,卡接部均勻分布在推動件上。
[0239]為了方便卡接部卡在第二卡槽763b中,推拉環76b由通過卡槽邊緣的圓面分隔而成的推拉環主體761b和推拉環蓋762b組成。當然,也可以由其他圓面分隔而成的兩部分組成;亦或由通過軸線的平面分隔成的兩個半圓環組成。
[0240]當然,定位部、鎖定部、定位件以及限位組件并不局限上述形式,只有滿足本實施方式的限位原理的各種結構均可。例如定位部還可以是設置在套筒上的定位柱,定位件為具有可容納定位柱的筒柱,鎖定部為設置在輸出軸上的筒柱導槽。當定位柱嵌入筒柱中時,輸出軸和套筒軸向鎖死;當定位柱脫出筒柱時,輸出軸和套筒軸向解鎖。又例如定位部為設置在套筒上的定位孔,鎖定部為固定設置在輸出軸上的具有彈性的L形掛鉤的長邊,定位件為L形掛鉤的短邊,L形掛鉤的長邊(即鎖定部)固定在輸出軸的遠離工作頭的一端,L形掛鉤的短邊為自由端,可嵌入或脫出定位孔。定位控制組件包括楔形推動件,當楔形推動件沿軸向向工作頭方向移動,楔形推動件頂抵掛鉤的拐角處,L形掛鉤的長邊向外彎曲且L形掛鉤的短邊徑向向外伸以嵌入定位孔;當楔形推動件沿軸向向遠離工作頭方向移動,解除楔形推動件對掛鉤的頂抵作用,L形掛鉤在自身彈力的作用下,L形掛鉤的長邊向內移動,且L形掛鉤的短邊向內復位以脫出定位孔。
[0241]機殼I上連接有操作組件,所述操作組件可操作地控制所述推動件74b移動。
[0242]進一步地,操作組件包括設置于機殼I外部的操作件78b以及連接操作件78b和推拉環76b的操作連接件79b。機殼I上設有沿軸向延伸的滑槽(未示出),操作連接件79b穿過滑槽將操作件78b和推拉環76b連接在一起。操作連接件79b可以銷軸或者螺釘等,亦可以是柔性的繩索等。如此設置,可以防止灰塵、雜物等落入機殼I內,為了進一步加強密封效果,可以在滑槽上連接不影響操作連接件79b移動的柔性密封條。
[0243]當然,操作件78b和推拉環76b也可以一體設置,可以在操作件78b和機殼I之間設置可折疊的密封裝置來防塵。
[0244]以下將對本實施方式電動螺絲批第三實施例中輸出軸工作狀態快速更換的過程作詳細說明。
[0245]當輸出軸4處在工作位置時,即定位件73b嵌入定位孔71b時,此時壓下按鈕開關19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此時,馬達通過傳動機構驅動套筒旋轉,套筒帶動輸出軸旋轉,輸出軸帶動工作頭旋轉。
[0246]參見圖17-18、圖24,當需要將工作頭9伸入到狹小的空間操作的時候,此時操作者將操作件78b沿著機殼I上的滑槽向前推移;操作件78b帶動推拉環76b沿套筒70b外周向前移動;同時卡持在推拉環76b中的推動件74b也向前移動,推動件74b擠壓第二彈性件751b,拉伸第二彈性件752b,第二彈性件751b、752b發生形變。第二彈性件751b、752b對鎖定臂49b施加向前的力,則位于鎖孔72b中的定位件73b對定位孔71b施加向前的力,定位件73b受到定位孔71b的反作用力,即定位孔71b的孔壁擠壓定位件的外端,但是由于平面抵靠定位件73b的內端,定位件73b并不產生徑向位移。由于定位件73b還嵌入在定位孔71b中,因此此時輸出軸4不能沿軸向向前移動;當推動件74b的平面駛離定位件73b時,定位件73b抵靠進入第二導向面7422b,由于第二導向面7422b為斜面,定位件73b在定位孔71b的擠壓下產生徑向位移,向軸線處回縮。
[0247]當定位件73b抵靠在第二導向面末端時,定位件73b完全脫離定位孔71b,鎖定臂49b在第二彈性件751b、752b的作用下向前移動,同時也帶動輸出軸4向前移動。
[0248]當操作者釋放對操作件78b向前的力,第二彈性件751b、752b對推動件74b產生回復初始位置的力。推動件74b的第二導向面7422b擠壓定位件73b,定位件73b徑向伸出鎖孔72b,嵌入定位孔71b,從而套筒70b和鎖定臂49b軸向鎖定。然后推動件74b繼續軸向后移,直至定位件73b進入推動件74b的平面上并停止軸向移動。
[0249]此時,伸出機殼I外工作頭9的長度較大,工作頭9可伸入到狹小的空間內,壓下按鈕開關19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
[0250]同理,參見圖17-18、圖25,當需要將工作頭9回縮進機殼時,此時操作者將操作件78b沿著機殼I上的滑槽向后推移;操作件78b帶動推拉環76b沿套筒70b外周向后移動;同時卡持在推拉環76b中的推動件74b也向后移動,推動件74b擠壓第二彈性件752b,拉伸第二彈性件751b,第二彈性件751b、752b發生形變。第二彈性件751b、752b對鎖定臂49b施加向后的力,則位于鎖孔72b中的定位件73b對定位孔71b施加向后的力,定位件73b受到定位孔71b的反作用力,即定位孔71b的孔壁擠壓定位件的外端,但是由于平面抵靠定位件73b的內端,定位件73b并不產生徑向位移。由于定位件73b還嵌入在定位孔71b中,因此此時輸出軸4不能沿軸向向后移動;當推動件74b的平面駛離定位件73b時,定位件73b抵靠進入第一導向面7421b,由于第一導向面7421b為斜面,定位件73b在定位孔71b的擠壓下產生徑向位移,向軸線處回縮。
[0251]當定位件73b抵靠在第一導向面末端時,定位件完全脫離定位孔71b,鎖定臂49b在第二彈性件751b、752b的作用下向后移動,同時也帶動輸出軸4向后移動。
[0252]當操作者釋放對操作件78b向后的力,第二彈性件751b、752b對推動件74b產生回復初始位置的力。推動件74b的第一導向面7421b擠壓定位件73b,定位件73b徑向伸出鎖孔72b,嵌入定位孔71b,從而套筒70b和鎖定臂49b軸向鎖定。然后推動件74b繼續軸向前移,直至定位件73b進入推動件74b的平面上并停止軸向移動。
[0253]此時,伸出機殼I外工作頭9的長度較小,壓下按鈕開關19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
[0254]在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磁吸結構使推動件復位,具體的設置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的根據上述實施方式改變,這里不再贅述。
[0255]圖26到圖29所示的為本發明第四優選實施方式,在第四優選實施方式中,機殼、馬達、傳動機構、輸出軸、按鈕開關等的結構以及功能與在第三優選實施方式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0256]第四優選實施方式的限位機構與第三優選實施方式略有不同,以下詳細介紹第四優選實施方式的限位原理及其具體結構。
[0257]參見圖26,第四優選實施方式中,基準件70固定在機殼上,故基準件相對機殼軸向靜止。在本實施方式中鎖定件為支撐件42,輸出軸4遠離工作頭的一端旋轉支撐在支撐件42上,支撐件42驅動輸出軸4在軸向上移動。支撐件42同第一、第二實施方式中的支撐塊,在此不再贅述!
[0258]本實施方式中,限位機構也可以驅動輸出軸軸向移動。
[0259]對應地,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基準件70上的定位部,設置在支撐件42上的鎖定部,即徑向移動的定位件73c。
[0260]限位機構也包括定位控制組件,其控制定位件73c將定位部和鎖定部軸向鎖定或者解除定位部和鎖定部軸向鎖定。
[0261]當定位件73c將定位部和鎖定部鎖定軸向鎖定,從而實現基準件70和輸出軸4的軸向鎖定;當定位件73c解除定位部和鎖定部之間的軸向鎖定,從而輸出軸4相對基準件70可軸向自由移動。
[0262]參照圖27-28所示,基準件70為固設在機殼I內壁上的定位卡尺,定位部為設置在定位卡尺上的定位孔71c ;鎖定部為設置在支撐件42上的鎖孔72c ;定位件73c位于在鎖孔72c內且可部分嵌入定位孔71c。
[0263]同樣,定位孔71c跟輸出軸4的工作位置一一對應。若干定位孔71c組成定位孔列,定位孔列呈平行于輸出軸4軸向的線狀分布。在定位卡尺上具有左右對應設置的兩個定位孔列。當然定位孔列也可以是一個。
[0264]具體地,定位孔71c為定位卡槽。
[0265]鎖孔72c設置在支撐件42遠離輸出軸4的一端。
[0266]為了更好適應電動螺絲批的內部結構,在支撐件42軸向上前后設置的兩個鎖孔,兩個鎖孔的孔口朝向相反。
[0267]在定位控制組件的作用下,位于鎖孔72c中的定位件73c可以嵌入定位孔71c中或者從定位孔71c脫出。當定位件73c嵌入定位孔71c中時,從而使輸出軸4和基準件70軸向鎖定,即輸出軸4不能在機殼I內軸向移動;當定位件73c從定位孔71c脫出時,輸出軸4和基準件70軸向解鎖,輸出軸4可以在機殼I內軸向移動。
[0268]當定位件73c從鎖孔72c中伸出并嵌入定位孔71c中時,定位件73c的一部分位于鎖孔72c中,另一部分位于定位孔71c中,故支撐件42不能相對機殼I軸向移動;從而輸出軸4不能相對機殼I軸向移動。當定位件73c從定位孔71c脫出,回縮至鎖孔72c中時,支撐件42和機殼I之間的軸向移動鎖定解除;從而輸出軸4可相對機殼I軸向移動。
[0269]定位控制組件進一步包括可軸向移動的推動件74c。
[0270]推動件74c在軸向上具有鎖定位置段、解鎖位置段;當推動件74c軸向位于鎖定位置段時,定位件73c徑向靜止,保持定位部和鎖定部軸向鎖定狀態,即定位件73c嵌入定位孔71c中;當推動件74c軸向位于解鎖位置段時,定位件73c徑向靜止,保持定位部和鎖定部軸向鎖定解除狀態,即定位件73c脫出定位孔71c。
[0271]推動件74c在機殼I內可以軸向移動,且推動件74c能夠將其相對支撐件42的軸向運動轉化為定位件73c的徑向運動,即當推動件74c相對支撐件42作軸向移動時,定位件73c在推動件74c的作用下進行徑向移動,從而可以實現定位件73c嵌入定位孔71c中或者脫出從定位孔71c脫出。
[0272]參見圖29,推動件74c為蓋子形,位于定位卡尺的上方。且推動件部分罩住定位件73c以及支撐件42。定位件73c的外側底部嵌入定位卡尺的定位孔71c中,其外側上部與推動件74c的內側面接觸。
[0273]參見圖27、28,推動件74c包括依次連接第一平面7411c、第一導向面7421c、第二導向面7422c、第二平面7412c,第一平面7411c、第一導向面7421c、第二導向面7422c、第二平面7412c均位于推動件74c的內側面。
[0274]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共面,且平行于軸向,即平行于輸出軸軸線。
[0275]第一導向面和第二導向面分別位于中界面(圖中未示出)的兩側;該中界面穿過第一、第二導向面的交線并垂直于輸出軸軸向。當定位件抵靠在第一、第二導向面時,推動件的軸向移動轉化為定位件的徑向移動。當輸出軸軸向遠離工作頭移動時,所述定位件抵靠第一導向面;當輸出軸軸向靠近工作頭移動時,所述定位件抵靠第二導向面。
[0276]推動件74c鎖定位置段位于段時,定位件73c外側上部抵靠在兩個導向面夾角處,此時定位件73c底部嵌入定位孔71c中。推動件74c位于解鎖位置段時,定位件73c外側上部抵靠在第一、第二平面上,此時定位件73c底部從定位孔71c中脫出。
[0277]第一平面7411c、第一導向面7421c位于靠近工作頭9的一側,第二導向面7422c、第二平面7412c位于遠離工作頭9的一側。當輸出軸4軸向向后移動,第一導向面7421c、第一平面7411c抵靠定位件73c ;當輸出軸4軸向向前移動,第二導向面7422c、第二平面7412c抵靠定位件73c。
[0278]定位控制組件還包括復位件,復位件作用是,使推動件74c由解鎖位置段向鎖定位置段復位,即復位件使推動件具有由解鎖位置段向鎖定位置段復位的趨勢。
[0279]復位件為彈性件,此處的彈性件,基本與第三實施方式相同,記作第二彈性件。
[0280]第二彈性件75c設置在支撐件42和推動件74c之間。支撐件42上設有第一擋臂428與第二擋臂429,推動件74c上對應設有第一推臂748c與第二推臂749c,第二彈性件75c具有第一端758c與第二端759c ;第二彈性件75c位于第一、第二擋臂428、429之間,同時也位于第一、第二推臂748c、749c之間。即第二彈性件75c的第一端758c抵靠在第一擋臂428或第一推臂748c上,其第二端759c抵靠在第二推臂749c或第二擋臂429上。
[0281]當推動件74c向前移動時,即朝向工作頭9的方向移動,推動件74c的第一推臂748c抵壓第二彈性件75c的第一端758c,同時第二彈性件75c的第二端759c抵擋在支撐件42的第二擋臂429上。當推動件74c向后移動時,即遠離工作頭9的方向移動,當推動件74c的第二推臂749c抵壓第二彈性件75c的第二端759c時,第二彈性件75c的第一端758c抵擋在支撐件42的第一擋臂428上。
[0282]定位控制組件進一步還包括定位件復位單元,定位件復位單元對定位件的作用力與推動件的作用力相反。
[0283]具體地,定位件復位單元為彈性件,記作第三彈性件。
[0284]第三彈性件739c的彈力可將定位件73c部分伸出鎖孔72c。優選地,第三彈性件739c位于鎖孔72c的底部。
[0285]限位機構還包括連接在機殼I上的操作組件,操作組件可操作地控制推動件74c移動。
[0286]進一步地,操作組件包括設置于機殼I外部的操作件78c,操作件78c軸向移動。
[0287]進一步地,操作組件包括連接推動件74c和操作件78c的操作連接件。
[0288]操作組件與第三優選實施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贅述。
[0289]以下將對本發明電動螺絲批第四優選實施方式中輸出軸工作狀態快速更換的過程作詳細說明。
[0290]當輸出軸4處在工作位置時,即定位件73c嵌入定位孔71c時,此時壓下按鈕開關19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此時,馬達2通過傳動機構3驅動輸出軸4旋轉,輸出軸4帶動工作頭9旋轉。
[0291]參見圖26-29,當需要將工作頭9伸入到狹小的空間操作的時候,此時操作者將操作件78c沿著機殼I上的滑槽向前推移;操作件78c通過操作連接件79c帶動推動件74c也向前移動,推動件74c的第一推臂748c擠壓第二彈性件75c的第一端758c,由于此時第二彈性件75c的第二端759c抵擋在支撐件42的第二擋臂429上,第二彈性件75c被壓縮。
[0292]同時,推動件74c的第二導向面7422c抵壓定位件73c的上部,由于第二導向面7422c為斜面,定位件73c在第二導向面7422c的擠壓下產生徑向位移,向鎖孔72c內回縮。同時定位件73c的底部慢慢從定位孔71c中脫出。此時,位于鎖孔72c中的第三彈性件739c壓縮。
[0293]由于定位件73c未完全脫出定位孔71c,定位件73c還部分嵌入在定位孔71c中,故此時輸出軸4不能沿軸向向前移動。
[0294]當定位件73c的底部完全從定位孔71c中脫出時,此時,定位件73c的頂部抵靠在第二平面7412c上,輸出軸4可相對機殼I軸向移動。此時,推動件74c通過第二彈性件75c將推力傳遞至支撐件42,支撐件42在推動件74c的帶動下軸向向前移動。
[0295]當操作者釋放對操作件78c向前的力,壓縮的第二彈性件75c對推動件74c產生回復初始位置的力,即第二彈性件75c將推動件74c向后推。當推動件74c的第二平面7412c駛離定位件73c時,定位件73c抵靠在第二導向面7422c上,第三彈性件739c伸長,定位件73c在第三彈性件739c的作用下部分伸出鎖孔72c,嵌入定位孔71c中,從而機殼I和支撐件42軸向鎖定。
[0296]此時,伸出機殼I外工作頭9的長度較大,工作頭9可伸入到狹小的空間內,壓下按鈕開關19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
[0297]同理,當需要將工作頭9回縮進機殼時,此時操作者將操作件78c沿著機殼I上的滑槽向后推移;操作件78c通過操作連接件79c帶動推動件74c也向后移動,推動件74c的第二推臂749c擠壓第二彈性件75c的第二端758c,由于此時第二彈性件75c的第一端759c抵擋在支撐件42的第一擋臂428上,第二彈性件75c被壓縮。
[0298]同時,推動件74c的第一導向面7421c抵壓定位件73c的上部,由于第一導向面7421c為斜面,定位件73c在第一導向面7421c的擠壓下產生徑向位移,向鎖孔72c內回縮。同時定位件73c的底部慢慢從定位孔71c中脫出。
[0299]由于定位件73c未完全脫出定位孔71c,定位件73c還部分嵌入在定位孔71c中,故此時輸出軸4不能沿軸向向后移動。
[0300]當定位件73c的底部完全從定位孔71c中脫出時,此時,定位件73c的頂部抵靠在第一平面7411c上,輸出軸4可相對機殼I軸向移動。此時,推動件74c通過第二彈性件75c將推力傳遞至支撐件42,支撐件42在推動件74c的帶動下軸向向后移動。
[0301]當操作者釋放對操作件78c向前的力,壓縮的第二彈性件75c對推動件74c產生回復初始位置的力,即第二彈性件75c將推動件74c向后推。當推動件74c的第一平面7411c駛離定位件73c時,定位件73c抵靠在第一導向面7421c上,第三彈性件739c伸長,定位件73c在第三彈性件739c的作用下部分伸出鎖孔72c,嵌入定位孔71c,從而機殼I和支撐件42軸向鎖定。
[0302]此時,伸出機殼I外工作頭9的長度較小,壓下按鈕開關19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
[0303]圖30所不的為本發明優選的第五實施方式,在第五實施方式中,機殼、馬達、傳動機構、輸出軸、支撐件、操作組件、按鈕開關等的結構以及功能與第四實施例的結構以及功能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0304]定位部、鎖定部、定位件、推動件、第二彈性件、定位件復位單元與第三實施方式的結構以及功能基本相同。
[0305]參見圖30與圖17,與第三實施方式所不同的是: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基準件為套筒,限位機構作用在鎖定臂和套筒之間,在工作時鎖定臂和套筒均作旋轉運動;而在第五實施方式中,基準件70固設在機殼上,限位機構作用在支撐件42和基準件70之間,對應地,定位孔71d設置在基準件70上,鎖孔設置支撐件42上,也沒有推拉環,推動件74d直接連接操作組件。
[0306]由于支撐件42本身與基準件70并不作旋轉運動,故定位孔71d、鎖孔、定位件73d、推動件74d、第二彈性件751d、752d均不作旋轉運動,但其軸向以及徑向運動與第三實施方式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0307]圖31、圖32所示的為本發明優選的第六、七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第七實施方式與第五實施方式基本類似,只是推動件74d控制定位件73d嵌入和脫出定位孔71d的作用關系不同,其它均與第五實施方法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0308]在第六實施方式中,參見圖31,定位件73d遠離定位孔71d的一端具有凸起的導柱737d,在推動件74d上具有導槽,導柱737d嵌入導槽中并可在導槽中移動。
[0309]導槽具有第一子導槽7426d和第二子導槽7427d,第一子導槽7426d用于輸出軸軸向遠離工作頭的方向移動,第一子導槽7427d用于輸出軸軸向遠離工作頭的方向移動。
[0310]推動件74d與定位件73d的控制通過第一、第二子導槽7426d、7427d與導柱737d的作用關系來實現。
[0311]在第七實施方式中,參見圖32,定位件73d垂直徑向方向和軸向方向的凸起有導塊738d,導塊738d位于遠離定位孔71d的一端。
[0312]在推動件74d的內部具有孔,導塊738d位于該孔內,可在孔內移動。孔的內壁具有第一導向面7421d和第二導向面7422d。
[0313]推動件74d與定位件73d的控制通過孔的第一、第二導向面7421d、7422d與導塊738d的作用關系來實現。
[0314]在第八實施方式中,推動件74d、第二彈性件751d、752d以及第二操作組件均與第五實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0315]參見圖33,定位部為設置在機殼I上的定位孔,鎖定部為固定設置在支撐件上的彈臂727d,定位件為位于彈臂727d自由端的定位凸起728d,該定位凸起728d可嵌入或脫出定位孔71d,彈臂727d固定在支撐件42靠近輸出軸的一端。
[0316]彈臂727d的彈力可使定位凸起728d脫出定位孔71d。當定位凸起728d嵌入定位孔71d,定位凸起728d通過彈臂727d將支撐件42軸向固定,即輸出軸軸向鎖定。當定位凸起728d脫出定位孔7 ld,彈臂727d可以軸向移動,連接在彈臂727d上的支撐件42也可以軸向移動,即輸出軸軸向解鎖。
[0317]推動件74d與定位件73d的作用關系,同第五實施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0318]在第五、六、七、八實施方式中,限位機構也可以驅動輸出軸軸向移動。
[0319]圖34到圖36所示的為本發明優選的第九實施方式,在第九實施方式中,機殼、馬達、傳動機構、輸出軸、支撐件、按鈕開關等的結構以及功能與在第四實施方式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0320]參照圖34-36所示,定位部為設置在基準件70上的若干定位孔71e ;鎖定部為設置在支撐件42上的鎖孔;定位件73e位于在鎖孔內且可部分嵌入定位孔71e。
[0321]具體地,定位孔71e為設置基準件70上的通孔,其連通基準件70內外。定位孔71e跟輸出軸4的工作位置一一對應。若干定位孔組成定位孔列,定位孔列呈平行于輸出軸4軸向的線狀分布。在基準件70上具有左右對應設置的兩個定位孔列。當然定位孔列也可以是一個。
[0322]同樣,鎖孔設置在支撐件42遠離輸出軸4的一端。與第四優選實施方式所不同的是鎖孔為通孔,其貫穿支撐件,第三彈性件731e位于鎖孔的中部。
[0323]在定位控制組件的作用下,位于鎖孔中的定位件73e可以嵌入定位孔71e中或者從定位孔71e脫出。當定位件73e嵌入定位孔71e中時,從而使輸出軸4和基準件70軸向鎖定,即輸出軸4不能在機殼I內軸向移動;當定位件73e從定位孔71e脫出時,輸出軸4和基準件70軸向解鎖,輸出軸4可以在機殼I內軸向移動。
[0324]當定位件73e從鎖孔中伸出并嵌入定位孔71e中時,定位件73e的一部分位于鎖孔中,另一部分位于定位孔71e中,故支撐件42不能相對機殼I軸向移動;從而輸出軸4不能相對機殼I軸向移動。當定位件73e從定位孔7Ie脫出,回縮至鎖孔中時,支撐件42和機殼I之間的軸向移動鎖定解除;從而輸出軸4可相對機殼I軸向移動。
[0325]定位控制組件進一步包括可徑向移動的推動件74e。推動件74e可從定位孔71e的外端(即遠離支撐件42的一端)將定位件73e頂出定位孔71e。推動件74e位于在機殼I的外端。
[0326]推動件74e的軸向兩端設有推動件擋塊747e,推動件擋塊747e限制推動件74e的軸向移動。
[0327]推動件74e在徑向上具有鎖定位置段和解鎖位置段;當推動件74e徑向位于鎖定位置段時,推動件74e脫出定位孔71e,定位件73e嵌入定位孔71e中;當推動件74e徑向位于解鎖位置段時,推動件74e部分嵌入定位孔71e中,將定位件73e脫出定位孔71e。
[0328]定位控制組件還包括復位件。復位件作用是,使推動件74e由解鎖位置段向鎖定位置段復位。
[0329]具體地,復位件為彈性件,同樣記作第二彈性件。
[0330]第二彈性件75e設置在推動件74e和基準件70外表面之間。
[0331]限位機構還包括連接在機殼I上的操作件,此時記作第三操作件,第三操作件78e可操作地控制推動件74e徑向移動。
[0332]推動件74e包括可嵌入定位孔71e中的頂出凸起、以及遠離頂出凸起一端的運動導向部。
[0333]運動導向部具有第一頂抵面745e以及與第一頂抵面745e相連的第一斜面746e,操作件具有第二頂抵面785e、與第二頂抵面785e相連的第二斜面786e,第一斜面746e與第二斜面786e平行;當第一頂抵面745e與第二頂抵面785e相抵時,推動件74e位于解鎖位置段,頂出凸起嵌入定位孔71e ;當第一斜面746e和第二斜面786e相抵時,推動件74e位于鎖定位置段,頂出凸起從定位孔71e脫出。
[0334]如圖36所示,第三操作件78e位于機殼I的上方,呈半包圍結構。第二頂抵面785e和第二斜面786e位于在第三操作件78e的內側面上。
[0335]以下將對本發明電動螺絲批第九優選實施方式中輸出軸工作狀態快速更換的過程作詳細說明。
[0336]當輸出軸4處在工作位置時,即定位件73e嵌入定位孔71e時,如圖34所示,此時壓下按鈕開關19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此時,馬達2通過傳動機構3驅動輸出軸4旋轉,輸出軸4帶動工作頭9旋轉。
[0337]參見圖35,當需要調整輸出軸4伸出機殼I外的長度時,此時操作者將第三操作件78e沿著機殼I上的滑槽向后推移;第三操作件78e的第二斜面786e抵壓推動件74e的第一斜面746e,由于推動件74e只能徑向移動,故第三操作件78e軸向向后移動,通過第一、第二斜面746e、616轉化為推動件74e的徑向向內移動,第二彈性件75e被壓縮。位于推動件74e上的頂出凸起在定位孔71e中擠壓定位件73e,使定位件73e徑向回縮,第三彈性件731e壓縮。
[0338]如圖35所示,當第三操作件78e的第二頂抵面785e與推動件74e的第一頂抵面745e相抵壓時,推動件74e擠壓定位件73e,使定位件73e完全脫出定位孔71e。即限位機構解鎖狀態。支撐件42可相對機殼I軸向移動。
[0339]此時,另一只手將輸出軸4向內推或外拉,或者借助其它外力將輸出軸軸向移動(例如將工作頭抵在工件上),調整輸出軸4伸出機殼I外的長度。當輸出軸4位于適合的工作位置時,將第三操作件78e向前推移,第三操作件78e的第二頂抵面785e駛離推動件74e的第一頂抵面745e,推動件74e的第一斜面746e抵壓第三操作件78e的第二斜面786e,第二彈性件75e使推動件74e徑向向外移動,同時,第三彈性件731e伸長,定位件73e徑向向外移動,并嵌入定位孔71e中,從而實現輸出軸的軸向鎖定。此時,壓下按鈕開關19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
[0340]圖37所不的為本發明優選第九實施方式,在第九實施方式中,機殼、馬達、傳動機構、輸出軸、支撐塊、按鈕開關等的結構以及功能與在第四實施方式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0341]參照圖39所示,定位部為設置在基準件70上的定位槽71f ;鎖定部為設置在支撐件42上的限定齒72f ;定位件73f位于定位槽71f中,且具有至少兩個限定該限定齒72f軸向移動的限齒部732f。
[0342]具體地,基準件70上設有兩個定位件擋板71 If,兩個定位件擋板71 If之間與基準件70形成定位槽71f。即定位件73f位于兩個定位件擋板71 If之間,定位件73f相對基準件70軸向靜止。
[0343]限定齒72f設置在支撐塊42徑向外表面上。
[0344]對應地,限齒部732f位于定位件73f徑向向內的一端,與限定齒72f相對。限齒部732f呈軸向排列。限齒部732f的個數跟輸出軸4的工作位置——對應。
[0345]限定齒72f的形狀為尖形齒,當然方形齒、弧形齒均可。
[0346]定位件73f位于定位槽71f中,不能軸向移動,但可徑向移動。
[0347]定位控制組件包括定位件復位單元。
[0348]定位件復位單元具體為第四彈性件(圖中未示出)。第四彈性件位于定位件73f和基準件70之間,第四彈性件的彈力可使定位件73f徑向向外移動,即徑向向基準件70外方向移動。
[0349]當然,第四彈性件位于定位件73f遠離限齒部732f的一端與基準件70的內表面之間。
[0350]進一步地,定位控制組件包括可軸向移動的推動件74f,推動件74f控制限定齒72f與限齒部732f嚙合和脫開。
[0351]推動件74f在軸向上具有鎖定位置段、解鎖位置段和過渡位置;當推動件74f軸向位于過渡位置時,定位件徑向移動。當推動件74f軸向位于鎖定位置段時,定位件徑向靜止,保持限定齒72f與限齒部732f嚙合狀態;此時支撐塊42和定位件73f軸向相對靜止,從而使輸出軸4和基準件70軸向鎖定,即輸出軸4不能在機殼I內軸向移動。當推動件74f軸向位于解鎖位置段時,定位件徑向靜止,保持限定齒72f與限齒部732f脫開狀態;此時支撐塊42可相對定位件73f軸向移動,從而輸出軸4和基準件70軸向解鎖,輸出軸4可以在機殼I內軸向移動。
[0352]推動件74f位于機殼外側,其具有導向面。導向面將推動件軸向移動轉化為定位件的徑向移動。導向面為第三斜面。
[0353]具體地,進一步地,定位件73f上具有斜面塊735f ;斜面塊735f位于定位件73f靠近基準件70 —側的徑向端部,對應地,基準件70上設有供斜面塊735f穿過的孔,斜面塊735f穿過該孔延伸出基準件70外,所述斜面塊的徑向外端具有第四斜面。
[0354]推動件通過第三斜面擠壓第四斜面實現限定齒72f與限齒部732f的嚙合和脫開。
[0355]第四斜面與第三斜面可在兩者靜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對靜止。具體地,第四斜面與第三斜面之間具有較大的靜摩擦力,當操作者操作時,推動件74f克服第四斜面和第三斜面間的靜摩擦力,使第三斜面相對第四斜面滑動,從而使推動件74f軸向移動。當操作者釋放對推動件74f的作用力時,推動件74f在第四斜面與第三斜面之間的靜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對斜面塊靜止,從而使定位件73f保持徑向靜止。
[0356]如圖37所示,操作者操作推動件74f軸向向前移動,第四斜面擠壓第三斜面,第三斜面徑向向內移動,從而帶動定位件43f徑向向內移動,從而使限齒部732f靠近限定齒72f,直至限定齒72f與限齒部732f的嚙合。釋放對推動件74f的作用力,推動件74f在第四斜面與第三斜面之間的靜摩擦力的作用下停止運動,即不能軸向向后移動,從而保持限定齒72f與限齒部732f的嚙合狀態。
[0357]以下將對本發明電動螺絲批第十實施例中輸出軸工作狀態快速更換的過程作詳細說明。
[0358]當輸出軸4處在工作位置時,即限定齒72f與限齒部732f嚙合,此時壓下按鈕開關19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此時,馬達通過傳動機構驅動輸出軸4旋轉,輸出軸4帶動工作頭旋轉。
[0359]參見圖37,當需要調整輸出軸4伸出機殼I外的長度時,此時操作者將推動件74f沿著機殼I上的滑槽向后推移;推動件74f的第四斜面亦向后推移,第三斜面在第二彈性件的作用下徑向向外移動,從而使定位件73f上的限齒部732f與限定齒72f脫開,此時,輸出軸4可以軸向移動,另一只手將輸出軸4向內推或外拉,調整輸出軸4伸出機殼I外的長度。
[0360]當輸出軸4位于適合的工作位置時,將推動件74f向前推移,推動件74f的第四斜面亦向前推移,第四斜面擠壓第三斜面徑向向內移動,第二彈性件被壓縮,同時定位件73f上的限齒部732f向限定齒72f靠近,直至限齒部732f與限定齒72f嚙合。釋放推動件74f的作用力,在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的靜摩擦力的作用下,推動件74f不動,輸出軸4保持軸向鎖定。按下按鈕開關19即可工作。
[0361]圖38所示的為本發明優選的第十一實施方式,與第十實施方式所不同是,推動件74f與定位件73f的控制關系不同。其它均與第十實施方式相同。
[0362]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控制組件還包括設置在定位件73f上的運動導向塊736f,運動導向塊736f具有徑向端部和軸向端部。
[0363]對應地,推動件74f具有平面、導向面。平面平行于軸向,即輸出軸軸線。具體地,推動件74f呈U形,U形的開口端具有斜面,平面位于U形內壁處,導向面為開口端的斜面。
[0364]當推動件74f平面位于運動導向塊736f的徑向端部的外側時,平面限制運動導向塊736f的徑向運動,此時限定齒72f與限齒部732f嚙合,輸出軸4軸向鎖死;當推動件74f軸向移動使其導向面與運動導向塊736f的軸向端部接觸時,推動件74f的軸向移動轉化為運動導向塊的徑向移動,從而限定齒與限齒部脫開,輸出軸可軸向移動。
[0365]以下將對本發明電動螺絲批第十一實施例中輸出軸工作狀態快速更換的過程作詳細說明。
[0366]當輸出軸4處在工作位置時,即限定齒72f與限齒部732f嚙合,此時壓下按鈕開關19即可進行擰螺釘的工作。此時,馬達通過傳動機構驅動輸出軸4旋轉,輸出軸4帶動工作頭旋轉。
[0367]參見圖38,當需要調整輸出軸4伸出機殼I外的長度時,此時操作者將推動件74f沿著機殼I上的滑槽向后推移;推動件74f的平面慢慢駛離定位件73f的運動導向塊的徑向端部,當運動導向塊移動的軸向端部至推動件的導向面時,在第二彈性件的彈力下,由于定位件73f只能徑向移動,定位件73f帶動運動導向塊徑向向外移動,從而使定位件73f上的限齒部732f與限定齒72f脫開,此時,輸出軸可以軸向移動,另一只手將輸出軸4向內推或外拉,調整輸出軸4伸出機殼I外的長度。
[0368]當輸出軸4位于適合的工作位置時,將推動件74f向前推移,推動件74f的導向面擠壓運動導向塊的軸向端部,由于定位件73f只能徑向移動,故推動件向前推移轉化為定位件73f的徑向向內移動,定位件73f上的限齒部向限定齒靠近,同時第二彈性件被壓縮。當推動件74f的鎖定位位于運動導向塊徑向端部的外側時,此時運動導向塊不能移動,同時限齒部732f與限定齒72f嚙合,輸出軸軸向鎖定。按下按鈕開關19即可工作。
[0369]圖39到圖44所示的為本發明優選的第十二實施方式,在第十二實施方式中,機殼、馬達、傳動機構、輸出軸、按鈕開關等的結構以及功能與在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0370]在第十二實施方式中,輸出軸在軸向上設有預設區域,所述工作位置可選擇地為預設區域中的任一位置。所述預設區域位于距離馬達最近的工作位置與距離馬達最遠的工作位置之間的區域。也就是說,輸出軸在可調范圍內,任意位置均可實現軸向鎖定并輸出旋轉動力,即可調范圍內任意位置均可以為工作位置。輸出軸的工作位置是連續的。即各個工作位置之間沒有間隔,工作位置的個數是無限的。
[0371]參見圖39、圖41-圖44,限位機構包括基準件70、定位件62、以及鎖定件61。
[0372]鎖定件61固定在輸出軸4上,基準件70安裝在機殼I上,基準件70與機殼I之間無相對轉動。
[0373]定位件62設置在鎖定件61和基準件70之間,并且定位件62與鎖定件61保持軸向靜止,即定位件62與輸出軸4在軸向上無相對位移。
[0374]基準件70的內壁上具有定位部631。定位部631可以將定位件62的旋轉運動轉變成定位件62相對定位部631的軸向移動。
[0375]鎖定件61和定位件62之間的狀態為徑向嚙合狀態和徑向脫開狀態;當鎖定件61與定位件62徑向嚙合時,如圖42所示的狀態,輸出軸4驅動定位件62旋轉,定位件62通過定位部631將其旋轉運動轉化為相對定位部631的軸向移動;由于輸出軸4與定位件62軸向相對靜止,故輸出軸4可相對定位部631軸向移動,也即實現輸出軸4伸長或收縮。當鎖定件61與定位件62徑向脫開時,如圖41所示的狀態,輸出軸4不能驅動定位件62旋轉,定位件62不旋轉則與定位部631軸向鎖定,同樣由于輸出軸4與定位件62軸向相對靜止,故輸出軸4不可相對定位部631軸向移動,也即限制輸出軸4在軸向移動。
[0376]具體地,定位件62上設有擋板621,擋板621限制鎖定件61相對定位件62軸向移動。
[0377]參見圖41-44,鎖定件61位于擋板和定位件主體之間,擋板621限制鎖定件62軸向移動。
[0378]具體地,鎖定件61上具有齒輪部,齒輪部位于鎖定件61的徑向周面上。對應地,定位件具有與齒輪部配合的齒圈部。當齒輪部與齒圈部徑向嚙合時,輸出軸4的旋轉動力鎖定件上的齒輪部驅動定位件上的齒圈部旋轉。當齒輪部和齒圈部徑向脫開時,輸出軸4的旋轉動力無法傳遞到定位件,定位件62不旋轉。
[0379]定位件62與定位部631螺紋連接。
[0380]具體地,定位件62與基準件70接觸部分具有螺紋,也即定位件62的外周具有螺紋。對應地,定位部631為與螺紋配合內螺紋。
[0381]基準件70可以成空心圓柱結構,定位件62設置在基準件70的內部。基準件70軸向中部區域的內壁上周面開設內螺紋,形成定位部。亦也可以在是內壁部分周面上開設內螺紋形成定位部,在垂直軸向的截面中,定位部投影為一段圓弧。
[0382]當然,定位部還可以是定位件62螺紋配合的若干齒。
[0383]當鎖定件61與定位件62徑向嚙合時,定位件62通過螺紋,將旋轉運動轉化為定位件62相對定位部63的軸向移動。
[0384]當鎖定件61與定位件62分離時,定位件62通過螺紋的自鎖,相對定位部631的軸向位置不變,此時,基準件70和定位件62僅起到支撐的作用。
[0385]當然,本實施方式并不局限為螺紋結構,其它可以實現旋轉變軸向移動的結構也可以。
[0386]本實施方式通過輸出軸旋動即可實現輸出軸的軸向移動,依靠馬達的力自動實現輸出軸長度的調節,使操作更加方便。
[0387]基準件70還包括空旋部632。當定位件62到移動基準件62的空旋部632時,由于空旋部不能實現旋轉變軸向移動,定位件62的旋轉在空旋部632并不能產生軸向位移,在軸向上保持靜止。故空旋部632可以抑制定位件62的繼續軸向位移。若定位件62 —直軸向移動,則會對機殼或者其它附件造成傷害。采用空旋的結構,由于空旋部632抑制定位件62的進一步軸向位移,從而對機殼和其它附件進行了保護。
[0388]具體地,空旋部632位于定位部631的軸向兩側;這樣,在輸出軸向工作頭方向移動和遠離工作頭方向移動時,均可以進行保護。
[0389]限位機構還包括彈性件,彈性件的彈力使定位件62向定位部631移動。該彈性件記作第六彈性件。
[0390]第六彈性件可以為壓簧、彈片等,本實施方式中采用壓簧。
[0391]當定位件62駛離定位部631的邊界移動至空旋部632時,其停止軸向移動,定位件62將會壓縮第六彈性件64j、64k,第六彈性件64j、64k壓縮,有彈回的運動趨勢,為定位件62反向運動提供初始作用力。本實施方式中,當定位件62駛離定位部631的邊界移動至空旋部632時,第六彈性件64j、64k受到壓縮,正好處于第六彈性件64j、64k的彈性壓縮極限,這樣在定位件62向往返方向運動時,能夠提供最大的初始作用力。
[0392]具體地,第六彈性件64j、64k設置基準件70內部的軸向的兩端。
[0393]基準件70可徑向移動;基準件70帶動定位件62徑向移動,由于鎖定件61設置在輸出軸4上,故鎖定件61不可徑向移動。當基準件70徑向向內(即靠近輸出軸的方向)移動時,基準件70帶動定位件62也向內移動,從而實現鎖定件61與定位件62徑向嚙合;當基準件70徑向向外移動時,基準件70帶動定位件62也向外(即遠離輸出軸的方向)移動,從而實現鎖定件61與定位件62徑向脫開。
[0394]基準件70的徑向移動,也可以是水平面內的徑向移動,或者豎直面內的徑向移動,當然也可以是其它角度。本實施方式以豎直面內的徑向移動為例說明。
[0395]具體地,請參考圖40,圖40為本優選實施方式的局部后視圖,圖40省略了手柄部分,在機殼I上設置部分容置基準件70的容置槽,容置槽位于機殼I的上部。容置槽的內壁設置有徑向衍射的導軌636,基準件70設置有與導軌636相應的定位滑塊635,定位滑塊635嵌套在導軌636內,定位滑塊635帶動基準件70在導軌636的徑向上滑動。輸出軸4和鎖定件61相對機殼I在徑向上不會發生位移,而定位件62和基準件70能夠相對輸出軸徑向移動,使得鎖定件61與定位件62徑向嚙合。鎖定件61與定位件處于徑向嚙合狀態時,輸出軸4的旋轉帶動定位件62的移動,從而帶動輸出軸4的伸縮。
[0396]基準件70與機殼I之間還設置有彈性件,記作第七彈性件。第七彈性件65可以為壓簧或彈片,本實施方式中采用的是壓簧。
[0397]設置第七彈性件的目的在于,當鎖定件61與第二連接塊62分離時,第七彈性件65支撐基準件70,不會因為基準件70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導致基準件70向下運動,使得鎖定件61與定位件62徑向嚙合。
[0398]具體地,第七彈性件65設置在容置槽的底部。
[0399]本實施方式中,手動推動基準件70在徑向移動,導軌636的兩端設置有卡口(圖中未示),當基準件70移動至卡口時,卡口將定位滑塊635卡扣住,使得基準件70在徑向相對機殼I不會位移。當然基準件70在徑向的運動還可以通過線性電機或線性步進電機等馬達來完成,使用手動的方式能夠不增加電動工具的體積,方便攜帶,并且不增加電氣連接,減少故障的發生。
[0400]當然基準件的徑向移動,也可以是水平面的徑向移動。
[0401]現由圖39結合圖41至圖44,來詳細說明基準件向下運動時的工作過程,其中圖41至圖44為本實施方式的工作過程的局部示意圖。圖41為定位件與鎖定件61徑向脫開時的狀態示意圖,基準件70依靠第七彈性件65支撐,使得基準件70內部的定位件與鎖定件61之間處于徑向脫開狀態。圖42為定位件63向下移動后與鎖定件61徑向嚙合的狀態示意圖,輸出軸4處于空載狀態,將基準件70向下移動,定位件62也隨之向下運動,鎖定件61與定位件62徑向嚙合。圖43為輸出軸4向后收縮的狀態圖,當輸出軸4空載,輸出軸4正向轉動,鎖定件61跟著輸出軸4轉動,鎖定件61與定位件62徑向嚙合,定位件62在定位部631內向后移動,直至處于空旋部632,第六彈性件64k受到壓縮。圖6為輸出軸4向前伸出的狀態圖,當輸出軸4空載的時候,輸出軸4反向轉動,鎖定件61跟著輸出軸4轉動,鎖定件61與定位件62徑向嚙合,定位件62在定位部631內向前移動,直至處于空旋部632,基準件70前端的第六彈性件64j受到壓縮。
[0402]當該電動工具負載作業時,將基準件70從卡口中移出,基準件70受到第七彈性件65的支持力,保持定位件與鎖定件61處于分離狀態,輸出軸4負載即可進行工作。
[0403]當基準件70向上運動時,具體過程可以參考上述工作過程。
[0404]通過上述對本發明實施方式的描述,可以理解,本發明的核心思想在于,通過輸出軸在不同工作位置,從而使工作頭具有不同的伸出量,進而滿足不同的工況需求。
[0405]上述的軸向、徑向若無特別指明,均是輸出軸的軸向、徑向。
[0406]上述對各元件的定義并不僅限于實施方式中提到的各種具體結構或形狀,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對其進行簡單地熟知地替換。可視不同格局來相應改變構形,可以增加新的元件,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元件。
【權利要求】
1.一種動力工具,包括: 機殼; 馬達,設置在機殼內,并輸出旋轉動力; 輸出軸,由所述馬達驅動旋轉;所述輸出軸具有用于連接工作頭的輸出端以及位于輸出端另一端的第二端; 其特征在于: 在非工作狀態下,所述輸出軸可相對所述機殼沿輸出軸軸向移動; 在工作狀態下,所述輸出軸沿第一軸向的移動被限制; 所述第一軸向為從輸出端到第二端的軸向方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工作狀態下,所述輸出軸沿與第一軸向相反的第二軸向的移動也被限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軸沿軸向在預設區域內移動,所述輸出軸可選擇地限制在所述預設區域中的任一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具有鎖定狀態和解鎖狀態,當限位機構處于鎖定狀態時,所述輸出軸在第一軸向的移動被限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機構處于解鎖狀態時,所述限位機構能夠帶動輸出軸軸向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工具包括在輸出軸軸向上固定在機殼上的基準件和與輸出軸連接的鎖定件;所述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基準件上的定位部、設置在鎖定件上的鎖定部、以及可將定位部和鎖定部在輸出軸軸向上鎖定或將定位部和鎖定部間的在輸出軸軸向上的鎖定解除的定位件;定位件具有鎖位置和解位置,當定位件位于鎖位置時,定位部和鎖定部在輸出軸軸向上鎖定;當定位件位于解位置時,定位部和鎖定部間在輸出軸軸向上的鎖定解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件與輸出軸的軸向位置相對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定位控制組件;所述定位控制組件控制所述定位件在鎖位置和解位置之間移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控制組件包括推動件,所述推動件可在鎖定位置段與解鎖位置段之間移動;當推動件位于鎖定位置段時,定位件保持定位部和鎖定部在輸出軸軸向上鎖定的狀態;當推動件位于解鎖位置段時,定位件保持定位部和鎖定部間在輸出軸軸向上鎖定解除的狀態。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可沿輸出軸的徑向移動。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件可沿輸出軸軸向移動。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件包括導向面,當定位件抵靠在導向面時,推動件沿輸出軸軸向移動使定位件沿輸出軸的徑向移動。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件還包括平行于輸出軸軸向的平面,所述導向面和所述平面相連。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面包括第一導向面和第二導向面;第一導向面和第二導向面分別位于法線面的兩側;所述法線面垂直于輸出軸軸向;所述平面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第一導向面、第二導向面、第二平面依次相連。
15.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件沿輸出軸的徑向移動。
16.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連接在所述機殼上的操作組件,所述操作組件可操作地控制所述推動件移動。
17.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控制組件還包括使推動件具有由解鎖位置段向鎖定位置段復位趨勢的復位件。
18.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控制組件還包括定位件復位單元,定位件復位單元對定位件的作用力與推動件對定位件的作用力相反。
1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件固設在機殼上;輸出軸遠離工作頭的一端旋轉支撐在所述鎖定件上,所述鎖定件驅動輸出軸在軸向上移動。
2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件周向固定在機殼上,所述鎖定件固定在輸出軸上。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件與所述定位件在輸出軸軸向上相對靜止;當鎖定件與定位件沿輸出軸的徑向嚙合時,輸出軸帶動鎖定件旋轉,鎖定件驅動定位件旋轉,定位件相對定位部沿輸出軸軸向移動;當鎖定件與定位件沿輸出軸的徑向脫開時,定位件與定位部在輸出軸軸向上鎖定。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件相對機殼可沿輸出軸的徑向移動,基準件帶動定位件沿輸出軸徑向移動實現定位件與鎖定部嚙合和脫開。
23.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當定位件軸向移動至與定位部脫開,所述輸出軸與定位部軸向相對靜止。
24.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軸在軸向上的工作位置包括軸向上相對鄰近機殼的第一工作位置和軸向上相對遠離機殼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限位機構包括可操作的限制或允許輸出軸軸向移動的限位件。
2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具有鎖緊位置和釋放位置,在所述鎖緊位置,所述限位件限制輸出軸軸向移動,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可操作的解鎖塊,所述解鎖塊運動并帶動限位件從鎖緊位置向釋放位置運動。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軸上遠離工作頭的一端軸向固定設置支撐塊,所述輸出軸旋轉支撐在支撐塊上,所述限位件在鎖緊位置與所述支撐塊軸向抵靠。
27.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上沿輸出軸軸向間隔的設有第一鎖爪和第二鎖爪,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鎖爪限制輸出軸時朝向第一工作位置的方向運動,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鎖爪限制輸出軸朝向第二工作位置的方向運動。
28.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動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設置于機殼外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沿輸出軸軸向運動驅動所述解鎖塊沿輸出軸軸向運動。
【文檔編號】B25B21/00GK104416523SQ201410418870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3日
【發明者】陳志 , 杜祥金, 火旺, 謝明健, 馬一純, 龐曉麗 申請人:蘇州寶時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