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擊工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經改進的沖擊工具,以保護配置在外殼內的部件免受粉塵的影響。沖擊工具具有:驅動機構(120、140),其用于驅動工具頭(119);電機(110),其用于驅動驅動機構(120、140);內殼(103),其用于收裝驅動機構(120、140);外殼(101),其形成有收裝內殼(103)和電機(110)的內部空間;開口部(193),其從外殼(101)的外部通向內部空間;罩部件(195),其用于罩住開口部。
【專利說明】沖擊工具【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沖擊工具,使其工具頭至少沿著長軸方向作直線動作,以對被加工材進行規定的加工作業。
【背景技術】
[0002]在日本發明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0-247239號公開有如下一種沖擊工具,即,該沖擊工具具有:內殼,其用于收裝驅動工具頭的驅動機構;外殼,其用于收裝內殼。另外,該外殼構成為通過彈性部件以能相對于內殼移動的方式與該內殼彈性連接的防振殼體。
[0003]在外殼具有朝外部開口的開口部的情況下,加工作業時而產生的粉塵有可能會通過該開口部進入到外殼內。尤其是,在日本發明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0-247239號所記載的沖擊工具中,由于外殼內配置有電機,所以進入到外殼內的粉塵有可能會對該電機造成惡劣影響。
【發明內容】
[0004]鑒于上述情況,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經改進的沖擊工具,其能夠保護配置在外殼內的部件免受粉塵的影響。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優選方式為:一種沖擊工具,其使工具頭至少沿著長軸方向作直線動作,以對被加工材進行錘擊作業。該沖擊工具具有:驅動機構,其用于驅動工具頭;電機,其用于驅動驅動機構;內殼,其用于收裝驅動機構;外殼,其用于收裝內殼和電機;罩部件,其用于罩住從外殼的外部通向內部的開口部。這里,“開口部”為包含孔和間隙的概念。另外,作為“由罩部件罩住開口部”的方式,優選將罩部件以拆下來的方式安裝在外殼上,并由該罩部件罩住開口部。
[0006]根據本發明,從外殼的外部通向內部的開口部由罩部件罩住。因此,這可以防止加工作業時產生的粉塵通過開口部進入到外殼內。從而保護收裝在外殼內的電機免受粉塵的影響。
[0007]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外殼具有第I外殼和形成為與第I外殼不同的部件的第2外殼。另外,由第I外殼收裝內殼,由第2外殼收裝電機。
[0008]根據本方式,外殼由第I外殼和第2外殼形成。因此,例如,可以使第I外殼和第2外殼形成不同的顏色。或者,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第I外殼和第2外殼。因此,可以提高外殼在設計上的自由度。
[0009]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沖擊工具具有彈性部件,該彈性部件配置在第I外殼和內殼之間。另外,第I外殼通過彈性部件以能相對于該內殼移動的方式與該內殼相連接。
[0010]根據本方式,第1外殼通過彈性部件與內殼彈性連接。從而使第I外殼構成為防振殼體。因此這能夠減小 由內殼傳遞給第I外殼的振動力。
[0011]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在第I外殼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供操作者握住的把手部。即,通過彈性部件與內殼相連接的第I外殼構成防振把手。因此,這能夠降低加工作業時把手部的振動,減輕對操作者的手指等所造成的負擔。
[0012]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開口部由形成在第I外殼上的通孔構成。另外,典型來講,工具頭或保持工具頭的工具頭保持部被保持在內殼上,并通過通孔露出外部。
[0013]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驅動機構具有:運動轉換機構部,其將電機的的轉動動力轉換成直線運動力;沖擊機構部,其被運動轉換機構驅動,對工具頭進行撞擊(沖擊)。另外,內殼具有:第I內殼;第2內殼,其形成為與第I內殼不同的部件;連接部件,其用于連接第I內殼和第2內殼。由第I內殼收裝運動轉換機構,由第2內殼收裝沖擊機構部。另外,開口部形成為能供連接部件從外殼的外部插入的通孔。
[0014]根據本方式,由罩部件防止粉塵通過通孔進入到外殼的內部空間內。因此,這可以保護收裝在外殼內的電機免受粉塵的影響。
[0015]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開口部朝所安裝的錘頭的頂端側開口。另外,罩部件安裝在外殼的外側,用以罩住開口部。
[0016]在使工具頭的頂端向上進行向上作業,以對建筑物的天棚等進行加工時,由于開口部朝工具頭的頂端側開口,因而使粉塵容易通過開口部進入。但是,根據本方式,開口部被安裝在外殼的外側的罩部件罩住。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粉塵通過開口部進入到外殼內。
[0017]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開口部由圍繞在工具頭的長軸方向上的圓周方向配置的多個開口構成。另外,罩部件由罩住所有開口的單個部件構成。
[0018]根據本方式,多個開口被由單個部件構成的罩部件罩住。因此這能簡化罩部件的結構。
[0019]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優選方式為:一種沖擊工具,其使工具頭至少沿著長軸方向作直線動作,以對被加工材進行錘擊作業。沖擊工具具有:驅動機構,其用于驅動工具頭;電機,其用于驅動驅動機構;殼體,其用于形成沖擊工具的外部輪廓。殼體具有第I殼體和第2殼體。由第I殼體收裝驅動機構,由第2殼體收裝電機。第I殼體具有能與第2殼體相抵接的第I抵接區域,第2殼體具有能與第I殼體相抵接的第2抵接區域。因此,第I抵接區域和第2抵接區域相互抵接。另外,第I抵接區域和第2抵接區域能相互滑動,該第I抵接區域和該第2抵接區域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0020]根據本發明,第I抵接區域和第2抵接區域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因此,在用沖擊工具進行加工作業時,能夠防止第I抵接區域和第2抵接區域的滑動面因摩擦熱而熔化連接。例如,當第I殼體由合成樹脂形成時,即使第2殼體由合成樹脂以外的金屬等材料或者合成樹脂制成,也要由熔點與形成第I殼體的合成樹脂的熔點不同的合成樹脂形成。
[0021]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第2殼體由形成第2抵接區域的第I部件和收裝電機的第2部件構成。
[0022]根據本方式,僅使第2殼體中形成第2抵接區域的第I部件由與第I殼體不同的材料形成。因此,這能夠使收裝電機的第2部件、即第2殼體的大部分由與第I殼體相同的材料形成。
[0023]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第I部件由具有切縫的環狀部件構成。另外,本發明中的“具有切縫的環狀部件”是指具有在環的圓周方向上形成的不連續的切割部分。典型來講,環形部件形成C形、U形或馬蹄形等。
[0024]根據本方式,由具有切縫的環狀部件形成第I部件。因此,利用環狀部件的彈性變形,能夠簡單地將第I部件安裝在第2部件的外表面上。
[0025]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沖擊工具具有收裝驅動機構的內殼。另外,由第I殼體收裝內殼。沖擊工具還具有彈性部件,該彈性部件配置在第I殼體和內殼之間。另外,第I殼體通過彈性部件以能相對于內殼移動的方式與該內殼相連接。
[0026]根據本方式,第I殼體通過彈性部件以能相對于內殼移動的方式與該內殼相連接。因此,第I殼體可以構成為防振殼體。即,構成為防振殼體的第I殼體相對于第2殼體滑動。因此,這能夠防止因第I抵接區域和第2抵接區域的滑動而產生的摩擦熱使兩者熔化連接。
[0027]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內殼具有第I引導部件,第I殼體具有能相對于第I引導部件滑動的第2引導部件。另外,第I引導部件和第2引導部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具體來講,優選第I引導部件和第2引導部件中的一方由合成樹脂形成,而另一方由金屬形成。
[0028]根據本方式,第I引導部件和第2引導部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因此,在用沖擊工具加工作業時,且在第I殼體相對于內殼移動時,這能夠防止因第I引導部件和第2引導部件的滑動而產生的摩擦熱使兩者熔化連接。
[0029]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第I抵接區域具有--第I延伸面,其沿工具頭的長軸方向延伸;第2延伸面,其沿與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外,第2抵接區域具有:第3延伸面,其沿工具頭的長軸方向延伸;第4延伸面,其沿與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外,配置第I殼體和第2殼體,使第I延伸面和第3延伸面滑動,以及使第2延伸面和第4延伸面滑動。
[0030]根據本方式,沿工具頭的長軸方向和沿與工具頭的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有滑動面。因此能夠增大滑動面的面積。從而使第I殼體相對于第2殼體的滑動保持穩定。還有,降低第I殼體和第2殼體的滑動面的磨損。
[0031]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的其他方式為--第I殼體具有第3引導部件,第2殼體具有能相對于第3引導部件滑動的第4引導部件。另外,第3引導部件和第4引導部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具體來講,優選第3引導部件和第4引導部件中的一方由合成樹脂形成,另
一方由金屬形成。
[0032]根據本方式,第3引導部件和第4引導部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因此,在用沖擊工具加工作業時,且在第I殼體相對于第2殼體移動時,這能夠防止因第3引導部件和第4引導部件的滑動而產生的摩擦熱使兩者熔化連接。
[0033]【發明效果】
[0034]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經改進的沖擊工具,其能保護配置在外殼內的部件免受粉塵的影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5]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錘鉆的整體結構的剖視圖。
[0036]圖2是該錘鉆的外形圖。[0037]圖3是從頂端側看該錘鉆時的圖,表示防塵罩被拆下來之后的狀態。
[0038]圖4是沿錘頭的長軸方向分解錘鉆后而形成的圖。
[0039]圖5是沿圖3中的A-A線剖切而成的剖視圖。
[0040]圖6是圖5中的B部的放大圖。
[0041]圖7是表不圖6中外側殼體的機身殼體相對于內殼向前方移動后的狀態的圖。
[0042]圖8是安裝防塵罩后的狀態下的錘鉆的外觀立體圖。
[0043]圖9是表示將防塵罩從錘鉆上拆下來之后的狀態時的外形立體圖。
[0044]圖10是沿圖2中的C-C線剖切而成的剖視圖。
[0045]圖11是沿圖2中的D-D線剖切而成的剖視圖。
[0046]圖12是表示沿圖10中的E-E線和沿圖11中的F-F線剖切而成的結構剖視圖。
[0047] 圖13是表不以工作模式切換旋鈕和金屬罩為主體的剖視圖。
[0048]圖1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錘鉆的外觀結構的外形圖。
[0049]圖15是表示該錘鉆的整體結構的剖視圖。
[0050]圖16是表示環狀部件的立體圖。
[0051]圖17是表示環狀部件的俯視圖。
[0052]圖18是環狀部件展開后的狀態時立體圖。
[0053]圖19是表示環狀部件展開后的狀態時的俯視圖。
[0054]圖20是沿圖14的A-A線剖切而成的剖視圖。
[0055]圖21是沿圖14的B-B線剖切而成的剖視圖。
[0056]圖22是表示沿圖20的C-C線和沿圖21的D-D線剖切而成的局部結構剖視圖。
[0057]【附圖標記說明】
[0058]100:錘鉆;101:外側殼體;101A:機身殼體;101B:電機殼體;101F:前側殼體部;IOlR:后側殼體部;101M:主殼體部;102:下部區域部;103:內側殼體;103A:曲軸殼體;103B:筒部;104:上部區域部;104a:切縫;104b:卡合突部;104c:角部;105:滑動區域(相對區域);105a:滑動面;105b:滑動面;105c:滑動面;105d:滑動面;106:螺釘;107:金屬罩;107a:凸緣部;107b:臺階部;107c:通孔;108:相對區域;108a:斜面區域;109:把手;109A:把握部;109B:上部連接區域;109C:下部連接區域;110:電動機;120:運動轉換機構;121:曲軸;123:連桿;125:活塞;140:沖擊構件;141:氣缸;141a:空氣室;143:撞錘;145:撞栓;145a:0型環;147:工作模式切換旋鈕;147a:操作部;147b:軸部;150:動力傳動機構;151:離合器;159:工具保持架;161:連接螺栓;161a:頭部;162:墊圈;163:帶螺紋孔的凸起部;165:連接用凸緣部;171:第I壓縮螺旋彈簧;171a、171b:彈簧接收部;173:滑動引導件;174:筒狀引導件;175:導桿;177:固定部件;178:螺釘;181:第2壓縮螺旋彈黃;181a、181b:彈黃接收部;183:滑動引導件;184:導桿;185:筒狀引導件;186:套筒;187:螺釘;188:蛇腹狀部件;189:彈性環;191:臺階表面部;193:通孔;195:防塵罩;195a:凹部;195b:突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59](第I實施方式)
[0060]參照圖1~圖13說明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在第I實施方式中,采用電動式的錘鉆100作為沖擊工具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在錘鉆100上安裝有錘頭119,該錘鉆100使所安裝的錘頭119沿長軸方向作直線動作和繞長軸方向轉動,對被加工材進行開孔或切削等加工作業。該錘頭119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工具頭”的實施構成例。
[0061]如圖1和圖2所示,錘鉆100具有形成該錘鉆100的外輪廓的外側殼體101。該外側殼體101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外殼”的實施構成例。錘頭119通過筒狀的工具保持架159以能拆下來的方式安裝在外側殼體101的頂端區域上。錘頭119被插入工具保持架159的錘頭插入孔內,相對于該工具保持架159,被保持為能沿其長軸方向移動,而且沿其圓周方向的轉動受到限制的狀態。
[0062]在外側殼體101的頂端區域的相反一側的端部形成有供操作者握住的把手109。該把手109具有把握部109A,該把握部109A沿與錘頭119的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圖1中的紙面上下方向)延伸。把握部109A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別與外側殼體101相連接。因此,把手109作為主手柄,其從錘鉆101的側面看大致呈D型。該把手109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把手部”的實施構成例。
[0063]另外,在第I實施方式中,為了方便說明,將錘鉆100的長軸方向上的錘頭119 一偵儀圖1中的紙面左側)規定為前側,將把手109—側(圖1中的紙面右側)規定為后側。另夕卜,將圖1中的錘鉆100的上側規定為上側,將圖1中的錘鉆100的下側規定為下側。
[0064]如圖1所示,在外側殼體101內收裝有內側殼體103和電動機110。內側殼體103配置在外側殼體101內的上部。在內側殼體103內收裝有運動轉換機構120和沖擊構件140。該內側殼體103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內殼”的實施構成例。用于驅動運動轉換機構120的電動機110在運動轉換機構120的下方,收裝在外側殼體101內的下部,該電動機110的轉動軸線(輸出軸)沿大致與外側殼體101的長軸方向(錘頭119的長軸方向)相交的上下方向延伸。該電動機110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電機”的實施構成例。另外,通過由操作者扣動配置在把手109上的扳機109a,從而使電動機110通電。
[0065]電動機110的轉動動力被運動轉換機構120轉換成直線運動力后傳遞給沖擊構件140,由該沖擊構件140使錘頭119沿長軸方向,即圖2中的紙面左方進行沖擊。該運動轉換機構120和沖擊構件140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驅動機構”的實施構成例。
[0066]運動轉換機構120用于將電動機110的轉動動力轉換成直線運動力后傳遞給沖擊構件140。該運動轉換機構120具有曲軸機構,該曲軸機構由被電動機110驅動的曲軸121、連桿123、活塞125等構成。活塞125構成驅動沖擊構件140的驅動部件。該活塞125以能在氣缸141內沿錘頭119的長軸方向滑動的方式而配置。該運動轉換機構120對應于本發明中的“運動轉換機構部”的實施構成例。
[0067]沖擊構件140主要具有:作為沖擊部件的撞錘143,其以能滑動的方式配置在氣缸141內;作為中間部件的撞栓145,其以能滑動的方式配置在工具保持架159內,用于將撞錘143的動能傳遞給錘頭119。氣缸141配置在工具保持架159的后方且與之呈同軸。該氣缸141具有由活塞125和撞錘143隔開的空氣室141a。當活塞125滑動時,在空氣室141a的空氣彈簧的作用下,撞錘143被驅動并撞擊(沖擊)撞栓145,接著,由該撞栓145撞擊(沖擊)錘頭119。該沖擊構件140對應于本發明中的“沖擊機構部”。
[0068]如圖1所示,電動機110的轉動動力被主要由多個齒輪構成的動力傳動機構150減小后,經作為最終軸的工具保持架159傳遞給錘頭119。從而使錘頭119沿其圓周方向轉動。另外,在動力傳動機構150的動力傳動路徑中配置有哨合式的離合器151,該離合器151用于將電動機110的轉動輸出動力傳遞給錘頭119或者切斷該傳遞。在將該離合器151切換成動力傳動狀態時,錘頭119沿其長軸方向進行沖擊以及沿其圓周方向轉動。另外,在將離合器151切換成動力切斷狀態時,錘頭119僅作沖擊動作。
[0069]錘鉆100在外側殼體101的上表面區域上具有工作模式切換旋鈕147。由操作者轉動該工作模式切換旋鈕147,使工作模式在錘模式和錘鉆模式之間進行切換,該錘模式為:僅在錘頭119沿其長軸方向沖擊時的沖擊力的作用下,對被加工材進行加工作業,該錘鉆模式為:在錘頭119沿其長軸方向沖擊時的沖擊力和沿其圓周方向轉動時的轉動力的作用下,對被加工材進行加工作業。
[0070]如圖4所示,內側殼體103在前后方向上由2個部件構成。即,內側殼體103由曲軸殼體103A和筒部103B構成,該筒部103B大致呈筒狀,配置在曲軸殼體103A的前方。由該曲軸殼體103A收裝運動轉換機構120和動力傳動機構150,由該筒部103B收裝沖擊構件140和工具保持架159的后方部分。該曲軸殼體103A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內殼”的實施構成例,該筒部103B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2內殼”的實施構成例。
[0071]如圖5?圖7所示,曲軸殼體103A和筒部103B在其連接面相互抵接的狀態下由4根連接螺栓161連接在一起且能夠拆開,從而構成內側殼體103。4根連接螺栓161顯示在圖3中。具體來講,如圖4所示,曲軸殼體103A的前端部呈圓筒狀。如圖5?圖7所示,在曲軸殼體103A的前端部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在圓周方向上隔開規定間隔的4個帶螺紋孔的凸起部163。另外,螺紋孔朝后方延伸規定長度。另外,與曲軸殼體103A的前端部相對應,筒部103B的后端部呈圓筒狀。在該筒部103B的后端部上,沿圓周方向形成有具有螺栓通孔的4個連接用凸緣部165。另外,在曲軸殼體103A的連接面和筒部103B的連接面相互抵接的狀態下,將帶六角孔的連接螺栓161插入連接用凸緣部165的通孔內之后擰入帶螺紋孔的凸起部163內,從而使曲軸殼體103A和筒部103B連接在一起。另外,在連接螺栓161的頭部161a和連接用凸緣部165的前表面之間配置有墊圈162。該連接螺栓161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連接部件”的實施構成例。
[0072]如圖1和圖2所示,外側殼體101由分別配置在錘鉆100的上下方向上的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IOlB構成,由機身殼體IOlA收裝內側殼體103,由電機殼體IOlB收裝電動機110。機身殼體IOlA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外殼”的實施構成例,電機殼體IOlB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2外殼”的實施構成例。
[0073]在外側殼體101中,機身殼體IOlA與內側殼體103和電機殼體IOlB彈性連接,且能相對于該內側殼體103和該電機殼體IOlB移動。另外,電機殼體IOlB位于內側殼體103中的曲軸殼體103A的下方,在以罩住該曲軸殼體103A的下部的方式而配置的狀態下,被螺釘等固定部件(圖示省略)固定在曲軸殼體103A上。
[0074]如圖4所示,機身殼體IOlA由分別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前側殼體部IOlF和后側殼體部IOlR構成。前側殼體部IOlF作為防塵罩而設置,用于收裝作為內側殼體103的前側部分的筒部103B。后側殼體部IOlR作為防塵罩而設置,用于收裝作為內側殼體103的后側部分的曲軸殼體103A。在前側殼體部IOlF和后側殼體部IOlR的連接面相互抵接的狀態下,從該后側殼體部IOlR向該前側殼體部101F,由多個螺釘106使這兩者連接在一起且能夠拆開。
[0075]在后側殼體部IOlR的后方形成有把手109。如圖1和圖2所示,把手109具有:把握部109A,其沿與錘頭119的長軸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延伸;上部連接區域109B,其從把握部109A的上端部向前方延伸,與后側殼體部連接為一體;下部連接區域109C,其從把握部109A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且以能相對于電機殼體移動的方式與該電機殼體相連接。該把手109形成為從側面看大致呈D形的手柄。S卩,把手109通過上部連接區域109B與后側殼體部IOlR形成一體,且被設定為機身殼體IOlA的一部分。
[0076]機身殼體IOlA通過彈性部件以能相對于內側殼體103沿前后方向移動的方式與該內側殼體103相連接,以防止該機身殼體IOlA振動。具體來講,如圖12所示,上部連接區域109B通過防振用的第I壓縮螺旋彈簧171與曲軸殼體103A的后部彈性連接。另外,下部連接區域109C通過防振用的第2壓縮螺旋彈簧181與電機殼體IOlB彈性連接。另外,如圖1所示,機身殼體IOlA的前側殼體部IOlF通過彈性環189與筒部103B彈性連接。第I壓縮螺旋彈簧171和彈性環189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彈性部件”的實施構成例的一個例子。
[0077]包括把手109的機身殼體IOlA在把手109的上部連接區域109B、下部連接區域109C及前側殼體部IOlF的前端區域的這3個位置上,與內側殼體103和與該內側殼體103固定的電機殼體IOlB彈性連接。從而使機身殼體IOlA構成為如下防振殼體,S卩,該機身殼體IOlA以能相對于內側殼體103和與該內側殼體103固定的電機殼體IOlB沿前后方向(錘頭119的長軸方向)移動的方式與內側殼體103和與該內側殼體103固定的電機殼體IOlB彈性連接。
[0078]下面,參照圖10?12,說明外側殼體101的各彈性連接部的結構。把手109的上部連接區域109B的彈性連接部主要具有左右滑動引導件173和左右第I壓縮螺旋彈簧171。如圖10和圖12所示,滑動引導件173相對于錘頭119的長軸線呈左右對稱而配置。該滑動引導件173由筒狀引導件174和導桿175構成,該筒狀引導件174設置在上部連接區域109B的內側,與之形成一體,且向前方突出成直線,該導桿175由金屬制成,固定在曲軸殼體103A上且向后方突出成直線。導桿175以能滑動的方式被嵌入筒狀引導件174的筒孔內。從而使上部連接區域109B以能相對于曲軸殼體103A沿前后方向移動的方式被支承。
[0079]如圖12所示,第I壓縮螺旋彈簧171相對于錘頭119的長軸線呈左右對稱而配置。在配置第I壓縮螺旋彈簧171時,使其中心軸線方向大致與錘頭119的長軸方向平行。第I壓縮螺旋彈簧171以彈性狀態配置在曲軸殼體103A—側的彈簧接收部171a和設置在上部連接區域109B的內表面側的彈簧接收部171b之間。從而使第I壓縮螺旋彈簧171向后方對把手109施加作用力。另外,曲軸殼體103A —側的彈簧接收部171a設置在固定部件177上,該固定部件177由螺釘178固定在曲軸殼體103A上。
[0080]如圖11和圖12所示,把手109的下部連接區域109C的彈性連接部主要具有左右滑動引導件183和左右第2壓縮螺旋彈簧181。滑動引導件183相對于錘頭119的長軸線呈左右對稱而配置。各滑動引導件183由導桿184、筒狀引導件185、套筒186構成,其中,該導桿184呈圓柱狀,設置在下部連接區域109C的前端側,與之形成一體,且向前方突出成直線,該筒狀引導件185設置在電機殼體IOlB的后端部且向后方突出成直線,該套筒186由金屬制成,呈圓筒狀,且其中被插入導桿184。導桿184和套筒186—起以能滑動的方式被嵌入筒狀引導件185中。從而使下部連接區域109C以能相對于電機殼體IOlB沿前后方向移動的方式被支承。螺釘187在長軸方向上從前方向后方被抒入導桿184中,使其頭部與筒狀引導件185的前端表面相抵接,從而防止導桿184從筒狀引導件185上脫落。
[0081]第2壓縮螺旋彈簧181配置在左右滑動引導件183的外側。在配置第2壓縮螺旋彈簧181時,使其中心軸線方向大致與錘頭119的長軸方向平行,該第2壓縮螺旋彈簧181以彈性狀態配置在下部連接區域109C —側的彈簧接收部181b和電機殼體IOlB —側的彈簧接收部181a之間,向后方對把手109施加彈性作用力。
[0082]下部連接區域109C的彈性連接部的周圍被蛇腹狀部件188罩住,該蛇腹狀部件188由樹脂或橡膠制成,配置在電機殼體IOlB和下部連接區域109C之間,能夠進行彈性變形。從而防止粉塵進入彈性連接部中。
[0083]前側殼體部IOlF的頂端區域上的彈性連接部主要具有彈性環189。彈性環189由橡膠制成,如圖1所示,該彈性環189配置在外側殼體101的前側殼體部IOlF的頂端區域內表面和筒部103B的頂端區域外表面之間。彈性環189使機身殼體IOlA相對于筒部103B在徑向(與錘頭119的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定位,另外,通過該彈性環189在長軸方向和徑向上的彈性變形,容許機身殼體IOlA相對于筒部103B移動。因此,彈性環189能作為定位部件和防振部件發揮作用。
[0084]構成錘鉆100的部件中,滑動的部件根據磨損程度,有必要進行更換。因此,作為典型性的例子就是,在撞栓145的外周配置O型環145a (參照圖4)。
[0085]在具有上述結構的錘鉆100中,外側殼體101的機身殼體IOlA中,包括把手109的后側殼體部IOlR與內側殼體103的曲軸殼體103A和外側殼體101的電機殼體IOlB彈性連接。另外,機身殼體IOlA的前側殼體部IOlF通過彈性環189與內側殼體103的筒部103B彈性連接。因此,在解除由螺釘106使機身殼體IOlA的后側殼體部IOlR和前側殼體部IOlF連接的狀態下,解除由螺栓161使內側殼體103的曲軸殼體103A和筒部103B的連接,從而使錘鉆100中,以后側殼體部101R、曲軸殼體103A及電機殼體IOlB為一組的后側部件和以前側殼體部IOlF和筒部103B為一組的前側部件分離。該分離狀態被表示在圖4中。像這樣的分離有利于提高更換部件時的修理效率。
[0086]因此,這可以使螺栓161從外側殼體101的外側插入。具體來講,如圖5?圖7所示,機身殼體IOlA中、收裝筒部103B的前側殼體部IOlF形成為前細后粗的帶臺階的筒狀。另外,在該前側殼體部IOlF的前方的筒部和后方的筒部之間形成有與錘頭119的長軸方向交叉的臺階表面部191。
[0087]臺階表面部191被設定在筒部103B和曲軸殼體103A的連接面的前方位置上。另夕卜,在該臺階表面部191上設置有通孔193,該通孔193用于供連接筒部103B和曲軸殼體103A的連接螺栓161插入。通孔193朝錘頭119的頂端側開口。即,從前側殼體部IOlF的外部通向內部的圓形的通孔193在前后方向上貫穿臺階表面部191。從而可以通過作為擰緊工具的內六角扳手使帶六角孔的連接螺栓從外側殼體101的外部穿過通孔193,插入到該外側殼體101中。該通孔193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開口部”的實施構成例。
[0088]在使錘頭119與被加工材相抵接后對把手109施加朝向前方的推壓力的狀態下,進行加工作業。因此,如圖7所示,外側殼體101中的機身殼體IOlA在使第I壓縮螺旋彈簧171、第2壓縮螺旋彈簧181及筒部103B的彈性環189發生彈性變形的同時,向前方移動。在機身殼體IOlA的移動作用下,臺階表面部191遠離連接螺栓161的頭部161a,從而在通孔193和頭部161a之間產生間隙。即,因加工作業而產生的粉塵可能會如圖中箭頭所示,穿過間隙進入外側殼體101的內部。尤其是,粉塵會對電動機110和驅動機構造成惡劣影響。另外,在進行使錘頭119向上的向上作業時,由于通孔193朝錘頭119的頂端側開口,因而使粉塵堆積在臺階表面部191,并更加容易地進入機身殼體IOlA內。
[0089]因此,在第I實施方式中,設置防塵罩195,避免粉塵從通孔193進入外側殼體101的內部。防塵罩195配置在臺階表面部191的前方。從而由該防塵罩195從外側罩住通孔193。該防塵罩195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罩部件”的實施構成例。如圖8所示,防塵罩195呈環狀,由合成樹脂制成,以從前方向后方嵌入前側殼體部IOlF的方式安裝在該前側殼體部IOlF上。如圖9所示,在防塵罩195的內表面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多個凹部195a。與該凹部195a相對應,在前側殼體部IOlF的外表面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多個突部195b。通過使突部195b與防塵罩195的凹部195a以彈性狀態相卡合,從而使防塵罩195以能拆下來的方式安裝在規定的安裝位置上。
[0090]這樣,根據第I實施方式,在構成為防振殼體的機身殼體IOlA中,因考慮到錘鉆100的修理效率而形成的通孔193被防塵罩195從外側罩住。另外,由于機身殼體IOlA構成為防振殼體,因而通孔193和連接螺栓之間的間隙大小會發生變化。因此,由防塵罩195能夠防止加工作業時產生的粉塵穿過通孔193和連接螺栓161之間的間隙進入外側殼體101內。從而這不僅能夠提高外側殼體101的防振結構和修理效率,還能夠保護收裝在外側殼體101內的電動機110免受粉塵的影響。
[0091]另外,根據第I實施方式,外側殼體101由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IOlB構成。因此,例如可以使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IOlB形成不同的顏色。另外,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形成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101B。從而提高外側殼體101在設計上的自由度。
[0092]另外,根據第I實施方式,多個通孔193被環狀的單一的防塵罩195罩住。因此,與由多個罩部件分別罩住各通孔193的結構相比,這能夠簡化防塵罩195的結構。
[0093]另外,如圖1所示,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錘鉆100在外側殼體101的上表面區域具有工作模式切換旋鈕147。另外,由金屬罩107罩住工作模式切換旋鈕147的周圍,以保護其免受來自外部的沖擊。當該金屬罩107通過螺釘106連接機身殼體101的后側殼體部IOlR和前側殼體部IOlF時,金屬罩107被后側殼體部IOlR和前側殼體部IOlF從前后方向夾持。
[0094]具體來講,如圖13所示,金屬罩107形成為大致呈圓形的碟狀,在其上部外周緣上具有凸緣部107a。在凸緣部107a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形成有低于凸緣上表面的臺階部107b。該臺階部107b與前側殼體部IOlF和后側殼體部IOlR相卡合。從而使金屬罩107由后側殼體部IOlR和如側殼體部IOlF從如后方向夾持而被保持住。
[0095]工作模式切換旋鈕147具有:操作部147a ;其由操作者操作;軸部147b,其從操作部147a向下方延伸。軸部147b穿過金屬罩107底部的通孔107C被插入內側殼體103的曲軸殼體103A內,以能相對于該曲軸殼體103A轉動的方式被支承。操作部147a配置在金屬罩107內,其上表面向上方不突出于金屬罩107的凸緣部107a。從而使操作部147a的周圍被金屬罩107罩住,保護工作模式切換旋鈕147免受來自外部的沖擊。
[0096]因此,根據第I實施方式,由后側殼體部IOlR和前側殼體部IOlF來夾持安裝金屬罩107,從而能夠簡化金屬罩107的安裝操作。另外,與由合成樹脂制成的結構相比,金屬罩107具有較高的強度,從而能夠防止金屬罩107在與地面等干涉時而受到損壞。
[0097]在第I實施方式中,由單一的防塵罩195罩住多個通孔193,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由各防塵罩195分別罩住各通孔193。另外,在第I實施方式中,說明了作為由防塵罩195罩住的開口部,即朝錘頭119的頂端側開口的通孔193,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像在金屬罩107上形成的通孔107c那樣,朝與錘頭119的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開口。另外,防塵罩195可以由橡膠以外的材料構成。
[0098](第2實施方式)
[0099]下面,參照圖14?圖22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對于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用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表不,并省略對其的說明。第2實施方式在解決了第I實施方式的問題的基礎上,對在相互抵接的狀態下相對移動的各殼體的滑動面進行改進。
[0100]如圖14所示,機身殼體IOlA具有下部區域部102。另外,電機殼體IOlB由主殼體部IOlM和上部區域部104構成。另外,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IOlB以下部區域部102的下端表面和上部區域部104的上端表面相互抵接滑動的方式而配置。機身殼體IOlA的下部區域部102和電機殼體IOlB的上部區域部104形成為與電動機110的輸出軸垂直相交的截面(俯視看)呈前后方向上較長的大致四邊形。因此,在機身殼體IOlA上形成有被下部區域部102包圍的開口部。另外,在電機殼體IOlB上形成有被上部區域部104包圍的開口部。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IOlB分別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殼體”和“第2殼體”的實施構成例。機身殼體IOlA的下部區域部102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抵接區域”的實施構成例,電機殼體IOlB的上部區域部104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2抵接區域”的實施構成例。另外,上部區域部104和主殼體部IOlM分別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部件”和“第2部件”的實施構成例。
[0101]如圖16和圖17所示,上部區域部104由形成有切縫104a、俯視看呈前后方向上較長的大致四邊形的環狀部件構成。即,上部區域部104在環狀部件的圓周方向上的一處具有切割部分。該切縫104a在錘鉆100的后方,與錘頭109相對形成。如圖18和圖19所示,上部區域部104能夠通過彈性變形使形成有切縫104a的一側在與前后方向相交的左右方向上向外側擴展。在切縫104a的左右方向上的外側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大致呈圓柱狀的卡合突起104b。
[0102]因此,如圖18和圖19所示,在擴展上部區域部104的狀態下,使該上部區域部104從錘鉆100的前方向后方以水平狀態移動,將其嵌入電機殼體IOlB的主殼體部IOlM的上端外周部,然后,在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將該上部區域部104安裝在主殼體部IOlM的上端外周部上。此時,卡合突起104b以彈性狀態與主殼體部IOlM上形成的卡合凹部(圖示省略)相卡合。即,上部區域部104以能拆下來的方式安裝在主殼體部IOlM上。
[0103]如圖16和圖17所示,上部區域部104的大致呈四邊形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為平面狀。因而使上部區域104的上表面與機身殼體IOlA的下部區域部102的下表面相接觸。即,如圖14所示,在機身殼體IOlA的下部區域部102和上部區域部104的滑動區域(相對區域)105上配置有各自的沿圓周方向延伸的滑動面。具體來講,如圖14所示,機身殼體IOlA的下部區域102具有:左右滑動面105a,其沿錘頭119的長軸方向延伸;前后滑動面105b,其沿與錘頭119的長軸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延伸。上部區域部104具有:左右的滑動面105c,其沿錘頭119的長軸方向延伸;前后滑動面105d,其沿與錘頭119的長軸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延伸。下部區域部102的左右滑動面105a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延伸面”的實施構成例,前后滑動面105b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2延伸面”的實施構成例,左右滑動面105c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3延伸面”的實施構成例,前后滑動面105d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4延伸面”的實施構成例。
[0104]如圖14所示,在將上部區域部104安裝在主殼體部IOlM的上端外周部上的狀態下,在主殼體部IOlM和上部區域部104的相對區域108的后方部分上形成有向后方朝下傾斜的斜面區域108a。即,通過使主殼體部IOlM上形成的傾斜面和上部區域部104上形成的斜面相互抵接,從而限制上部區域部104相對于主殼體部IOlM向前方移動。
[0105]如圖20?22所示,外側殼體101的各彈性連接部的結構與第I實施方式所示結構相同。因此,導桿175和把手109的筒狀引導件174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引導部件”和“第2引導部件”的實施構成例。另外,套筒186和電機殼體IOlB的筒狀引導件185分別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3引導部件”和“第4引導部件”的實施構成例。
[0106]在第2實施方式中,外側殼體101中,構成為防振殼體的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IOlB的主殼體部IOlM均由聚酰胺樹脂形成。另外,上部區域部104由與聚酰胺樹脂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由聚碳酸酯樹脂、聚縮醛樹脂、鐵、鎂、鋁、不銹鋼中的任意一種材料形成。另外,優選上部區域部104由熔點高于聚酰胺樹脂的熔點的材料形成。另外,把手109與機身殼體IOlA相同,由聚酰胺樹脂形成。
[0107]在錘鉆100中,加工作業時,錘頭119會產生沿長軸方向的沖擊性的周期振動。在該振動的作用下,在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IOlB的滑動區域(相對區域)105上,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IOlB在相抵接的狀態下沿前后方向移動,且在滑動面上產生摩擦熱。在第2實施方式中,由聚酰胺樹脂形成作為相互滑動的一個部件的機身殼體101A,由與聚酰胺樹脂不同的材料形成作為相互滑動的另一部件的上部區域部104。從而防止因伴隨著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IOlB的滑動面的滑動產生的摩擦熱而使兩者熔化連接。
[0108]另外,在第2實施方式中,機身主體IOlA和上部區域部104的滑動面基本沿機身殼體IOlA的圓周方向在整個機身殼體IOlA上形成。因此,可以增大滑動面的面積,使機身主體IOlA相對于上部區域部104的滑動保持穩定。另外,能夠降低機身主體IOlA和上部區域部104的滑動面的磨損。
[0109]另外,根據第2實施方式,在利用上部區域部104的彈性變形,使切縫104a—側向外側擴展的狀態下,將該上部區域部104安裝在主殼體部IOlM的外表面上。因此,可以根據需要簡單地將已磨損的上部區域部104更換成新的上部區域部104。
[0110]另外,根據第2實施方式,在把手109的上部連接區域109B的彈性連接部上,由聚酰胺樹脂形成把手109的筒狀引導件174,由金屬形成曲軸殼體103A的導桿175。S卩,由于筒狀引導件174和導桿175由不同種類的材料形成,所以,即使在筒狀引導件174和導桿175的滑動面上產生摩擦熱,也能防止因該摩擦熱導致的滑動面的熔化連接。
[0111]另外,根據第2實施方式,在把手109的下部連接區域109C的彈性連接部上,由聚酰胺樹脂形成把手109的筒狀引導件185,由金屬形成固定在把手109 —側的套筒186。即,由于筒狀引導件185和套筒186由不同種類的材料形成,所以,即使在筒狀引導件185和套筒186的滑動面上產生摩擦熱,也能防止因該摩擦熱導致的滑動面的熔化連接。[0112]在第2實施方式中,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IOlB的主殼體部IOlM由聚酰胺樹脂形成,上部區域部104由聚碳酸酯樹脂、聚縮醛樹脂、鐵、鎂、鋁或者不銹鋼中的任意一種材料形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103的主殼體部IOlM可以由聚碳酸酯樹脂、聚縮醛樹脂、鐵、鎂、鋁或者不銹鋼中的任意一種材料形成,上部區域部104可以由聚酰胺樹脂形成。S卩,機身殼體IOlA和上部區域部104由上述列舉的各種材料中的不同的材料形成即可。
[0113]另外,在第2實施方式中,電機殼體IOlB由主殼體部IOlM和上部區域部104構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電機殼體IOlB可以由單個部件構成。在這種情況下,由聚酰胺樹脂形成機身殼體IOlA和電機殼體IOlB中的一個,由聚碳酸酯樹脂、聚縮醛樹脂、鐵、鎂、鋁或者不銹鋼中的任意一種材料形成另一個。另外,在第2實施方式中,上部區域部104具有切縫,但是,上部區域部104可以形成為不具有切縫的環狀部件。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能防止機身殼體IOlA和上部區域部104的滑動面上出現熔化連接。
[0114]在第I和第2實施方式中,外側殼體101中,機身殼體IOlA與內側殼體IOlB彈性連接,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外側殼體101可以不構成為防振殼體。在這種情況下,優選把手109構成為與外側殼體101彈性連接的防振殼體。
[0115]另外,在第I和第2實施方式中,使用錘鉆100作為沖擊工具的一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也可以適用于使錘頭119只沿長軸方向作沖擊動作的錘部件。
[0116]鑒于上述方案的主旨精神,本發明所涉及的沖擊工具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各方式既可以單獨使用,又可以與權利要求中的方案組合使用。
[0117](方式I)
[0118]一種沖擊工具使其工具頭至少沿著長軸方向作直線動作,以對被加工材進行錘擊作業,
[0119]該沖擊工具具有:
[0120]驅動機構,其用于驅動所述工具頭;
[0121]電機,其用于驅動所述驅動機構;
[0122]殼體,其用于形成沖擊工具的外部輪廓,
[0123]所述殼體具有第I殼體和第2殼體,
[0124]由所述第I殼體收裝所述驅動機構,由所述第2殼體收裝所述電機,
[0125]所述第I殼體具有能與所述第2殼體相抵接的第I抵接區域,
[0126]所述第2殼體具有能與所述第I殼體相抵接的第2抵接區域,
[0127]所述第I抵接區域和所述第2抵接區域能相互滑動,
[0128]所述第I抵接區域和所述第2抵接區域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0129](方式2)
[0130]在方式I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31]所述第2殼體由形成所述第2抵接區域的第I部件和收裝所述電機的第2部件構成。
[0132](方式3)
[0133]在方式2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34]所述第I部件形成為具有切縫的環狀部件。[0135](方式4)
[0136]在方式I?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37]所述沖擊工具具有收裝所述驅動機構的內殼,
[0138]所述第I殼體以收裝所述內殼的方式而構成,
[0139]所述沖擊工具具有配置在所述第I殼體和所述內殼之間的彈性部件,
[0140]所述第I殼體通過所述彈性部件以能相對于所述內殼移動的方式與所述內殼相連接。
[0141](方式5)
[0142]在方式4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43]所述內殼具有第I引導部件,
[0144]所述第I殼體具有能相對于所述第I引導部件滑動的第2引導部件,
[0145]所述第I引導部件和所述第2引導部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0146](方式6)
[0147]在方式I?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48]所述第I抵接區域具有:
[0149]第I延伸面,其沿所述工具頭的長軸方向延伸;
[0150]第2延伸面,其沿與所述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0151]所述第2抵接區域具有:
[0152]第3延伸面,其沿所述工具頭的長軸方向延伸;
[0153]第4延伸面,其沿與所述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0154]配置所述第I殼體和所述第2殼體,使所述第I延伸面和所述第3延伸面滑動,以及使所述第2延伸面和所述第4延伸面滑動。
[0155](方式7)
[0156]在方式I?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57]所述第I殼體具有第3引導部件,
[0158]所述第2殼體具有能相對于所述第3引導部件滑動的第4引導部件,
[0159]所述第3引導部件和所述第4引導部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0160](方式8)
[0161]在方式I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62]所述第2殼體由從聚碳酸酯樹脂、聚縮醛樹脂、鐵、鎂、鋁及不銹鋼的集合中選出的材料形成。
[0163](方式9)
[0164]在方式8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65]所述第I殼體由聚酰胺樹脂形成。
[0166](方式10)
[0167]在方式2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68]所述第I部件由從聚碳酸酯樹脂、聚縮醛樹脂、鐵、鎂、鋁及不銹鋼的集合中選出的材料形成。
[0169](方式11)[0170]在方式10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71]所述第2部件由聚酰胺樹脂形成。
[0172](方式12)
[0173]在方式I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74]所述第I殼體通過彈性部件與所述第2殼體彈性連接。
[0175](方式13)
[0176]在方式4所述的沖擊工具中,
[0177]所述內殼以不能與所述第2殼體相對移動的方式與之相連接。
[0178](實施方式的各構成要素和本發明的構成要素的對應關系)
[0179]本實施方式中的各構成要素與本發明中的構成要素的關系如下。本實施方式中的各構成要素只不過是所對應的發明特定事項的一個實施構成例,本發明的各構成要素并不局限于此。
[0180]錘頭119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工具頭”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81]運動轉換機構120和沖擊構件140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驅動機構”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82]運動轉換機構120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運動轉換機構部”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83]沖擊構件140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沖擊機構部”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84]電動機110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電機”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85]外側殼體101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外殼”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86]機身殼體IOlA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外殼”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87]電機殼體IOlB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2外殼”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88]內側殼體103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內殼”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89]曲軸殼體103A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內殼”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90]筒部103B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2內殼”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91]通孔193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開口部”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92]防塵罩195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罩部件”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93]第I壓縮螺旋彈簧171和彈性環189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彈性部件”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94]把手109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把手部”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95]連接螺栓161對應于本發明中的“連接部件”。
[0196]外側殼體101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殼體”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97]機身殼體IOlA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殼體”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98]電機殼體IOlB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2殼體”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199]下部區域部102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抵接區域”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200]上部區域部104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2抵接區域”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201]電機殼體IOlB的上部區域部104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部件”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202]電機殼體IOlB的主殼體部IOlM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2部件”的結構的一個例子。[0203]下部區域部102的滑動面105a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延伸面”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204]下部區域部102的滑動面105b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2延伸面”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205]上部區域部104的滑動面105c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3延伸面”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206]上部區域部104的滑動面105d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4延伸面”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207]導桿175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I引導部件”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208]把手109的筒狀引導件174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2引導部件”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209]套筒186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3引導部件”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0210]電機殼體IOlB的筒狀引導件185為對應于本發明中的“第4引導部件”的結構的
一個例子。
【權利要求】
1.一種沖擊工具,其使工具頭至少沿著長軸方向作直線動作,以對被加工材進行錘擊作業,其特征在于,具有: 驅動機構,其用于驅動所述工具頭; 電機,其用于驅動所述驅動機構; 內殼,其用于收裝所述驅動機構; 外殼,其用于收裝所述內殼和所述電機; 罩部件,其用于罩住從所述外殼的外部通向內部的開口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 殼具有第1外殼和形成為與所述第I外殼不同的部件的第2外殼, 由所述第1外殼收裝所述內殼, 由所述第2外殼收裝所述電機。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沖擊工具具有彈性部件, 所述彈性部件配置在所述第1外殼和所述內殼之間, 所述第1外殼通過所述彈性部件以能相對于所述內殼移動的方式與所述內殼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外殼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供操作者握住的把手部。
5.根據權利要求2~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開口部由形成在所述第1外殼上的通孔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機構具有: 運動轉換機構部,其用于將所述電機的轉動動力轉換成直線運動力; 沖擊機構部,其被所述運動轉換機構部驅動,對所述工具頭進行撞擊, 所述內殼具有: 第1內殼; 第2內殼,其形成為與所述第1內殼不同的部件; 連接部件,其用于連接所述第1內殼和所述第2內殼, 由所述第1內殼收裝所述運動轉換機構部, 由所述第2內殼收裝所述沖擊機構部, 所述開口部形成為能供所述連接部件從所述外殼的外部插入的通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開口部朝所述工具頭的頂端側開口, 所述罩部件安裝在所述外殼的外側,用以罩住所述開口部的所述工具頭的頂端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開口部由圍繞在所述工具頭的長軸方向上的圓周方向配置的多個開口構成, 所述罩部件由罩住所有所述開口的單個部件構成。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殼具有第1殼體和第2殼體, 由所述第I殼體收裝所述驅動機構,由所述第2殼體收裝所述電機,所述第I殼體具有能與所述第2殼體相抵接的第I抵接區域, 所述第2殼體具有能與所述第I殼體相抵接的第2抵接區域, 所述第I抵接區域和所述第2抵接區域能相互滑動, 所述第I抵接區域和所述第2抵接區域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10.一種沖擊工具,其使工具頭至少沿著長軸方向作直線動作,以對被加工材進行錘擊作業,其特征在于,具有: 驅動機構,其用于驅動所述工具頭; 電機,其用于驅動所述驅動機構; 殼體,其用于形成沖擊工具的外部輪廓, 所述殼體具有第I殼體和第2殼體, 由所述第I殼體收裝所述驅動機構,由所述第2殼體收裝所述電機, 所述第I殼體具有能與所述第2殼體相抵接的第I抵接區域, 所述第2殼體具有能與所述第I殼體相抵接的第2抵接區域, 所述第I抵接區域和所述第2抵接區域能相互滑動, 所述第I抵接區域和所述第2抵接區域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殼體由形成所述第2抵接區域的第I部件和收裝所述電機的第2部件構成。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部件形成為具有切縫的環狀部件。
13.根據權利要求9~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沖擊工具具有收裝所述驅動機構的內殼, 由所述第I殼體收裝所述內殼, 所述沖擊工具具有彈性部件, 所述彈性部件配置在所述第I殼體和所述內殼之間, 所述第I殼體通過所述彈性部件以能相對于所述內殼移動的方式與所述內殼相連接。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殼具有第I引導部件, 所述第I殼體具有能相對于所述第I引導部件滑動的第2引導部件, 所述第I引導部件和所述第2引導部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15.根據權利要求9~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抵接區域具有:第I延伸面,其沿所述工具頭的長軸方向延伸;第2延伸面,其沿與所述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2抵接區域具有:第3延伸面,其沿所述工具頭的長軸方向延伸;第4延伸面,其沿與所述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配置所述第I殼體和所述第2殼體,使所述第I延伸面和所述第3延伸面滑動,以及使所述第2延伸面和所述第4延伸面滑動。
16.根據權利要求9~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殼體具有第3引導部件, 所述第2殼體具有能相對于所述第3引導部件滑動的第4引導部件,所述第3引導部件和所 述第4引導部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文檔編號】B25F5/02GK103894991SQ201310723930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5日
【發明者】垣內保廣, 竹內一, 古澤正規, 多田祥朗 申請人:株式會社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