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套筒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扳手,特別涉及一種套筒扳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可調節扳手一般 具有一個蝸輪蝸桿機構,用來控制活動鉗口的運動以達到不同的開口度。或者為了使鉗口的靠近更簡便,使用電動化的可調節扳手,這種扳手通過電池驅動來調節鉗口的張開和閉合,節省了調節的時間,但是電池沒電時就無法使用。且該些扳手無法在工作空間較窄的工作場合應用。故現有技術的扳手雖然可以調節鉗口間距,但其存在結構復雜,且在工作空間較窄的工作場所,其無法發揮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套筒扳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可調節扳手存在結構復雜且在工作空間較窄的工作場所,其無法發揮作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套筒扳手,包括扳手主體、位于扳手主體頭部并突出扳手主體設置的鉗口組件、與鉗口組件連接并用于調節鉗口組件開口距離的控制機構。較佳地,所述鉗口組件的兩端頭或一端頭呈圓臺狀。較佳地,所述鉗口組件包括第一鉗體、第二鉗體;所述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相對設直并彈性連接。較佳地,所述控制機構包括轉動件;所述轉動件對應鉗口組件設置有一上下貫通的空腔;所述第一鉗體、第二鉗體可在空腔中徑向滑動。較佳地,所述扳手主體包括上扳手體、下扳手體、導軌圈;所述導軌圈設置于上扳手體和下扳手體之間;所述導軌圈側面開有一弧形的通孔。較佳地,所述控制機構還包括分別設置于上扳手體和下扳手體內壁的一對漸開的弧形面、固定在導軌圈弧形通孔內的導桿、套設于導桿上的第一彈性體、擋住第一彈性體一端并固定在轉動件上的推鈕件。較佳地,所述推鈕件包括相互連接的推鈕座和推鈕;所述推鈕穿套在導桿上并擋住第一彈性體的一端;所述推鈕座穿過導軌圈弧形通孔并固定在其中一個轉動半圓側面。較佳地,所述第一鉗體、第二鉗體的外側分別對應設置有第一導軌塊、第二導軌塊;所述第一導軌塊、第二導軌塊的上下端面均設置有與上扳手體、下扳手體的弧形面適配的凸臺,該述凸臺可沿上述弧面滑動。較佳地,所述轉動件由兩個轉動半圓圍成;且每一轉動半圓套設在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同側的第一導軌塊和第二導軌塊上;所述第一導軌塊、第二導軌塊可分別帶動第一鉗體、第二鉗體在轉動件的空腔中徑向滑動。較佳地,所述第一鉗體包括第一上鉗口、第一下鉗口 ;所述第二鉗體包括第二上鉗口、第二下鉗口 ;第一導軌塊設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導軌塊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上鉗口、第一下鉗口分置第一導軌塊的上、下方并通過第一通孔螺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鉗口、第二下鉗口分置第二導軌塊的上、下方并通過第二通孔螺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導軌塊與第二導軌塊通過兩個分別設置于二者對應面左右兩側的第二彈性體進行彈性連接;且第一導軌塊和第二導軌塊上均設置有容置上述第二彈性體的容置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以下優點第一,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調節鉗口間距且調節速度快,可快速夾緊釋放,并具有棘輪功能。第二,本實用新型的鉗口組件突出扳手主體設置,其可伸入操作空間狹窄的工作·場所。第三,本實用新型的鉗口組件的端頭呈平臺狀,其較細的端部更適于在狹窄的空間工作。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套筒扳手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鉗口組件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導軌塊和第二導軌塊的凸臺與上扳手體內壁的弧面裝配的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導軌塊和第二導軌塊與轉動件的某個轉動半圓的裝配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套筒扳手的鉗口閉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套筒扳手的鉗口部分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套筒扳手的鉗口完全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套筒扳手,包括扳手主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扳手主體頭部并突出扳手主體設置的鉗口組件、與鉗口組件連接并用于調節鉗口組件開口距離的控制機構。下方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如圖I至圖4,一種套筒扳手,包括扳手主體、位于扳手主體頭部并突出扳手主體設置的鉗口組件、與鉗口組件連接并用于調節鉗口組件開口距離的控制機構。扳手主體包括上扳手體11、下扳手體12、導軌圈13 ;導軌圈13設置于上扳手體11和下扳手體12之間;導軌圈13側面開有一弧形的通孔131。上扳手體11和下扳手體12的尾端通過套蓋14進行固定。上扳手體和下扳手體均包括扳手主體的頭部的一部分和手柄部的一部分。本實施例中,鉗口組件的兩端頭呈圓臺狀。具體實施時,也可僅一端頭呈圓臺狀或者鉗口組件的兩端頭或一端頭呈別的容易伸進狹窄空間的形狀,本實用新型不對其作出限
定。 鉗口組件包括第一鉗體、第二鉗體;所述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相對設置并彈性連接;所述第一鉗體、第二鉗體的外側分別對應設置有第一導軌塊211、第二導軌塊212。本實施例中,第一鉗體包括第一上鉗口 221、第一下鉗口 222 ;第二鉗體包括第二上鉗口 231、第二下鉗口 232。第一導軌塊211設置有第一通孔201 ;第二導軌塊212設置有第二通孔202。第一上鉗口 221、第一下鉗口 222分置第一導軌塊211的上、下方并通過第一通孔.201螺接在一起。第二上鉗口 231、第二下鉗口 232分置第二導軌塊212的上、下方并通過第二通孔.202螺接在一起。本實施例中,第一上鉗口 221和第一下鉗口 222的對應面設置有梯形的連接用凸臺,該述凸臺分別由上、下伸入與二者適配的第一通孔201內,通過螺釘固定起來,組成第一鉗體。第二鉗體的組裝方式與其相同,這里不再贅述。第一導軌塊211與第二導軌塊212通過兩個分別設置于二者對應面左右兩側的第二彈性體241、242進行彈性連接;且第一導軌塊211和第二導軌塊212上均設置有容置上述第二彈性體的容置槽。本實施例中,控制機構包括轉動件31,由兩個轉動半圓315和316圍成;且每一轉動半圓套設在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同側的第一導軌塊和第二導軌塊上;分別設置于上扳手體11和下扳手體12內壁的一對漸開的弧形面111、121 ;固定在導軌圈弧形通孔131內的導桿312、套設于導桿上的第一彈性體313、固定在其中一個轉動半圓側面的推鈕件。其中,轉動件31對應兩個導軌塊設置有一上下貫通的空腔311 ;第一導軌塊211帶動第一鉗體在空腔311中徑向滑動。第二導軌塊212可帶動第二鉗體在空腔311中徑向滑動。空腔311呈長方形狀,且長方形的端部為向外凸的圓弧形。其中,推鈕件包括相互連接的推鈕座341和推鈕342 ;推鈕342穿套在導桿312上并擋住第一彈性體313的一端;推鈕座341穿過導軌圈弧形通孔131并固定在其中一個轉動半圓側面。所述第一導軌塊、第二導軌塊的上下端面均設置有與上扳手體、下扳手體的弧形面111,121適配的凸臺261、262、263、264,該述凸臺可沿上述弧面111,121滑動。弧面111、121有兩個對應尖端用于卡置凸臺261、262、263、264,該四個凸起也設置有與該尖端對應的形狀。且該尖端對應著鉗口組件的鉗口打開到最大位置時的狀態。本實施例中,鉗口組件的上下端口為六角形,針對六角形螺釘。這里僅為舉例,其也可以為其他形狀的螺釘,本實用新型不對其作出限定。
以下結合附圖5、6、7說明本實施例一種套筒扳手的工作原理。如圖5,本實施例的扳手在自然狀態下鉗口處于閉合狀態,第一導軌塊、第二導軌塊的上下端面設置的凸臺261、262、263、264被上扳手體、下扳手體的弧形面111、121夾緊;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形成的鉗口 500呈最小面積。[0053]如圖6,當用手向扳手主體的后部扳動推鈕342,推鈕342壓縮彈性元件313沿導軌圈弧形通孔131運動,推鈕座341同時帶動轉動件31轉動,設置于轉動件31的空腔311中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開始轉動。而第一導軌塊、第二導軌塊的上下端面設置的凸臺261、262、263、264脫離弧形面111、121的束縛,并開始沿著弧形面111、121開始滑動。同時,由于第二彈性元件241、242的作用,第一導軌塊211帶動第一鉗體在空腔311中徑向滑動。第二導軌塊212可帶動第二鉗體在空腔311中徑向滑動。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之間的間距變大,鉗口 500打開。如圖7所示,繼續向扳手主體的后部扳動推鈕342,推鈕342壓縮彈性元件313沿導軌圈弧形通孔131運動,推鈕座341同時帶動轉動件31繼續轉動,設置于轉動件31的空腔311中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也繼續轉動。第一導軌塊、第二導軌塊的上下端面設置的凸臺261、262、263、264沿弧形面111、121滑動,并到達弧面111、121的尖端位置;此時第一導軌塊、第二導軌塊無法再沿弧形面111、121滑動,此時,鉗口 500完全打開。此時,將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套設在工件上,松開推鈕342,在作為復位彈簧的第一彈性元件313的回復力作用下,工件被夾緊,即可以擰緊或擰松工件。當順時針轉動扳手為擰緊或擰松工件時,逆時針轉動扳手,工件不動,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具有單向棘輪的功倉泛。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以下優點第一,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調節鉗口間距且調節速度快,可快速夾緊釋放,并具有棘輪功能。第二,本實用新型的鉗口組件突出扳手主體設置,其可伸入操作空間狹窄的工作場所。第三,本實用新型的鉗口組件的端頭呈平臺狀,其較細的端部更適于在狹窄的空間工作。本發明優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發明。優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也不限制該發明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顯然,根據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利用本發明。本發明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套筒扳手,包括扳手主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扳手主體頭部并突出扳手主體設置的鉗口組件、與鉗口組件連接并用于調節鉗口組件開口距離的控制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鉗口組件的兩端頭或一端頭呈圓臺狀。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鉗口組件包括第一鉗體、第二鉗體;所述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相對設置并彈性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機構包括轉動件;所述轉動件對應鉗口組件設置有一上下貫通的空腔;所述第一鉗體、第二鉗體可在空腔中徑向滑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主體包括上扳手體、下扳手體、導軌圈;所述導軌圈設置于上扳手體和下扳手體之間;所述導軌圈側面開有一弧形的通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機構還包括分別設置于上扳手體和下扳手體內壁的一對漸開的弧形面、固定在導軌圈弧形通孔內的導桿、套設于導桿上的第一彈性體、擋住第一彈性體一端并固定在轉動件上的推鈕件。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鈕件包括相互連接的推鈕座和推鈕;所述推鈕穿套在導桿上并擋住第一彈性體的一端;所述推鈕座穿過導軌圈弧形通孔并固定在其中一個轉動半圓側面。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鉗體、第二鉗體的外側分別對應設置有第一導軌塊、第二導軌塊; 所述第一導軌塊、第二導軌塊的上下端面均設置有與上扳手體、下扳手體的弧形面適配的凸臺,該述凸臺可沿上述弧面滑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轉動件由兩個轉動半圓圍成;且每一轉動半圓套設在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同側的第一導軌塊和第二導軌塊上;所述第一導軌塊、第二導軌塊可分別帶動第一鉗體、第二鉗體在轉動件的空腔中徑向滑動。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鉗體包括第一上鉗口、第一下鉗口 ;所述第二鉗體包括第二上鉗口、第二下鉗口 ;第一導軌塊設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導軌塊設置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上鉗口、第一下鉗口分置第一導軌塊的上、下方并通過第一通孔螺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鉗口、第二下鉗口分置第二導軌塊的上、下方并通過第二通孔螺接在一起; 且所述第一導軌塊與第二導軌塊通過兩個分別設置于二者對應面左右兩側的第二彈性體進行彈性連接;且第一導軌塊和第二導軌塊上均設置有容置上述第二彈性體的容置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套筒扳手,包括扳手主體、位于扳手主體頭部并突出扳手主體設置的鉗口組件、與鉗口組件連接并用于調節鉗口組件開口距離的控制機構。所述鉗口組件的兩端頭或一端頭呈圓臺狀。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可調節扳手存在結構復雜且在工作空間較窄的工作場所,其無法發揮作用的技術問題。
文檔編號B25B13/12GK202684800SQ20122026300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6日
發明者胡瑞·達賓陽 申請人:上海昆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