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擠壓配件的擠壓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將擠壓配件擠壓在管上的擠壓工具,其中,擠壓配件具有一個其中置入0型密封圈的環形隆凸,管終止于擠壓配件內部并在隆凸內部實施第一次擠壓,此外在擠壓配件的管插入側,與隆凸間隔一定距離地,實施另一次擠壓,該次擠壓導致擠壓配件和管形成同向延伸的阻止拔出的圓錐度。
背景技術:
所述類型的方法是已知的。管與擠壓配件所需要的擠壓密封性通過在隆凸區內的第一次擠壓達到,此時,置入隆凸中的0型密封圈,通過在隆凸區內借助擠壓工具加載,使·密封圈變形并壓靠在管的相關的被密封圈覆蓋的外壁面上。密封圈的變形伴隨著不僅擠壓配件而且通常管圍繞密封圈的區域同時變形。完全可以與第一次擠壓同時實施的第二次擠壓,導致擠壓配件與管成坡口形(Auftulpung),造成擠壓配件與管的組合結構逆拉脫方向的圓錐度,從而在擠壓過程后達到阻止拔出。由W098/57086A1已知一種按此類型的方法制成的管擠壓連接。在此連接中,通過在隆凸區,具體沿軸向觀察在隆凸兩側的第一次擠壓,使密封圈變形從而相應地提高密封性并與此同時達到阻止拔出。例如由W098/57086A1已知一些所述類型用于建立管擠壓連接的擠壓工具。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本發明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對上述類型的擠壓工具尤其在簡化擠壓過程的操作方面作進一步改進。此外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將擠壓配件擠壓在管上的擠壓工具,其中,擠壓工具具有至少兩個壓鉗和一個與設計在配件上的隆凸相適配的用于形成隆凸擠壓段的第一擠壓幾何結構,以及一個與之具有軸向間距的用于形成圓錐擠壓段的第二擠壓幾何結構,該第二擠壓幾何結構用于防止由配件和管構成的擠壓組合被拔出,以及,第二擠壓幾何結構就由配件和管構成的擠壓組合而言設計在隆凸的管插入側。為了使所述類型的擠壓工具,在要制造的擠壓連接具有規定的工作可靠性的同時,還尤其在操作技術方面加以改進,而建議,為隆凸配設的第一擠壓幾何結構至少沿一個方向為隆凸留出空間,用于隆凸的軸向擴展。相應地,在擠壓過程中達到隆凸以這樣的方式變形,即,使隆凸在徑向尺寸減小的情況下沿軸向擴展,此外這也使在隆凸內側安裝的0型密封圈相應地變形,在擠壓過程結束后,密封圈仍能通過相應地已沿軸向增大的支承面緊密地壓靠在管外壁上。在這里隆凸的變形通過從外部借助工具上相應的幾何結構直接徑向加載實現。所述幾何結構可成形為,使隆凸的擴展就隆凸的橫截面而言在隆凸頂點區的兩側進行,此外例如在兩側均勻擴展。按一種優選的設計,將所述擠壓幾何結構設計為,使軸向擴展至少主要只沿一個方向進行,此外優選地朝擠壓配件的管插入側那一端的方向擴展。在隆凸區內的擠壓以及隨之而來的給內置的密封圈加載到處于密封狀態,基于所建議的擠壓幾何結構,在擠壓過程結束后可從外部通過已改變的隆凸外形看出。相應地達到目視檢查按規定實施的擠壓過程,尤其在密封區中按規定的擠壓。按一項擴展設計,在擠壓幾何結構中布設徑向預緊的擠壓段,它在擠壓過程中達到預緊力時徑向避讓,配合到其余擠壓幾何結構中,該擠壓段尤其為了在安置擠壓工具時起定心的作用可設計為銷釘狀。為了使配件在擠壓時不被所述擠壓段損壞,擠壓段在克服預緊力后沿徑向向外潛入,據此,擠壓段面朝配件的端區完全仍可以在擠壓時主動和/或被動作用。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將擠壓配件擠壓在管上的擠壓工具,其中,擠壓工具有至少兩個壓鉗以及一個擠壓幾何結構,例如用于形成隆凸擠壓段。為了在操作技術方面進一步改進這種擠壓工具而規定,在所述擠壓幾何結構內布設徑向預緊的擠壓段,它在擠壓過程中達到預緊力時徑向避讓,以與其余擠壓幾何結構相適配。這一擠壓段在與配件共同作用區可以設計為銷釘狀,例如彈簧加載的卡規的形式;與之不同,也可以按量規的類型圓弧狀地沿配件周向延伸。在這里重要的是,所述擠壓段定位在擠壓鉗口內,也就是定位在擠壓過程中直接作用在配件上的那個區域內。這種預緊的擠壓段尤其在將擠壓工具安裝在要擠壓的配件上時起定心輔助作用。為了在擠壓時使之不被損壞,此預緊的擠壓段在擠壓過程中達到或超過預緊力時避讓,配合到其余的擠壓幾何結構中。只是在終端位置,此尤其向徑向的內部預緊并相應地向徑向的外部避讓的擠壓段,才必要時擠壓地作用在配件上,它或作為擠壓幾何結構主動的組成部分,或作為被動元件,例如用于構成沿軸向作用的支承脊背。作用在擠壓段上的預緊力例如通過彈簧施加,此外例如通過圓柱壓力彈簧施加。與此相關,也可以考慮其他彈性元件。還規定,預緊的擠壓段在徑向避讓前,尤其在與此擠壓段的直接接觸區,不導致配件的塑性變形。預緊力(彈簧力)的大小相應地選擇為,借助預緊力保證將擠壓段向徑向的內部壓出到對擠壓沒有影響的位置。此外預緊力小于擠壓力,從而基于配件的相鄰區被擠壓和隨之發生的塑性變形,可以使擠壓段向徑向的外部避讓。下面既針對權利要求I也針對權利要求3的技術主題說明其他權利要求的技術主題,但它們的獨立表述也可以是有意義的。例如本發明技術主題的一項擴展設計規定,第一擠壓幾何結構至少沿一個方向為隆凸留出空間,用于隆凸的整平,這通過尤其沿徑向影響隆凸達到,其中在隆凸的橫截面內觀察,與置入的密封圈橫截面直徑相適配地確定的隆凸半徑尤其在頂點區內增大,直至一個相當于原始半徑尺寸多倍的半徑尺寸,從而最后甚至可在隆凸的頂點區內形成外側表面平坦的圓柱面。這尤其通過將第一擠壓幾何結構設計為圓柱段達到。沿軸向觀察,所述圓柱段在長度上設計為,提供用于隆凸軸向擴展的空間。在隆凸的背對擠壓配件的管插入側那一端的端部,在擠壓工具上設計一個量規段。這一量規段首先用于擠壓工具相對于管縱軸線的穩定化,基于此也防止在擠壓過程中擠壓配件沿軸向相對移動。按有利的方式,將第一擠壓幾何結構設計為,使量規段阻止隆凸在隆凸的背對擠壓配件的管插入側端的那一側軸向擴展。相應地,量規段在擠壓過程中為第一擠壓幾何結構提供后方支承(相對支架),從而可以使被第一擠壓幾何結構從徑向外部加載的隆凸僅沿一個方向,亦即朝擠壓配件的管插入側端部的方向軸向擴展。此外量規段設計為,它僅僅用于擠壓工具相對于擠壓配件的穩定化或導引;然而本意是不將擠壓力傳給管配件或插入的管。盡管如此,按優選的設計仍將量規段設計為足夠穩定,使量規段能無損地承受在相鄰隆凸被徑向加載過程中沿軸向作用在隆凸上的力,以抑制隆凸企圖朝量規方向的擴展。按另一項設計,阻止隆凸朝背對插入側那一端的方向軸向擴展,通過設計在量規段上朝隆凸方向的止擋件達到。相應地,量規段不直接作用在隆凸上,而確切地說是間接地通過所述止擋件。沿量規段的周向長度可以設多個優選地彼此具有均勻間距的止擋件,此外優選地它們每兩個定位在直徑相對置的位置上。這相應地達到一種點式支承。一種與隆凸的輪廓形狀相適配的止擋件例如具有面朝隆凸側面的圓錐面。此外止擋件可以成形為面朝隆凸的帽罩狀。為了構成防拔出裝置,在管插入側的第二擠壓幾何結構優選地設在一個朝管插入側的配件端部方向離隆凸具有一個距離的區域內,所述距離相當于尚未擠壓的隆凸的高度 尺寸的至少I. 5倍或更大。例如沿軸向觀察,第二擠壓幾何結構離給隆凸加載的第一擠壓幾何結構間隔一個軸向尺寸,它相當于隆凸徑向高度的2至10倍,此外例如4倍、5倍或6倍,還例如2. I倍或3. 9倍或4. 7倍。軸向距離尺寸涉及各擠壓幾何結構沿軸向觀察的中心。在擠壓工具的隆凸擠壓段與擠壓工具的圓錐擠壓段之間布設校準擠壓段,它就徑向距離而言布設在隆凸擠壓段與圓錐擠壓段之間,此外,圓錐擠壓段相對于隆凸擠壓段,留出一個縮小的徑向內腔,以及校準擠壓段留出一個徑向內腔,它的直徑尺寸在圓錐擠壓段與隆凸擠壓段的直徑之間,此外大體是這些直徑尺寸的平均值。校準擠壓段用于校準在擠壓配件的擠壓段之間的管段狀區域,從而在此區域即使在擠壓后也得到優選地嚴格的圓柱形的配合段。為此,校準擠壓段具有一個圓柱段,它尤其在不斷推進的擠壓過程接近終點時,必要時形狀修正地作用在管配件相關的壁段上。在這里得到一個在隆凸擠壓段與校準擠壓段之間沿軸向觀察的過渡段。它設計為使其軸向寬度大體相當于圓錐擠壓段的軸向寬度,而圓錐擠壓段的寬度大體相當于圓錐擠壓段與校準擠壓段半徑的尺寸差。此外優選地校準擠壓段與圓錐擠壓段之間的過渡段不設計為坡狀、臺階狀,而確切地說是倒圓的。與之不同,尤其在用于擠壓小直徑配件的擠壓工具中,所述過渡段的軸向寬度尺寸選擇為小于圓錐擠壓段的軸向寬度尺寸。例如過渡段的軸向寬度相應于圓錐擠壓段軸向寬度的0. 3至0. 7倍,此外例如0. 5倍。按一項優選的設計,在擠壓狀態在此過渡段內夾緊一個徑向預緊的擠壓段,從而在端側按輪廓形狀沿徑向面朝里構成至少部分過渡段。優選地布設兩個沿直徑相對置并預緊的擠壓段,它們沿徑向朝里的自由端成形為圓錐狀,用于支承在面對的隆凸側面上。此外相對置的隆凸側面被置于量規段或固定在量規段上的支承件的側面。若采用這種支承件,則優選地在直徑相對置的位置布設兩個這種支承件,此外支承件相對于預緊的擠壓段錯開90°。至少為了擠壓工具的定心沿軸向在兩側夾住隆凸。隆凸擠壓段的圓柱段具有一個軸向長度,它相當于圓錐擠壓段的軸向長度的多倍,此外優選地圓錐擠壓段長度的2至5倍,還優選地為圓錐擠壓段長度的3倍或也可以是2. 4倍或3. 2倍。此外,校準擠壓段的軸向長度可以相當于隆凸擠壓段的軸向長度,由此得出校準擠壓段的圓柱段具有一個軸向長度,它相應于圓錐擠壓段軸向長度的多倍。圓錐擠壓段則具有一個軸向長度,它相當于擠壓配件壁厚的0. 5至5倍,此外例如是壁厚的I倍或3至4倍,此外相當于所述壁厚的I. 7倍或4. 2倍,此外按一項作為范例的設計,為了擠壓一個具有例如直徑為4英寸的管,管配件的壁厚為2. 5mm,此外它考慮到安裝一個具有圓形橫截面直徑5_的O型密封圈并相應地與隆凸的半徑相配。為了沿軸向定位在面朝圓錐擠壓段的端部,布設一個貼靠在擠壓配件端面上的靠板。它的作用是調整擠壓工具,以及在擠壓過程中通過在管插入端貼靠在管配件的自由端面上,使擠壓工具穩定,因此擠壓配件被沿軸向束縛在此靠板與貼靠在隆凸后方的量規段之間。此外,在靠板的背對隆凸的那一側布設第二量規段,它沿徑向從外面支靠在管外表面上。設在隆凸的背對擠壓配件的管插入側端部的那一端的第一量規段,可以配置為部分圍繞擠壓配件,例如通過構成一個半圓柱形區段。按優選的設計,設在靠板的背對隆凸的那一側的第二量規段也設計為半圓柱形,此外必要時這兩個量規段不一定非要在整個擠壓過程中沿其內部半圓形輪廓全面貼靠在隆凸后方或管上。確切地說,例如在擠壓過程的一·開始純粹為了在擠壓工具中擠壓配件與管組合的穩定化,可以規定量規段點狀地支承,尤其沿直徑相對置地支承,從這些支承點出發,在擠壓過程中量規段與配件段或與管段沿周向相互作用的面積不斷增加,從而朝擠壓過程終止的方向,量規段,尤其隆凸側的量規段,支靠在其整個圓周線上。在后方為隆凸對應配設的第一量規段具有一個軸向長度,它相當于擠壓配件壁厚的I. 5倍或更大,或大體相當于隆凸擠壓段軸向長度的I至3倍,由此導致量規段具有足夠的穩定性。相應地它也可以采用一個軸向長度,其相當于圓錐擠壓段軸向長度的多倍,例如2至5倍,優選地約3倍。按另一項優選的設計規定,校準擠壓段的徑向尺寸相對于圓錐擠壓段的徑向尺寸回縮了要擠壓的配件壁厚的0. 5倍或更多。因此,在校準擠壓段與圓錐擠壓段擠壓面之間的該徑向距離尺寸,按一項優選的設計大約相當于配件的壁厚。最后規定,隆凸擠壓段的徑向尺寸與校準擠壓段的徑向尺寸相比增大的量為尚未擠壓的配件的隆凸高度的0. I至0. 9倍。例如在隆凸擠壓段與校準擠壓段的擠壓面之間的徑向錯移量,在擠壓工具用于擠壓大直徑的配件時,大約相當于尚未擠壓的隆凸高度的0. I至0. 4倍,此外約為其0. 2倍,也可以相當于配件壁厚的0. 5至0. 8倍,而當配件直徑較小時將徑向錯移量選擇為,它相當于隆凸高度的約0. 5至0. 8倍,此外相當于隆凸高度的約0. 6倍,或相當于配件壁厚的約I. 0至2. 0倍,此外相當于配件壁厚的約I. 5倍。上面提及的所有尺寸或尺寸范圍或比值或比值范圍,涉及所提供的值以及涉及最小與最大值之間的中間值,尤其還涉及在十分之一范圍內的中間值,即使它們并沒有在具體值中明確指出。本發明還相應提供一種將擠壓配件借助擠壓工具與一個插入擠壓配件中的管擠壓的方法,其中,擠壓配件具有其中置入0型密封圈的環形隆凸,管終止于擠壓配件內部并在隆凸內部實施第一次擠壓,此外在擠壓配件的管插入側,與隆凸間隔一定距離地,實施另一次擠壓,該次擠壓導致擠壓配件和管形成同向延伸的阻止拔出的圓錐度,其中規定,隆凸在擠壓過程中通過從外部徑向的加載而沿軸向擴展。由于所述設計,不是如由現有技術已知的那樣,為了 0型密封圈的緊密貼合,使在隆凸某一側的、必要時在隆凸兩側的區域變形,從而造成影響密封圈的橫截面。確切地說,按照本發明直接影響安裝密封圈的隆凸,為此在擠壓過程中從外部沿徑向給隆凸加載,這導致在沿徑向相應地減小隆凸直徑的同時,使通過隆凸在內壁確定的用于密封圈的安裝腔沿軸向擴展。相應地,置入的密封圈也被擠壓變形,形成了一個增大并壓緊的密封面。在這里不需要相應地擠壓加載沿管插入方向看在隆凸后方延伸的配件部分,這一部分例如可能處于難以接近的區域。因此業已證實按照本發明的方法與此相關的優點正是,由于只須直接對隆凸施加影響。除此之外,采用所建議的方法還能目測精確的擠壓,尤其通過可從外部看到的隆凸軸向擴展,從而確認作用在置入的密封圈上的擠壓加載。擠壓過程對隆凸的徑向影響,可例如導致隆凸軸向擴展為隆凸原始軸向尺寸的I. 5至4倍,優選地約2倍。例如本發明技術主題的一項有利的擴展設計規定,隆凸在擠壓過程中通過從外部 徑向加載被整平。例如隆凸在擠壓過程前為了安裝橫截面為圓形的密封圈要形狀適配地設計。在擠壓過程并與此同時從外部沿徑向在隆凸上加載后,隆凸變形為與密封圈圓形直徑相配的隆凸半徑,尤其就隆凸的橫截面而言,在頂點區內增大為,使隆凸外側造成一種可目視檢測的整平,以及在隆凸內側密封圈從原始的優選地圓盤狀橫截面變形為橢圓形橫截面,其中尤其面朝插入的管地使貼靠的密封面增大。通過從外部沿徑向加載使隆凸整平,導致隆凸軸向擴展,這一擴展可以從隆凸頂出發在兩側均勻地實現。與之不同,所述擴展相對于頂點也可以不均勻地進行,直至僅在隆凸的一側擴展,例如朝管插入側的配件端部的方向擴展。隆凸從外部的徑向加載,部分可以在多個必要時沿周向前后均勻排布設的區域進行。優選地,按一項隆凸用擠壓工具上的圓柱段加載的設計,沿周向從外部徑向均勻地影響隆凸,相應地在執行擠壓過程后,也達到隆凸沿周向無間斷均勻的軸向擴展或徑向整平。為達到阻止拔出而在管插入側的另一次擠壓,按照本發明技術主題的一項優選的設計,在朝管插入側的配件端部方向離隆凸具有適當距離的區域內實施,所述距離相當于尚未擠壓的隆凸的高度尺寸的至少I. 5倍或更大,此外,未擠壓的隆凸的高度,按照本發明通過未擠壓的配件內壁與未擠壓的隆凸沿徑向在外部的頂點之間的徑向距離尺寸確定。另一次擠壓離隆凸的軸向距離可相當于隆凸高度尺寸的2倍、3倍至10倍,此外例如3倍或4倍或任何尤其在十分之一范圍內的中間尺寸,例如相當于高度尺寸的2. I倍或3. 7倍。除此之外,在擠壓區之間的軸向距離可規定為,沿軸向具有相當于擠壓配件材料厚度5至20倍的距離,此外例如具有材料厚度尺寸的6至7倍,例如也可以是其5. 7或6. 3倍,以及此外擠壓區之間的軸向距離分別涉及每個擠壓區沿軸向的中心。隆凸的背對擠壓配件的管插入側端部的那一端,借助擠壓工具上的量規段,實施擠壓工具相對于管縱軸線的穩定化。此外,這種量規段還可以用于防止隆凸的朝背對管插入側端部那一側的軸向擴展。相應地,量規段在相應配置時提供一個就管插入側端部而言在后方的隆凸支承。此外,由此在擠壓過程中沿軸向固定要擠壓的配件。阻止配件的移動,從而使與各個區域對應配設的擠壓幾何結構可以相宜地作用。按照本發明技術主題的一項優選的設計,在為了構成防拔出裝置而進行的隆凸擠壓與管插入側擠壓之間實施一次校準擠壓,按優選的設計校準擠壓保證,即使在擠壓過程中起先導致在隆凸擠壓區與管插入側擠壓區之間的橫截面偏離圓形時,仍能使處于此范圍內的配件段以及除此之外在此區域內重疊的管段保持圓柱形。除了在隆凸側所設的量規段外,擠壓工具的軸向定位還借助一個貼靠在擠壓配件端面的靠板實施。所述靠板在這里頂靠在管插入側配件端部的自由端面上。基于這一設計,擠壓配件在擠壓過程中沿軸向固定在貼靠著自由端棱的靠板與從此自由端出發觀察的貼靠在隆凸后方的量規段之間。為了使擠壓工具相對于擠壓配件和已插入的要擠壓的管更準確地定位,在靠板的背對隆凸的那一側再對管進行量規式包圍。為此相應地另外設置的量規至少沿管的部分圓周觸及其外壁。此外,在隆凸的管插入側可以布設徑向預緊的擠壓段。這一擠壓段在與配件配合作用區可以設計為銷釘狀,例如彈簧加載的卡規的形式;與之不同,也可以按量規的形式圓弧狀地沿配件周向延伸。在這里重要的是,所述擠壓段定位在擠壓鉗口內,也就是定位在擠壓過程中直接作用在配件上的那個區域內。這種預緊的擠壓段尤其在將擠壓工具安裝在要擠壓的配件上時起定心輔助作用。為了在擠壓時使之不被損壞,此預緊的擠壓段在擠壓過 程中達到或超過預緊力時避讓,配合到其余的擠壓幾何結構中。只是在終端位置,此尤其向徑向的內部預緊并相應地向徑向的外部避讓的擠壓段,才必要時擠壓地作用在配件上,它或作為擠壓幾何結構主動的組成部分,或作為被動元件,例如用于構成沿軸向作用的支承脊背。因此,預緊的擠壓段例如作用在校準擠壓區內,此外例如作用在校準擠壓段與隆凸擠壓段之間的過渡區內。作用在擠壓段上的預緊力例如通過彈簧施加,此外例如通過圓柱壓力彈簧施加。與此相關,也可以考慮其他彈性元件。還規定,預緊的擠壓段在徑向避讓前,尤其在與此擠壓段的直接接觸區,不導致配件的塑性變形。預緊力(彈簧力)的大小相應地選擇為,借助預緊力保證將擠壓段向徑向的內部壓出到對擠壓沒有影響的位置。此外預緊力小于擠壓力,由此基于配件的相鄰區被擠壓和隨之發生的塑性變形,而使擠壓段向徑向的外部避讓。
下面借助僅表示兩種實施例的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其中圖I表示按照本發明的擠壓工具處于打開位置時的透視圖,它安裝在一個要與插入的管擠壓的配件上,這里涉及第一種實施形式;圖2表示圖I所示狀況的另一個透視圖;圖3表示擠壓工具處于安裝好的準備擠壓的狀態下的透視圖,此時配件已置入,但將管略去;圖4表示擠壓工具和置入的配件及管的側視圖,略去為擠壓而作用在擠壓工具上的設備;圖5表示沿圖4中的線V - V的剖面;圖6表不從圖4所不的視圖的背后看擠壓工具的視圖;圖7表示沿圖4中的線vn - vn的剖面;圖8表示沿圖5中的線VDI-VDI的剖面;圖9表示圖5中區域IX局部放大;圖10表示按圖9的局部詳圖的透視圖11表示與圖3對應的透視圖,但涉及擠壓狀況;圖12表示按圖9的局部放大示意圖,涉及擠壓狀況;圖13表示按第二種實施形式的擠壓工具處于安裝好的準備擠壓的狀態下的局部剖切透視圖,此時配件已置入,但將管略去;圖14表示與圖4對應的視圖,但涉及第二種實施形式圖15表示沿圖14中的線XV _ XV的剖面;圖16表示沿圖14中的線X V I -XV I的剖面;圖17表示圖15中的區域X V II的局部放大圖;圖18表示圖16中的區域X VIII- X VIII的局部放大圖;圖19表示圖17所示的局部放大圖,但涉及擠壓狀況 ;以及圖20表示圖18所示的局部放大圖,處于擠壓狀況。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表示按照本發明第一種實施形式的擠壓工具I和已裝入其中要互相擠壓的管狀的工件的透視圖。結合后面的一些圖可以看出,這些工件涉及插入到擠壓配件3內的管
2。這些工件具有共同的縱向中心線X。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擠壓工具I涉及一種例如由EP1455969B1已知的擠壓鏈。為此在本申請所公開的內容中全面吸收了此專利文件的內容,也為此目的,將此專利的特征吸納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內。圖示實施形式的擠壓工具I由四個擠壓環節組成,它們配合作用參與工件的擠壓過程。為此,擠壓工具I首先具有兩個彼此沿周向對置的擠壓環節4、5,為了改變擠壓橫截面,它們可借助兩個各有一個設計為曲桿的鉸鏈連桿6和一個鉸鏈連桿7的肘桿8相對移動。鉸鏈連桿6總是借助肘節連接件9與鉸鏈連桿7連接。鉸鏈連桿6具有與擠壓環節4連接的外鉸鏈10。鉸鏈連桿7在其相對置端具有一個與擠壓環節5連接的外鉸鏈11。鑒于兩個肘桿8的可看出的軸對稱布局,如在下面也用于彼此對應的構件一樣,在這里選擇同樣的附圖標記。在與鉸鏈連桿6相比長度較大的鉸鏈連桿7的各自的圓周角范圍內,分別設有另一個擠壓環節12、13,其中,擠壓環節12、13就擠壓截面而言同樣彼此相對置。擠壓環節4、5與擠壓環節12、13不借助鉸鏈互相連接,而僅僅防丟失地保持在鉸鏈連桿7上,并借助擠壓環節4、5上的滑動導引裝置導引。這就是說,這些擠壓環節在擠壓過程開始前已經沿整個圓周圍繞著擠壓橫截面或要擠壓的工件。此外,在鉸鏈連桿6上設有力引入件14,用于將在外鉸鏈外部的力引入。按圖示的實施例,擠壓環節5、12和13以及鉸鏈連桿6分別具有三個平行地間隔開的平板區域和處于平板區域之間平行的嵌縫。與之相對地,擠壓環節4和鉸鏈連桿7則各具有兩個間隔開的類似的平板區域,它們的尺寸和間距設計為,可以插入到擠壓環節5、12和13以及鉸鏈連桿的嵌縫內并因而它們可以彼此貫穿。鑒于擠壓環節4、5和12、13在平板區域通過壓鉗
15、16、17、18互相連接成一體,由此得到一種穩定的設計結構。所說明的擠壓環節4、5與鉸鏈連桿6、7之間的鉸接連接,通過在組裝狀態下彼此貫穿的末端孔實現,圓柱銷通過這些孔插入并在其端部用卡圈固定。在圖示的實施例中規定,擠壓鏈可以在上部肘桿8的肘節連接件9處,通過將連接銷19移到釋放位置打開。相應地減小擠壓截面的擠壓過程,通過布設在一個沒有示出的液壓工作的擠壓設備中的作用在擠壓工具I上的壓鉗狀的夾具20實現,這些夾具是可旋轉運動地布設在夾緊裝置中的擠壓桿的組成部分。夾具20借助力引入件14與鉸鏈連桿6形狀封閉地連接。在擠壓過程中在夾具20后方這樣作用到連桿一側的端部上,使得夾具20鉗狀地閉合,其結果是減小力引入件14彼此的距離。為了擠壓,通過旋轉鉸鏈連桿6、7減小在壓鉗15至18區域內的擠壓截面。壓鉗15至18沿徑向向內面朝要擠壓的工件同樣地設計,相應地在橫截面內顯示具有相同的擠壓幾何結構。在圖9中表示通過一個壓鉗的這種橫截面。每個壓鉗15至18在圖9所示的橫截面中主要具有三個沿各自壓鉗軸向前后排列的擠壓幾何結構的不同區段,首先是從壓鉗的一個軸向端出發的第一擠壓幾何結構21,它通過成形為圓柱段的隆凸擠壓段22構成。隆凸擠壓段22大體在壓鉗15至18的作用在擠壓配件3上的沿軸線X方向計量的全部擠壓截面總長度a的三分之一上延伸。例如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當所選擇的作用在擠壓配件3上的全部擠壓幾何結構的軸向長度a約為30mm時,得出構成隆凸擠壓段22的圓柱段沿同一方向計量的延伸長度b約為10mm。沿軸向在隆凸擠壓段22旁,大體在有效的擠壓幾何結構的整個軸向長度a的中央,成形一個校準擠壓段23。它同樣由一個圓柱段構成,因此在圖9的橫截面內,也與隆凸擠壓段22—樣,得到一個平行于軸線X延伸的擠壓加載壁22'或23'。校準擠壓段23具有一個沿軸向計量的長度C,它大體相當于隆凸擠壓段22的長度b。因此校準擠壓段23也大體采用有效擠壓截面總長度a的三分之一,在圖示的實施例中采用約為IOmm的長度C。尤其由圖9的剖視圖還可以看出,擠壓段22和23的有效表面22'和23'在不同的半徑線上延伸。例如構成隆凸擠壓段22的圓柱段采用一個比構成校準擠壓段23的圓柱段大的直徑。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在表面22'與23'之間的半徑裕量d大體相當于擠壓段22或23的軸向延伸長度b或c的五分之一。此外這一半徑裕量d大體相當于要擠壓的配件3的材料厚度(尺寸e)。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擠壓工具I或壓鉗15至18用于擠壓一個直徑4英寸的管2和一個相應尺寸的配件3。對于這種4英寸管,配件3通常的壁厚e約為2. 5_。沿軸向觀察,在隆凸擠壓段22與校準擠壓段23之間設計一個過渡段24。它構成一個在表面22'與23'之間徑向過渡的圓弧形臺階。此過渡段24的軸向寬度f 大體相當于表面22'與23'之間的半徑裕量d,此外相應地與要擠壓的配件3的材料厚度相適配,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相應地具有約為2. 5mm的尺寸f。在校準擠壓段23和圓錐擠壓段25的擠壓面23'與25'之間的半徑尺寸差g,在本實施例中大體相當于配件3的材料厚度e,因此約為2. 5至3_,而在隆凸擠壓段22和校準擠壓段23的擠壓面22'與23'之間的半徑尺寸差d,則大體相當于尚未擠壓的隆凸高度n的0. 2倍。在背對隆凸擠壓段22的那一側,與校準擠壓段23連接一個圓錐擠壓段25形式的第二擠壓幾何結構。它同樣沿徑向在內部設有一個同心于軸線X定向的圓柱面25'。確定該加載面的圓柱體直徑,比確定校準擠壓段23表面23'的直徑小,小的量大約是要擠壓的配件3的材料厚度量(尺寸e)。因此在圖示的實施例中,表面25'與表面23'之間的半徑差g約為2. 5至3mm,由此得出在圓錐擠壓面25'與隆凸擠壓面22'之間的半徑差大約在兩倍壁厚的范圍內。圓錐擠壓段25的軸向寬度h同樣大體相當于擠壓配件3的材料厚度,例如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約為2. 5至3mm。圓錐擠壓段25大體從校準擠壓段23的表面出發沿徑向面朝內成形為過梁狀,它的軸向尺寸大體相當于相對于校準面23'的徑向突起量。以校準擠壓段23為基準在圓錐擠壓段25后方,沿作用在擠壓配件3上的整個擠壓幾何結構的其余長度,留出一個避讓空間26。它的圓柱壁采用一個徑向尺寸,這一尺寸大體相當于圓錐擠壓面25'與校準擠壓面23'之間的半徑尺寸差g的0.75倍。 壓鉗15至18在橫截面內一端從主要作用在擠壓配件3上的擠壓幾何結構伸出,用于構成一個成形在避讓空間26的背對圓錐擠壓段25的那個端部區內的靠板27。它沿徑向向內超越由圓錐擠壓面25'確定的平面伸出,與已置入的擠壓配件3在管插入側面對著的端面35配合作用。在構成靠板27的夾鉗段的壁面上并相應地在靠板27的背對隆凸那一側,固定一個量規段28。它與壓鉗的由三部分組成的設計相反地設計為一個整體,形成半圓環的平面形狀。將它固定在擠壓環節5上,此時,量規段28的半圓端部在按圖3的準備狀態下部分在擠壓環節12和13上方伸出。沿軸向計量的材料厚度k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大體相當于管配件3材料厚度,為
2.5_,此時采用環形量規段28的一個與要擠壓的管2的外徑相適配的內半徑。相應地,量規段28面對的端面,不僅在準備狀態下而且在擠壓狀態下,均至少部分支靠在管2面對著的外表面部分上,用于穩定和徑向支承管2。量規段28離靠板27的加載面并因而在擠壓狀態下離配件壁支承端面35的軸向距離V,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大體具有量規段28的厚度尺寸k三倍的量。因此在圖示的實施例中距離尺寸V約為7. 5mm。整個擠壓幾何結構,亦即背對量規段28為擠壓環節5配設的側壁面的另一端,固定有另一個量規段29。它也設計為半圓環狀的平面形狀,以及具有在擠壓環節12和13上方部分延伸的自由端。與量規段28相反,量規段29加厚,相應地具有一個沿軸向觀察的尺寸m,其大體相當于量規段28厚度尺寸k的三倍,此外大體為要擠壓的配件3的材料厚度e三倍的尺寸。量規段29的半徑線尺寸與要擠壓的配件3外徑尺寸相匹配,所以量規段29至少在擠壓狀態下半圓形地與配件3的對應壁段接觸。由此也達到首先徑向支承配件3,而且同時支承置入配件3內的管2。量規段29在側壁內側,亦即面朝擠壓幾何結構,尤其面朝隆凸擠壓段22的區域,構成一個圓錐面30。量規段29借助此圓錐面30支承在成形在配件3上的環形隆凸31面對著的側面34上。擠壓配件3的隆凸31用于安裝一個內置的0型密封圈32,它優選地用橡膠類或類似橡膠的材料制成。密封圈32橫截面設計為圓盤狀。隆凸31在橫截面內覆蓋密封圈32,其中,隆凸31的基本上同心于密封圈截面中點延伸的頂點區33,沿配件3的軸向觀察在兩側過渡為側面34,它們延伸到配件的圓柱壁內。
擠壓配件3如本實施例所示的那樣可以涉及一種配件,它一端可以安裝要擠壓的管2,而配件3的另一端例如設計用于焊接在另一個管段或類似物上。當然,按照本發明的擠壓工具I和所建議的方法,也可以在一些例如套筒狀兩側設計有擠壓段的配件3上實施,此外也可以在T形擠壓配件3上實施,在這種情況下與插入管的擠壓,基于按照本發明的擠壓工具I,可在配件的所有三個管安裝座處進行,這尤其基于本工具在隆凸31與配件3的管插入側對置的那一側小的結構空間。按圖示的實施例,沿軸向觀察,隆凸31在兩側延續為配件的圓柱段,向一側朝著一個用于安裝管2的開口方向。擠壓配件3的這一個構成擠壓配件3的管插入側那一端邊界的端面采用附圖標記35。隆凸31離管插入側端面35的軸向距離,與壓鉗15至18的有效擠壓幾何結構的軸向延伸尺寸a相適配。相應地,擠壓配件3為了擠壓以這樣的方式置于壓鉗內,S卩,使得隆凸31處于隆凸擠壓段22的區域中,以及隆凸將面朝量規段29的側面34支承在量規段29的圓錐面30上。沿軸向在另一端實施在配件一側的端面35與靠板27之間的軸向支承, 由此達到要擠壓的配件3在擠壓工具I內的軸向固定。管2為了擠壓而插入配件3中,通過在配件3中內壁面上的臺階36達到插入時的止擋限位。管配件3的內徑和管2的外徑互相適配,所以管在未擠壓狀態便已經防傾翻和防歪斜地置入配件3內。在隆凸31與管外表面之間提供的環腔中放入密封圈32,它即使在管2插入后也基本上保持其圓形橫截面。隆凸31在尚未擠壓狀態具有一個徑向高度,它大體相當于配件3壁厚e的2. 5至3倍,其中徑向高度n通過配件3的內壁表面與隆凸31沿徑向在外部的頂點之間的徑向尺寸確定。在借助4英寸管表示的實施例中,密封圈32的橫截面直徑約為5_,由此得出在未擠壓狀況沿軸線延伸方向計量的隆凸寬度P,它大體相當于配件材料厚度的三倍,此外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約為8mm。用于確定寬度尺寸p作為此尺寸基礎的測量點,按圖9所示大體處于從圓段狀頂點33到隆凸31的側面34的換向點。此外由圖9還可以看出,沿軸向觀察在側面34與圓錐面30相靠時,隆凸31僅沿隆凸擠壓段22的軸向延伸長度的部分范圍延伸,此外大約沿此軸向長度的三分之二延伸。在擠壓狀態,也就是在擠壓鏈已經閉合時,擠壓環節4、5和12、13貼靠在擠壓配件3外表面一側的圓錐擠壓段25區域內,它借助靠板27支靠在配件3的對應的端面35上構成端側的軸向支承。兩個量規段28和29在此基本位置,僅在半圓環狀區段沿直徑對置的端部區,大體在擠壓環節12和13周向尺寸的中央,支靠在對應的壁段上。圖4和圖5中用附圖標記37和38表示這種多點支承,其中用37表示量規段28在管2上的支承區,以及用38表示量規段29在隆凸31的側面34后方在配件3上的支承區。從這些支承點37或38出發,在未擠壓的基本位置,各量規段28或29面朝工件的曲面朝量規段中心的方向增高,從而在與力引入件14相對置位置,達到量規段與相關工件之間具有最大徑向距離。在此位置,借助量規段28和29實現擠壓工具相對于管縱軸線X的穩定化。在擠壓過程,此時擠壓截面縮小,相應地移動擠壓環節5實施量規段28和29的直線移動,從而在擠壓過程它們為要擠壓的工件提供周長增大的徑向支承。通過收縮壓鉗,使配件3和管2不僅在圓錐擠壓段25區域內實現變形,而且在隆凸擠壓段22的區域內實施變形。在這里,隆凸31沿徑向從外部通過隆凸擠壓段22的圓柱面22'的壓力加載,促使隆凸31軸向擴展,這是通過整平頂點33和側面34造成的結果,由此導致一個擠壓后的隆凸寬度尺寸r,它大體相當于原始隆凸寬度尺寸p的I. 5倍,此外它與隆凸擠壓段22的軸向延伸長度b相適配。由此還導致與原始的徑向隆凸高度n相比減小的隆凸高度s,減小的量大體為配件3的材料厚度e。因此安裝密封圈32的環腔也沿徑向減小,其結果是0型密封圈變形為一種沿軸向觀察細長的橫截面,伴隨著增大有效密封面。通過在后方支承在量規段29上,使隆凸31的軸向擴展只沿一個方向進行,亦即朝管插入側那一端的方向。離隆凸擠壓段22設有軸向距離t的圓錐擠壓段25 (從各區段軸向中心區計量)促使管2和配件3以這種方式變形,即達到可以防拔出。這通過壁段的一種按圖12的剖面 圖中形成的V形變化達到。面朝隆凸擠壓段22,圓錐擠壓段25不僅使管而且使配件向上抬起一個徑向擴展的圓錐段,此圓錐段在校準擠壓段23的區域內,過渡為一個雖然與校準擠壓段23相比軸向較短但仍為圓柱形的區段。校準擠壓段23用于使此圓柱形區段變形,它不是通過擠壓加載,確切地說是通過構成一個防止偏離圓柱體形狀變形的套管。在所述為了防拔出向上抬起的圓錐形的另一側,面朝管插入側端面35,形成一個同樣圓錐形翹起朝管插入側那一端的方向擴展的形狀。配件3在這里翹起的端段局部侵入避讓空間26內,然而不失去在靠板27上的支承,為了允許所述的徑向抬起,靠板27設有相應的斜側面39。擠壓后的隆凸31的軸向中心區與總體上V形抬起的外壁段的換向區之間的軸向距離,相當于上述在隆凸擠壓段22與圓錐擠壓段25之間的軸向距離t。從抬起的外壁段的V形頂點起計量的離端面35的軸向距離U,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大體相當于軸向尺寸t的
0.4倍,此外大約相當于配件3材料厚度e的三倍。圖示并說明的實施例表示了一種擠壓鏈形式的擠壓工具I。但尤其對于直徑較小的管和配件,也可以考慮使用那些設置兩個具有上述擠壓幾何結構的半殼狀壓鉗的鉗式工作的擠壓工具。圖13至圖20表示按照本發明的擠壓工具I的第二種實施形式,它與第一種實施形式一樣具有四個擠壓環節,它們按擠壓鏈的方式配合作用參與工件的擠壓過程。第二種實施形式的擠壓工具I的基本結構,與前面已說明的實施例的結構基本上一致,因此相同的構件、組件或尺寸用相同的附圖標記。第二種實施形式的擠壓工具I設計用于擠壓直徑較小的配件3和管2,例如直徑為
1.5英寸。但下面的結構方案也可以移植到用于擠壓直徑較大的配件3和管2的例如借助第一種實施例說明的擠壓工具I上。按第二種實施形式的擠壓工具I的壓鉗15至18,與第一種實施例的壓鉗相比,全部擠壓幾何結構的軸向尺寸a加長。這在圖17中借助壓鉗18舉例說明,其中,如也在第一種實施形式中那樣,要說明的與之相關的擠壓幾何結構設計在所有的壓鉗上。第二種實施形式的壓鉗18,沿軸向觀察,量規段28和29置于其兩側。如也在第一種實施形式中那樣,第二擠壓幾何結構40直接與量規段28相鄰,在此第二擠壓幾何結構上沿軸向連接第一擠壓幾何結構21。在第一擠壓幾何結構21與背對配件自由端的量規段29之間,留下一個壓鉗段45。它具有一個大體相當于校準擠壓段23的軸向長度c的軸向長度j。與相鄰的隆凸擠壓段22相比,擴展的壓鉗段45局部沿徑向加大,此外大體增大在校準擠壓段23與隆凸擠壓段22的擠壓面23'與22'之間的半徑裕量d,在本實施形式中該半徑裕量d大體相當于要擠壓的配件3材料厚度e的I. 5倍。此外,半徑裕量d大體相當于在尚未擠壓狀態沿徑向計量的隆凸高度n的0. 5倍。朝量規段29的方向與隆凸擠壓段22連接的壓鉗段45不包含在擠壓幾何結構中;相應地在擠壓過程中不導致配件3變形。在壓鉗段45區域內的徑向擴展不沿此區段45的全部圓周長度進行,確切地說,對 于整個擠壓工具I僅在兩個沿直徑相對置區域,具體而言在擠壓環節12和13或壓鉗17和18周向尺寸的中央,此外形式上為沿軸向從量規段29出發的鉆孔狀窩穴46。它們朝其開口側方向被置于側面的量規段29覆蓋,在按圖14的實施形式中,量規段29的平面結構也設計為近似半圓環形。量規段29面朝壓鉗段45,此外與窩穴46對應配設止擋件47。它們采用一個大體相當于壓鉗段45沿自己的方向計量的長度j的0.8倍的軸向深度。兩個沿直徑相對置的止擋件47首先設計為銷釘狀和具有一個固定在量規段29中的支座48。支座48帶有一個與其相比直徑加大的頂段,它面朝自由端具有一個與隆凸側面34相適配的環形圓錐面30。止擋件47的配置和設計選擇為,在按圖17準備好擠壓的狀態下,各止擋件47的圓錐面30支靠在背對配件自由端的隆凸側面34上,并因而承擔按第一種實施形式的量規段29的圓錐面30的功能。沿壓鉗18或相對置的壓鉗17的周向觀察,除窩穴46外,各壓鉗段45的半徑選擇為,使其沿徑向的內表面與隆凸擠壓段22的擠壓面22'重合。這對于壓鉗15和16適用于它們各自的整個圓周段(見圖18)。沿周向觀察,在中央擠壓環節4和5在其壓鉗15和16的區域內,分別具有一個徑向預緊的銷狀地沿徑向向內彈性加載的構件形式的擠壓段49。擠壓段49沿軸向觀察定位在校準擠壓段23與隆凸擠壓段22之間的過渡段24的區域內。為此設徑向孔50,它沿徑向在外部通過帽罩51,例如螺旋帽覆蓋。孔50沿徑向向內縮小以及孔口終止于擠壓腔內。在孔50內,具體在直徑增大區內,分別裝入一個壓力彈簧52,該彈簧沿徑向向內給擠壓段49加載。為此擠壓段49具有一個與自由地向徑向內部伸出的區段相比直徑加大的盤段53。它直徑相配地置入孔50中。壓力彈簧52作用在此盤上,該盤52同時起止擋邊界的作用。每個擠壓段49設計為帶有成形為圓錐形頂54的圓柱體,其中圓錐角與面對的隆凸側面34的角度相配。每個擠壓段49的直徑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大體相當于校準擠壓段23的軸向長度c的I. 2倍。為了準備擠壓過程,配件3連同管2相應于第一種實施形式被裝入到擠壓工具I中,然后借助兩個在量規側的止擋件47和兩個與之沿周向錯開90°布設的預緊的擠壓段49,實現擠壓工具I相對于配件3,尤其相對于隆凸31的定心。借助于向徑向內部彈簧加載的擠壓段49,通過支靠在對應的隆凸側面34上,使隆凸31或相對置的隆凸側面34朝止擋件47的圓錐面30推擠,其結果是導致自動定心。按此實施形式在擠壓過程中也通過收縮壓鉗達到配件3和管2不僅在圓錐擠壓段25的區域內變形而且在隆凸擠壓段22的區域內變形。在這里,隆凸31從徑向的外部通過隆凸擠壓段22的圓柱面22'壓力加載,促使隆凸31軸向擴展,這通過整平頂點33以及側面34造成,由此在這里得到一個擠壓后的隆凸寬度尺寸r(參見圖19),它大體相當于原始隆凸寬度尺寸P的I. 3倍。安裝密封圈32的環腔沿徑向減小,其結果是0型密封圈32變形為一個沿軸向觀察細長的橫截面,伴隨著增大了有效密封面。管2和配件3在圓錐擠壓段25的區域內的變形也相應于按第一種實施例的變形設計。固定在量規段29內面朝隆凸31的方向的止擋件47,如在第一種實施例中隆凸31相應地支承在量規段29的圓錐面30上那樣,促使隆凸31在擠壓過程中僅朝配件3的自由·導入端方向至少部分變形。在擠壓過程中,彈簧加載的擠壓段49在克服從后方作用到它上面的彈簧力的情況下沿徑向向外潛入孔50中。擠壓段49的這種相對移動在擠壓直接與此擠壓段49配合作用的區域前進行,以避免損壞配件3和/或管2。各壓力彈簧52的彈簧力在這里選擇為,使每個擠壓段49的頂54始終與隆凸31面朝的側面34接觸,但是除此之外在擠壓過程中通過隆凸31的軸向擴展也經由隆凸側面34將一個徑向分量沿徑向向外作用在對應的擠壓段49上。通過這些擠壓段49,也能保證在擠壓過程中擠壓工具I和管/配件結構期望的定心。由于一方面通過選擇圓柱體直徑比較大的擠壓段49,此外還通過在整個擠壓過程中至少朝配件插入端方向大體沿擠壓段49 二分之一圓周達到的在孔壁上的全面支承,為擠壓段49建立足夠的支承。因此,在擠壓過程中通過軸向擴展的隆凸31,不僅沿就配件軸線而言的徑向而且也沿軸向作用在擠壓段49上的力,始終可以通過大面積傳入實心的壓鉗17或18中。相應地,在擠壓段49上沒有或只作用有可忽略不計的小的剪力。所有公開的特征均為(本)發明的重要內容。在本申請所公開的內容中也全面吸收了相關的/附上的優先權文件(在先申請副本)所公開的內容,也為此目的,這些文件的特征吸納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將擠壓配件(3)擠壓在管(2)上的擠壓工具(I),其中,擠壓工具(I)具有至少兩個壓鉗(15、16、17、18)和一個與設計在配件(3)上的隆凸(31)相適配的用于形成隆凸擠壓段(22)的第一擠壓幾何結構(21),以及一個與之具有軸向間距的用于形成圓錐擠壓段(25)的第二擠壓幾何結構(40),該第二擠壓幾何結構(40)用于防止由配件(3)和管(2)構成的擠壓組合拔出,以及,第二擠壓幾何結構(40)就由配件(3)和管(2)構成的擠壓組合而言設計在隆凸(31)的管插入側,其特征為與隆凸(31)對應配設的按圓柱形構造的第一擠壓幾何結構(21)至少沿一個方向為隆凸(31)留出空間,以用于隆凸(31)的軸向擴展。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在擠壓幾何結構中設有徑向預緊的擠壓段(49),它在擠壓過程中達到預緊力時徑向避讓,配合到其余擠壓幾何結構中。
3.一種用于將擠壓配件(3)擠壓在管(2)上的擠壓工具(I),其中,擠壓工具(I)具有至少兩個壓鉗(15、16、17、18)以及一個擠壓幾何結構,用于形成隆凸擠壓段(22),其特征為,在所述擠壓幾何結構內設有徑向預緊的擠壓段(49),它在擠壓過程中達到預緊力時徑向避讓,配合到其余擠壓幾何結構中。
4.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第一擠壓幾何結構(21)至少沿一個方向為隆凸(31)留出空間,用于隆凸(31)的整平。
5.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第一擠壓幾何結構(21)具有一個圓柱段。
6.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在隆凸(31)的背對擠壓配件(3)的管插入側那一端的端部,在擠壓工具(I)上設計有量規段(29)。
7.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將第一擠壓幾何結構(21)設計為,使量規段(29)阻止隆凸(31)在隆凸(31)的背對擠壓配件(3)的管插入側端的那一側軸向擴展。
8.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所述阻止通過設計在量規段(29)上的朝隆凸(31)方向的止擋件(47)達到。
9.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止擋件(47)與隆凸(31)的輪廓形狀相適配。
10.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在管插入側的第二擠壓幾何結構(40)布設在朝管插入側的配件端部方向離隆凸(31)間隔距離⑴的區域內,所述距離相當于尚未擠壓的隆凸(31)的高度尺寸(n)的至少I. 5倍或更大。
11.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在擠壓工具(I)的隆凸擠壓段(22)與擠壓工具(I)的圓錐擠壓段(25)之間布設校準擠壓段(23),它就徑向距離而言布設在隆凸擠壓段(22)與圓錐擠壓段(25)之間。
12.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校準擠壓段(23)具有一個圓柱段。
13.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在隆凸擠壓段(22)與校準擠壓段(23)之間設計一個至少與圓錐擠壓段(25)軸向寬度(h)相當的過渡段(24)。
14.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在隆凸擠壓段(22)與校準擠壓段(23)之間設計一個小于圓錐擠壓段(25)軸向寬度(h)的過渡段(24)。
15.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徑向預緊的擠壓段(49)在擠壓狀態下夾緊在隆凸擠壓段(22)與校準擠壓段(23)之間的過渡段(24)內。
16.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隆凸擠壓段(22)的圓柱段具有一個軸向長度(b),它相當于圓錐擠壓段(25)軸向長度(h)的多倍。
17.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校準擠壓段(23)的圓柱段具有一個軸向長度(c),它相當于圓錐擠壓段(25)軸向長度(h)的多倍。
18.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圓錐擠壓段(25)具有一個軸向長度(h),它相當于擠壓配件(3)的壁厚(e)的0. 5至5倍。
19.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為了軸向定位,擠壓工具(I)在面朝圓錐擠壓段(25)的端部具有貼靠在擠壓配件的端面(35)上的靠板(27)。
20.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在靠板(27)的背對隆凸的那一側設有第二量規段(28)。
21.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設在隆凸(31)的背對配件(3)的管插入側端部的那一端的第一量規段(29)設計為半圓柱形。
22.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設在靠板(27)的背對隆凸的那一側的第二量規段(28)設計為半圓柱形。
23.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第一量規段(29)具有一個軸向長度,它相當于擠壓配件(3)的壁厚(e)的I. 5倍或更大。
24.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第一量規段(29)具有一個軸向長度(m),它相當于圓錐擠壓段(25)的軸向長度(h)的多倍。
25.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校準擠壓段(23)的擠壓面(23')的徑向尺寸(g)相對于圓錐擠壓段(25)的擠壓面(25')的徑向尺寸回縮了配件⑶的壁厚(e)的0. 5倍或更多。
26.按照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壓工具,其特征為,隆凸擠壓段(22)的圓柱面(22')的徑向尺寸(d)與校準擠壓段(23)的擠壓面(23')的徑向尺寸相比增大了配件⑶在尚未擠壓時的隆凸高度(n)的0. I至0. 9倍。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將擠壓配件(3)擠壓在管上的擠壓工具(1),其中,擠壓配件(3)具有一個其中置入O型密封圈(32)的環形隆凸(31),管(2)終止于擠壓配件(3)內部并在隆凸(31)內部實施第一次擠壓,此外在擠壓配件(3)的管插入側,與隆凸(31)間隔一定距離地,實施另一次擠壓,該另一次擠壓導致擠壓配件(3)和管(2)形成同向延伸的阻止拔出的圓錐度。
文檔編號B25B27/10GK102962810SQ20121039571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22日
發明者埃格伯特.弗倫肯, 弗蘭克.威爾斯多夫, 邁克爾.施米茨, 斯蒂芬.瓦謝斯齊奧, 烏爾里克.邁耶 申請人:古斯塔夫.克勞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