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立式雙電扭力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扭力扳手,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鐵路鋼軌連接螺栓拆裝的立式雙電扭力扳手。
背景技術:
扭力扳手是用于擰緊螺母、螺栓等緊固件的常用工具。鐵路鋼軌之間、鋼軌和軌枕之間的連接螺栓的拆裝現在主要用的是內燃機扭力扳手或者手持式電動扭力扳手,內燃機扭力扳手重量較大,可達70Kg,需要通過運輸車輛運送到施工現場,需要至少兩個人操作,而且需要較高的技術操作水平,人力成本較高,現有技術的內燃機扳手只能用于拆裝軌枕上豎直安裝的螺栓,不能用于拆裝鋼軌連接板上水平固定的螺栓。手持式電動扭力扳手可 以實現鋼軌連接螺栓的拆裝,重量輕,單人即可操作,雖然能夠拆裝鋼軌連接板上水平固定的螺栓,但由于其在拆卸豎直安裝的螺栓時,需要操作人員蹲下彎腰操作,當螺栓的拆裝量較大時,造成操作人員易疲勞。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重量輕、操作簡便的可伸縮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在拆裝軌枕上安裝的螺栓時,操作人員不需蹲下彎腰操作,能夠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從而解決操作人員易疲勞的問題。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包括殼體、動力輸出組件、套筒,動力輸出組件安裝在殼體內,動力輸出組件包括至少一塊電池和電動機,電池與電動機連接,電動機下端的輸出軸與套筒傳動連接,在殼體的上端固定安裝有立桿,立桿的軸線與電動機的輸出軸的軸線重合,立桿的上端安裝有豎直操作手柄。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中所述立桿為可伸縮式桿。通過將立桿設置為伸縮式,可針對操作人員的身高及工作姿勢來調節立桿的長度,以使立式雙電扭力扳手適應不同的工況。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中所述立桿包括上連接桿和下連接桿,下連接桿為空心管,上連接桿插裝在下連接桿內,下連接桿的上端套裝有下摩擦防轉套,上連接桿的下端套裝有上摩擦防轉套,下摩擦防轉套上套裝有下U形緊固套,下U形緊固套的開口端兩側通過第一螺栓緊固,上摩擦防轉套上套裝有上U形緊固套,上U形緊固套的開口端的兩側通過第二螺栓緊固,上U形緊固套的下端和下U形緊固套的上端固定連接在一起。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還包括鎖緊手柄,鎖緊手柄的前側面上開設有臺階孔,臺階孔為通孔,在鎖緊手柄上還安裝有轉軸,轉軸能夠相對鎖緊手柄轉動,轉軸的軸線與臺階孔的軸線垂直相交,轉軸穿過臺階孔的小孔,在轉軸上開設有與臺階孔同軸的螺栓安裝孔,螺栓安裝孔的直徑小于臺階孔的小孔直徑,鎖緊手柄的后側面上設置有凸起,凸起的垂直于轉軸的軸線方向的截面由依次相連的第一直線段、圓弧和第二直線段構成,臺階孔穿過凸起的圓弧部分,第一直線段與圓弧的連接點到轉軸軸線的距離大于第二直線段與圓弧的連接點到轉軸軸線的距離,第二螺栓穿過鎖緊手柄的臺階孔,第二螺栓的端頭壓在臺階孔的臺階上,第二螺栓的尾端用螺母固定,第二螺栓與上U形緊固套的開口端的兩側的安裝孔之間為間隙配合,鎖緊手柄的凸起壓在上U形緊固套的開口端的前側的前表面上。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中所述立桿包括上連接桿、下連接桿和固定桿,下連接桿為空心管,上連接桿插裝在下連接桿內,在上連接桿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水平設置的至少一個第一安裝孔,在下連接桿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若干第二安裝孔,每個第二安裝孔的軸線均與第一安裝孔的軸線平行,固定桿固定的插裝在一個第二安裝孔內,且固定桿穿過第一安裝孔。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中所述立桿包括上連接桿和下連接桿,上連接桿的橫截面的形狀為多邊形,下連接桿為空心管,下連接桿的內孔的形狀與上連接桿相一致,上連接桿插裝在下連接桿內,在下連接桿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第三安裝孔,第三安裝孔內安裝有螺紋頂絲。
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還包括水平操作手柄,水平操作手柄的后端固定安裝在殼體前端面的中下部。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中所述上連接桿、下連接桿、套筒均由鋁合金或不銹鋼制作,豎直操作手柄、水平操作手柄、鎖緊手柄和殼體上均設置有尼龍防水蒙皮。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中所述電池為兩塊,電動機通過雙電源供電電路供電,雙電源供電電路包括第一電池、第二電池、調速摁鈕、第一場效應管和第二場效應管,第一電池、第一場效應管的漏極和源極與電動機順序構成第一回路,第一電池為電動機供電;第二電池、第二場效應管的漏極和源極與電動機順序構成第二回路,第二電池為電動機供電;第一場效應管和第二場效應管的柵極分別連接調速摁鈕的輸出端。所述雙電源供電電路還包括非門、第一電阻、第二電阻、光電隔離器和電壓轉換模塊,調速摁鈕的電源輸入負極連接第一電池的負極,調速摁鈕的電源輸入正極連接第一電池的正極;調速摁鈕的輸出端連接非門的輸入端,非門的輸出端連接第一場效應管的柵極;調速摁鈕的輸出端通過串聯第一電阻連接光電隔離器的引腳1,光電隔離器的引腳2連接第一電池的負極,光電隔離器的引腳5連接第二場效應管的柵極,光電隔離器的引腳4連接第二電池的負極;電壓轉換模塊的接地端連接第二電池的負極,電壓轉換模塊的輸入端連接第二電池的正極,電壓轉換模塊的輸出端通過串聯第二電阻連接電壓轉換模塊的引腳6。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本發明通過電池給電動機供電,帶動安裝在電動機下端的套筒旋轉,從而能夠拆裝鐵路鋼軌連接螺栓,因為用電動機代替內燃機,所以體積小,重量輕,單頭扭力扳手最大重量不超過6. 5Kg,一人就可隨身攜帶和操作,并且通過設置立桿及豎直操作手柄,在拆裝軌枕上安裝的螺栓時,操作人員站立即可拆裝螺栓,能夠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從而解決操作人員易疲勞的問題。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I為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的實施例I的主視剖視圖;圖2為圖I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圖3為圖I中沿B-B方向的剖視圖4為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的實施例2的主視圖;圖5為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的實施例3的主視圖;圖6為圖5中沿C-C方向的剖視圖;圖7為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的雙電源供電電路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如圖I所示,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包括種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包括殼體11、動力輸出組件、套筒12,動力輸出組件安裝在殼體11內,動力輸出組件包括兩塊電池和電動機13,電池與電動機13連接,電動機13下端的輸出軸與套筒12傳動連接。
殼體11的上端固定安裝有立桿14,立桿14的軸線與電動機13的輸出軸的軸線重合,立桿14的上端安裝有豎直操作手柄15,水平設置的豎直操作手柄15的中部與立桿14的上端固定連接。其中立桿14為可伸縮式桿。本實施例中立桿14包括上連接桿16和下連接桿17,下連接桿17為空心管,上連接桿16插裝在下連接桿17內,下連接桿17的上端套裝有下摩擦防轉套18,上連接桿16的下端套裝有上摩擦防轉套19,下摩擦防轉套18和上摩擦防轉套19均采用橡膠或工程塑料制作。下摩擦防轉套18上套裝有下U形緊固套20,結合圖3所示,下U形緊固套20的開口端兩側通過第一螺栓22緊固,上摩擦防轉套19上套裝有上U形緊固套21,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兩側通過第二螺栓23緊固,上U形緊固套21的下端和下U形緊固套20的上端固定連接在一起,本實施例中上U形緊固套21和下U形緊固套20為一體成型。使用時,通過松緊第二螺栓23,即可實現立桿14的伸縮。在本實施例中,通過下述方式來實現立桿14的伸縮。結合圖2所示,在第二螺栓23的端頭處還設置有鎖緊手柄24,鎖緊手柄24的前側面上開設有臺階孔25,臺階孔25為通孔,在鎖緊手柄24上還安裝有轉軸26,轉軸26能夠相對鎖緊手柄24轉動,轉軸26的軸線與臺階孔25的軸線垂直相交,轉軸26穿過臺階孔25的小孔,在轉軸26上開設有與臺階孔25同軸的螺栓安裝孔27,螺栓安裝孔27的直徑小于臺階孔25的小孔直徑。在鎖緊手柄24的后側面上設置有凸起28,凸起28的垂直于轉軸26的軸線方向的截面由依次相連的第一直線段29、圓弧30和第二直線段31構成,第一直線段29位于第二直線段31的左側,第一直線段29與圓弧30相切,圓弧30從左到右其曲率半徑逐漸減小。臺階孔25穿過凸起28的圓弧30部分,第一直線段29與圓弧30的連接點到轉軸26軸線的距離大于第二直線段31與圓弧30的連接點到轉軸26軸線的距離,第二螺栓23穿過鎖緊手柄24的臺階孔25,第二螺栓23的端頭壓在臺階孔25的臺階上,第二螺栓23的尾端用螺母固定,第二螺栓23與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兩側的安裝孔之間為間隙配合,鎖緊手柄24的凸起28壓在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前側的前表面上。本實施例中,通過扳動鎖緊手柄24來實現立桿14的伸縮,結合圖2所示,當向前扳動鎖緊手柄24時,鎖緊手柄24與轉軸26相對轉動,凸起28與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前側的前表面上相接觸的部分由圓弧30變為第二直線段31,最后凸起28的第二直線段31部分與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前側的前表面貼合,鎖緊手柄24實現自鎖,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圓弧30與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前側的前表面貼合點距離轉軸26的軸線越來越近,第二螺栓23對上U形緊固套21的緊固力越來越小,當最后凸起28的第二直線段31部分與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前側的前表面貼合時,第二螺栓23將上U形緊固套21松開,對應的,上摩擦防轉套19對上連接桿16摩擦緊固力減小,從而可實現立桿14的伸長。當立桿14伸長的需要的長度時,向后扳動鎖緊手柄24,鎖緊手柄24與轉軸26相對轉動,凸起28與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前側的前表面上相接觸的部分由第二直線段31逐漸過渡為第一直線段29,最后凸起28的第一直線段29部分與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前側的前表面貼合,鎖緊手柄24實現自鎖,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圓弧30與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前側的前表面貼合點距離轉軸26的軸線越來越遠,第二螺栓23對上U形緊固套21的緊固力越來越大,當最后凸起28的第一直線段29部分與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前側的前表面貼合時,第二螺栓23將上U形緊固套21達到最大,對應的,上摩擦防轉套19對上連接桿16摩擦緊固力最大,從而實現上連接桿16和下連接桿17的鎖緊。如圖I所示,本立式雙電扭力扳手還包括水平操作手柄37,水平操作手柄37的后端固定安裝在殼體11前端面的中下部。
在殼體11上固定安裝有水平操作手柄37,水平操作手柄37的后端用螺栓固定安裝在殼體11前端面的中下部,水平操作手柄37和豎直操作手柄15與相互垂直設置。在豎直操作手柄15上設置有旋向控制開關38和啟停開關39,旋向控制開關38用于控制電動機13的正轉或反轉,以實現螺栓的裝卸,啟停開關39與控制電路連接,用于控制電動機13的啟停。上連接桿16、下連接桿17、套筒12均由鋁合金或不銹鋼制作,豎直操作手柄15、水平操作手柄37、鎖緊手柄24和殼體11上均設置有尼龍防水蒙皮。本發明的電動機13通過雙電源供電電路供電,雙電源供電電路包括第一電池BATI、第二電池BAT2、調速摁鈕BUT、第一場效應管MOSFETI和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第一電池BATl、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的漏極和源極與電機M順序構成第一回路,第二電池BAT2、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的漏極和源極與電機M順序構成第二回路,第一場效應管MOSFETI和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的柵極分別連接調速摁鈕BUT的輸出端,調速摁鈕BUT通過輸出PWM調制信號,分別控制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柵極和源極間的電壓、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柵極和源極間的電壓,控制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漏極和源極間的導通,控制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漏極和源極間的導通,進而實現第一回路、第二回路的導通控制。如圖7所示,本發明的雙電源供電電路包括第一電池BAT1、第二電池BAT2、調速摁鈕BUT、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和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第一電池BATl、第一場效應管MOSFETI的漏極和源極與電動機13順序構成第一回路,第一電池BATl為電動機13供電;第二電池BAT2、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的漏極和源極與電動機13順序構成第二回路,第二電池BAT2為電動機13供電;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和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的柵極分別連接調速摁鈕BUT的輸出端,調速摁鈕BUT通過輸出PWM調制信號,分別控制第一場效應管MOSFETI柵極和源極間的電壓、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柵極和源極間的電壓,控制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漏極和源極間的導通,控制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漏極和源極間的導通,進而實現第一回路、第二回路的導通控制。本發明的雙電源供電電路實施例還包括非門Dl、第一電阻Rl、第二電阻R2、光電隔離器OC和電壓轉換模塊DC,調速摁鈕BUT的電源輸入負極連接第一電池BATl的負極,調速摁鈕BUT的電源輸入正極連接第一電池BATl的正極;調速摁鈕BUT的輸出端連接非門Dl的輸入端,非門Dl的輸出端連接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的柵極;調速摁鈕BUT的輸出端通過串聯第一電阻Rl連接光電隔離器OC的引腳1,光電隔離器OC的引腳2連接第一電池BATl的負極,光電隔離器OC的引腳5連接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的柵極,光電隔離器OC的引腳4連接第二電池BAT2的負極;電壓轉換模塊DC的接地端連接第二電池BAT2的負極,電壓轉換模塊DC的輸入端連接第二電池BAT2的正極,電壓轉換模塊DC的輸出端通過串聯第二電阻R2連接電壓轉換模塊DC的引腳6。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和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采用金屬-氧化層-半導體-場效晶體管,光電隔離器OC和電壓轉換模塊DC采用標準器件即可,第一電池BAT1、第二電池BAT2為鋰電池。本發明的雙電源供電電路實施例通過PWM調制信號分別控制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為電動機13供電,即實現了雙路供電,又避免了電源簡單并聯供電,電源間形成回路,導致電源電量損失,甚至因電源內阻較小導致電源發熱、爆炸。 本實施例通過光電隔離器使第一回路與第二回路分隔開實現電氣隔離,控制信號通過光電隔離器光電轉換傳遞,避免使第一回路與第二回路間電信號互相影響。第一回路中元器件通過第一電池BATl供電,第二回路中元器件通過第二電池BAT2供電,保證了第一回路與第二回路的獨立運行。本實施例控制信號單向傳輸,電路輸入端與輸出端完全實現了電氣隔離,電路輸入端與輸出端無影響,電路抗干擾能力強,工作穩定,無活動觸點,使得本實施例使用壽命長,傳輸效率高,驅動信號和控制信號有良好的隔離作用。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在工作人員垂直操作站立時,先調節立桿14的長度,然后雙手握住豎直操作手柄15的兩端,將扭力扳手的套筒12對準螺母套住,撥動旋向控制開關38至需要的旋向,按下啟停開關,此時電動機13輸出動力,帶動套筒12旋轉,從而將螺母或螺栓擰緊或擰松,達到緊固或拆卸的目的;當扭力扳手在水平操作時,先將立桿14縮短,然后一手握住豎直操作手柄15,另一手握住水平操作手柄37,將扳手的套筒12對準螺母套住,撥動旋向控制開關38至需要的旋向,按下啟停開關39,此時電動機13輸出動力,通帶動套筒12旋轉,從而將螺母擰緊或擰松,達到緊固或拆卸的目的。實施例2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的不同之處在于立桿14包括上連接桿16、下連接桿17和固定桿34,在上連接桿16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水平設置的兩個第一安裝孔32,下連接桿17為空心管,上連接桿16插裝在下連接桿17內,在下連接桿17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若干第二安裝孔33,第二安裝孔33兩兩之間距離相等,每個第二安裝孔33的軸線均與第一安裝孔32的軸線平行,固定桿34固定的插裝在一個第二安裝孔33內,且固定桿34穿過第一安裝孔32,固定桿34的右端設置有端頭40,端頭40的直徑大于第二安裝孔33的孔徑,固定桿34的右端通過開口銷固定。上連接桿16和下連接桿17通過固定桿34固定連接,通過調節固定桿34的位置,可實現立桿14的長度的調節,從而使扳手適用于不同工況。實施例3: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的不同之處在于立桿14包括上連接桿16和下連接桿17,上連接桿16的橫截面的形狀為多邊形,如三角形、四邊形或五邊形,或者如圖6所示的花鍵形,下連接桿17為空心管,下連接桿17的內孔的形狀與上連接桿16相一致,上連接桿16插裝在下連接桿17內,在下連接桿17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第三安裝孔35,第三安裝孔35內安裝有螺紋頂絲36,通過螺紋頂絲36對上連接桿16的頂緊與松開,來實現上連接桿16和下連接桿17之間的緊固與松開,從而調整立桿14的長度。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體積小,占用空間小,運輸及儲存時節省占用的空間,并且維護工作量小;只需日常對電池進行充電。本扭力扳手工作效率高,拆卸螺栓時,只需雙手提起電動扭力扳手,放到下一個螺栓位置,就可以進行拆裝操作,從一個螺栓拆掉到把扭力扳手移動到下一個螺栓位置只需2-3秒鐘時間;本扭力扳手可在施工現場迅速進入或撤離工作狀態,當線路上來車時操作人員可迅速從工作線路撤離,降低了施工作業的危險,增加了有效工作時間。本扭力扳手操作時人員可處于直立狀態,無須彎腰操作,避免長時間工作導致操作人員疲勞的現象發生。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 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包括殼體(11 )、動力輸出組件、套筒(12 ),所述動力輸出組件安裝在殼體(11)內,動力輸出組件包括至少一塊電池和電動機(13),所述電池與電動機(13)連接,所述電動機(13)下端的輸出軸與套筒(12)傳動連接,其特征在于在殼體(11)的上端固定安裝有立桿(14),所述立桿(14)的軸線與電動機(13)的輸出軸的軸線重合,所述立桿(14)的上端安裝有豎直操作手柄(1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14)為可伸縮式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14)包括上連接桿(16 )和下連接桿(17),下連接桿(17 )為空心管,上連接桿(16 )插裝在下連接桿(17 )內,所述下連接桿(17)的上端套裝有下摩擦防轉套(18),所述上連接桿(16)的下端套裝有上摩擦防轉套(19),所述下摩擦防轉套(18)上套裝有下U形緊固套(20),所述下U形緊固套(20)的開口端兩側通過第一螺栓(22)緊固,所述上摩擦防轉套(19)上套裝有上U形緊固套(21),所述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兩側通過第二螺栓(23)緊固,所述上U形緊固套(21)的下端和下U形緊固套(20)的上端固定連接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鎖緊手柄(24),所述鎖緊手柄(24)的前側面上開設有臺階孔(25),所述臺階孔(25)為通孔,在鎖緊手柄(24)上還安裝有轉軸(26 ),轉軸(26 )能夠相對鎖緊手柄(24 )轉動,所述轉軸(26 )的軸線與臺階孔(25)的軸線垂直相交,所述轉軸(26)穿過臺階孔(25)的小孔,在轉軸(26)上開設有與臺階孔(25)同軸的螺栓安裝孔(27),所述螺栓安裝孔(27)的直徑小于臺階孔(25)的小孔直徑,所述鎖緊手柄(24)的后側面上設置有凸起(28),所述凸起(28)的垂直于轉軸(26)的軸線方向的截面由依次相連的第一直線段(29)、圓弧(30)和第二直線段(31)構成,所述臺階孔(25)穿過凸起(28)的圓弧(30)部分,所述第一直線段(29)與圓弧(30)的連接點到轉軸(26)軸線的距離大于第二直線段(31)與圓弧(30)的連接點到轉軸(26)軸線的距離,所述第二螺栓(23)穿過鎖緊手柄(24)的臺階孔(25),第二螺栓(23)的端頭壓在臺階孔(25)的臺階上,第二螺栓(23)的尾端用螺母固定,第二螺栓(23)與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兩側的安裝孔之間為間隙配合,所述鎖緊手柄(24)的凸起(28)壓在上U形緊固套(21)的開口端的前側的前表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14)包括上連接桿(16)、下連接桿(17)和固定桿(34),下連接桿(17)為空心管,上連接桿(16)插裝在下連接桿(17)內,在上連接桿(16)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水平設置的至少一個第一安裝孔(32),在下連接桿(17)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若干第二安裝孔(33),每個第二安裝孔(33)的軸線均與第一安裝孔(32)的軸線平行,所述固定桿(34)固定的插裝在一個第二安裝孔(33)內,且固定桿(34)穿過第一安裝孔(32)。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14)包括上連接桿(16)和下連接桿(17),上連接桿(16)的橫截面的形狀為多邊形,下連接桿(17)為空心管,下連接桿(17)的內孔的形狀與上連接桿(16)相一致,上連接桿(16)插裝在下連接桿(17)內,在下連接桿(17)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第三安裝孔(35),第三安裝孔(35)內安裝有螺紋頂絲(36)。
7.根據權利要求3或4或5或6所述的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水平操作手柄(37),所述水平操作手柄(37)的后端固定安裝在殼體(11)前端面的中下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桿(16)、下連接桿(17)、套筒(12)均由鋁合金或不銹鋼制作,所述豎直操作手柄(15)、水平操作手柄(37)、鎖緊手柄(24)和殼體(11)上均設置有尼龍防水蒙皮。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為兩塊,所述電動機(13)通過雙電源供電電路供電,雙電源供電電路包括第一電池(BAT1 )、第二電池(BAT2)、調速摁鈕(BUT)、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和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第一電池(BAT1)、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的漏極和源極與電動機(13)順序構成第一回路,第一電池(BATl)為電動機(13)供電;第二電池(BAT2)、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的漏極和源極與電動機(13)順序構成第二回路,第二電池(BAT2)為電動機(13)供電;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和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的柵極分別連接調速摁鈕(BUT)的輸出端。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電源供電電路還包括非門(D1)、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光電隔離器(OC)和電壓轉換模塊(DC),調速摁鈕(BUT)的電源輸入負極連接第一電池(BATl)的負極,調速摁鈕(BUT)的電源輸入正極連接第一電池(BATl)的正極;調速摁鈕(BUT)的輸出端連接非門(Dl)的輸入端,非門(Dl)的輸出端連接第一場效應管(M0SFET1)的柵極;調速摁鈕(BUT)的輸出端通過串聯第一電阻(Rl)連接光電隔離器(OC)的引腳1,光電隔離器(OC)的引腳2連接第一電池(BATl)的負極,光電隔離器(OC)的引腳5連接第二場效應管(M0SFET2)的柵極,光電隔離器(OC)的引腳4連接第二電池(BAT2)的負極;電壓轉換模塊(DC)的接地端連接第二電池(BAT2)的負極,電壓轉換模塊(DC)的輸入端連接第二電池(BAT2)的正極,電壓轉換模塊(DC)的輸出端通過串聯第二電阻(R2)連接電壓轉換模塊(DC)的引腳6。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鐵路鋼軌連接螺栓拆裝的立式雙電扭力扳手。本發明立式雙電扭力扳手,包括殼體、動力輸出組件、套筒,動力輸出組件安裝在殼體內,動力輸出組件包括至少一塊電池和電動機,電池與電動機連接,電動機下端的輸出軸與套筒傳動連接,在殼體的上端固定安裝有立桿,立桿的軸線與電動機的輸出軸的軸線重合,立桿的上端安裝有豎直操作手柄。本發明的扭力扳手通過設置立桿,在拆裝軌枕上安裝的螺栓時,操作人員不需蹲下彎腰操作,能夠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從而解決操作人員易疲勞的問題。
文檔編號B25B21/00GK102825570SQ20121036082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1日
發明者陳春江 申請人:北京安沃科瑞鐵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