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棘輪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棘輪扳手,特別涉及一種能沿軸向以直線地進行切換轉動方向的棘輪扳手。
背景技術:
如圖8所示,現(xiàn)有一種能進行切換 棘輪作動方向的棘輪扳手1,主要是利用一設在桿身2上的撥桿3作為切換的控制介面,以利用撥桿3往左、右方向的扳動,來控制棘輪扳手I所能扳動的方向。然而,該種利用撥桿3進行切換的棘輪扳手1,由于撥桿3的扳動方向與使用者握持于桿身2上的方向不同,其撥桿3為左、右方向扳動(即沿桿身的徑向方向扳動),而握持方向則是沿該桿身2的軸向握持,使得在控制上不夠便利,無法進行直覺式的操控。因此,如何改善上述現(xiàn)有棘輪扳手的缺失,以更加增進棘輪扳手在操作上的便利性,便為目前相關業(yè)者所急需解決的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棘輪扳手,能以平行中心軸線的直線,進行對棘輪制動方向的切換,以增進操作上的便利性。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棘輪扳手,其主要包含有—本體,具有一握持部及一與該握持部連接的頭部,該頭部上具有第一容置區(qū)及與該第一容置區(qū)連通的第二容置區(qū);一棘輪件,置于本體的第一容置區(qū)中,并能夠于第一容置區(qū)中轉動,該棘輪件具有一制動環(huán)齒面;—制動齒塊,具有一與該棘輪件的制動環(huán)齒面接觸的制動齒排;一轉動件,置于本體的第二容置區(qū)中,該轉動件一端推抵于該制動齒塊上,且該轉動件能夠于第二容置區(qū)中的預定角度內往復轉動;一推鈕,設于本體上并與本體的中心軸線平行設置,推鈕受外力作用能夠沿平行于本體的中心軸線進行直線往復滑移,該推鈕連結轉動件,以帶動制動齒塊換向制動該棘輪件。所述的棘輪扳手,其中,更包含有一底蓋,該底蓋蓋合于本體的頭部上,以封閉該
第一容置區(qū)和第二容置區(qū)。所述的棘輪扳手,其中,該制動齒塊于制動齒排的相對側處具有一凹陷部;該轉動件具有一凸抵部,該凸抵部抵接于該凹陷部中,以由推鈕帶動該制動齒塊換向制動該棘輪件。所述的棘輪扳手,其中,更包含有一偏心機構,該偏心機構設置于推鈕與轉動件間,該偏心機構具有一長槽,該長槽設置于轉動件的非轉動軸心位置上,以由推鈕制動于長槽內,使由該推鈕偏心帶動制動齒塊換向制動該棘輪件。
所述的棘輪扳手,其中,本體的頂面具有一連通至第二容置區(qū)的通孔,該推鈕自該通孔伸入而制動于轉動件的長槽,使該推鈕偏心帶動制動齒塊換向制動該棘輪件。所述的棘輪扳手,其中,偏心機構更包含有一連動件;該連動件的底面具有一置于轉動件長槽中的凸柱,該連動件頂面與該推鈕結合,以使推鈕偏心帶動制動齒塊換向制動該棘輪件。所述的棘輪扳手,其中,連動件的頂面具有一結合孔,而該推鈕具有一與該結合孔結合的結合部,以使該推鈕帶動該連動件。所述的棘輪扳手,其中,該轉動件的外側周面上環(huán)設有至少一環(huán)槽,以供容置潤滑油。所述的棘輪扳手,其中,本體的頂面上具有一沿平行于該本體中心軸線設置的滑移凹陷區(qū),該推鈕位于滑移凹陷區(qū)中,而能夠于滑移凹陷區(qū)內進行滑移,該滑移凹陷區(qū)內具有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該推鈕具有至少一定位組件,使當該推鈕滑移至第一切換位 置時,定位組件定位于第一定位槽中,而當推鈕位于第二切換位置時,該定位組件定位于第二定位槽中。所述的棘輪扳手,其中,定位組件具有一彈簧及一珠體,該推鈕的底面具有至少一容置槽,以由該容置槽裝設彈簧與珠體,使當推鈕位于第一切換位置時,該珠體受彈簧的彈力所抵推而定位于第一定位槽中,而當推鈕位于第二切換位置時,珠體受該彈簧的彈力所抵推而定位于第二定位槽中。
圖I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圖I所示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其主要顯示推鈕位于第一切換位置時的狀態(tài);圖3為圖I所示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其主要顯示推鈕位于第二切換位置時的狀態(tài);圖4為圖I所示實施例的組合暨局部剖視圖,其主要顯示推鈕位于第一切換位置時的狀態(tài);圖5為圖I所示實施例的組合暨局部剖視圖,其主要顯示推鈕位于第二切換位置時的狀態(tài);圖6為圖I所示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其主要顯示推鈕位于第一切換位置時的狀態(tài);圖7為圖I所示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其主要顯示推鈕位于第二切換位置時的狀態(tài);圖8為現(xiàn)有一種棘輪扳手的立體圖。附圖標記說明棘輪扳手I ;桿身2 ;撥桿3 ;棘輪扳手100 ;本體10 ;握持部11 ;頭部12 ;第一容置區(qū)121 ;第二容置區(qū)122 ;通孔123 ;滑移凹陷區(qū)15 ;第一定位槽13 ;第二定位槽14 ;棘輪件20 ;制動環(huán)齒面21 ;轉動件30 ;凸抵部31 ;長槽32 ;環(huán)槽33 ;制動齒塊40 ;制動齒排41 ;凹陷部42 ;連動件50 ;凸柱51 ;結合孔52 ;推鈕60 ;推鈕主體61 ;結合部611 ;容置槽612 ;定位組件62 ;彈簧621 ;珠體622 ;底蓋70 ;偏心機構80。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貴審查員能對本發(fā)明的特征與特點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同,茲列舉以下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 加以說明如下請參閱圖I至圖7,為本發(fā)明所提供一較佳實施例的棘輪扳手100,其主要包含有一本體10、一棘輪件20、一轉動件30、一制動齒塊40、一連動件50及一推鈕60,其中;請參閱圖I及圖6,該本體10,具有一握持部11及一與該握持部11 一體連接的頭部12,該握持部11用以供使用者握持,該頭部12上具有一第一容置區(qū)121及一第二容置區(qū)122,且該第一容置區(qū)121與該第二容置區(qū)122連通,并于該頭部12的頂面上具有一連通該第二容置區(qū)122的通孔123,并于該通孔123的周邊沿本體10的軸向設置有一滑移凹陷區(qū)15,使通孔123位于滑移凹陷區(qū)15中,且于滑移凹陷區(qū)15的底面上具有一第一定位槽13及一第二定位槽14,且第一定位槽13與第二定位槽14之間設有一預定的間距。請參閱圖I及圖6,棘輪件20設置于本體10的第一容置區(qū)121中,并可于第一容置區(qū)121內進行原地活動旋轉,該棘輪件20的外周面上則環(huán)設有一制動環(huán)齒面21。請參閱圖I及圖6,轉動件30設置于本體10的第二容置區(qū)122中,并可于第二容置區(qū)122內進行原地活動旋轉,該轉動件30 —外側位置上具有一凸抵部31,該轉動件30的頂端面上具有一長槽32,該長槽32非位于轉動件30的轉動軸心上,并于轉動件30的外側周面上環(huán)設有若干的環(huán)槽33。請參閱圖I及圖6,制動齒塊40置于棘輪件20與轉動件30間,該制動齒塊40的一側面上具有一制動齒排41,該制動齒排41與棘輪件20的制動環(huán)齒面21嚙合,而制動齒塊40相對于制動齒排41的另一外側面上,則具有一凹陷部42,以由該凹陷部42供該轉動件30的凸抵部31抵接。請參閱圖I及圖6,連動件50于其底面具有一凸柱51,并于該連動件50的頂面上具有一結合孔52,凸柱51插入于轉動件30的長槽32中,該結合孔52為一非圓形孔。請參閱圖I及圖6,推鈕60具有一推鈕主體61及至少一定位組件62,該推鈕主體61的底面凸設有一結合部611及至少一容置槽612,該結合部611呈非圓形斷面并與該連動件50的結合孔52造型對應。該推鈕主體61置于本體10的滑移凹陷區(qū)15中,且由結合部611自該通孔13伸入而插接于連動件50的結合孔52中,使連動件50可受推鈕主體61所帶動,且推鈕主體61的頂面外露于本體10頂面上,且推鈕主體61可受一外力的作用,而沿平行該本體10的中心軸線于該滑移凹陷區(qū)15內進行于第一切換位置至第二切換位置間的直線往復滑移,該定位組件62具有一彈簧621及一珠體622,依序置入于推鈕主體61的容置槽612中,使該珠體622受彈簧621的彈力所抵推而接觸于本體10的頂面上。是以,上述即為本發(fā)明所提供一較佳實施例的棘輪扳手100的各部構件及其組裝方式的介紹,接著再將其使用特點介紹如下首先,如圖2、圖4、圖6所示,當推鈕60受外力作用而沿平行于本體10的中心軸線方向滑移至第一切換位置(如圖2所示)時,此時推鈕60定位組件62的珠體622被彈簧621的彈力所推入于第一定位槽13中(如圖4所不),使該推鈕60能被暫時定位于此一位置上,且該推鈕60在移動至第一切換位置時,同時帶動該連動件50位移,使由該連動件50的凸柱51抵觸于長槽32的槽壁,而同時帶動轉動件30旋轉一預定的角度,使由轉動件30的凸抵部31帶動制動齒塊40移動至棘輪件20的一側,使此時棘輪件20僅能沿一方向轉動(如圖6所示,僅能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當欲切換棘輪件20的轉動方向時,如圖3、圖5、圖7所示,將該推鈕60沿平行于本體10的中心軸線方向滑移至第二切換位置(如圖3所示)上,此時推鈕60定位組件62的珠體622被彈簧621的彈力所推入于第二定位槽14中(如圖5所示),使該推鈕60能被暫時定位于此一位置上,且推鈕60在移動至第二切換位置時,同時帶動連動件50位移,使由該連動件50的凸柱51抵觸于長槽32的槽壁,而同時帶動轉動件30反向旋轉一預定的角度,使由轉動件30的凸抵部31帶動制動齒塊40移動至棘輪件20的另一側,使此時棘輪件20僅能沿另一方向轉動(如圖7所示,僅能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由此,本發(fā)明的棘輪扳手100,可通過沿平行于該本體10中心軸線方向滑移的推鈕60進行切換棘輪件20所能轉動的方向(即換向制動該棘輪件),以達在操作上更符合使用者的直覺操作,使其操作的便利性大幅增加。另外,特別說明,其中該轉動件30的長槽32以一橢圓槽為最佳,而該轉動件30的 環(huán)槽33可供潤滑油容置,以保持轉動時的順暢性。其次,本發(fā)明棘輪扳手100可更包含有一底蓋70,該底蓋70蓋合于本體10的頭部底面上,以將第一、二容置區(qū)121、122加以封閉,僅供欲扳動物件的棘輪件20局部露出于外。再者,本發(fā)明中,該轉動件30的長槽32、連動件50及連動件50的凸柱51的組合,可視為一偏心機構80。以上所揭,僅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范圍,凡本技術領域內的相關技藝者根據(jù)本發(fā)明所為的均等變化,皆應屬本發(fā)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 一本體,具有一握持部及一與該握持部連接的頭部,該頭部上具有第一容置區(qū)及與該第一容置區(qū)連通的第二容置區(qū); 一棘輪件,置于本體的第一容置區(qū)中,并能夠于第一容置區(qū)中轉動,該棘輪件具有一制動環(huán)齒面; 一制動齒塊,具有一與該棘輪件的制動環(huán)齒面接觸的制動齒排; 一轉動件,置于本體的第二容置區(qū)中,該轉動件一端推抵于該制動齒塊上,且該轉動件能夠于第二容置區(qū)中的預定角度內往復轉動; 一推鈕,設于本體上并與本體的中心軸線平行設置,推鈕受外力作用能夠沿平行于本體的中心軸線進行直線往復滑移,該推鈕連結轉動件,以帶動制動齒塊換向制動該棘輪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底蓋,該底蓋蓋合于本體的頭部上,以封閉該第一容置區(qū)和第二容置區(qū)。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該制動齒塊于制動齒排的相對側處具有一凹陷部;該轉動件具有一凸抵部,該凸抵部抵接于該凹陷部中,以由推鈕帶動該制動齒塊換向制動該棘輪件。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偏心機構,該偏心機構設置于推鈕與轉動件間,該偏心機構具有一長槽,該長槽設置于轉動件的非轉動軸心位置上,以由推鈕制動于長槽內,使由該推鈕偏心帶動制動齒塊換向制動該棘輪件。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本體的頂面具有一連通至第二容置區(qū)的通孔,該推鈕自該通孔伸入而制動于轉動件的長槽,使該推鈕偏心帶動制動齒塊換向制動該棘輪件。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偏心機構更包含有一連動件;該連動件的底面具有一置于轉動件長槽中的凸柱,該連動件頂面與該推鈕結合,以使推鈕偏心帶動制動齒塊換向制動該棘輪件。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連動件的頂面具有一結合孔,而該推鈕具有一與該結合孔結合的結合部,以使該推鈕帶動該連動件。
8.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該轉動件的外側周面上環(huán)設有至少一環(huán)槽,以供容置潤滑油。
9.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本體的頂面上具有一沿平行于該本體中心軸線設置的滑移凹陷區(qū),該推鈕位于滑移凹陷區(qū)中,而能夠于滑移凹陷區(qū)內進行滑移,該滑移凹陷區(qū)內具有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該推鈕具有至少一定位組件,使當該推鈕滑移至第一切換位置時,定位組件定位于第一定位槽中,而當推鈕位于第二切換位置時,該定位組件定位于第二定位槽中。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定位組件具有一彈簧及一珠體,該推鈕的底面具有至少一容置槽,以由該容置槽裝設彈簧與珠體,使當推鈕位于第一切換位置時,該珠體受彈簧的彈力所抵推而定位于第一定位槽中,而當推鈕位于第二切換位置時,珠體受該彈簧的彈力所抵推而定位于第二定位槽中。
全文摘要
一種棘輪扳手,包含有一本體、一棘輪件、一轉動件、一制動齒塊及一推鈕;該棘輪件與轉動件置于本體中,該制動齒塊位于棘輪件與轉動件間,該推鈕則可連動制動齒塊,使推鈕可受一外力作用,而沿平行該本體的中心軸線進行于第一切換位置至第二切換位置間的直線往復滑移,當推鈕位于第一切換位置時,連動制動齒塊接觸于棘輪件的一側,而使棘輪件僅能沿一方向轉動,當推鈕位于第二切換位置時,連動制動齒塊接觸于棘輪件的另一側,而使棘輪件僅能沿另一方向轉動,以通過軸向直推的推鈕設計,而能提供更佳的直覺式操作便利性。
文檔編號B25B13/46GK102765069SQ20111011243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3日
發(fā)明者林益弘 申請人:林益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