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切割工具,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具。
背景技術:
大多數計算機使用磁盤驅動器來存儲數據。磁盤驅動器通常包括一個或多個存儲 數據的磁盤以及磁頭,所述磁頭用于從所述磁盤上讀取數據或將數據寫在所述磁盤上。傳 統地,所述磁頭包括具有空氣承載面(ABS)的襯底、用于向磁盤寫入數據的寫元件以及用 于從磁盤上讀取數據的讀元件。所述磁頭的空氣承載面(ABS)提供空氣動力特性以使所述 磁頭在磁盤上“飛行”。所述讀元件具有高度,通常被稱為條高度。為了使所述磁頭的讀元 件和寫元件準確運作,所述空氣承載面(ABS)必須非常平整、光滑且所述讀元件必須具有 一個適當的條高度。一般來說,磁盤驅動器制造商已有效地使用傳統的方法如利用研磨板 并通過研磨板的表面輪廓對所述空氣承載面(ABS)進行磨削和/或拋光(通常稱為“研磨 過程”)從而得到所期望的空氣承載面(ABS)的光滑度和條高度。因此,研磨板的表面輪廓 的質量和特性在磁頭空氣承載面(ABS)的研磨過程中至關重要。因此磁盤驅動器制造商不 斷地尋找更好的研磨板的制造方法以進一步形成更好的磁頭。到目前為止,磁盤驅動器制造商已經開發了一種用于形成研磨板表面輪廓的切割 工具。圖1-5展示了一種傳統的用于形成研磨板表面輪廓的切割工具10。參考圖1-2,所 述切割工具10包括主體11和切割體12。所述主體11的一端111界定參考表面111a,所 述主體11的另一端112的自由邊上形成切口(圖中沒有標注)。所述切割體12形成于所 述主體11的另一端112的切口上。所述切割體12包括第一連接表面121和連接所述第一 連接表面121的第二連接表面122,所述第一連接表面121連接所述切口的一表面,所述第 二連接表面122連接所述切口的另一表面。參考圖3-4,所述第一連接表面121的尖端上 具有弧形端121a,所述弧形端121a的半徑R為1厘米且所述弧形端121a的弧度Al為90 度。因為研磨板的表面通常有弧度,當所述切割工具10對所述研磨板的表面作用以形成研 磨板的表面輪廓時,所述切割工具10沿研磨板的徑度方向Dl (如圖7所示)做曲線運動。 一般地,所述切割工具10的第一連接表面121的半徑R和弧度Al用于控制研磨板的表面輪 廓。請再參考圖1-2,所述第二連接表面122具有傾斜端122a,所述傾斜端122a連接所述 第一連接表面121的弧形端121a。另外,所述第二連接表面122還包括兩側端122b、122c, 所述兩側端122b、122c分別形成于所述傾斜端122a的側邊并分別通過兩端連接所述傾斜 端122a和所述第一連接表面121上非弧形端121a的外端。參考圖5,所述第一連接表面 121的弧形端121a與所述參考表面Illa形成第一夾角A2,所述第二連接表面122的傾斜 端122a與所述參考表面Illa形成第二夾角A3。所述第一夾角A2的范圍為6度至12度, 所述第二夾角A3的范圍為78度至84度。所述第一夾角A2設計成用于減少切割工具10 在研磨板的垂直方向D2上的機械振動,所述第二夾角A3設計成用于減少切割工具10在研 磨板的徑度方向Dl上的機械振動。圖6展示了傳統的研磨板50。如圖6所示,所述研磨板50包括基板52及形成在
3所述基板52上的錫-鉍板51。所述錫-鉍板51由錫晶粒511和鉍晶粒512制成(錫晶粒 98%,鉍晶粒2% )。因為所述錫-鉍板51由錫晶粒511和鉍晶粒512組成,所述錫晶粒511 和鉍晶粒512的排列與組合使所述錫晶粒511和鉍晶粒512之間產生晶粒邊界513。圖7 展示了如何使用圖1所示切割工具10的切割體12形成圖6所示的研磨板50的表面輪廓。 參考圖7,當所述切割工具10的切割體12在所述研磨板50的錫-鉍板51的期望部分上并 沿著徑度方向Dl做曲線運動時,所述切割體12的第一連接表面121的弧形端121a與所述 錫_鉍板51的期望部分接觸并切割所述期望部分從而形成表面輪廓。因為所述錫_鉍板 51的期望部分只通過所述弧形端121a與所述切割體12接觸,在切割過程中所述切割體12 使所述弧形端121a在所述錫-鉍板51上產生同一方向的力(如圖中箭頭F所示)。所述 同一個方向的力的合力非常大以致使所述錫-鉍板51的錫晶粒511和鉍晶粒512輕易脫 落,從而擴大所述晶粒邊界513的尺寸。當所述切割體12在所述錫-鉍板51上繼續切割 時,所述晶粒邊界513的尺寸將越來越大,從而在所述錫-鉍板51的表面輪廓上形成針孔, 進一步地,當用表面輪廓有針孔的研磨板50對磁頭進行研磨時,會嚴重影響磁頭的質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的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具來克服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具,這種切割工具能夠形成更 好的的研磨板表面輪廓以制造高質量的磁頭。為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 具,所述切割工具包括主體和切割體。所述主體的一端界定參考表面,所述主體的另一端的 自由邊上形成切口。所述切割體形成于所述主體的切口上,所述切割體包括第一連接表面 和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表面的第二連接表面,所述第一連接表面連接所述切口的一表面,所 述第二連接表面連接所述切口的另一表面。所述第一連接表面的尖端上具有弧形端,所述 弧形端與所述參考表面形成第一夾角,所述第二連接表面具有傾斜端,所述傾斜端連接所 述弧形端且所述傾斜端與所述參考表面形成第二夾角。所述切割體還包括第三連接表面, 所述第一連接表面通過所述第三連接表面連接所述第二連接表面,所述第三連接表面具有 輔助端,所述弧形端通過所述輔助端連接所述傾斜端且所述輔助端與所述參考表面形成第 三夾角。較佳地,所述第一連接表面、第二連接表面和第三連接表面是一體的。較佳地,所述第三夾角的范圍為0度至90度。較佳地,所述第三夾角為45度。較佳地,所述輔助端的寬度的范圍為110微米至150微米。較佳地,所述輔助端的寬度為130微米。較佳地,所述切割體由金剛石制成,所述主體由不銹鋼制成。較佳地,所述弧形端的半徑為1厘米且所述弧形端的弧度為90度。較佳地,所述第一夾角的范圍為6度至12度。較佳地,所述第二夾角的范圍為78度至84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具的切割體包括第一連接表 面、第二連接表面和第三連接表面。當所述切割工具在傳統研磨板的錫_鉍板的期望部分上并沿著徑度方向做曲線運動時,所述切割體的第一連接表面的弧形端和所述切割體的第 三連接表面的輔助端均與所述錫_鉍板的期望部分接觸。因為所述錫_鉍板的期望部分通 過所述弧形端以及所述輔助端兩個部分與所述切割體接觸,在切割過程中所述切割體使所 述弧形端及所述輔助端在所述錫-鉍板上同時產生不同方向的力。所述不同方向的力的合 力變小,導致難以使所述錫_鉍板的錫晶粒和鉍晶粒脫落,結果,所述晶粒邊界的尺寸不會 擴大從而所述錫_鉍板的表面輪廓上產生較少的針孔,因此當用所述表面輪廓上具有較少 針孔的研磨板研磨磁頭時能夠進一步提高磁頭質量。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發明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發明 的實施例。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 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 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 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的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具的立體圖。圖2為圖1所示切割工具的側視圖。圖3為圖1所示切割工具的俯視圖。圖4為圖3所示切割工具的切割體的第一連接表面的局部放大圖,尤其顯示了箭 頭A指示的第一連接表面的弧形端。圖5為圖1所示切割工具的切割體的側視放大圖。圖6為傳統研磨板的側視圖。圖7展示了如何利用圖5所示的切割體切割圖6所示的研磨板以形成表面輪廓。圖8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所述的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具的立體圖。圖9為圖8所示切割工具的側視圖。圖10為圖8所示切割工具的俯視圖。圖11為圖10所示切割工具的切割體的第一連接表面的局部放大圖,尤其顯示了 箭頭A’指示的第一連接表面的弧形端。圖12為圖8所示切割工具的切割體的側視放大圖。圖13展示了如何利用圖12所示的切割體切割圖6所示的研磨板以形成表面輪廓。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如 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具,這種切割工具能夠形成更好的的 研磨板表面輪廓以制造高質量的磁頭。圖8-13展示了本發明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具的第一實施例。參考圖8-9,所 述切割工具20包括主體21和切割體22。較佳地,所述切割體22由金剛石制成,所述主體 21由不銹鋼制成。所述主體21的一端211界定參考表面211a,所述主體21的另一端212的自由邊上形成切口(圖中沒有顯示)。所述切割體22形成于所述主體21的切口上。所 述切割體22包括第一連接表面221、第二連接表面222以及第三連接表面223。所述第一連 接表面221連接所述切口的一個表面;所述第二連接表面222連接所述切口的另一個表面; 而所述第三連接表面223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表面221和所述第二連接表面222。較佳地,所 述第一連接表面221、第二連接表面222和第三連接表面223是一體的。參考圖10-11,所 述第一連接表面221的尖端上具有弧形端221a,所述弧形端221a的半徑R’優選為1厘米 且所述弧形端221a的弧度Bl優選為90度。所述切割工具20的第一連接表面221的半徑 R’和弧度Bl用于控制研磨板的表面輪廓。請再參考圖8-9,所述第三連接表面223包括輔助端223a,所述輔助端223a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表面221的弧形端221a。另外,所述第三連接表面223還包括兩輔助側端 223b、223c,所述兩輔助側端223b、223c分別形成于所述輔助端223a的側邊并分別通過兩 端連接所述輔助端223a和所述第一連接表面221上非弧形端221a的外端。所述第二連接 表面222具有傾斜端222a,所述傾斜端222a連接所述第三連接表面223的輔助端223a。另 外,第二連接表面222還包括兩側端222b、222c,所述兩側端222b、222c分別形成于所述傾 斜端222a的側邊并分別通過兩端連接所述傾斜端222a和所述第三連接表面223的兩輔助 側端223b、223c。參考圖12,所述第一連接表面221的弧形端221a與所述參考表面211a形 成第一夾角B2,所述第三連接表面223的輔助端223a與所述參考表面211a形成第三夾角 B4,所述第二連接表面222的傾斜端222a與所述參考表面211a形成第二夾角B3。所述第 一夾角B2的范圍優選為6度至12度,所述第二夾角B3的范圍優選為78度至84度。所述 第一夾角B2設計成用于減少切割工具20在研磨板的垂直方向D2 (如圖13所示)上的機 械振動,所述第二夾角B3設計成用于減少切割工具20在研磨板的徑度方向Dl (如圖13所 示)上的機械振動。所述第三夾角B4的范圍為0度至90度,優選地,所述第三夾角B4為 45度。再次參考圖9,所述輔助端223a的寬度的范圍為110微米至150微米,優選地,所述 輔助端223a的寬度為130微米。圖13展示了如何使用圖12所示切割工具20的切割體22形成圖6所示的研磨板 50的表面輪廓。參考圖13,當所述切割工具20的切割體22在所述研磨板50的錫-鉍板 51的期望部分上并沿著徑度方向Dl做曲線運動時,所述切割體22的第一連接表面221的 弧形端221a以及所述第三連接表面223的輔助端223a均與所述錫-鉍板51的期望部分 接觸。因為所述錫_鉍板51的期望部分通過所述弧形端221a以及所述輔助端223a與所 述切割體22接觸,在切割過程中所述切割體22使所述弧形端221a及所述輔助端223a同 時在所述錫_鉍板51上產生不同方向的力F1、F2、F3和F4。所述不同方向的力F1、F2、F3 和F4的合力變小,導致難以使所述錫-鉍板51的錫晶粒和鉍晶粒脫落,結果,所述晶粒邊 界513的尺寸不會擴大從而所述錫-鉍板51的表面輪廓上產生較少的針孔,因此當用所述 表面輪廓上具有較少針孔的研磨板50研磨磁頭時能夠進一步提高磁頭質量。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實施 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發明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具,包括主體,所述主體的一端界定參考表面,所述主體的另一端的自由邊上形成切口;切割體,所述切割體形成于所述主體的切口上,所述切割體包括第一連接表面和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表面的第二連接表面,所述第一連接表面連接所述切口的一表面,所述第二連接表面連接所述切口的另一表面,所述第一連接表面的尖端上具有弧形端,所述弧形端與所述參考表面形成第一夾角,所述第二連接表面具有傾斜端,所述傾斜端連接所述弧形端且所述傾斜端與所述參考表面形成第二夾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體還包括第三連接表面,所述第一連接表面通過所述第三連接表面連接所述第二連接表面,所述第三連接表面具有輔助端,所述弧形端通過所述輔助端連接所述傾斜端且所述輔助端與所述參考表面形成第三夾角。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表面、第二連接表面和第 三連接表面是一體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夾角的范圍為0度至90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夾角為45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端的寬度的范圍為110微米 至150微米。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端的寬度為130微米。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體由金剛石制成,所述主體由 不銹鋼制成。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端的半徑為1厘米且所述弧 形端的弧度為90度。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角的范圍為6度至12度。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夾角的范圍為78度至84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于形成研磨板的切割工具,所述切割工具包括主體和切割體。所述切割體包括第一連接表面、第二連接表面以及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表面和第二連接表面的第三連接表面。所述第三連接表面具有輔助端并通過所述輔助端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表面的弧形端和所述第二連接表面的傾斜端。所述切割工具利用所述弧形端和輔助端切割所述研磨板以形成較好的表面輪廓。
文檔編號B26D3/10GK101934532SQ200910139570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9日
發明者潘耀良 申請人:新科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