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動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氣沖擊驅動器的氣動工具、空氣沖擊扳手或壓縮空氣驅動的電機動力源,特別是涉及連接到供應高壓空氣的高壓空氣壓縮設備的氣動工具。
背景技術:
一般地,根據打釘機、空氣沖擊驅動器、氣動除塵器或類似設備的氣動工具,為了使氣動工具功能提高或小型化以及輕量化,已經形成了兩種規格應用于實踐低壓規格,構成的使用范圍是壓縮空氣在上限壓力為0.98MPa的正常壓力(低壓)區間;高壓規格,構成的使用范圍是壓縮空氣在1到2.48MPa的高壓區間。具體地,從設備的抗斷裂性和安全性角度考慮,與低壓規格的工具相比,高壓規格的工具由能夠確保耐高壓氣體的結構制造。存在下述情況在同一現場的操作位置或類似場所同時采用具有不同壓縮空氣規格的兩種氣動工具。
因此,構成氣動工具驅動源的一臺高壓空氣壓縮機(高壓空壓機)一般具有兩個出口,用于彼此獨立地輸出高壓規格壓縮空氣和低壓規格壓縮空氣,其目的能減少安裝費用并改善使用方式。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當連接氣管的方式具有互換性時,例如,氣管包括高壓空氣出口和低壓空氣出口的插座、插頭和管件,可能存在的問題是將低壓規格氣動工具連接到高壓空氣出口,以及相反地,將高壓規格氣動工具連接到低壓空氣出口。在前一種情況下,其中的問題是損壞氣動工具的氣管或密封件;在后一種情況下,其中的問題是不能實現固有的功能。為了防止出現這些問題,分別使用沒有互換性的氣管,分別通過各自獨特形狀構成將氣管連接到高壓空氣出口和低壓空氣出口的方式,或者通過相反螺絲結構構成連接氣管的插頭或類似部分的結構。這種公知的技術披露于,例如,JP-A-2003-161302。
另一方面,如JP-A-2004-230553所述,公知的技術包括在低壓規格氣動工具的把手外殼部分的減壓閥,通過氣動工具本身的減壓閥將高壓空壓機供應的高壓空氣的壓力減小到低壓區壓縮空氣的壓力,從而操作氣動工具。按照此技術,上述高壓壓縮機具有低壓空氣出口,而且連接氣管的方式統一成高壓空氣出口的一個唯一方式。因此,改善了高壓空壓機的使用方式以及工作現場連接氣管的方式,而且空壓機的安裝成本降低到單臺高壓空壓機的成本,解決了相關技術的上述成本。
發明內容
但是,根據相關技術,雖然通過設置在氣動工具把手外殼部分一個端部的減壓閥將壓力減小到低壓規格壓縮空氣的壓力,但由于基本全部的把手外殼部分用作壓縮空氣的累積室,因此為了保證整個把手外殼的耐壓性,把手部件的厚度(壁厚)需要加厚。這樣,難以實現薄壁結構,即,在把持外殼部分的同時操作氣動工具所需的輕量化把手部件。
并且,按照氣動馬達構成動力源的氣動工具,需要通過充分保證與氣動馬達排氣口相通的排氣室流動通道面積,提高氣動馬達中所用壓縮空氣的排出效率,加速氣動馬達旋轉速度。但是,相關技術通過設置氣動工具減壓閥的方式難以保證寬大的排氣室。
并且,按照使用氣動馬達的氣動工具,需要改善使氣動馬達(轉子)轉動開或關的扳機的操作性。特別是,按照氣動工具,優選的是減輕扳機操作開始時操作扳機的按動載荷,改善初始控制氣動馬達速度的可操作性。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減壓閥的氣動工具,可以連接到高壓空壓機。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設計氣動工具的結構,在外殼內裝有氣動馬達機構部分、扳機閥機構部分以及減壓閥機構部分。
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氣動工具,改善扳機閥機構部分的扳機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氣動工具,包括氣動馬達機構部分,具有由壓縮空氣產生旋轉力的供氣口和壓縮空氣排氣口;排氣室,用于將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排氣口排出的壓縮空氣排放到大氣中,并在排氣室的一個部分具有排氣孔連通大氣;可以連接到高壓空氣供應源的空氣接頭部分;減壓閥機構部分,包括連接到空氣接頭部分一側的初級壓力側口(高壓空氣側口),連接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供氣口的次級壓力側口(正常壓力空氣側口),設置在初級壓力側口和次級壓力側口之間并用于打開/關閉從初級壓力側口流到次級壓力側口的壓縮空氣流動通道的打開/關閉閥,沿打開/關閉閥的打開方向產生推力的壓力控制彈簧,承受沿打開/關閉閥的關閉方向施加的壓縮空氣的關閉方向受壓面,以及承受沿著與壓力控制彈簧的推力方向相同的方向施加到打開/關閉閥的壓縮空氣的打開方向受壓面;以及扳機閥機構部分,包括閥件,其打開/關閉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次級壓力側口與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供氣口之間的流動通道,控制打開/關閉閥件的扳機,以及推壓件,其沿著與所述扳機的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壓,用于對應于所述扳機的操作量打開所述閥件以驅動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其中,當操作扳機閥機構部分的扳機打開閥件驅動氣動馬達時,從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排氣口排出到排氣室的空氣壓力通過由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打開方向受壓面承受而累加到壓力控制彈簧的推力上。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氣動馬達還包括從其一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的主體外殼部分,以及從主體外殼部分垂下的把手外殼部分;其中氣動馬達機構部分裝在主體外殼部分的一個端部;減壓閥機構部分基本裝在把手外殼部分的中心部分;排氣室裝在把手外殼部分上包圍減壓閥機構部分并鄰接減壓閥機構部分;以及扳機閥機構部分裝在與主體外殼連接的把手外殼部分的上端部一側。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特征,空氣接頭部分和排氣室的排氣孔裝在把手外殼部分的下端部一側。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個方面,減壓閥機構部分的壓力控制彈簧與減壓閥機構部分的密閉室內的打開方向受壓面配合,并且密閉室通過釋放孔與排氣室連通。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排氣室鄰接減壓閥機構部分的外圓周部分。
根據以上方面,在施加扳機載荷以操作氣動工具的初始狀態(瞬時狀態),根據壓力控制彈簧的推力確定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次級壓力側口的壓縮空氣壓力。因此,在操作氣動工具初始階段所需的扳機載荷減小。通過減小扳機載荷,可以減小拉動扳機的載荷;并且,可以改善起始控制氣動馬達速度的操作性。在啟動氣動工具之后施加扳機載荷的狀態(扳機開(ON)狀態),通過使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排氣口排到排氣室的空氣流入密閉室并且通過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打開方向受壓面承受空氣壓力,空氣壓力與壓力控制彈簧的推力相加。因此,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次級壓力側口的壓縮空氣壓力可以增大到高速轉動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轉子所需的預定值。即,在操作扳機以啟動氣動工具的初始狀態,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次級壓力側口的壓力可以預先設置為低壓,使扳機閥開始容易操作。
根據上述方面,壓縮空氣的壓力通過裝在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供氣口附近的減壓閥機構部分降低到低壓規格的壓縮空氣,因此,預定空氣壓力可以穩定地供應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而不被連接到高壓空氣供應源的氣管的長度、結構或類似的連接方式所影響。
根據上述方面,減壓閥機構部分基本設置在把手外殼部分的中心部分,排出壓力相當低的壓縮空氣的排氣室設置在包圍減壓閥機構部分的外圓周部分,因此可以減小把手外殼部件所需的耐壓性。因此,把手外殼的厚度能夠變薄,或者把手外殼部件的材料可以從金屬材料更換為塑性合成樹脂或類似材料。由此實現輕量化制造氣動工具。
根據上述方面,除去減壓閥機構部分的空間,整個把手外殼可以構成排氣室,因此能夠改善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排氣效率,加速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轉子旋轉速度。
從說明書的以下描述和附圖,本發明的上述方面和目的將變得更加清楚。
結合附圖,從下面的詳細描述中,本發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氣動工具的剖視圖;圖2是裝在圖1所示氣動工具上的扳機閥機構部分的放大剖視圖,表示扳機關(OFF)的狀態;圖3是裝在圖1所示氣動工具上的扳機閥機構部分的放大剖視圖,表示輕輕按動扳機的狀態;圖4是裝在圖1所示氣動工具上的扳機閥機構部分的放大剖視圖,表示扳機開(ON)的狀態;圖5是裝在圖1所示氣動工具上的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放大剖視圖,表示未通空氣時扳機關(OFF)的狀態;圖6是裝在圖1所示氣動工具上的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放大剖視圖,表示接通空氣時扳機關(OFF)的狀態;圖7是裝在圖1所示氣動工具上的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放大剖視圖,表示接通空氣后扳機關(OFF)的狀態;以及圖8是裝在圖1所示氣動工具上的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放大剖視圖,表示接通空氣后扳機開(ON)的狀態。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地解釋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并且,在解釋實施例的所有附圖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用相同的符號表示,省略其重復解釋。
圖1是本發明應用于沖擊驅動器的一個實施例的整個氣動工具的剖視圖。圖2到圖4是裝在圖1所示氣動工具的扳機閥機構部分的放大剖視圖,圖2表示扳機關(OFF)的狀態,圖3表示從圖2的狀態沿開(ON)方向輕按扳機的狀態,圖4是最大程度按下扳機的開(ON)狀態。圖5到圖8是裝在圖1所示氣動工具的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放大剖視圖,圖5表示連接到高壓空氣供應源時扳機關(OFF)狀態,圖7表示連接到高壓空氣供應源后的扳機關(OFF)狀態,圖8表示連接到高壓空氣供應源情況下的扳機開(ON)狀態。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氣動工具1包括主體外殼部分2,它在與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在下面說明)的旋轉軸方向相同的方向沿水平軸線X方向從一端(圖中右端部分)延伸到另一端(附圖左端部分),以及把手外殼部分3,它沿著垂直于水平軸線X的垂直軸線Y的方向,或者沿著以傾斜角θ與垂直軸線Y相交的傾斜軸Z的方向,從主體外殼部分2垂下。
主體外殼部分2的一端裝有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構成驅動沖擊驅動器的來源。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設計成所謂的低壓規格,構成最高約0.98MPa的低壓(正常壓力)使用范圍,它包括氣動馬達主體,該氣動馬達主體包括固定在外殼內的圓筒形汽缸襯套12、由一對軸承部分15和16支承的轉子11、葉片14和插有葉片14使壓縮空氣流動的葉片槽13,并且氣動馬達存儲器包括將壓縮空氣供應到氣動馬達主體的供氣口17以及將壓縮空氣從氣動馬達主體排出的排氣口18。通過由葉片14接收供氣口17供應的壓縮空氣,對轉子11施加預定方向的旋轉力。壓縮空氣驅動葉片14后從排氣口18排出。
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轉子11的旋轉輸出被傳遞到動力傳遞機構部分20,該動力傳遞機構部分20包括旋轉打擊機構部分(未圖示),該旋轉打擊機構部分包括在主體外殼部分2另一端的錘擊支架21以及從旋轉打擊機構部分接收旋轉打擊力的鐵砧22。鐵砧22沿旋轉軸X的方向從其前端面22a插入構成前端工具的驅動頭(未圖示),驅動頭可以裝上和卸下;驅動頭是由夾頭拉出限位部分23固定。作為前端工具,也可以使用螺栓固定六角孔的工具代替驅動頭。
如圖1所示,扳機閥機構部分30裝在把手外殼部分的上端部分。扳機閥機構部分30用于接通或切斷(關閉)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在下面描述)與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供氣口17之間的空氣通道,用于控制壓縮空氣從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流到供氣口17的流動速率。并且,在扳機閥機構部分30和把手外殼部分3之間具有空氣通道39a和39b,用于連通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排氣口18到排氣室40(在下面描述),并且,圖1表示扳機閥機構部分30的扳機處于關狀態(在下面描述)以及減壓機構部分50未連接到高壓空氣供應源的狀態。
如同圖2到圖4的放大剖視圖所示,扳機閥機構部分30包括第一閥襯套31、第二閥襯套32、第三閥襯套33、閥主體(開/關閥)36、包括扳機柄37a和閥桿37b的扳機37、具有密封性的聚氨酯球35、沿扳機柄37a側向通過聚氨酯球35按壓閥桿37b的推壓彈簧(按壓件)34。閥桿37b包括在閥桿37b從左到右運動時與閥件36配合的墊圈37c。
如圖2所示,在操作者未沿閥桿37b中心軸方向按下扳機柄37a的狀態(扳機關狀態),閥件36在推壓彈簧34的按壓力以及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縮空氣壓力P21作用下與第一閥墊圈31的閥座部分31a和O形圈36a配合。并且,聚氨酯球35通過接受推壓彈簧34的壓力關閉閥件36的中心部分空氣通道(桿孔)。通過這兩個部分的操作,空氣流動孔38a和38b以及空氣流出孔38c和38d之間的空氣流動通道被切斷。因此,在圖2所示的扳機關狀態,空氣從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到達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供氣口17的空氣流動通道被切斷,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未啟動運轉。
當操作者把持扳機37沿閥桿37b的中心軸方向從左到右拉動時,克服推壓彈簧34的壓力以及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縮空氣壓力P21(參看圖2)形成的載荷拉動扳機37,首先,如圖3所示,在輕微按下扳機37的狀態下,設置在閥件36中心部分的聚氨酯球35的密封面與閥件36分離,閥件36和聚氨酯球35之間的間隙打開,壓縮空氣P21從打開的間隙流入,使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轉子11低速轉動。
并且,當扳機37克服推壓彈簧34的推力完全拉回到拉回極限位置時,如圖4所示,閥桿37b上的墊圈37c沿右向完全壓下閥件36。因此,閥件36與閥座部分31a分離進入完全打開狀態。從而,閥件36打開空氣流入孔38a、38b和空氣流出孔38c、38d之間的空氣流動通道,將從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到達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供氣口17的空氣流動通道連通。因此,輸出到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力P22(正常壓力)的壓縮空氣大量流入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以使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轉子11高速旋轉。
在此實施例的情況下,在圖3所示的輕微按下扳機37的狀態下,如上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轉子11低速旋轉;在圖4所示的完全按下扳機37的狀態下,如上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轉子11高速旋轉。即,在此實施例的情況下,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轉數變成對應于扳機閥36按下量的兩級。通過以這種方式按階段控制轉數,例如,在使用驅動頭作為前端工具進行擰螺絲操作時,在擰螺絲操作開始時,在低速旋轉下定位螺絲部分,因此,通過輕微按下扳機37在穩定低速旋轉下操作氣動工具,首先,螺絲前端咬住緊固部分確定擰入位置。接著,通過增大扳機37的按下量提高轉速完成擰螺絲操作。根據本發明,為了提高扳機37的操作性,通過結合減壓閥機構部分(將在下面描述),開始按下扳機37的扳機載荷減小。雖然操作將在下面說明,結果根據本發明,在圖2所示扳機37的關狀態,壓下閥件36的壓縮空氣壓力P21設置成小于圖4所示扳機37開狀態下壓下閥件36的壓縮空氣壓力P22。因此,可以在開始按下扳機37時通過瞬時減小扳機載荷改善操作性。
再次參看圖1,從主體外殼部分2垂下的把手外殼部分3下端部分包括空氣接頭部分(插頭)60,用于通過氣管61連接到高壓空氣供應源(未圖示)。空氣接頭部分60包括,例如,高壓插頭,并可以連接高壓規格氣管61的插座61s。即,從高壓空氣供應源開始,所采用的空氣接頭部分60和氣管61的形狀與相關技術中高壓空氣供應系統中所用的相同,這樣可以利用現有技術中的這些部件,因此,能夠降低安裝成本,并改善氣動工具的使用方式。
筒形減壓閥機構部分50從把手外殼部分3下端部的空氣接頭部分60延伸到把手外殼部分3的扳機閥機構部分30。減壓閥機構部分50用于將供應到空氣接頭部分60的高空氣壓力減小到適合于低壓規格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低空氣壓力。例如,根據此實施例,供應到空氣接頭部分60的高壓空氣的壓力為2.3MPa,高壓空氣的壓力被減壓閥機構部分50降低,并且低壓規格的0.8MPa壓縮空氣通過扳機閥機構部分30供應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供應口17。減壓閥機構部分50從下端部延伸到上端部,特別是處于把手外殼部分3的中部。
根據本發明,設置外殼3a,包圍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外周邊部分,并且外殼3a形成連通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排氣口18的排氣室(膨脹室)40。排氣室40使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排氣口18排出的壓縮空氣膨脹,通過降噪消聲器42從把手外殼部分3下端部的排氣孔41排放到大氣中。在操作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時,排氣室40的排氣壓力變為,例如,約0.2MPa。根據本發明的設計結構,除去減壓閥機構部分50,排氣室40基本占據整個把手外殼部分3。因此,可以保證對應于懸掛把手外殼部分3的形狀的較寬空間。結果,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排氣效率提高,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旋轉速度加速。并且,分隔排氣室40的外殼3a可以保證具有抵抗大氣壓附近的低壓空氣的斷裂強度,因此,外殼部件3a的厚度可以薄。特別是,在使用金屬材料作為外殼時,通過形成薄壁的把手外殼部件3a可以實現氣動工具的輕量化。
如圖5到圖8的放大剖視圖所示,減壓閥機構部分50包括閥外殼53,其構成從初級壓力側口(高壓空氣側口)51延伸到次級壓力側口(正常壓力空氣側口)52的筒形件;筒形閥座57,包括初級壓力側件57a、分隔件57b和次級壓力側件57c,向內接觸閥外殼53中空空間的內側;閥活塞(打開/關閉閥)54,其一端向內接觸筒形閥座57次級壓力側件57c的中空空間內側,起到打開/關閉閥的功能,其另一端在筒形閥外殼53的中空內部沿上下方向滑動;以及壓力控制彈簧56,在彈簧彈力F作用下沿打開方向推動閥活塞54。O形圈55a插在閥活塞54和閥外殼53之間。分隔件57b包括O形圈55b,與閥活塞54前端部配合。壓力控制彈簧56設置在空間59a內,由筒形閥外殼53的內圓周面和閥活塞54的外圓周面密封封閉,根據本發明,密封封閉的空間59a通過釋放孔59b與排氣室40相通。筒形閥座57的初級壓力側件57a包括空氣流入孔58a,筒形閥座57的次級壓力側件57c包括空氣流出孔58c。這兩個孔58a和58c通過空氣流動通道58b相通。
閥活塞54包括受壓面(封閉方向受壓面)S2,用于承受壓縮空氣在關閉方向作用在閥活塞(打開/關閉閥)54的壓力P21或P22,以及受壓面(打開方向受壓面)S1,用于承受壓縮空氣在打開方向作用在閥活塞(打開/關閉閥)54的壓力P1。并且,如圖8所示,裝有壓力控制彈簧56的密封封閉空間59a包括打開方向受壓面S3,排氣室40的排出空氣壓力P3在此沿打開方向作用在閥活塞54上,因為根據本發明,排氣室40的排出壓縮空氣從釋放孔59b流到此。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操作如下。
如圖5所示,在未連接高壓空氣供應源的氣管61(參看圖1)的狀態下(未接通空氣),閥活塞54運動到上死點中心,通過受到壓力控制彈簧56的彈力F打開空氣流出孔58c。
然后,在高壓空氣供應源的氣管61連接到插頭60(參看圖1)的瞬時狀態下(接通空氣的情況),如圖6所示,來自高壓空氣供應源的壓縮空氣P1供應到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初級壓力側口51,沿閥活塞54關閉方向的受壓面接收已經流過空氣流入孔58a、空氣流動通道58b和空氣流出孔58c的壓縮空氣P1’,以及抵抗壓力控制彈簧56的彈力F而減小的壓力,并且閥活塞54沿關閉空氣流出孔58c的方向運動。
在連接空氣源之后,如圖7所示,在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處的壓縮空氣壓力,通過控制打開/關閉使合力=F+P1’·S1平衡直到閥活塞54接觸O形圈55b,變為低壓規格的壓力P22。并且,在閥活塞54接觸O形圈55b之后,閥活塞54在P21·S2-F的載荷作用下壓到O形圈55b上。
如圖8所示,當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縮空氣壓力與壓力P21平衡,并且當扳機37被按到開狀態時,通過控制打開/關閉閥活塞54,使彈簧力F、打開方向受壓面S1承受的力P1’·S1以及打開方向受壓面S3承受的力P3·S3的合力=F+P1’·S1+P3·S3(沿打開方向作用于閥活塞54上),與關閉方向受壓面S2承受的力P22·S2(沿關閉方向作用于閥活塞上)平衡,次級壓力側口52的低壓空氣壓力成為低壓規格壓力P22。如同下面描述的,根據本發明的特征,當在接通空氣之后扳機37變為開狀態時,打開/關閉方向受壓面S3(在彈簧56的密封關閉室59a)受到與排氣室40相通的釋放孔59b的氣動馬達的排氣壓力P3。
下面將解釋本發明的整個氣動工具1的操作。如圖2所示,當扳機37處于關狀態時,閥件36關閉。因此,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壓力P21的壓縮空氣不會流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因此,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轉子11不轉動。在扳機關狀態下,通過由排氣孔41連通大氣,排氣室40的壓力變為大氣壓。
另一方面,如圖7所示,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壓力控制彈簧56的密閉室59a在扳機37處于關狀態時變為大氣壓,因為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排出空氣不從釋放孔59b流到那里。在扳機關狀態下,與參考圖8解釋的扳機37開狀態不同,密閉室59a不承受或者不受到方向與壓力控制彈簧56的彈力F相同的排出空氣P3(例如,0.2MPa)的壓力P3·S3(參看圖8)。因此,如圖7所示,通過控制打開/關閉閥活塞54使合力=F+P1’·S1(<F+P1’·S1+P3·S3)平衡,直到閥活塞54接觸O形圈55b,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縮空氣壓力變為低壓規格的壓力P21,并且在閥活塞54接觸O形圈55b之后,閥活塞54被載荷P21·S2壓到O形圈55b上。扳機處于關狀態的壓力P21設置成小于扳機處于開狀態的壓力P22。例如,壓縮控制彈簧56的設置,使彈力F和排出空氣壓力P3·S3的合力達到扳機37處于開狀態時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所需的低壓規格的壓力P22(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力)變為0.8MPa,在扳機37關狀態下扳機閥36施加的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力變為0.8MPa-P3·S3(例如,0.6MPa)。因此,在將扳機37從圖2所示的關狀態變換到圖3或圖4所示扳機開狀態的瞬時狀態(起始狀態)下,扳機37的按下載荷可以較小,因此,改善了扳機37的操作性。如圖4所示,在通過增大扳機37按下量使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旋轉之后,如圖8所示,排氣室40的排出空氣壓力P3對減壓閥機構部分50加壓,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力從P21增大到P22,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以高速旋轉,同時扳機37的按下載荷等于相關技術氣動工具的按下載荷。根據本發明的組成,通過靠近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供氣口17并且裝在把手外殼內的減壓閥機構部分50,壓力減小到低壓規格壓縮空氣的壓力,因此,能向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供應預定的空氣壓力,而不被連接到高壓空氣供應源的氣管的長度、結構或類似的連接方式所影響。
從上述解釋可以清楚,根據本發明,在對扳機37施加扳機載荷以操作氣動工具的初始狀態(瞬時狀態),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縮空氣壓力P21設置為對應于壓力控制彈簧56的推力F。因此,作用于扳機37的扳機載荷在操作工具的初始階段減小。通過減小扳機載荷,改善了扳機37的操作性。在操作氣動工具之后(扳機開狀態)施加扳機載荷的狀態下,氣動馬達的排氣口18排出到排氣室40的空氣壓力P3(例如,0.2MPa)施加在或反作用在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打開方向受壓面S3。從而,排氣室40的空氣壓力P3累加到壓力控制彈簧56的推力F上,從而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縮空氣壓力P22增大到預定值。即,在操作扳機37的初始狀態,扳機37在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力P1減小時變得容易操作,并且在啟動氣動工具之后,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的壓力增大到預定值P22。
并且,根據本發明,減壓閥機構部分50基本設置在把手外殼部分3的中心部分,排出壓力相當低的壓縮空氣的排氣室40設置在包圍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外圓周部分,因此可以減小把手外殼部件3a所需的耐壓性。把手外殼3a的厚度可以變薄,或者把手外殼3a的材料可以從金屬材料更換為塑性合成樹脂或類似材料。
此外,根據本發明,除去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空間,整個把手外殼部分3構成排氣室40,因此改善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排氣效率,加速氣動馬達的旋轉速度。并且,如上所述,通過裝在把手外殼部分3中的減壓閥機構部分50,高壓規格的壓縮空氣的壓力減小到低壓規格的壓力,因此一直為氣動馬達提供穩定的空氣壓力。
雖然根據上述實施例已經給出了沖擊驅動工具的解釋,但本發明可以廣泛地應用于使用氣動馬達的其它氣動工具上。
雖然基于上述的實施例特別解釋了本發明者提出的本發明,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實施例,而是在不偏離本發明要點的范圍內可以做出不同變化。
本發明基于并要求2005年5月30日提交的在先日本專利申請2005-156694的優先權,其整個內容通過引用的方式并入本申請。
權利要求
1.一種氣動工具,包括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用于通過壓縮空氣產生旋轉力,并具有壓縮空氣的供氣口和排氣口;排氣室,用于將所述的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所述排氣口排出的壓縮空氣排放到大氣中,并在所述排氣室的一個部分具有與大氣連通的排氣孔;可連接到高壓空氣供應源的空氣接頭部分;減壓閥機構部分,包括連接到所述空氣接頭部分一側的初級壓力側口,連接到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所述供氣口的次級壓力側口,打開/關閉閥,其設置在所述初級壓力側口和所述次級壓力側口之間,用于打開/關閉從所述初級壓力側口到所述次級壓力側口的壓縮空氣流動通道,沿所述打開/關閉閥的打開方向產生推力的壓力控制彈簧,關閉方向受壓面,其承受沿所述打開/關閉閥的關閉方向施加的壓縮空氣,以及打開方向受壓面,其承受沿著與所述壓力控制彈簧的推力方向相同的方向施加到所述打開/關閉閥的壓縮空氣;以及扳機閥機構部分,包括閥件,其打開/關閉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所述次級壓力側口與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所述供氣口之間的流動通道,控制打開/關閉所述閥件的扳機,以及推壓件,其沿著與所述扳機的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壓,用于對應于所述扳機的操作量打開所述閥件以驅動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其中,當通過操作所述扳機閥機構部分的扳機而打開所述閥件以驅動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時,從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所述排氣口排出到排氣室的空氣壓力通過由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所述打開方向受壓面承受而累加到所述壓力控制彈簧的推力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工具,還包括主體外殼部分,其從一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以及從所述主體外殼部分垂下的把手外殼部分,其中,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安裝到所述主體外殼部分的一個端部;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基本安裝在所述把手外殼部分的中心部分;所述排氣室位于所述把手外殼部分,其包圍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并與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鄰接;以及所述扳機閥機構部分安裝在與所述主體外殼部分連接的所述把手外殼部分的上端部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動工具,其中,所述空氣接頭部分和所述排氣室的所述排氣孔設置在所述把手外殼部分的下端部一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工具,其中,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所述壓力控制彈簧推動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的密閉室內的所述打開方向受壓面,并且所述密閉室通過釋放孔與所述排氣室連通。
5.一種氣動工具,包括主體外殼部分,其安裝有氣動馬達機構部分和旋轉打擊機構部分,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具有供氣口和排氣口;以及把手外殼部分,其安裝有能連接到高壓空氣供應源的空氣接頭部分,減壓閥機構部分,其將所述空氣接頭部分供應到高壓空氣側口的高壓空氣壓力減小到正常壓力空氣側口的低壓空氣壓力,扳機閥機構部分,其包括閥件,用于控制下述流動通道的打開/關閉,所述流動通道將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輸出的減壓空氣供應到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所述供氣口,以及把手外殼部分,其具有與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的排氣口連通的排氣室并且具有與大氣連通的排氣孔,其中,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包括打開/關閉閥,其打開/關閉從高壓空氣側口到正常壓力空氣側口的壓縮空氣流動通道,沿所述打開/關閉閥的打開方向產生推力的壓力控制彈簧,關閉方向受壓面,其承受沿著所述打開/關閉閥的關閉方向施加的壓縮空氣,以及打開方向受壓面,其承受沿著與所述壓力控制彈簧的推力方向相同的方向施加到所述打開/關閉閥的壓縮空氣;其中,所述排氣室鄰接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形成,以及當通過操作所述扳機閥機構部分而打開所述閥件以驅動所述氣動馬達時,所述氣動馬達機構部分排出到所述排氣室的排出空氣壓力通過由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所述打開方向受壓面承受而累加到所述壓縮控制彈簧的推力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氣動工具,其中,所述主體外殼部分伸展,所述把手外殼部分是由從所述主體外殼部分垂下的形狀構成的,在所述把手外殼的下端部具有空氣插頭和排氣孔。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氣動工具,其中,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的所述壓力控制彈簧與所述減壓閥機構部分的密閉室內的所述打開方向受壓面配合,所述密閉室通過釋放孔與排氣室連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氣動工具,其中,把手外殼部分3的中心部分具有被排氣室40環繞的減壓閥機構部分50,用于減小高壓壓縮空氣的壓力。通過利用釋放孔59b連通壓力控制彈簧56的密閉室59a和排氣室40,扳機37處于開狀態時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的空氣壓力P22大于扳機37處于關狀態時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次級壓力側口52的空氣壓力P21,從而氣動馬達機構部分10的排出空氣壓力累加到減壓閥機構部分50的壓力控制彈簧56的彈力F上。
文檔編號B25B21/02GK1873234SQ20061008304
公開日2006年12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30日
發明者丹治勇 申請人:日立工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