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動工具,尤其涉及一種借由扭轉彈簧的彈力達到自動復位功效的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
如
圖13所示,為習用的一種鋼絲鉗,其是由二柄81、82樞接組成,該二柄81、82的頂部分別為一顎部811、821,該二柄81、82中段分別具有一樞接部812、822供一樞接件83穿設樞接,該樞接部812具有一異形的貫通部813供該樞接件83嵌設于其中,該樞接件83具有一定位孔831,而該樞接部822上具有另一定位孔823,該貫通部813中并設有一扭力彈簧84,該扭力彈簧84分別具有二彎折伸出的腳部841、842,該二腳部841、842分別插設于該二定位孔823、831中,使該二柄81、82受壓樞轉后能借該扭力彈簧84的彈力,由該二腳部841、842驅使該二柄81、82復位。
如上所述的結構,由于需于該二樞接部812、822中分別加工出一異形的貫通部813及一定位孔823,且該樞接件83亦需加工一定位孔831,如此繁瑣的加工作業將使加工的難度增加,進而增加制造成本。
請參閱
圖14,其是一種習用的鯉魚鉗,其是由二柄91、92樞接組成,該二柄91、92的頂部分別為一顎部911、921,該二柄91、92中段分別具有一內凹的異形槽912、922,且二異形槽912、922中分別具有一樞接孔913、923,以供一樞接件93穿設樞接,且該二異形槽912、922交會所形成的空間中設有一扭力彈簧94,該扭力彈簧94分別具有二延伸的腳部941、942,該二腳部941、942分別靠抵于該二異形槽912、922的側壁上,使該二柄91、92受壓樞轉后能借該扭力彈簧94的彈力,由該二腳部941、942頂推該二異形槽912、922的側壁,使該二柄91、92復位。
如上所述,其亦需分別于該二柄91、92加工出二異形槽912、922,供扭力彈簧94設置,加工二不同形狀的異形槽912、922勢必增加制造成本。
總括來說,各種不同構造的鉗子,如鋼絲鉗、鯉魚鉗、斜口鉗及水管鉗等各類鉗子,因其樞接處的結構各不相同,所以,各種不同構造的鉗子若要達到自動復位的功用,則必須設計不同配合結構,并使用不同的彈簧才能完成,對鉗子的制造者而言實有加以改進的必要。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為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由于該二本體的二樞接部間具有一環狀的容置空間供一扭轉彈簧設置,且容置空間延伸透出至二柄部處,使該扭轉彈簧的二腳部能伸出該容置空間,并分別靠抵于二本體的柄部,鉗子的二柄部受壓后,能借該扭轉彈簧的彈力,使該扭轉彈簧的二腳部頂推該二柄部復位,以達到自動復位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包括二本體,各本體的一端分別為一顎部,各本體相對于顎部的一端為一柄部,而各本體于顎部與柄部間各具有一樞接部供相互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樞接部樞接時于二樞接部間具有一環狀的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延伸貫通透出至該二柄部,該容置空間套設有一扭轉彈簧,該扭轉彈簧具有二延伸出該容置空間的腳部,該二腳部分別靠抵于二本體的柄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其中該二樞接部的其中之一具有一小徑部,以形成該環狀的容置空間。
前述的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其中該二樞接部間設有一外徑小于二樞接部的墊圈,該墊圈所墊高的空間形成環狀的容置空間。
前述的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其中該二樞接部分別具有一概呈環狀的凹部,該二凹部分別貫通該二樞接部透出至該二柄部,以形成該環狀的容置空間。
前述的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其中該二柄部分別具有一凹槽以分別供該扭轉彈簧的二腳部容置。
前述的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其中該扭轉彈簧的二腳部分別彎折有一鉤部以分別鉤住該二柄部。
本實用新型由于在二本體的二樞接部間具有一環狀的容置空間供一扭轉彈簧設置,且容置空間延伸透出至二柄部處,使該扭轉彈簧的二腳部能伸出該容置空間,并分別靠抵于二本體的柄部,鉗子的二柄部受壓后,能借該扭轉彈簧的彈力,使該扭轉彈簧的二腳部頂推該二柄部復位,可達到自動復位的功效。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4是
圖1所示IV-IV線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第六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第六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3是習用的鋼絲鉗示意圖。
圖14是習用的鯉魚鉗示意圖。
請參閱
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具有一第一鉗體1與一第二鉗體2,該第一、二鉗體1、2的兩端分別為一第一顎部11、一第二顎部21與一第一柄部12、一第二柄部22,該第一二鉗體1、2的中段各具有一第一樞接部13與一第二樞接部23以相互樞接。本實施例中,該第一、二鉗體1、2組成一鋼絲鉗的形態,該第一、二樞接部13、23間設有一外徑小于第一、二樞接部13、23的墊圈14,并以一樞接件15穿設后鉚合樞接,使該第一、二樞接部13、23間的墊圈14周圍形成一環狀的容置空間A,且該容置空間A延伸通出至第一、二柄部12、22,該容置空間A套設有一扭轉彈簧3,該扭轉彈簧3具有二延伸出該容置空間A的腳部31、32,而該第一、二柄部12、22上分別具有一供容納腳部31或32的凹槽121、221,使該二腳部31、32可借該扭轉彈簧3的彈力分別頂抵該第一、二柄部12、22。
使用時,當該第一、二柄部12、22被使用者施力握合而樞轉時,會由該第一、二柄部12、22壓合該扭轉彈簧3的二腳部31、32。當使用者松手,該第一、二柄部12、22便能借由該扭力彈簧3的回復彈力,由該二腳部31、32驅使該第一、二柄部12、22樞轉復位。
由于該容置空間A是以墊圈14墊高該第一、二樞接部13、23而形成,因此,在制造上不需對該第一、二鉗體1、2進行額外的加工,所以,不會增加加工的難度,亦不會增制造成本,且該第一、二樞接部13、33因無未有額外的切削加工。
綜上所述,由于該第一、二樞接部13、33間具有一環狀的容置空間A供設置扭轉彈簧3設置,且容置空間A延伸透出至該第一、二柄部12、22處,使該扭轉彈簧3的二腳部31、32能伸出該容置空間A,并分別靠抵于該第一、二柄部12、22,借該扭轉彈簧3的彈力,使該扭轉彈簧3的二腳部31、32頂推該第一、二柄部12、22復位,以達到自動復位的功效。
當然,本實用新型仍存在許多例子,其間僅細節上的變化。請參閱圖5所示,其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其中,第一鉗體41的第一樞接部411上具有一小徑部412,使該第一樞接部411與第二鉗體42的第二樞接部421相互樞接時,可于該小徑部412周圍形成容置空間A,以供扭轉彈簧43容設,如此,亦可達到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功效。
請參閱圖6,其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其中該第一、二鉗體45、46的第一、二樞接部451、461上分別具有一概呈環狀的第一、二凹部452、462,且該第一、二凹部452、462分別貫通透出至該第一、二柄部453、463,使該第一、二樞接部451、462相互樞接時,可形成容置空間A,供容設扭轉彈簧47,亦可達到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功效。
請參閱圖7與圖8,其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該第一、二鉗體51、52組成一水管鉗的形態,該第一鉗體51的第一樞接部511上具有一小徑部512,使該第一樞接部511與第二鉗體52的第二樞接部521相互樞接時,可于該小徑部512周圍形成容置空間A,供扭轉彈簧53容設。該扭轉彈簧53的二腳部531、532分別彎折有一鉤部533、534以供分別鉤住該第一、二柄部513、523,這樣,亦可達到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功效。
請參閱圖9與
圖10,其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其中該第一、二鉗體61、62組成一鯉魚鉗的形態,該第一鉗體61的第一樞接部611上具有一小徑部612,使該第一樞接部611與第二鉗體62的第二樞接部621相互樞接時,可于該小徑部612周圍形成容置空間A,供扭轉彈簧63容設。該該扭轉彈簧63的二腳部631、632分別彎折有一鉤部633、634供分別鉤住該第一、二柄部613、623,如此,亦可達到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功效。
再請參閱
圖11與
圖12,其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例,該第一、二鉗體71、72組成一斜口鉗的形態,該第一、二鉗體71、72的第一、二樞接部711、721上分別具有一第一小徑部712與一第二小徑部722,使該第一樞接部711與第二鉗體72的第二樞接部721相互樞接時,可于該第一、二小徑部712、722周圍形成容置空間A,供扭轉彈簧73容設。而該扭轉彈簧73二腳部731、732分別彎折有一鉤部733、734供分別鉤住該第一、二柄部713、723,如此,亦可達到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功效。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包括二本體,各本體的一端分別為一顎部,各本體相對于顎部的一端為一柄部,而各本體于顎部與柄部間各具有一樞接部供相互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樞接部樞接時于二樞接部間具有一環狀的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延伸貫通透出至該二柄部,該容置空間套設有一扭轉彈簧,該扭轉彈簧具有二延伸出該容置空間的腳部,該二腳部分別靠抵于二本體的柄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樞接部的其中之一具有一小徑部,以形成該環狀的容置空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樞接部間設有一外徑小于二樞接部的墊圈,該墊圈所墊高的空間形成環狀的容置空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樞接部分別具有一概呈環狀的凹部,該二凹部分別貫通該二樞接部透出至該二柄部,以形成該環狀的容置空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柄部分別具有一凹槽以分別供該扭轉彈簧的二腳部容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轉彈簧的二腳部分別彎折有一鉤部以分別鉤住該二柄部。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自動復位結構的鉗子,其包括二本體,各本體兩端分別為一顎部及一柄部,各本體于顎部與柄部間各具有一樞接部以相互樞接,二樞接部間具有一環狀的容置空間供一扭轉彈簧設置,容置空間是延伸透出至二柄部處,使扭轉彈簧的二腳部伸出容置空間并分別靠抵于二本體的柄部。本實用新型可達到自動復位的功效。
文檔編號B25B3/00GK2501640SQ0120795
公開日2002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16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16日
發明者陳進福 申請人:陳進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