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鏈傳動自動張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帶傳動和鏈傳動系統中的自動張緊裝置,由張緊輪、支桿、支座以及將支桿和支座連接在一起的彈性節組成,通過彈性節的彈力推動張緊輪實現傳動帶鏈的張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作容易,工作可靠,既可以實現單向張緊,亦可方便實現雙向張緊,可以用于各種場合。
【專利說明】一種帶鏈傳動自動張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傳動和鏈傳動自動張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帶傳動和鏈傳動在各種低速傳動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大多安裝有自動張緊裝置,能夠使帶鏈始終保持適當張緊度,保證運行平穩。但是,現有自動張緊技術大多結構復雜,不利于實際運用。而有些技術,盡管經過不斷改進,但依然存在結構較為復雜或其他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如公開號為CN202646563U的專利技術,張緊拐臂一端與張緊輪樞接,而另一端與固定軸樞接,結構較為復雜,制作難度較大;公開號為CN102330799A的專利技術,張緊輪樞接于一根固結于基座的彈性桿,雖然結構比較簡單,但彈性桿需要足夠長度,很容易發生扭轉和側向移動,影響張緊輪與鏈條配合,尤其是當傳動系統為水平狀態時,問題將更加嚴重。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而工作可靠的帶鏈傳動自動張緊裝置,解決【背景技術】中的不足。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為:剛性支桿一端與張緊輪樞接,而另一端通過很短的彈性節與支座相連接;支座與彈性節的連接孔為滑槽孔,以便高度調節;支座設置在兩個傳動輪附近,可以在傳動帶或傳動鏈的內外任意一側;彈性節由足夠寬度的板簧制作。工作時,張緊輪通過彈性節彈力對傳動帶或傳動鏈施加作用,從而保持作用對象始終具有足夠的張緊度。由于彈性節長度較小而寬度較大,加之支桿為剛性件,能夠保證其不會發生扭轉和側向移動,保證張緊輪與帶鏈的密切配合。兩套裝置配合使用,可以方便實現傳動系統雙向張緊,并且可以共用一個支座。
[000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容易制作,工作可靠,使用方便靈活,適用于各種場合。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底視示意圖。
[000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工作狀態示意圖。
[0009]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0010]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工作狀態示意圖。
[0011]圖中,1.張緊輪2.支桿3.彈性節4.支座5.固定螺母6.固定孔7.主動輪
8.傳動帶或鏈9.從動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實施例1:
[0013]如圖1和圖2所示,為一種單向張緊裝置,其中剛性支桿2—端為通過懸臂軸與張緊輪I樞接的固定圓盤,另一端為偏向里側至少鉆有兩個固定孔的矩形板,中間部分為截面較小的桿狀結構;支座4為L形,其水平段至少鉆有兩個固定孔,其豎直段縱向設有滑槽式固定孔5 ;彈性節3為矩形板狀,由板簧制成,其寬度與支桿2矩形板一端寬度基本相等,其長度應在安裝成一體后保證支桿2和支座4之間有一定距離,其厚度根據本身的材質特性、張緊輪自身重量、張緊對象自身重量以及傳動系統的布局方式而定,一端與支桿2鉚接,另一端通過固定孔6和滑塊式固定螺母5與支座4栓接。
[0014]如圖3所示,單向張緊裝置安裝于主動輪7和從動輪9之間,主動輪7工作時逆時針旋轉,傳動帶或鏈8上側為平直狀態而下側出現松弛,張緊輪I自動上移,使傳動帶或鏈8下側保持張緊。
[0015]實施例2:
[0016]如圖4所示,為一種雙向張緊裝置,由兩套實施例1中的單向張緊裝置省卻一只支座4組合而成。
[0017]如圖5所示,雙向張緊裝置安裝于主動輪7和從動輪9之間,上下兩只張緊輪I分別作用于傳動帶或鏈8上下兩側。當主動輪7逆時針旋轉時,傳動帶或鏈8上側呈平直狀態,帶動上張緊輪I上移,而傳動帶或鏈8下側則在下張緊輪I向上推動下保持張緊;當主動輪7順時針旋轉時,傳動帶或鏈8下側呈平直狀態,帶動下張緊輪I下移,而傳動帶或鏈8上側則在上張緊輪I向下推動下保持張緊。
【權利要求】
1.一種帶鏈傳動自動張緊裝置,包括一端與張緊輪(I)樞接的支桿(2)和支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桿(2)和所述支座(4)之間通過彈性節(3)相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鏈傳動自動張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節(3)為板簧。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鏈傳動自動張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桿(2)與彈性節(3)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鉚接;所述支座(4)與彈性節(3)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栓接。4.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帶鏈傳動自動張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與彈性節(3 )的連接固定孔(6 )為縱向滑槽孔,所用固定螺母(5 )為滑塊螺母。
【文檔編號】F16H7-08GK204300257SQ201420759730
【發明者】耿相臣, 耿聃, 韋良福 [申請人]耿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