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橋梁改造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架橋梁改造結構,包括第一原橋墩、第二原橋墩、第一改造橋墩及第二改造橋墩,第一原橋墩與第二原橋墩間隔設置,第一原橋墩與第二原橋墩之間跨接有原蓋梁,第一改造橋墩與第二改造橋墩間隔設置,且第一改造橋墩與第二改造橋墩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原橋墩與第二原橋墩之間的距離,第一改造橋墩與第二改造橋墩之間跨接有改造蓋梁,改造蓋梁包裹所述原蓋梁。上述高架橋梁改造結構通過建造第一改造橋墩與第二改造橋墩達到拓寬橋墩間空隙的目的。接著建造跨接在第一改造橋墩與第二改造橋墩之間的改造蓋梁包裹原蓋梁,實現對現有高架橋梁的支撐。最后在建造新建高架橋梁之前,將第一原橋墩與第二原橋墩拆除即可。
【專利說明】
高架橋梁改造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設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特別設及一種高架橋梁改造結構。
【背景技術】
[0002] 由于我國機動車數量的急劇增加,道路交通設施供應早已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交 通需求。為解決交通問題,我國進行了大量的交通專項規劃和道路建設,許多新建公路項目 需要與現有公路或橋梁連接或交叉,進一步完善路網結構,W緩解交通的壓力。
[0003] 在設計新建高架橋梁或道路時,經常會采用新建高架橋梁或道路下穿現有高架橋 梁的方案。但是很多時候現有高架橋梁的兩個橋墳之間的空隙過小,不能滿足新建高架橋 梁或道路下穿現有高架橋梁的凈空和線形布設設計規范要求。因此如何消除現有高架橋梁 的制約,實現新建高架橋梁或道路的順利布設,是本實用新型致力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高架橋梁改造結構,消除 現有高架橋的制約,實現新建高架橋梁或道路的順利布設。
[0005] 其技術方案如下:
[0006] -種高架橋梁改造結構,包括第一原橋墳、第二原橋墳、第一改造橋墳及第二改造 橋墳,所述第一原橋墳與第二原橋墳間隔設置,所述第一原橋墳與第二原橋墳之間跨接有 原蓋梁,所述第一改造橋墳與第二改造橋墳間隔設置,且第一改造橋墳與第二改造橋墳之 間的距離大于第一原橋墳與第二原橋墳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改造橋墳與第二改造橋墳之 間跨接有改造蓋梁,所述改造蓋梁包裹所述原蓋梁。
[0007]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原橋墳與第二原橋墳設置在第一改造橋墳與第二 改造橋墳之間。
[000引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改造橋墳包括第一粧基、第一承臺及第一墳柱,所 述第一承臺、第一墳柱依次設置在第一粧基上,所述第二改造橋墳包括第二粧基、第二承臺 及第二墳柱,所述第二承臺、第二墳柱依次設置在第二粧基上,所述改造蓋梁跨接在第一墳 柱與第二墳柱之間。
[0009]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墳柱為兩根,兩根第一墳柱間隔設置,所述第一承 臺跨接在兩根第一墳柱之間,所述第二墳柱為兩根,兩根第二墳柱間隔設置,所述第二承臺 跨接在兩根第二墳柱之間。
[0010]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原蓋梁上設有植筋孔,所述植筋孔內設有植筋。
[0011]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植筋通過錯固膠固定在植筋孔內。
[0012] 下面對前述技術方案的優點或原理進行說明:
[0013] 由于現有高架橋梁的第一原橋墳與第二原橋墳之間的空隙過小,不能滿足新建高 架橋梁或道路的凈空和線形布設設計規范要求,故上述高架橋梁改造結構通過建造第一改 造橋墳與第二改造橋墳達到拓寬橋墳間空隙的目的。接著建造跨接在第一改造橋墳與第二 改造橋墳之間的改造蓋梁包裹原蓋梁,實現對現有高架橋梁的支撐。最后在建造新建高架 橋梁之前,將第一原橋墳與第二原橋墳拆除即可。采用該高架橋梁改造結構,對于新建高架 橋梁或道路下穿現有高架橋梁的方案,可W不再受現有高架橋梁的兩個橋墳之間空隙過小 的制約,實現新建高架橋梁或道路的順利布設。
【附圖說明】
[0014]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高架橋梁改造結構的正視示意圖;
[0015]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高架橋梁改造結構的側視示意圖;
[0016]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高架橋梁改造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0017]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高架橋梁改造方法的流程圖;
[0018]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漁沙坦互通下穿廣河高速的總體布置圖。
[0019]附圖標記說明:
[0020] 1、現有高架橋梁,2、新建高架橋梁,10、第一原橋墳,11、第二原橋墳,12、原蓋梁, 20、第一改造橋墳,21、第二改造橋墳,22、改造蓋梁,200、第一粧基,201、第一承臺,202、第 一墳柱,210、第二粧基,211、第二承臺,212、第二墳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22]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高架橋梁改造結構,包括第一原橋墳10、第二原橋 墳11、第一改造橋墳20及第二改造橋墳21,所述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墳11間隔設置,所 述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墳11之間跨接有原蓋梁12,所述第一改造橋墳20與第二改造橋 墳21間隔設置,且第一改造橋墳20與第二改造橋墳21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 原橋墳11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改造橋墳20與第二改造橋墳21之間跨接有改造蓋梁22,所 述改造蓋梁22包裹所述原蓋梁12。
[0023] 由于現有高架橋梁1的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墳11之間的空隙過小,不能滿足 新建高架橋梁2或道路的設計規范要求,故上述高架橋梁改造結構通過建造第一改造橋墳 20與第二改造橋墳21達到拓寬橋墳間空隙的目的。接著建造跨接在第一改造橋墳20與第二 改造橋墳21之間的改造蓋梁22包裹原蓋梁12,實現對現有高架橋梁1的支撐。最后在建造新 建高架橋梁2之前,將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墳11拆除即可。采用該高架橋梁改造結構, 對于新建高架橋梁2或道路下穿現有高架橋梁1的方案,可W不再受現有高架橋梁1的兩個 橋墳之間空隙過小的制約,實現新建高架橋梁2或道路的順利布設。
[0024]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墳11設置在第一改造橋墳20與第二 改造橋墳21之間。從現有高架橋梁1的兩側進行拓寬,保證改造蓋梁22對現有高架橋梁1支 撐穩固。其中,所述第一改造橋墳20包括第一粧基200、第一承臺201及第一墳柱202,所述第 一承臺201、第一墳柱202依次設置在第一粧基200上,所述第二改造橋墳21包括第二粧基 210、第二承臺211及第二墳柱212,所述第二承臺211、第二墳柱212依次設置在第二粧基210 上,所述改造蓋梁22跨接在第一墳柱202與第二墳柱212之間。橋梁壓力全部通過墳柱傳遞 到粧基上,具有很好強度和剛度。所述第一墳柱202為兩根,兩根第一墳柱202間隔設置,所 述第一承臺201跨接在兩根第一墳柱202之間,所述第二墳柱212為兩根,兩根第二墳柱212 間隔設置,所述第二承臺211跨接在兩根第二墳柱212之間,承受力大。
[0025] 本實施例所述的原蓋梁12上設有植筋孔,所述植筋孔內設有植筋,增強原蓋梁12 的結構強度,確保改造蓋梁22與原蓋梁12安全可靠地連接。所述植筋通過錯固膠固定在植 筋孔內,承載力大,具有優越的抗震性能。
[0026]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高架橋梁改造方法,所述高架橋梁包括第一原橋墳10 及第二原橋墳11,所述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墳11間隔設置,所述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 原橋墳11之間跨接有原蓋梁12;
[0027] 該方法包括W下步驟:
[0028] 建造第一改造橋墳20及第二改造橋墳21,所述第一改造橋墳20與第二改造橋墳21 間隔設置,且第一改造橋墳20與第二改造橋墳21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 墳11之間的距離;
[0029] 建造跨接在第一改造橋墳20與第二改造橋墳21之間的改造蓋梁22,所述改造蓋梁 22包裹所述原蓋梁12;
[0030] 拆除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墳11。
[0031] 由于現有高架橋梁1的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墳11之間的空隙過小,不能滿足 新建高架橋梁2或道路的設計規范要求,故上述高架橋梁改造方法通過建造第一改造橋墳 20與第二改造橋墳21達到拓寬橋墳間空隙的目的。接著建造跨接在第一改造橋墳20與第二 改造橋墳21之間的改造蓋梁22包裹原蓋梁12,實現對現有高架橋梁1的支撐。最后在建造新 建高架橋梁2之前,將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墳11拆除即可。采用該高架橋梁改造方法, 對于新建高架橋梁2或道路下穿現有高架橋梁1的方案,可W不再受現有高架橋梁1的兩個 橋墳之間空隙過小的制約,實現新建高架橋梁2或道路的順利布設。
[0032] 具體地,所述建造第一改造橋墳20及第二改造橋墳21,包括W下步驟:
[0033] 鉆孔灌注粧基施工;
[0034] 在粧基上進行承臺施工;
[0035] 在承臺上進行墳柱施工。
[0036] 進一步地,在建造第一改造橋墳20及第二改造橋墳21之后,建造跨接在第一改造 橋墳20與第二改造橋墳21之間的改造蓋梁22之前,還包括W下步驟:
[0037] 搭設現誘支頂架;
[0038] 在原蓋梁12的外露側面上植筋。
[0039] 具體地,所述鉆孔灌注粧基施工,包括W下步驟:
[0040] 埋設護筒^灌漿^鉆孔^清孔^吊裝鋼筋骨架^混凝±誘筑^拔除護筒。
[0041] 具體地,所述承臺施工,包括W下步驟:
[0042] 基坑開挖^鋼筋綁扎^承臺模板安裝^混凝±誘筑^拆模養護。
[0043] 具體地,所述墳柱施工,包括W下步驟:
[0044] 定位放線^鋼筋加工綁扎^墳柱模板安裝^混凝±誘筑^拆模養護。
[0045] 具體地,所述搭設現誘支頂架,包括W下步驟:
[0046] 鋼管粧安裝^橫向分配梁安裝^縱向分配梁安裝^模板及模板龍骨安裝。
[0047] 具體地,所述在原蓋梁12的外露側面上植筋,包括W下步驟:
[004引定位^鉆孔^清孔^鋼材除誘^錯固膠配制^植入鋼筋^固化。
[0049] 具體地,所述建造跨接在第一改造橋墳20與第二改造橋墳21之間的改造蓋梁22, 包括W下步驟:
[0050] 鋼筋制作安裝^預應力筋管道安裝^混凝±誘筑^預應力筋張拉^孔道壓漿及 錯具封閉。
[0051] 具體地,所述拆除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墳11,包括W下步驟:
[0052] 設置改造蓋梁22臨時支頂^金剛石鏈式切割原橋墳^吊裝切割后的搶塊^卸載 臨時支頂。
[0053] 在此基礎上,W下W本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0054] 鳳凰山隧道工程位于廣州市蘿崗區和天河區,為廣州至惠州高速公路的西延線。 項目起于廣河高速春崗互通GK1+743.9處,在廣河高速設漁沙坦互通,與廣河高速分離,設 隧道穿鳳凰山后,上跨天鹿南路,設隧道穿牛鼻山后,沿山谷布線,至黃麻村后轉向西南,上 跨廣燦公路并設置廣燦路互通,設隧道穿越斜山,經水西村后跨水西路及北二環高速公路, 終于廣惠高速公路蘿崗互通,路線全長14.039虹1。漁沙坦互通為該項目的起點立交,是該項 目與廣河高速T形交叉的互通立交。交叉位置距廣河高速與華南快速十字交叉的春崗互通 立交約2.1公里。
[0055] -般情況下,立交應道采用上跨廣河高速方案,但漁沙坦互通與春崗互通立交最 小間距不能滿足最小安全距離,也不能滿足設置輔助車道的安全距離,需設置集散道,形成 符合要求的立交。同時廣河高速河源方向,距離漁沙坦互通600m處設置了鳳凰山特長隧道, 因此設置集散道的復合立交難度很大,廣河高速高架橋改造規模大,互通立交工程量巨大。
[0056] 而采用應道下穿廣河高速公路方案,應道縱坡可W滿足規范要求,與春崗立交的 間距也能滿足規范要求,但廣河高速公路高架橋橋墳密集,立交應道沒有布設的空間。
[0057] 如圖5所示,廣河高速左幅橋河源往廣州方向現有一跨54m鋼箱梁,應道布設不受 限制。應道與廣河高速春崗互通主線橋右幅橋82號橋墳相交,應道寬度15.5m,應道布設需 穿過廣州往河源方向82號橋墳,如果順應廣河高速高架橋的相鄰兩個橋墳空隙布設應道, 應道線形不能滿足立交應道的設計規范要求。設計采用拆除82號橋墳,新建改造橋墳替換 82號橋墳,并采用改造蓋梁22包裹原蓋梁12的方案加大兩個墳柱的間距,拆除第一原橋墳 10和第二原橋墳11,應道可W從中間穿過并能夠滿足規范的技術要求。
[005引該項目的施工技術方案如下:
[0059] 1.建造第一改造橋墳20及第二改造橋墳21
[0060] 1.1.鉆孔灌注粧基施工
[0061] 本改造工程中有4根直徑1.3m的粧基,粧基施工按埋設護筒^灌漿^鉆孔^清孔 ^吊裝鋼筋骨架^混凝±誘筑^拔除護筒進行實施。
[0062] 1.2.承臺施工
[0063] 本改造工程中有2個承臺,承臺尺寸均為5.3m(長)X2.3m(寬)X2m(高)。
[0064] 1.2.1.基坑開挖
[0065] 1)測量放出系梁輪廓線,±方開挖,按承臺的軸線位置、設計尺寸加周邊預留0.5m 寬的工作位置,由挖掘機配合人工進行開挖,采用支護開挖,支擋防護設置木粧及木板,四 周埋設護粧,棄±堆放在坑頂邊線外,高度不能大于Im,并及時運走。
[0066] 2)鑿除粧頭頂部不良混凝±,粧基檢測驗收合格后,整直粧預留搭接鋼筋,將誘 皮、水泥等污垢清掃干凈。
[0067] 3)基坑開挖后,在基底將排水溝清理到承臺邊緣尺寸外側,對基礎進行巧實,防止 水浸泡,誘筑混凝±墊層。
[0068] 4)準確測量放出承臺中屯、線和邊線,并做好基底抄平放線工作,標明承臺及粧頂 的標高和彈好尺寸線。
[0069] 1.2.2.承臺模板安裝
[0070] 1)承臺模板采用木模板,模板根據設計圖紙進行設計、制作,做到拼縫嚴密。使用 前對模板與混凝±的接觸面進行除誘,清潔后涂刷脫模劑。
[0071] 2)清理基層,放好軸線、模板邊線、水平控制標高,模板底口用水泥砂漿找平,埋好 預埋件并檢查、校正。
[0072] 3)把預先制作好的模板按順序就位后固定,安裝模板的縱模鋼帶及支撐體系。
[0073] 4)將模內清理干凈,封閉清理口,模板底部外側與墊層接口處用水泥砂漿封口。
[0074] 5)辦理模板驗收手續。
[0075] 1.2.3.鋼筋綁扎
[0076] 1)根據彈好的線檢查下層預留搭接鋼筋的位置、數量、長度。
[0077] 2)鋼筋綁扎順序,一般情況下先長軸后短軸,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進行,操作時按 圖紙要求劃線、鋪鋼筋、穿髓筋、綁扎、成型。
[0078] 3)受力鋼筋搭接接頭采用焊接,接頭位置相互錯開,上層鋼筋接頭位置在跨中,下 層鋼筋接頭位置盡量在粧頂處;主筋的搭接采用焊接搭接,其搭接長度應滿足設計及規范 的要求。預埋墳柱鋼筋,在達到設計的要求后加 W固定,W確保其墳柱的預埋鋼筋在誘筑完 混凝±后位置不變。
[0079] 4)在上、下兩層鋼筋間除設置架立筋外,采用(612-(1) 14mm的鋼筋撐鐵按適當間距 進行支撐,W保持兩層鋼筋間距的正確。
[0080] 5)最后墊好鋼筋保護層的水泥砂漿墊塊,側面的墊塊與鋼筋綁牢,并檢查有無遺 漏。
[0081] 1.2.4.混凝 ± 誘筑
[0082] 1)混凝±采用拌和站供應,并按有關規定制作混凝±試件,進行強度檢查。指定專 人填寫混凝±施工記錄,詳細記錄原材料質量、混凝±的配合比、巧落度、拌和質量、混凝± 的誘筑和振搗方法、誘筑進度和誘筑過程出現的問題等,W備檢查。
[0083] 2)分層誘筑、振搗混凝±,每層厚度不大于30cm。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振搗時, 振動棒垂直插入,快入慢出,且插入下層混凝±50-100mm,其移動間距不大于振動棒作用半 徑的1.5倍,即45-60cm。振搗時插點均勻,成行或交錯式前進,W免過振或漏振,振動棒振動 時間20-30S,每一次振動完畢后,邊振動邊徐徐拔出振動棒。振搗時注意不得觸碰模板、預 埋件鋼筋。
[0084] 1.2.5.拆模養護
[0085] 待混凝±誘筑完畢即應保濕養護、混凝±硬化后,開始灑水養護,混凝±的灑水養 護時間為7天W上,每天灑水次數視環境濕度與溫度控制,灑水W能保證混凝±表面經常處 于濕潤狀態為度。同時將承臺與上承結構物接觸面處混凝±鑿毛,混凝±的抗壓強度達到 拆模要求時即拆除模板。拆模時避免重擦硬砸,W免損傷混凝±面。
[00化]1.3.墳柱施工
[0087] 本改造工程中有2個墳柱,墳柱為圓角矩形實屯、柱,截面尺寸為1.6m X 1.4m,墳柱 高度16.43-16.89m,對于此墳柱采用分2次安裝鋼筋和誘筑搶完成,第一次誘筑8.5m高,第 二次誘筑剩余部分。
[008引 1.3.1.墳柱施工工藝流程
[0089] 定位放線^鋼筋加工綁扎^墳柱模板安裝^檢查驗收簽證^混凝±誘筑^拆模 養護^竣工驗收。
[0090] 1.3.2.墳柱施工方法
[0091] 1)系梁完工后準確測量放出橋墳柱中屯、點,并標于系梁頂面上。
[0092] 2)搭設施工支架:為了方便墳柱鋼筋的安裝及提供誘筑混凝±工作平臺,須搭設 墳柱施工平臺。位于地面上的墳柱,對地面進行整平壓實并鋪有10cm厚石屑后,即可進行 支架的搭設工作,支架搭設采用鋼管腳手架。
[0093] 3)鋼筋加工綁扎:墳柱鋼筋事先在現場鋼筋加工場加工成型,注意鋼筋使用前要 除誘。主筋連接采用冷擠壓接頭連接,接頭按設計及規范錯開。先在地面上把每根待連接的 鋼筋一端按要求與套管的一半壓好。把壓好一半接頭的鋼筋插到另一根鋼筋端部,然后用 擠壓錯壓好。擠壓接頭必須從套筒的中部按標記向端部順序擠壓。髓筋綁扎時,應在豎筋外 側綁一定數量的同標高的水泥砂漿墊塊,W保證誘筑混凝±時墳柱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0094] 4)墳柱模板安裝:為使墳柱模板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保證墳柱的外觀質量。墳柱 模板擬采用鋼模,模板要求內表面光滑、無誘,接頭嚴密不漏漿。模板安裝前,應在模板內側 涂一層脫模劑,脫模劑應采用同一品種,W保證混凝±表面色澤一致。然后根據放出的墳柱 中屯、線及墳底標高安裝模板至設計墳高。墳柱模板安裝后應保證墳柱的設計尺寸及墳柱的 豎向垂直度。為保證模板的豎向穩定性,在鋼模外側拉3至4根風纜將模板固定,W防止誘筑 混凝±時模板傾斜,模板與腳手架之間應相互獨立,W免在腳手架上人工操作時引起模板 變形。
[00M] 5)混凝±誘筑:墳柱混凝±采用拌和站供應,由混凝±攬拌車運輸,汽車吊配合吊 斗入模誘筑方案。混凝±運到現場后,要檢查其巧落度及和易性,確保每車混凝±的質量。
[0096] 6)在支架工作臺面上準備好混凝±誘筑設備。誘筑混凝±前,應先灑適量水濕潤 承臺頂面混凝±。混凝±誘注采用導管或串筒減速混凝±的下落避免混凝±砂石分離,混 凝±自由落差不超過2m。導管出料每次堆積高度不宜超過Im,人工入模,分層振搗混凝±, 控制好每層的厚度。
[0097] 7)使用插入式震動棒振搗密實全部位混凝±,密實的標準是混凝±停止下沉,不 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振動棒振搗鋼筋部位混凝±時,不得觸動鋼筋,且應與側 模保持5-lOcm的距離。振搗新灌混凝±層時,應將震動頭插入下層混凝±5-10畑1,使兩層結 合成一體。每次振搗完畢應邊振動邊徐徐拔出震動棒,不得將棒斜拔或橫拔,嚴禁在停振后 把棒拔出,W免造成混凝±出現空桐。誘筑混凝±時,應同時派人檢查和測量支架與模板的 安裝情況,如有變形、移位或沉陷等現象應及時糾正。
[0098] 8)混凝±的誘筑要求一次連續完成,如遇特殊情況需暫時中斷時,允許間斷時間 不得超過90min。在第二次混凝±誘筑前,要對第一次混凝±頂面充分鑿毛后才能進行。
[0099] 9)混凝±養護:待墳柱混凝±初凝后,開始灑水養護(灑水W混凝±面層濕潤即 可,水質同拌和用水)。混凝±抗壓強度達到2.5MPa后,即可拆除墳柱模板,模板拆除后應及 時清理干凈,用作下一墳柱的施工。拆模時應避免重擦、硬砸,損傷墳柱混凝±面層。墳柱混 凝±的灑水養護時間為7天,每天灑水次數視環境濕度與溫度控制,灑水W能保證混凝±表 面經常處于濕潤狀態為度,如為高溫天氣,采用塑料薄膜覆蓋養護。
[0100] 2.搭設現誘支頂架
[0101] 2.1.現誘支架主要結構
[0102] 現誘支架主要結構包括C20混凝±基礎、〇 800mm X 8mm鋼管粧、14加工字鋼分配 梁、貝雷架分配梁、114工字鋼次龍骨、100mm X 100mm木方主龍骨、1.8mm木模板等。
[0103] 1)C20混凝±基礎
[0104] 為增加基礎基礎承載力,鋼管粧基采用預制C20混凝±基礎,混凝±基礎尺寸為 1.5mX1.5mX0.5m,混凝±內放置兩層10cmX10cm巫12鋼筋網,混凝±頂面安放lmXlm法 蘭鋼板與鋼管粧進行連接,法蘭鋼板采用10mm厚鋼板制作。
[0105] 2)鋼管粧
[0106] 鋼管粧為主要承受豎向力結構,采用直徑800mm,壁厚8mm鋼管,鋼管粧如需接長, 應按等強原則進行。
[0107] 3)分配梁
[0108] 分配梁為主要傳力結構,橫向分配梁采用214加工字鋼,架設于鋼管粧上,縱向分 配梁采用4排321貝雷架布置在橫向分配梁上。
[0109] 4)模板及模板龍骨
[0110] 蓋梁模板采用18mm厚木模板,模板主龍骨采用100mm X 100mm木方,按等間距30cm 布置,次龍骨采用114工字鋼,按等間距60cm布置于貝雷架分配梁上。
[0111] 2.2.主要施工技術措施
[0112] 1)施工準備
[0113] 對場地進行平整并試驗場地±基承載力,要求±基承載力達到200k化W上,預制 混凝±基礎并備齊支架所需鋼管粧、工字鋼、貝雷架等材料。
[0114] 根據測量定位,放出每根鋼管粧中屯、所在位置,根據放線位置擺放好預制混凝± 基礎,要求基礎與±基接觸緊密平穩,保證基礎頂面不傾斜。
[0115] 2)現誘支頂架安裝
[0116] 鋼管粧安裝:按圖紙位置準確安放鋼管粧,鋼管粧間按圖采用[16槽鋼進行連接, W保證鋼管粧的穩定性。
[0117] 橫向分配梁安裝:橫向分配梁采用吊機吊裝,分配梁置于鋼管粧開口卡位上,并與 之接觸焊接,分配梁用2145b型鋼加10mm厚綴板焊接而成,焊縫高度要求8mm,橫向分配梁要 求需整根安裝,不得焊裝拼接,其頂面高程需準確量測,保證加上支架其他配件高度后,模 板面高程為新誘蓋梁底高程。
[0118] 縱向分配梁安裝:縱向分配梁采用321貝雷架,每排貝雷架安裝過程采用先在地面 上進行拼裝,拼吊完成后采用吊機吊裝,置于橫向分配梁上,貝雷架采用騎馬螺栓與橫向分 配梁進行固定,W防止側滑。
[0119] 模板及模板龍骨安裝:模板主次龍骨按圖紙上規定間距進行布置,布置完成后安 裝模板。
[0120] 3.在原蓋梁12的外露側面上植筋
[0121] 3.1.植筋工藝流程
[0122] 工藝流程:定位^鉆孔^清孔^鋼材除誘^錯固膠配制^植入鋼筋^固化^檢 驗。
[0123] 3.2.定位
[0124] 按設計要求在原蓋梁12側面標示出鉆孔位置及植筋型號,若鉆孔過程中發現孔桐 位置上存在受力鋼筋,鉆孔位置可適當調整。
[0125] 3.3.鉆孔
[0126] 1)鉆孔宜用電鍵或風鉆成孔,如遇鋼筋宜調整孔位避開。如采用鉆石鉆孔機成 孔,鉆孔內碎屑應用潔凈水沖洗干凈,并驚曬至干燥。
[0127] 2)鉆孔孔徑為1.2d,鉆孔孔深為15d,錯固力需大于鋼材屈服值。
[0128] 3)鉆孔不應設置于構件的保護層內。
[0129] 3.4.清孔
[0130] 鉆孔完畢,檢查孔深、孔徑合格后將孔內粉塵用壓縮空氣吹出,然后用毛刷將孔壁 刷凈,再次壓縮空氣吹孔,應反復進行3到5次,直至孔內無灰塵碎屑,最后用棉布薩丙酬拭 凈孔壁,將孔口臨時封閉。若有廢孔,清凈后用錯固膠填實。
[0131] 3.5.鋼材除誘
[0132] 鋼材錯固長度范圍的鐵誘、油污應清除干凈(新鋼筋、螺栓的青色氧化外皮也應除 去),并打磨出金屬光澤,采用角磨機進行打磨。
[0133] 3.6.錯固膠配制
[0134] 錯固膠采用注入式錯固膠,膠水由A、B兩組份組成,錯固膠A、B組份分別安裝于注 射槍上,注射過程中在槍管混合器內混合均勻并注入植筋孔內,注膠過程從孔底部開始由 慢速到快速進行注膠。
[0135] 3.7.植入鋼筋
[0136] 1)注膠后立即進行植入鋼筋,將鋼筋順時針方向緩慢旋進孔內,確保植入深度并 留有足夠時間是膠水凝固。
[0137] 2)錯固膠填充量應保證插入鋼筋后周邊有少許膠料溢出。
[013引 3.8.固化
[0139] 1)錯固膠有一個固化過程,日平均氣溫25°CW上12小時內不得擾動鋼筋,日平均 氣溫25°CW下24小時內不得擾動鋼筋,若有較大擾動宜重新植。
[0140] 2)錯固膠在常溫、低溫下均可良好固化,若固化溫度25°C左右,2天即可承受設計 荷載;若固化溫度5°C左右,4天即可承受設計荷載,且錯固力隨時間延長繼續增長。
[0141] 3.9.檢驗
[0142] 1)植筋后3至4天可隨機抽檢,檢驗可用千斤頂、錯具、反力架組成的系統作拉拔試 驗。一般加載至鋼材的設計力值,檢測結果直觀、可靠。
[0143] 4.在第一改造橋墳20與第二改造橋墳21之間的改造蓋梁22
[0144] 4.1.蓋梁模板安裝
[0145] 1)模板采用18mm厚木模板,模板應表面平整,拼縫嚴密,吸水性小,結構堅固。
[0146] 2)模板必須支撐牢固、穩定,不得有松動、跑模、超標準的變形下沉等現象。
[0147] 3)模板應拼縫平整,并采取措施填縫,不得漏漿,模內必須干凈;模板安裝后應及 時報驗及誘注混凝±。酪醒模板的拼縫采用雙面膠。
[0148] 4)模板安裝前,必須經過正確放樣,檢查無誤后才能立模安裝。側模板應先待綁扎 完鋼筋并將底模木屑雜物清理干凈后再支側模。
[0149] 5)模板、支架須在梁體混凝±達到設計強度的95%后方能拆除。
[0150] 6)底模安裝:底模安裝時應根據底模支架預壓重時(或設計值)所測得彈性或非彈 性壓縮量進行高程預留,抄墊模塊應穩妥可靠。
[0151] 7)為確保清水搶面平順光潔,所有采用木方均需創平調直,統一規格。模板安裝好 后,誘筑混凝±前應用高壓水槍全面清洗。
[0152] 8)所有模板的螺栓及對拉螺桿的螺帽必須上緊上滿,模板頂撐桿也要頂緊頂牢, W防混凝±誘注時模板移動。
[0153] 4.2.鋼筋制作安裝
[0154] 4.2.1.材料技術要求
[0155] 鋼筋在進場時,需具備出廠質量證明書,使用前,應按規定分批進行抽驗。
[0156] 4.2.2.鋼筋制作
[0157] 1)鋼筋在加工成型前,應將表面油潰、漆皮、鱗誘、泥±等清除干凈。
[0158] 2)鋼筋在加工成型前,應平直、無局部彎折,成盤的鋼筋和彎曲的鋼筋均應作調直 后使用。
[0159] 3)鋼筋的彎制和未端的彎鉤應符合設計要求。
[0160] 4)鋼筋加工后,應分類掛牌存放,且應架離地面,W防誘蝕。
[0161] 5)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
[0162] 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長+5mm -10mm。
[0163] 彎起鋼筋各部分尺寸 ±20mm
[0164] 髓筋各部分尺寸 ±5mm [01化]4.2.3.鋼筋安裝
[0166] 1)鋼筋安裝方法:鋼筋安裝采用現場散扎的方法進行綁扎。
[0167] 2)鋼筋安裝要求
[0168] ①頂層鋼筋成型高度寧低勿高,可取其允許誤差的下限。現場綁扎時更應如此,W 免蓋梁建筑高度超限。
[0169] ②普通鋼筋與預留孔道波紋管相碰時,可調整鋼筋的位置。
[0170] ③鋼筋的交叉點應用鐵絲綁扎結實,必要時也可用點焊焊牢。
[0171] ④為保證保護層厚度,應在鋼筋與模板間設置墊塊,墊塊應與鋼筋扎緊,并相互錯 開。
[0172] ⑤鋼筋安裝位置允許偏差:(mm)
[0173]
[0174] 4.3.預應力筋管道安裝
[0175] 改造蓋梁22布置了16束縱向預應力筋,預應力筋規格為19〇s 15.24mm鋼絞線,波 紋管均采用內徑。100mm波紋管,錯具采用型號15-19錯具,張拉工藝采用后張法施工工藝。
[0176] 1)波紋管使用前,應按規定進行抽樣檢驗,其各項技術性能滿足相應技術標準后, 方可投入使用。
[0177] 2)波紋管沿長度方向通過定位鋼筋網控制橫向位置尺寸,內置PE管作忍棒。
[0178] 3)波紋管接頭采用套接方法,套接波紋管長度300mm,每側套入長度150mm,套接管 規格應比制孔規格大一號,套接兩端均用膠布密封,波紋管套入卿趴管內長度未50mm,為 防止滲漿,應在卿趴管內波紋管口上用棉花和棉紗塞實,并用膠布封裹。
[0179] 4)波紋管應按設計圖紙尺寸下料并編號。
[0180] 5)制孔偏差:安裝位置在端模板處允許偏離設計位置《5mm,其它部位《10mm。錯 墊板平面和孔道軸線,兩者必須垂直,否則應糾正,錯墊板高度范圍內的不垂直度《1mm。
[0181] 6)在普通鋼筋布好后,進行縱向預應力管道的波紋管安裝,先在底層鋼筋上每隔 80~100cm按管道高度焊接"井"字架鋼筋,然后通過端模上的孔口將波紋管穿入,按設計尺 寸調整后用鐵絲將其綁扎牢固。波紋管要求綁扎牢固,防其移位和上浮,對于接頭和有小孔 處要纏繞膠布,并有專人負責檢查。波紋管的接頭采用套接法,套管長約30cm,波紋管應互 相轉接吻合。定位筋應按設計圖紙給出鋼絞線的坐標,算出波紋管底部定位筋的坐標,劃出 定位筋的位置,再焊牢定位筋。特別注意的是梁端錯墊板安裝時,錯墊板平面應與預應力孔 道中軸線互相垂直,錯墊板必須牢固地固定在端模板上。
[0182] 4.4.混凝±誘筑
[0183] 1)混凝±誘筑一次誘筑成型,混凝±的誘筑采用汽車混凝±累進行累送。模板支 撐、鋼筋通過檢查驗收后,清除干凈鋼筋上污垢、焊渣及模內雜物之后方可誘筑搶。
[0184] 2)該蓋梁為大體積搶,為防止水化熱影響,產生表面裂紋,擬采取W下措施:
[0185] ①配合比采用高效減水劑,滲量為2%,對水泥的水化熱有延時時、降峰的作用,可 降低搶的溫度應力,提高其抗裂性能。
[0186] ②水灰比控制在0.35內。
[0187] ③搶的誘筑應在晚上即一天中氣溫較低時進行,混凝±入模溫度控制在32°C。
[0188] ④白天誘筑時,累送管道應采用麻包覆蓋,淋水降溫。
[0189] ⑤加強養護,保證混凝±內外溫差不超過25°C。
[0190] 3)誘筑搶時加強對搶質量檢查,對拌和質量和巧落度嚴格控制,搶累送巧落度 14-16cm,W防止搶表面出現水泡汽孔等現象。
[0191] 4)蓋梁搶采用分層連續誘筑法施工。
[0192] 5)原蓋梁12底搶誘筑過程中,在新舊混凝±面交界位應加強振搗,派專人進行檢 查跟蹤,保證原蓋梁12底混凝±密實不出現空桐。
[0193] 6)搶分層誘灌,每層搶厚度控制在30~40cm范圍內。誘筑原蓋梁12兩側搶時,應對 稱進行,W防模板體系整體傾斜。
[0194] 7)搶誘筑振搗時采用插入式振搗器,面板搶誘筑振搗時配合采用平板式振搗器, 搶振搗嚴格按操作規程要求執行。
[01M] 8)混凝±的誘筑應連續進行,如遇特殊情況,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不應超過所 用水泥的初凝時間。
[0196] 9)混凝±誘筑過程中,應注意模板支架有無下沉、鼓突、撐開、傾側、預埋件有無移 位等情況。如有發現立即停止操作,進行補救處理。
[0197] 10)當搶達到初凝后,應開始對構件進行養護,在蓋梁頂用麻包袋覆蓋,每小時淋 水濕潤,蓋梁外側面、底面采用霧化噴頭,接潛水累抽水養護,養護時間為7天W上。拆模盡 量延后,防止出現表面裂紋。
[019引4.5.預應力筋張拉
[0199] 1)混凝±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0% W上且滿足7天齡期后,方可進行預應力張拉 工作。預應力鋼絞線張拉應采用合適張拉噸位的鋼絞線張拉千斤頂,千斤頂與油壓表必須 進行校核標定,確定油壓表讀數與張拉力的關系曲線。
[0200] 2)錯具、夾片的安裝工藝:錯具安裝時,錯板的中屯、、管道的中屯、和卿趴管中屯、S 者應同屯、。特別在最初建立油壓時應及時調中,方法可在錯墊板上用螺栓梓上臨時定位環, 或在墊板上加工定位槽。若卿趴管預埋板的端面有較大的偏斜時,應使用鋼姨片襯墊,使錯 板與鋼絞線束軸線保持垂直。夾片裝入時要均勻推入,同一個夾片之間的端面應保持齊平, 外露長度一致。錯板與千斤頂之間應裝上配套的限位板,限制工作錯夾片的伸出長度,W保 證錯固時夾片均勻一致,且與預計的回縮量相符。張拉完成后,夾片應稍有外露量,其值宜 在7mmW下,過長則易折斷。
[0201] 3)張拉順序按設計鋼束編號進行,采取兩端同時逐級張拉的方法進行,鋼絲束應 W漸進的和均勻的速度張拉。鋼絲束伸長值與設計、監理確認的計算伸長值相差不應超出 6%。如果計算伸長值與實際伸長值有明顯的出入,繼續張拉前通知監理工程師,并考慮做 一組孔道摩阻參數試驗。
[0202] 4)張拉程序
[0203] (1)盡量減少力筋與孔道摩擦,W免造成過大的應力損失或使構件出現裂縫、翅曲 變形。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應按設計規定進行。
[0204] (2)第一步先將鋼絲束略微予W張拉,W消除鋼絲松弛狀態,并檢查孔道軸線、錯 具和千斤頂是否在一條直線上。并要注意鋼絲束中每根鋼絲受力要均勻。
[0205] (3)張拉時采用張拉力、伸長量雙控,實測的伸長量不應超過設計計算的±6%。
[0206] (4)準備工作就緒后,兩端人員使用對講機互打招呼,大缸緩緩進油,用鍵輕輕敲 擊錯環,調整位置,使孔道、錯圈、千斤頂的軸互相重合,避免斷絲,從而調整鋼絲的長度,便 于正式張拉時鋼較線受力均勻。到達初應力時,千斤頂受力一定程度后尾端開始上翅,此時 應放松懸吊千斤頂的手動葫蘆,停止進油,在千斤頂的端處鋼絲上劃線作記號,作為測量鋼 絲張拉伸長值的基點。
[0207] (5)為減少壓縮應力損失,插墊應盡量增加厚度,并將插口對齊,實測地值時的空 隙量減去放松后的插墊厚度不大于1mm,插墊可在張拉應力大于地時進行。在任何情況下, 預應力筋的化不得大于0.8最大張拉應力。
[0208] (6)由初應力到設計張拉應力分級(級差100-150KN)進行,兩端千斤頂同時分級張 拉,由專人指揮,盡量做到同步進行,每增加一級力,吹哨揮旗為號,使升壓速度接近相等, 拉到超張拉力時,關掉電機穩住進油量,W減少鋼絲松弛的影響,使鋼絲應力趨于穩定狀 態,并應檢查鋼絞線有無滑絲,如有則應及時按規范處理。
[0209] (7)錯固控制張拉。為減少預應力損失,可先壓緊一端錯塞,另一端補足張拉控制 力后再壓緊錯塞,測量鋼絞線伸長值,量出的兩次鋼絞線束伸長量之差即為自錯作用產生 的回縮量。此值與錯具生產廠提供的數值及設計單位采用的計算數值比較,應在容許范圍 之內。
[0210] (8)為卸錯方便,工具錯板孔中和夾片錐面,應均勻涂抹石蠟(蠟燭)。拆卸工具錯 時,若夾片不易脫離錯板孔,應鍵擊錯板振落夾片,絕不可敲擊夾片。
[0211] (9)張拉時,如果錯頭處出現滑絲,斷絲或錯具損壞,應立即停止操作進行檢查,并 作出詳細記錄。當滑絲、斷絲數量超過規定的容許值時,應抽換鋼絲。
[0212] 4.6.孔道壓漿及錯具封閉
[0213] 1)箱梁結構的預應力孔道灌漿均采用真空灌漿工藝,其使用的設備包括:①排量 為2立方米/min的SZ-2水環式真空灌漿累1臺;②真空壓力表1個,Q化-20型空氣過濾器1個, 15kg左右砰1臺;③灌漿累1臺,配套高壓橡膠管1根;④灰漿攬拌機1臺。
[0214] 2)真空灌漿工藝對漿體特性要求如下:①流動度要求:攬和后的流動度為30~ 50s。②水灰比:為滿足可灌性要求,一般選用425號普娃水泥,水灰比應在0.3~0.4之間。③ 泌水性:小于水泥漿初始體積的2%。④初凝時間:3h。⑤體積變化率:0~2%。⑥強度:7天齡 期強度>40MPa。⑦漿體對鋼絞線無腐蝕作用。
[0215] 3)灌漿前錯頭一定要密封好,最好在密封后24h開始灌漿。灌漿時,連接裝好真空 灌漿施工工藝所需各部件。
[0216] 4)試抽真空:將灌漿閥、排水閥全部關閉,將真空閥打開;啟動真空累抽真空,觀察 真空壓力表讀數,即管內的真空度,當管內的真空度維持在0時(壓力盡量低為好),停累約1 分鐘時間,壓力能保持不變即可認為孔道已達到并維持真空。
[0217] 5)攬拌水泥漿:攬拌水泥漿之前,要求加水空轉數分鐘,將積水倒凈,使攬拌機內 壁充分濕潤。攬拌好的灰漿要作到基本卸盡。在全部灰漿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未拌合的材 料,更不能采取邊出料邊進料的方法。
[0218] 6)裝料:首先將稱量好的水(扣除用于溶化減水劑的那部分水)、水泥、膨脹水泥、 粉煤灰倒入攬拌機,攬拌2分鐘;將溶于水的減水劑倒入攬拌機中,攬拌3分鐘出料。水泥漿 出料后應馬上進行累送灌漿,否則要不停地攬拌。必須嚴格控制用水量,否則多加的水泌 出后,易造成管道頂端有空隙。對未及時使用而降低了流動性的水泥漿,嚴禁采用增加水的 方法來增加灰漿的流動性。
[0219] 7)灌漿
[0220] (1)將灰漿加到灌漿累中,在灌漿累的高壓橡膠管出口打出漿體,待運些漿體濃度 與灌漿累中的濃度一樣時,關掉灌漿累,將高壓橡膠管此端接到孔道的灌漿管上,扎牢。
[0221 ] (2)關掉灌漿閥,啟動真空累,當真空度達到維持在-0.06~-0.09Mpa值時,啟動灌 漿累,打開灌漿累,開始灌漿,當漿體經過空氣濾清器時,關掉真空累及抽氣閥,打開排氣 閥。
[0222] (3)觀察排氣管的出漿情況,當漿體稠度和灌入之前稠度一樣時,關掉排氣閥,仍 繼續灌2~3分鐘,使管道內有一定的壓力,最后關掉灌漿累。
[0223] 8)清洗:拆下抽真空管的兩個活接,卸下真空累;拆下空氣濾清器和灌漿累、攬拌 機、閥口 W及粘有灰漿工具。
[0224] 9)真空累放置應低于整條管道,啟動時先將連接的真空累的水閥打開,然后開累; 關累時先關水閥,后停累。
[0225] 10)灌漿工作宜在灰漿流動性沒有下降的30分鐘內連續進行。灌漿管應選用牢固 結實的高強橡膠管,抗壓能力>lMPa,帶壓灌漿時不能破裂,連接要牢固,不得脫管。灰漿進 入灌漿累之前應通過1.2mm的濾網進行過濾。
[0226] 11)為了保護外露的錯具不致誘蝕而失效,當灌漿完畢后,應清洗外露部分,將端 面鑿毛,綁扎鋼筋,然后釘裝模板,按設計規定誘筑混凝±封頭。
[0227] 4.7.模板和支架的拆卸
[0。引1)在混凝±抗壓強度達到2.5Mpa時,方可拆除側模板。模板拆除時應能保證混凝 ±表面及棱角不致受損。
[0229] 2)鋼筋混凝±結構的承重模板和支架,應在混凝±強度能承受其自重力及其他可 能的迭加荷載時方可松頂,一般為設計標號的85%。在張拉完畢后再拆除整個支頂架。達到 該強度所需的時間必須通過試驗決定。
[0230] 3)第一批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完成并灌漿后進行支架卸落,支架卸落采用4個5T的 手動葫蘆進行卸落,在改造蓋梁22誘筑前預埋4根Im長〇40mm實屯、鋼棒,作為手動葫蘆的 連接吊掛點,葫蘆下方采用? 18mm鋼絲繩吊住貝雷架,然后在所有支撐鋼管粧上切割出5cm 卸落位,最后將貝雷架整體卸落。
[0231] 4)在卸落前,在鋼管粧上畫好卸落量的標記,從兩端向中部依次對鋼管粧進行卸 落量切割。拆除時嚴禁用猛烈地敲打和梓扭等粗暴的方法進行。貝雷架卸落后拆除蓋梁模 板,然后采用汽車吊整體吊離支撐鋼管粧。
[0232] 5)模板和支架拆除后,應將表面灰漿、污垢清除干凈,并應維修整理,分類存放,防 止變形開裂,W提高模板和支架的周轉率。
[0233] 5.拆除第一原橋墳10與第二原橋墳11
[0234] 5.1.設置改造蓋梁22臨時支頂
[0235] 1)在原橋墳切除施工前對改造蓋梁22設置5個150T千斤頂臨時支頂,待立柱切割 完成后,通過千斤頂臨時支頂緩慢卸載,最終實現改造蓋梁22體系轉換施工。
[0236] 2)千斤頂卸載過程中需對廣河高速右幅進行封閉,并請專業監測單位對運個卸載 過程進行全程監測,W確保體系轉換過程中改造蓋梁22的結構安全。
[0237] 3)千斤頂支頂系統采用誘筑改造蓋梁22所用的鋼管粧支撐作為千斤頂的支撐體 系,將改造蓋梁22所用的兩側鋼管支撐分別移至原蓋梁12跨中及原蓋梁12右側邊,并在每 排鋼管粧頂增加1根14化工字鋼橫梁。
[0238] 4)在鋼管粧支撐上安裝150T千斤頂,千斤頂底部與145工字鋼進行焊接固定,使千 斤頂頂托伸出,頂到改造蓋梁22底部,頂緊即可,蓋梁與千斤頂間墊2cm厚鋼板,W使頂托范 圍內蓋梁受力均勻,保護改造蓋梁22。
[0239] 5.2.切割原橋墳及吊裝切割后的搶塊
[0240] 1)由于該工程拆除部位為廣河高速右幅82號原墳柱,為了確保原墳柱切除施工過 程對原有保留結構在無任何損壞的前提條件下施工,我司決定采用W全機械切割拆除為主 要施工手段施工,后運用汽車吊機對切割后的搶塊進行吊裝,長板車運離現場處理的方法。
[0241] 2)結合現場施工條件限制因素。在確保穩定安全的前提下,我司決定使用金剛石 鏈式切割方法對原墳柱進行切除。該施工技術為施工作業速度快、效率高、無震動、噪音低、 無粉塵的技術,可有效起到對原有結構的保護作用的前提下對原墳柱進行切除作業。
[0242] 3)金剛石鏈式切割設備由液壓累、金剛石切割線、傳動裝置等部分組成,通過變換 傳動定位滑輪的組合安裝,來適應各種不同環境的切割施工,靈活性大,適用于不規則造型 物體、大面積物體、水下切割等。
[0243] 1)原墳柱切割施工我司將請專業分包單位進行切割作業施工,W確保切割作業全 過程安全可靠。
[0244] 2)開工前對所有參與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了解現場環境的特殊性,做到施工 過程噪音低、無震動、無粉塵、無廢氣污染,符合環保要求。
[0245] 3)檢查文件、資料是否齊全,確保需拆除墳柱后原橋的安全性。
[0246] 4)在施工現場設置鮮明、醒目的標志標牌及通告,并做好圍護,W便控制施工區 域,防止非施工人員進入,確保施工安全,施工中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0247] 5)組織技術人員學習國家現行的技術標準、操作規程、相關建設工作法規和強制 性的規范標準,嚴格按規范標準要求進行施工。
[0248] 6)根據施工現場需求布置好電源及水源,具體配置如下:電:380V需30KW/臺,220V 需2.5KW/臺;水:不少于1寸水管供水。
[0249] 7)對原橋墳進行切割作業,切割面工5個,切割面布置如圖所示,其中切割面A、B在 切割面為兩墳柱墳頂切割面,切割完成后,在切割面上需抹3mm厚環氧樹脂砂漿;C切割面為 兩墳柱墳底切割面,墳柱切割從頂面分節段切割至截面C后停止,墳柱切割截面切割完成后 采用汽車吊吊離,并運離施工現場;切割面D為原橋系梁切割分離面。
[0巧日]5.4.卸載臨時支頂
[0251] 1)原橋墳切割后5個臨時支頂千斤頂將承受改造蓋梁22的荷載。
[0252] 2)千斤頂卸荷過程對廣河高速右幅進行封閉,請專業監測單位對卸荷過程進行監 測,確保過程安全。
[0253] 3)由監測單位測得5個千斤的的現場實際最大受力,5個千斤頂進行同步卸荷,按 每級卸荷20%分5級卸荷,每級卸荷后對改造蓋梁22進行觀察,無異常后進行下一級卸荷, 卸荷過程全程對改造蓋梁22梁頂標高進行監測,并做好詳細記錄。
[0254] 4)卸除全部荷載后,即完成改造蓋梁22體系轉換施工,體系轉換完成后拆除全部 鋼管粧支頂,恢復廣河高速交通。
[0255] W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W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 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運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 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0256] W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W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運些都屬于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W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 一種高架橋梁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原橋墩、第二原橋墩、第一改造橋墩 及第二改造橋墩,所述第一原橋墩與第二原橋墩間隔設置,所述第一原橋墩與第二原橋墩 之間跨接有原蓋梁,所述第一改造橋墩與第二改造橋墩間隔設置,且第一改造橋墩與第二 改造橋墩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原橋墩與第二原橋墩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改造橋墩與第二 改造橋墩之間跨接有改造蓋梁,所述改造蓋梁包裹所述原蓋梁。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橋梁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橋墩與第二原橋 墩設置在第一改造橋墩與第二改造橋墩之間。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橋梁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改造橋墩包括第一 粧基、第一承臺及第一墩柱,所述第一承臺、第一墩柱依次設置在第一粧基上,所述第二改 造橋墩包括第二粧基、第二承臺及第二墩柱,所述第二承臺、第二墩柱依次設置在第二粧基 上,所述改造蓋梁跨接在第一墩柱與第二墩柱之間。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架橋梁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墩柱為兩根,兩根 第一墩柱間隔設置,所述第一承臺跨接在兩根第一墩柱之間,所述第二墩柱為兩根,兩根第 二墩柱間隔設置,所述第二承臺跨接在兩根第二墩柱之間。5. 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高架橋梁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蓋梁上設有 植筋孔,所述植筋孔內設有植筋。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架橋梁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通過錨固膠固定在 植筋孔內。
【文檔編號】E01D22/00GK205662837SQ201620533019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日
【發明人】陳湘華, 施瑞欣
【申請人】廣州市公路勘察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