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道床吸污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工業防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鐵路道床吸污車,設置于鐵路軌道內,其特征在于包括工業吸塵器、發電設備、軌道車以及側移裝置:工業吸塵器及發電設備設置于軌道車內,工業吸塵器軟管工作端延伸至軌道車尾部;側移裝置垂直支腳固定于地面,側移裝置橫桿穿插于軌道車底部,橫桿垂直于軌道方向設置,軌道車架底部有與橫桿匹配的橫向滾輪。本實用新型的鐵路道床吸污車,使用方便,移動方便,便于清掃鐵道灰塵。
【專利說明】
鐵路道床吸污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工業防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鐵路道床吸污車。【背景技術】
[0002]道床是軌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軌道框架的基礎。道床鋪設于路基、橋梁或隧道等下部結構之上,鋼軌、軌枕或支承塊之下的碎石、卵石層或混凝土層,作為鋼軌或軌道框架的基礎。道碴是直徑20?70mm的小塊狀花崗巖,塊與塊之間存在著空隙和摩擦力,使得軌道具有一定的彈性,這種彈性不僅能吸收機車車輛的沖擊和振動,使列車運行比較平穩,而且大大改善了機車車輛和鋼軌、軌枕等部件的工作條件,延長了使用壽命。道碴的彈性一旦喪失,則鋼筋混凝土軌枕上所受的荷載比正常狀態時要增加50?80%。
[0003]目前國內部分線路受到沙塵暴的影響,或作為運煤專用線路,在使用過程中,大量煤灰、渣土碎石堆積在鋼軌、扣件上會影響扣件的使用性能,更會導致列車脫軌,嚴重威脅行車安全;沉積在道床石碴中的砂粒或煤塵,也會影響道床彈性,給鐵路線路安全造成一定的隱患,所以有必要研制一種針對上述情況的鐵路道床吸污車。
[0004]現有的鐵道處理廢棄道渣的方式主要采用人工清掃方式。人工清掃勞動強度大, 清掃歸堆后的轉運處理不方便,易引起粉塵的二次飛揚并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現場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目前工業吸塵機清理廠房現場粉塵得到廣泛應用,工業吸塵機操作簡單、方便,人避免了粉塵的二次飛揚,并可自動將粉塵轉運到處理場所或生產線上,實現了粉塵的回收與利用,且不對周圍的設備造成影響。但未見應用于鐵路的專用鐵路道床吸污車。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未見專門應用于軌道的工業吸塵車,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鐵路道床吸污車。
[0006]本實用新型的鐵路道床吸污車,設置于鐵路軌道內,其特征在于包括工業吸塵器、 發電設備、軌道車以及側移裝置:工業吸塵器及發電設備設置于軌道車內,工業吸塵器軟管工作端延伸至軌道車尾部;所述的軌道車底部兩側設置剪式千斤頂;側移裝置垂直支腳固定于地面,側移裝置橫桿穿插于軌道車底部,橫桿垂直于軌道方向設置,軌道車架底部有與橫桿匹配的橫向滾輪。
[0007]當需要上道作業或清掃完畢下道時,使用剪式千斤頂將軌道車提升,布置好側移裝置,軌道車輛通過滾輪沿橫桿側移。
[0008]所述的側移裝置垂直支腳上設置有若干個螺孔,橫桿通過螺栓固定于支腳上,可根據需要調節支腳的高度。
[0009]本實用新型的鐵路道床吸污車,使用方便,移動方便,便于清掃鐵道灰塵。【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頂視圖。
[0013]其中,工業吸塵器1,發電設備2,軌道車3,側移裝置4,剪式千斤頂5。【具體實施方式】
[0014]實施例1:鐵路道床吸污車,設置于鐵路軌道內,其特征在于包括工業吸塵器1、發電設備2、軌道車3以及側移裝置4:工業吸塵器1及發電設備2設置于軌道車3內,工業吸塵器 1軟管工作端延伸至軌道車3尾部;所述的軌道車3底部兩側設置剪式千斤頂5;側移裝置4垂直支腳固定于地面,側移裝置4橫桿穿插于軌道車3底部,橫桿垂直于軌道方向設置,軌道車 3架底部有與橫桿匹配的橫向滾輪。當需要上道作業或清掃完畢下道時,利用剪式千斤頂5 將軌道車3輛提升,布置好側移裝置4,軌道車3輛通過滾輪沿橫桿側移。所述的側移裝置4垂直支腳上設置有若干個螺孔,橫桿通過螺栓固定于支腳上,可根據需要調節支腳的高度。
【主權項】
1.鐵路道床吸污車,設置于鐵路軌道內,其特征在于包括工業吸塵器(1)、發電設備 (2)、軌道車(3)以及側移裝置(4):工業吸塵器(1)及發電設備(2)設置于軌道車(3)內,工業 吸塵器(1)軟管工作端延伸至軌道車(3)尾部;側移裝置(4)垂直支腳固定于地面,側移裝置 (4)橫桿穿插于軌道車(3)架底部,橫桿垂直于軌道方向設置,軌道車(3)底部有與橫桿匹配 的橫向滾輪。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鐵路道床吸污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移裝置(4)垂直支腳上設 置有若干個螺孔,橫桿通過螺栓固定于支腳上,可根據需要調節支腳的高度。
【文檔編號】E01H8/10GK205653747SQ201620446282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7日 公開號201620446282.2, CN 201620446282, CN 205653747 U, CN 205653747U, CN-U-205653747, CN201620446282, CN201620446282.2, CN205653747 U, CN205653747U
【發明人】陳利云, 張瑞榮, 孟憲舉, 杜榮長, 郭澤民
【申請人】昆明奧通達鐵路機械有限公司